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緩解中日關係?
在外讀書,最近在寫一篇論文涉及中日關係的論文,題目就是如何緩解中日關係。我個人想出了四個非常簡單的點:1.日本要正視歷史。2.暫時放下釣魚島爭端問題。3.中國態度不要再繼續如此強硬下去。4.共同繼續維持經濟上的發展與合作。希望可以幫我分析一下中日現在的局勢。 P.S. 我是個在外讀書的高中生,以前也寫過各種論文但從來沒有涉及過政治。希望大家可以不要太批評我上面的四點,因為個人對政治真的不是很了解。
隨手在B站截的 (侵刪)
我和一些答友一樣,認為榮劍先生的回答並不正確。
我的理由是,第一,榮劍先生的分析遠稱不上是合格的國際關係評論,第二,他的確擅長寫專欄,但是他和許多所謂的「知日人士「、」知華人士「類似,有著極其狹窄固定的偏見與成見,這些人在1937年阻止不了日本侵華,在1972年也不是推動推動中日邦交的主力,卻總是以為自己在中日問題上有著過人的洞見,其實無非是充斥著」我的日本朋友「、」日方內部人士「的陳詞濫調而已。
榮劍先生列出了所謂三大問題,包括歷史問題、釣魚島問題、靖國神社問題,他也列舉了從破冰到暖春的一系列歷史進程,然後他把這個問題列為時代改變後中國自身民族主義的高漲,認為日本沒有內政問題而只有外交問題,最終暗示這一切的緩解需要靠中國國內政治生態的徹底變化才能實現,也就是普世價值的推動——我的理解似乎沒有錯吧?
當然,問題既在於榮劍先生的謬誤,也在於題主的誤導,因為題主提出的,其實是一個並不存在的課題。
榮劍先生太熟悉日本了,他也十分熱愛日本,這從他的字裡行間都可以感受得到,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他確實忘記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日本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 ,它的無憂內政是在他基本上放棄了外交能力的基礎上實現的,日本在戰後形成的追隨美國的外交格局不是再安倍時期形成的,而只是在安倍時期被徹底表現了出來,也就是說,任何試圖以日本內政解釋其外交的行為,都可以被視為 一昏話——日本何曾真正主導過自己的對外關係?看不到這一點的,大概應該只有專欄作家吧。
因此,每一位中日的當政者,其實都沒有考慮所謂的中日關係,他們實際上都只在考慮另外一種關係——中美關係。
是的,即使是日本人,他們衡量中日關係的主旨,也是中美關係。
如果不是尼克松訪華,田中角榮能夠來?
如果不是80年代中美接近,中日關係能夠進入蜜月期?
如果不是2005年中美關係步入正常軌道,2006年中日能有破冰?榮劍只有日本朋友,他的日本朋友大概懶得告訴他,在2005年里,中美關係經歷了一個從「戰略競爭對手」到「多面向合作夥伴」的戲劇性的轉變過程,而在這之後,中日關係的轉暖也就順理成章。
那麼,這一輪的中日關係惡化,放到中美關係的大背景下,很難理解嗎?還需要考慮什麼互聯網、什麼民粹、什麼中國內政訴求嗎?
中國內政和外交的關係,榮劍先生也不懂。他大概照搬所謂西方理論,認為「社會主義國家轉嫁矛盾」的需要,這種思路基本上就是一個死胡同。除了文革時期失控意外,從炮擊金門到對越自衛反擊,你覺得哪件事是中國政府是在轉移矛盾?
事實上,即使按照他本人的黑暗國際關係思路,如果榮劍先生稍微懂點國際史和中國歷史,他大概也應該能夠想到,真正的專制也許也有選擇「寧贈友邦不與家奴」、絕不輕啟邊釁以免波及自身統治的時候吧?
所以,中日關係的緩解,其實並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事情,也不存在所謂的「沒有基礎」,皮球固然在中日兩方的腳下,但裁判始終嚴格的把握著局勢,如果它覺得可以,中日關係自然會得到緩解——換個日本內閣,很難嗎?
