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牛是怎樣一種體驗?

不是規模化肉牛養殖,而是家庭單養或作畜力,人和牛交流比較多的情況。在和人的關係上,牛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體型、力氣遠大於人,和狗貓等很不一樣。


養的是奶牛,在縣城裡面。(暫時以更新完畢)

平時大家都調侃養貓的人是鏟屎官,他們肯定是沒見過養牛的,一泡屎十幾斤,拿著大鐵杴從下面小心翼翼的鏟去,然後握著鏟子把,突然加快速度。一般來說結果有兩個,一是十幾斤屎全部鏟到了鏟子上,另一種就是那坨屎被你推向了更遠的地方,你需要繼續重複剛才的步驟。

最討厭的是如果牛卧倒在了牛糞上面,你需要做的就是先把地上的鏟乾淨,然後拿著鐵杴在牛身上一下一下的刮。

由於長年接觸牛糞,你早就聞不到臭味,聞到最多的是青草的氣味,當然僅限於夏天,而且那一點也不小清新。

夏天給奶牛去割草,拿著一把鐮刀,騎著電車或者三輪車。來到縣城周邊的空地上,有的草比人都高,草籽落在人身上,混雜著汗水,時間長了身上又癢又疼。尤其是三十多度的天氣,因為不能耽誤下午擠牛奶,正中午要去割草,草地裡面密不透風,汗流的比喝水都快。

不管冬天還是夏天,每天都要洗瓶子。這種瓶子是用來裝每天要送的牛奶的,就是以前的那種輸水的帶著橡膠蓋的玻璃瓶。一般有兩個刷子,一塊抹布。

一下把大刷子刷瓶子裡面,主要是看瓶底是否有殘渣,瓶身內是否能透亮。而小刷子主要刷瓶子蓋,有些極端髒的還需要拿著諸如小鐵棍之類的東西把裡面的髒東西剜出來。

每天上百個瓶子,蹲在地上,守著一個大水盆。刷完瓶子,剜瓶蓋,等到幹完時,腰酸背痛。最舒服的還是冬天,用的全是熱水,幾乎不用刷。瓶子灌滿熱水,上下大力搖幾下就行了,速度要快多了。

最討厭的就是那種一個瓶子沒洗放了幾天,乃至幾個月的,還他媽的密封這瓶口。那種瓶子的味道,真是日了狗了。

牛棚是水泥地,所以每天都要用水沖洗,夏天還可以,井水冰涼爽快。冬天水挺暖和的,但是沖的時間長了,那可是手都凍裂了。

牛的食量很大,平時主要就是草料,豆渣,剩飯,果核,玉米糝(不知道大家都怎麼稱呼的,就是玉米磨成的那種面)。玉米糝人吃的話,都是慢慢熬出來的。而喂牛就用不著了,先找個大塑料桶,也就是腿肚子那麼高吧,倒上四分之一桶的玉米糝,然後直接把滾水倒上去,然後拿著棍子不停的攪。就跟我們平時吃芝麻糊或者速溶咖啡的方式差不多,等全部化完後,桶裡面的玉米糝就已成粥狀,然後放涼就可以了。

等到該餵奶牛時,身邊放盆涼水,一面倒涼水,一面用手把凝成一整陀的玉米糝重新變成糊狀。因為玉米糝表面也結成塊,所以下面的往往很難放涼,要一點一點的攪拌。如果一下子把手插裡面,基本就直接去醫院吧。

養奶牛這些東西,累點倒也好說,幹啥活不累啊。但是這工作太粘人,它產奶是每天定時的,一天不產乳房就會出問題。所以哪怕是春節和除夕,也是永遠沒有休息的一天,大年初一早上就要四五點起來擠牛奶。

因為要送牛奶,所以家裡面需要很早就起,最早的時候有四點左右起的,然後洗刷擠牛奶,裝瓶,送奶。我爸騎著摩托車送牛奶,我媽在家裡做飯,並且接待直接過來拿牛奶的人。一般等到我爸回來,我媽正好趕上時間去上班,小學早上就是七點多開始,有時忙的早上飯都吃不了。

奶牛懷孕對於養牛的來說也挺麻煩的,到季節了要給奶牛配種。配種的醫生帶著到胳肢窩的塑料手套,手插到牛的逼里或者屁眼(具體是哪個我真沒注意過),然後把一根很長很長很長的針頭插進去。最後手抽出來的時候,還會帶出來很多的屎。

奶牛一般懷上後,等一段時間產奶開始減少,到了一定時間牛奶的味道也會變,那個時候就不能賣了。這對養牛的人來說也是一種麻煩,代表著產量減少,會賠錢的。

產下來的奶牛如果是母的還好,公的話就非常便宜。小牛犢我見過很多,都不大,身上的毛是卷的,看上去很可愛。不過也有生下來就死的,或者四肢不能站立的,這種基本上就是喂幾天奶,然後賣了屠宰。

每次生牛仔都是一場磨難,不知對牛,還是對人。有的牛順產還好說,如果牛本身有點毛病,那可能需要七八個大漢幫忙才能生下來。找人架著母牛,幾個人在牛屁股後面拽,場面是屎尿橫飛。

產牛後的牛初乳一般不賣,因為裡面含有某些物質,體質不行的人享用不了。我媽一般會把它們燉成豆腐腦,應該就是跟平常一樣的煮牛奶,但是出來的效果就跟豆腐腦一樣,是成塊的,可以放糖或鹽。大多數人恐怕一輩子也嘗不了那個味道。

還有一點挺有意思的就是,一般產牛後,帶出來的胎盤,往往被人搶著要。每次生產後,一大坨紅紅綠綠的胎盤能放滿一個浴缸那麼大的水盆,就這麼多還不夠人分的。一般在生產前,就有人會提出來要,因為都是熟人也不能要錢。

據說炒出來的肉營養價值高,味道也不錯,我媽有時也會留下一些,炒著吃。炒出來的肉看起來黑黢黢的,帶著褶皺湊成一團,不過我沒吃過,有點噁心。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好像回答了好幾個關於養牛的問題,可能是最近壓力比較大,回憶都湧上來了吧。

