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有利用價值嗎?

有研究這個的嗎?
-----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宇宙那麼大,更多討論歡迎關注。


註:星移君在這裡討論的小行星僅限於近地小行星,展望時間段為近未來

註:這是一片事實與腦洞並存的回答,請注意區分。
註:本回答觀點僅代表星移君個人觀點,並與星際移民之書中的歷史設定內容相一致,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星際移民局的設定內容,可以訪問本菌的網站:星際移民中心和星際移民之書。喵~

## 目標——近地小行星

我們先來看看中文維基百科上關於小行星的定義:

小行星是太陽系內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地球人都知道,98.5% 的小行星都分布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主小行星帶中,還有很多小行星分布在木日L3、L4點周圍,被稱為特洛伊群小行星。太陽系內已知小行星的分布情況如下圖所示:

如果單獨看軌道半徑的話分布是這樣的:

上面的幾個間隙被稱為柯克伍德間隙,是由於小行星與木星軌道共振引起的。


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小行星距離地球都十分遙遠,比火星更難以到達,對於這些遙遠的小行星來說,在近未來進行開發都是沒有意義的。


因此,星移君認為,我們首先應該把目光轉移到距地球較近的那些小行星,即近地小行星(Near Earth Asteroid,簡稱NEA)上面。和其他小行星相比,開發近地小行星顯然難度更小、成本更低、技術上也較容易實現。


近地小行星通常指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的小行星,其軌道半徑通常在0.983 AU ~ 1.3 AU之間。截止 2015 年 7 月 26 日,已知的近地小行星數量為 12819 顆,並且發現速度還在不斷增長。已知的直徑超過 1km 的近地小行星數量為 873 顆,但發現速度呈下降趨勢,預估這類近地小行星數量為 981 顆。具體信息可以查看:http://neo.jpl.nasa.gov/stats/


根據軌道半徑的不同,近地小行星還可以分為以下 3 類:

  • 阿登型小行星,這一類小行星的平均軌道半徑接近一個天文單位 (AU,日地距離),而遠日點大於地球的近日點(0.983AU),它們經常位於地球軌道內。
  • 阿波羅型小行星,這一類小行星的平均軌道半徑位於地球軌道外,近日點位於地球軌道內。
  • 阿莫爾型小行星,這一類小行星軌道位於地球和火星間,近日點位於地球軌道外一點點 (1.017 - 1.3 AU)。阿莫爾小行星經常穿越火星軌道但不會穿越地球軌道。火星的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似乎是被火星引力俘獲的阿莫爾小行星。

不過這個分類對近地小行星的開發並不重要,因此我們並不進行區分。為了方便,下面不再對「小行星」與「近地小行星」進行區分。


## 扒一扒小行星上的資源

### 礦產資源

小行星上的資源主要是其礦產資源。根據小行星的光譜不同,可以粗略地將其分為以下三類:

  • C 類小行星,約佔小行星總數的 75 %;
  • S 類小行星,約佔小行星總數的 17 %;
  • M 類小行星。

除此之外,還有更加具體的分類方法,但是卻比較複雜且沒有統一定論,因此採用上面比較簡單的分類法。


在 NSS 發布的一篇論述小行星採礦的論文 Near-Earth Asteroid Mining 中提到了不同種類的小行星所含礦產資源的丰度情況:

從上面的表中我們可以發現:

  • C 類小行星具有更加豐富的水資源,岩土資源(諸如二氧化硅、氧化鎂、氧化鐵等)也比較豐富;
  • S 類小行星岩土資源更多(主要是二氧化硅)
  • M 類小行星金屬資源更多(鐵、鎳等)

可能很多人更關心諸如鉑之類的貴重金屬。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研究人員 Martin Elvis 在 arxiv 發表的文章——《How Many Ore-Bearing Asteroids?》 中,通過對地球上鐵隕石中銥(Ir)含量的統計,推測出了小行星中鉑族金屬(Platinum Group Metals,簡稱PGMs)的含量。鉑族金屬主要分布在 M 類小行星中,具體含量的百分位數(Percentile)如下表:

ppm 指的是百萬分之一,地球上好的鉑礦含量在 2-6 ppm,也就是說,大約有 50~60% 的 M 類小行星比地球上鉑礦的含量更為豐富。


所以我們就應該開發小行星上的鉑族金屬,並且拿到地球上來賣錢嗎?其實不然。具體應該開發小行星的什麼礦產資源將在下一節進行回答。

### 其他資源

除了礦產,小行星上獨特的條件也能滿足未來人類的一些奇奇怪怪的需求。比如有富豪想要去小行星上度假呀,還有人希望把自己葬在某顆小行星上啊,或者藍星人想把某朗基努斯槍插在小行星上諸如此類。這類資源就不再贅述,大家自己腦洞大開就好。


## 小行星...呃...能好怎?

對於看起來資源豐富的小行星來說,能利用嗎?好利用嗎?又怎麼利用呢?

