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霧霾天中,拍出好的外景照片?


其實這個答案應該配合拙作如何提高手機攝影? - 王治鈞Lawrence 的回答一起來看。
===============================
氣殤--哎,長嘆一聲。
大家應該拿手機拍照來表現霧霾,甚至可以玩出穹頂之下另類美。
我駐上海經常拍霧霾片,過去一年也去過一次北京和廣州,都很正常地不出意外地碰到霧霾天,無意中紀錄了帝魔羊 3 個城市的這些特別時刻。事實上,霧霾——對攝影師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濾鏡。

帝都

灰世界:
花非花,霧非霧;
失樓台,迷津渡;
望桃源,無尋處。

首善之區的霧霾確實是重口味的,為了在霧霾濾鏡下審視古都新貌,我選擇了拍角樓。這是故宮非常特別的一個視角,我計劃每次來盡量來拍下,拍個四季出來。

這張是用了 iPhone5s 的全景拍功能,然後使用 Snapseed 的局部處理調亮藻綠髮黑的水面,隨後 VSCOcam
對圖片整體調整,最後一步是 Lipix 將調整好的長方圖裝在方形框里,以適應 Instagram 對正方形的要求(類似的加邊框的 app
太多了,通常找 Insta frame 都有一堆)。

帝國鳳樓無曉日,
禁城霧霾正東呈。

A corner of the Forbidden City。這張僅僅使用大家常見的 VSCOcam,沒什麼特別效果,霧霾已經幫我實現了想要的效果。

廣州

廣州小蠻腰

霧霾天是特別濾鏡,也阻擋了不少人的觀光興緻,比如在廣州塔上就沒人搶鏡,剪影效果天然,隨手拍就是。這張圖片完全是通過地面反光的剪影效果,這種鏡面效果通常也可以通過 PicMirror 等 app 實現。

歡迎來到霾世界,未來的人類只能生活在氣罩艙內才能來到室外活動,而富人和權貴才有資格漂游到外太空感受太陽光。


張圖片是在廣州塔樓停的旋轉觀光亭拍的。我當時在另外的一個球形觀光廳,因為燈光的原因怎麼調整拍攝角度都有一些玻璃都反光影射進鏡頭,這張就使用了
Snapseed 對右邊的反光進行了局部弱化處理,不過在右下角有白色的光塊,還是可以隱約看到。隨後 VSCO
全圖處理時將亮度調整,將這反光盡量調整和全局一致。

魔都

只為胸中雲霧凈,自然身列鳳凰台。

魔都之魔力在於各種奇葩天象和城市霓虹的交融幻化,飛龍成雲滕蛇游霧感腳。

這張使用了一個慢拍 app Cortex Cam,手持相機延長曝光 5 秒,因為是手持的,稍微有不穩的痕迹,通常做延時拍照時最好用三角架,利用耳機線做線控。

魔都霧霾重,職事凌晨出。
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

這張也僅僅是 VSCO 稍微有調整,典型霧霾照。

重霧三里外,天寒氣不歇。

這張圖片主題在於城市霧霾和人的關係。遠處高樓是稍微有點視角傾斜的,通過 Instagram 的角度調整功能做成樓間垂直。

晚歸夜都迷眼界,霾色無邊莽回互。

這個是特意為本期文章跑陸家嘴拍的。

這裡僅僅整理了 3 個城市的地標建築照,其實還有很多了,我每天一拍,連續3年多下一千多張照片里最多的主題內容竟然是霧霾,這也是非常令人沮喪和擔心的。


霧霾照是一種特別的主題,選擇好場景和角度你能看到一些特別的景象,而 app
的適度處理更能加強效果。霧霾需要更多的社會關注和思考,對攝影玩家來說,能專門做這個主題了,攢 100 張「霧霾美」的圖片專輯,也是夠有范兒了。


