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網易新聞「當代農曆『山寨』自西歐,並非弘揚中國傳統」?
剛剛看到網易新聞的這篇另一面「當代農曆『山寨』自西歐,並非弘揚中國傳統」
鏈接:當代農曆「山寨」自西歐,並非弘揚中國傳統
這是真事,還是只是片面的截取了一部分的歷史事實
湯若望創造新曆法之前,過年是哪天? - 歷史
================================
唐書裡面說大衍曆十二卷
翻開元史,可以看到其中的授時歷議和授時歷經,可以理解為議是綜述部分,經是闡發部分。
================================
元史·歷·授時歷議:
驗氣
歲余歲差
古今歷參校疏密
日躔
日行盈縮
月行遲疾
白道交周
晝夜刻
交食
前代月食
定朔
……
================================
授時歷經:
步氣朔第一;步發斂第二;步日躔第三;步月離第四;步中星第五;步交會第六;步五星第七……
內容算是豐富,包括一些曆法原則、當時實測數據、推算方法等。
這說著簡單,隨便貼幾個大家感受一下:
求月離赤道正交宿度;求朔弦望定日;求遲疾差;推天正冬至
每一個都給出如何算,算的方法裡面會引用到最上面的實測常數。
這個才是授時歷的真正內容。
這是曆法?這是整個天文學的結晶好么!
================================
我國天文學,那個時候可能還算湊合,但是近代天文學,當然是全部來源於歐洲!第谷,哥白尼,開普勒,伽利略,牛頓……還用再說么?
================================
《崇禎曆書》是較全面介紹歐洲古典天文學的重要著作。全書共46種,137卷,分節次六目和基本五目。節次六目分別為日躔、恆星、月離、日月交合、五緯星和五星凌犯;基本五目分別為法原、法數、法算、法器和會通。
其中以講述天文學基礎理論法原所佔篇幅最大,有40卷之多,法數為天文用表,法算為天文學計算必備的數學知識,如三角學、幾何學等,法器為天文儀器及其使用方法,會通為中西度量單位換算表。
================================
《崇禎曆書》採用的是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所創立的宇宙體系和幾何學的計算方法。其中引入了明確的地球概念和地理經緯度概念,引入了球面天文學,以及視差、蒙氣差等重要天文概念和相應的計算方法。它還採用了西方較精確的天文數據和通行的一些度量單位,如一周天分為360°,度以下用60進位制等。
這部書也有不少錯誤和缺點,如第谷體系是對托勒密地心說和哥白尼日心說的折衷體系,在當時歐洲並不先進,其維護地靜觀,否認天體自轉,以及對歲差現象的解釋等,也都是錯誤的。
===============================
1644年,湯若望將《崇禎曆書》改訂為100餘卷,改稱《西洋新法曆書》,睿親王多爾袞賜名《時憲歷》。
乾隆七年重修《時憲歷》,稱為《癸卯元歷》。它放棄了小輪體系,改用地心繫的橢圓運動定律和面積定律,並考慮了視差、蒙氣差的影響。
================================
清末睜眼看世界,當然要引用更多的西方先進的天文學成果!
嚴復的《天演論》裡面有關於天文學的科普簡介,不涉及數學。
其他方面的,希望方家指教。
================================
現在用紫金歷,紫金歷核心更加是當代天文理論、成果、數據!
================================
自行判斷。
================================
傳統狗真是閑的蛋疼。整個近代科學技術沒中國什麼事,都是西方來的,用某些人的話說,都是「山寨」自西歐。
================================
這特么是科學技術啊!爭繁體字的我還能理解,特么爭傳統和科技也要爭???何況你以為就光推行農曆就是恢復傳統了?逗!無論你怎麼折騰,核心毫無疑問都是【當代天文學成果】。
科學還分哪個國家的么?拜託你們歇歇吧!
