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印表機列印出來的戰鬥機能飛嗎?
中國造出最大激光3D印表機 最大加工1.8米
『我是學飛機設計專業背景,從事CAD行業12年背景。』
3D列印只能傳遞外形結構信息,並不能傳遞其它屬性。3D列印在航空工業中可以在部分零部件的製造上應用。但是在航空整機/飛機上有數十萬個部件,能直接採用3D列印技術製造的部件不會超過1%。
所以:3D列印不能製造飛機,列印一個飛機外觀模型倒是可以,但是絕對不能飛。
糾正一個概念,大部分3D列印都有強度問題,但是鈦合金方面恰好相反,3D激光燒結列印強度是大於鑄造件的,這是鈦合金本身的特殊性質。
鈦合金列印目前最大的問題不是強度,而是價格,這麼列印一整台飛機,估計沒人用得起。
另外正如很多人也都說過,飛機需要的各個部件材料要求各不相同,靠一種材料構成是不現實的一句話怒答。
對於說「在分子級別上進行控制能控制結構的。」那暫時還不叫3D列印,那叫超能力。
一句「在將來人類也許能夠在原子級別上進行控制。」估計沒有人能說我說錯了,但是把將來換成現在絕對是錯了。
發現有四句話了……
我認為現在的3D列印良莠不齊,很多新聞報道都是花大篇幅讚美,最後一段說它的局限性——然而最後這一段往往是重點,一句話概括就是」中看不中用「。
樂觀地說,在金屬增材製造範圍,鈦合金目前是公認特別成功的案例,主要因為成型過程中涉及快速冷卻,形成近馬氏體的高強度的微觀組織,加以適當的反覆受熱和熱處理,即可達到傳統鍛造所不及的超精細韋氏交織結構。然而這絕不是個例,高溫合金、鋁合金、不鏽鋼、貴重金屬等也正朝此方向齊頭並進。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醫療等小批次、高精尖、高附加值、高設計自由度的領域,這既是3D列印目前的局限所在也是推動其不斷發展的優勢所在。
與以上一些朋友的看法相反,我認為金屬增材製造技術既然是一種由微觀到宏觀的加工技術,因其過程具備極高的自由度和可控性,恰恰有可能通過動態控制加工參數,控制這種類似於激光(電子束)焊接的微觀冶金過程,進而 實現金屬局部微觀組織的精密控制,(此觀點可考證德國知名學者Lawrence E. Murr (2012)在 『Metal Fabrication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Laser and Electron Beam Melting Technologies』一文中開頭部分的論述)只是目前的科研積累和工業實踐遠未達到此水平。我認為 實現這種微觀冶金技術的精密可控,將是高端金屬增材製造發展的主要方向。
現實是,很多做金屬3D列印的廠家連最基本的變形、緻密度、缺陷、殘餘應力、不均一性等問題都沒完全解決,即使是公認最優秀的電子束熔融廠家之一瑞典Arcam都不能完全解決以上問題,但其部分簡單形狀的鈦合金小型器件已接近完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科研和實踐的雙重推動,這項『未來科技』必將帶來航空、運動、首飾、醫療等領域的重大革新。這還是不太現實的。
1、飛機不止有結構,還有各種設備、管路、電纜等,這些如何用3D列印去做?
很難想像一個用3D列印出來的慣導設備或是機載計算機有誰敢用(精度不滿足)。
輪胎裡面一層一層的纖維,座椅上的皮套,導彈里的戰鬥部如何去列印?(材料不滿足)。
電纜啥的你怎麼去列印?列印出來各種力學特性是否滿足,飛著飛著斷了咋整?有些管路有振動應力要求或者熱應力要求,隨時都面對幾百度的高溫或者氣動振動環境,3D列印如何滿足?(可靠性不滿足)。
2、即使是結構,3D列印也有很大局限性。很多結構是需要有特殊的表面處理工藝要求,這個如何去在3D列印中實現?同時,很多的結構件表面粗糙度要求很嚴格,3D列印的精細程度來說,現在還不是很容易搞。
誠然,3D列印很有用,也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它只是工藝方法中的一種。每種工藝都有自己適合的地方,要用3D列印這麼一種方法列印現代戰鬥機這種高度系統化集成化的東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很困難的。作為一名增材實驗室的實習生,最後還是沒忍住準備來吐槽一次。
1,從來沒有哪家機構正式發表過可以3D列印整架飛機(小型無人機除外)。美國的F22,FA18大黃蜂,中國的殲15也都是只有部分零件採取了增材製造的技術進行建造。所以既然沒有全部一體成型的飛機,何來能夠起飛一說。雞蛋都沒,怎麼可以去談如何孵出小雞。
