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路人甲》好在哪裡?
我的理性告訴我,這些演員演得好假,台詞讀得好傻,都是路人甲,爾冬陞編劇編得又臭又長,大段說教害得我全篇135分鐘我頻頻看手機。
但是我的情感完全被帶入,常常被感動——我知道說這些沒有任何用文字表達的意義,因為每個人的情感敏銳的地方不一樣。回答題主,好的地方是可以使用這部電影,去橫店探了一回班。
橫店是個虛幻的地方。 我去過那。2003年買了聯票在淡季自由行,貪玩到天擦黑才到了他們的明清水鎮,結果我和女友一進大門就嚇傻了, 周圍,古裝打扮的小販挑著扁擔叫賣著,打更的提著黃暈燭火的燈籠,衙役提著明晃晃的刀,非常入戲的各自做著各自角色應該做的事情。那時看過千與千尋不久,我頓時和我女朋友說,不要吃得太胖哦,會被殺掉的!
橫店的虛幻——曾經在那麼多電視上的國產神劇里見到過的場面,在這部電影中忽然變得前所未有的給力——今天的粗製亂造電視劇中看到過一個個炮火漫天的戰場,矯揉造作的酒館,皇宮,相信我,我從來沒有被帶入過,不會為裡面任何一個挨槍或者炸飛的人擔心過。
但是在這部電影里,我覺得自己就是監視器後面的導演後面的副導演後面,看著拍攝這個場景的繁瑣和辛苦,為這些傻了吧唧的路人甲捏吧汗。演導演,副導演,製片的,我都為他們捏把汗,我害怕這些棒槌讓他們超預算。
只有一個資格夠老,見過做過不少劇組,廠工,路人甲們,而且非常誠實的導演,才願意跟你講這樣一個故事。這就相當於一個奴隸制國家的總理(不是國王,那是資方),在講一個個奴隸的故事。
我最喜歡的是兩個地方:
一個是從沈凱傷到老婆那句話開始,到他演砸,導致方中信時間用完拍不完,開除了副導演。到魏星自薦卻發現自己也沒能力。
這個作為影片的高潮,我覺得爾冬陞是對「不靠臉,不靠演技,靠搞關係」的一種評價。
(第二個,是終於我可以看到了不是北電瓜子臉的女演員了! )
另一個地方是在製作層面low到爆(居然用4k拍,後期調整景別)的餐廳那場戲。幾個哥們在說自己混到了什麼地步,要不要堅持云云。
這個地方讓我心裡咯噔一下,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說了什麼內容讓我特別相信,而是我才意識到爾冬陞其實做了一個創舉。
演技不是裝得像,而是鏡頭面對你的瞬間,足夠高尚,足夠坦誠到允許別人看到那時你心裡 *真*的情感。就是《綠茶》裡面 趙薇向姜文學到的「你以為你生活中那個真么?那才是假的。這才是真的」
而在影片里這些演技缺乏的路人甲中,你如果發現自己居然入戲了,那就是因為他們足夠真,足夠高尚,足夠坦誠到讓你看到,讓你身臨橫店拍攝現場的看到,那場戲裡發生了什麼。他們消化了劇本,或者完全不能消化劇本,讓你看到他們是什麼樣的人。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演砸的那場戲裡: 當時是爾冬陞故意現場換了沈凱的所有台詞,讓他真的在鏡頭前出醜,反覆NG,最後真的崩潰。爾冬陞說 「他後來獨自一人走到樹林里大哭一場覺得人生結束了。好在沈凱心理健康,知道真相以後沒有留下什麼陰影」。
所以問問你:在這場戲裡,演技好的爾冬陞,方中信,和在鏡頭前正經歷著真實的人生夢想崩潰的沈凱,哪個更值得佔有這塊銀幕的時間?
專訪爾冬陞:不介意《路人甲》賠了
這影片里傻的東西多的不得了,但是我寧願傻的東西多十倍,也不願錯過爾冬陞導演坦誠和溫情。
修改一下——我覺得很多主演都絕對可以不再橫漂了。
郭松民:80後的精神紀錄——評《錯的不是我們 是世界》——兼評《我是路人甲》
我和《錯的不是我們 是世界》的作者尹帥軍早就認識,不過那時他叫牧川,我也一直認為他就是姓牧名川,直到收到他這本新書,才知道牧川是他的筆名。
牧川是80後。但在我的印象中,他好像沒有那麼年輕,他留著山羊鬍子,再加一頭亂蓬蓬的捲髮,老是讓我聯想起蘇俄早期的革命家托洛斯基或斯維爾德洛夫一流的人物,他也確實在一次烏有之鄉紀念毛主席誕辰的晚會上,扮演印度大學的莫漢尼教授,沒有化妝,卻毫無違和感。
牧川是位愛思考的青年,經常皺著眉頭,在樓前的空地上來回踱步,思考一些重大問題,有時也會看到他和別人激烈地辯論。這本25萬字的《錯的不是我們 是世界》,應該就是他思考、辯論加上觀察的結果。
這本書的原名叫《80後宣言》,大概是在出版的過程中,才改成現在的名字。如果說,2008年保衛奧運火炬的「四月青年運動」是80後憑著愛國激情,一躍而登上歷史舞台的話,那麼這本《錯的不是我們 是世界》則應該是他們登上歷史舞台7年後不斷思考的結晶。
80後、90後面臨的世界,確實和他們的父輩50後、60後大不相同。待到他們進入大學,開始思考社會與人生的時候,風雲激蕩的20世紀早已遠去,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後冷戰時代,冷戰的勝利者牢牢掌握著話語權,用他們的邏輯和價值觀解釋一切歷史和社會現象。嚴格說起來,這是自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空前反動、空前黑暗的時代,資本不僅站到了財富和權力的高位,同時還史無前例地站上了道德高位,受到的頂禮膜拜無以復加,而勞動則被踐踏、被嘲笑。剝削有功,壓迫有理成為「常識」,任何人膽敢產生任何反抗的念頭則被視為「有病」。消費主義、成功學、性自由這三大毒品,在青年一代中泛濫成災,麻醉著他們,也成為他們觀察世界的工具,同時賦予他們人生的「意義」。
至於80後、90後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的現實處境,則非常類似正在熱播的影片《我是路人甲》中的「橫漂」——他們是被挑選、被指定的,成為什麼角色完全不能自主決定,沒有任何主體性。他們要麼是「死屍」,膽敢翻個身就會出局,要麼是宮女,只能站著一動不動。在強大的資本和壟斷性利益集團面前,他們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人」,僅僅是「人形道具」。橫店世界只給了他們三種選擇:要麼發瘋、要麼出局、要麼終生當道具。
更為嚴酷的是,儘管生活如此不堪,但卻沒有擺脫這種生活的任何希望。「橫漂」們想像父輩那樣既當工人又演話劇,自由自在地發展自己是絕無可能了。這也就是說,在橫店世界裡,生活的邏輯是:如果你不想做「路人甲」,就只能好好做一個「路人甲」!怠工或消極只能使你更難擺脫路人甲的生活,如果自視過高,甚至連做路人甲的資格也沒有了。
這樣的世界是正確的嗎?在新自由主義水銀瀉地般多年洗腦後,很多80後、90後把這樣的世界視為理所當然,沒有任何質疑,只是痛恨自己為何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但牧川不是這樣的人,他終於發現了世界的謬誤,並大膽地喊了出來——錯的不是我們,是世界!