不過呢,今年去建國門古觀象台的時候,有位研究僧在做古法推算的課題。看來古法也是有些人也是比不了的。
我聽說楚國的猴子穿上衣物就以為自己是人了。原來真的是這樣。
是真的。
中國曆朝歷代是有自己的曆法的,但是跟西方的曆法精確度是無法相提並論的。中國現在農曆的基礎也是基於西方的理論研究。
這一點都不奇怪,我們翻翻歷史課本看看這個時期的中國人和歐洲人在幹些什麼就懂得了:
1600年——1699年,歐洲已經步入文藝復興的後期和殖民主義發展的強盛時期。
這時的歐洲文藝、天文、科技和軍事都進入一個高度發展的階段,物理、天文發麵湧現出一大批領袖級人物: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等等。並且已經提出「太陽系理論」——已經由神學說向著近代天文學發展,可以說產生了一個質的飛躍。
而這個時期的明朝依舊沿襲著舊的星象學、玄學理論,沒有任何的變革,當然也不會有大的發展。
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曆法誤差越來越大,再後來一看不行了,於是徐光啟主持編撰了《崇禎曆書》,此書基於第谷的理論。
癸卯元歷(1742-1911年)也是引用了牛頓的月球運動理論。清代所用曆法全源於西方天文學,中國現代知識體系各學科之西化自天文學始。
飛機是美國發明的,可以說中國的殲10殲20梟龍是米國的而非國產的嗎?
電燈是米國發明的,中國生產的電燈也是米國的嗎?
四大發明之一紙中國發明的,可以說目前現在全世界用的紙張是中國的嗎?
一個馬上追溯到遠古的中國借用國外的曆法,睜開爭取有嘛意思?在某些人看來,傳統就必須是百分百中國人自己創造。
比如說農曆借鑒了西方天文成果,那農曆就是山寨國外曆法
火鍋用了國外引進的辣椒是不是就是山寨國外菜式了?
旗袍用了西式立體裁剪是不是就是山寨國外的服裝了?
和服的源頭是唐代服裝是不是和服山寨了漢服?
看來古人就該自我封閉拒絕交流,什麼包容開明交流吸收全都不要,要不然創造的東西都是山寨別人的。
為了打擊國人文化自信真是費心了。
曆法的根本在於符合季節變化的規律,因為任何誤差都會隨歲月積累放大,所以符合的精度要求很高。從歷史資料可以明確看出:達到當前農曆曆法之精度的季節變化規律,是歐洲人發現的,我們只是模仿和利用者。這一點不丟人,多數新的發現最初都是只有一人,幾乎所有人都是模仿者。某委員因為無知,提用農曆弘揚傳統,有點丟人,也沒什麼,虛榮之心人皆有之,無知之事人皆有之。當把事實都擺出來之後,還狡辯者,就大丟人了
我們今天吃的豆腐原料可能來自西方的轉基因阿根廷產大豆,用的凝固劑是葡萄糖酸內酯,製作工藝也已經標準工業化了,所以豆腐已經算西餐了么?又比如辣椒來自於南美洲,你們覺得泡椒田雞其實是墨西哥菜嗎?
很多人都把曆法完全等同於天文學和數學的結合,而忽略了曆法中的民族歷史文化的獨特內涵。比如年號紀元法一年內多次改元與中國中央集權制的關係,夏商周用不同月份為歲首,二十四節氣的演進與農業技術發展的關係,而公曆的耶誕紀元法,二月天數特別少,七月八月都是大月與羅馬帝國的關係,這些都展現出曆法與民族歷史文化的深刻聯繫。事實上這些文化內涵才是曆法的靈魂。否則哪有公曆農曆之分呢?只有一個冷冰冰的天文歷。曆法若只剩下計時功能那就太可悲了。
農曆在明末的確參考了當時來自西方國家在最先進的天文學和數學知識,但其目的也只是修正了農曆的系統,如同用外國佐料做了一盤中國菜。
中國農曆確實自古以來中國有一套自己的…但是不太科學…後來被一洋人改良過…名太騷記不住……既然是一洋人改良…應該還是會借鑒西方的曆法…網易說的……應該沒啥錯…
這篇文章認識有問題,今天的農曆絕不能說是山寨西方的,畢竟山寨誰呢?總不見得是山寨陽曆吧。
應當說今天的農曆,也就是時憲歷,是經過西方人運用當時最先進的天文學知識進行修訂的,但是在根本上並沒有動搖漢代太初曆以來的基本精髓:二十四節氣、中氣置閏法、一月的長度以月亮運行為準(而不是今天陽曆一月長度與月亮運動無關)。而至於如何確定歲實(回歸年的長度),如何安排每一個節氣的時間(平氣還是定氣),則並不是最關鍵的問題。換句話說,二十四節氣、中氣置閏法、一月的長度以月亮運行為準這些是「體」,而確定歲時、確定節氣是「用」。只要「體」在,無論「用」怎麼變,吸收哪家成果,中國人的還是第谷的、牛頓的,都不妨礙今天的農曆是中國人的思想成果,而且還應當盡量使用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前文說今天的歲實以紫金山天文台的測算為準,這是十分正確的,也絕不妨礙農曆是中國人傳統的思想結晶這一論點。
再舉個例子,全世界的小麥都來源於兩河流域,但是你能說今天北方人種小麥吃麵食是山寨美索不達米亞人的嗎?