2,正如其他回答者所言,增材製造這一技術目前還面臨很多挑戰。比如精度規額等等。但是伴隨著諸多核心技術的突破,比如激光頭,軟體優化等等,增材製造的精度和速度在短短二十幾年前得到了質一般的提升。雖然目前仍舊有不足,但是向那些傳統的鍛造技術可是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積累啊。因此我個人認為增材製造肯定會成為日後設計高精複雜零部件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們應該對之抱以期待。
3,作為海外留學生,經常聽到國內3D列印技術的深度可以和美國相媲美。雖然至今沒有機會接觸到國內機器的參數,但還是衷心希望國內的報告,尤其是題主引用的張教授的金屬列印屬實。這樣的話在增材製造方面中國或將成為唯一能夠與美帝抗衡的國家。(歐洲雖然也有較為成熟的金屬生物列印公司,但論規模市場份額皆比不上美國的3D systems 和 stratasys。日本的5-6家3D列印公司也在近五年紛紛被美國收並或破產)
手機打字好累。。日後再更新
如鏈接所說,3D列印只製造了戰鬥機的一個部件(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鈦合金制某雙發重型戰鬥機後段加強框架,使用鈦合金粉末燒結一次製成),因此題主所說的「3D印表機列印出來的戰鬥機能飛嗎」是個偽命題。
目前3D列印複雜器械,據我所知最高只能到列印手槍的地步。
列印飛機,考慮到發動機等部件的工藝複雜性,個人認為是幾乎不可行的。
圖為美國GE公司YF120發動機
2015-4-6更新
發現這個問題過了好久還是有關注度的,答的時候是本科,我都已經上研了現在。
再強調一下幾個概念:
1、3D列印只是一種成型方式,大概和鑄造還是鍛造是一個層級的。當然3D列印可以做文章的方面肯定要多於前者。舉個例子:同樣是生物質,人體器官實現3D列印的意義非常大,這個不言而喻,但用於蘿蔔上呢就完全沒有必要了嘛,當然是種地里比較便宜又好吃咯(還省得某些人擔心「不天然,會變異」)。成型方式都是要關注各方法優勢和成本的。
2、即便未來實現戰鬥機的3D列印,也肯定不是所有零件都用3D列印來完成的。原答案偏向於結構材料(機翼、發動機葉片等),但小的零部件,尤其是精密零部件,使用3D列印還是有很大潛力的。其他答案里也有提到,鈦合金等材料的3D列印已經可以完成質量很高的部件生產,而且這樣可以發揮3D列印精度高、形狀複雜的要求,在未來新型機械設計中,應該會有一席之地。
總之呢,未來物件的發展會向著多種材料多種加工方式的道路上前進,各自發揮優勢才是王道。
不過最該關心的問題,大概是到時候還需不需要載人戰鬥機了吧。
——————————————————————
目測還沒有學材料來答,那就簡單答一記。
這學期正好在學金屬物理,就鋼鐵來說,其性能主要取決於其圍觀形態,絕不是簡單的原子陣列。
晶體分單晶多晶,好似生物體內的大小細胞。還有空位、雜質、位錯、層錯等等晶體缺陷,合理利用這些缺陷,就好比混凝土中的石子、鋼筋什麼的,對金屬有加強作用。混凝土的性能要比水泥好的多吧。
但這些我們想要的晶體缺陷以現在的3D列印技術是做不到的(更何況現在金屬的3D列印技術都沒成熟),我們需要各種工藝來形成所需要的晶體構型以達到要求。加工硬化、固熔強化、淬火退火等等……這裡面的學問太大了,材料學家搞了好幾代好多問題還沒弄清楚呢。而且我國造不了飛機航母,也就是這些工藝水平太差。這玩意不像化學分析,拿了人家的東西就能逆工程的(扯得有點遠)。
最後總結一下:
1、現在3D列印技術無法製造晶體內部複雜構型,且內應力問題也比較困難。
2、即使達到原子級,由於晶體內部許多問題還沒有被人們清晰認識,要得到航天材料這麼高質量的金屬,仍然需要材料學家長年的研究。
之前忘了說了,疏忽疏忽。材料強化除了以上說的通過組織結構強化外,還有一種方法是盡量製成完美晶體,即完美的原子陣列。理論上完美晶體的性能要數倍於一般現實值,但是從平衡與能量角度卻不易得到,而且要考慮疲勞、時效什麼的,還是比較困難的。這個方向的努力的話,可能還得從其他方式的製作工藝上先突破吧。
17.5.12更
上回忘了說了,有個大型激光增材零件(也是15T上的零件)機加過程中發現了幾處裂紋。呵,這個裂紋要是出現在常規的鑄鍛件上面可能就直接報廢了(毛坯不便宜),得虧是激光增材的,毛坯料又給拉回北京研究所去了,重新補了一回,把裂紋補好,本體取樣試驗合格後可以用了。所以可以說激光增材這個優點很明顯。
………………………………………………………………………………
16.11.24更新