一提到小行星採礦,可能大多數地球人的印象是將一顆小行星運回到地球,或者拖到近地軌道進行採集。先不論這樣做的工程難度有多大,考慮到小行星巨大的質量和變軌所需要的 ΔV,無論從哪個意義上來看,將小行星整個運回地球都是得不償失的。


如果不相信的話我們可以做個簡單的計算,來看一看將一顆「鉑礦小行星」拖到地球軌道進行開採能不能賺錢。


根據齊奧爾科夫斯基的火箭公式:

先不考慮前往小行星,假設飛船已經停泊在小行星軌道,要把它拖到近地軌道,所需要的 ΔV 至少是 3.8 km/s (關於哪些小行星更易到達後面還會深入講解)。使用液氫液氧燃料的話,火箭發動機比沖設為 5 km/s。不考慮飛船結構質量的話,最終質量(m_f)即為小行星質量。假設我們的 M 類小行星直徑為 100 m,密度 7000 km/m^3。考慮成正方體的話其質量為 7*10^9 kg。


WolframAlpha 上有一個便捷的小工具可以直接計算,得到初始質量(m_i)高達 1.5*10^10 kg,也就是說,燃料的質量比小行星還重一倍多,可以想像需要的飛船得有多大才能把小行星給拖動了吧?


所以說,就算你小行星鉑礦含量高又怎麼樣,運回到地球上所需要的成本分分鐘教你做人。

既然小行星上的鉑都不可能在地球上賺錢,更別提什麼鐵、鎳這些地球上爛大街的金屬了吧?那麼由此可以推出——小行星沒有開發利用價值了嗎??


No~No~No,誰說小行星上的資源一定要運回藍星表面的?用在廣闊的太空中有何不可?


剛才本菌已經說了,C 類小行星上有較為豐富的水資源,如果我們能夠把這些水提取出來,對於太空中的人類,這就是極為寶貴的資源。除此之外,如果用電解或者光解的方法將水分解成氫和氧,那太空中的燃料供應不就有著落了嗎?

為什麼要在太空中尋找燃料供應?這是因為地球君的引力勢阱實在是太強了。如果不是很明白這一點的話可以看看下面由行星資源公司製作的視頻。


行星資源公司:為什麼我們要開採小行星?


所以說,能夠在太空中補充燃料不僅僅是降低航天成本的關鍵所在,地球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還可能成為重要的「航行中轉站」。


而對於未來必將發展的太空產業鏈來說,小行星簡直就相當於礦場一般的存在,不僅能夠供應水,還能夠供應各種各樣的礦產資源用於在太空中進行產品的製造。所以,誰控制了小行星,誰就控制了太空中的一切(嚴肅臉)。


總結起來,本菌認為,小行星上的鉑就像是月球上的氦三一樣可望卻不可及,更多的只是 NASA 等一些航天機構用來吸(pian)引(pian)眼(jing)球(fei)的噱頭罷了。而小行星真正的服務對象並不是你們藍星人,而是廣闊的太空市場( ̄へ ̄)。


## 小行星離我們有多遠

對於近地小行星來說,有些比去月球更容易,但有些則比去火星需要耗費更多的燃料。

在關於小行星是否容易到達的問題上,Shoemaker 和 Helin 在 1978 年發表的論文《EARTH-APPROACHING ASTEROIDS AS TARGETS FOR EXPLORATION》就已經研究過。而 Asterank 這個網站也有小行星所需 ΔV (從近地軌道出發到會合)及其估值的列表,還有小行星軌道的 3D 動畫哦(&<ゝω·)☆

挑幾個例子來給你們感受一下:

2010 UE51 是網站上統計的最容易到達的小行星,所需要的 ΔV 僅有 3.826 km/s。相比之下,降落在月球表面至少需要 5.67 km/s 的 ΔV,而到達火星表面則至少需要 9.51 km/s 的 ΔV(到達火星低軌道需要 5.71 km/s)。

