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會)能和SpaceX競爭嗎?
在貼吧看到一篇文章,其中一句話說的挺好的。
大意是中國航天和SpaceX的差距體現的正是中國與美國的實力差距,SpaceX是美國社會的強大科研實力和眾多技術人才的產物。
也就說說就算沒有SpaceX,美國社會也能出來一個SpaceA SpaceB等。
國內目前搞定長五再說吧,我還等著去文昌看發射呢。至少現在航天的核心是火箭,火箭搞不定其他都是虛的。
在市場上不會,因為本來中國航天由於技術和某法案的原因,基本就是國內市場加一些對外援助類的。畢竟國之重器。在榮譽上技術上,沒明確的點名被相互比較也免不了,這算暗中的競爭吧。不過人家是私企,對私底下這種較勁能有多大興趣
難
舉個例子 如果讓軍工/航天企業來做四軸無人機(大疆那種)
會出現以下情況:
X院在日前進行全體誓師大會, 堅決完成四軸國慶獻禮工程, 全體黨員帶頭 弘揚四軸精神, 追趕世界先進水平 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弘揚奮鬥精神.............
現實情況下是 大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哪個方向的拉大你們懂得)
同時在一些真正有技術實力能介入航天的民企也能做出很不錯的產品 例如 快舟11火箭的2.2米直徑碳纖維纏繞殼體就是民企做的-紹興精功復材
所以問題所在是 中國航天較為保守和官僚的作風, 每家都要分杯羹, 不能讓某院沒飯吃, 為了某個飛船專門搞個火箭, 甚至專門搞個直徑的液體專用助推器(沒錯我說的就是長征7) 對於新技術永遠持觀望太多 等人家成功了再搞, 這樣的思路只會差距越拉越大
有些人不理解中國航天的型號過多造成的浪費在哪
舉個例子 現有長征7的2.25米的煤油助推做出來專用發射 天舟,後續計劃放棄用在長征8上 , 長征8作為下代主力的GTO火箭換了小固推 這就是型號多的浪費.
獵鷹系列用一款發動機 一個直徑 2級 實現了 長征5 7 8的所有任務 而且重型獵鷹還有更高的運載能力(回收時能超過15噸的GTO)。 至於多構型的火箭 多個助推器可以用來調節運力(避免單個型號運力過大或過小)
其實獵鷹9也可以用不同的 一次性 著船 著陸來調節運力 重型獵鷹的調節方式更多, 全著陸/助推著陸芯級著船/全著船/芯級著船 助推一次性/全一次性 5個版本。
也就是說獵鷹用一款發動機一個直徑 2種箭體 實現了8個運力版本 覆蓋了長征 578 4個直徑 3種燃料 6款發動機 5種液體箭體 外加一個固推的複雜譜型與生產線 的運力範圍 而且獵鷹系列覆蓋的更高 同時還能做到載人航天(明年)
中國航天是個政府引導型的體制
Space X是個商業引導型的體制
中國航天還有很多路要走 現在掉頭追趕也還來得及
一個靠政策撥款,一個靠市場賺錢,China space 遇到一個屁股管腦袋的指揮一般就是渣渣,目前的主力運載火箭長三系列當年是世界比較靠前的,但後來別人搞新型運載的時候我們還在躺在功勞簿上享受榮譽,結果現在小氫氧還問題多多,艙外服也是有問題(前兩天剛在知乎上看到要連臍帶),且不說美帝製造業有多屌,別人決策的依據完全跟你屁股決定腦袋不一樣好嗎?鋼鐵俠為了賺錢去火星前幾天到澳洲哪個航天大會上各種炫他們的紐約到上海一小時的運載,意思就是只要你給錢到哪兒都可以商量,目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點錢去火星,反觀自己這邊目前長五問題還在處理,新氫氧還不知道怎麼回事,重型運載立項有TM各種討論一開就是幾年,長五現在的水平龍大爺還指望去月球也還沒有解決,所以中國人還要繼續努力,少些屁股決定腦袋是決策一切都好說,少些不懂技術的頭頭啥都好說~期待這種情況慢慢轉變吧,大環境如此沒有辦法,落後別人上面的人又看不到,反正就是面子重要吧,指著這些面子工程往上爬落後別人是一定啊~
每年招一大堆關係戶,不管方向對不對口,主要看在單位里有沒有家屬,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靠什麼去追趕呢,靠父母的關係?
這個問題是一個很老土的問題,1,肯定會競爭,因為市場就這麼大,兩者業務領域有衝突,肯定會吸收優勢技術後推出廉價版把錢賺到自己腰包里(這也是一貫做法)。不過我們一直摸著美國過河,老馬現在就是那個趟著水過河的人,他過河之後國內肯定也會摸著老馬也趟過去的。
2,能競爭,但是體現出競爭力還要很長時間。老馬不得不說,創新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樣樣都很強,整體水平超過國內航天我覺得沒毛病。
相比於spacex的靈活敏銳高效率,國內航天主要是在錢本來就不算多的物質前提下,依然堅持用最落後的管理方法,養著人數眾多的體制人員,通過強調吃苦來形成創新。當然,任何一個人數十多萬的大公司都難免碰到這種情況。可這就造成了想要做出同等效果的產品,就必然會經歷層層的上會,評審,答辯,實驗,報告,歸零,每個領導問你五十遍問題,然後資金往下削一半,把space一年的周期拖到五年,才可能造出來。所以在如今space的回收還沒有徹底開發市場,完善技術的前提下,國內還要等很久才會出來競爭品。
中國航天會和SpaceX競爭么?