寫在9月22日,習大大訪美前夕。有沒有2005年的熟悉感?也許雙方能暫時達成協議,也許搭不成,但是不論怎樣,大大都不會談到安倍——旗子也好,犬馬也好,忠僕也好,都姑且歇歇,靜候佳音吧。
立此為證。
從1949年建國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中國大陸從上到下對南京大屠殺保持了集體「緘默」,研究南京大屠殺成為一個學術禁區。
吳先斌,作為64年生的人,他就沒有從報紙或是教科書上得知南京大屠殺,是外公告訴他的,當時他相當震驚。(南都《曾「消失」的南京大屠殺》,後面有附文)朱世巍:他寫到曾經有人因為提出研究南京大屠殺是必要的就被打為右派,然後他的老師要以做賊一樣謹慎神秘的口氣告訴小學生的他(《東線:第一個冬天》68頁)
之後筆者買到了幾本當年用的教科書和教輔,《中學歷史教師手冊》上教1960年版,207頁是1937年年表所在位置,有老毛髮表實踐論矛盾論,和七七事變,平型關大捷等列在一起。沒南京一個字。
1960年高中畢業生用《高中歷史總複習綱要》,325頁關於抗戰,分別四小節,是日本侵華,中共領導的統一戰線結成,蘇聯對中國支持,美英的態度(一句話就是縱容和暗地支持)。
徐師大歷史系1978年編世界歷史大事紀年,493-494頁是37-38年的年表,有老毛的論持久戰,有七七事變,後面的提到過「大陸交通線戰役」「美國用原子彈殺害廣島長崎幾萬居民(503頁)」。
世界歷史大事可能對中國史的篇幅有限,那麼來看一下徐師大的《中國歷史大事紀年》,77年編成,79年印刷版,還是什麼南京的屠殺都沒記錄。人教的初級中學課本《中國歷史》第四冊(1960版),60-61頁幾乎用了整頁內容講平型關大捷,講得栩栩如生(每頁各半面),然後62南京一失陷就沒了,南京大屠殺?沒見到。然後是老毛的持久戰,從62頁的半頁寫到了63頁全頁。之後是大篇幅講解放區的大生產與整風的事,講打退反共高潮。至於日軍暴行也不是完全沒有,72頁底下五分之一的篇幅到73頁是講反掃蕩,反清鄉的。然後74頁底下四分之一篇幅到了75頁幾乎全部頁面都是講國統區的黑暗統治的,讓人看了覺得國民黨基本上和日本人一樣壞。
文革期間出版的北京市中學試用課本《中國歷史》(北京市教育局教材編寫組編),供高中生用的,一樣沒有南京大屠殺。至於人民日報的報道,可以參看《人民日報之非主流關鍵詞》,裡面說了從1960年某篇文章到1982年某篇為止,沒有一篇文章涉及到南京大屠殺。現在人民日報可供搜索的資料庫已經失靈,筆者只好試著設法一年一年地買人民日報合訂本,儘力地試著檢查這個說法的可靠性。
補充一點材料
梅汝璈在那個主張抗日戰爭被國共之間鬥爭歪曲的年代,他撰寫的《關於谷壽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殺事件》遭到了莫須有的指責,被扣上煽動『民族仇恨』、『鼓吹戰爭報復』,還有人甚至從截然相反的方面指責文章誇耀侵略者的勇猛,為軍國主義張目,跡近『漢奸』、『賣國賊』。梅汝璈不得不一次一次地就這些問題做檢查交代。」(《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記憶(1937—1985)》劉燕軍,《抗日戰爭研究》2009年第4期)
中日關係是我經常會思考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之一,因為我看到我國國民看待一衣帶水的日本甚至都沒有看待萬里之外的美國那樣理性和客觀,日本對於未來的中國發展具有如何重大的意義。
1.中日關係如今緊張的局面根本原因均在於實際利益之爭,任何將中日關係惡化的根本原因歸因於歷史問題、價值問題甚至是文化問題的言論,都將被未來無情的證明是錯誤的。