若「正面批評不自由」,那就想辦法讓「另類讚美有意義」。

===============================================

歡迎到 instagram@lawrenceim 和微博@lawrence治鈞 和我交流,一起玩手機攝影 : )


方案-要點-後期-延展討論


我的解決方案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


先說結論,三個要點:

· 注意前景

· 去掉霧霾黃黃的感覺

· 陌生化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解決策略,不唯一。基於上面的三個要點,我呈現的霧霾中的外景表現(特別是城市表現),是一種背景高度寫意縹緲前景堅定明快同時和我們真實所見大為不同照片。

△韓松 / 攝 iPhone6,重慶。

△韓松 / 攝 iPhone6,重慶。注意礁石的分布。

△韓松 / 攝 iPhone6,重慶

△韓松 / 攝 iPhone6,重慶

△韓松 / 攝 iPhone6,重慶

△韓松 / 攝 iPhone6,重慶。有名的纜車。就兩點吧。

△韓松 / 攝 iPhone6,重慶。三條船。

△韓松 / 攝 iPhone6,重慶。還是點線元素的演繹。

△韓松 / 攝 iPhone6,重慶


三個操作要點

1. 看不清,就看不清吧

既然是在霧霾天拍,就索性讓他做到極致吧。縹緲的感覺,如果後期加一點曝光加一點對比度,就會讓霧霾變得更加仙氣逼人,同時前景清晰響亮。不過霧霾黃黃的感覺可以用降低飽和度、黑白處理,或是將色彩平衡往藍色調來解決。


2. 一定要找到好的前景

霧或者霾最大的特點是看不清,如果遠處的場景看不清,近處的主體元素如果也很含混,就容易很亂。所以,我的解決方式是,想盡辦法突出前景。自己常用的前景是小比例的人物,電線杆等等。

3. 前景分布的咽喉位置

前景一般會點在中心位置,三分點,對稱軸等幾何特徵位置,並且點到為止,這樣畫面會自然生出一種由幾何美衍生出來的空靈。再次祭出這張圖,老生常談的中心點,對稱軸,三分法等等。


這裡無意引導大家再去套用構圖公式,只是下面圖示中的幾何位置及其衍生位置是我拍這一組照片時候十分看重的。

後期範例

1. 原片

2.拉直-用Skew進行梯形校正

往外拉左邊錨點


往外拉右邊錨點

檢查建築豎直線條是否垂直

3. 調色-用VSCO濾鏡和調整工具

調成黑白:選用vsco的B1濾鏡

調高亮度:用vsco調色工具,亮度加了93

調高對比度:用vsco調色工具,對比度加了89

4.前景元素局部調整方法很多-以Snapseed歷史步驟中的畫筆工具為例

我們只需要整體畫面變亮,但纜車的兩點很暗。點開這張照片的歷史記錄,找到調亮度的步驟,點擊左邊彈出的子菜單,第二個選項為蒙版

用畫筆塗抹,紅色被塗抹的地方會作用為剛才調亮的效果,中間纜車被剩餘的部分保持不變

可以放得很大,盡量將局部調整做得更精確一些

5.完成

延展話題


1. 為什麼大家覺得霧霾難拍?


「因為臟,所以你嫌棄了它。」


在許多朋友心中,潛意識裡好照片應該是「好心情-好天氣-美美的-清晰的-溫馨的-帶有愛的-帶有情感的」,同樣的,把「看不清-臟-污染重-丑-難拍-不好的照片「聯繫起來。

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刻奇」(Kitsch,媚俗主義)思維了。我們太容易被「美好」所感動,和自我感動,太容易賦予攝影以其他定義,同時也太容易輕易定義一個東西不美好。


就攝影來說,我們為什麼要去定死一個拍攝的「好空氣」呢?