養奶牛有時要非常注意,這玩意太大,隨便碰你一下就是傷筋動骨,甚至死人。有次我從牛棚前經過,也不知道為什麼,裡面一頭奶牛突然蹦出來要撞我。

脖子上拴著大粗繩子,身前是高一米左右的磚牆,竄出來的時候直接把牆撞倒了。草,當時真是嚇死我了,差點死在那裡,幸好沒撞倒我。

不過再厲害的牛,也有老死的一天。牛這玩意看牙口,有經驗的人看一下牛的樣子,就能判斷牛幾歲了。年齡差不多就不產奶了。需要當做肉牛賣掉。

那個時候就有行當裡面的人過來拉走,奶牛當做肉牛賣很便宜的。我一般沒有直接見過殺牛的現場,聽說以前都是把牛拉到一個由幾根木棍圍成的圈子裡面,很窄,棍子很結實。牛在裡面困著不能動,然後亂棍打死。現在具體怎麼樣就不知道了,應該是發展了一些。主要是牛太大,力量太強,一般殺豬殺羊的方式想要殺牛,那是痴心妄想。

奶牛養久了還是有感情的,因為在縣城養牛,有時會把牛拴在門口的空地上。總有些熊孩子會試圖用石頭砸牛,一頭牛一兩萬,真砸壞了。就是絕人的生路,也是給自己家添麻煩,熊孩子真的很討人厭。

因為奶牛比較溫順,養的久了,從門外的空地到院子里的牛棚,不用牽。放開繩子它自己就會進來了,然後乖乖的到牛槽旁邊,等著把它拴上。

不過有時牛也會自己解繩子,因為有角(雖然很短,有時還會專門找人鋸掉,具體的下文再說),它有時牛角加上嘴咬並用,總能把繩子解開。如果解開後沒亂跑還好說,一旦撒開花跑起來,那真是神魔難當。

這種情況就遇到過一次,當時的家還在一個小道裡面,它拐進一個岔道,因為太窄活動不過來,最後才逮到它。不過也很古怪,雖然跑起來很難管,但是一旦牽到手裡,就會變得很溫順。

關於鋸牛角是個大工程,一般需要兩三個人。大部分牛在很小的時候都會鋸掉。但是它有時還好自己生長,所以還要繼續鋸掉。

就算是鋸過的牛角,奶牛稍微大力在牆上頂一下,都是一個坑。如果沒鋸,在人身上碰一下,後果肯定是個洞。

鋸的時候兩個人抱著牛頭,必須要抱的很緊,很緊。一個人就像鋸樹一樣,拿著鋼鋸慢慢拉,有的牛角長得結實鋸起來很慢,有的就很快了。不過因為牛角裡面也有神經和血管,它也會流血,疼。所以奶牛會拚命的倒騰,所以鋸的時候,一般無關人等都是離的遠遠的。

我曾經留過幾個鋸下來的角,上面布滿螺旋紋,有的還有點臟,怎麼洗都洗不掉。但是很光滑,個別地方有凹陷會比較粗糙。最重要的是,一股牛屎味,怎麼洗都洗不掉。

奶牛和人一樣都會生病,也需要獸醫。治療的方法也是吃藥和輸水。吃藥一般一個人也可以,提前準備幾個啤酒瓶,灌上水。然後把葯倒進去,一隻手拉著牛鼻環,奶牛因為仰著頭很難受,嘴會下意識的張開。然後拿著啤酒瓶,就跟爆菊似的死命往裡面塞。

因為牛嘴和人不一樣,拚命的塞雖然難受,但是能保證葯直接進喉嚨。不然藥丸就會隨著水流,流出來,奶牛還要繼續受罪。

如果是輸水,相對就比較麻煩。提前把牛栓緊,把所有的葯配好,有時還要把輸水瓶和葯放在熱水裡保溫。

兩個大漢,通常是我爸和獸醫,一個人站在牛槽上,居高臨下的牽著牛鼻環,控制著不讓它亂動。獸醫拿著一根針頭,大概比車條要粗一圈,在脖子上摸血管,選定一條後,猛的紮上去。

血順著針頭的後面直接飈飛出來,最高的時候能直接血撒房頂,場面有種暴力美學的勁。尤其是扎針的那一刻,兩個人要全神貫注,胳膊上的肌肉鼓起,全部力氣要用到和奶牛抗衡上。

雖然一般都會失敗(?_?),我爸也會少有的溫柔一下,摸著牛脖子,輕聲說道:「別動,輸完水就好了。」

不過我從來不信牛真的能聽懂。

扎完針就比較無聊了,血順著針頭的根部慢慢流著,獸醫有時會拿手指堵著,有時不堵,最終地上肯定要留下一篇血跡,跟案發現場似的。

我一般不夠格去牽牛,主要工作就是遞東西,輸水管,輸水瓶之類的。然後就是守在一邊,幫忙給我爸撓癢,撓背,撓腿。

手機打字好累,關於用什麼工具打牛,打的多狠,下次再更新吧。沒人看,我就自己寫下來留念了。

看到評論區有人說鏟牛糞,我們也挺常見,我們家的牛糞在牛棚裡面的,在上文說了都是用水沖走了。但是門外的土地上,基本都是鏟起來堆在一邊,最後怎麼處理,我這會想不起來了。不過一到夏天,跟螞蟻長的很像的一種蚊子似的東西,密密麻麻趴在堆在一起的牛糞上,密集恐懼症患者千萬不能看。

有的人家裡種花種樹,偶爾也會有人要牛糞。有人沒有工具,比如鐵杴,三輪車什麼,我們還會主動借給他們。就算是這樣,還有人偷牛糞(°ー°〃),這年頭人都不知道怎麼想的,你要,直接就送你了,誰稀罕這玩意啊,還用偷?!有的人,真的是讓人懷疑他有偷竊的癖好。

因為牛糞很肥,有不少釣魚的人特別喜歡來我們家,在各種犄角旮旯,乃至牛糞堆旁邊,扒開石頭磚塊,專門找那種特別肥大的蚯蚓。每次一抓都能抓一鐵盒,有時還要搶,因為蚯蚓繁殖的速度還趕不上來找蚯蚓的人多。

