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乾媽」沒有遇上強勁的對手?


謝邀。

老乾媽的成功之道,以我對這家企業及其創辦者陶華碧的了解,最關鍵就是幾個字:絕技加誠信。
這幾個字讓其佔據了行業的制高點,讓後來者至今還遠遠無法企及。

想像一家沒有銀行貸款,幾乎從不做廣告的企業,靠絕技加誠信,如今已是名滿天下,神奇吧。其間卻也照出絕技加誠信,在企業競爭中,作為稀缺資源的可貴。

在老乾媽企業,還只有一輛小長安麵包車時,一位雲南的重刑犯,自知來日不多,向監獄提出的唯一要求是,想吃點老乾媽,那時,雲南市場上一時還買不到老乾媽,監獄聯繫企業,企業便寄了一箱去。

那時,她租了城郊一個村委會的小院,生產辣椒醬,產品還是溫熱的,就被一輛一輛汽車拉走了。先款後貨,商家要排隊一兩周,才拉得了貨。我和她交談時說,要不了多久,你就會蓋大廠房了,什麼都會有的。

老乾媽擅長的是民間本味。她家八姐妹,她最小,老家在貴州湄潭縣的一個鄉場,此鄉場卻是一個有名的農村商業重鎮。她好像只讀到小學三年級,家裡就說,無錢再供你讀書了,你就在家做飯吧。好學的她,嘗百家味,討眾家技,做出一手好菜,尤其是調味品,更顯其長。

她還天生了一口好味覺。一次,廠里有人拿回一種調味品,說味道好,她嘗了一下,說這不稀奇,立即做出來讓大家嘗,竟然讓大家分不清誰是誰。

她誠信。她所用辣椒原料,主產地在遵義,遵義辣椒,曾為出口免檢產品。當地為她供貨的收購大戶給我說,只有我們欠過她的錢,她從不欠我們。給她的辣椒,卻誰也不敢大意,只要出一次錯,以後再想與她交道就難了。當地給她的辣椒,全部要剪蒂,一隻只剪,這樣揀剪過的辣椒,再分裝,就沒有雜質了。

作為一位來自農村的女人,她心腸好。一位附近學校的中專生,家窮,常到她最早時擺的粉攤上吃粉,她知她的家世後,不收錢。結果那位小夥子,還常帶其他同學來吃。大家覺得老乾媽心腸好,乾脆叫她老乾媽。誰也沒想到,這在日後,便成了公司的金字招牌。

當她把民間本味的辣椒醬,變為工業品,立即成為被喜食辣的號稱川軍和黔軍的農民工的歡迎,他們走到哪裡買到哪裡,再通過他們,為越來越多的人歡迎,長期供不應求。

現在有些當地人覺得,老乾媽的辣椒醬,不如過去辣了,對於喜辣的貴州人來說,覺得不太過癮。可能是老乾媽通過製作方法,適度降低了一點辣味,但卻讓產品在不太喜辣的北方地區,所向無敵。秦皇島市公安局一位負責人給我說,從前他用大蔥甜醬下大餅,現在改用老乾媽辣醬了。

辣椒這個東西,還有點怪,越吃越想吃,能上癮。成為工業品製成品後,人們還會添加品牌依賴和口味依賴。我不止聽一個人說過,家中總有幾瓶老乾媽。

一位在西藏工作的朋友給我說,他在西藏,哪怕到邊遠的地方,在店裡都能買到老乾媽。老乾媽的產品還出口,尤為華人喜愛。

自老乾媽問市後,仿冒假冒的,或者也想開發相似產品的,海了去了。當年老乾媽公司和湖南一家侵權企業,官司打得翻天地覆,轟動一時,最後完勝。此仗打的不是廣告卻勝過萬千廣告,大大提高了老乾媽的知名度。

老乾爹產品公司,與老乾媽同在一市,卻在另一個區。老乾媽在前,老乾爹在後。曾被認為採用了沾親帶故的手法,有侵權之嫌。後因種種原因,得以生存,經營得確實不錯。有一次,我問老乾爹負責人,和老乾媽相比如何?他說,我們的票子用手數,人家的用秤稱,那能比。老乾媽則說,這企業不像話,侵權不說,還想佔便宜。

一幫科研人員,眼見得老乾媽發達了,也試製辣椒醬產品,往裡添加營養成分,說要勝過老乾媽。結果味不行,還沒怎麼銷售,就夭折了。書生們不知,此乃調味品,重在講口味啊。

想和老乾媽競爭的企業多,但還達不到對手級別,對老乾媽而言,也就是一個眾星拱月之勢了。

老乾媽是沒讀過多少書,但國家油制辣椒標準,卻是以老乾媽」的標準作為基礎制定的。如今,她可以說是文化的創造者。

老乾媽的故事不少,本人受肩周炎之困,打字困難,打不下去了。

老乾媽的絕技來自民間,誠信來自民間。這難道不是中國民間的智慧和可貴的品質嗎?把東西做好吃了,讓人吃得放心,便勝卻人間無數。絕技加誠信,就幾個字,如今商海滾滾,真懂者,真能做到者勝,這就是為什麼。


1、專註,只做自己擅長的,不會破壞品牌;
2、行業選擇正確,可以歸為快速消費品,方便,實用,容易走量;
3、口味比較大眾,容易受歡迎,它的客戶群不是單一的某省、某市,可以是全國,渠道優勢明顯;
4、品牌和質量管理成功,這個不細講,參觀或者接觸過現場的人都知道,陶華碧對品質要求非常嚴,現場管控比較精細;
5、企業發展穩定,定位成功,不追求爆發性增長,不追求高額利潤,現金流良好,不追求上市,所謂無欲則剛;
6、其他對手沒有特色,要麼模仿,要麼特色不到家,後來者不夠強大;
7、陳年積累,有底蘊,規模效應也明顯,
8、區位優勢明顯,配套產業鏈成熟、豐富。


首先,老乾媽的辣味特別的品牌化,只要一吃到,就知道是老乾媽,不會想到別的牌子;
其次,老乾媽的辣味比較隨和,與其它調味品搭配容易,不出雜味,比較純正;
再次,就是老乾媽特別專註,專一,不花里胡哨的搞這搞那的。
當然,最最重要的就是老乾媽的辣味,其中辣、麻、甜、咸、油。香的比例特別獨到,吃起來,不會膩,不會煩。不像有的辣醬,吃吃的就煩了。


怎麼可能?

僅僅是公開報道,就可以看出,競爭之激烈,老乾媽能量之大——反正當時我讀得驚心動魄。

大叔了,手機碼字不行,大家有興趣的話,明天抽空嘮叨嘮叨……

++++++++++++++++++

已經有人搬板凳坐著啦,呵呵。

那我們慢慢聊。為什麼蕭何、韓信、張良會死心塌地的跟著劉邦干? - 知乎 里我提到:

學管理千萬千萬不要相信歷史。

有同學罵我是「歷史虛無主義」,說我「還是書讀得太少」,哈哈。我呢,不光是「歷史虛無」,現實我都「虛無」。但這不是陰謀論,只是虛無,「真相湮滅在歷史之中」,無從查證的意思。

老乾媽是我非常,而且幾乎是唯一尊敬並喜歡,以至於崇拜的企業家。所以,哪怕現在我是累成了狗,也一定要寫點東西,聊表敬意。

但是,但是,請一定注意這個但是,她成功的秘訣一定不是,或者不僅僅是你們想像的那樣。什麼質量啊、信譽啊、記著員工的生日啊啥的,這些都是勵志小說之類的東西,和我們看到的歷史書里講的什麼「禮賢下士」「勤政愛民」差不多,不能說這些東西沒用,但就憑這個,你就想成功,呵呵,我只能說Good Luck!

