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隆長城這種宇宙中存在的巨大非結構,是怎麼形成的?

史隆長城是由星系組成的巨牆,是目前所知宇宙中被觀察到的最巨大「非結構」"。這項發現由普林斯頓大學的理查·哥特(Richard Gott III)、Mario Juric和同事們在2003年10月對外公布。


依據史隆數位巡天所獲得的資料,[1]這座巨牆的長城遠在10億光年之外,長達13.7億光年(超過8 X 10^21英里)。


史隆長城幾乎是由哈佛的瑪格利特·蓋勒(Margaret Geller)和約翰·修茲勞(John Huchra)於1989年發現的CfA2長城(原先記錄保持者)的三倍長。天文學家指出,在技術上「史隆長城」不是一種「結構」,因為結構中的成員通常需要由重力來維繫彼此間的關係。

例如,地球因為受到太陽的重力而繞著太陽公轉,所以太陽系是一個結構。在眾多星系組成的結構中會包含有質量中心,並且也會影響星系群日後的演變。但是史隆長城只是在測量上造成的一種人為看法,所以史隆長城不能算是結構。[2]因此2006年7月「昴」望遠鏡發現的纖維狀結構[3],儘管不如史隆長城巨大,卻是宇宙中最巨大的結構。


史隆長城這種宇宙中存在的巨大非結構,是怎麼形成的?


目前對史隆長城的研究還非常有限,遠遠不能回答「怎樣形成」之類的問題。但是,這些研究結果卻可以為史隆長城的來源提供一些線索。

圖片來自Sloan Great Wall

史隆長城包含很多超星系團,其中SCl 126是最大的一個。另一個比較大的超星系團是SCl 111。對這兩個超星系團的觀察和分析表明,它們的形態,星系的年齡、形狀、分布等等都有很大的差別。這表明,這些超星系團的起源是相互獨立的,它們的演化過程也完全不一樣(THE SLOAN GREAT WALL. MORPHOLOGY AND GALAXY CONTENT)。所以,史隆長城的成員們並非開天闢地以來就長在一根藤上的葫蘆,而是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碰巧走到一起來的。也許,在幾十億年前,史隆長城並不存在;而幾十億年以後,它就會煙消雲散。我們今天能夠看見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橫亘在夜空中,只是宇宙演化過程中的一個快照。

當然,你仍然可以想像,這是一個具有愚公精神的外星文明建造的星際防線。至於這樣的工程有什麼作用,就不是我們這些低等文明能想像的了。

實際上,地球上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景。現在,地球表面有6塊大陸,但是這些大陸的形狀和位置並非亘古不變的。在地球的歷史上,它們曾今多次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獨一無二的超級大陸。在幾億年以後,這一幕很可能會再次上演。如果你恰好出生在這樣一個年代,也許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這樣的超級大陸是怎麼形成的?」

圖片來自Pangaea - Wikipedia


神級外星文明互相對抗時移動恆星所構築成的長城,目的是提供艦隊躍遷的折躍點,以進行百萬光年級的戰艦調動。【我就是來搞笑的,表打我


我猜啊,可能早期宇宙的局部不均勻性,留到現在形成了這種結構,甚至在暴漲時期就形成了。
你要是問它為啥不均勻,那我肯定不知道。
不過這種過於前沿的問題放到知乎上可能難以得到理想的答案,或者會有民科的大段言論。
題主有點對知乎的期待可能有點過高了


碰巧形成的。

這不是亂說,它被稱為「非結構」就是因為這個。


是不是宇宙大爆炸初期,微小的擾動造成現在的巨大「長城」?


這題是除了保定地區嗩吶是不是降B調以外,又一個極具格調的提問...


*一個人家裡有一台無限顯微鏡,一台無限望遠鏡
*用無限顯微鏡看自己的手指,無窮無盡,無數秘密
*用無限望遠鏡看浩瀚的天空,永無邊界,永無答案
試想宇宙只是一個巨大的細胞(隸屬於更大結構),這一長城就是宇宙的細胞膜,各超星系團是細胞器,星系團為細胞器組織,星系類似於大結構蛋白質分子,太陽系相當於一個原子,地球是一個電子……
或者反之,你用顯微鏡在你的手指細胞里的1/10的36次方厘米的地方看到一個充滿生機的藍色星球,這個答案就能獲取了。


一般把Slona譯為斯隆,非常著名的一個巡天望遠鏡。上課時老師說目前學界認為長城結構和暗物質可能有關,但啥關係我也不知道,我的方向不是宇宙學...暗物質和大尺度非對稱結果啊,也是兩個可能明天就被證偽了的理論~


啊,難道以前有一次做夢夢見的就是這個


推薦閱讀:

會不會有看不到月亮的晚上?
天文學家傾向於用秒差距而不用光年來描述距離究竟是為什麼?
如果把兩個超大質量的黑洞以接近光速相碰撞會產生什麼結果?
我们所认知的宇宙有没有可能本身就是一个黑洞?
為什麼其他星球布滿撞擊坑,地球上卻很難看到?

TAG:天文學 | 天體物理學 | 宇宙 | 天體力學 | 天體測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