世界既然是錯誤的,那就必須進行全面的反思。牧川在《錯》一書中正是這樣做的,全書分為「社會篇」、「個人篇」、「國家篇」三個部分,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到藝術、哲學、外交,從中國國內到美國和其他國家,無不涉及。最難能可貴的是,和學院派從概念到概念不同,牧川的思考基本上是建立生活體驗的基礎上的,同時他又能夠運用自己的理論素養對這些思考進行升華;和一些以欽定正能量自居的作品裝腔作勢、故作嚇人之態不同,牧川的思考帶有認真務實、不顧一切追求真理的特徵。他像哈姆雷特一樣痛苦,也像哈姆雷特一樣認真,從這個意義上說,《錯的不是我們 是世界》一書完全可以作為80後的精神紀錄而被載入史冊。
牧川在書中嚴肅地提出了「中國,何去何從?」的問題,同時他認為,青年們對這個問題責無旁貸。青年一代只有為中國找到出路,自己才會有出路,只有糾正了世界的錯誤,青年才能有正確的未來。牧川的思考,令人感奮。
必須指出,牧川之所以能夠成為青年當中的思想先行者,這固然和他愛學習、愛思考的特質有關,但同時也和這些年左翼思想界以烏有之鄉等紅色網站為依託,孜孜不倦地思想啟蒙有關。有人嘲笑左翼思想界多年來勞而無功,其實不是這樣的,種子既然播下,就一定會開花、結果。《錯的不是我們 是世界》一書表明,80後已經接過了思想的火炬。
不久前,筆者收到牧川的一封電子郵件,他在郵件中提出:「沒有新一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偉大復興只會是一場夢。」這令筆者深感欣慰,這意味著《錯的不是我們 是世界》不是他思考的終點,而是他思考的起點。新自由主義的道路走不通,單靠民族主義也是遠遠不夠的,人類的未來,仍然屬於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
從技術和藝術角度來看,這部電影沒什麼可值得稱道的,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好幾個微電影堆砌起來的一部勵志片,畫面、剪輯、配樂什麼的,都沒有電影的質感,CCAV6的那句「打開電視看電影」反過來,就是對這部電影的觀感的最好描述。
這一點我早就預料到了,所以我看的時候就傾向於多了解一些片場的運作方式,像演員的召集啊、篩選啊、女演員的潛規則啊什麼的,這些影片中都有涉及,但對於運作規則方面的事情點到即止,沒深入展開,套用陳奕迅《無人之境》里的歌詞,「只想反應,不想說明」。
那這樣蜻蜓點水的展示,意義何在呢?來襯托一種叫做「夢想」的東西。這裡面的年輕人個個都像腦子燒壞了的機器,狂喊著「夢想」往「戰火硝煙」裡面沖,而其實那裡面是一片爛泥地。我不想評判這樣的夢想值不值得,但我知道宮斗劇抗日劇都是些沒有營養的垃圾。
所以觀看過程中我一會兒左腿翹到右腿,一會兒右腿翹到左腿,有點不耐煩,巴不得影片早點結束,也就談不上「笑中帶淚」了。
——你大可以早點走啊,幹嘛非要看到最後呢?