1999 JU3 也是一顆不可不提的小行星,這貨的軌道基本和地球和火星的軌道相切,ΔV 也只要 4.664 km/s。如果時機剛剛好的話,乘坐這顆小行星去火星也不是不可能的哦~


此外,還有一些軌道更奇葩的小行星,比如 2002 AA29 這顆:

基本就貼著地球的好嗎(╯°□°)╯︵ ┻━┻


不過實際上他的軌道傾角有 10 多度,因此所需 ΔV 大了不少,為 6.799 km/s。


而從地球君的視角來看,這顆小行星是這樣轉的:

由於軌道周期與地球的十分接近,因此在某一段時期內,這顆小行星就好像在一個不規則的軌道上繞著地球轉一樣,看起來就像是地球的衛星。這種天體被稱之為準衛星。

(月球:地球你又找小三了(TДT),說好作守護彼此的天使呢?)


截止 2010 年,地球君的准衛星共發現了 5 顆,這些天體會在准衛星軌道上逗留數十年、數百年或更長的時間。


(月球:原來還找了不止一個(╯°□°)╯︵ ┻━┻)


咳咳,說正經的,這些准衛星(本質還是小行星)對於未來的開發利用有什麼好處呢?我們知道,軌道周期的平方是與半長軸的三次方成正比的,對於不同軌道半長軸的小行星來說,其與地球的周期一般不同。也就是說,今年還離地球君比較近的你,明年可能就離它很遠了,可能要轉好幾圈才能再次回到離地球君比較近的位置。這樣的話,從地球補充物質,或者將產品運回到地球軌道就比較沒有規律,這樣可能會不利於小行星的開發。


而對於准衛星來說,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它們像是在地球附近「徘徊」,這樣就保證至少一年的一段時間裡能與地球互通有無。


(月球:我每天都有發射窗口,這一點上還是比較比較欣慰→_→)


## 目前可公開情報——小行星採礦相關公司

### 行星資源公司

就像說到太空 3D 列印就必須得說太空製造公司(Made in Space)一樣,談到小行星採礦,就不得不提到行星資源公司(Planetary Resources)。

行星資源公司成立於 2010 年,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其投資人包括了著名不存在網站的 CEO——拉里·佩奇和著名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等等,其成立之初就賺足了觀眾的眼球。行星資源公司的想法就是開發小行星上的各種礦產資源,並且賣到需要這些資源的地方來賺錢。

Asteroids are the target to achieve this, by mining high concentrations of water and precious metals from the Near-Earth asteroids and delivering these resources to their point of need for an economic return.

在 2013 年,行星資源公司在眾籌網站 Kickstarter 上發起了其建造的 Arkyd 望遠鏡的眾籌。這個望遠鏡是用來尋找他們想要的小行星目標。不過 Arkyd 的發射出師不利,在 2014 年 10 月,軌道科學公司發射的 Antares 火箭升空後隨即爆炸,其上的有效載荷就包括了 Arkyd 望遠鏡。不過這之後,行星資源公司又趕緊造了另一台 Arkyd,並於 2015 年 4 月 14 日搭乘 SpaceX 的獵鷹九號火箭順利升空。


目前看來,行星資源公司才剛剛邁出其太空採礦的第一步,真的等到這條太空產業鏈起來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在這裡,星移君就不劇透了行星資源公司後來發生了什麼→_→

### 深空工業公司

相比行星資源公司,深空工業公司(Deep Space Industry),除了一個介紹視頻(【深空工業公司】到宇宙挖礦去!)和他們的官網之外,並沒有透露更多的信息,也並沒有發現什麼大的動作。不管有關小行星採礦的那幾張隨處可見的 CG 圖都是他們製作的......


比如......

## 目前可公開情報——小行星探索相關任務

### JAXA——隼鳥與隼鳥二號

JAXA 的隼鳥號探測器採集了小行星 25143 Itokawa 的樣本,並將其送回了地球。隼鳥號 2003 年發射升空,2005 年在小行星上著陸,原計劃於 2007 年返回地球,但由於懷疑探測器的燃料泄漏,延後至 2010 年才得以返回地球。


經歷了漫長的七年太空漂浮之後,在即將墜毀地球大氣層的那一刻,她最終回忘了藍星一眼,隨後投入他的懷抱......


