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要大過冬至?
科學的從氣象角度說明冬至
中國人過冬至的歷史
各個地區過冬至的習俗
呵呵
中國太陽曆,始於春秋以前五千五百年、夏代以前四千年的伏羲族祖地——甘肅天水大地灣(前6000),距今八千年。曆法名是「伏羲連山歷」。
……
中國陰陽合曆,始於春秋以前兩千年、夏代以前五百年的神農族新都山西陶寺,距今四千五百年。曆法名是「神農歸藏曆」。
距今八千年,真敢開牙。這麼屌的名字是哪位編的啊?而且還點明了伏羲時候用陽曆,神農用陰曆?見鬼了,世界上大部分曆法早期都是陰曆,因為月相遠比回歸年容易認識。中國怎麼就能獨樹一幟呢?
《史記·孝武本紀》:「黃帝迎日推策,後率二十歲,得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
所言「推策」,即以伏羲六十四卦為曆法計算尺(內圈60卦360爻計360日,外圈4卦計5日或6日),先計算太陽曆,再換算為太陰曆。
推策都要編個明堂?「推策」就是擺弄小棒罷了。洋氣點的可以叫算籌。
還計算尺,計算尺你妹啊。
是,「策」是和「算」確實是不同的,「算」是單根的小棒,代表一,策是成捆的小棒,或者是以單根代表成捆的小棒,(策本身就是這個意思)代表更高階的位。比如一個月有29.53天,如果以一根小棒代表一天,那麼「月策」就是29.53。
先秦時候確實很多人發現了19年的閏章,也就是小棒進率19罷了。扯什麼蛋?360計算尺,哎喲卧槽:
內圈60卦360爻計360日,外圈4卦計5日或6日
請問一般這計算尺多大啊?沒有現代化工具的情況下,把圓360等分史前時期怎麼做的啊?外星人么?
「朔旦」(初一)是太陰曆概念,「冬至」是太陽曆概念。每過十九年,太陽曆冬至子時以後(旦),即太陰曆初一(朔)。
這話還特么加黑加粗?見鬼了,你家子時以後叫「旦」?朔旦冬至每過19年就這樣?有沒有過過陰曆生日?這沒生活啊。扯這種「旦」還有三十幾個人贊也是見鬼了。萬幸看了一下贊的人沒有我關注的或關注我的。呵呵咱們用的不是一個知乎,真好。
中國陰陽合曆的根本性時刻「交子」,必須祭祀祖先。祭祀之時,必須供奉紀念創造陰陽合曆的偉大祖先「伏羲神農」的神聖食物。這一神聖食物,稱為「餃子」。
哎喲卧槽,笑尿了。好神聖。你造么,其實餃子這東西古代名字很多,你怎麼不都給編神聖一點?
「黃帝」晚於「伏羲」四千年,晚於「神農」五百年。「黃帝」以降,夏商周三代的曆法,秦漢至今的曆法,都是繼承「神農歸藏曆」的陰陽合曆——夏曆「正月建寅」,商曆「正月建丑」,周曆「正月建子」,秦歷「正月建亥」,漢武帝太初曆恢復「神農歸藏曆」的「正月建寅」,直至今日。
扯淡夠了。黃帝你妹,伏羲你妹,神農你妹。夏商周曆法你敢瞎說?夏到底是個啥現在根本沒有那樣的了解。商代可不一樣,商是有文字的。而且這文字有個特點——漢代的儒生沒人看過甚至沒人知道。「夏曆建寅,商曆建丑,周曆建子」,好話啊,可是,漢儒之見過周時期的曆法。
所謂古六歷,黃帝歷、顓頊歷、夏曆、商曆、周曆、魯歷,吹的牛逼哄哄,其實實際上都是戰國時候的曆法。一脈相承個毛線,都是各國往自己臉上貼金吹的牛比。
商曆實際上從甲骨文中解讀出不少了,人家根本不是什麼建丑,漢儒臆想胡說八道的罷了,你卻當金科玉律。相比丑月,殷人更重視秋分前後。
後面更是穿鑿附會,不知所謂。懶於一駁了。至於那硬廣告,你們不覺得硬的硌牙么?笑。
我也打廣告:
「二十四節氣」具體是什麼時候形成的?縱觀二十四節氣在不斷完善的歷程中的幾個標誌性階段都有哪些? - 李雷的回答
冬至作為一個節氣,本身卻是有其特殊性,就是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日影由短轉長的一個轉折點。古人就是附會有些含義罷了。
多了,所謂建,所謂正,就是個標記罷了。年年月月如環無端,必須有個標記才能點數。
但是就拿正月來說,是一年的頭一個月,然而這只是民用曆法,即所謂民用正月。
天文歷算的正,就是天正。天正是冬至。精確到時刻的那種哦。