++++++++++++++++++

時間有限,我只能講快點講重點。

第一件事是創業初期老乾媽和想來吃點喝點「揩油」的城管打架。我記得是她「提著菜刀趕城管,『星期天你們檢查屁的個工作』……」但可能眾所周知的原因吧,這一段我找不到了,只有個打不開鏈接的截圖:

這我是相信的。那時候的老乾媽,老公死了,一個寡婦帶著兩個孩子,是最絕望的的人,這種事是真的幹得出來的。就像我 幺姨 一樣:

我實在想不出來總是笑著的,纖纖弱弱的幺姨怎麼能和城管打架?「我不過是求生存掙口飯吃,怎麼就這麼難?」幺姨的一句話經常讓我不寒而慄:「要不是想到我還有兩個娃兒,我真的一刀砍得下去!」 切滷菜的那把刀,就在案板上,又重又快。

老乾媽和稅務局的「過節」,倒是能查得到:

(本答案所有引用均來自網路公開報道,就不一一指明出處了。我看了下,都是互相轉載抄來抄去的。)

「你個狗日哩,給老子查清楚,我明明納稅第一,怎麼給我弄到第二,30萬稅款你們給我弄哪裡去了?」講得激動,老乾媽突然站起身,怒拍桌子。
因為什麼發火?去年納稅4億的老乾媽,自創業之初,首要原則就是誠信納稅,不按時交稅睡不著覺。貴陽南明區一次納稅大戶評選大會上,稅務部門少算30萬,將第一納稅大戶老乾媽弄到了第二。稅務部門想私下補上,糊弄過去,老乾媽不吃這一套,獎品獎金一分錢不要,「必須在大會上公開給我個說法,這是你們的工作,也是你們的職責!」
因為納稅,老乾媽還跟稅務部門的人打過架。有一次,她主動去稅務局納稅,工作人員不給上,說要去送孩子到學校,讓她改天再來。老乾媽怒了,上去跟他幹了一架,「我主動來納稅,他還刁難我!」

哈哈,酣暢淋漓。

咋一看,老乾媽是個潑辣憨直的性情中人。

但古話說得好啊,「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懟稅務局我可以理解,也非常佩服。老乾媽的思路和做法都很簡單粗暴:我不偷稅不漏稅,我怕你個毛!

但稅務局管不了你,總有其他部門管得了你呀?我怎麼就沒看見老乾媽懟食品安全局呢?

++++++++++++++++++

每當寫到這些內容的時候,我就會想起 黎叔 。那時候我還年輕,興高采烈的給他講另一個企業家的故事,被他當頭潑了幾瓢冷水澆得透心涼。他後來總結的話我一直記得:

沒有什麼傳奇! 你覺得他傳奇,是因為你只看到了他的一部分,或者他想要你看到的那一部分。 就像魔術一樣,如果幕布後面的都讓你看到了,那還有什麼稀奇的?

確實如此。真相不僅平淡,甚至有些乏味。

我答你是如何轉行的?轉行容易嗎? - 知乎有5K+的贊,但我寫 《折騰》 - 知乎專欄 每篇只有幾十個贊,就幾個鐵杆粉一直支持著。為什麼?因為你是如何轉行的 短嘛,傳奇嘛,熱血嘛:「四個月學完了大學四年的課程」!轉戰上海灘,世界五百強……

但我怎麼做到的呢?我當時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壓力之下呢?我是如何一點點的剝離我的青澀浮躁的呢?這個故事太長了,也太乏味了……

++++++++++++++++++

回到老乾媽上面來。

說到老乾媽的管理,好像就是一位慈祥的「老乾媽」:

公司2000多名員工,她能叫出60%的人名,並記住了其中許多人的生日,每個員工結婚她都要親自當證婚人。
隔三岔五地跑到員工家串門;每個員工的生日到了,都能收到她送的禮物和一碗長壽麵加兩個荷包蛋;有員工出差,她像送兒女遠行一樣親手為他們煮上幾個雞蛋,一直送到他們出廠坐上車後才轉身回去……

但是,這就夠了?這就是企業管理的全部?這就是「老乾媽」成功的秘訣?

單說一點,像老乾媽這樣對自己都這麼狠的人,呵呵,對別人的要求一般也不會太低。再說,要求低了,產品的質量企業的管理也上不來。

什麼「人性化管理」,「善待員工」,「笑著離開」……大多都是被管理者的意淫而已。這些詞,在管理者的嘴裡,和在被管理者的腦子裡,是不一樣的。

我媽常說,「當家三年狗都恨」;黎叔的口頭禪,「宋江難結萬人緣」;用我爸的話說,「搞管理,不得罪人是不行的」。

剛好,這一段話,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懸念:

「老乾媽」的管理團隊,大概是中國目前大型企業中最神秘的一支,陶華碧對他們的一個要求就是不能接受外界採訪。坊間對這支團隊的評價大致為:忠誠、勤勉、低調。而其長子李貴山離職的原因,一直是一個謎。

++++++++++++++++++

但這些都是小道,最讓我「驚心動魄」的老乾媽和湖南「老乾媽」的鬥法:

陶華碧這次犯犟了,她不依不饒地與湖南「老乾媽」打了3年官司,從北京市二中院一直打到北京市高院,還數次鬥法於國家商標局。此案成為2003年中國十大典型維權案例。
2000年8月10日,一審法院認定,貴陽老乾媽公司生產的「老乾媽」風味豆豉具有一定的歷史過程,湖南老乾媽構成不正當競爭,判決其停止使用並銷毀在未獲得外觀設計專利權前與貴陽老乾媽公司相近似的包裝瓶瓶貼,並賠償經濟損失15萬元。
這意味著兩個「老乾媽」可以同生共存。這是陶華碧無法接受的,她很快提起上訴。

知道老乾媽為什麼輸的不?為什麼叫做「數次鬥法於國家商標局」?

被告聲稱自己並未侵權…… 原告未對『老乾媽』進行註冊,因此不享有商標專用權。
判決書寫得很明白———這樣做,是「鑒於國家工商局商標局已審定被告『劉湘球老乾媽及圖』商標予以核准註冊。」

不才剛好學了一點點的法律,拿過一個司法資格證,所以知道這裡面的厲害:註冊商標啊!知道為什麼叫做「註冊」商標么?人家被告手裡拿著的可是國家工商局商標局頒發的「註冊商標」喲!

我國《商標法》規定:

經商標局核准註冊的商標為註冊商標,商標註冊人對該註冊商標享有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

法院判你原被告雙方都可以使用,已經是給了你原告天大的面子了。如果真懂法的人,這時候早就高興得啥一樣了。但是老乾媽不服!

你不服有個毛用?這個時候,就不是你一個街邊小棚子里買點涼皮,拖把菜刀出來就可以把城管趕跑的時候了,也不是你不偷稅不漏稅腰板筆直筆直的時候了。你站不住理的,退一萬步說,也是不完全站得住理的——法院就判你敗訴也絕對不是錯案。你能咋的?