先說結論:並非山寨。曆法好比模型,需要參數,西方的測量手段和數據,為夏曆即農曆這個模型,提供了更好的參數。
曆法的關鍵在於天文觀測和數學運算。夏曆是陰陽曆,年的劃分根據太陽在黃經上的位置,月的劃分根據月亮的圓缺。首先我們來卻定年,對古人來說冬至最好測定,因為冬至日那一天太陽直射點達到最南,北半球太陽最低正午日影最長。為什麼不是夏至呢?因為日影最短的時候測量誤差相對最大,所以靠譜的朝代都會在帝國北方設觀察站。但是呢,太陽運行到黃經270度的時候不一定是正午啊,所以還要在不同的經度設觀察站。那麼怎樣確定經度?帶個鐘,根據兩地的地方時之差來算相對經度。古代中國如何記錄時間?誤差如何?更嚴重的問題是,一年的長度是不一定的,兩個冬至之間的時間並不等於兩個春分之間的時間。測月球運行周期也是一樣,朔望點可能在白天,朔望周期不恆定,有的朝代能把周期精確到時,有的只能精確到日。然後要靠大量的觀測來算個平均值,這又扯到了觀測數據的保存,戰爭年代不觀測不要緊,數據丟了就只能重來。
農曆的規則體系漢代後基本沒變過:先推算冬至和其他節氣的日子,節氣就是黃經15度分下去,每兩個節氣中一個叫中氣一個叫未氣。但是古人測冬至就已經很麻煩了,測期它節氣更麻煩,於乾脆一年平均分了,好在地球軌道不是很橢。冬至所在的月份定為11月,然後接朔望周期一個個排下去,如果一個月沒有中氣就設為前一月的潤月。這是農曆的陰曆月分。農曆還有干支月,干支月劃分是純陽曆,兩個未氣之間為一個月,所以干支月沒有潤月,而且常在朔望月中間換干支。這裡不得不說某些算命先生還是很歷害的,要根據朔望月日期算干支月日期。
本來這個體驗還是不錯的,就是誤差大了點,過幾十年重修一次好了,反正養了欽天間那波人。
但是明朝西方傳來的方法和數據使得精確測量成為可能。
其實主要的改變只有節氣的測定劃分。節氣終於不是平均分,能精確到日了。算命先生表示以前算不準的都是這個原因,我們依據的是日月星辰的位置,日期什麼的只是方便記憶罷了。很快節氣又精確到分了,算命先生瞬間哭瞎,干支月份的轉換點變成了一天中的某個時刻,而且這個時刻在不同地點是不一樣的,於是兩個同時出生的人就因為生的地方不一樣,可能有不同的生辰八字。另外如果冬至點正好在朔點,十一月怎麼定?
好了問題終於來了:在古人看來除冬至外,節氣的劃分到底是基於太陽的位置還是一年平均分?這才是確定山寨於否的關鍵。
從節氣起源說起,商朝只有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周代有8個,秦漢24個完善。兩至兩分命名分別源於日影極長極短和春秋兩個晝夜平分點。這是完完全全的以天文觀測為依據,只是由於觀察條件所限無法精確到日。我不管以後有什麼變化,因為接原文邏輯這些變化都是山寨。
推薦閱讀:
※為什麼要有年月日的曆法系統?
※時間為什麼用12進位?
※當所有電子及機械設備因故暫時失效很久之後(分3個月/30年兩種情況),人類也沒有繼續主動數過了多少天,有什麽辦法可以準確地重新確定目前是原來曆法中的何(年)何月何日?
※二十四節氣是怎麼劃分的?
※伊斯蘭教禮拜時刻表的製作原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