和西方節日多來自人文紀念不同,眾多華夏傳統節日更多的是關聯到天象曆法和歲時節令。冬至節就是一個典型。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了冬至。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23日。這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之後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古人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我國自古就對冬至非常重視,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中國人認為,白晝一天天變長,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陽」氣逐漸回升,是個吉利的日子。
從殷周至秦朝,"冬至日"便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歲"之盛典,先民們把"冬至"視為一年之歲首,在《周禮》中定下了"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的祭祀儀式。
在那個時代,周曆的正月是如今夏曆的十一月,冬至日正是周曆的新年,所以拜歲和賀冬其實是合一的,甚至慶祝冬節更為隆重,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
過「冬節」是自漢代才有的。雖然漢武帝重新測算制定了新曆法,將冬至和新年分開,但「冬至」仍是重要節氣。《漢書》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這一天,官場舉行賀節之儀,稱為「賀冬」,並且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據說,北方冬至吃餛飩的習俗還是源於漢代的一個故事:當時匈奴經常騷擾大漢邊疆,在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漢人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以求平息戰亂,過上太平歲月。由於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後來就約定俗成,冬至當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魏晉六朝,把冬至稱為「亞歲」。《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百姓這天穿上新衣,全家團聚,治酒備筵,以表慶賀,外出的人到了這一天都要返回家中過節、祭拜祖先。
唐朝將冬至視為重新開始的象徵,百姓們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文人們在這一天有些特立獨行,喜歡寫詩頌詞。如杜甫《冬至》詩云:「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蘇東坡也在冬至這一天,一人「冬至日獨游吉祥寺」。
宋代每年冬至時,皇帝要接受朝賀然後官員們互相拜賀,車馬喧喧,街巷擁擠,來往不絕。北宋君主在冬至前三天,要在京城的南郊舉行隆重的祭天儀式。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農、備辦飲食,享祀先祖......一如年節。"特別是祠部,還特別放假七天。
明清時代,冬至皆襲古俗,有"肥冬瘦年"之說,冬至日祭祠堂之風大盛。劉侗、於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有"百官賀冬畢,吉服三日,具紅箋互拜,朱衣交於衢,一如元旦"的記載,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也有"長至......為國大典......預日為冬夜,祀祖羹飯之外,以細肉餡包角兒(餛飩)奉獻,諺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之遺意也。"
隨著歷史的發展,縱觀中華那麼多的歲時節日,很多都走向消失的命運,比如寒食節、上巳節。而「冬至」的節氣氛圍雖然淡化了許多,但在沒有特定假期的情況下,現代的人們還是會以一些習俗讓這一天仍舊是特別的存在。