而且這背後的利益,開玩笑,你以為人家是吃素的?所以才有人「其間有很多人勸陶華碧放棄官司」……然而,

陶華碧面對前來勸解的人就一句話:「我才是貨真價實的『老乾媽』,他們是崴貨(貴州話:假貨),難道我還要怕崴貨嗎?」
最終陶華碧和湖南老乾媽的官司,在兩位黔籍官員:時任貴陽市市長孫國強和當時的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的極力斡旋下,貴陽老乾媽終於打敗了湖南的「老乾媽」。2003年5月,陶華碧的「老乾媽」終於獲得國家商標局的註冊證書,同時湖南「老乾媽」之前在國家商標局獲得的註冊被註銷。

唉呀,我的個媽呀!這「番天印」打的。

這段話我找了好久才找到的,裡面出現的兩個重量級人物大家都知道的吧?這才是關鍵。多的我也……咳咳……就不多講了。

++++++++++++++++++

我說這些,並不是想否定老乾媽自身的能力成就,自從知道了她的事迹(就是上面這些內容),她就一直都是我的偶像。我也並不是說她好像幹了什麼不應該乾的事情,這些事都完全沒有問題——有問題的話記者也不敢報道出來。

我想說的是:別人成功的經歷,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甚至他掏心掏肺的自己總結出來的成功的經驗,也不一定靠譜。就像那個電梯的段子一樣,「你是怎麼上來的?」「我是睡了一覺就上來的。」他真以為他就是睡了一覺就上來了的呀。

如果問我能從老乾媽那裡學到什麼?我能學到的就是她提著菜刀守護自己心血的狠厲,她納稅不少交一分錢的硬朗,還有她永不放棄的執著和堅持!

或者,什麼也學不到。因為,他們說這只是「雞湯」。


++++++++++++++++++++

新聞補充收集:

http://news.163.com/17/0508/20/CJUMKS75000187VE.html


中間一定有很多故事,可惜沒去了解過。我不知道辣子雞丁口味是不是其熱銷單品,但以此為例剖析一番。

但從本質的角度來說,老乾媽具備了成功的充必元素:
1,口味,中度辣且偏甜,適應的地域範圍比較廣
2,內中包含的不少實實在在的雞塊(比較大的雞丁),對食客很有殺傷力——即使到目前,能夠做到用真材實肉,而非添加劑調味的產品依然不多——而且它能神奇的做到,基本開罐口就有一塊雞肉
3,推出時期早,在行業大發展的前期就進入布局
4,正好趕上了辣文化在全國的傳播,乘風而動——所謂盛世吃貨多,菜肴也精進。
5,品牌塑造雖不算上佳,但頗為易記易傳播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產品主導型」公司。不成功沒天理啊。


我聊聊我的看法,我覺得主要在於以下三個感官點:
1:產品的早先佔領市場。
2:產品的適用度非常廣。
3:買一瓶子可以吃很久。
4:想吃的時候哪裡都可以買得到…

看了下評論,發現有很多人有過共通的經歷:沒錢的時候,老乾媽+饅頭~ 我覺得這點挺重要的,因為涉及到生存了~,不是么,有點像古代的時候行軍,如果軍糧一種是乾澀無味,另外一種芳香回味,你選擇哪種?

現實不就是這麼回事嘛,在你覺得沒啥味的時候,老乾媽可以做主食、做替代品、做調味品,而在這種牛逼的產品特性上早先建立了品牌(雖然是無意識的)。

這種組合就已經夠無敵了…如果再加上後面的兩種感官,諸位想想…

在那時候電商還沒開啟的時候,你在想吃老乾媽的時候可以在任意一家小店買到,就如同買到紅燒牛肉麵一樣,並且,買老乾媽的原因還是因為花5塊錢買一瓶可以吃上很久,而且還不用擔心變質…

我草,這樣的混合體不成功,你說啥成功?

如果要分析它的成功點,只能說…實力+運氣~

老乾媽為什麼不做廣告?從這個傳媒時代的觀點來看…這種方法明顯是要不得的嘛,就如同上面有位兄弟說的老乾媽如果倒閉了的原因之一。

但是請換位思考一樣,在那樣一個年代,缺乏的並不是推廣渠道,而是產品…這也是為什麼老乾媽成功後,老乾爹和湖南的老乾媽能迅速知名一樣(老乾爹和湖南的老乾媽做過什麼廣告?)但是就是這樣,也在市場上攪合了很大的產品辨知度,然後一場官司打下來,震懾到了其他想來搞風搞雨的…那時候有錢的都忙著炒房呢,還有忙互聯網的呢,那時候還沒地溝油這種全國知曉的事件呢…蘇丹紅還是在好多年以後呢…這樣一個時代,中國人誰關心了飲食健康?口味好不就得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產能跟不上。

說真的,可能現在看有點小農思想,既然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產品根本就不愁賣…只愁哪裡買,人又沒想過要做天下第一富翁(攤手)

而且那時候產能跟不上太正常了,央視一個標王倒了多少企業?賣酒的,賣葯的,賣保健品的,賣飲料的,你現在在市場上看得到幾個當初耳熟能詳的產品?…拍下來有了廣告渠道的基本全滅了,為啥?產能跟不上,民眾需求太大…那時候需求觀跟現在完全是不一樣的,現在是產能跟上了,民眾要還房貸和買房了…

所以,這個是我說運氣的一點。

很多時候成功都是時事造英雄來著…而這時事造英雄無非就是在一個特殊的時間段里,民眾有著重大的需求,而又滿足了這個需求…

我總覺得所謂的成功學太不靠譜了,總是把一些當下的環境來分析套入到已經成功的產品上,看似很有道理,其實是個2B。

古往今來,多少偉業其實就如同小說裡面寫的那樣:一個細微的決定影響了浩瀚的歷史車輪…說白了,就是當時想那麼做了,但是誰都沒想到這麼做會這麼成功而已,然後出於好奇就開始自我分析自我誇獎,好比當時你出生的時候是個球,長到20歲時候有點小帥就開始分析自己為啥那麼帥,卻忘了當初只是因為你爹和你老媽傳宗接代或者性需求誕生的你而已,而剛出來的時候你只算個球而已。

所以,咱還是一句話,看過去的,勉勵未來的,也許咱現在不算個逑,但是也許以後能算個逑,可能比逑還好點,人生不死,生命不止嘛。

PS:《中國合伙人》電影里片尾出現了那麼多牛逼人的舊照,如果他們現在沒成功,那還有他們事嗎?世事,如此而已…


在互聯網上,陶華碧被90後稱為「國民女神」。留學生群體在國外超市花高價買走老乾媽辣醬,從豆豉和辣椒的香氣中吃出「家鄉的味道」。有國外網友說,「當你和中國女人結婚的時候,等於娶兩個女人:你的未婚妻和陶華碧」。

老乾媽接受採訪的視頻截圖

1

貴陽南明的老乾媽廠,像是一個封閉的紅色王國。

王國面積方圓數里,盤亘在貴陽市東南郊龍洞堡雲關村的一片山坡上。整個廠區夾在兩條高速公路之間,僅有一條幾米寬的馬路,可供行人和紅色油罐車往來出入。

裝飾風格實在太過低調,以至於讓王國看來有些土氣。外牆要麼用農家院常用的白色瓷磚,要麼刷上一層白漆,有的建築乾脆裸露著斑駁的水泥面。辣椒的味道瀰漫在空氣里,起東南風的夏天,辣椒炒熟後的悶香,據說可以飄到10公里外的貴陽市區

