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空氣的自潔能力只在晚上體現?
11-27
昨天還是個大霧霾天,今天就是萬里無雲了。一天之中空氣污染指數(pm2.5)不會變化很大,但是隔一天就可能大相徑庭,是風的作用還是人類活動減少抑制了污染物排放?
一般是因為氣象條件的改變,導致污染物在空氣中的濃度降低了。比如刮過風、下過雨、來寒潮了;相對濕度降低、空氣變得乾燥(空氣中的水是二次顆粒物生成和積累的媒介);靜穩層結(比如逆溫)被打破。
——解釋一下逆溫。通常情況下,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下層空氣較熱,上層空氣較冷,冷空氣重會下沉,熱空氣輕會上浮,就形成了對流。但在某些時候,比如冬季夜間,因為地面溫度急劇降低,導致貼近地面的下層大氣溫度很低,上層空氣降溫沒那麼快,反而溫度比下層高。這種下冷上熱的「逆溫」一旦形成,空氣無法上下對流,污染物就很難擴散。
所以霧霾往往發生在冬季夜間和早晨。隨著太陽升高,地面溫度逐漸上升,午後開始霧霾會漸漸消散。如果是潮濕的陰天(在降水稀少的冬季,這種天氣往往意味著穩定的大氣層結),霧霾就可能持續很長時間;反之,乾燥多風的晴天常會有好空氣。
謝邀。
你的感受來自於兩點:夜間氣溫降低後大氣密度的增加、以及夜間人類活動的大量減少使得空氣自潔能力表現突出。就像休息好了一晚上,第二天精力充沛一樣。
另外,題主舉的例子常見於高壓鋒一晚上過境控制了城市上空,冷空氣吹走了暖濕氣流,積壓已久的霧霾消散了。
另外,夜間一場雨第二天空氣清新,這個給人的印象比第二天不咋地的空氣更為深刻。
因為晚上的人類活動少,動物活動也少
(1)在一個較大的區域內,人類活動排放的總污染物量和排放規律不會改變太多(除非有特殊事件),因此決定大氣細粒子濃度短期(如一日)波動的關鍵因素就是氣象因素。(2)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氣象規律,如北京,大氣細粒子有兩個峰值,其中晚上八九點鐘達到最高值。(3)人類活動也有周期性,如周末和工作日,上下班、做飯等和其他時間,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也會影響小周期內大氣污染物濃度的波動。
推薦閱讀:
※在空氣重度污染的天氣下出門,有哪些方便有效的防護措施?
※totobobo口罩這麼貴,成本組成是什麼?為什麼國內沒有山寨呢?
※北京市環保局公布的過去十年的PM2.5數據在哪裡?
※普通市民如何應對霧霾天氣?
※網上買的那種200塊左右的空氣質量檢測儀靠譜嗎,有什麼便宜的方法檢測家裡室內的甲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