北方:餃子和餛飩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對於有著「好吃不如餃子」習俗的北方人來說,也普遍有冬至吃餃子和餛飩的風俗。吃「捏凍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餃子的俗稱,據說是吃後可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天裡,不會被凍掉耳朵。
浙江:冬至吃蕎麥麵
浙江等地每逢冬至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齊,嫁出去的女兒也要趕回婆家。家家戶戶要做蕎麥麵吃。習俗認為,冬至吃了蕎麥,可以清除腸胃中的豬毛、雞毛。
廈門:排隊買薑母鴨
廈門人對鴨可以說是情有獨鍾,一年四季都在吃鴨,鹽鴨、醬鴨、烤鴨、四物燉鴨,冬至吃薑母鴨。一條街只要有一攤賣薑母鴨的店,就整街飄香。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薑母鴨自家做的比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開始排隊買薑母鴨。
客家:過冬至家家吃蘿蔔粄
南粵客家有「冬至過大年」的風俗。對於客家人來說,冬至是除春節外最大的節日,每家每戶都殺雞、殺豬、宰羊,準備了豐富的節日大餐。而蘿蔔粄,是最具客家風味的冬至食品,餐桌上必不可少。
冬至吃蘿蔔粄是客家人祖先流傳下來的習俗,冬至來臨,家家都會用糯米和蘿蔔絲等做成蘿蔔粄,然後用香蕉葉墊住放在鍋里蒸。蘿蔔粄蒸熟後,客家人都會趁熱品嘗,而且要分給家裡的每個人吃,共慶豐收的日子。
寧夏:冬至要吃「頭腦」
在冬至這一天,銀川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姜、蔥、蒜、辣椒、醬油等調料,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一鍋五顏六色的羊肉粉湯就做好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羊肉粉湯餃子做法獨特,味道香辣可口,現在已成為銀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海南: 冬至掃墓祭祖吃團圓飯、甜丸
海南島漢族居民主要從內地不同地域和不同歷史時期遷徙而來,繼承祖先的傳統風俗不盡相同,因此海南部分地區有冬至掃墓的習俗。冬至掃墓,要殺雞、宰鴨,全家族人都回來利用冬至團圓,聚在一塊吃團圓飯,團聚祭祖,很隆重,像過年一樣。
台灣:九層糕祭祖
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在冬至這天,人們用糯米粉捏成雞、鴨、豬、牛、羊等象徵吉祥如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還有煮湯圓,除了取其「團圓,圓滿」的意思以外,也有以圓迎接陽氣之意。
曆法上兩至(冬至、夏至)是最先測定的節氣。且冬至屬於農閑時期,所以在中國上古時期是把冬至當作新年來過的。隨著時間推移和曆法的變更,有的地方冬至過節的習俗漸漸消失,但是有部分地區還是保留了下來。
謝邀,不過很可惜,我家不過冬至……老家地點:湖南
看見各位都解釋得比較複雜,我來簡單說一下。
1.首先,大家先回憶,南北回歸線與太陽直射點。(高中地理知識)
回歸線,是太陽每年在地球上直射來回移動的分界線。
南北回歸線,分別是是陽光在地球上直射點的最南界線和最北界線。
而中國,是處於北半球的。
根據太陽直射點的運動規律,在冬至這天以後,陽光就從南往北移動,也就意味著,從冬至那天起,北半球所受到的太陽光更多更猛烈了。(所以,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冬至這天白晝最短,而黑夜最長)
——簡單來說,從冬至這天以後,處於北半球的我們,就能接收更多陽光了。
2.如果以後的地理知識,你都已經清楚明白了。
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下,古代中國,是個農耕國家。
農耕,意味著什麼?就是看天氣!靠天,靠地,靠陽光,靠雨露,靠土壤.........