吃完飯繼續更新。

奶牛為了追求營養,往往需要吃各種東西,豆腐渣也是其中之一。可能有些人對這玩意沒概念,它是在做豆腐,豆腐皮之類的東西的時候,留下的白色的渣滓。牛能吃,人也能吃。

我們這裡老一輩有個傳言,叫做豆腐渣炒三炒,給肉也不換。應該是文革,或者三年災害時期流傳下來的。所以有一天,一個大娘過來買牛奶時,看到我們在給奶牛喂豆腐渣,下意識的問我們想買一點。

這玩意很便宜,最後直接送他了一點,第二天大媽過來給我們說「現在這些豆子是不是不好啊,為啥炒出來不好吃啊」

我心想,廢話,以前啥吃的都沒有,能有點豆腐渣果腹就不容易了,味道肯定感覺好吃。後來我媽也炒過一次,不太好吃。街上餐館裡面也有賣炒豆腐渣的,還挺不便宜的。

豆腐渣一般我們自己直接去做豆製品的小店鋪拿,所以也經常能看到他們做豆腐,豆乾之類的作坊的衛生情況。怎麼說呢,不堪入目啊,汗珠子直接都是往豆腐上掉,去過幾次後,我好長時間吃不進去類似的豆製品。

好像忘了寫怎麼打牛了。補上啊,

奶牛雖然溫順,但是它並不是人啊,有時候聽不懂人話,或者就跟人生氣了一樣故意犟勁。我爸脾氣不好,我在以前的一個答案就寫過他如何打我,對牛更不用說了。最常見的就是牛槽拌草料的棍子,手腕粗細吧,拎上去就打,聲音都是噼里啪啦的。

有時比如鏟屎,牛一直不起來,拿著鐵杴照著屁股就敲,能聽見打到骨頭的那種悶響聲。還有就是踹,這個比較考驗人,畢竟不是小青年,除非離得近了,不然不僅踹不到,還會閃著自己的腰。

我媽一般不怎麼打,有時也會拿著拌草料的棍子打,但大都不會很使勁。我有時也會跟著學打牛,但是一般我打,我爸還會管。小點勁,不能打,我總是想他自己明明比我狠,怎麼好意思讓我小點勁。

關於養奶牛,最重要的還是擠奶,以前都是人工擠奶。兩隻手有節奏的的,左乳頭擠一下,右乳頭擠一下。沒幹過的人不知道,擠奶這活很累的,別以為這是巨乳就隨意。

我以前嘗試過擠牛奶,很累,手勁小一點的人肯定擠不下來。而且奶牛每次擠奶必須擠乾淨,擠不幹凈會牛奶會在乳房裡面結塊,嚴重了還會化膿,而且還要準時擠奶,每天定時擠。有時擠得晚了,也會生病,擠得次數多了,還會出問題。

不過,奶牛的乳房卻是很大,這樣說有點鬼畜了。

現在一般都是用機器擠奶,跟水泵似的,一個類似飛機杯的裝置吸在乳頭上,然後機器開始吸。速度不算快,但是省勁,不過機器清洗起來非常麻煩,我討厭洗擠奶機。

奶牛生產這事一般由差不多的日子,但是很難確定具體什麼時間,所以每到快生產的時候,總要多注意一點。最討厭的就是趕到過年生產,我記得有一次是在除夕,還是初一夜裡,還是難產。

艹,年完全沒過好,我一直在喂小奶牛。

小奶牛在大多數女孩子眼裡肯定狠可愛,黑白花紋相間,鼻子上露出一些粉粉的肉。看起來特別萌,有時那個盆給喂牛奶,咕嘰咕嘰的超可愛了!!

其實都是做夢,奶牛生下來最多就是找塊布擦洗一下,夏天的還好,生下來時間久了還敢洗一下。冬天算是別想了,生產的時候屎尿血橫飛的,還有羊水什麼的,味道超大。當小牛身上還帶著屎,身上一股子味道,你心裡還急慌慌的想出去玩,卻仍要拿盆牛奶,喂這個不想喝奶的小畜生的時候,你心裡肯定是在罵娘的。

對於很多人來說,養奶牛最美好的莫過於喝奶了,純天然,賊放心。

不過我跟大家說,我最討厭的就是喝牛奶,為什麼,因為喝夠了!!小的時候家裡只要剩牛奶,就讓人拚命的喝,早上喝,晚上喝。父母總想讓你多喝點,這種情況過上十幾年,你肯定會像我一樣,只要喝純奶,肯定會吐。

是真的會吐的。


我家在山東,小學的時候家裡養過牛,母牛生了一頭小牛犢,我永遠忘不了那頭小牛犢。

那時候我們家有兩個院子,院子一角有一個獨立的房子,牛住在裡頭。每天早晨,奶奶會把牛牽出來,栓在另一個空曠的院子里,就這樣讓它待一整天,曬太陽,站著,坐著,趴著,吃草,吃飼料,喝水,奶奶給它刮刮毛,天氣好的時候沖沖澡。偶爾也會帶它出去到田間地頭溜達溜達。

農耕的季節,會讓它去耕地。奶奶非常愛護,從來不借給外人使用我家的牛去耕地。

後來母牛懷孕了,再後來生了一頭小牛犢,我叫他小黃。

生小黃那天我也在場。乳白色的蹄子先露出來,幾個鄰居幫著接生,往外拉小黃。一落地,滿身的粘液,毛都是濕的,不好看。落地之後不過幾分鐘,就踉踉蹌蹌的站起來。母牛不停的舔小黃的全身,奶奶幫著小黃找到喝奶的地方。

等過了一兩個小時再去看,小黃身上全乾凈了,粘液都沒了,變得漂亮多了。它是一頭魯西小黃牛,眉心有一撮白毛,四個蹄子處也分布著白毛,很漂亮。不過走路還不是很順暢。

記憶里半個月之後,小黃就已經很活潑了。站起來有將近80cm高。

那時候村裡養牛的也不少,大都是母牛,和小黃差不多大的小牛犢有好多。

我在村裡的學校上學,每天早晨,我在吃早飯的時候,小黃就站在院子里,透過紗門看著我,等我去開院子門,因為他的小夥伴已經在院子門口等它了。他就好像在跟我抱怨「你快點吃啊,吃完給我開門,小明已經在外頭等我了」。