我想知道萬國鵬和王婷最後的結局。
我覺得這個叫王婷的姑娘挺好的。她不漂亮,也不性感,但是從她出現開始,她就有一種氣息一直在吸引著我。生活中出現這樣的女孩子,她會成為我目光的焦點。
事實上這部影片裡面的女角色都有類似的特質,她們可能懂得的東西很少,但都有自己的判斷,而不是人云亦云,並且對自己認定的東西非常執著。
導演安排了一場袁詠儀和影片的兩個主要女角色的談話戲,大致講述了男人在演藝之路上的艱辛和轉變,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女人的付出和犧牲。
導演也給飯店老闆(上述這場戲裡面其中一個女角色的老公)安排了一場戲。這個男人老實、教條主義而且古道熱腸,他堅持了很多年的演員夢但仍未實現。在那場戲裡,他被一串拗口的半文不白的台詞逼瘋。付出所有、受盡傷害的妻子對他不離不棄,把他接回家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所以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如果要說有什麼形而上的意義,那就是女人在逆境和苦難之中比男人有更強的韌勁,她們能保持身上可貴的品質始終不變,而男人則相對沒那麼堅強,有很多因素容易導致他們做出改變,其中就有一種叫做「夢想」的東西,它堂而皇之,最具威力。
影片的結尾,富二代的轉變缺乏鋪墊,有些突兀,不過萬國鵬把王婷追回來,這一點讓我很開心。我覺得導演是一個充滿人性關懷的人。因為在夢想面前,愛情是一種更加珍貴的東西。夢想的光環往往是被賦予的,很有可能在不同的語境下它有不同的意義,在商朝可能是助紂為虐,在近代可能是批鬥大學教授,彼時火樹煙花,過後滿地狼藉,但是愛情不管在什麼朝代、什麼環境里,都是神聖而美好的,女朋友的一個擁抱,勝過腦殘粉絲的一萬聲歡呼,更何況你的夢想只是在垃圾宮斗劇和神棍抗戰劇里出演一個白痴可笑的角色。
看完之後我全身冒汗
在一個有著良好中央空調的電影院,喝著加了冰塊的可樂,全身冒汗。
有人說,這幾個橫漂終於熬出頭啦。我就沒看出來,真的沒看出來,爾冬陞從頭到尾做了什麼?打臉,不斷打臉。你不是要成功嗎?你長這麼丑,就不讓你成功;你以為拉關係就能成功?我就不讓你成功;你以為你可以去北京獲得成功?告訴你你家敗家娘們就不讓你成功(抱歉,這個可能有點不對)。我除了聽到一個個響亮的耳光,我什麼都聽不到,看不到。
我是多少年沒有在中國看到這麼黑暗的片子了。我是不記得了,或許這部電影之後這幾個橫漂會多接到片子,但是我個人覺得,這些人的演技也就比陳學冬好點罷了,顏值簡直差太多了。如果他們從今天起不再漂了,這個才是爾冬陞導演最最最響亮的耳光——你看,你再有能力,這麼十幾年也就可以出來這麼幾個演員,而且不會再有類似的片子了,你沒機會。一輩子沒機會。
整部片子的基調讓我覺得它不值得這麼高的評價,我雖然反對雞湯,但是如此赤裸裸的告訴觀眾現實的殘酷未免也太過分了。這不是一個夠不夠成熟接受現實的問題,這完全是把所有的黑暗面都聚集起來展示給大家的行為。尤其是最後,國鵬追到妹子,我最後的一絲希望也沒了,妹子本來就不同意他去北京,這是唯一的機會可是,國鵬放棄了,國鵬放棄了改變自己的機會,妹子放棄了讓自己過得更好的機會,為什麼?為了愛情,很偉大?我覺得很殘酷。不過人生有時候就要做出殘酷的選擇,你選擇了艱苦的愛情就要知道貧賤夫妻百事哀;你選擇了物質的交媾(抱歉這詞有點噁心)就要知道籠中鳥是什麼。
總得來說爾冬陞沒讓我失望,片子很好。可是它的基調讓我絕望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不如小時代的基調。剛在優酷看完這片子,忍不住要來這發個回答。
難得的好片子,近些年來難得看完會有麥兜里那種「急便便」的感覺,就是被感動了。之前看王小帥的闖入者還沒有這個強烈,同是賣年輕人奮鬥的情懷,這個片子比老男孩不知道高哪裡去了!
老實說這片子不好拍,很容易變成粗礪而主題模糊的二流紀錄片,不過爾冬陞夠牛,故意用這些表演生疏的路人甲演員來演,讓整體的表演有些硬,而這種硬卻因為角色身分的恰當到位,使得角色鮮活,這種鮮活不是周星馳功夫里的買蔥大嬸、醬爆那種奇葩式鮮活,也不是范偉、葛優那種精巧而捻熟的鮮活,而是真正平凡的鮮活——在普通的對白中用力過大,反而顯得像我們身邊初來的外地人,表達的生分因為心態的生分。不過與平凡對應的,每個角色在戲眼上的表演有都是強烈而恰如其分的,比如大明星餐廳對未來迷惘的群戲,男女主角天台分手,對比起前面的生分,更加顯出爆發力來。
說起來袁詠儀和兩個女演員嘮嗑那段,算是中規中矩的表演模式。而妹妹撇下姐姐跟小開走,兩姐妹分離那段就好得多。
劇中也有不少靠鏡頭和場面調度取勝的地方,比如:姐姐突破心理障礙去廣場那段,男女主角片尾跑過戰爭場面
值得稱道的是男女主角,男主角雖然其貌不揚,但很討喜有性格,且表演雖不炫技但也有節奏和張力,恰如其分,且有很多細節處理的很細膩。未來有機會說不定能像王寶強一樣火起來。
女主角王婷我非常喜歡,長的很有親和力,這個調性讓我想起高圓圓在十七歲單車裡的感覺,還有點同一屋檐下的松隆子的味道。雖然表演略平了些,但勝在清純,結尾她和老闆坐車被男主追上,那段情節轉的有點硬,不過主角光環在也算能接受。
橫飄不止在橫店,在各大城市都有。這幫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在這個陌生城市生存下來,他們經歷的,他們遇到的,人情世故,人世百態,冷漠和熱情,歡笑和淚水,希望和絕望,雞湯和現實,本身就是一部偉大的電影。爾冬陞敢於自己掏錢拍,應該是相信這一點,不需要太多包裝,主要夠真實,就足夠打動人。
我是路人甲
我是路人甲,在影片的最後,爾冬陞用展現「路人甲:全體群眾演員姓名」的方式,向影片中的群眾演員和現實生活中的群眾演員 致敬。從這個細節就能看出,爾冬陞對這橫漂群體的尊重,這部電影應該沒有過多地考慮到,票房和回報。因為也沒有辦法過多的考慮,這樣的電影即使是叫好不會叫座,即使是一眾明星站台,梁朝偉、林青霞相繼鼎力推崇,我認為仍然不會改變《我是路人甲》的票房陪襯本色。