那麼,從冬至這天以後,農作物,就能獲得更多陽光,生長得更好。所以,以【冬至】為節點,作為下一年播種耕地的起始,是以為慶祝。
所以,我們常說的【冬至大過年】,是結合了地理知識和農耕社會而言的,在當下這個經濟社會,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畢業8年了,慶幸還記得。感恩。
基督教世界更過冬至啊,聖誕節的起源就是冬至
基督教從中東原住民那裡繼承了冬至這個盛大的節日,然後由於各種各樣的曆法演繹,變成了今天的聖誕節
事實上,一年中最容易被發覺的日子,首先就是夏至和冬至,然後就是春分秋分
冬至是「極陰」,日照最短的日子,過了冬至,日照時間開始增加,日照對於農業生產的影響自不必說,當然要歡慶
冬至為何如此重要
——兼及「餃子」的天文曆法內涵
張遠山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莊子江湖」,原文鏈接:張遠山:冬至為何如此重要)冬至日的微信朋友圈,很多朋友轉發了關於「冬至」的各種文章。這些文章共有的兩大錯誤,「冬至始於春秋時代」,「餃子紀念張仲景」,均屬以訛傳訛。而其共同致命傷,就是都沒講清「冬至」為何如此重要,以及始於何時。
「冬至」的重要性,有二。
一是太陽曆的起計點。因為夏至以後,太陽從北回歸線上空逐日南移,於冬至日抵達南回歸線上空,此後折返,逐日北歸,所以中國太陽曆從冬至子時以後起計,以伏羲六十四卦的復卦初爻計之,謂之「一陽來複」。
中國太陽曆,始於春秋以前五千五百年、夏代以前四千年的伏羲族祖地——甘肅天水大地灣(前6000),距今八千年。曆法名是「伏羲連山歷」。
二是陰陽合曆「十九年七閏」的起計點,即「朔旦冬至」。
中國陰陽合曆,始於春秋以前兩千年、夏代以前五百年的神農族新都山西陶寺,距今四千五百年。曆法名是「神農歸藏曆」。
解釋一下陰陽合曆的起計點「朔旦冬至」。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迎日推策……順天地之紀。」
所言「順天地之紀」,即為天地互動的紀曆之法。
《史記·孝武本紀》:「黃帝迎日推策,後率二十歲,得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
所言「推策」,即以伏羲六十四卦為曆法計算尺(內圈60卦360爻計360日,外圈4卦計5日或6日),先計算太陽曆,再換算為太陰曆。太陽曆、太陰曆的最小公倍數是十九年6940日,必須在陰陽合曆的太陰曆中增設七個太陰曆朔望月,兩者才能合一。史稱「十九年七閏」、「十九年天道循環」。
所言「一推」,即推算一次「十九年七閏」;第二十年,太陰曆「朔旦」與太陽曆「冬至」相合,重新開始下一推。所言「二十推」,即推算二十次「十九年七閏」,共計「三百八十年」一百四十閏。
「朔旦」(初一)是太陰曆概念,「冬至」是太陽曆概念。每過十九年,太陽曆冬至子時以後(旦),即太陰曆初一(朔)。這一重要時刻,叫做「交子」,意為太陽曆、太陰曆的起計點,交於冬至子時。
中國陰陽合曆的根本性時刻「交子」,必須祭祀祖先。祭祀之時,必須供奉紀念創造陰陽合曆的偉大祖先「伏羲神農」的神聖食物。這一神聖食物,稱為「餃子」。
沒有中國陰陽合曆之祖「神農歸藏曆」,就不可能有黃帝族的陰陽合曆「古六歷」:黃帝歷、顓頊歷、夏曆、商曆、周曆、魯歷。
「黃帝」晚於「伏羲」四千年,晚於「神農」五百年。「黃帝」以降,夏商周三代的曆法,秦漢至今的曆法,都是繼承「神農歸藏曆」的陰陽合曆——夏曆「正月建寅」,商曆「正月建丑」,周曆「正月建子」,秦歷「正月建亥」,漢武帝太初曆恢復「神農歸藏曆」的「正月建寅」,直至今日。
所謂「正月建寅」,意為「太陰曆正月,建於太陽曆寅月」,即「冬至所在月」(子月)後二月(寅月)。
所謂「正月建丑」,意為「太陰曆正月,建於太陽曆丑月」,即「冬至所在月」(子月)後一月(丑月)。
所謂「正月建子」,意為「太陰曆正月,建於太陽曆子月」,即「冬至所在月」(子月)。
所謂「正月建亥」,意為「太陰曆正月,建於太陽曆亥月」,即「冬至所在月」(子月)前一月(亥月)。
不知冬至,就不可能有太陽曆。沒有太陽曆,就不可能換算出太陰曆。不用太陽曆換算出太陰曆,就不可能編製出太陽曆為本質、太陰曆為表象的陰陽合曆。
中國陰陽合曆的表象是太陰曆,月初為朔日(新月),月中為望日(圓月),月末為晦日(殘月)。
中國陰陽合曆的本質是太陽曆,必標太陽曆二十四節氣(至遲始於公元前4000年的仰韶中期,早於夏代兩千年,早於春秋時代三千五百年,參看下圖),因為萬物生長靠太陽,不靠月亮。只有根據太陽曆節氣科學種地,不誤農時地春耕、夏種、秋收、冬藏,中華民族才能抵達全球範圍內的農業文明頂峰。
餃子外皮為月形,象徵陰陽合曆的太陰曆表象。餃子內餡為日形,象徵陰陽合曆的太陽曆本質。所以陰陽合曆起計點「朔旦冬至」的交子之時,必須吃餃子。餃子的標準褶子,應為十二,標示一年十二月。
太陽曆一年十二月,等分即二十四節氣,一節氣十五日。其中第一重要的節氣,是太陽曆起計點「冬至」,陰陽合曆起計點「朔旦冬至」。第二重要的節氣,是太陰曆「正月」必含的太陽曆節氣「立春」,因為農耕社會的命脈是「一年之計在於春」。
仰韶中期(前4000)伏羲族二十四節氣紋:河南洛陽伊川土門
— END —
《伏羲之道》對於華夏上古時期的天文曆法進行了更為詳細的闡釋和破譯:
張遠山《伏羲之道》《老莊之道》新書籤售講座(視...