我吃完飯,準備去開門上學,外面的小牛犢都快透過門縫把頭伸進來了。一夜沒見,小夥伴之間甚是想念。我打開院子門,他們就結伴出去玩。臨走之前小黃還看我一眼,好像在說,「我出去玩嘍,你去上學吧。」

學校離家就只有一公里不到,中午回家吃飯的路上,能看見他和其他幾頭小牛犢,在路邊的柴火堆里趴著,嘴裡嚼著東西,尾巴閑適的搖擺。就像附近坐著曬太陽的老太太們,無所事事,聊著村子裡的八卦。

小黃看見我,就站起來,跟在我屁股後頭回家,因為它知道,飯點到了。

回到家就各找各媽吃飯,吃完飯小黃就不跟我出去了。下午的時間多數時候它要陪著母牛,因為母牛沒有多少自由,每天都被栓在同一個區域。他趴在母牛身邊,吃草,喝水,不停的嚼。

下午放學的路上,老太太們依舊在,一些老頭在下棋,小黃和他的夥伴們偶爾會在柴堆里傻傻的望著遠方,嘴裡不停的嚼著草。

有一次,我們正在上課,小黃和他的夥伴們溜達到校園裡來了。校園裡有很大一大片花圃,他們這裡看看那裡聞聞,和來視察的教育局領導一個架勢。門衛大叔很快把他們趕了出去。

我們的關係非常融洽,夏天放學時天還早,我就帶他去田野里吃新鮮的草,吃的飽飽的他才跟我回家。我有時候試圖騎在他身上,都被他甩了下來。

後來不到一年吧,小黃長得挺大,奶奶說該到了賣掉小黃的時候了。是啊,家裡只需要老母牛,不需要再養一頭小牛。

有一天放學,我回到家習慣性的找小黃,可是再也找不到他了。他下午被帶走,賣了六百塊錢。


規模化養牛和牛的互動也是很多的,特別是奶牛場。
牛是一種羞澀、謹慎但又充滿好奇的生物,而且智商不低(甚至有時覺得不比馬低)。
剛生下來小牛膽子很小,見到生人就躲,但過一段時間,特別是等它體型接近你時就不再那麼怕人了,反而很有玩的慾望,會用舌頭來碰你,如果你用手指繞著它的舌頭轉,它會跟著你手指一直旋轉舌頭,可以玩很久。認識你以後如果你每天都在同一個時間去找它玩,摸摸頭或說說話也好,它會很期盼你去,遠遠看到你就會跑到柵欄前等著,如果你不跟它玩了走了,它會momo地叫,聲音悠長,你要回頭它就不叫了。
大牛也是如此好奇心旺盛,如果你作為生人面朝著她們,她們會往後退,如果你轉過身背對著她們,一會兒就圍上來各種偷舔後背和頭髮……我們給牛做手術或接生時,都會有一群圍觀群眾,隔著柵欄聚精會神地觀看全程。放把草叉在欄杆邊上,有的牛會過來用鼻子頂起一端,然後利用槓桿原理像蹺蹺板那樣玩一下午。牛雖然平時看上去都很穩重而且總是懶懶的樣子,但是一道放牧季節,在棚子里關了一個冬天的奶牛跑到草地上,簡直跟狗似的,又蹦又跳。
還有個別牛智力爆表,養牛場實習時有一頭奶牛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叫她88號演員。每次擠完奶出來的奶牛都會根據號碼和產奶表現獲得一份特殊口糧(每牛一份玉米粉,個別另加大豆粉等),為了讓每牛都能吃到屬於自己的份額,我們會把奶牛先栓起來再給糧,用的是一種閘桿一樣的柵欄結構來固定被牛的,杆子一拉就自動鎖住奶牛的脖子讓她們縮不回頭直到吃完才能放走。然後有一頭88號牛很聰明,能甩自己的耳朵撥開杆子上的保險栓,從柵欄里鑽回去。她每次都迅速吃完自己的份額,就鑽出去,然後跑到很遠的空柵欄處伸出頭,裝出一副剛擠完奶還什麼都沒吃到的樣子,眼巴巴地望著你。我們經常上她的當又給她一份玉米粉。更可惡的是,她鑽出去後,有時還會去別的牛那裡開人家的保險栓 ,然後咬著人家的尾巴把別的牛拽出來,再搶吃人家的玉米粉。後來上當多了我能認出她髮型了,每次都特別留意。但是這種行為是有傳播性的,後來越來越多的奶牛會開保險栓。88號只是演技最好、動作最利索,而且最執著的一頭。
牛很倔強,大家都知道。一般趕牛都是利用它的膽小和閃避天性,用根棍子戳戳+一直在她身後左右晃來脅迫她往某個方向走。但是偶爾真的碰到一根筋抽出就是不願走的牛,你才會發現平時她們對你是客氣客氣的,你那什麼草叉棍棒電擊器,人家其實根本不在乎,N個人又推又拽都沒有,說不走就不走。還有做手術,牛都是站著做的,大多是局部麻醉加鎮定。人家讓你從頭到尾安安靜靜的做完,也是人家的客氣。真的碰到不客氣的牛,全程各種蹬踢加把你往欄杆上擠,也是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牛皮那麼厚,完全不怕揍。碰到溫柔客氣的牛,且行且珍惜啊。
至於牛和人的關係,牛是認人的毫無疑問,而且和人也能建立感情。只要訓練得當,牛完全可以像馬那樣被騎,甚至有人訓練牛跳欄,比很多笨馬跳得好多了,油管上有視頻。


牛很可愛啊 會跟你撒嬌 我們那裡養牛特別省心 不用管它 野生放養 牛就在草原上 兩三天看一次在哪就行了


有次在新疆牧區某家庭奶牛場打牛奶,十幾頭奶牛這樣子吧,那天去正好在擠牛奶,只聽見主人喊了聲「牛十八」,就見一頭牛主動走進擠奶房。


叔家是養牛的,奶牛,有十來頭,如樓上某為所說,大部分時間是鏟牛糞,刷牛棚,還有喂草料。叔和嬸早晨5點起,晚上十點以後才能睡。牛胃口大,喝的多吃得多拉得也多...根本顧不上跟牛互動啥的,就是鏟不完的牛糞,干不完的活。牛拴在牛棚里,不放牛,不散養。就小牛犢剛出生不久的時候讓牛犢在院子里蹓躂。
牛長得很漂亮,眼睛特別大,性情也溫和,但是也挺無趣。畢竟牛不是寵物,也不咋親近人......我就偶爾去他家,能摸摸小牛犢。
看叔和嬸養牛,覺得就是累。現在牛奶銷路不好了,有時候得自己去縣城裡賣散裝牛奶,更不好的時候奶牛都當肉食牛賣了,各種心疼也各種無奈...
最後加一段:叔和嬸因為養牛,身上常年一股牛糞味,講真,不是貶低,單純描述事實,這個導致叔和嬸出去逛商場買衣服什麼的都挺不好意思的...