2.我要旗幟鮮明的說日本是一個優秀的國家,世界上從古到今有多少類似於日本這樣沒有什麼資源的島國而能成為世界一等一的強國?很少。日本今日的實力絕非一句靠上帝的寵愛所能總結,如果中國處於日本那樣的國情又有誰可以保證中國也能做到日本那樣的成就呢?所以,日本身上具有很多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3.日本未來之窘況,正如新加坡之實情。李光耀曾經指出「因為馬六甲海峽對於中國的重要性,中國必定會加大對新加坡的影響力;而當中國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面對中美兩國我們怎麼辦?我們肯定不應該拒絕美國但是我們也不能拒絕中國,我們只能同時歡迎兩國都可以來到新加坡」,李氏之言論也為未來日本所不得不採取之對策。
4.對於中日關係,雖然現在局面緊張,但是我看好中日關係的發展,中日必為幾十年後國際中的好夥伴;而一個強大的的日本也為中國所需,中國欲崛起於世界,與歐美抗衡,聯合日本韓國是唯一的出路。如果中國連鄰居都搞不定,那麼它如何搞定世界?當然這點預測是建立在中國實力不斷增強的基礎上的。
5.美國可以在上世紀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大國的時候那麼肆無忌憚的打擊日本,而對於中國卻無法如此,因為無論是政治體制、經濟結構、外交自主、文化思想還是軍事控制等任何一個方面,那時美國對於日本的控制遠遠超過如今對於中國的控制。
6.日本親中政治力量依然存在,當然現在來看這股力量遠遠比不上親美力量。親中與親美力量的變化,不在於各自集團的政治理念如何,而在於中美實力的變化。
7.非常贊同居座所提出的「中國GDP超過日本三四倍、軍事力量超過日本三四倍之時,中日關係才可以真正友好」,既然如此,我才認為中日關係是可以友好發展起來的。
8.對於中日關係的歷史問題,這是中日無法繞過的問題,但我還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最好的辦法是「不提,也不忘記」。
9.中國民間對於日本的態度,不在於日本的靖國神社、釣魚島等行為如何,而在於中國政府的引導和中國媒體的渲染。五四時期中國人民「焚燒日貨,支持國貨」與今天部分人民對日貨韓貨的態度,其實實質根本一樣,但一個被歌頌為愛國主義,另一個則被批評,究其原因不過是政府和媒體的引導不同罷了。
10.從長遠來看,日本對於中國具有極其重要的地理和軍事屏障意義。日本現在是美國第一島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一旦中日關係超過美日關係,那麼日本反而成為中國抵擋美國的屏障。
我等待中日成為國際好夥伴的那一天的到來,而我也相信有生之年這一天是可以看到的。另外,評論區的任何評論,無論是批評還是讚譽,均不會回復,主觀問題是不可能靠爭吵得正確結論的。
http://asahichinese.com/article/opinion/AJ201407280016
鑒於此文只能翻牆才能看到,我就粘貼出來。
榮劍東京大學演講 如何看待日中關係
中國著名專欄作家榮劍於今年春天開始在日本進行長期訪問,並在5月於東京大學召開的有關現代中國的研討會上,就日中關係發表了意見。在日中關係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榮劍以冷靜的分析闡述了自己的看法,最近在中國也備受矚目。以下為榮劍演講摘要。
這次來日本,見了不少日本朋友,有官員、有政治人士、有學者,見面後我都問了這個問題:怎麼看中日關係?得到的回答都比較悲觀。
2006年,安倍首相執政後首次訪華,被稱為「破冰」之旅;第二年溫家寶總理回訪日本,被譽為「融冰」之旅;接著就是福田康夫首相再次訪華,稱之「迎春」之旅;最後是在2008年兩國關係達到高潮,胡錦濤主席訪問日本,這次國事訪問被前所未有地評價為是「暖春」之旅。
但是,很遺憾的是,「暖春」之旅很快就夭折了,按日本外務省官員對我的說法,就是在2008年年底,中國首次派遣海警船進入了釣魚島也就是日本所說的尖閣列島海域,從而引發了後來的一系列衝突,以致使當前的中日關係重新陷入了冰點。從現在往後看2008年胡錦濤主席的「暖春」之旅,真是有恍如隔世的感覺。