而於2014 年 12 月 3 日發射的隼鳥二號,其探測目標就是本菌在上面提到的 1999 JU3。就在最近, JAXA 在舉行一個 1999 JU3 的征名活動,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ISAS|宇宙科學研究所,說不定就被選上了→_→


隼鳥二號計劃於 2018 年到達小行星並採集樣本後,再於 2020 年返回地球。隼鳥二號與隼鳥號規格幾乎相同。

### NASA——小行星重定向任務(Asteroid Redirect Mission)

根據 NASA 官網上的解釋:

What Is NASA"s Asteroid Redirect Mission?
NASA is developing a first-ever robotic mission to visit a large near-Earth asteroid, collect a multi-ton boulder from its surface, and redirect it into a stable orbit around the moon. Once it』s there, astronauts will explore it and return with samples in the 2020s. This Asteroid Redirect Mission (ARM) is part of NASA』s plan to advance the new technologies and spaceflight experience needed for a human mission to the Martian system in the 2030s.

也就是說,ARM 任務是先派探測器從小行星表面取回數噸重的岩石,將其放到穩定的月球軌道,再派宇航員前去探索並且採集回樣品。這個計劃是為了 2030 年代的火星載人任務做準備的。


所以說,也不好再吐槽 NASA 君什麼了,但願國會不會給這個計劃斷錢吧→_→

## 更多關於小行星......

如果你喜歡星移君的這篇回答,對太空這些什麼東西比較感興趣的話,不妨關注一下星際移民中心的官方微博:Sina Visitor System


或者強掃二維碼:

http://interimm.or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更多關於星際移民局設定的內容可以訪問:星際移民局官網和星際移民之書


最後,晚安,地球:


突然想到一個目前來說可能最靠譜的「利用價值」:買一個小行星的命名權,送給女朋友,男朋友,BOSS什麼的。和浩瀚星空相比,很瑣碎,很有趣!
詳細教程可以看 「ParticleFever」 粒子狂熱這個微信公號里的 《我們真沒花錢,買到了另一顆地球》
看完之後,其實你會發現,我們今天所有的討論都是「然並卵」又意義深遠的~

----------以下是原答案----------
人類未來一段時間內能開發的小行星僅限於軌道通過地球附近的近地小行星。
最近最紅的小行星應該是2011 UW158吧,就是傳說中的價值5.4萬億美元的鉑金小行星。

它7月19日的飛掠地球的時候,和地球距離只有240萬公里,屬於「潛在危險天體」(Potentially Hazardous Objects 需要滿足的條件是:和地球的最小軌道焦點距離小於750萬公里,直徑大於100到150米,絕對星等小於22)。
探索了一番後,發現什麼「5.4萬億啊」,可能去開礦啊,目前來說都很不靠譜。
首先,在沒有正兒八經近距離觀測或登陸的時候,科學家對這種小行星的具體成分是沒有完全把握的。「核心可有近一億噸鉑族金屬」本來具有推測成分,何況鉑族金屬不等於白金,包括鉑、鈀、鋨、銥、釕、銠六種,有些並不值錢。(當然,如果真的都是白金,那掉到地球之後,白金價格肯定也崩潰了——不過在操心白金價格之前人類似乎該考慮如何避免像恐龍一樣的滅絕。)
然後,你還要考慮商業成本。此前人類登陸過,或者近距離飛掠過一些近地小行星和彗星。最早是2001年,「NEAR舒梅克」探測器登陸了小行星「愛神星」,之後探各種測器又造訪過小行星「絲川」(日本的「隼鳥號」)和「圖塔蒂斯」,以及彗星中的坦普爾1號彗星和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
但這都是科學探測,從科學探測這個角度來說,是很有「利用價值」的。因為這些小行星體攜帶了太陽系的很多歷史信息,而且人類也必須密切關注可能撞上我們的PHO。

若題主理解的「利用」是商業性的,估計未來一段時間裡,都還是處於探測期。
但已經有公司在部署了。就在7月16日,致力於小行星挖礦的「行星資源」(Planetary Resources)公司從國際空間站發送了第一架A3R (Arkyd 3 Reflight)測試探測器,以檢驗小行星開採技術。之前的4月份,他們通過Space X公司(搞出Tesla的Musk的另一個項目,昨天「遊俠」很火,像Musk那種神人,大概也有被我們意淫的部分,但人家的屌,真不全是吹出來的)的火箭把A3R衛星送上了太空。
國外的民營公司在太空探測這種領域都形成產業鏈了。