更新~~~~~我不會分割線~~~~~~

今天正好來了,拍點照片

今年有三隻牛犢,可惜在裡面,沒敢過去

[

牛舌頭特別長,哈哈

掃帚不看住都會被吃掉!
地上那根桿就讓牛嚼了...


小時候家裡有一頭母牛,隔幾年就會有一個小牛仔,小牛仔養大一點會送去集市場賣掉。一到假期,爸媽都會安排我去放牛,除了冬季,其他季節放牛的主要重點就是要防止牛吃了別人家的莊稼,要是沒看管好,牛偷吃了別人家的莊稼,我回家就會挨一頓胖揍。
當然,在農村,相對而言,放牛這個活比其他農活還是輕鬆很多,特別是在冬季,所有的稻田都收割了,田裡面也長滿了野草,這時候只要保持牛仔你的視野內就可以了,不比那麼緊盯。這時,我可以找個擋風的草堆看自己的小說,也可以和放牛的夥伴坐在一起扯淡,或者去捉老鼠什麼的。
放牛的時候,騎牛背上也是要有的,個子大一點的可以直接跳上牛背,小個子可以把牛趕到田埂下,然後自己從田埂上跨到牛背山去。
放牛最怕的是牛發情,那時候年紀小根本拽不住它,而且有時候它會找自己的老相好,一跑跑出去幾十里地。這時候就得發動家裡人和鄰居幫忙去找牛,如果是下雨天還好,可以尋著牛的腳印一路找,如果是乾燥的天氣,就只能問路人了。
那時候放牛,一到冬季,村裡在外地打工的年青人回來了,也會幫家裡放牛。這時候和他們一起放牛的時候就可以聽他們聊外面的生活,聽他們說,深圳怎樣怎樣,廣州怎樣怎樣,上海怎樣怎樣。
這對那時最遠也只是去過縣城的我來說也是一件蠻有意思的事情。


這個我有體驗。
老家農村的,家裡養豬養牛,養雞鴨鵝。今天就講養牛的體驗。

我記憶中第一頭牛,是頭黃牛,挺大隻的。我那個時候在上幼兒園。有一天,我爸媽把牛牽到外面吃草。就是讓牛自由活動,自己去吃草。爸媽在不遠處挖地做農活。我就負責沒事去看看牛在哪裡,牛去吃別人家莊稼沒有。

中途我就去看牛,遠遠的看見了牛,我就準備回爸媽身邊。誰想到,我就在樹叢中多看了它一眼,它也看到我了。不知道為啥就像得了瘋牛病一樣瘋了的來追我。把我嚇得拔腿就跑。我從山包頂上追到山腳下,我爸爸聽到我一路跑一路叫,拿根扁擔扔過去,把牛嚇走開。我是嚇慘了。從此好長一段時間我對牛都有陰影。
這頭牛我就再也沒去放過。之後不久就賣掉了。

然後不久,上小學了,我家又養了一頭牛,是頭水牛。我已經挺大了。就每天牽著牛,和小夥伴一起去山上放牛。到了山上。把繩索套在牛的脖子上,讓牛自由活動去了。我就和小夥伴玩紙牌,玩彈珠,或者去燒火烤不知道誰地里的紅薯。到天快黑了,去找到牛,牽牛回家。
在路上,遇到一些水田,牛會喝口水在走,別人家的牛喝了水會拉屎。我家的牛一般在外面拉屎,都回家拉。哈哈。我也不知道為啥。

如果下午不放牛,那就得出去割草啦。背上背篼,尋找小夥伴,就出去了。我們知道哪裡有草。這就是我們的專業。我們會先割差不多的草。然後就又開始玩紙牌,玩彈珠,或者去燒火烤不知道誰地里的紅薯。然後天快黑了。背著回家。

在後來我上5,6年級了。那個時候小夥伴少了。我就經常自己牽著牛去外面放。走到地方,就讓牛自由活動。我就做著自己發獃。或者自己玩泥巴。玩一會泥巴再發獃。等牛吃飽了。他會自己過來找我,我們就回家。路上有水它就喝水,沒水就到家了我提一桶水給它喝。

我只騎過幾次牛,摔了好幾次,所以後來就不騎了。
別人家的牛倒更容易打架,就是用角頂來頂去,比力氣大。我家的一般不打架,很少,我忘記了。
有次被牛踩到手了。然後我拍拍它的腳說:提腳提腳。於是它就把腳拿開了。