是什麼原因導致中日關係陷入僵局?中日之間肯定都有各自不同的回答。現在已經很清楚,阻礙中日關係正常化的主要是三大問題,即歷史問題、釣魚島問題和參拜靖國神社問題,這三大問題由來已久,並非今天才構成了中日友好的重大障礙,為什麼現在會愈演愈烈,似乎成了纏繞中日關係一個打不開的死結?日本一位資深研究中日關係的朋友對我談了三點原因,我認為值得思考。
他提到的第一個原因是時代變了,以前中日關係只限於在政府層面展開,在高層中進行,幾個高級領導人個人之間的交往就可以決定中日關係的走向,比如田中外交就可以一舉解決中日邦交正常化問題;現在這樣的外交方式不行了,因為時代條件變了,互聯網所創造的信息充分交流的條件讓政府原來獨享的信息,不得不進入到公眾領域,少數人的外交成了公眾普遍關心的事情,民意成了外交的一個必須考慮的重要參數。
第二個原因是,中日之間的衝突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利益衝突,只要涉及到領土爭執,兩國都沒有退步的餘地,以前之所以還有轉圜的餘地,是因為兩國政府都恪守鄧小平先生所說的擱置爭議的原則,都不去碰尖閣列島(中國稱釣魚島)那根底線,而一旦打破了這個平衡,衝突就在所難免。第三個原因是,中日兩國的政治家都在運用民族主義這個武器,都在通過製造事端以激發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通過刺激民意來進行政治動員,以達到某種政治目的。
我認為,這位日本朋友對中日關係陷入僵局的原因的分析是理性的中肯的,他並沒有一味地站在日本政府的立場上來看問題。就他提到的第二個原因而言,我曾在會見他之前發過一條微博,認為中日之爭的實質並不是利益之爭,而是歷史觀和歷史價值觀之爭,因為中日之間的利益一致性要遠遠大於它們之間的分歧。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日已經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兩國的經濟聯繫和雙邊貿易總量都排在了各自國家的前列。釣魚島或日本所言的尖閣列島,在中日關係中究竟佔據著多大的利益份額呢?很顯然,如果僅僅是從利益上去考量,為釣魚島而打上一仗,不管是誰勝誰負,兩國究竟會有多大的收益?很可能都是負收益,中日兩國是一個雙輸的局面。
我之所以把中日之爭歸結於歷史觀和歷史價值觀之爭,就是想提醒政治家們,他們以維護國家利益的名義所作出的外交決策,究竟是不是真正維護了國家的最大利益?他們各自操縱國內民族主義情緒以進行廣泛的政治動員,究竟是為了什麼目的?對於具有獨立立場的學者來說,既不能稀里糊塗地跟著政治家跑,也不能稀里糊塗地跟著民意跑,現在最需要的是,從民意和政治家的雙重裹挾中擺脫出來。
時代的確變了,中日兩國都面臨著一個變化極快的時代。1978年鄧小平先生訪問日本,他坐在新幹線上,著實驚奇於世界上還有跑得這麼快的列車,他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和日本的現代化程度,中國和日本的巨大差距不能不讓他產生中國必須改革開放的緊迫感。
正是在鄧小平從日本回去之後,中共中央於該年年底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面確立了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時至今日,實行改革開放不過30多年的時間,中國在經濟總量上超過了日本。那天我坐新幹線的高速列車去京都,我已經不可能有鄧小平那樣驚奇的感受,中國高鐵的速度可能比新幹線還要快。
中日之間的這個巨大的變化就發生在這短短的30多年時間裡,其速度之快變化之大可能已經完全超過了我們思維的變化速度。在這個變化極快的時代,我們是不是還停留在以前的思維上來看問題呢?