對這種高大上的公司我很好奇,具體的可以見 星移君 的回答,扒得很詳細。看了下團隊,兩個最大的老大看起來像社會活動家,不是想像中的技術流,有一種淡淡的不靠譜感,也許是我的偏見。是什麼支撐他們做這種感覺幾十年里都無法掙錢的項目啊!可能人就是有情懷的土豪吧~對了,NASA還有一個腦洞大開的計劃,要捕獲一個小行星,把它拉到繞月軌道,方便以後登月或火星登錄——小行星上的一些物質可以被用作飛船材料和燃料,同時成為更遠距離的深空探測的跳板。
和此計劃有關的,NASA有一個「近地天體人類空間飛行訪問目標列表」(NHATS list),搜羅那些在運行速度、軌道形狀等方面滿足一定登錄條件的小行星。這顆據說值5.4萬億美元,也就是33萬億人民幣的小行星 2011 UW158還真的就在其中。
其實它直接空降中國股市最好了,頂8個多4萬億呢,有沒有。想想還是很有利用價值的~


xy @袁霖
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會被邀請,對於這個話題我知道的很少,所以還是匿名回答吧。
我的回答裡面有價值的東西沒有多少,僅供討論。
———————————————————————————————————————————
問題是:小行星有利用價值嗎?
回答是:有,但是分情況,分年代,分目的。
首先定義一下什麼是小行星:來自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8%A1%8C%E6%98%9F

我們不難發現小行星上是有人類活動需要的元素的,但是捕獲小行星入地球,再開採加工是不現實的,現在不可能未來也不可能。那麼小行星到底有什麼價值呢?
首先是研究價值,通過對其結構、構成、軌道的研究可以加深我們對宇宙的認識。
其次是考慮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太空殖民計劃,較大較穩定的小行星可能會被考慮充作太空移民的跳板中繼站。也有可能為未來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當做礦產開發。
一切都涉及目前我們還沒法掌握的知識與科技。
考慮到我們的資源尚未枯竭有更好的選擇,探索上也有更重要的內容,資金上也不允許我們肆意研究,所以目前對小行星的研究是淺嘗則止。
那麼未來對小行星的開發會成為現實嗎?
有可能,當地表資源逐漸枯竭的時候,人類(如果到時還有人類的話)勢必將目光投向太空,那麼對一切可能利用的資源將不講成本的竭力開發。但是,如果未來我們發現比小行星更有利用價值的新事物呢?考慮到現在我們的視野仍然十分狹窄,未來發現更多新事物未必不可能,到那時開發小行星還會是第一選擇嗎?讓我們保持懷疑的態度繼續觀察。


謝邀,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士胡亂扯一些,還希望拋磚引玉

近些年來對小行星研究的深入,包括近距離探測、登陸甚至登陸後返回,人類得以更進一步的了解這些小行星帶上的天體,也讓研究小行星變得很有意義和價值

首先是科研意義
現在主流的觀點認為小行星帶的天體並不是由一顆大行星分裂而來的,而是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受到木星的引力影響,始終沒有形成行星或者矮行星的碎屑。如果這個假說是成立的,那麼就說明這些沒有守到劇烈地址活動影響的碎屑,仍然保持著太陽系剛剛形成時的樣子,而對於科學家來說,研究小行星的物質就能揭示太陽系早期的形成過程。

進一步而言,對於地球及火星上水的來源、以及地球上生命的來源,也有可能源自小行星。目前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小行星帶中最大的矮行星穀神星是含有水冰的,甚至如果其內部有自發熱機制的話,都不排除地表下有液態水甚至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所以地球上的水和生命也許就是在很早以前由一顆小行星撞擊帶來的,為了驗證這樣的假說,人們就要仔細的分析小行星物質構成。
(事實上還有來源於彗星的假說,羅塞塔-菲萊就是為了驗證這個假說的,不過目前的探測數據發現彗星的水構成和地球上的有很大不同)

以及,我們大家都知道小行星其實是地球安全最大的威脅,恐龍因此滅絕,人類也基本承受不了來這麼一下,所以進一步了解小行星的來龍去脈和運行規律,更有助於保全人類自身

然後是實用意義
小行星的實用意義目前很虛,畢竟太過遙遠,只能憑想像
首先是資源意義,雖然目前來看小行星帶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資源,但對於日後的遠距離建設而言,小行星帶的資源便於「就近取材」,有朝一日如果我們需要在火星軌道外建立永久設施,就不用從地球運送原料,直接從小行星帶開採即可