這就是一個消費品引領的時代,不能說好的東西就不被市場所認可,而是在品質和迎合市場這個天平兩頭做出一個平衡實在太難。所以說絕大多數的導演肯定會把重心放在了迎合市場上,這是理性的判斷和決定。當一個人的能力和所處的環境無法支撐起自己的理想或者願景的話,那麼做出一個趨利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
所以按照這個標準導演也可以分出幾個檔次,比如郭敬明,如果他能夠稱之為導演的話,那麼他在商業化這方面無疑是做的是非常成功的,市場定位準確,消費痛點拿捏恰當,宣傳手法得當,用簡單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你花錢了,我就讓你爽兩個鍾。
還有一種導演類似陳凱歌,我一直認為陳凱歌是一個有理想的導演,不說他的霸王別姬,單說無極、梅蘭芳、趙氏孤兒、搜索,這幾部褒貶不一的電影,其實能夠看出來陳導是想把自己的作品傳遞一種價值、一種理念、一種情懷。只是在舉重若輕和舉輕若重上,陳導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節奏,他的價值觀的傳遞要麼就流於表面,要麼就生硬造作。要麼就形成說教。總之陳凱歌的最近一些作品的通病都是,電影支撐不起理想。
再有一類導演我覺得會更加聰明一點,把自己的作品分的很清楚,商業的歸商業,情懷的歸情懷。比如爾冬陞,爾冬陞的門徒、新宿事件、大魔術師都是不折不扣的商業片,有他的價值觀在裡面,並且還能夠很好地所有的元素都是為了觀眾的感受所體現,這樣的電影即使稱不上佳作,但一定會被市場所接受。並且往往能夠獲得好評,比如門徒。當你不可以去准求一項標準的時候,有時反而會收到很好的效果。爾冬陞很擅長用年輕演員,十年前他有一部電影早熟,用的是初出茅廬的房祖名,非常不錯。
另一類導演可能就是李安這樣的導演,這種導演用一句話來評價就是能夠把夢想照進電影里。
回到電影,一個東北小子抱著表演的夢想來到橫店,開始了他的橫漂之路,在這期間他遇到了太多太多和他一樣又不一樣的人,一樣的是大家對電影夢的追求,不一樣的是每個人追求的方式和方法都不一樣。
有人從煤礦中九死一生出來兢兢業業享受北漂生活,有人抱著無比遠大的夢想卻從不付諸行動,有人現實、有人理想、有人為電影表演可以付出一切,有人早早認清現實只把這個當成一種謀生手段,
這部電影的演員除了客串友情的大腕們,剩餘的全部都是實實在在的北漂演員,這樣就造就了演員的本色演出,雖然有些許生澀,但是就是這樣的生澀感,再加上這些北漂演員本身就想表露出來的表演的慾望,反而給影片的演員表現上增加了許多分數。讓人們看起來這既是一部故事片,又是一部紀錄片。
這也正是這部電影最出色的地方,反映生活的電影才是好電影,這樣的電影可以叫做電影也可以叫做生活記錄。
好在以前我們一直關注千軍萬馬已經擠過獨木橋的人,現在我們關注正在走獨木橋的人和已經掉下獨木橋的人。
演員演技好爛容易把我們帶入就是路人甲的感覺。小人物的艱難奮鬥足以讓我們感動。讓我們這些一條路走下去的人感慨除了上學-高考-大學-工作這樣模式外還有這樣另一個世界。
青春啊!沒有夢想沒有奮鬥叫什麼青春!
現在你問我人生的夢想,額。。。我真想不起來是否有過還是錯過了... ...
我覺得路人甲比梔子花更有意義些,感觸很多,演技不能說不好,我覺得真實,電影裡面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樣是為夢想奮鬥的青年,社會的殘酷終會讓人忘記開始來的目的,慢慢的我們會迷惘,但是不要灰心,因為希望總是會有的!
這部電影特效零成本,演員零成本,估計劇本也是零成本(取材於真實故事)
可是它就是值得我們去買賬
就像很多百聽不厭的情歌,儘管不是說的自己的故事,但人聽到還是會感動。沒幾個人願意為了旋律去聽歌,不然的話qq音樂排行榜第一名應該是巴赫。人是一種很愛尋找歸屬感的動物,偉大的藝術都有個共同點,它們總能和人心深處的某段記憶產生共鳴。
從視覺效果上,《路人甲》這部電影拍得很一般,演員們浮誇的演技讓我想起了武林外傳。但是,裡面的故事都是導演從那些橫漂演員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取材的,情節分為幾條支線,這些故事會讓很多人想起自己奮鬥的經過,你總能找到和自己曾經的生活彷彿相似的那個角色。
梁朝偉這次也在大力推薦這部片子,排除他和導演交情的原因外,他本人應該也看過這電影。當他看到電影里那兩個人坐在拖拉機上嘲笑王昭沒志氣的那一段的時候,會不會想起當年周星馳拉著還沒名氣的他去TVB試鏡的時候的樣子呢?
我記得有一個美術老師給我說過,能把畫畫得精美得像照片的人叫畫匠,而能把畫畫得讓人產生共鳴的人才叫畫家。
電影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看不懂的電影,第二種是看得懂的電影,還有一種叫小時代。而我比較喜歡第二種。一個是新鮮,一個是有趣,一個是代入感,一個是小感動。
昨天剛剛和室友看完。
看完出來就是,人走出了影院腦袋和心沒出來,緩了大概半個多小時。吃飯的時候和室友在聊這個電影,這電影你要說他的不足缺點,很多,可以說十來分鐘,但是換個角度想想,別拿這部電影跟什麼大片比,只單純的看那些演員,感觸很深。。
本人大三在校生,我跟那些主演基本屬於同齡人,很多時候他們的一些感觸,我也非常理解。什麼是夢想,你的夢想又是什麼!這個問題如果問現在的我,我坦白說:「我不知道。」因為我覺得我沒有找到真正適合我,和我喜歡的,但是看看現實情況,你又不得不低頭,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沒有經濟基礎,沒有實力的時候還努力追求著自己的夢想,這種人,我佩服,我佩服他的勇氣,但我又覺得這種人很傻,說的再白點,「這人就是一SB」。生活很真實,社會很現實。沒點本事談什麼夢想,呵呵噠。所以我覺得像我這種馬上步入社會,還沒經濟基礎的人,還是先把當下做好,起碼要先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有自己的一技之長了,不再用家裡人擔心了,再來談我們的夢想不遲(這也是我的短期夢想)。
(個人看法和觀點)
都閃開啦,讓我和梁朝偉男神單獨秀個屏(色氣...
