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想要建設一座盈利又真正能環保的垃圾焚燒廠,主要有哪些技術方面和政策方面的困難?


不請自來
首先是想說您提出的 真正環保又盈利 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意思什麼?
1、從環保的角度來說,肯定會有很多人提到二噁英等等事情。但是我覺得在垃圾處理這個事情上,應該是另一個思路來討論,已經不是說現在污不污染的問題,因為每天每天、 不管是城市還是鄉鎮都產生巨大的垃圾,有包裝袋、果皮、廢紙、樹枝樹葉、破衣服、甚至還有更多的是電子垃圾、醫療廢棄物、建築垃圾、餐廚垃圾等等。 這些垃圾的危害不言而喻,除非人類生活回到原始社會,不然就必須想辦法解決垃圾處理的問題,最早的垃圾處理方式是填埋,但是除了大量的佔用土地資源之外,更恐怖的的是(是的,是恐怖),從目前的技術來看,垃圾填埋後會產生大量的滲濾液,一旦滲濾液滲透到土地中產生的危害將是持久而不可估量的。這個你可以試著把家裡的垃圾筒里垃圾裝起來,封口,然後等裡面漚出水的時候,把那個水用來澆花,看看效果就知道了。
講了這麼多,其實是想表達:·1、人類社會不可能不產生垃圾。2、垃圾不可能不處理。3、所以不是討論垃圾焚燒有沒有污染,而是相對其他工藝而言,污染的情況。
或者,目前垃圾產生的污染值是 100的話,垃圾焚燒後產生的污染是 50,那麼直線的看垃圾焚燒貌似是不環保的,可是反過來看是不是又是環保的呢?
——————————————————————盈利問題後面再說——————————————
5月20日 晚 補充
下午跟同事正好聊到 最近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大潮將起 正好就這下午說的繼續寫寫
接觸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不算多 但是也算半個業內人士
就自己所知 聊聊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 盈利 情況
1、投資
投資一個垃圾焚燒發電廠需要多少錢呢? 這裡面涉及到很多邊界因素的不同,一般而言目前國內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多採用BOT模式建設,這一塊 去年 固廢網搞了個評選,其中 杭州錦江、光大國際等等佔據了市場主導。在BOT模式中採用公開招標的形式甄選投資人,那這時候政府就需要給出邊界條件,以有利於吸引投資人,也可以讓各家在同一標準上進行競爭。比如:當地的垃圾分類情況、垃圾熱值、垃圾運輸情況、垃圾的收集方式。焚燒廠是否已經選址?廠區三通一平?是否已通過立項?尤其是環評工作是否已經通過?以及軟性的 當地政府的招商環境,稅收政策等等。
其二要考慮的就是 工藝。爐排爐?流化床?或是其他工藝。不同工藝的造價差距很大,而且對垃圾燃燒狀態的要求、熱值要求、後期維護的費用也是千差萬別。
反過頭來說,不同的投資人一般都有自己擅長的工藝,因為有些投資人是早些年做設備起家,現在轉行做投資。也有地方政府為了發揮投資人的實力,或者說是為了省事,乾脆就有投資人帶方案過來投標。就是我政府現在就想建個垃圾焚燒廠,規模定好。其他的我都不管,你過來報個補貼價格(關於補貼價格,下面將會專門說明),但是如果不定工藝就以為沒有辦法做環評,那麼對於投資人來講,項目就有風險,前期工作的大幾百萬投進去了,萬一環評過不了,或者地方輿論壓力大,最後項目拖延。考慮這些風險之後就會提高報價,最後又回去了。所以其實是個政府選擇的問題。
估算的情況大概是每100噸/天 的規模約投入 3500萬元的,當然誠如上面所說,因為這些情況不同,在實際過程中還存在總規模1200噸/天,一期規模600噸/天的情況,對投資的分析也不一樣。
其三 融資模式 ,投資人不會自己全額投資建設的,拿到政府的特許經營合同後,第一件事就是找銀行貸款,一般的自由資金約在30%的樣子,財務費用的成本也會對垃圾焚燒發電廠是否盈利產生影響。