我也是到了北方才知道有過冬至這一說,還吃餃子,我家在淮河流域,不過這個
上了大學之後才知道冬至在某些地方是個節,來了廣東之後才知道冬至可以過得那麼隆重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冬至各地習俗都不一樣。
老家江西在冬至有掃墓的傳統,祭奠亡人。
現在在廣東,似乎變成了家庭團聚的節日,還要吃團圓飯,且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
在山東讀大學,四年也沒有什麼過冬至的消息。
如果你現在覺得大家都在過冬至,其實是互聯網讓信息擴散,大家知道有的地方的人在重視冬至。我是湖南人。我們村不過冬至,也不愛吃餃子。麻痹的現在動不動就被代表了。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後是小寒,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三日交節。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回歸線轉移,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辟卦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的回升。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十天陽曆年(元旦)。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後漢書》:「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我家是安徽合肥,爺爺家是安徽壽縣,奶奶家是浙江紹興,外公外婆都是江蘇泰興的。然而我在去西安上大學之前,並不曾聽說過冬至的習俗。
各位,至少江蘇揚州,冬至不算是慶祝,只是早上吃個大湯圓,中午燒紙錢,祭拜祖先祈求保佑。
並不覺得燒紙錢也算大過。
再不過 冬至又是韓國的了
為了吃餃子
在中國,古人很早就發現和觀測到地球公轉帶來的影響,並根據它的規律制訂了太陽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十四節氣」,十五天為一氣,三氣為一節,也就是說,一年中有八節,分別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古人是非常智慧的,他們制訂太陽曆用來指導農耕,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也是在太陽曆中最先被確定下來的一天,冬至過後白晝時間增長,陽氣上升,而這一天也象徵著新的一年即將來臨,在古代,冬至是舉國歡慶的節日,皇帝要帶領大家祭祀。
北方很多地區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有些地方還會在這一天吃羊肉,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冬至這天是陰陽轉化的日子,當然也是滋補身體的大好時機,羊肉性溫熱,驅寒效果非常好。
另外我們常常會發現很多身體有病的老人,到了冬天病情更是會惡化,我們說他熬過冬至就還可以再活一段時間,這也是因為古人認為人在45天(也就是一節)就會有個坎,而冬至這一節更是個大坎,邁過去各方面情況自然就會好一些。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然而現在我們都在用以科學方法來制訂的日曆,太陽曆開始慢慢淡出我們的生活了。
我老家重慶的,來上海之前二十多年的時間並不曾聽說有過冬至的講法
推薦閱讀:
※銀河號、台海危機、華北空警、五八事件、南海撞擊......那是怎樣的一個十年?
※為什麼「響鈴」會是慈禧的最愛?
※假使印度洋上有了一個大陸或一個極大的群島,地球生態、氣候和人類歷史會與現在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國家一直在進步,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不滿意呢?
※你身邊還有姓「赫連」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