2012年初,《大魔術師》上映。之後的三年里,我和爾冬陞各忙各的,幾乎再沒見過面。
這三年中,我聽說這位老友跑去橫店拍了一部和群眾演員有關的電影,叫作《我是路人甲》。當時最令我感到好奇的,其實不是他為什麼要去拍路人甲,而是他要怎麼拍。這個一出道就當男主角,才貌雙全又很任性的大個子,他從來都沒做過路人甲,他要怎麼去拍出路人甲的人生?
就是這樣一個人,最近突然找到我,說要請我看電影。於是,我有幸提前看到了那部傳說中的《我是路人甲》。
這是一次很意外的觀影經歷,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我會想到「舒服」。對,這是我今年看過的最舒服最清新的一部片,也是我最喜歡的類型,有傳遞信息,會讓人思考,無論笑或哭都發自內心,毫不勉強。
爾冬陞好像變了,變成熟了。
我想他聽到這句話可能不一定很開心。
時光流轉回2001年,那一年,我去橫店拍《英雄》。
那是我第一次去橫店,當時天氣轉涼,還沒有那麼多人,我每天踩著單車去片場,收工之後也會騎車到處轉轉,無聊時還會買些煙花,然後找個空曠的地方放一放。橫店的夜晚很靜,放煙花的時候會嚇到一些鄉親大叫,我躲起來偷笑,假裝與我無關。
那年的11月19號,新聞說晚上會有獅子座流星雨。半夜收工後,我拖著導演還有組裡的人跑去片場的樓頂很興奮地等著。突然,一顆流星划過,然後,又一顆。起初我們都會開心地歡呼,接下來就被越來越多的流星嚇到,每個人都不再說話。
在這樣安靜的環境里,我隱約地聽到了「咻咻」的聲音,起初我有些奇怪那是什麼聲音,後來隨著「咻」的一聲,又一顆流星划過頭頂,那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是流星划過天空的聲音。
在那之前,我從來不知道流星也會有聲音,城市裡太嘈雜,人人都很忙,沒時間聽流星說話。
因為那場流星雨,我至今對橫店都留有很美好的印象。
時光流轉回30年前,當時的我還在賣家用電器,生活無風無浪。那時候我對未來的唯一設想就是,如果沒意外的話,大概會一直升職到銷售經理吧。
這樣其實也沒什麼不好,但偶爾會覺得,這似乎不是我要的生活,至於我到底要什麼,那時候的我並不知道。
多虧一位老友,那段時間一直給我洗腦,每天給我畫各種光怪陸離的藍圖,勸我放棄工作和他一起去考藝員訓練班,我最後被他說動,於是邁出了那一步。
我很感謝那位老友,但我媽當時很生氣,因為她覺得這個叫周星馳的傢伙害他兒子辭掉了穩定的工作,去上什麼前途未卜的培訓班,我至今都記得她當時對我說的那句話:「衰仔!我一塊錢都不會給你!」
她真的是講得出就做得到,在藝員訓練班的那一年,是我靠自己之前的積蓄撐下來的。那一年,我每天出門只帶十塊錢,走路去上課。如果不小心起晚了,十塊錢就要交給的士司機,那天便只能捱餓。
我很懷疑我有沒有對爾冬陞講過那段經歷,因為,電影里那個叫萬國鵬的男孩,和當年的我,真的是一模一樣的境遇。不單是他,戲裡的每一個路人甲,從初入行時的不知所措,到演戲時的每一次用力過猛,都會讓我忍不住笑出聲,就好像看到30年前的自己。
唯一的區別,是他們帶著明確的目標去了橫店,而我是在進入訓練班之後,才發現這是我想要的人生——我想要成為一名演員,不是明星,不是影帝,就只是演員。
「演員」這個詞對我而言分量太重。2013年,我在L.A工作的時候接觸到一些「臨時演員」,他們平時都在從事各種各樣的職業,有的是侍應,有的是清潔工,但當你問他們是做什麼的時候,他們還是會說:「我是個演員。」
我相信,能說出「我是演員」這句話的人,對演戲一定是有熱情的。對我來說,演員的工作就是無條件把戲做好,無關其他。
這些年來,經常有人問我,如果不做演員會做什麼?我至今都想不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不會做別的,從我入行那天起,就有一個強烈的執念伴隨我,就是:不管我的角色是什麼,戲份有多少,哪怕只給我一秒鐘的鏡頭,我也要想辦法讓你在這一秒鐘內記住我。
為了實現這個執念,我努力練習了很久,很難說這個執念就是我最初的「夢想」,但我要對得住「演員」這兩個字,就必須做到這一點。
在片場的時候,我會常常忘記我是梁朝偉,因為我只記得那個執念,到今天也是這樣。
回到眼前。我最近在家裡看了很多日本電影,尤其是染谷將太主演的幾部電影我很喜歡。看《我是路人甲》的時候,也好幾次有種錯覺,那個叫萬國鵬的男孩和染谷將太有些相似,懵懂的樣子在無形中化解了故事本身的壓力,令到觀影過程也變得輕鬆愉悅起來。
是的,《我是路人甲》這故事本身並不輕鬆,主演亦都是陌生稚嫩的面孔,但爾冬陞太聰明,他很清楚,要完成這個題材,唯一的辦法,就是找真正的路人甲來演。對演員抱持著清楚的認知和無比信任的態度,是他自《癲佬正傳》開始樹立起來的風格,我一直記得他看演員的眼神,那眼神分明就是在說:對,我沒看錯,你就是這樣的人。
這感覺有時候很討厭,但他偏偏總是對的。
戲裡,年輕的路人甲們在探討何為成功,我看的時候也在思考。我理解的成功,不是衣食無憂,不是獲獎無數,而是你能否真正享受每一次努力的過程。有夢想有目標是好事,但如果只看到目標,就很容易忽略過程,就像跑步一樣,你一心想跑到終點,就會忘記欣賞沿途的風景。
所以,我們有時不懂珍惜,有時自視過高,有時怨天尤人,其實說到底,都是放不下自我。很多心中不平都因為放不下,當我們學會放下,往往會獲得更多。
夢想,不僅僅是有夢、敢想,還有做夢和思考的過程。因為有了這個過程,所以,結果是什麼,也沒那麼重要了。
在大多數人看來,路人甲只是路人甲,就像偶爾擦過夜空的流星,不會一直停留在你的生命里。
但是,即使微弱如流星,也會有它的軌跡,也會在夜深人靜時,借著划過夜空的那一秒鐘,發出屬於它自己的聲音,希望被有心的人聽到。
我想,路人甲也是一樣,在默默堅持了那麼久之後,終於遇到了那個叫爾冬陞的人。
這一次,希望有更多人聽見流星的聲音,哪怕只有一秒。
2015年5月24日,梁朝偉
這是男神的影評...這文筆,嘖嘖,這情趣,嘖嘖,這粉絲帥的,嘖嘖。
當然啦大家若是覺得雞湯可以不用讀,但既然都看到這兒了...