只在特定領域有可能。特點領域包括發射載具和航天載具。具體可能的競爭對象包括Dragon1/2貨運版vs天舟,Dragon2 vs 神舟和NGCV。F9/FH vs CZ2.3.4.5.7.11
ITS/BFR和BFS中國沒有對等的計劃。
比較有可能出現的競爭是 NGCV對Dragon2和CZ7對F9。
而在其他的領域,比如說深空探測,探月任務,外太陽系探測任務等等等等這些,中國航天不會和SpaceX競爭,因為人家不搞這個。
中國航天能和SpaceX競爭么?
在有可能競爭的領域,在20年內基本上沒有可能。技術差距實在是太大了。F9在技術參數上全面領先CZ7不止一截,然而F9已經不是SpaceX的尖端產品了。人打算搞BFR去了。人家的次尖端產品仍領先我們的尖端產品(而且仍處於實驗階段),並且還在進一步加速研發。可以說如果中國航天不出現重大轉型或者SpaceX不出重大意外,這個領域下難以超過。NGCV我們現在缺少足夠的數據加以分析,但是有限的數據還是表明我們的研發進度要比Dragon2落後。
知乎首答,輕噴。
如果和space x競爭成為了政治任務,那大概一定是能的。
我說各位少安毋 別吵啊……
其實這兩個我倒是感覺壓根就沒有可比性 米帝 台灣 韓國等國家的的衛星肯定不會給你長征打
一樣 非洲 老鐵 我們的星肯定也不會給美帝的企業打
當初也是美帝拒絕我們的腿跨入ISS的
至於其他的就是貨比三家 看價格戰了 這裡也的確馬龍的便宜不少 老毛子現在也開始捉急了 畢竟毛子還是想掙點錢的
信息技術給美國帶來的經濟增長也差不多了 現在對於美國來說現在大力發展私人航天公司是想佔據一個新的經濟制高點 最好還能壟斷全球的商業發射 順便還能收拾收拾UAL 聯盟號這樣漫天要價的貨 讓政府把有限的資源放在其他更牛逼哄哄的地方 何樂而不為?
中國的航天這幾年發展的很快 長5等系列也很好啊 只不過略尷尬是噸位啊 長5 GTO好像是14頓 這個打一顆太浪費
這裡各位航天達人也別多想 其實我們老百姓也的確被有些「教授」了 研究所了搞得的挺頭疼 看到 論文造假 騙取經費 再看到吃大鍋飯的還是很多 而且老百姓能接觸到這個所 那個院的工作人員 大部分抱著吃大鍋飯思想 更何況我國的航天之前也不是太注重宣傳 甚至單位編製 人員編製 財政撥款 不透明 人民自然對這個就有點想法 這點也的確也別難怪現在馬龍的粉絲多這裡老百姓的不是對我們的航天人不滿 只是對體制的不滿 恰恰是這時候卻有一個能吸引老百姓眼珠的航天公司出現了 還特么是私企 也算器大活好 效率高 天天還直播……
換誰誰不心裡悄悄的放天平呢?
不出意外(例如,獵鷹9連續爆炸)
2018年,spaceX的發射次數很可能會接近全球發射總次數的50%。。。
如果非要談什麼競爭的話。。。
11月獵鷹重型火箭如果發射失敗,那中國航天就和spaceX某種意義上,平起平坐了。。。畢竟我們之前「重型」火箭也失敗了。。。
當然了,如果你要比較航天站。。。那肯定是躺贏。。。畢竟一個商業公司發一個航天站上去,不賺錢。。。
中國航天和SpaceX的區別就像職業賽車手跟美團外賣仔,沒錯你外賣仔在大街上左衝右突是很快,但你非要懟職業賽車手是不是搞笑呢?職業賽車手也沒那麼無聊去搭理你這個外賣仔。所以競爭什麼的是不存在的,中國一直都在承接國際業務,但更重要的是北斗、天宮、神舟、嫦娥等「國之重器」,需要承載的不只是區區一家公司的存續,而是星辰大海,是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航天夢。
肯定會有競爭,作為一種商業服務,價格是唯一因素,國企怎麼可能拼的過私企呢,何況這家私企玩的是重複利用一級火箭。
我就問一次,老馬前幾次發射連續失敗了4次,我們行嗎?
回收失敗4次,我們行嗎?
商業發射肯定是競爭不過的
既然是同行,肯定是有競爭的。
並且我認為,有競爭是好事。
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但是換個角度思考,
SpaceX的真正競爭對手,
真的是全世界各個航天公司嗎?
發現有語病 改了下
傳言spacex出現之前 中國承包了大半火箭訂單 因為便宜 spacex出現之後spacex生生把價格降成1/10 之後的民用都跑去找spacex了
航天發射市場的貿易保護是老美在搞,如果老美今天無限制開放ITAR,明年小馬的SPACEX就可以宣布破產。
CASC的現在商發的價格就沒比小馬的SPACEX未來目標價格高多少(是它的目標,而這價格)。
具體請 @五清六分批 ,代表某院軍民融合宣傳辦駐知乎代表處披露相關信息。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此次長征六號成功首飛,送二十顆微小衛星入軌?
※天宮二號升空後有哪些關鍵節點?
※如何看待 2017 年 7 月 2 日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失利?對接下來的中國航天計劃有哪些影響?
※非共產黨員,進入航天科工集團的研究所,將來的發展會有哪些限制?
※如何評價梁思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