據報道,彈射型15面世了,喜大普奔
,這材料,強度足夠了。
………………………………………………………………………………
列印出來的飛機能不能飛咱不知道,我兔,毛子,美麗堅沒有這樣的先例。但是3D列印出來的飛機部件是能用的。
(涉蜜,厚馬,請見諒,左右是一個完整毛坯上的)
國內最大3D印表機最大加工1.8m。這個話題,上圖這玩意就有1.6m的樣子,所以1.8m估計不難。
但是問題在於3D列印出來的毛坯的機械切削性能比較差。上圖左邊部分是數控銑加工後的狀態,可以看出零件表面一層黑呼呼的東西,那是鐵屑熔化後經冷卻後形成的積屑瘤,很容易黏在刀具上,俗稱粘刀,十分不利於加工。而且這種情況就沒法談表面粗糙度的問題了,全是積屑瘤附著在零件表面。
右邊是一段數控車加工後的外圓面,表面粗糙度Ra1.6,看起來還可以,但是需要使用專用的刀具加工,否則刀具損耗大。( 這個零件目前尚處在精加工階段,後期有機會再補充圖片)
總之,3D列印件比傳統鑄鍛件加工起來更費時間,刀具損耗更大,粘刀現象嚴重,切削性能差。
目前來看利用3D列印技術實現飛機上某幾個大型零件的毛坯的生成比較靠譜一點,至於列印出一架完整的飛機,並實現上天飛行,還需你我以及各位知友的努力!
本人飛行器設計專業,增材工藝(3D)最近也有所接觸。
首先從承力明確一下飛機的部件,分為主承力部件,次承力部件,不承力部件。大型飛機如戰鬥機的主承力部件如翼梁、接頭等等承受強大扭力、剪力、彎矩的部分目前都在使用金屬材料。
即使是美帝的戰鬥機,其複合材料基本用在次承力材料和不承力材料,就是因為複合材料目前沒有適合強承力的。而那些複合材料比高的嚇人的都是像「全球鷹」這樣的小型無人偵查機,不在本問題的討論範圍之內。
再說一下增材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各種塑料,更好的是一些有高強度高剛度或特殊特性的複合材料,能列印金屬的技術有,但基本都是SLS技術的,其結果產物的性能無異於鑄件。而鑄件相比於版壓件、蝕刻件,絕對的強度剛度差,肯定不能用於主承力部件。
前些日子看到一個金屬粉末列印的渦扇扇葉,但人家明確說了這性能只能當模型。
綜上一下,僅從主承力部件來說,能列印的性能不行,能用的不能列印。因此,增材技術還不能列印真正能飛得高速飛機,更別說戰鬥機了。
~~~2015.2.9~~~打上日期以防技術進步打我臉(╯3╰)
最後求贊(╯3╰)手機打的不容易(╯3╰)而且是我第一個回答看了這麼多吐槽,支持3D列印的聲音太少了。
作為一個學機械的,我之前也對3D列印的材料性能有疑問。
今天聽了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林鑫教授關於3D列印(增材製造)的講座,跟大家分享一下(包含個人總結),僅做參考。
3D列印不僅僅是把材料絲熔化後再凝固的快速成型,而應該是包含多種方法的增材製造技術。
在性能方面,以鈦合金為例,採用「同步送粉激光熔覆」的方式來堆積金屬材料,獲得的工件性能與鍛件相當。這也得益於鈦合金的優良性能,其他材料的性能確實還有待開發。
3D列印在製造方面不僅限於獲得模具模型,更可以獲得力學性能良好的工件。只是目前由於成本較高,其主要應用(或者說計劃應用)在航空航天領域,尤其是複雜結構製造。
正如一樓所說,「沒有任何一種現有的製造方法,可以單打獨鬥地解決航空製造中的所有問題,必須多種製造技術結合才行。」例如,大型鍛件上微小結構的鍛造會消耗大量材料,採用鍛造與3D列印結合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另外,3D列印對設計的推動有很大意義。目前,理論上更加合理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由於製造水平的限制會降低要求。例如,設計的孔道大部分是圓形截面,因為鑽頭是圓的,容易加工。3D列印則可以滿足更複雜的形狀。
的確,3D列印距離成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僅僅以「相」和「應力」等概念來否定,我認為還是太武斷了。
與造火車有異曲同工之處,熱處理在工藝要求方面十分嚴格,不是單純的複製外形就可以的。
這道問題看來成了吐槽3D列印的大會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3D列印沒有這麼不堪吧
正式回答前
先來看幾個疑問句
回想30年前,家住在農村,你能想到今天你家裡蓋起樓房,裝上電腦了沒?
哦
這個提問好像不對題
那就來看3D列印的應用
3D列印的食物可以吃嗎?
