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阿凡達》潘多拉星球?


說兩個要點。
1、潘多拉的設定是一顆巨大的氣態巨行星的衛星。從劇照可見,該氣態巨行星的設定很像木星,也有一個巨大的熱帶氣旋。

這個設定是比較符合現在系外行星領域的發現的。由於現有探測手段(掩食、視向速度、微引力透鏡等)都傾向於更容易發現比較大的行星,所以從下圖可見,我們現在發現的大部分系外行星都是1000個地球質量左右的這種巨行星。而從我們對木星、土星具有龐大的衛星家族這個事實的了解,可以容易的推測這些系外行星也都有自己龐大的衛星系統;而這些衛星中又有很多是地球大小的星球,所以這比較適合2154年人類最先開發的地外殖民地之一這樣一個設定。

另外卡梅隆從木星磁場很強這個事實出發,認為潘多拉繞行的氣態巨行星也有很強的磁場。這是哈利路亞山能夠懸浮、潘多拉上生物能夠夜光的基礎。更:這句話貌似是我誤記了。
官方wiki Hallelujah Mountains詞條說

The Hallelujah Mountains (Na"vi name: Ayram alusìng meaning "Floating Mountains") are floating islands that circulate slowly in the magnetic currents like icebergs at sea

沒說這個磁場是來自氣態巨行星還是這顆衛星自己。姑且認為是氣態巨行星的吧。

新京報採訪阿凡達科學顧問Jodie Holt文中有一段話:

潘多拉環境受光更少,引力很低,磁場很強,大氣組成成分也和地球截然不同,因此,在定義植物時,我就設想低引力給植物造成的影響就是植物都長得高高大大的,環境受光少帶來的影響就是生物發光現象的演化。一些植物也可能會演化出對應磁場出現反應的能力,等等。總的來說,我利用了我們對地球植物的已知知識,誇大了它們的一些特徵反應。我還造出了一些新的植物特徵如「磁回聲」(magnetonastic)反應,或對應磁場的一些反應動作。現在的植物學知識中尚未有這個概念。

夜光這事設定者沒說跟磁場有關。

2、潘多拉比地球小。

它的半徑和質量都比地球小,表面重力是0.8g,這有一個很嚴重的後果:

納美人長得比地球人高。
而且潘多拉上的樹啊什麼的都長得非常高。因為組成生物的材料具有同樣的強度的話,地表重力加速度越小就可以承受越高大的體型。其實這事不僅對生物成立,對地質特徵也成立。比如火星:

火星比地球小很多,它於是擁有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匹斯山。

第二張圖表是我畫的。其他的圖片或來自Avatar劇照,或無法追溯來源。
更多設定細節見官方wiki Pandora - James Cameron"s Avatar Wiki


轉載一篇影評:
王怡:靈魂的釘子戶——電影《阿凡達》


在政治哲學上,學界對沃格林的推崇越來越高。元旦剛過,就看到譯林版的《秩序與歷史》的第二部《城邦的世界》。在20世紀50年代,這位德裔政治哲學家,在《新政治科學》中提出一個陌生而突兀的命題,「現代性的本質就是諾斯替主義」。


我說過,好萊塢電影的屬靈地圖,大而化之,是清教徒傳統與諾斯替主義的劃江而治。在沃格林眼裡,整個世界,應作如是觀。所有活著的人,都對活著不滿意。於是帶出對自我的兩類評價。「我」,或者是肇事者,或者是受害者。政治觀念,則由自我認知決定;所以也有兩種基本模式。要不,世界原本美善,是我拖累了這個世界。要不,卿本佳人,但世界在本質上太拙劣了。我的肉體,配不上我的靈魂。宇宙對人類來說,就像一個裝修簡陋的小戶型。

現代性的本質,是我們能夠想像一個配得上我們的世界。

清教徒的本質,則是我們必須被拯救,才能配得上這個世界。


我不想仔細區分電影的思想史成分,但總的來看,卡梅隆給我們的,是一個發生在外太空的、左翼的、諾斯替主義的和泛靈論的群體性事件。諾斯替主義,是希臘哲學晚期的一種思想。他們將一種隱秘的、關乎拯救的智慧,稱之為「諾斯」。「邏各斯」是可說的,諾斯是不可說的。諾斯替主義相信人透過自身的努力,可以拯救自己。把我們高超的靈魂,拆遷安置到一個更美的世界。


柏拉圖的《會飲篇》中,有一段極富諾斯替色彩的對話。有個女巫,叫狄俄提瑪,她教導蘇格拉底什麼是哲學的智慧。她說,只有極少數人,有一種屬靈的情慾,就如大多數男人對女性的情慾一樣。所謂哲學家,就是屬靈的情種,他們對真理的奧秘動情,成為上帝與世人之間的精靈。