在和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松田康博教授交換對中日關係的看法時,他向我提供了日本兩家權威輿論調查機構所作的相關民意調查,調查顯示,安倍首相目前仍有高達百分之五十幾的民意支持率,自民黨也有高達百分之四十幾的民意支持率,而日本國民對於安倍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支持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四,不支持率則有百分之三十六,不表明態度的也有百分之三十多。
松田教授對此的解釋是,安倍首相獲得較高支持率,並非如中國官方媒體所言,是因為日本整體向右轉和安倍首相通過參拜靖國神社激起了日本國民的民族主義情緒。松田教授認為,在安倍首相所獲得的較高支持率中,經濟因素佔到了主要的比重,安倍經濟學在目前還是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而外交安全等因素對於安倍的支持率其實只有百分之十的作用。松田教授通過調查數據想要說明的是,日本國民總體上是理性的,他們大多數人並沒有也不願意捲入到所謂的民族主義狂熱之中。
我到了日本之後,所聞所見所思,進一步加深了我原有的對日本的一個印象:日本不僅是一個富裕的國家,也是一個文明的國家,一個遠比中國公平公正的國家。日本的基尼係數只有0.285,其政治清廉度被透明國際排在世界上最前列的三十個國家之內,日本的政治腐敗不能說沒有,但肯定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級官員絕無可能發生數額巨大的腐敗行為。對於這樣一個國家,我很難想像,它會重新走上一條戰爭之路。
松田教授給我提供的另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在被問到日本如果遭到外國侵略時你是否願意拿起武器保家衛國時,只有百分之六的日本國民說願意。有好幾個日本朋友和在日本的中國朋友都對我說過,日本怎麼可能會有軍國主義,日本連愛國主義都沒有。
反觀中國,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有兩大主義非常高漲,一個是民族主義,一個是民粹主義,這兩個主義實際上又成為國家主義的重要基礎。和高漲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相適應的,還有兩個情緒也非常高漲,一個是革命的情緒,一個是打仗的情緒。
那些打著民族主義旗號,高喊民粹主義口號,上街遊行,抗議日本,抵制日貨,甚至打砸搶燒的人,其實大多數都是生活在中國的底層,他們可能還從來沒有享受過國家主義的發展所給他們帶來的任何好處,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只不過是讓他們對現實的不滿有了一個表達或發泄的渠道,從他們的內心深處來說,他們實際上是希望通過打仗或革命的方式來顛覆現有的權力和利益結構,重新改變他們自己在現有體制下看起來根本無法改變的生活狀態。
因此,有人如果要想投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的機,那是要冒很大風險的,今天看起來點燃的是對日本的怒火,而明天燃燒到的很可能並不是釣魚島,而是中國的某個政府大樓。不要錯誤地以為,民意可用,真正的民意其實並不在那些試圖操縱民意的人的手裡。
我曾經說過,日本沒有內政問題而只有外交問題,中國只有內政問題而沒有外交問題。這麼說當然是極而言之,日本怎麼可能沒有內政問題呢?比如福島核電站事故的後續處理,但日本沒有那些足以導致國家分裂和制度顛覆的問題,它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外交問題,一方面是和美國的關係問題,另一方面是和中國的關係問題。日本的生存空間、生存資源和市場必須依靠外部世界,外交是其立國之本。而在中國,內政是立國之本,重大的制度性和社會性問題大量存在,多年來積累下來的矛盾面臨著總體性爆發的可能。
正是受制於內政問題,受制於處理內政問題的固有方式和方法,中國的外交可以說只是其內政的外延,外交政策依舊沿襲著階級鬥爭思維和以意識形態劃線的做法,不僅在處理中日關係問題上陷入僵局,而且在處理其他國際關係時也陷入被動。以前說中國的朋友遍天下,現在還有哪些真正的朋友?難道就是朝鮮、敘利亞、俄羅斯?即使朝鮮,中國給予這個國家這麼多的支持,付出了這麼多的代價,又從它那裡得到了什麼戰略利益?朝鮮又何曾把中國當做它真正的朋友?
受制於中日兩國各自不同的歷史觀和歷史價值觀、受制於兩國不同的制度,以及受制於兩國不同的文化和民意基礎,中日兩國目前的確很難從根本上解決橫亘於兩國之間的那些歷史遺留問題,不管是訴諸兩國各自的民意支持,還是期待兩國政治家的政治智慧,現在都看不到有解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的正確路徑和辦法。
難道這就是中日兩國之間不可化解的歷史宿命?中日兩國除了繼續進行一場新的戰爭之外沒有其他選擇?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只是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我對這些問題沒有答案,我把答案交給諸位去回答。
我能夠有所期待的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前所未有地抹去了因為國家、制度、民族、種族、地域、文化的差異所導致的歷史觀和歷史價值觀上的差異,人類的普遍共識或者說普世價值正像空氣一樣地流動,從歐洲、美洲、非洲飄到了亞洲的上空,同樣瀰漫在中國和日本的國土上。我基於此而相信,中國和日本最終能夠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共同性問題,成為真正友好的鄰邦。
因為緩解不符合美國利益。
美國 死掉
中日友好靠韓國!中韓友好靠日本!日韓友好靠中國!
