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輻射光源到底有何優勢?
同步輻射光源造價如此之高,它到底有何優勢?
這麼好的問題竟然沒人關注,不科學啊。來簡要的答一波,更多乾貨以後來填坑。
重點:
1、什麼是同步輻射光源?
2、同步輻射光源有什麼特點?
以下的一張slide(自己的留著做報告吹牛時用,放上的是上海光源肖體喬老師課題組在用戶會議上的報告PPT)可以解釋這兩個問題:
3、全世界有多少同步輻射裝置?
還是上權威的地圖分布最直觀最靠譜。圖片來自Nature Photonics 9, 281 (2015),數據來自 http://www.lightsources.org 一個國際同步輻射合作組織的網站。
從圖中可以看出,全世界截至2015年大約有47個同步輻射裝置,分布於2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境內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兼用的一代光源,合肥同步輻射光家實驗室二代光源,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三代光源)及台灣新竹的同步輻射光源。此外,預計今年年底會在北京懷柔開工建設3.5代准衍射極限環北京高能光源(衍射極限環被稱為第四代),新聞聯播上報道過,就是那個48億人民幣預算的大傢伙。見下圖(圖片來於項目首席科學家董宇輝研究員):
知名的同步輻射光源有美國的ALS、APS、BNL、CHESS、SSRL、NSLS-II,日本的SPring-8,歐洲的ESRF,DESY旗下的BESSY、英國鑽石光源,加拿大光源、瑞士光源、義大利蒂利亞斯特光源等。大概都長一個樣子(個人一直覺得位於Cupertino的蘋果新總部就是個同步輻射儲存環)
題外話:大夥看出來了,美國有8台同步輻射裝置,咱中國只有4台,大陸目前只有1台三代同步輻射光源大科學裝置,所以,資源還是很稀缺的。最近教育部、湖北省及武漢市政府、武漢大學在大力推動武漢光源的立項與建設工作,作為同步輻射人,我們是喜聞樂見的。
4、同步輻射到底具有哪些優勢?
其實問題已經回答完了,第一張圖上列出的同步輻射的特點便是它的優勢。
常規來講,同步輻射上運用的方法學大多分為衍射、吸收、散射三大類。
如解析蛋白質的結構,為晶體衍射;常規CT為吸收襯度成像;小角散射等。
只對成像具有一定的研究,對結構生物學與各類譜學不太精通。
同步輻射上常用的成像方法有CT(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術)、納米CT、STXM(掃描透射X射線顯微成像術)、TXM(透射X射線顯微成像術)、CDI(相干衍射成像),其中納米CT和STXM及TXM是有交叉的,在STXM及TXM二維成像的基礎上旋轉樣品,獲得一系列角度下的投影即可重構出三維圖像,解析度為納米量級,故稱為納米CT。
CT、納米CT一般採用吸收襯度或相位襯度原理成像;STXM及TXM一般採用吸收襯度及元素吸收邊進行成像;CDI採用橫向相干的X射線進行衍射成像。
因為光源相干性好、通亮高,所以獲得的圖像能取得更佳的襯度,圖像的實空間解析度可以更高,這便是在成像中的優勢。更為關鍵的是,同步輻射是一個大科學裝置,是一個複雜的研究平台,各類方法與技術是可以同時使用的。比如說冷凍電鏡里的Cryo系統可以引入成像系統,實現冷凍乾燥下的細胞成像;在線的金剛石對頂砧(DAC)可以實現材料的高溫高壓下原位成像研究;熒光探測器可以載入到成像系統的CCD探測器旁,進行成像的同時實現熒光譜,元素識別的研究~~ 說多了,還有很多idea,留著自己做發paper用??
歡迎提問,大家一同探討。
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首先說一下同步輻射的定義:電子在同步加速器中加速,根據電動力學的理論,加速電荷將引起輻射,產生從紅外到硬X射線的寬頻帶連續輻射。
我們知道實驗室的X射線衍射實驗裝置能量小,而且受X射線管靶材的限制,特徵輻射波長是區域是非常狹窄的。但是同步輻射的頻譜是連續並且非常廣闊的,這種連續譜是可以直接引出使用,也可以利用各種元件(類似晶體單色器或者光柵這種吧),選擇需要的應用波長。
下面我簡單說一下另外的5個非常大的優勢:
- 強度高,亮度大(亮度比常規X射線源高10的8次方~10的10次方倍,甚至更多)。
- 高度偏振性(在電子軌道平面內,幾乎是100%的線偏振光,在軌道平面上下是橢圓偏振光)。
- 良好的準直性。
- 光源的焦斑小。
- 高度穩定性(儲存環內電子束的壽命可長達10h左右,光束位置穩定,再現性好)。
先碼這麼多吧,等有人想看的更多的時候我再多寫一些。
以上。
什麼是同步輻射光源?
如果有需要測樣的,歡迎諮詢我,樣直接寄到美國測,先測樣後付錢
時間分辨,空間分辨,表徵精度,多場耦合都十分給力,而且還以遠超其他多數表徵手段的發展速度進行加速升級,花樣超多,想想就激動。。。
這種高大上的儀器估計我是用不到了,只是聽老師介紹過,基本和前邊所說的一致。強度高,準直性好;譜頻單位連續而且很寬,脈衝寬度可以達到10∧(-8)甚至10∧(-10)s, 這一點很重要,X 射線是做不到的。當然可能不是發過nature 級別文章的大牛是很少有機會用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