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起源那類公司能多次發射火箭在太空組合成為大飛船飛第一宇宙速度飛火星那類地方嗎?
可以多次重複使用的節省不少成本,最終實現這個發射方法實際嗎,不是專門製作大火箭一次飛行,是多個低成本小火箭發射到太空集中成為新大火箭,太空直接發射去更加遙遠地方,這樣實際嗎,以前一個創業計劃把太空梭廢棄大火箭20台改造成為月球環繞的太空旅社
很小的火箭基本不可能用於負擔地火之間的載人飛行,這個很小甚至可以包括目前地球上幾乎所有的運載火箭。
NASA計劃的載人火星計劃需要6到10個艙段,現在比較傾向的是到30年代用十個艙段的計劃,使用反應堆帶電推進行推進,類似於赫爾墨斯號的模式,只不過沒有赫爾墨斯號那麼大,也沒有人為模擬重力。每個艙段都需要一定的體積和質量,所以發射一次必須要保證能夠把一個艙段送入太空吧,太小的火箭是沒辦法進行這項任務的。
貼一張圖片
12年NASA關於載人火星計劃的一個PPT的封面。
儲箱和載人艙都是一個整體,整體製造,也必須要整體向上運輸,強度密封性等都有要求,做成一個分段又一個分段根本不可能,別說在天上進行對接組裝了,地面上組裝都不太可能。
各個艙段的體積也很大,的發射也有一定難度,必須要求有一定的體積的整流罩。
此外現在火箭的運力也實在是慘不忍睹,長征5E地月轉移軌道最大運力只有8.2噸,到地火轉移軌道大改就只有一半左右,需要多輸出3000m/s的速度增量。
在sls block I服役之前最大的運載火箭就是明年試驗的重型獵鷹,2013年的時候有一個在2018年利用金星引力彈弓窗口期返回的火星探測計劃,火箭計劃用FH,不過目前看來基本就是流產了。
倒是可以把那次規劃的PPT拿來看一下。
這是一個載一人,飛掠,不降落,不環繞的計劃。也只能運一個10噸的組合體而已,而10噸的組合體不過就是比神舟飛船大點,在裡面待兩年還不得憋屈死。
可以這麼干,如果人類的火箭推進技術沒有大的突破就只能這樣了。接下來就是看成本什麼時候能降到可以接受的地步。但是化學火箭進行行星際飛行基本已經是極限了,搞恆星際飛行,這個時間會長得很離譜
第一宇宙速度,指物體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
推薦閱讀:
※神州十一號火箭尾焰為什麼這麼好看?
※作為掌握曲速引擎技術的外星文明,會如何看待地球有家叫SpaceX的公司在發射任務中實現回收一級火箭?
※長征七號火箭用的是液氧煤油發動機,它和液氧液氫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有何優劣?
※SpaceX 公司的草蜢火箭實現平穩滯空和返回地面,是技術突破嗎?
※火箭的造型算不算生殖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