這段話,可稱為「文曲星下凡」的一個泛靈論版本。


在新約教會初期,諾斯替主義者曾借用基督信仰,來表達這種隱秘智慧的求道方式。被教會的大公會議判為異端,從此在思想史上隱忍了一千年。


沃格林認為,當近代啟蒙運動的世界觀,開始抗衡清教徒世界觀後,諾斯替主義在思想史上重新展開,形成了人類對現代性的追求。


諾斯替主義並非一種完整的思想或宗教;而是思想史上的幽靈,一種靈魂的寄生物,必須附在寄主身上。希臘哲學、基督教都曾是它的寄主。近代以降,科學主義和社會主義,成為了諾斯替主義新的寄主。


最近,發現帶孩子,也有這兩種模式。一種是我媽媽的。孩子磕碰在桌子邊,就狠狠打桌子;摔跌了,就頓足跺地。然後告訴書亞,不要哭。這裡,既有一種理性主義的因果論,顯明肇事者已受到懲罰;也有一種神秘主義的感應觀,在人與自然的泛靈秩序中,已破除咒詛,獲得補償。


按我說,這是兒童教育中的一種巫術。按沃格林的觀點,我媽媽也應該算是現代主義者。因為現代性的本質,就是一種經過了合理化的巫術。

好萊塢的科幻電影,是比我媽媽更好的例子。《超人》和《星球大戰》後,美國幾乎就沒拍過單純的、基於「科學幻想」的電影。「科幻片」賣座的重要前提,就是還原科學的巫術氣質。

如原始巫術認為,萬物之間有一種神秘的吸引力。當牛頓宣稱地心引力時,曾被同行視為向巫術觀念的妥協。人們批評他,找不到真正原因,就用神秘的引力來搪塞。後來,當可觀測和重複的數據得到肯定,「萬物間的引力」,才正式從巫術觀念升級為科學理論。


換言之,所謂巫術,是尚未得到理性驗證的科學;所謂科學,是尚未被證偽的巫術。就像一個用眼睛瞄準,一個用紅外線。但與基督教的宇宙觀相比,兩者依然共享著一個認信的框架。第一,萬物之間有確定的因果;第二,若能把握運用這個因果,人就可以呼風喚雨;第三,人可以把握這確定的因果(通過神秘主義的諾斯或理性主義的邏輯);第四,最重要的是,以上三點能夠成立的前提,是在因果律之上,不存在一個有真實位格、有自由意志、並介入萬物之運作的上帝。巫師的信仰,是只要咒語可靠,儀式恰當,連神也不能拒絕作法者的要求。這差不多也是大多數非基督徒科學家的信念。


盧卡斯的《星球大戰》中,真正的高科技,不是數理邏輯能涵蓋的太空艦船,而是成為宇宙間隱秘智慧之終端的「絕地武士」。《阿凡達》也一樣,卡梅隆為潘多拉星球上的隱秘智慧,提供了兩種解釋系統。一是科技版的,生命樹和哈利路亞山(和當初的諾斯替派一樣,借用聖經的敘事框架),乃至整個星球,說到底,是一台遠超過人類智慧的自然之腦。納維人的辮子,就是他們的USB插槽。這是「天人合一」的數碼版。納維人不要十字架,只要USB,就能與自然之腦鏈接,上傳、下載,共享生命信息與能力。這是精緻透頂的諾斯替主義,人與上帝的生命關係,以一種科學巫術的方式,被剔除了倫理性。最終,這種自然主義的智慧,在電影中勝過了人類的高科技。


另一個解釋體系,是納維人對聖母的信仰和敬拜。地球人不是來拆房子,是來拆廟子。因此,這個宇宙性的強制拆遷事件,焦點不再是財產權,而是宗教自由。或者說,財產權原則,本身就內涵著信仰、思想和良心的自由。這也是英美的財產權觀念,與德法的差異。表面上看,財產權在美國憲法中的地位,低於宗教、思想和言論自由,至少不如德國基本法的表達那麼顯赫。但這恰恰體現了一種洛克式的財產權觀念。即財產權從來不只關乎經濟利益,而且關乎人的尊嚴、記憶、信仰、關係及整個生活方式的承載。也就是說,拆遷首先不是一個補償問題,而是一個自由意志問題。

納維人是另一個版本的絕地武士。我相信在續集中,他們能從聖母樹上下載安裝更大的能力。他們是洛克式的釘子戶,是靈魂的釘子戶。從這個角度說,我們與此類似的故事,不是唐德珍們的房子,而是家庭教會的敬拜。


最後,抄一段雨果。他在《悲慘世界》中談論修道院的話,獻給靈魂的釘子戶們:


「一些人聚集攏來,住在一起。憑什麼權利?憑結社的權利。
  他們閉門幽居。憑什麼權利?憑每人都有的那種開門或關門的權利。
  他們不出門。憑什麼權利?憑每人都有的來和去的權利。」


2010-1-11

《王怡:靈魂的釘子戶——電影《阿凡達》》


一位網友發豆郵給我說:「祝賀你的書終於出版了。很巧《全球腦》的出版與熱映電影《阿凡達》表達的星球智慧有某種理念上的默契。」並且建議我評論一下《阿凡達》。之前,也有些朋友指出了兩者的相似性,也提出過類似的建議。應各位的要求,我打算從智能角度說一下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影片開始不久,男主角傑克就通過心靈連接,而將自己的意識轉移到與其基因相匹配的阿凡達的頭腦中。從科幻的角度來說,這個轉移過程是神奇的,可以接受的。而從現實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個人的意識是其頭腦中1000億個神經元之間通過複雜的相互作用後獲得的,其結構基礎經過多年的協作、學習過程才得以形成。所以,在阿凡達的頭腦中不可能在瞬間重建這個結構,當然也不會產生傑克的自我意識。