其次是用於建設空間站及中轉站,對於一些大小合適的小行星,完全可以在上面建立一些科研設施,比如望遠鏡、深空信號中轉站等等,小行星軌道穩定、荷載巨大,是絕好天然環日空間站。同時,如果能夠建立一些永久性的製造設施,那麼依託小行星進行深空探索也是非常合適的。

再有就是建造探測器乃至星際飛船,選取一些小型的小行星,內部掏空改造,可以改裝成探測器乃至大型的宇宙飛船,再加裝動力裝置後就能執行相應的任務。尤其是搭配離子發動機 進行深空探索,比地球發射的衛星而言優勢巨大。

甚至於,我們可以想像,拖一個小行星回來作為地球的衛星,比如直徑1公里左右的,作為永久性的地球空間站,也是優勢巨大的。

當然以上目前而言都是想像階段,但有些東西估計我們有生之年就會見到,比如NASA就希望能在2020年前後捕捉一顆小行星送到月球軌道進行研究,並計劃讓宇航員登陸這顆小行星,但目前這個計劃受到資金的限制,進行的並不是很順利。


最後說一下,這兩天NASA的黎明號正在對穀神星進行環繞探測,前期發回的探測結果相當振奮人心,拍攝到的不明亮斑甚至讓人有無限的猜想。如果能證實穀神星上有水冰甚至液態水的存在,那麼肯定又能掀起一股研究小行星的熱潮了


怒答一發。


小行星是可以捕捉來作為地球衛星,採礦和建造城市的。
方案之一是把小行星的礦石直接作為推進劑,只要有個裂變堆或者聚變堆作為電站就可以了。現在太空裡面用的裂變堆是熱離子堆,最大只能做到幾十千瓦的樣子。地面上的裂變堆是用海水作為散熱介質,所以能比較容易做到千瓦級別。


要推動小行星進入地球軌道,要建造大面積散熱器才好建更大核電站,要太空工業1.0時代才能搞出這個東西。

等離子體推進器設備複雜,溫度超高,燒蝕很猛,壽命短,推力小,還要從小行星裡面提取其中一部分物質作為推進劑,不能直接用,估計不適合用來給小行星變軌。

可以把小行星礦石直接常溫粉碎到微米級別,用靜電發生器剝離一部分電子以後,直接用電加速器加速噴出去。 這種泛工質推進器特點是常溫,磨損小,設備簡單耐艹,壽命長,推力大,隨便什麼東西能粉碎就可以作為推進劑,包括飛船船板,生活垃圾等等。有電就行,太陽能電池板都能湊合用。就是污染比較大,尾流感人,持續時間還比較長,但是用幾次估計問題不大。

至於近地小行星的物質礦產,ΔV等等這些東西星際移民君已經講得非常清晰了。我就不畫蛇添足了。

有個100米以上直徑的小行星在地球同步軌道還是很贊的,硅酸鹽加熱一下做玻璃和陶瓷,金屬提出來做架子和屏蔽板。氫氧用來做水或燃料,其他非金屬元素湊合著作為推進劑或者化工原料等等。稍微改造一下就是一個不錯的輻射庇護所。人在裡面呆一段時間不成問題。


有了殼子保護,同步衛星壽命可以無限長,電視和通信設備升級修理一下就ok。用超大功率的天線可以和月球建立起互聯網,直接用遙控挖掘機在月球上挖一座城市出來。這樣殖民2.0時代就開啟了。

手機打,先說個大概,慢慢完善。


利益相關:某校曾經的渣物理生,仔細探索過這個問題。


避免它來撞地球和航天器


冠名的價值呀


小行星是個好東西。
樓主看過《鋼鐵蒼穹》嗎?


對人類來說利用價值很高,
要不是它把恐龍滅了,現在地球還指不定誰當家作主呢。



可以用來掩護艦體,作為中轉站。


有 不同類別的小行星有不同的資源價值


當然有利用價值,不然你以為艾德曼合金哪裡來的?


真是人類中心主義。


用來拍星軌呀


推薦閱讀:

如果地球失去了太陽,地球的溫度能低到什麼極限?
同一恆星的不同行星的公轉方向是否會相反?
為什麼航天器一旦錯過進入行星軌道要再等幾年?
冥王星為什麼不再是太陽系的大行星?
太陽形成是宇宙塵埃堆積坍縮引起的,但同時為什麼還會形成木星土星地球等行星呢?

TAG:行星 | 空間天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