紅繡球掛在老乾媽廠區的每棟門上。圖 / 郭彥博

超過4000名工人裹在藍色制服里。一天10多個小時的工作時間裡,他們在廠房、食堂、宿舍之間三點一線,脖子上掛著的紅色工牌,是他們出入王國的唯一通行證。

廠門口巡視的保安目光警惕,不容王國有任何來自外界的窺探,陌生人拿手機拍照即會遭到盤問。進出王國更要嚴格查證,「如果沒打招呼,就算當地領導來了,也不會放行」。

紅色,是王國的主色調,也是王國唯一的女王陶華碧最喜歡的顏色。

這種專屬於辣椒的紅色,出現在王國的每寸領土上。紅色綢布中間裹成繡球,兩側留出綢帶,懸在王國的每棟門上。從車牌號「貴A8888」的限量版勞斯萊斯,到數十輛塗成紅色的大貨車和油罐車,後視鏡上一律系著紅布。

女王陶華碧就住在裝飾藍色玻璃外牆的行政樓里。這棟6層高的建築,橫平豎直左右對稱,據說原是當地鄉政府的辦公樓。

樓頂上起裝飾作用的飛檐,讓行政樓看起來像是女王王冠上的冕旒。兩人多高的老乾媽3個大字在夜裡亮起時,即便幾公里外的高速公路上也清晰可見,彷彿在向世人宣誓著王國的權力和財富。

2

女王陶華碧白手起家,創造並守護著王國的巨大財富。

1989年夏天,貴陽206地質隊一名李姓會計的遺孀陶華碧,用撿來的磚頭和石棉瓦,搭成一間不足10平米的涼粉店。

開業第一天,陶華碧只賣出7斤涼粉,沒想到涼粉的免費佐料——她自製的風味豆豉辣椒醬,卻被食客們搶光。「老乾媽」的名號很快在附近的高校學生中叫響,再由來往的大貨車司機傳遍雲貴,最終征服了中國人的味蕾。

7年之後,陶華碧的紅色王國正式奠基。剛開始,女王的追隨者只有40名工人,廠房是從雲關村村委會租來的兩間平房,包裝瓶貼由大兒子李貴山設計。瓶貼上用了那張著名的肖像——陶華碧系著白色圍裙,身體微側,眼神里有一股子用不完的執拗和倔強。

對於生在紅色年代、崇拜毛澤東的陶華碧來說,積累財富的過程像是一場永不止息的戰鬥。

經過21年的苦心經營,老乾媽辣醬在行業內幾無敵手,女王陶華碧卻依然在王國里深居簡出。她的辦公室連著卧室,從建廠那天起,吃住都在廠里,極少在外界露面。兒子和秘書安排她外出旅遊,才過沒兩天,陶華碧就要求回廠,「聽不見廠子的瓶子響就睡不著覺」。一名追隨女王多年的下屬稱,陶華碧彷彿是為辣椒而生的。

2014年3月,陶華碧在兩會會場。圖 / CFP

她每天早上7點起床,每晚7點必看央視新聞聯播,不管忙到晚上幾點,當天能處理完的事絕不留到第二天。三餐求簡,吃不慣大魚大肉,不管什麼蔬菜,只要有辣椒就行。她容不得任何浪費,有員工見過她去食堂和工人一起吃飯,不鏽鋼餐盤裡一粒米都不剩。

回憶創業歷程時,陶華碧常會用到一個詞,「干仗」。

早年開飯店,遇到環保城管工商吃拿卡要,沾火就燃的陶華碧拿起炒瓢就要干一仗。「你要錢可以,但是要正當,禮拜天不穿制服不帶證件來店裡,是不是來白吃的?我不是隨便可以欺負的,我就要打你!」

為貴陽當地企業家津津樂道的是,陶華碧還曾為了納稅和當地稅務部門「干仗」。據說,有一年因為稅務部門少統計了30萬,老乾媽廠成了南明區納稅第二名,陶華碧直接爆粗口打上門,「給老子查清楚!」

女王堅守著致簡的商業理念,老乾媽官網上對於自己企業的介紹只有短短一句話。她不上市不融資不貸款不做廣告,認為「上市是欺騙人家的錢,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有官員曾勸她投資房地產,陶華碧卻說,自己這輩子干好辣椒這一件事就行了,錢來得再快,也不能貪多。

8塊錢一瓶的老乾媽辣醬,是王國的紅色造血細胞,不計日夜為女王創造著財富。據媒體報道,每天有超過230萬瓶辣醬從王國里輸出,帶回超過45億元的年營收額。陶華碧位列《2016胡潤中國百富榜》第487位,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1819位。

在互聯網上,陶華碧被90後稱為「國民女神」。留學生群體在國外超市花高價買走老乾媽辣醬,從豆豉和辣椒的香氣中吃出「家鄉的味道」。有國外網友說,「當你和中國女人結婚的時候,等於娶兩個女人:你的未婚妻和陶華碧」。

3

與王國快速增長的財富和老乾媽品牌的熟知度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女王陶華碧至今仍保持著絕對的低調。

陶華碧從來不接受採訪,幾乎是貴州媒體圈的共識。十幾年來,少有記者能約到陶華碧,回絕的理由出奇一致:身體不好,工作太忙。有記者曾試圖通過當地政府宣傳部門聯繫陶華碧,廠方的回復是,「老乾媽說自己沒文化不識字,接受採訪不知道說什麼,害怕說錯了,還是算了吧」。

2008年全國兩會上,鮮在公開場合露面的全國人大代表陶華碧成為媒體追逐的對象。2012年,一張陶華碧戴皮帽穿皮大衣的照片在社交媒體上熱傳,吃慣了老乾媽辣醬的網友興奮異常地留言:「令無數男人慾火燒身,熱血沸騰的女人出現了!」

陶華碧在媒體鏡頭前依然能躲就躲,惜字如金,在記者圍堵中「坐得像一尊佛,任憑你怎麼問,就是不開口」。

就連官方活動,陶華碧都很少參加。一名貴陽當地官員回憶,他曾在一次重要會議上見過陶華碧,省里領導點名讓陶發言,老太太就是不說話,只讓秘書代其發言。

從2016年開始,陶華碧連續兩年缺席全國兩會,請假的理由是身體問題,頸椎、肩椎不好。一名接近陶華碧的人士說,陶華碧早年常背百斤重的背篼在龍洞堡山間賣貨,過重的負荷讓她落下難以治癒的肩周炎和頸椎病,至今仍需貼膏藥緩解。

陶華碧參加2015年兩會。圖 / CFP

封閉的王國和低調的女王,卻是貴陽的代名詞之一。曾有貴陽當地創業者做過一個「外地人對貴陽印象」的調查,答案里最多的三個詞是:窮、遠、老乾媽。

貴陽當地作家李運娥從未見過陶華碧本人,收集到的故事卻已足夠她寫成一本30萬字的小說《雲關村與老乾媽的故事》。李運娥說,陶華碧曾懸賞500萬請人給她寫本書,最終也因工作太忙無疾而終。