但關鍵有且只有一個,就是美國會不會走向衰退,最終撤離亞洲。中日關係明顯被利用了。
一個想利用緊張的中日關係轉移國內矛盾的注意力,一個想利用緊張的中日關係實現國家正常化。
所以略顯緊張的中日關係不一定對兩國民眾有利,但是對兩國執政當局是有利的。
當然,美國也需要充分利用中日的緊張關係,他需要日本配合他遏制中國。
所以中日美都不希望中日關係緩解,你說能有好嗎?
中國地緣上是陸海兼備型的國家,一旦中國強大了,必然尋求安全邊界的外擴,就會與四周的大小國家產生方向性的衝突。小國家可以輕鬆熨平,強國自然要出衝突的,只是看實力的消長了。從這個意義上講,長期來看中日,中俄,中印都是有衝突的,中美,中歐才是真夥伴。
目前中日之間是沒有足夠的動力去緩和雙方關係的,也就是緩和帶來的政經收益不如衝突僵持大。目前關係僵持對雙方都有內政外交的需要,而改善關係目前又沒有什麼急迫的需求。互相誰離了誰也都能過下去,也對對方不那麼看上眼,除非共同面對一個更強大的威脅,又或者一方之實力指數級超越對方,否則沒什麼好辦法。
美國衰落/中國極度強大
如何緩解是兩個在舞台唱戲的角兒的事,看戲的觀眾不要太入戲,好好生活。
一直認為如今中日關係都是兩方各取所需心照不宣貌離神合的結果。
分析得不夠認真,可以摺疊,沒意見。一般分析國際間矛盾,都是按照經濟,政治,文化的順序來的,重要性依次遞減。
先看經濟。中國和日本在經濟領域的合作極其緊密。簡單的來說就是日本提供技術,中國生產。同時中國也是日本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兩國的經濟聯繫從78年之後一直都是不間斷的發展。總體來說由於日本處在相對上游的位置,所以相對而言中國對日本經濟的依賴程度更高。經濟上一直都是處在共同發展的狀態。從未停止
接著跳過政治先談文化。日本文化相對中國文化一直都是處在一個主動輸出的地位,甚至在整個東亞都是如此。
最後談政治。兩個事實上聯繫那麼緊密的國家到底有什麼矛盾呢?前段時間看了一篇文章,自己概括翻譯了下就9個字。對內提升民族凝聚力。我就發這麼一個圖
現在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若干年後才發現原來「中日世代友好」不是夢。
中國在日本人眼裡就是一頭肥羊而已,中國和日本從來都不會友好
從目前來看幾乎不可能…
1、目前中日關係不好符合中國利益,也符合日本利益。現在的日本就是要不斷在東亞挑事兒才行。這是為什麼?
我想問一下在座的看官日本自二戰以來最大的目標是什麼?國家正常化。怎麼才能國家正常化?首先最起碼你要有一支歸日本政府控制的軍隊,可是受制於和平憲法+美國管制這條實現起來是很難的,但並非不可解…怎麼才能解決?當然是日本要讓美國看到自己受到威脅、自己遭到被攻擊的可能、日本可能卷於戰火之中……這就是為什麼在此次朝鮮半島危機中日本是一反常態希望危機升級而不是讓事件得到解決。而一旦上述條件達成美國就會進一步給日本鬆綁,因為即便美國再怎麼保護終究沒有日本自己發展軍力強。而在美國看來完全解放了日本,自己陣營不光實力大增,以後有事可以拉著日本一起上,這也是大大滴好。但問題是一旦真給了日本軍力,日本還會聽自己話么?這個真不一定…(這就是美國現在猶豫的原因)。
總結一下:現在的日本不單要跟中國敵對,還要半島火藥上升,因為這符合日本利益。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也和這個有關,跟中日舊仇沒有半點關係。
2、中日兩個民族自古以來交流就不行,僅有的幾次也完全是政府層面的,而民間就是沒交流…直至近代好不容易大海不再是屏障,日本就給了中華民族最惡劣的印象,導致在中國人眼裡日本這個民族就幾乎沒有啥好的,恨不得滅你族、撥你肉…這樣兩個民族的裂痕就越拉越大……說句心裡話中日未來即便是好也完全是出於利益,感情上永遠不可能了。
3、承接上一條那麼為什麼日本這麼不願意道歉呢?又不會掉塊肉?