納威人都有一個長辮子,當然納威-人類混血的阿凡達也有。它是一個外漏的神經,可以讓納威人和「馬」、飛龍以及大地之母相連接。當與「馬」相連後,納威人和「馬」融為一體,可以感受到「馬」所感受到的一切,例如心臟的跳動、強健的四肢。當駕馭「馬」時,只需要通過「辮子」將想法告訴它就可以了。簡單來說,通過這個顯而易見的通訊方法,納威人和「馬」可以協調一致的運作。

在現實生活中,人騎馬時的基本原理與上面所說的幾乎相同,只是在表面上存在差異。當一個人在馬背上時,他同樣可以通過觸覺、視覺來感受到馬的強健。藉助於馬繩、皮鞭、馬刺等工具,或者通過發出聲音(Jia, Wo, Yu等),同樣可以將信息傳遞給馬,以實現駕馭的目的。如果一個人和一匹馬彼此熟悉,他們之間的配合同樣也很協調。

整個潘多拉星上的動植物構成了一個包裹星球的神經網路。當然,納威人賴以生存的家園樹也不例外,其下方布滿了複雜的神經結構。納威人可以通過聲音樹來傾聽來自星球的各種聲音,這些聲音可以理解為信息,類似於我們收聽廣播時的情形,只是在科幻電影中可以用更浪漫的方式來表達。靈魂樹所起的作用則類似於互聯網,通過它,納威人可以跟星球上的所有生物網路進行思想交流。

在戰爭前夕,傑克征服了一隻霸王飛龍,他以納威人信任的方式,統一了整個民族的集體意識,即打敗入侵的人類。但是,這並不足以贏得戰鬥。最後,由於傑克的請求,潘多拉星的星球意識注意到了所發生的戰爭,開始調集野生動物參與戰鬥,並最終贏得了勝利。

在《阿凡達》中,遍布星球的生物神經網路通過各種直觀、可見的連接方式得以形成;而在人類社會中,由全人類所構成的巨大的神經網路(全球腦),它即有可見的連接,例如互聯網、電話網路、有線電視網等,同時也有不可見的連接形式,例如手機網路、衛星通訊等。

科幻電影中所描述的星球智慧,其理念令人震撼,它的形成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某種神奇的力量或方法。但是在《全球腦》中,我卻需要用令人信服的論證過程來說明:為什麼整個人類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智能系統。

-------------------- 全球腦的定義 --------------------

全球腦(global brain),是正在湧現的以地球為基礎,數量巨大的擁有發達大腦和創造力的所有人類個體,他們藉助於各種信息處理工具,通過各種通信方式,彼此之間相互作用,結合成的具有神經系統特徵的自組織巨型網路。該網路具有比人腦更高級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創造力。它所表現的智能,就是地球智能。

或者,為了讓大多數人更容易接受和傳播全球腦思想,我們可以將它概括為:地球是一個腦,每個人是一個神經元。


不要過度得從科學的角度去解讀電影中的星球,導演和製作人終究不是星球學家,不可能還原一個百分百真實的星球,也不可能去設想一套完整的星球開發方案。

如果人類真的要想開發一個星球,來到一個也有碳基生命,一個也有氧氣的環境中(火把燒了半個晚上),那麼就算這個星球的元素組成和地球有差別,但肯定不會很大,重力相近,那地質結構,成礦原因,肯定也會有相似的地方。

人類到達後,帶來的第一批東西,肯定是室內環境改造技術,室內植物培養技術,以及最重要的,開礦冶金的相關設備和工業機床。

前兩者是為了保證人類在這個陌生的星球上能活下去,後者則是工業的重建,而工業,就是人類征服星球的基礎。

除非這個星球上的生物,能用自己的皮膚就能抵抗人類的子彈和炮彈,甚至各種導彈,否則,人類在20世紀就很成熟的技術,而且有相當的戰爭經驗和武器使用經驗,不說一定要滅絕這個星球,但屠殺幾千個土著能有多大的成本?


答主是問生存形式?納維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與我們的祖先一樣及地球上其他原住民一樣,把自身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不過度索求,傷害「母親」
參看 《黃帝內經》,及 瑪洛·摩根《曠野的聲音》Mutant Message Down Under


推薦閱讀:

有沒有可能存在一種人類還不知道的方法或者途徑來感受世界或者觀察世界?
為什麼必須以水源斷定外星生命的存在可能?
你相信麥田怪圈和地外智慧生命的關聯嗎?
地球有可能存在多少紀(輪/波)高級文明?
如果人類可以向先進地外文明要求解答十個問題,應當如何選擇?

TAG:生命 | 阿凡達(電影) | 地外生命 | 外星人 | 生命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