2.分析問題


表現霧霾的城市外景,這一定不是最好的解法,也一定不是最好的解法。但是這是一個命題作文,我用自己的審美觀念定了一個與留白相關的視覺意象,用構圖法和我自己對幾何畫面感的控制去實現它,最後有明確的目標和後期來支撐其實現。


還是那句話:手機攝影=觀念+觀察+操作

最後,空氣太差,用峨眉山的霧洗洗肺吧。

△韓松 / 攝 iPhone6,峨眉山

△韓松 / 攝 iPhone6,峨眉山

△韓松 / 攝 iPhone6,峨眉山


手機攝影:收集世界 - 知乎專欄

知乎 Live - 提高手機攝影水平的關鍵技巧

公眾號:原畫冊


霧霾自帶的丁達爾效應以及燈光柔化功能,說實話真的超適合拍夜景。

這是穿破霧霾開過來的火車

霧霾下的鐵路

霧霾中的燈光與行人

無論拍出來的夜景有多美,也不能忘了,霧霾就是霧霾,沒有人會喜歡,即使有人能把霧霾中的世界拍成仙境,那也只是刻意偽裝的人間煉獄。

霧霾天的鐵路消失在視野的鏡頭

沒戴口罩拍完這組照片我真的整個人都不好了,回到寢室覺得有點頭暈胸悶…大家霧霾天一定要一定要戴口罩啊,不要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

另,看在我用生命在拍照的份上,用贊安慰安慰我吧(T▽T)


你要明白霧和霾的區別。
霧氣遇到陽光就散開了。還有特別放射性的效果。

霾是遮天蔽日,怎麼拍怎麼灰,從色彩上講顏色沒純度,從黑白上講無光沒對比。

要從視覺角度拍出讓人看了能覺的很愉快的東西是不可能的。
與其想怎麼戰勝霧霾(你戰勝不了)不如有創意的去利用霧霾。

如何在霧霾天拍出好照片?11招必殺技

我主要是掃街和膠片, 不怎麼玩器材,也不愛去找至高點等晨光拍片。

黑白膠片的的話用紅 R29濾鏡 可以戲劇性的增加膠片的對比和可視度,原理就沒必要講了。試試就知道。


霧霾天的時候,我喜歡對著天空來一發…

坐標鄭州,設備酷派

都是冬天霧霾比較大的時候隨手拍的,也有霧比較大的

這個是人造的

就醬


多圖預警!

清華大學學生藝術團攝影隊: 宋天瑜作品


這個問題也是好憂傷,昨天成都霧霾嚴重,出去看花的時候都不知道怎麼拍了。看圖……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在家裡的白牆上擺拍呢。


同學實拍 不加濾鏡 感覺我們學校在霧霾中莫名其妙的就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ー˙?)


嗯,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一號就是今天,爆表的霧霾天拍的,自帶仙境效果!


可拍寂靜嶺的Cos
三角頭什麼的



不管怎麼樣…沒霧霾就是比較美。


坐標石家莊


坐標帝都,大學生,前兩天大霾(或是大霧?)晚上拍的學校

答主業餘,不敢造次,萬望指教


黑白式裝逼


霧霾+創意+濾鏡
雖然不敢說太好,至少也看的過去吧


教授去北京開會 回來給我們看他在北京的照片


不敢說是我這個是好照片,
攝於3月中旬,帝都.
那天我試著抬頭拍了一張,除了被拍物體之外,背景只留下了厚厚的霧霾.
當時照下來我以為這照片廢了.後來用ins無聊隨便給他放了個濾鏡, ,(忘記是哪個了
_(:3ゝ∠)_總是變成了很白的背景
結果很驚艷(至少對我來說)


攝影的原理都一樣吧,要麼是先見到有感覺的畫面,跟著咔擦拍下來;要麼是先想好想要表達的主題,跟著尋找表現這種主題的景物如畫。比如這張,今天傍晚拍的,當時就是覺得大霧掩埋了大廈,就想 拍出這種感覺的。



推薦閱讀:

TAG:攝影技巧 | 攝影技術 | 手機攝影 | 霧霾 | 攝影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