日本這個民族好不容易大化改新+明治維新+昭和時代打拚到今天,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變成現在這樣著實不容易。你或許會說「:還不是被美國打敗了?」但問題是在日本人看來如果沒有昭和時代…別說被美國打敗了,就連跟美國交戰的資格都沒有,自己的國家連4流都算不上。所以在感情上講日本人是絕不會否認明治與昭和的,這是自己民族最努力向上的時代。而在中國人看來昭和時代是必須被否認的…這又是不可解的一條,推倒靖國神社?絕無可能,廢除天皇?讓天皇認錯?絕無可能。
大和民族偉大絕談不上,只是一個很優秀的民族。他有自己的文化、風情、喜怒哀樂,對待他就像看待一個不懂事的青年一樣,看起來模糊又衝動,但其實簡單又勵志。
1.看鷹醬。鷹醬只要還想要錢,日本必須和中國鬧,然後中國才有理由剪日本的雞毛,雞毛分一分再養一養,鷹醬和兔子才能減第二波。我不說笑,世界人都知道兔鷹姦情深不可測,時不時激情裸聊。
2,看兔子。就目前而言,日本的關係是合作互惠,也就是說我也就賺賺你的錢,剩下的一個字我都不信。這個政策目前看起來不會改變。
簡而言之,中日關係的決定根本不在於日本,而在於中美之間的博弈,就好像朝韓關係一樣。朝韓是否統一這要看休戰跳躍雙方的意願,休戰條約是誰簽訂的——中美——所以根本就沒有朝韓什麼事。微博上看到的,來源見水印。
可是我現在想,如果現在再來一次的話,是否還會這樣呢?但願吧。
讓作為一個遊戲策劃的我來回答下吧
1 中日關係緊張,是什麼導致的,目前最高票引用的答案是:
1)歷史問題
2)釣魚島問題
3)參拜靖國神社問題
我反對:
1)歷史問題,主要是指日本不反思二戰中的侵略行為,參加下面第3點
2)釣魚島問題,釣魚島在1970年根據美國衛星偵測預計有石油,38年過去了,中國於2008年年 底首次派遣海警船進入了釣魚島,為了維護中國在釣魚島的主權。。。
3)靖國神社日本首相從1945年8月18日開始參拜到現在,中國1985年以前官方強烈反對並大幅 報道過?日本於1978年10月17日安放二戰甲級戰犯牌位,中國報道過?
所以我認為中日關係緊張的這三個問題在過去一直都存在,只是近年來中國政府才強烈反 對且大大出手,這三個問題只是三張牌。
2 基於上面的分析,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打出這三張牌,讓關係緊張起來?如何才能緩解?
我的個人認為這麼打牌的原因是:
1) 民族主義能加劇內部團結,加強對軍隊的控制,為對軍(jiang)隊(pai)反(qing)腐(xi)做准
備,這兩天抓了大貪官周"長"委。。。記得上次抓"長"委是啥時候了么。
2)中國近年開始海外擴張和投資,你要得利勢必會影響別人,記得當時收購必和必拓的事情 嗎?必和必拓背後是三井財團,三井財團的掌握著海外大量原材料中間件等資源,中國你想要 控制最上遊資源產業鏈?這不就是動了我三井財團的飯碗嗎?結果就不多說了,大家可以自行 百度。除了鐵礦石的,還有鋁,石油等等,過去幾年都是吃了大虧的,為啥呢?而這些最上游 產業鏈被別人抓在手裡,你想擴張?你想提高經濟發展?
個人認為如何緩解:
1)中國總體經濟實力相對日本嚴重衰弱,沒辦法爭老大了,給日本
2)日本總體經濟實力相對中國嚴重衰弱,沒辦法和中國爭了,給中國
至於我認為為什麼不能成為友好的鄰邦:
百度和騰訊能成為友好公司嗎?百度和360能成為友好公司嗎?騰訊和360能成為友好公司嗎?這3公司還都是中國人,都是互聯網企業。
推薦閱讀:
※南海各島為什麼不收回來?
※為什麼中國國民要支持政府對釣魚島的主權訴求?
※如何反駁天宮二號無用論?
※如果台灣當局將太平島管轄權租給美國,大陸可能採取什麼實質性的行動?
※如何看待 6 月 3 日 BBC 報道美國反對中國對人造島嶼進行軍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