後來讀了初中之後就沒放過牛了。挺懷念的。


首先我家裡是沒有養過哪怕一頭牛的,但是生活在南方的農村裡,農耕不用牛是不可能的,於是乎我父母就和親戚達成了協議,每年幫忙放兩個月的牛,換取一年牛的免費使用權。於是乎這「悲催」的任務就落到了我的頭上,小學6年的暑期都被無情的剝奪了。我的童年.....我的青春.....
放過黃牛,也放過水牛。相對來說我更喜歡水牛,沒放過牛的你們也許無法理解為什麼喜歡水牛,放過牛的自然都知道,水牛比較溫順,背部比較寬,可以騎。當然騎牛也是有風險的,牛是比較容易受驚和跟隨大部隊行動的,經常是騎在背上突然受驚,或者突然收到其他牛奔跑起來的影響,就會開始狂奔,騎在牛背上的阿拉就悲催了。曾經騎在牛背上,牛要過小溪,一個縱躍,牛過去,我掉溪里了,當時還小,被嚇得驚魂未定,舅婆還在夜幕降臨的時候幫我「喊魂」。
放牛最最最無奈的是,牛愛偷吃莊稼,小時候貪玩,時常是把牛隨便一栓就溜走玩兒去了,結果回來時牛沒了,經常是在村裡人的菜地,稻田找到牛的下落,甚至於是被村裡人逮住了遷回家去了,這個是最悲慘的,一般都是要父母來贖「牛」才能罷休的。氣得我拿著小棍子把牛揍了一頓,牛也是高智商的,在他們做了錯事的時候,你懲罰他們,他們也是會害怕,會乖乖的在那接受懲罰。如果他們沒有犯錯,你敢動手,那就等著被他們的牛角掀翻吧。
放牛是痛並快樂著的一種體驗,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我童年的假期,但是也是留下了很多美好回憶的,雖然沒有少年宮、沒有博物館、沒有彈鋼琴、但是和小夥伴們一起在田根上,小溪邊,山澗里一邊放牛一邊玩耍,一起抓魚、撿螺螄、摸蛤蜊;在厚厚的草地上肆意的打滾。
或許有點文不對題,至少是沾邊的,也算是回憶一下兒時放牛的沒好時光吧。


我養過牛,小學暑假回伯父家的時候。


養牛的好玩不在於養牛,而在於其它事情。我們經常把牛放一個地方,然後去水庫裡面洗澡。有時候老老實實的牛會掙脫束縛,吃附近的莊稼。我們從水底鑽上來,看見牛吃莊稼了,覺得要壞事,趕緊光著身子上岸,水庫邊的小草撓得我們的腳板痒痒的。我們把牛牽走的時候,牛總會搖搖頭,反抗一下鼻中的韁繩,不舍地再吃一兩口莊稼,才跟著我們走,它眼裡都是不解:為什麼這裡的草這麼好,不讓我吃。


還有我們會邊放牛,邊采草藥。也不是時時都有得來采,偶爾有人收購,我們就會采。放牛的地方周圍都有莊稼,有黃瓜,花生,番薯,涼薯,還有西瓜。在炎熱的夏日,去地里摘個西瓜,去樹蔭下摔爛,用手挖著吃,吃完之後發現手上臉上粘粘的,又去水庫裡面洗個澡,非常爽。

番薯窯也很爽,就是用泥團砌成一個城堡,裡面燒火,把泥團都燒紅後,放入番薯,然後像奧特曼的小怪獸一樣將城堡摧毀,死死蓋住番薯,等一段時間,把它們挖出來,捏住皮輕輕一撕,清香滿溢。


待到太陽下山,牛的肚子就已經圓滾滾了,看見別人回去,自己也就可以回去了。拿著根小棍子,趕著牛往家走,它們走路總是慢吞吞地,如果有小牛的話,母牛還會很注意保護小牛,小牛總是喜歡愛愛愛地叫,它們有時候會突然慢下來,力道很足地撒一泡熱騰騰的尿。我覺得放牛還是挺有趣的,不過牛實在是很無趣的一種動物,光是吃飯就要吃一個下午。


我很小的時候家裡也養過牛,我已經不記得了。但是聽爸媽說那隻牛特別雄壯,精力旺盛,一次直接越過一條小溪。牛販子將它帶走的時候,它頻頻回頭,不願意走,爸媽說那時候真的捨不得,牛的眼淚也流下來了。


恩,記憶里有幾次我老爸被奶牛踩到幾次腳,挺疼的。
還有一次我喂牛吃圓白菜玩兒時,被憤怒的母牛頂飛了。
牛的舌頭有倒刺,被舔一下那酸爽。
牛一泡屎有【嗶——】那麼大。
倉庫里永遠有好幾噸玉米粒,酒糟。
以及絞苞米稈的機器超級吵。
小牛大部分都是在晚上或者黎明時出生的。
夏天如果不及時清理糞便後果很嚴重。
用手擠奶的感覺很奇妙,漢子們有機會可以嘗試,畢竟巨乳。
不過現在大部分牛場都是機器擠奶了,而且用手擠還要防備被牛踹。
如果沒有三聚氰胺事件,或許我家的牛場會一直開下去吧。
之後某山等都用了自有牧場,散戶不好做了。
總之養牛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體力活。


小時候在爺爺家,爸媽在外面打工。沒養過牛,只是放過牛。

爺爺很忙的時候會讓我去放牛,記憶里那時我還非常小,沒上學前班。牛識人,自己人牽著就會跟著走。如果它不走了,那表明它要拉屎了。。。如果它在你前面,吃著吃著掉頭了,那表明前面有蛇。。。放牛要有耐心,我們那沒有大草原,只能吃路邊的一些青草,它一邊吃,你一邊等著。牛特別喜歡吃稻穀,所以放牛不在自己家田邊放,一不小心就咬了自己的。。記得有一次放牛遇見小夥伴,就把繩子系在樹上,去玩了,然後回來發現牛吃了別人一大片穀子。。回家被爺爺揍了。

要經常檢查牛身上有沒有草蜱蟲,會吸牛的血。牛就是生產力,可以做很多事情。養幾年就會賣掉,重新養。


牽著水牛去吃草,下午陽光剛剛好!
席地而坐開卷書,你說美好不美好?


(ps:如果沒猜錯的話,題主應該是城裡人,沒我們鄉下孩子會玩23333 )


小黑牛 是一頭時至今日依然會記起,是我懷有過多種情愫的牛兒。

家裡養過好幾頭,但印象最深刻只有它,在它身上,我感到過特立獨行的酷,時光美好,悲傷,自豪和念念不忘。

小黑牛還沒進家門,牛中介就說它不聽話,有脾氣,犟。不知怎麼就莫名其妙得喜歡它的酷和特立獨行。後來養起來,感覺它挺傲嬌的,好似牛里的女漢子或者大王。

美好:小時候特別喜歡它,喜歡站在它面前盯著它深色的眸子,有時候還會撫摸它的頭,撓一撓,而它也總會就抬著頭看著我,除了神奇和安心,總感覺它很通人性,彷彿能懂彼此的心情,有了一種跨種族的友誼。
當然我最喜歡的就是扛著小耙子給它梳毛髮,懶懶的太陽下,懶懶的時光。梳著梳著,它就翹起了牛尾巴,哈哈哈哈。