陶華碧的創業史在貴陽人中口口相傳。地質隊家屬院的老街坊說,陶華碧是當年家屬院里起得最早的一個,人勤快能扛事,是不識字的陶華碧成為億萬富翁的秘訣。貴陽市圖書館一名圖書管理員說,講誠信不偷稅,是陶華碧對抗複雜地方關係的保護傘。

龍洞堡機場接活兒的出租司機們,隨口能講一堆真假難辨卻大同小異的陶華碧發家故事。路過老乾媽廠時,他們會指著環城高速邊上的廠房介紹,「老乾媽廠就在這兒,陶華碧就住裡邊」,言語里滿是自豪。

4

長久以來,陶華碧和她的紅色王國都隱藏在神秘之中,以至於3年前「陶華碧不再持股老乾媽」這樣的重磅消息,直到今年春節後才被媒體發現。

目前,老乾媽公司股份由陶華碧的兩個兒子持有,大兒子李貴山管市場,二兒子李輝抓生產,陶華碧依然是老乾媽董事長。

兩個兒子似乎也繼承了陶華碧低調的行事作風。在公開資料里,僅知道李貴山當年從部隊轉業後在206地質隊汽車隊工作,後來辭掉工作隨母親創業,成為老乾媽第一任總經理。2008年,小兒子李輝接棒成為總經理,並任職至今。

擁有絕對權力的女王,似乎已經做好了隱退的一切準備。

一條坑窪水泥路是通往南明老乾媽廠區的唯一通道。圖 / 郭彥博

如今,70歲的陶華碧坐擁70億身家,仍保持著開涼粉店時的作息習慣。除了偶爾和周圍的老太太們打打麻將,陶華碧幾乎沒有什麼業餘愛好。

雲關村村民中流傳,陶華碧是打「捉雞」——一種貴陽當地流行麻將玩法的高手:勝負感極強,善於記牌,很少點炮。

故事真假難辨,但身邊人介紹,陶華碧確有驚人的記憶力,能記住公司很多人的姓名和生日,秘書為她準備的講話稿,聽上幾遍基本上就能一字不差背下來,財務報表聽上一兩遍就能記住,並很快心算出進出總賬。

女王仍要親理王國的日常運轉。公司賬目清晰,辣椒大豆菜油進貨多少,辣醬賣出去多少,每筆賬都要陶華碧親自在文件右上角畫個圓圈。她生於貴州湄潭一個貧困家庭,從小不識字,後來才學會了寫自己名字,批文件時才一筆一划寫下「陶華碧」3個字。

身邊人說,直到現在,陶華碧還親自主持研發新產品。她對於辣椒的熟悉和敏感度無人能及,為保持靈敏的味覺和嗅覺,不喝茶不喝飲料。採購的辣椒,她都要親自審看,拿鼻子一聞就知道好不好,拿到競品辣醬,嘗一口就能做出同樣的味道。

女王性格也像極了辣椒,她性子火爆,恩怨分明。一位追隨陶華碧多年的工人說,老乾媽性子上來,難免訓斥打罵員工,但她把員工看作自家孩子,還曾主持員工的婚禮,有位保安得重病要透析,陶華碧知道後當即簽字拿錢,囑咐「別在乎錢,治好為止」。

管吃管住,普工薪水至少超出當地平均水平500塊,這為王國吸引了大批慕名而來的勞動力。78路公交車從火車站直達雲關村,公交車司機見慣了背著大包小包的年輕人,他們從遵義、畢節一些偏遠山區應聘而來。

每月月中,剛發了薪水的工人排著隊,小半天兒就能把廠門口ATM機里的現金取光,這也是工廠附近小商店和小攤販生意最好的時候,在這一天,零食、香煙和洗漱用品通常會賣斷貨。

一家小商店開在女工宿舍門口不遠,廉價的被褥和枕頭專門針對新入職的老乾媽員工,會講價的100塊就能拿走一套。老闆娘說自己認識陶華碧的小兒子李輝,時常見到這位初中同學從自己店門口路過,卻沒有打過一聲招呼,「人家發達了,搭上話也不知道跟人家聊什麼對不對」?

在廠區門口經營小商店的雲關村村民,每個月都能賣出50多套被褥。圖 / 郭彥博

雲關村已經拆得不成樣子,大部分村民已搬走,按照貴陽市南明區的整體經濟規劃,這裡將成為食品工業園。老闆娘仍守著自己的小店,試圖多談些拆遷款,十幾年來,她見證了路對面的王國不斷擴建廠房,一點點擴大領土範圍。

天氣好的時候,老闆娘時常看到陶華碧在廠里轉悠,老太太綳著臉,像是在守護著什麼。

每日人物 / ID:meirirenwu

《尋訪老乾媽 | 封閉的王國和低調的女王》

文 / 郭彥博 編輯 / 金焰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尊重原創,侵權必究。


當老乾媽倒閉的時候,上面所說的原因也可能是失敗的原因。舉例如下:
第一,絕技與專註,也可被解釋為死板與不思進取,因為一直不開發新產品,所以老乾媽倒閉的原因必定包含這一點。
第二,口味中度偏辣,適合大多數人,可以理解為不考慮所有用戶的要求,產品沒有特點,沒有特別的吸引力。
第三,不做廣告靠口碑,也可以被理解為不懂得宣傳。
第四,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也可以理解為交易方式太過古板,適應不了現代金融市場。
第五,質量,老乾媽的質量是有所保證的,至少是目前如此,要是老乾媽倒閉也必定是因為被查出質量存在問題,在這個對食品安全敏感的年代,如果有人盯准調味品這一行,黑老乾媽的質量,倒閉是很有可能的。
……
所以,現在的成功學真的信不得,都是事後諸葛亮,成功是必然中的偶然,長期對自己能力的積累才會出現偶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去,好多時間不看竟然惹來一群說話不帶口罩的傢伙,我希望你們呢說話文明點,我就按我的想法回答一個問題,犯得著嘩眾取寵么。
以及我的答案你們經過腦子想了嗎?我的意思是一個企業成功也好,失敗也好,總有一群人跳出來總結原因,一個個說得頭頭是道,看了那麼多分析之後,很多因素都是模稜兩可的。誠然,一個企業成功了,總有其原因,但是因素太多了,你知道他們內部怎麼決策的嗎,你知道當時的環境到底是怎麼樣的嗎,你知道企業是怎麼樣處理困境的嗎……每個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的特性,看見張三好我學張三,看見李四好我學李四,這樣是不行的。這樣又有人會說,我把所有人優點都學來不行嗎,取其所長,可是每個人的條件都不一樣,他的長處不一定是自己的長處,而自己也不一定學的來,比如小明成功了,因為他堅持不懈,可是堅持不懈一定是好的嗎,有時候也要敢於放棄,這得靠自己根據當時的情況自己的情況進行決策。
在所有的成功學當中,我最為反感的是把喬布斯推向神壇,喬布斯一去世,他所有的事情都神了,連皮克斯的成功也是因為喬布斯了。羅永浩說他要成為中國的喬布斯,如果每天看著那本喬布斯傳,喬布斯怎麼做,他怎麼做是成不了中國的喬布斯了。又有人說,我就學喬布斯的一些特點,比如精緻、人性化的設計等等,這是可以的,而如果要學有長遠的觀念,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學到的,只能盡量。如果推崇喬布斯,隨意點反對,作為喬布斯粉腦殘黑,不想爭辯這件事。
那我的結論出來了,不要被成功學套死,是有一些分析說得有道理,比如排名第一的答案是在某些方面挺有道理的,按照自己的理解取其精髓就行,我不反對成功學,反對沉迷於成功學而忘記了自己本應該做什麼。
————————————————————————
雖然一再強調說話請文明一點,但還是有人直接使用污衊字眼進行所謂「討論」,於是關閉評論。@周曉農 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我順著駁一下,僅僅提供另一種思路舉個例子,例子可能有不恰當的地方,拓寬思維而已。贊同就支持,不贊同就反對或沒有幫助。別羅里吧嗦人身攻擊,真是想不到知乎裡面還有這麼多低質量的評論。
再看了一下評論,污衊的言論應該是被刪除了,重開評論。


