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衛星通信的頻段比海岸潛艇通信頻段高?
中國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規定在 3~30kHz 的頻率上主要用于海岸潛艇通信、遠程距離通信。超遠程距離導航,3~30GHz 的頻率上主要用於大容量微波中繼通信、數字通信、衛星通信、國際海事衛星通信。
我比較好奇,波長越長,不是能夠傳輸的距離越長么?衛星通信的距離不是比海岸潛艇通信還要長么?為什麼前者的頻段要比後者頻段高?
波長長的方便繞射,甚低頻可以繞整個地球,但短天線低功率肯定發射不出甚低頻信號是吧,而且高頻端可用帶寬高,在幾KHz的頻段肯定沒有幾十MHz的帶寬嘛
波長越長,不是能夠傳輸的距離越長么?這個主要是說的是在地面,因為地球是圓的,長波繞射能力強。在衛星到地面的近似於自由空間的傳播環境中,同樣是長波損耗小,但優勢並不明顯。
但長波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天線需要比較大,幾公里長,如果想做定向天線就更大了,地面都搞不定,何談發到天上。另一個問題是頻率太少,信息速率很低很低。在潛艇長波通信中,有時連滴滴答答的那種人工發報都不成,要很久才能傳一封簡短的電報
謝邀,樓上說的差不多了。
我補充一點點,衛星通信(衛星到衛星,衛星到地面)一般都是視距(LOS)通信,所以沒有電磁波繞射的要求。
劃定不同的頻段是因為信道不同,不同信道對不同頻率的電磁波衰減能力是不一樣的…
海水對高頻電波的衰減非常大,而對低頻電波衰減較小
所以潛艇通信只能用可憐的那麼一點帶寬了
樓上說得幾個答案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高頻的電磁波在水中衰減特別快,涉及到的專業術語是趨膚效應,定量的描述這種效應的術語是趨膚深度,指的是電磁波深入介質多深的距離後被衰減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對潛艇這種水下極深的距離作業,別說微波頻段了射頻頻段全都用不了,被迫只能使用極低極低極低的頻率,甚至有時都只有幾十赫茲。雖然這樣潛艇能接受到信號了但是這帶來的問題就是前面幾條提到的信息傳輸速率非常非常低。
如果不是因為海水對高頻的趨膚深度非常淺導致衛星對水下探測很困難,馬航出事後就不會花費幾年連殘骸都找不到。
嗯嗯,好不容易有我相對擅長的,不邀自來。
首先呢,看一下長波的定義:長波,英文名稱:long wave。電子學中的長波(包括超長波)是指頻率為300kHz以下,波長為1000~10000的無線電波。氣象學中的長波是指對流層的中部和上部西風帶大氣環流中波長為3000~8000公里的波動。
順便貼幾張圖片
這是長波的傳播機制,原則上長波可以做到全球通的!
再看看長波的天線,
沒錯,這就是長波的天線,至於為什麼選擇它作為對潛通信,因為並不是因為傳輸距離遠,而是因為它的繞射,繞射,繞射非常厲害,就因為它的波長,所以可以做到全球通。
再說到衛星通信:
衛星通信簡單地說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層大氣中)的無線電通信站間利用衛星作為中繼而進行的通信。衛星通信系統由衛星和地球站兩部分組成。衛星通信的特點是:通信範圍大;只要在衛星發射的電波所覆蓋的範圍內,從任何兩點之間都可進行通信;不易受陸地災害的影響(可靠性高);只要設置地球站電路即可開通(開通電路迅速);同時可在多處接收,能經濟地實現廣播、多址通信(多址特點);電路設置非常靈活,可隨時分散過於集中的話務量;同一信道可用於不同方向或不同區間(多址聯接)。
這個頻段在大氣中損耗較少,並且通過天線的旁瓣抑制技術,可以讓衛星通信的波束幾乎點波束,損耗非常小
衛星通信用的是點對點通信,也就是視距通信,中間不能有障礙物,不能有障礙物的,繞射能力極差,能傳的遠,因為它的能量損耗較少。
最後題主說的長波遠,是在地面的繞射遠,但是他無法穿過大氣層呀!並且長波傳播的速率特別慢,相當相當慢衛星通信遠,是在視距空間傳播遠,透過了大氣層,相當於接力通信!
一個通信系統的頻段選擇取決於這個通信鏈路的特性。對於衛星通信而言,其主要是大氣的幾個層對於通信的影響,影響曲線
主要是盡量減少大氣層對於信息傳輸的影響,使得其有更小的誤差,在較小誤差的情況下兼顧通信的效率。
而對於潛艇而言,面對的主要特通信介質是水,水對電磁波的吸收特點:電磁波頻率越高衰減的越快,所以一般採用長波通信,另外長波通信具有較高的可靠性,這點在軍事領域顯得異常的重要,缺點就是通信效率太低,因為低頻頻段較窄,帶寬限制了速率。
無線通信一切物理層技術都向信道特性看齊
推薦閱讀:
※海底光纜斷了,是如何找到斷點的呢?
※無人偵察機是通過什麼方式實現遠程控制和數據傳輸的?
※電力貓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為什麼 WCDMA 可以邊通話邊上網,而 TDD LTE 不能?
※國內手機換號後,如何讓盡量多的原有聯繫人記下自己的新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