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西方都將一年分為四個季節?

春夏秋冬。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九執歷》者,出於西域……二月為時,六時為歲。

實際上這是印度的曆法。


深夜怒答。
一、從現象上來說,東西方不是每個角落都有四個季節的。
氣候類型的形成是由於太陽輻射具有一定傾角(23.5°),導致地表受熱不均,形成氣壓帶和風帶,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和風帶也在地球表面的移動,從而一個地方在可能受到一個或多個氣壓帶和風帶的交替控制,在受到多個氣壓帶和風帶的交替控制時,就會在不同時間呈現出不同的氣候(主要是降雨特徵)特徵;受單一氣壓帶或風帶控制時,就會形成較為單一的氣候特徵;
加上各緯度收到的太陽輻射不同,就會形成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寒帶等熱量帶;
再加上海陸熱力性質促成的季風,多種因素綜合起來,就形成了氣候類型(且不論地形影響形成的高山高原氣候)。具體的分布見下表:

從各氣候類型的氣候特徵來看,只有受氣壓帶和風帶的交替和季風氣候才有顯著的「季節」(非四季)之分。
具體的說,「東西方」中,溫帶海洋性氣候(如英國、北歐部分)是不分四季的;熱帶季風(印度及東南亞諸國)也不分四季,由於終年高溫,便只有旱季雨季之分。
二、題主為什麼會這麼問,或曰試從文化角度解答此問。即需要把氣候類型同地域、同文化結合起來看待。

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所謂的「東方」,季風實則只有兩季,其過渡期在溫帶亞熱帶較長,因成四季;在熱帶則較短,則成兩季。但季風統御之下區別實在不大,印度在旱雨季外本也有涼季之說,加之文化的互相影響,成四季之說無怪;因為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的特徵適合農作物發展,農耕文明壯大影響周邊,也是可以理解的。
地中海氣候則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實乃歐洲文化歷史發展始終不移的中心,其氣候特徵與季風氣候相像(雨季所在相反),情同上例。
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大草原,從文化影響上來說會影響古埃及文明,但知之不多,無從推測。
綜上言之,古代乃至現代兩大文化中心,都享受著「四季分明」的氣候,那這樣的說法深深紮根於題主乃至世界大多數人的腦袋(未考證…)也是可以理解了的了。


從地理上看,四季的成因是由於地球自轉與公轉呈23°26』傾斜,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周期性移動造成的。這決定了日照時間長短的周期性變化,從而影響了氣候條件。
曆法與農業生產緊密相連,對季節的劃分,提示人們注意天氣條件的變化,合理安排農業生產。

在溫帶地區,一年中的四個階段變化分明。生活在這一區域的人們,給曆法中設立了四季的概念。
我們常用的曆法就是公曆和農曆。
公曆: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具體規則不必再解釋了吧。
農曆:每月29天或30天,月份始於朔日,故而各月大小排列並不固定;一年包含12個整月,在19年的周期里,有7個年份多加一個閏月。

從另一個角度講,由於氣候的不同,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有些地區的曆法,一年裡沒有四季。

例舉幾個不符合「一年四季」的曆法:
古埃及曆法:每月30天,每年12個月,分為三個季節(泛濫季、生長季、收穫季,這是由尼羅河決定的)。歲末再加5天,是為一年365天,不設閏年。每過4年,日曆就比實際的天象提早了一天;直到一千四百六十年之後,提早了整一年,被看做是一個大周期。
猶太歷:不分季節,奇數月份30天,偶數月份29天,每年12個月,每年354天。在長達19年的周期內有7個閏年,每到閏年,增加一個月份,閏年即為384天。
回曆:不分季節,奇數月份30天,偶數月份29天,每年12個月,每年354天。在長達30年的周期內有11個閏年,每到閏年,在歲末增加一天。
印度歷:一年分為春季、夏季、季風季、秋季、冬季、露季,月份、閏年的規則與公曆相同。
瑪雅曆法則更為複雜,將260天的卓爾金歷與365天的哈布歷一起使用(要命的是,瑪雅人不喜歡進位,而是鍾愛排列組合);為了計算跨度更大的日期,瑪雅人還發明了長紀曆(就是和《2012》扯上關係的那部分)。由於熱帶地區全年潮濕,它也沒什麼必要來區分季節。
大致如此吧。


以前,四季不是一個普世的概念。像印度分為六季; 希臘、埃及分為三季,但各又是不一樣的概念;歐洲很多地區早期只兩季(其實《冰與火之歌》的季節設定我看來一點都不奇幻很復古。),一些熱帶地區也是,但叫作夏季和雨季。

在人類歷史早期,分四季的主要是羅馬帝國和中國。

後來的事情你們都知道了,羅馬影響了歐洲,也就是普遍意義上的西方。


應該是因為,恰好有兩個對應。一是冬夏,一個冷,一個熱,對比分明。一個春秋,春秋都是不熱不冷,恰好也是對應,但一個是由冷轉熱,一個相反是由熱轉冷。這樣就造成,至少得分成四份才比較合適。

當然,分成四四一十六份也是可以的,或者分成二十四份(恰好和二十四節氣對應就行了)。但是,凡是能在社會上易於流行,易於推廣,為世人所廣泛接受,一定是最簡單的。事實也說明了這點,四季幾乎人人懂,但是二十四節氣,能完全背出來的,估計也就只有一半的人。

如果真要分成二十四個季節,就過於複雜了。二十四節氣里,除了立春立秋,冬至夏至這樣的節氣對應關係比較簡單外,其他很多節氣的對應關係並不明顯。


提一個簡單的思路。
在赤道線以外的任何區域,一年中都會有四個特殊的日子:一個白晝最長日,一個白晝最短日,兩個白晝黑夜相等日。
夏至,冬至,春分,秋分。
這四個日子又恰好是一年中最熱的,最冷的,和兩個適中的日子。
都這麼明顯了,什麼生物都能分出四季來。
圍繞四個特殊的日子,去兩兩之間中點,大致的四季範圍就得出來了。
反正我覺得古人應該是這麼想的。


農耕時期人類的生產生活基本是按照播種、生長、收穫、休養,循環進行的,所以不論東西方,一年都會分為相對獨立的四段。


四季這個概念應該是西方建立科學標準前後才確立的,歐洲大部分地區氣候都非常不利於發現四季


希臘神話裡面是三個季節


推薦閱讀:

TAG:文化差異 | 文化 | 天文學 | 曆法 | 天文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