事實上,並不是老乾媽沒有遇到強勁的對手,而是老乾媽遇到的競爭對手紛紛自毀長城了。


一年前的專欄《醬缸里的生意》。

國人眼中原本稀鬆平常的「老乾媽」,被美國商家捧成了「高端食材」,同等分量一瓶辣醬,國內外價格相差數倍。所謂「物以稀為貴」,自由市場經濟中,商品價格由供需關係決定,「老乾媽」揚名海外,正應了那句老話,「壺裡乾坤大,洞中日月高」,小生意亦可蘊藏大商機。

陶華碧是偶然發現辣醬中的商機的。1989年,困窘中的陶華碧在貴陽街頭開辦了一家快餐店,開業後顧客盈門,生意日益紅火,不料有一天,生意一落千丈,陶華碧百思不得其解,打聽之下才恍然大悟,原來小店之所以日日客滿,是因為顧客喜食店中免費提供的麻辣醬,對主食反倒並不在意,恰逢這日辣醬耗盡,顧客食之無味,紛紛敗興而歸。麻辣醬有促進食慾的功效,陶華碧原為增加消費而提供的免費作料,最後竟「喧賓奪主」地成為吸引回頭客頻頻光顧的「法寶」,索性關閉快餐店,一門心思鑽研辣醬製作工藝,才有今日「老乾媽」品牌。

當然,並非只有陶華碧一人看中了這門生意。「老乾媽」問世不久,市場上即出現「老乾爹」、「阿香婆」等競爭對手。不過,「老乾媽」與它們一樣,均是這個行業的晚來者,與領導者相比簡直微不足道——在湖南雙峰縣,「永豐辣醬」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它曾作為貢品被進獻給咸豐皇帝,因之名聲大噪,進而擺脫地域束縛,走向廣闊市場。及至1980年代,永豐辣醬不僅暢銷全國各地,還遠銷港澳台及日本、美國市場,形成年產1500噸的產業規模。

1500噸——一個今天看來微不足道的數字。如果企業有其增長峰值的話,永豐辣醬的輝煌便停留在了這一水平,然後便開始走下坡路,最終湮沒無聞。然而,這個擁有絕對優勢的行業領頭羊並不是被「老乾媽」、「老乾爹」等後來者衝垮,與其說它在慘烈的市場競爭中一次次敗下陳來,不如說是稱霸市場之後戰略失焦、一系列錯誤舉措導致的「自毀長城」。

永豐辣醬因產於湖南省雙峰縣永豐鎮而得名,以此地盛產的燈籠辣椒為原料,以民間制醬手法加工,明代即形成傳統工藝。1986年國營永豐辣醬總公司成立,下屬眾多分公司均以「永豐辣醬」品牌上市銷售,由於市場需求旺盛,一些分公司為迎合市場而擴充產能,大肆收購外地辣椒代替本地辣椒,任意縮短工藝流程,甚至摻雜麵粉、豆渣,對品牌形象造成巨大傷害。當時有人痛心疾首地評論道:「具有三百年歷史的永豐辣醬牌子砸在了當代人手中」。

之所以熱衷表面文章,一方面是基於品牌知名度而生的投機心理,自以為「皇帝女兒不愁嫁」,忽視市場營銷,根本不把消費者放在心上。另一方面,則是根深蒂固的驕縱自滿情緒作怪。永豐辣醬的管理者認為,永豐辣醬之所以被評為名優產品,全因採用傳統土法技藝生產,沒有必要耗資引進先進工藝和機器設備,因此對科學工藝退避三舍。對於上級撥付的技術貸款,永豐辣醬三廠卻用來購置鍋爐、修建水池,並沒有用以提高自身的生產能力和工藝水平。而與此同時,陶華碧等草根創業者卻將千辛萬苦籌措到的有限資金,投入現代化生產線的建設當中。

永豐辣醬與「老乾媽」,這則百年老字號與後起之秀的故事又一次提醒人們,商業世界中,此消彼長的巨大落差往往在一念之間註定,那些看似強大的行業領導者也許並沒有意識到,在他們風光無兩時候,也正是轉變即將發生的時刻。當他們終於感到危機意識,一切已經來不及了。

現在,「老乾媽」取代永豐辣醬成為這個市場的領導者,如日中天的它能否有不一樣的未來?


(1)專註 專註 專註
酸甜苦辣咸,專註辣。

專註辣醬十幾年。 雖然其他產品少或者沒有(不太了解),減少了盈利能力。 但專註給老乾媽帶來了認同和地位,現在已經是辣醬的代名詞了。 憑這點,先變得強大,然後朝著百年老店邁進。
想當年有一個婆婆,叫阿香婆,產品是阿香婆香辣牛肉醬。後來產品鏈子貌似太大了,什麼味道都有,後來供應鏈,渠道,QC,管理等等可能跟不上了,也就不見了,內情不了解。
專註
(2)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這點在一個訪談裡面看見的,這個規矩極大地穩定了現金流。可控性提高很大。
(3)渠道管理
(4)最重要的,質量。
質量貌似很硬。還沒見過老闆嗎的負面新聞報道。要不就是公關太厲害了。


質量至上!最愛風味豆豉,而豆豉這個東西洗不幹凈或者豆子不好的話味道就會大打折扣,但我從小學吃到研究生,老乾媽風味豆豉里從沒吃出過砂子和壞掉的豆子,辣油的獨特香味絕對欲罷不能!
到香港後買不到老乾媽,專門去深圳卻缺貨,就選了另一個牌子,結果聞起來像老乾媽但吃起來的口味明顯偏咸也沒有老乾媽那麼香,仔細一看,不是當年老乾媽打官司那家湖南老乾媽嘛!怪不得當時節目里陶華碧拍著胸口說"她說自己是老乾媽,那讓她出來跟我比廚藝!"敢說這樣的話,乃真老乾媽!


上圖!

我在老乾媽干煸肉絲油辣椒里吃出了這麼大的肉絲!世間還哪兒去找這麼良心的商家!