我有話要說!!!
我不同意有些知友說導演無法駕馭該片。
首先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橫店一部分群演的故事,他們代表了不同時間段與身份的人:
比如主演萬國鵬,他代表了滿懷熱血初闖橫店的新人路人甲
比如我映像最深的沈凱,他代表了混圈較長人緣交好的資質路人甲
比如愛偷工睡覺的王昭,他代表了不肯努力混吃混喝的老油條路人甲
比如說出那句經典反嗆「我就是他媽不紅,你也是條狗」的魏星,代表了道理姚明實踐敬明的嘴強王者路人甲...
也有女性角色。相比那些坐在沈凱飯店裡高談闊論細數心路的男性,這些躲在廚房裡的女性在演義的道路上或成為愛情的犧牲品——沈凱的老婆徐小琴,懷孕離開/魏星的女友林晨,簡直卑微到極點;或依舊對未來充滿希冀——三姐妹之一的蒿怡帆,最後跟劇組認識的小男生走了;亦或者被社會X了很久最終看清現實——我覺得很好看的女主劉婷。
總體來說,男性在升在突破,不管方式如何;女性在沉在潛行,一路有淚有收穫。
可你們造我為了找這些人的名字搜了多少次嗎?找到了名字了還不行,要對劇照,還不能光看臉因為辨識度不是很大所以要注意衣服和場景。就是這樣一部看完後連名字都叫不出的電影,反應的是橫店演藝圈底層的群眾、群特、大特、小特的生活,若請那些361度無死角每集入手一跑車的一線演員,怎麼拍?不是說他們的演技不好,出身科班片場霸主,其」路人甲「三個字何以克當呢?反過來說,爾冬陞導演是要拍真正的龍套(非周星馳《喜劇之王》戲劇化的),正如男神所言:唯一的辦法,就是找真正的路人甲來演 。(與其說這是部電影,不如說是部電影化的紀錄片。)
影片給我的感覺兩個字:瑣碎。
開頭由萬國鵬這一角色切入(但說實話,我不覺得萬國鵬是主角,其光環很弱,可能為了劇情好推進且有突出搭配了劉婷的愛情線),但視角並未局限於此,隨著萬國鵬的深入橫店,各個角色性格與關係日漸突出。這種敘事方式給我的感受像男神說的(我就是要推男神你管我= =):舒服。
更重要的一點是糟糕的台詞。我一直在想這是爾冬陞寫的還是演員自己發揮的,前者這樣做是有意,後者那樣說是本意。無論哪種情況,這種生活里瑣碎的口水話搬上了銀幕讓資深影迷失去了欣賞美觀與觀影動機,但另一方面也只能如此對話才符合其身份。
總不能人人冒出一句王家衛:
(台腔)」從四月一號起,我的合約到期。那天以後,我決定每天都簽一份合約,直到五月一號那天,我把它們全部撕掉。因為全世界只有我自己清楚:我不是群演。「
(港話)」世上有一種演員是不吃大鍋飯的,他們一直吃盒飯,吃累了喝口水再吃。這種演員一輩子只能吃一次大鍋飯。而我,昨天已經吃過了。「
因為爾冬陞導演從始至終就沒想過拍什麼藝術人生,影片野了就野了吧。
如果非要世故些,要從影片里提取些營養,莫過於在感受幾近真實的橫漂生活時,來一點乖巧的反思:
一、有夢想
二、有夢想還不夠,還要去做
三、光做不行,還有捉住機會
四、三建立在二的認真努力之上。
五、過程中還要反思,不要忘記生活的本質
看到這你應該猜到了,我又喪心病狂地搬出男神(打我啊打我啊):夢想,不僅僅是有夢、敢想,還有做夢和思考的過程。因為有了這個過程,所以,結果是什麼,也沒那麼重要了。
這些營養說出來沒什麼大不了。好比告訴你要吃維生素A、氮磷鉀、蛋白質、纖維素——誰他喵吃啊!但一盤可口的青菜就能吃的津津有味。
這部影片就是青菜。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的那個青菜。
所以...
喜歡梁朝偉的你倒是點贊啊!喜歡我的你們倒是關注我啊!
