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人創作星座時星座的形狀與現在有多大差距?
現在的星座形象圖和實際形狀完全對應不上,那些形狀你說是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說和星座形象有關。
只有獵戶、仙后、天鵝個別星座比較形象。
會不會3000年前的形狀會比較像一點?我只見過小熊座對比圖,其他的變遷圖沒見過。
圖有點多,手機黨慎點。
哈哈,終於碰到一個想答的題了(於是這個星期都沒咋學習的我又放棄了玩垃圾遊戲文明五的機會答了這個題……)。
首先下個斷言,差別不是很大。我們知道,天上的星星之所以被叫做恆星,是因為它們看起來是不會發生相對運動的。當然,這並不是說恆星們果然不會運動,只是它們運動得實在是太慢了。有多慢呢?描述恆星在天球上的運動,需要將速度矢量在兩個方向分解,一個是視向速度,這個可以用光譜的紅移來算,一般銀河系內的恆星的視向速度大小,大概在幾到幾十公里每秒的量級,這個速度在地球上看起來嚇人,但在宇宙空間里卻實在是太小了。當然,這個速度其實是不會影響我們看到的星座的形狀的,因為星座的形狀,是恆星在天球上的投影,而與具體的距離沒有關係。所以,決定天球上星座形狀變化的速度分量,是切向的速度,也叫自行。這是個角速度,需要除以它跟地球之間的距離。切向速度、橫向速度大概都在一個數量級上,那麼,以典型的速度5km/s和典型的距離20pc為例,得到的結果是8x10^-15 rad/s,十年能跑半個角秒的樣子,古希臘到現在不到三千年,那麼恆星在這段時間裡跑動的角距離也就是幾個角分,而這其實已經是跑得比較快的了,幾個角分在天球上是什麼概念呢?也就是人眼能分辨的最小角度………
不過,也有些例外,比如蛇夫座的香港記者星,啊不,巴納德星。這貨跑的比誰都快,大概一年能跑十個角秒,這主要是因為他離我們太近了,只有6光年左右,是南門二三星系統之外距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換算下來,從古希臘到現在,它一共跑了不到10度,也就是伸直了胳膊兩個拳頭的張角。這當然已經很明顯了,不過,這樣的例子總歸少見,而且,香港記者星實在是太暗了,是一顆9.45等恆星,肉眼根本看不見。所以總之,在人類文明的千年尺度上,星空的相對形狀發生的變化是沒那麼大的。
下面上幾張圖,來自可以模擬上下十萬年的星空模擬軟體stellarium虛擬天文館。我只在北京看過這些星座,不過@黎旭翔曾經在今天的希臘看到過這些星座,膜一發。
這張,是現在在北京看到的大犬座。
這張,是兩千五百年前,在希臘看到的大犬座。
古今獅子座
古今仙后座
古今獵戶座
古今天蠍座
您能看出任何區別來嗎?我是不能……
所以,孟書記這個問題應該算是答完了。簡單的答案是,在人類文明的千年尺度上,古今星空中星座的形狀,差別不是很大。事實上,如果差別真有那麼明顯,古人就不太可能管恆星叫恆星,中國人發現微小的自行大概是在晉朝,至於西方也不早,這個時候星官、星座體系已經建立了少說一千年了,如果千年尺度上星座的形狀能有那麼大的變化,想必自行早就被各個民族清楚地認識到了。
那麼,為什麼像答主問的那樣,很多星座一點都不像呢?首先,哪幾顆星星連成什麼形狀,本身就是很主觀的事情,中國人說參宿是一隻老虎,西方人就說那是個獵人,各自腦補,莫衷一是,當然不可能有統一的「像」與」不像「的差別。比如,題主覺得挺像的仙后座,我就沒覺得那個W也好,M也好,∑也好的形狀能跟衣索比亞皇后扯上什麼關係,更不知道,為什麼一個過氣韓國組合東方神起的粉絲會管自己叫這個星座的名字……總之,每個人的腦洞不一樣,大小形狀各自不同,別人看上去像,你看上去也許就不像了。
另一種情況是,人們根據神話故事,在天上補上了一個附會出來的星座,情節上有關係,形狀上可就沒有相似之處了,比如,大犬跟小犬(上面圖裡有),南河三、南河二連成一條線怎麼也不會像條小狗,就是因為它旁邊那條大犬,這個區域才得以得名。
最後一種情況是,這個星座本身誕生得相當晚,本來就是地理大發現時期歐洲人在南半球航海的時候隨便添上去的,很多還特別暗,純粹是為了填補巨大的空白,比如顯微鏡座、印第安座、蠍虎座、天貓座什麼的(天貓座命名的由來,貌似是因為劃定它那哥們認為想在這個區域看到星座的形狀,需要貓一樣銳利的眼睛……)
顯微鏡座
印第安座
蠍虎座
天貓座(沒有淘寶座……)