3D列印食物—
3D列印的建築可以住嗎?
迪拜確立3D列印發展戰略,計劃於2030年實現大規模列印房屋這一目標
3D列印的汽車可以開嗎?
3D列印的器官可以移植嗎?
印度自主研發出首個3D列印活體肝臟組織
細極思恐
貌似
好像
這些漸漸都已實現,可能部分點還不成熟
那再回到一些疑問上
3D列印金屬強度有保證嗎?
3D列印只是列印一個模型嗎?
這些問題你去知乎上一搜一大堆回答的
分分鐘鍾可以解決你的疑惑
寫到這裡
如果你以為我是來反駁大多數人的
那就錯了
我的觀點是
也許3D列印現在還不足以列印一個真實的戰鬥機
但是
它在製造戰鬥機過程中可以發揮它目前應有的成效
你能說
3D列印不能列印戰鬥機
倒不如思索這項技術的出現的本質
3D列印絕不會是只是單純的為製造而製造
它應有更大的使命
為列印件設計新功能
或是
......................
其它
3D列印的市場在於:1,製造個性化產品;2,快速製造模型(就是快速成型啦),用於產品研發階段。
至於打飛機,造汽車都是忽悠煤老闆用的!
比如,3D列印製造一個臉盆so easy吧,但是為什麼沒有廠家做3D列印臉盆來市場賣?因為:1,產能和傳統的模具成型比差太多;2,成本高太多。
如果3D列印能列印戰鬥機,那麼我買一台3D印表機,應該可以列印出3D印表機本身吧!那我沒事在家就不停列印3D印表機出來賣好了.........
所謂"3D列印"就是被資本市場用來炒作一段時間然後扔進垃圾桶的概念罷了。作為機械專業人士有一段時間極端厭惡這個名詞,更喜歡「增材工藝」這個稱呼。
現在這種模式下飛機上金屬材料的使用率永遠都在10%一下,哪怕是增長一個0.1%也要無數設計和工藝的奮鬥。
作為航空製造業者我是多麼想能用這種技術啊!航空業的標誌就是薄壁零件,很多時候一塊1噸的板材只能加工出100kg以下的零件,這裡面的機加工作量、各種應力釋放和變形回彈的計算難度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有些時候由於由於原材料本身存在缺陷,為了通過機加改善性能更是讓人頭疼。特別是整體肋的加工,筋板和減輕孔的走刀順序會應材料本身的狀態而變化,才能達到可以接受的狀態。
好,回歸正題。增材工藝!
增材工藝的顧名思義相對於上面所說的傳統去除多餘材料為特點的機加工藝。它的誕生是為了解決複雜曲面難加工薄壁零件的製造。可是當它還遇到各種困難時就被刀具和機床的進步給解決了。雖說後期有一定的進展,但是激光溫度的控制難題無法解決,成型質量和效率遠遠無法和傳統機加相抗衡。
據我所知現在可靠的商業中使用增材工藝的只有發動機葉片維修,簡單地說,鈦合金材質,通過層鋪修復已燒蝕嚴重的葉片。這也是基於幾十年數據積累的基礎,而且迫於更換零件過於昂貴的前提下,因為增材也很貴。「據我所知國內不具備,市場前景廣闊。」
所以,我可以回答你了吧,在我能看到的國內外資料告訴我,這件事不靠譜。
3D列印其實是很多種技術的泛稱,比如電子束或等離子束比激光燒結速度快且產品強度高。我等業餘玩家熟悉的塑料線材擠出成型看上去做不了高強度的零件,工業級的機器卻可以。
沒有談具體技術,就在這裡夸夸其談3D印表機能不能列印戰鬥飛機的問題,都是瞎扯淡。
等分清楚了FDM,SLS,SLA,SLM以後,知道多少錢以後,再來討論吧,反正也是扯淡。
要多讀讀文獻,不要想當然去guess。
看起來一樓對飛機製造工藝掌握很多,但你對3D列印的了解確實還在啟蒙階段。
用「3d printing, plane」作為關鍵詞搜索google,已有3d列印製造飛機的例子。
3D-printed aircraft successfully takes flight
同時空客也在開發該技術
Airbus Explores Building Planes With Giant 3D Printers
當然整體列印飛機尚不可能,但是列印部件組裝飛機還是可行的。未來不排除大部分部件都能採用這種技術製造的可能。
應該可以列印部分零件如:西安西北工業大學激光工程中心激光立體成型設備目前是世界範圍最大的3D列印設備之一,高度超過6米是世界首位。這一設備將為國產大飛機C919生產機翼的關鍵部件,這是3D列印技術在航空領域應用的典型 。 西安:國產大飛機將用上3D列印出的機翼 。但由於C919也沒投入使用,不知道這個機翼效果會怎麼樣。。
只能說列印出來的零件物理、力學性能達不到要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