還有就是盛夏夜帶它去村前頭的水汪里泡澡,雖然蚊子多多總被咬,但是總是不忍心早早把它牽回家,就想它多泡一會多泡一會,畢竟它看起來是那麼舒服又開心。

悲傷:有一次小黑牛拉著滿滿的水車,用力過猛趔趄在水泥地上,車重心瞬間壓到身上,但它也只能艱難起身。當時看在眼裡特難過。覺得雖然體力活是它的社會屬性,但悲傷揮之不去。養它期間,不論耕地拉車,我從來都是拿著小鞭兒嚇唬它,不抽在它身上,即使它不聽話走的慢慢的,我也只是用手拍它的屁股。

自豪的事情是,村子前面是一個特別大的水庫,夏天雨水泛濫導致只有庄前的莊稼地是唯一一塊陸地,一大早繩子盤在牛角,打一天撲克草地上找一天小鳥窩,日落時分路口等著牽回家就可以了。直到有一天,等到天都墨呵墨呵的也沒等到,後來娘跟幾個鄰居找遍了各個村莊才找到。原來是小黑牛帶著它老妹兒游過了水… …去別人地里吃莊稼,雖然害得娘辛苦了一夜,害得我總被念叨不會放牛, 可是我心裡總是偷著樂,總覺得小黑牛厲害,為了能吃點好吃的莊稼,跋山涉水。


後來小黑牛變成了大黑牛,生了一個個牛仔,直到成了老黑牛,再到被賣掉,我也逐漸長大,農活做得越來越少,到現在十多個春秋已去,我卻清楚地記得跟小黑牛一起相處的這幾個時刻,是那樣的美好,大概這就是我的童年


嗯,小黑牛是頭小母牛。


3看了一圈沒有看到我們西南地區的鬥牛。

在我們家鄉貴州,鬥牛文化已經發展很久。農忙時候牛下地耕作,農閑時便相約在一起進行爭鬥。當然我們的中國鬥牛不是西班牙那種為殺死牛而進行的比賽,我們的鬥牛是牛與牛斗,層層淘汰決出牛王。
像這樣…

我家在去年曾經花了接近十萬塊買了兩頭鬥牛,但是專門用來比賽,不參與農耕,結合自己的一些經驗回答,可能有差錯,希望指正。
每天早上,天剛亮就得去割草,無論時節天氣。挑的草肯定是最嫩牛最喜歡吃的,用手大概四五十斤。
回到家用大鍋煮熟,和上玉米以及米糠,早晚各一次。

鬥牛在場上極其兇狠,通常幾個人拉不住,甚至將對手打死。比如這樣…

但是平時一般的鬥牛都是很溫順的,它們會撓痒痒,像這樣…

還酷愛洗澡,像這樣…

最氣人的,它們還喜歡在泥地裡面打滾!像這樣…

結果就是這樣…

不過牛兒們也有很帥的時候,像這樣…

還有這樣…

上圖就是鼎鼎有名的瀘西一號,曾經十一連冠,胸圍達到2.5米,體重應該在1500kg左右。

有些老人家訓練的牛,很聰明很聽話,說東絕不往西。在打鬥時,主人喊一聲,就知道怎麼打。但也是靠著訓練加上天賦才會如此。

平時訓練我們一般都讓牛用牛角挑輪胎,或者讓牛拉著幾百公斤的重物「散步」鍛煉體能。但千萬不要見到其他公牛…不然打起來,等你叫了十多個人把牛拉開,可能牛都給打廢了。

當然到了賽場上,一頭牛想要奪得牛王寶座,往往要進行一個小時甚至更久的殊死搏鬥。此時主人就會比較心疼了,因為往往牛會打鬥到滿身是血也不放棄。我就曾經親歷自己家牛打到十二輪,氣喘吁吁渾身是傷的時候,主動棄權放棄獎金和名次的爭奪。

我們在比賽日會喂牛一些糯米,綁上紅布,燒香祈福,求祖先保佑牛王凱旋歸來。

等到了賽場,我們會儘可能滿足牛的需求。六塊錢一罐的紅牛,我們自己捨不得喝,還要整箱整箱的喂牛。

倘若自己家牛王取得名次,十里八鄉的親戚朋友都來祝賀。日後走在路上遇到,別人說你家牛真厲害,自然覺得自豪。

牛王要是受傷,我們會尋找最好的葯給牛王醫治。有次我自己家牛受傷,我爸花了五千多給牛治病,我還自嘲牛才是他親兒子…總之,在平時休養時,好吃好喝招待著,往往需要一個成年人每天花半天時間。但是到戰時,牛王們也會拼盡全力,為主人為整個寨子爭得榮光。

如果牛王老去,也有很多人家捨不得殺了吃肉,會為牛王養老送終。一些牛王也得到了和人一樣的待遇,比如曾經打遍西南地區的雷公山牛王,它的家就在蜚聲中外的西江千戶苗寨附近,它的葬禮就是這樣。

當然更多的牛,只能默默無聞轉去做耕牛或者變成餐桌上的食物,畢竟江湖險惡,牛與人同。它們一代又一代的在我們少數民族同胞的手裡面生活,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西南兒女長大又老去。也許如今有很多人對鬥牛文化有所誤解,認為很殘忍。但我們平時對牛作出的努力,牛兒們對我們的陪伴,一批又一批的鬥牛在場上永不放棄的精神,才是真正的鬥牛文化。

原本有很多的動圖,但是限於知乎,所以不能讓大家觀賞~但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專業的電視欄目,叫做《牛在江湖》,希望看到的人能夠去了解一下我們貴州、雲南以及廣西地區的民族文化~~萬謝。
→_→鏈接在此 http://i.youku.com/nzjh0608
他們也有微信公眾號,就叫牛在江湖。