本來,星座就是腦補的產物,像不像是次要的,吃飽了沒事幹坐在夜空下腦補就是最大的樂趣所在,追求像的話,可以來看這三個全天最形象星座,相信你也覺得看起來沒啥意思……
三角座
南三角座
南十字座
那麼,古希臘人看到的星空跟我們看到的星空果然沒有任何區別嗎?當然不是。地球的自轉軸跟公轉平面並不垂直,這樣,它就陀螺一樣進動,導致地球的北天極在天上繞著黃極以26000年為周期旋轉。北極星因此會發生變化,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另一點不為大多數人所意識到的是,古希臘人在南方可能看到一些我們今天沒那麼容易看到的星空,而我們今天容易看到的一些南方的星空,他們根本看不到。後者的代表是北落師門以南那一大坨,在上千年前根本升不到地平線上,今天在北京都能輕鬆看到的北落師門,那時候也許要到長江流域才看得到。
而那些我們今天看不到、古人卻能輕鬆看到的星空,主要是冬春季節南方的一些星座。這個地方處在銀河裡,亮星很多,今天在北半球的我們看不到,說來是很遺憾的。金羊毛的股市裡,伊阿宋等人乘坐的那艘大船,在古希臘時代會在冬春浮動在南方的愛琴海上,南船座簡直再形象不過。
當時同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中國,也有重陽節登高望遠,眺望這個星座中最亮的、全天第二亮的恆星老人星來續命的習俗。時光流轉至今,如今在北半球中緯度的我們,再也不能完整地目睹這個星座的全貌了,如果想要看到老人星續上幾秒,最北也要到黃河沿岸(眾多古都坐落的鄭州、西安、洛陽、開封也即北緯35°一線它的最大高度是3°,是能看到的極限)。
另外,大劉似乎曾經在哪本書里提過,西周初年的洛邑,每到初春就會有一黃一藍兩顆亮星低懸於南方的天空,而今天的我們想要看到這兩顆恆星——半人馬座的南門二、馬腹一和附近的南十字座,卻要去到五服之外的」蠻荒之地「,這滄海桑田在天空中的表現,令人不勝唏噓。
幾千年的文明尺度下,星空的變化不大,然而人類終究只是宇宙的塵埃,再放大兩個數量級,到十萬年後,我們看到的星空就會完全變樣。除了一些離我們很遠的恆星比如參宿三星的相對位置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其它的一切,我們都認不出來了。物換星移萬度秋,早已化為塵土的我們,將在這變化不息的宇宙中永生。
謝邀。
有人認為將星空劃分為星座的做法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比倫和蘇美爾時期,希臘和埃及的星座有可能是從該地區傳入的。
那麼最早的成體系的星座可能是4000年前確定的,我們如何看到那麼早的星座模樣呢?幸好我們有虛擬天文館。
這是北緯37度左右的濟南在2015年看到的星空,和希臘緯度差不多。
這是同緯度4000多年前的星空。
我們可以看到,4000年來,組成星座的星星之間發生了一些輕微位移,但整體造型變化不大。
因此,古人看到的星座和我們看到的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之所以不像它的名字,只能說當時的人類腦洞太大了... ...題主提到的小熊座對比圖是以五萬年為單位的,也就是說以三千年為單位的星位移動大概是下圖移動距離的十七分之一…
這麼微小的差別應該不會造成什麼星座形狀的明顯變化吧。
What Will the Constellations Look Like in 50,000 Years? : Discovery News (source裡面還有其他五個星座五萬年後的圖)
quora上面有一個答主答過這個問題。https://www.quora.com/When-the-constellations-were-named-did-they-look-perceptibly-different-than-they-do-now
這是大熊座(大北斗七星)的真佩服你們能從幾個點腦補出一隻熊的人
一剎那為一念,
二十念為一瞬,
二十瞬為一彈指,
二十彈指為一羅預,
二十羅預為一須臾,
一日一夜為三十須臾。
恆星壽命辣么長,三千年不過大半個須臾,走不遠的…
不要低估了古人的想像能力~の,有沒有由於某顆恆星爆炸了,導致星座圖變化的?
不是說獵戶座右肩上那顆星星要炸了嗎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