2、運行成本
這塊說起來估計可以寫本書了,簡單說就是垃圾前段處理費用:包括垃圾含水率、發酵、熱值等等。添加劑費用,比如 流化床工藝是需要添煤以助燃;設備的維護大修費用。以及垃圾的供應情況等等(早些年國內很多垃圾焚燒廠一直吃不飽,經常停火歇工);人員工資等等。
尤其特別的是垃圾焚燒發電廠,發電上網情況。有些地方招商政策好,政府把變電站修到廠區門口,幫忙跑部門搞批文,到發改委拿路條,協調電力公司簽訂合同並優先使用,發出來的電就能上網。有些地方 投資人自己需要去建電網,再去找電力公司發改委等,發出來的電(焚燒發電廠的送電 有時候不穩定)
總的來講,運行成本是對垃圾焚燒發電廠最為關鍵。而運行情況又跟政府積極性,投資人實力,項目方案是否健全各個方面息息相關。

3、最後將 收入問題
發電廠靠什麼收入呢?主要是兩塊,一方面是發電的收益,這個國家在去年出了文,對這方面進行了規定,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下,而且為了防止地方以垃圾焚燒發電為由推行小火電(比如上文說的流化床工藝 由於需要添加煤粉 ,就經常造人詬病 說是以垃圾處理,實則為小火電),規定了每噸垃圾按最多補貼多少瓦數的補貼電價。另一方就是 政府補貼了,這一塊也就是上文所說的,競標時投資人的報價。
一般而言,政府補貼佔三分之一,發電收入佔三分之二。

綜述:
經常有人說,垃圾焚燒發電廠除了靠政府補貼,就活不下去。我想這裡其實是有個問題需要明確的,那就是垃圾焚燒發電廠,甚至之前的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廠,以及近年來慢慢興起的 醫療垃圾處理,污泥處理,包括餐廚垃圾處理,這些行業從來就不應該是一個可以自行盈利的行業。
這些行業,或者統稱為 市政基礎設施,這些行業本來是應該由政府投資建設的,不面對公眾,而是為公眾提供看不見的服務(比如 污水處理廠行業就把政府向污水處理廠支付的價格叫做 污水處理服務費,以區別於政府向居民,企業徵收的污水費),既然是向政府提供服務,那麼這裡的補貼就不能理解為通常意義上的「政府補貼」,而是作為企業向政府提供服務,所收取的費用,應該無可厚非。

那垃圾處理廠到底能不能盈利?
答案是,可以。而且現在看來盈利模式已經成2熟。
收益到底有多少?
答案是:不清楚,不過可以估算:就簡單3個億放在銀行每年的利潤也不少,而根據行業慣例,一般企業投標時報價中的利潤率應該在8%以上,這是報價中的,實際情況也只有投資人自己清楚了。不過一個現象倒是可以反映其中的利潤到底有多少。從去年開始,全國各地垃圾焚燒發電廠開始大規模興建,目前像江浙等地區,幾乎每個縣級地區都有垃圾焚燒發電廠,而在中部地區,也基本上是市一級都有了垃圾焚燒發電廠。
而利潤情況,講個兩段子吧,不一定真實,各位姑且聽之:
西北地區某大型城市即將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國內知名投資人都來了,其中北京一家企業很得瑟的跟我說,我們已經找了從國家部委找了領導專門打招呼,而且從省里到市裡各個部門、分管領導都已經溝通好了,應該十拿九穩。投標前,項目團隊壓著標書從北京出發,在路上接到業主電話,說你們公司不錯,不過···· ,項目負責人趕緊給公司頭頭打電話說明此事,估計是出了變數,等到投標前一天(?此處存疑,感覺不會這麼巧),聽到準確消息,另一家投標人已經從比國家部委還要高一級的領導那疏通了關係,專門給省市領導打電話做了特別交代。最後這家投標人為了表達不滿,最後沒有來投標。感興趣的在於,北京這家企業上市公司,輪政府關係絕對是強大(曾經在多地強壓地方政府,通過招商形式投資建設了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而不是公開競爭形式,垃圾處理補貼價格也高出平常許多。),而最後的中標企業肯為這樣一個項目而去動用更高級別的領導關係,只能想像該是有多大的利益驅動在裡面。
去年,中部某地級市,經濟發展一般,政府本來沒有建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打算(每天幾萬塊的垃圾處理補貼當地財政支付起來有壓力,尤其對於這種城市用地不緊張,而且垃圾費徵收不多的城市而言),省內某國資企業為了搶佔市場,硬是通過層層疏通,最後愣是硬建了一個垃圾焚燒發電廠起來,你說要是不掙錢,這事誰干呀?
是不是?

