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眼皮的進化程度比雙眼皮高」的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
遺傳學上,單眼皮和雙眼皮是由一對位於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雙眼皮對單眼皮為顯性( 單眼皮的後代全部是單眼皮,而純合基因的雙眼皮的後代都為雙眼皮,雜合的雙眼皮基因後代會出現分離 )。
就群體來說。在一個理想群體中,一個性狀不受到自然選擇,則控制該性狀的等位基因在種群中的分布頻率符合哈溫定律哈代。
雙眼皮顯性等位基因記為A,單眼皮隱性等位基因記為a,它們的頻率分別記為p和q。頻率(A) = p;頻率(a) = q;p + q = 1。如果群體處於平衡狀態
AA的頻率f(AA) = p^2
aa的頻率f(aa) = q^2
Aa的頻率f(Aa) = 2pq
但是事實上不存在完美的種群和不受自然選擇的性狀。實際情況下存在連鎖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即一對等位基因的分布頻率受到其他染色體上等位基因頻率的分布的影響。一般用D值來評價連鎖不平衡程度。具體見(Linkage disequilibrium)即是否存在單眼皮基因與人的其他基因存在連鎖不平衡,造成不同地區分布不均勻?
如果單純從解剖學角度來看,單眼皮和雙眼皮的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比較典型的東方人和高加索人上眼瞼的解剖結構發現,單眼瞼的最明顯的特徵是在眶骨膜周圍的皮膚沒有或只有很少褶皺。眶隔和提肌腱膜的融合的位置決定了上眼瞼褶皺生成的位置,正是在這個位置,從提肌腱膜生成的纖維一直向上眼瞼的皮膚伸展,並錨定在皮膚上,形成褶皺,形成雙眼皮的效果。對於單眼皮,除了在眼瞼的邊緣,眶隔和提肌腱膜很少發生融合。因此大部分眼瞼皮膚由於沒有纖維的阻擋,眼瞼的脂肪可以毫無阻擋地向眼瞼邊緣沉降,這樣就造成單眼皮的皮膚很光滑,而且顯得很厚很飽滿的樣子(圖片來自: Oriental Upper Blepharoplasty. Weng CJ, 2009)。
蒙古人由於生活在寒冷的亞洲北部,上眼瞼沉積的脂肪也有助於保護眼睛。
然而由於眼睛周圍的結構很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其他部位的改變也會影響單眼皮和雙眼皮的形成。內眥贅皮,內眥角前方自上而下呈順向性或自下而上呈反向性蹼狀皮膚皺褶,在東方人中普遍存在。由於內眥贅皮的存在,上眼瞼的皮膚受到牽拉的作用,會顯得更緊緻。內眥贅皮的存在會使得單眼皮更容易形成。
因此,有可能控制內眥贅皮的基因會與單眼皮的基因之間產生了連鎖不平衡。結果就是在單眼皮人群中發生內眥贅皮的情況比雙眼皮要高一些,而在雙眼皮人群中內眥贅皮較少見。而且如果內眥贅皮和雙眼皮基因同時存在,可能就形成了我們所謂的「內雙」。
A圖就是典型的單眼皮,上眼瞼幾乎沒有褶皺,而且有內眥贅皮的存在;B圖上眼瞼有在外眼角有輕微的很窄的褶皺,內眼角卻沒有,而且也有輕微的內眥贅皮的現象;C圖就是典型的雙眼皮,沒有內眥贅皮(圖片來自: Oriental Upper Blepharoplasty. Weng CJ, 2009)。
有認為自己是"內雙"的人,可以試著將眼角的內眥贅皮剝開,觀察自己的內眼角附近,也會有褶皺存在,只是由於內眥贅皮對上眼瞼皮膚的牽拉作用,褶皺被覆蓋住了。
另外,鼻橋的高低也可能會對內眥贅皮的形成產生影響,東方人相比西方人鼻橋更低,無法對鼻側的皮膚的起到遮蔽作用,更容易形成內眥贅皮。因此我們也會發現大部分具有內眥贅皮的人群往往具有扁平的鼻子。也許鼻子的高低也會和單眼皮之間產生連鎖不平衡。