其實你可以把這個當做紀錄片來看,
我一直有個奇怪的毛病,就是看到別人熬的雞湯總感覺很假,然而自己也在不斷地煮雞湯來麻醉自己。但是這個電影,導演故作正經地講雞湯,相比於賈樟柯的完全寫實的小鎮青年《小武》,增添了很多喜劇色彩,反而讓我覺得是一種超現實的荒誕。
說是路人甲,電影里也真的基本全是群眾演員。男主是東北人,雖演技看起來是不夠專業,不過那口音對於在東北熏陶了四年之久的我而言還是蠻親切的。女主梳著我印象里高中時代女生很流行的髮型,而電影里青年們打了雞血般談論夢想的樣子與我們高中時候簡直如出一轍,於是暗自羞愧那不忍回首的年少時代,也不去介意演員們台詞說得多假,雞血多冠冕堂皇了。
電影里,大家一直在探討,什麼是成功,怎樣才能成功。也會有同樣的小鎮青年在捫心自問為什麼要做群眾演員,為什麼干這種是個人都能幹的事情。橫漂們互相打雞血,講述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群眾演員懷抱明星夢,卻只是在片場走來跑去連個講台詞的機會也沒有。就像電影里講,各行都這樣。
新來的總以為自己能怎樣,其實大部分都是不咋樣。日復一日,我們沉浸在麻木的充實之中,忘掉那些曾經以為很重要的虛無縹緲的東西,意志消磨殆盡,而柴米油鹽,吃喝拉撒,這才是生活。
其實生活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雖然最後男主駕著七彩三輪摩托車追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且兩人手拉手奔跑在炮火連天的片場上,有種穿越的奇怪感覺。但最後的結局很可能正如女主所說,這不是你真正的生活,最後會不了了之,你終究會離開這裡,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而成天想著當主角要台詞,甚至與懷孕的妻子鬧翻的凱哥,以為演員就是他的夢想,到了鏡頭前卻屢屢忘詞,最終竟落得一個瘋癲成魔的結果。
這裡我不得不佩服一下導演,能把悲劇拍成喜劇,甚至還讓人對這個世界心存善意,也是很厲害的。
橫漂們還在互相鼓勵,互相打著雞血。我們感動,但繼而是深深的悲哀。或許是為他們永無出頭之日,或許是為我們連追夢的勇氣也沒有。沒有英雄的國度,你只能做一個無名小卒。
這個故事就是通過電影院告訴每個人,我們都有青澀的時候,都是從什麼沒有到有的。讓每個人知道感恩這個時代,感恩在你成長和成功的過程中所有幫助過你的人。
因為看的是點映,所以比大多數人都提前地清楚了影片的水準——爛。用情懷坑錢坑出了新花樣,擺明了說我要用群演,當然我不是為了省錢,我是為了情懷。。讓你吐槽演技都吐槽不得。
貼一下自己看完點映後寫的影評。
——————分割線——————
「這部新電影怎麼拍呢?恩。。先加一點大眾情懷,好,再加一點故事煽煽情吧。。時間不夠長,加一場飯館吵架吧。。啥?加多久?二十分鐘!最好在流點眼淚,對,這樣就不能表現底層的心酸了嘛~多簡單嘛,最後,加點雞精吧,哦喲我艹,雞精加太多了!」
——爾冬陞
6月23日下午,聖崑崙音樂廳,山東高考成績放榜前一天,就這樣被香港導演爾冬陞的雞精放多了的心靈雞湯齁了一回。
首先感謝電影協會的同學,你們真的很給力,點映會辦的規格很高,水平很棒。大哥還幫我佔了一個特別好的座位,感謝各位!
說說電影。先說搞笑的片段,小時候看《神奇寶貝》的時候,記得喵喵對火箭隊吐過一句槽:「同樣的笑話說第二次就不怎麼好笑了。」片中的搞笑部分大多就是靠這些網路段子拼湊起來的,這些段子的復古程度和春晚上的幾乎不分伯仲。
再說劇情,不知道是不是導演深入橫店太深了,大量的素材都不吐不快,導致整個片子形散神也散。一位有著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長大父親的農村小青年,也就是男主角,懷揣中國夢去橫店闖蕩,臨走時經典的骨肉分離場面,父默母淚。男主來到橫店後,首先遇見自己的夢想領路人飯店小老闆凱哥,經由其介紹又認識其他幾個小鎮追夢青年,按說這些勵志人物已經湊夠雞湯的食材了。導演半路又插入三個十八歲的女青年,三個追夢女青年又遇上了一個老女青年,老女青年家裡還有一個價值觀略顯畸形的男青年。說回男主,憨厚樸實的男主又遇到了另一個清純可愛的女青年,也就是女主角,反射弧遲鈍如我都能提前近兩個小時從各種角度預測兩人的後來感情發展路線,女青年在家裡還有一個哥哥介紹的一個有故事的備胎男青年。除了這些青年之外,半路上又出現了好多小青年,最後導致臉盲症的我當看到青年們在小飯店裡一邊勵志一邊集體高潮的時候,陷入了完全分不出誰是誰的程度。
看了故事梗概,再說說每個人物,男主人公的設定完全是一個懵懂中二病的狀態,除了中國夢身無他物,來到橫店一年,完全沒有受到昏暗社會的浸染,照這樣的發展我猜測早晚會變成橫店龐麥郎,結果越活越勵志,活脫脫變成了一個羅永浩。諸多細節設定簡陋,就不一一吐槽,挑一個說:電影結尾,為了喂觀眾喝下最後一勺雞湯,導演安排男主給性格活潑的媽媽打了一個電話。要注意這是一年來打的第一個電話,麻麻的存在感究竟是由多弱!(不要說這是電影省略,這是電影里自己交代的。)
再說女主,女主設定是清純可愛萌萌噠的妹子,為了夢想和男人留在橫店,家裡有個備胎,也曾當過備胎,但是仍然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質,堅持不被導演潛,結果最後淪落到跑龍套都被封殺的結局。(因為女主太可愛了,所以不忍心多吐槽)
其他人物或多或少都有著一部分人格缺陷,勵志哥身兼雞湯之王與人生導師的重擔,古天樂帥哥則是天下負能量青年的榜樣,集所有那些媽媽嘮叨你的缺點於一身,當然最後自然是改邪歸正,成為社會主義旗幟下的好青年。男主的領路人凱哥毫無徵兆的精神崩潰,讓人慨嘆英明一世卻為了女人江郎才盡。片中人物不是充滿極度的正能量,就是負能量滿滿。正邪對立讓我很容易就分清楚了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要學習誰的精神品質,要改變什麼錯誤習慣。
值得一提的是這麼雞湯的片子里還是讓我抓到了一些人性的陰暗!勵志哥、古天樂帥哥還有兵哥哥三人竟然搞山頭主義,在這麼一個團結的大家庭里搞小團體!片尾看到男主飛黃騰達後,勵志哥唯恐自己的小團體崩潰,人生導師形象崩塌,以後在橫店還怎麼混,於是孤注一擲放大招,用正能量元氣彈對古天樂一陣狂轟亂炸,炸的古天樂不要不要的,就差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跪下說「教練我想打籃球」了。還有凱哥夫人與飯店廚師之間若有若無的姦情,十分懷疑凱哥突然演技失常就是那個喜歡穿低胸裝的廚師在菜里搞的鬼啊!