PS:手機打字,寫的比較亂,諸位姑且湊合著看吧
有些文號,具體數字,回頭有時間會盡量補充
歡迎有業內人士前來指教交流。


@吳帥 講的基本屬實。
目前的政策來講垃圾焚燒廠是盈利的,而且盈利能力很強,業內很多人都把焚燒發電廠比喻成 「印鈔機」。 不過這個印鈔機可不是誰都能建的。而且還要能頂住環保輿論的壓力。
二噁英也是一個頭疼的問題,檢測費用太貴,一次就要幾萬塊,一年搞一兩次檢測就不錯了。全世界也沒有什麼方法能實現二噁英的在線檢測。也就是說,就算達標排放的焚燒廠,也只能說,進行檢測的那段時間是達標的,至於其他時間,以及一年一共排出了多少二噁英,沒人知道。現階段的水平,無法知道。
當然也不是說就一定無法達標,運行的好,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只是現在環保局的監管水平也不夠高,只能靠企業自律了。


就個人了解的,上海市為例,曾經燒一噸垃圾國家給補貼200,現在燒一噸國家只給30塊。其餘的利潤只能靠自己發電或者想其他辦法去掙了。本來這其實是個擁有很大潛力一個市場,現在由於體質也好、國家政策也好,漸漸變得無人問津,誰還會想著靠垃圾焚燒去掙錢呢?
垃圾焚燒的技術、環境方面問題:
1. 污染物的處理難:
飛灰(粘在鍋底上或者煙囪刮下來的灰)是危險廢棄物,現狀就是:領導來檢查,就拿固化劑處理一下;領導走了,就乾脆把飛灰直接堆在那兒,根本不去處理。而爐渣(爐排上掉落下來的低渣)則可以進行簡單的固化處理,進行路基回填、做水穩碎石等等。是一種比較好的資源化利用材料。
2. 成本高,利潤低:
成本高在於污染物的處理,而且是對應國家治理標準高,更是提高了處理的難度和成本。所以現在大家都是能躲開就躲開,能不處理就不處理。利潤低當然了,除了發電可以產生一些產值外,國家補助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現在國家的補助越來越低,導致垃圾焚燒的發展遭遇很大的阻力。
3. 垃圾成分不均勻,變異性大:
這就導致不同批次的垃圾焚燒熱值不一樣,可能造成垃圾焚燒一些產物的不均勻——如爐渣成分的變化,進而導致資源化利用遇到變異性過大的問題。其實更多的價值來源於前期的垃圾分類回收,如可再生的塑料、紙張等,以及有色金屬(鋁、銅等)以及鐵的回收。

總之,垃圾焚燒還是很大程度上需要國家的支持和資金資助;還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撐,否則將遭遇最大的也是最尷尬的困難:由於資金短缺或者減少成本而對焚燒污染物處理不足,導致二次污染。這是企業和政府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另:本人正參與垃圾焚燒爐渣項目,將爐渣進行資源化利用。對此行業有所淺見,還請各位大神指教。多謝分享!


新能源發電裡面,垃圾焚燒、生物質都是盈利能力排名靠前的品類。


摘自南方周末 - 低價之下,或引發環保信任危機 垃圾焚燒:正迎來慘烈價格戰
進入價格戰時代

蚌埠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共兩期,第一期投資為5.04億元,計劃日處理1000噸生活垃圾,第二期再新增500噸。

項目還有另外3家企業參與競標,均為國內知名環保企業,報價分別為37、38、40.915元/噸。按媒體報道所稱,作為欠發達的內地省份安徽,政府的財政負擔能力低於沿海地區,該地區的垃圾處理費為30元-50元/噸,低於行業60-80元/噸的一般水平,上述企業報價均在合理區間之內。

