農曆新的一天從多少點開始?

農曆的子時是在晚上十一點開始,按道理應該是農曆新的一天應該是十一點過後就是農曆新的一天了,但是現實中連春晚都是十二點倒數的。請問農曆新的一天是多少點開始的?有沒有依據?


(蘇頌)使契丹,遇冬至,其國曆後宋歷一日。北人問孰為是,頌曰:「歷家算術小異,遲速不同,如亥時節氣交,猶是今夕;若逾數刻,則屬子時,為明日矣。或先或後,各從其歷可也。」北人以為然。
《宋史·卷三百四十·列傳第九十九》

蘇頌是天文曆法方面的大師,這問題大概是正朔道統之爭的外交辭令,他輕描淡寫給改成技術爭端了——雖然就是技術爭端。

以《大統》、《授時》二歷相較,考古則氣差三日,推今則時差必刻。夫時差九刻,在亥子之間則移一日,在晦朔之交則移一月,此可驗之於近也。
《明史·志第七·歷一》

這兩個說的都很明確:子初換日。

古歷分日,起於子半。十一月當甲子合朔冬至,故太史令傅仁均以減余稍多,子初為朔,遂差三刻。
李淳風言,《新唐書·志第十五·歷一》

這段是李淳風推驗古代曆法時候出現的問題。李淳風指出,傅仁均(當時另外的天文曆法人才)用春秋以來文字記載的天象日期等推算常差幾刻。因為他以子初換日——即以子初為每日起點。
這樣說就意味著當時世俗觀點應該也是子初換日的。按照古代人的尿性,未必真的古歷就是那樣。

晝夜十二時,均分百刻,一時有八大刻二小刻,大刻總九十六,小刻總二十四,小刻六准大刻一,故共為百刻也。上半時之大刻四,始曰初初,次初一,次初二,次初三,最後小刻為初四;下半時之大刻亦四,始曰正初,次正一,次正二,次正三,最後小刻為正四。若子時,則上半時在夜半前,屬昨日;下半時在夜半後,屬今日。亦猶冬至得十一月中氣一陽來複為天道之初耳。古厯毎時以二小刻為始,乃各繼以四大刻,然不若今厯之便於籌策也。世謂子午夘酉各九刻,餘皆八刻者,誠可笑矣(感謝 @李瀟 句讀)
《革象新書》元·趙友欽 撰

這本書比較難找(古文真的很難看!!!)

其實類似的東西還有很多。
但是無一例外就是——有爭議。個人喜歡12點。而且,中國曆法一直強調的曆元之夜半我認為也是12點。


北京時間零時!

其實,並沒有爭議,只是很多人搞混了時間點和時間段。
歷算上,子時就是一個時間點,而不是時間段。


11點!


我認為是農曆就應該尊重農曆的時刻計算方法,新的一天應該從子時開始,也就是每天23時進入新的一天……


農曆是從十一點開始的啊,


推薦閱讀:

有哪些簡單易學的美食,可以在春節時拿出來露一手?

TAG:春節 | 天文學 | 農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