最後發一些鬥牛的圖片吧,這裡是超級牛王擎天柱,在網上有很多它的視頻,身價百萬。

以下是其他

以上圖片有兩張來自於微博@新浪貴州旅遊 ,其餘皆來自於苗嶺鬥牛QQ群。


養牛是舅舅的事兒。我們那都養水牛,帶角的,做牛背上好拉轟的說…
但放牛對於我是一件現在想來非常幸福的事兒啊。一群村裡的「小童工」一起去干大事兒。放牛吃草是家裡小孩子負責的。每天下午三四點牽到一片固定草地上。好多人家的牛也就放那兒吃草。我們在草地上打滾曬太陽、林子里摘野果野花。大人在旁邊的田裡澆水摘瓜。
我記得牛在吃的草地里有一種特殊的草葉子,摘下來放嘴巴里能發出聲音的,他們會摘下來直接放嘴裡就能發出逼逼逼還是卟卟卟的聲音。不知道有沒有人有這種經歷啊,好想知道那是什麼草啊。當時坐標陵水小農村。


別的記不清了,只記得那頭我養大的牛的媽媽賣掉後,那頭牛的哀嚎與我在河邊哭得很傷心。其實牛也是一個很有感情的動物,以後一連好幾天都把我拉去母牛被賣掉的地方,因為它就是在那裡不見了它的母親的,它每次都開心得跑過去,可是……,見不到,以後,也就再也見不到,以後,我也就再也不想養牛了


放著我來答。
---
家農村,養黃牛。一般開春的時候買入,大概花3000塊錢左右吧,年齡大概一歲吧,具體怎麼看,據說是看牙齒就知道,這個我現在還不會看。養一年到年底就賣出去,今年行情不行了,牛肉價格不高,大概只能賣到7000塊吧,上次回家爸爸打電話找販子收,現在不知道賣出去沒有。
養牛還是沒啥技術含量的,風險也低,現在很少聽說牛得病的,主要就怕被偷。我家附近有山有水,一般找個空地拴上就好了,給草吃就行,而且現在只種一季(以前種兩季)田閑的多,也不用去放牛,食物短缺的時候給點米糠或者秸稈也行。我大學以前的暑假都是要放牛的,因為田裡都是莊稼沒地方拴,山裡也沒有充足食物來源,所以我和我弟按照單雙號去放牛,一般帶本書或者收音機出去。
牛是要拿來耕地的,不過也是簡單的一點活,主要是現在農村沒人種地,有也是請機器搞,牛用的地方不多。我家每年還有幾天需要用到牛的,剛買來的牛是不會耕地的,都不敢下水,要「教犁「,我就干過這活,牛脾氣犟得很,hold不住,我開始的時候差點氣哭在田裡。現在學會了,不聽話抽兩鞭子吼兩句就好了。
現在沒人種田感覺牛的作用越來越低了,以前買牛都不會賣掉的,每家的牛都像是家庭成員一樣,一直干到老的,畢竟熟練之後不想換掉。


小學六年,初中三年,我的寒暑假工作就是放牛。夏季早上7點到10點,下午4點到7點(吃飯時間大概是10點、三點、七點半);冬季每天11點到四點左右(吃飯時間大概是10點、五點)。每個假期的生活就是放牛,吃飯,寫作業。
我們的村子就20來戶人,分散在各個山包包山坳坳里,每個有牛的家裡都有一個放牛娃,有像我這樣放假的學生,有干莊稼活不太給力的半大小子和老人。有時會湊巧跟別的放牛娃把牛趕到相近的地方,我們都能從頭牛戴的鈴鐺分辨出是誰家的牛,就大聲喊對應的放牛娃的名字,然後把牛趕到一起。有時會不少人湊在一起,大家一起打撲克、烤玉米土豆......
我最經常和我家隔壁殘疾的叔一起放牛,他雞胸加駝背,是小時候事故落下的。他讀過小學,非常聰明,特別能講故事,打撲克也是最厲害的。所有的放牛娃都喜歡跟他玩。叔對我非常好,幫我看牛,給我講很多很多故事,隋唐演義、西遊記之類的。叔雖然身體殘疾,但是聰明能幹非常受尊重,他還會織毛衣,比女人們織的都好。
雖然放牛蠻好玩,但是每天都要進行這個功課不能睡懶覺還是很煩,所以經常希望下雨,下雨就可以給牛吃乾草,不用趕出去吃草了。
我家最多的時候有三頭牛,大黑牯牛,中等大的棕色母牛,和母牛生的黃色小牛犢。大黑牯牛慢吞吞的,不亂跑不愛偷吃莊稼,但是它脾氣不好,我都不敢近身去牽,母牛脾氣好但是特別愛亂跑偷吃莊稼,小牛犢也跟著跑,我經常漫山遍野追它們。後來大牛都被賣掉,只剩小牛犢,長成很大的大黃牛,很威武,也很溫順。但是有次竟然和鄰居家牛打架,打飛了一隻牛角,鄰居家牛也傷的不輕,它倆打過這一次以後見面就不打了。大黃牛掉的那隻牛角後來又長出來個小的,和另只角很不協調。但是大黃牛仍然是耕地的好手,一直在我家養了很多年。我很喜歡看它一絲不苟的吃草,看它撲閃著眼睫毛趕蒼蠅,我還會用棕樹葉子做成刷子幫它趕蒼蠅,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頭牛。
高中以後我就不放牛了,我都不知道我家大黃牛哪兒去了。就是某次放假回家開始就不用放牛了。
後來我上了大學,在外面工作八年了。村裡人大部分出去打工了。現在全村只剩不到10個人還常駐了,而且沒有一頭牛了。


以前老家養過牛,體驗就是
放牛比放驢省心,騎牛比騎驢舒服,小牛犢真的生下來就能走,小牛犢真的真的非常萌。那大眼睛萌哭我了(萌萌站起來)。
不要拿蒼蠅拍打牛身上的牛虻,它會以為你在打它,然後在你不注意時踢你一腳。TvT
帶的食物一定要放在牛夠不到的地方或者身邊,有一次和小夥伴一起去放牛,中午不想回來就帶了饃,米湯,裝在一個布包里,結果中午一起打牌沒注意,身後的布包被小夥伴家的驢吃了,饃被我家的牛吃了,只要米湯是塑料盒裝的倖免余難。不要問我為啥驢會吃布包?它任性好嗎?癖好懂不?某些人不還喜歡吃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不是嗎?


推薦閱讀:

肉里真的有外源激素嗎?

TAG:動物 | 養殖 | | X 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