再說演技,看了二十分鐘,心裡默默想到,我去,拍關於群演的電影不會真的找群演來拍吧。。結果結尾果然證實演員們都是一群群演。對於群演,我毫無不敬之情,畢竟有夢的人都是要讚賞的嘛~我也沒有那麼多負能量。但是話說這畢竟是讓我們觀眾花錢去看的一部電影,這樣的演技真的對得起觀眾?不要說什麼草根之王王寶強,若是沒有劉德華、劉若英這些專業演員罩著,《天下無賊》也不會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況且我覺得王寶強直到現在演技並沒有什麼進步。。。如果以非科班出身的演員都以王寶強為榜樣,追求那種所謂的樸實無華的演技的話,那麼大家就會在「王寶強怪圈」里再也出不來了吧。
說回男主,男主演的真正是他自己的故事么?我想不會吧。男主只是以一個群演的身份作為主角用一個群演的演技沿著一個編造出來的群演的故事。這樣一個橫店瑪麗蘇故事,恐怕在片場里男主也會找不到自己吧。當然不只是男主,整部故事完全是一個架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基礎之上,爾冬陞所謂的接地氣不過是把預算搞的接了地氣。另外,裝傻充愣的演技不知是男主本色出演還是故意為之,如果是故意為之,我覺得那他的進步空間還有很大很大,如果是本色出演,那。。。額。。。
女主讓我眼前一亮,極具鄰家姐姐的氣質,然而可能導演覺得這還不夠吧,還要多清純一點,再清純一點,最後連打個分手炮都非顯得這麼楚楚可憐。
凱哥算是其中比較有演技的一個了,不過開頭還是讓我不能直視,在宿舍里講道理的那一段簡直就像是央視非誠勿擾中隨便拉人來拍的VCR一樣。不過應該是逐漸找到了感覺,最後演大臣的那段內心戲很是不錯。
配音同樣用的群演自己的聲音,這個嘗試很大膽,大膽的挑戰了觀眾的觀影極限,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還是一場聽覺盛宴。對白讀的像是我們的四六級英語聽力裡面的對話,尤其是三個男人在宿舍里聊天的那段,只能感嘆,我從未見過如此文明和諧之人!
最後說說編劇,整碗雞湯,啊不對,整個故事完全將一個可以套用在任何行業身上的萬能勵志公式強加到了群演這個群體身上。本來很好的一個主題,與廣大觀眾也十分感興趣的一個行業,卻被導演塑造成了一群拿著勺子喂大家太太樂雞精的正能量導師。為了這個主題,不惜把這麼一個好題材變為一個深陷俗套的無聊故事。甚至連表現雞湯的幾句話都沒有多少新意。印象最深的那段鏡頭就是飯店勵志了。簡要寫一下公式:「負能量青年的抱怨+正能量青年的苦口婆心+兩人的衝突+朋友的勸解+負能量青年的回心轉意+眼淚+打架出血(視場面而定)=香噴噴的雞湯」在這裡把這個公式無償奉獻給大家,希望大家以後活學活用,從普遍中抓重點抓關鍵。
這樣的題材明明是一個很好的紀錄片題材。若是拍成紀錄片,新穎有特色接地氣,最重要的是不需要演技,何苦將這樣一群青澀稚嫩的演員燉成一鍋雞湯呢?
說了這麼多,其實自己本身就是一個閱片量不大,沒有多少專業知識的小觀眾而已。但是,中國票房的主力軍不就是我們么?如果這樣粗製濫造、省錢省人,最後厚顏無恥的掛上一張所謂接地氣的遮羞布的電影不被扼殺在搖籃里,而在將來大行其道的話,我只能感嘆一句:「嗚呼哀哉!」
個人意見:如果微信有9塊9的電影票的話不妨一看。不然的話,想要看這種題材的片子還是去看《喜劇之王》吧。畢竟星爺演宋兵乙時候的演技就已經超越《我是路人甲》整部戲了。
希望爾冬陞靠《門徒》攢下來的聲譽不要毀在這些戲上。
歡迎關注公共平台——餘燼(yujin2230)
熬得一碗好雞湯。
真實帶來了真誠,生活本就是這個樣子,只不過路人甲們的視角略微地鮮為人知,由此也衍生出了男女一號的純粹,這樣的人生活中確實不少。
另外,我們大抵都是「橫飄」吧,飄在離家之外的地方,或者飄在自己的現實之外,夢想很大,其中也應當包括生存,強迫自己割捨一些東西,讓心裡不好過,自我掙扎,最後就成了世俗眼中的所謂的「努力奮鬥」。
我不這麼認為——但凡能夠做到的,可能是出於喜歡,更大程度上是習慣,其中的勞作未必會有壓迫感。別人覺得麻煩,實則是標準不同,當然這也會被冠以逐夢的說辭。
結尾的圓滿固然美好,可現實或許更為殘酷,比如瘋掉的凱哥。但這又有什麼關係,片子已經給出答案:這裡的一切,都是假的。
最後表達我的觀點:每個人的命運都是劇本,早已註定,你要怎麼演,都是規定動作,導演不喊咔,不能停。
很走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