眉骨的高低 例如歐洲白人一般具有較高的眉骨,甚至於眼睛持平,一般具有上翹的睫毛,如果上眼瞼是單眼皮,皮膚輕度下垂,遮蓋瞼緣,平視時,睫毛的根部不可見,平視時,睫毛多向下傾斜。有時,睫毛還會遮蓋瞳孔,影響視野和視力。兩者效果的疊加會嚴重阻礙視線,就像眼睛上拉上了窗帘一樣。因此,可能控制眉骨高低的基因會與雙眼皮的基因之間產生連鎖不平衡,造成高眉骨單眼皮的性狀很少產生。但是在亞洲不一樣,不管是北亞還是南亞,扁平的眉骨不會對視線造成影響,使得單眼皮不會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
就個體而言,單眼皮和雙眼皮對人的生存優勢到底有多大?雙眼皮比單眼皮具有更廣的視角好像也說的過去。但是,一般人遇到危險的時候都會睜大雙眼,這時候視角範圍的差別也不會太大。因此,視角說有點牽強。
也許雙眼皮的個體看起來更具有美感,因此更具有性吸引力,獲得更多的繁殖機會(貌似也符合現在割雙眼皮的潮流)。但是,個人的喜好也不一樣,不能排除某些人偏愛單眼皮。不然假如當初那個單眼皮突變的祖先由於找不到對象鬱鬱而終,也許孫紅雷就不會那麼紅了。但是割歸割,表型是變了,但基因型沒變。因此在父母都是雙眼皮的情況下,小孩子懷疑自己是單眼皮,不是親生的時候的時候,有必要先問問爸媽有沒有割過;如果沒有,那說明你父母都攜帶一個隱性單眼皮基因,並且都傳給了你。
以上我們看到儘管單眼皮是一個簡單的性狀,進化過程中並不存在很大的選擇壓(當然性選擇可能存在),但是更重要的是這個性狀的和很多面部相關的性狀存在一定的關聯,正是這些性狀之間的連鎖不平衡才造成單眼皮基因分布不均衡。單眼皮基因在東方人群中能夠普遍存在,是因為單眼皮和東方人的很多面部特徵是相關聯,並不存在所謂的「單眼皮比雙眼皮進化程度高」這一說法。
也許還有其他的制約因素,歡迎補充。韓國科學家會努力證實的。
蒙古利亞人種特有的特徵,主要作用是風沙對眼的作用減少,就如高加索人的高窄鼻樑有利於冷空氣進入鼻孔有更長的適應時間一樣,只是適應環境進化的結果。如果你生活不處於這種環境就無所謂優越與否了。
是進化還是退化取決於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包括繁衍能力,當今大環境認為雙眼皮美於單眼皮,就像大部分人覺得瘦比胖美一樣。從這個角度來說,雙眼皮相對更能吸引異性獲得繁衍機會。
這時,問題的焦點轉移到了為什麼大部分人會覺得雙眼皮美於單眼皮。 到底是環境影響觀點還是基因使然?
最後更新時間:2015-02-01 20:57:46------------我是分割線------------知乎上似乎還沒有一個針對自然科學領域的用戶推薦,小弟不才就來整理一下,就按傳統的六大學科分類好了。某些領域不太熟悉,用戶推薦暫時不多,歡迎在評論中推薦/自薦~如果想時間線上…
顯示全部
單眼皮的眼部有厚厚的脂肪好處是能夠更好的遮避太陽,能有效的減少紫外線照射到眼內,就如同鼻子的原理一樣,越熱的地方鼻子越塌且大,脂肪厚,如下文,太長只截取了一部分有興趣可以去搜搜
有一部分人不在打獵而是吃了糧食,在加上眼睛小不容易進風沙,久而久之一部分人的大眼睛就成了小眼睛,因為她們不在需要東張西望了,變化確實是變化了但很難說高低之分,都是環境影響下改變了,就比如猴子比人有尾巴
個人也不太建議大家整容,如上所說你長成什麼樣很大一部分都有作用的不是平白無故的,不是有那麼個說法古代還喜歡單眼皮呢,不至於為了現代審美而改變自己
完全沒有根據,都是瞎說的,這就是那些瞎操心的人瞎想的,好多科學也不能全信,就跟好多事物科學解釋不了一樣的。
在《進化心理學》一書中,提到了演化出某種形態的三個原因:
- 演化出的形態是有利於生存的,比如說臍帶這種連接母體的結構
- side effects,臍帶給人留下了肚臍眼,但肚臍眼對人的生存沒有什麼直接作用
- 雜訊,比如說肚臍眼的形狀
我想不出把單雙眼皮歸為第一類的理由。
推薦閱讀:
※有沒有從事試管嬰兒的朋友給在下簡單說說第三代試管嬰兒的利弊?是否可以跟醫院「指定」龍鳳胎?
※如何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解釋動物壽命和端粒基因?
※「先父遺傳」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