學校旁邊就是老乾媽廠,在裡面打過臨工,大概的情況可以描述下

她的主廠都有兩個,距離得不算遠!我記得前幾年省長還特意來我們這邊看望她,那時

那邊的路被弄得很爛,手底下的人帶他繞路去,沒想到還是被發現了,責令整改了,現在好多了。

首先,老乾媽(即陶華碧,以下簡稱老乾媽吧,比較親切。)現在年齡已經很老了!根本沒有多

少精力去掌管,畢竟年齡大了,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最珍惜的肯定是自己,眼下心有餘力不足了,

手下的人有親戚朋友,大多都是關注她的財產去的,廠里的管理特別混亂,那些保安橫行當道,剛

去的員工,男的不順眼都會被弄,女的被瞧上經常會被騷擾,反正還是比較黑暗的,裡面的衛生情

況檢查的時候還好,過後還是比較放鬆的的,這裡這類不必多說,老乾媽這個品牌自己還是比較喜

歡的,出門到外地的時候吃飯也會買幾瓶一起吃,反正在我看來,個人觀點,現在只是老乾媽人還

健在,全權人還是她,用不了多久,老乾媽西去以後,將會是這個企業巨大的轉折點,或許就是終

結點,這個企業脫離了老乾媽估計都是被瓜分倒閉的多,很好的一個品牌,遇到對的人或許還能走

上若干年,我倒想在有生之年還能品嘗這滋味,至於社會上傳的那些老乾媽吃出什麼什麼,家裡面

就是做食品的,這量這麼大,畢竟是食品,該出現的問題多少的總會出現一些,有這類事件發生就

證明這個企業還要再次加強管理,她的興起也源於廣大群眾的監督。

如果需要可以繼續補充的!

以上權屬個人觀點 還是不匿名了!

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貴陽,滿地都是老乾媽勁敵!
當然,誇張了哈,但確實就貴陽人吃辣的品味來說,我們都覺得他家味精味太重了,都快要嘗不出辣椒的自然香味了。大貴陽人民更愛香而不辣的油辣椒,很多素粉小攤的自製油辣椒是甩老乾媽家一條街啊……
當然,老乾媽的營銷策略還是很對的,一開始他們就像麥記附近必有KFC一樣,他們家路線是緊跟著李錦記的。
後來老乾爹家又緊緊跟著老乾媽擺就是後話了


做醬料、調味品的企業更需要技術工藝和長久的品牌積累。

其實還是有不少企業的,比如說十幾年前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比較喜歡吃阿香婆的牛肉醬,就是一罐量太少,吃不過癮。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就再也沒看到過,佔領市場的多是本地、本省的品牌。

記得以前我們那還有一家由國營醬料廠下崗職工開的小店,都是在這一行做了幾十年了的,各種調味品和醬菜的味道那是一個棒啊,每天排隊去買的人很多,但他們每天只出固定份量,絕不多賣,部分原因也是由於像缸、罐這些設備數量有限,每次得腌制好久,也做不了更多的。雖然沒有牌子,但顧客口碑在那呢,生意挺好的。後來道路擴建,店被拆了,由於新店面選址和資金問題,沒能再開下去。挺可惜的。

說回來,那時經營思路不像現在,品牌、營銷什麼的並不是太看重,也極少看到惡意中傷、投料之類的手段。即便是老乾媽這個品牌,也是經歷了2001年的被侵權問題之後,才重視起品牌來,加強了營銷的,到現在又過去十一年了。

發展過程中哪能沒幾個對手呢,只不過對手們活的不太好,提前出局的多。

有些不起眼的商品,利潤低,又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願意做的人少,大家都盯著能賺大錢的項目了。


我家是做調味品經銷商的,當然也在代理老乾媽。說實話,其他的回答都沒達到點上。快消品行業最重要的就是銷售,讓每個消費者總能在每超市看到自己的品牌!個人分析一下為何老乾媽賣的好。一點愚見!
1 賺錢
對於經銷商來說這點是最重要的,只有賺錢經銷商才會著重去推銷你的產品,然後產品的銷售才會好!以老乾媽豆豉為例 它一件進價是156,零售一般賣162左右,並且每件貨老乾媽廠家有8塊的回扣,也就是說每一件可以有15左右的利潤。自行腦補一下老乾媽的銷售量有多大!
2 渠道管理
嚴禁串貨 !也就是說你是某個地級市的經銷商你就只能在當地賣,我家就因為串貨多次被罰款共3萬。 不串貨也就不會出現殺價的現象,經銷商的利潤就有了保證!
3 質量問題
說實話,我很少聽說某個調味品廠家因為質量問題被下架。我經常聽我爸說,以前哪家不是一瓶醬油吃一年,醋放個兩三年的。即使某個產品有一定質量問題,也很難產生大的安全問題,調味品每次才吃多大一點!質量問題在調味品行業真不怎麼算很大的問題!
4 口味問題
我現在感覺所有的醬都不好吃唉!小時候吃的太多了!ˉ\_( ??ω?? )_/ˉ 每次有新產品要進去我們這個城市,我們家是首選,每次別人都帶一大堆樣品。話說回來 老乾媽口味只能說適中。其實更多的是培養消費者的口味。所謂的好吃我感覺很大程度上是感覺不太難吃,然後以此來培養口味,灌輸先入為主的映像。
5 定價
好多類似老乾媽的產品賣不好主要因為定價問題。通俗點說,老乾媽定價很成功,比他貴賣不出去,比他便宜利潤太低別人不願意做!也做不下去。
話說完了,一點愚見!各位請給個讚唄!

(≧▽≦)/


哎。因為你們沒吃過小康牛肉醬。


為什麼海底撈沒有模仿者?


我是老乾媽的生產總監王大山。我想說幾句。我在老乾媽已經待了20多年了。首先我們是做特色食品的,口味是我們的核心賣點。我們的配方由陶總一手調配,二十多年來我們口味始終如一,雖然我們在新世紀採用了大量的自動化生產設備來應付日益龐大的訂單。
但我們的口味卻跟開廠的時候差別很小,這是怎麼做到的,這是我們的商業秘密,在此不好透露。
第二就是口碑效應行成的品牌認同,讓我們在市場上獨樹一幟,雖然有很多後起之秀模仿。
第三就是我們的渠道建設,我們的市場已經開發到國際市場。不僅僅是美國,還有伊拉克等中東國家,以及非洲。


老乾媽,中國人的「文化護照」


有過海外生活經歷的人,記憶中總會有抹不去的那一罐老乾媽的身影。多年前,留學潮還不如今天這般泛濫,內地學生們收到來自大洋彼岸的錄取offer,興奮之餘,買好機票、收拾行囊準備過上幾年艱苦的「洋插隊」時光,這時,母親們總會殷勤地在他們的行李箱中塞進兩個物件,其一是電飯鍋,其二就是一罐(乃至幾罐)老乾媽。這種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古老情愫,全都沉澱在海外遊子辣醬罐的一方狹小空間里,彷彿裡邊裝著的不是辣醬,而是故鄉的一抔黃土。


此後經年,老乾媽做大做強,外國超市皆能買到中國貴州的老乾媽辣醬,加上無往不利的互聯網商務,更讓今天的中國的媽媽們覺得沒有必要再往即將出國的兒子背包里硬塞進一罐老乾媽。


據說,連亞馬遜美國網站都能買到名為「Lao Gan Ma Chili Black Bean

Sauce」的高端中國辣醬,老外顧客留言狂贊。可見我國「軟實力」之強大,僅一罐不明覺厲的辣醬就征服了美利堅。隨著GDP一道崛起的,除了中國經濟,還有泡在老乾媽罐里的中國文化,以至於有人道:凡有中國人的地方,必有老乾媽。