在國內,目前很多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採用BOT模式,是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經營的一種方式,由政府向企業授權,允許後者在建設、管理的特許經營期限內獲得收益。同時,政府向企業提供垃圾處理補貼,這即是上述提到的投標價格。垃圾焚燒廠的另一個重要營收來源是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國家以0.65元/kwh的價格收購(不高於280kwh/噸),補貼是一種臨時措施,不斷降低並逐漸退出只是時間問題。

而26.8元/噸的價格是否有價格戰的嫌疑,我們無法去評價其合理性,但下面的數字演變趨勢值得警惕:

160元/噸,早些年業界認為合理的垃圾處理費;

80元/噸,兩年前行業建議堅守的平均水平;

48元/噸,2015年5月新泰項目中標價格;

26.8元/噸,2015年8月蚌埠項目中標價格。

實際上,2015年上述新泰項目也已引發業界爭論。5月份,山東新泰市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日處理垃圾900噸),此次中標的垃圾處理補貼單價僅為48.00元/噸,較招標公告公布的預算控制價65元/噸降低了26%,此中標價格在國內垃圾焚燒行業屬較低水準。同時參加招標的另兩家企業也低於預算控制價,均未超過60元。

垃圾處理補貼的中標價格正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在跌落,到底是行業的技術水平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還是低價競爭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慣性、趨勢?

價格競爭,是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手段。一些掌握先機的企業通過技術進步和經驗累積,提高了效率,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保證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可以通過降價獲取競爭優勢,擴大市場份額,謀求規模效益。

客觀地說,降價競爭具有一定的積極性,一方面會迫使有能力的企業效仿,提高效率,推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另一方面可以淘汰落後企業,實現行業的優勝劣汰。消費者也可以從降價中得到實惠。

然而,如此陡降的中標價格,在2015年上半年,很多企業已有些看法,認為會對行業不利,我們也以行業自律的名義與一些垃圾焚燒發電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溝通,特別是針對「48元/噸是否可以盈利」的討論後,大家一致認為當前行業確實存在較多可以節約成本的空間,可以在不降低環保標準的基礎上,減少支出,降低成本,降價讓利獲取市場競爭力


其實我倒覺得不一定非要一個垃圾焚燒廠盈利,只要它環保就好了。
因為焚燒垃圾的本意是治理污染,不讓更多的垃圾填埋地下污染土壤和水。當然這個廠子能盈利或者創造點產值當然更好。但我覺得即使虧本經營,這個廠子也得維持下去,由政府發電補貼就好了,政府錢不夠,就收點稅也無妨,反正每個人都在產生垃圾,處理大家產生的垃圾當然要向大家收點錢,只要這過程沒人貪污就行。
我覺得對於垃圾處理這件事情,我國的當務之急是如何調動民眾的積極性,促進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因為焚燒不經分類,成分不定的垃圾危害實在不安全。
以我的經驗看,中國不垃圾分類的原因,首先就和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有關,對自己家的環境以及自己家的成員很重視,出了家門就什麼都不管了,毫無顧忌的禍害公共環境,公共意識和法制意識比較淡漠,要改好這一點,還要很長時間的努力。
當然眼下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我感覺只要垃圾分類能給人帶來立刻就能看見的好處,還是有很多大爺大媽願意乾的,比如說向市民購買分類合格的垃圾。


說了那麼多,無非兩點,投入不足,監管不嚴。投入不足是因為市場惡性競爭,補貼價格持續走低。監管不嚴是利潤的源泉


技術方面的問題其實不是問題,現在很多高新技術都能滿足,重點是民眾和選址,你看最近有多少項目被民眾拉下馬了~


二噁英確實是個問題
而且,盈利又環保,就現在的國情和技術水平,確實是個難題


推薦閱讀:

核電站到底是不是環保與安全?為什麼日本有那麼多人反對?
電動汽車入網技術(V2G)是什麼,目前有什麼研究或者是應用?
清潔能源市場是怎樣冷卻下來的?
人類的能源大多都是靠燒開水,這種說法正確嗎?

TAG:環境保護 | 能源 | 垃圾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