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先前看過的另一個近似說法:「Where there are asians,there are rice

cookers」(凡有亞洲人的地方,必有電飯鍋),這句話的始作俑者是香港大學日本研究系的教授Yoshiko

Nakano。此君以之為書名寫了一本皇皇巨著,描述日本人發明的電飯鍋怎樣從一個原本小眾的、地區標識強烈的電子烹飪產品演變成全球化意味濃烈的一張

「民族標籤」。

根據Nakano的記述,電飯鍋的全球化進程中,香港的作用至關重要。大陸等地的電飯鍋最早系從香港傳入,且在日本電飯鍋的基礎上增加了煮粥、煲湯等等因地制宜的獨特功能,很短的時間就成為了每家必備的煮飯利器。如果說日本人是電飯鍋的發明者,那麼香港則算得上讓這項發明得以發揚光大,在全球每一個食米飯的地區落地生根的「催化劑」。


所幸,在這個國人集體「走出去」的時代,我們無論輸入輸出「軟實力」都不必再事事訴諸那彈丸之地香港。大陸同胞早已自身化為精衛鳥,群集飛至大海彼岸,當然,嘴裡叼的不是石頭,而是一罐罐油光可鑒的老乾媽。久而久之,那遠在番國異邦的中國超市頗瞧出些商業前景,也便陸續跟進,將這老乾媽鋪滿了貨架,價格倒是比國內貴了不少。


有好事者就此價格差的緣由詢問老乾媽食品公司的董事長陶華碧,陶董聰明地回答說:在國外定價高,就是要賺外國人的錢。話雖高調,但很快就有海外華人出來「闢謠」說,在國外購買老乾媽的顧客,幾乎都不是黃髮藍眼的白種人,而多為飄在海外的中國人。又有唐人街超市店主出面證實此言。於是,兜兜轉轉一大圈,終於還是出口轉內銷,賺的其實是大陸同胞的錢。我們也因此得知,老乾媽畢竟不是肯德基麥當勞,甚至和當年的電飯鍋也大有不同,它玩的不是「全球化」,而是「逆向全球化」。


什麼叫「逆向全球化」?那就是,我壓根不指望去同化你,但我會天天守在你身邊,用所謂的地方特色煩死你,用我行我素的生活習慣噁心你。對於陶華碧和超市店主而言,固然經濟利益更緊要,但對一般人來說,這罐辣醬承載的文化價值卻遠遠超過它的售價,也遠遠超過配料表裡的辣椒、豆瓣、碎牛肉末。


在那些飄在異國他鄉,茶飯總不對路、漢堡薯條吃膩味了的日子裡,只要在一碗用國內帶過來的電飯鍋煮出的白米飯里添上一勺老乾媽,一切飲食上的不適與齟齬就會頓時煙消雲散。那種泛著化學添加劑味道的「中國特色」滋味,一瞬間就統攝了口腔,讓異國陌生的空氣中回蕩起熟悉的故土味道。


老乾媽的神奇功效近似於更早期的涪陵榨菜,過去我時常隨身攜帶,無論走到世界哪一角落,吃了何等不堪下咽的番邦食物,只要嚼幾根榨菜,中國的味道就馬上回來了。


這種神奇的「中國味道」到底為何物?我猜測,它本質上是屬於一種文化的「編碼」,或者打個比方,食物是wifi信號,調味就是wifi密碼。只有輸入對的密碼才能接收到你想要的味覺信號。這種老乾媽風格的調味信號可謂天下獨一份,體現著一種大國的文化自信,不像諸如印度咖喱粉、香港李錦記之流的輕浮味道。


例如印度咖喱,無論怎麼吃都泛著一種濃烈的殖民地信號,所謂咖喱的美味,實則是被18世紀英國殖民時期的一位上校發現的。而印度咖喱真正實現批量生產,完全是英國人採取了精準定量的工業化配方才得以實現,與東印度公司統治印度的歷史多少有關聯。在這之前,印度咖喱的味道混亂不堪,幾乎是憑當地人的經驗瞎做。因此這印度咖喱,即使叫做英國咖喱也並不為過。


至於李錦記之類的調味料,固然也聞名海外,但說到底那也不過是粵港飲食文化中的一端,放在整個大中華的「味道譜系」當中,算不得主流,也實在代表不了中國。唯獨這老乾媽,徹底擺脫了「後殖民」的語境,也逃離了舊傳統的藩籬,因為你既說不清它是川辣、黔辣還是湘辣,也道不明那不紅不黑的油花里到底包含何種致命的化學成分,包裝上創始人的紅底黑白照片更是十分到位地接了地氣。我幾乎相信,出示它比出示護照更能證明我的真實國籍。


請忘記亞馬遜網站里那些水軍的留言,諸如「我的朋友向我推薦了老乾媽,我會一直吃下去的。這東西吃起來真實不錯,還有很多脆脆的顆粒物,花生嚼起來太棒了!美妙的老乾媽,美妙的鮮辣口感!」這類。外國人壓根是適應不了這種中國特色的化學味道的,正如他們適應不了中國詭異的人際圈和文化邏輯。


如今在國外,外國人打進中國人的圈子似乎比中國人融入當地還困難。國人飄在海外,各方面都能主動適應——除了嘴。一是吃,二是語言,都無法順利地「歸化」西方,不少人出國留學多年不會說英文不吃外國菜,還總是隔三岔五找個老外聲稱要教對方中文,請他吃吃原味中國菜(加了老乾媽的),這種自嗨精神,這種堅持民族大義的品格是彌足珍貴的,要不魯迅先生怎麼會說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貴的品質是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呢。


很久以前,海外華人圈的主流文化是粵語的含混和李錦記的淡鹹味,到如今,這種主流的味道已經慢慢被改變,變成了普通話的嘈雜和老乾媽的燥辣。可見國內的國情變了,海外的「國情」也會跟著變。


老乾媽已不再是一種非主流調味品,而是變成了一個醒目的文化、身份、國別的符號。白米飯加老乾媽,猶如當年偉人愛吃的米飯加湖南辣椒靈魂附體,有一種不容置辯的自我肯定寓於其間,並從華人的嘴裡開始孤獨地蔓延。


這種變化時常讓人措手不及,找不到對應的措辭恰當描述。美國社會學者安德森在《中國食物》一書中曾有經典論斷:


關於食物味道的討論與品評,常常使中國人聚合在一起,人們在討論中國食物的時候總是帶著一種驕傲的姿態,因為中國人認為,自己民族的食物冠絕世界,因其在味道上保持了「中庸」,既不太寡淡也不太濃烈。


以今天而論,我覺著安德森先生的觀點有些跟不上時代,比如這老乾媽就顯然不是一種泛著「中庸」味道的調味料,在那生猛詭異的辣味里,我實在嘗不出一星半點的溫良恭儉讓。


我只是看到,過去獨自默默吃老乾媽下飯的零星的中國人,現在成了聚在一起鬧哄哄地吃著老乾媽的一大群中國人,安靜地圍在他們外面的,是一群面帶狐疑、略感不安的當地外國人。


(作者:喬治孫)


推薦閱讀:

為什麼老乾媽陶華碧說「我堅決不上市」「那是騙人家的錢」?

TAG:市場營銷 | 品牌營銷 | 老乾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