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的大紅斑是什麼原理,是怎麼形成的?

木星是一個氣態行星,表面應當是均勻的,熱力不均應當純粹來源於緯度和日夜,不受到地形影響,為什麼也會形成這種大風暴?為什麼大紅斑始終處在南緯23°,它會不會像颱風一樣衰減?


20年間,就已經縮小這麼多了。

一百年前,大紅班的觀測數據大概是四萬公里,現在只有一萬多公里了。

大紅班是夾在兩個相反方向的環流帶之間的,並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個大風暴,而是整個木星大氣環流的一部分,所以不是簡單的能量耗散的問題,看動圖的話可能更直觀:Great Red Spot


大紅斑是木星最著名的特徵,至少從17世紀起它就一直存在於木星表面。

大紅斑與木星南半球的一條雲帶有關,巨大無比,能容納下兩到三個地球。

與地球的大小對比

雖然面積很大,但大紅斑很薄,向木星大氣下方延伸不超過40千米。

大紅斑的偽彩色圖

大紅斑的英文為Great red spot,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風暴,與地球上的反氣旋毫無二致。但是與地球不同的是地球上能長期維持的反氣旋(此處經評論區知友提醒有做一點小修改)都與地表的山巒或者其它地貌有關,大紅斑與木星的任何地貌特徵都沒有關係,它在木星標準雲層上方大約8千米的位置漂浮。在其內部,物質以瘋狂的速度旋轉,風速可達每小時320千米。這樣的風速在風暴邊緣一直保持,風暴中心則相對平靜,溫度也低於外部狂躁的區域。

大紅斑自有觀測記錄以來,它有時會消退甚至完全消失一段時間,但它總會再次現身。對於它消失的原因,一種猜測是高層暫時出現的亮雲遮擋了它。

大紅斑也有可能在某一天完全消失,因為木星的大氣湍流頻現,動蕩不安。數年前,大紅斑曾經與一個小一點的類似風暴相撞,最終吞併了這個名為南熱帶小紅斑的反氣旋。

因為大紅斑實際上是個巨大的風暴,研究大紅斑的形成過程,就需要回歸到研究木星上類似風暴形成過程,我們從被大紅斑吞併的小紅斑開始。

小紅斑最初是白色的風暴,只是在被大紅斑吞併的前幾年才變為紅色。

木星最新的景觀卵形BA結構有類似的起源,這個風暴已經成長為大紅斑一半的大小了(也就是說可以容納1到1.5個地球那麼大),它是由三個小的白色卵形風暴碰撞形成的,2005年開始變為紅色,顏色鮮艷得可以和大紅斑一爭高下,風速也直逼大紅斑。

由於距離木星兩極不同距離處的雲層自轉速度不同,這兩個巨型風暴每三年相遇一次。目前這兩個紅斑在木星大氣湍流里翩翩起舞,也許有一天,它們兩個的合併會成為木星的一大奇觀。

那一天什麼時候到來,還沒有定論。

手機碼字不容易,回去電腦上圖。

已上圖。

有關木星的科普,我找到了一篇文章,鏈接如下:
太陽系的最大行星——木星[《科學》雜誌]

不點個贊就走?


還記得毛球定理嗎?你永遠無法梳平一個毛球。

木星是氣態星球,木星好比毛球,它的氣體流動就是毛的方向。

大紅斑就是你給毛球梳平之後炸起來的那佐毛。


隨便找個木星照片其實就能發現木星上有多個條狀的氣流,兩個相反氣流攪在一起形成了大紅斑,能持續這麼長時間的原因是兩個相反氣流起到的作用就像抽陀螺的鞭子一樣,其實太陽系的幾個大型氣態行星都有類似情況,比如海王星的大黑斑。


我想是這樣的喲,木星是氣體行星,木有地球這樣的表面岩石系統,也就少了很多阻力,風暴衰減的就很慢了。

然後木星體積龐大,內部熱對流複雜,也就更加劇了擾動,就容易形成這樣的大風暴。


感覺這個斑很有意思,說不定本來就只有「一兩秒鐘」的持續時間,只不過在人類看來,這個時間跨度就很大了,可能是和時空間的維度不一樣吧


裡面有ELS


題主可以去看看冰河世紀5,裡面太陽系的起源講的很詳細


ELS逃入木星的位置,將在三百年後和地球進行交流


找個人氣旺的想有人回答我的疑問,空氣震動形成聲音,那麼眾多有大氣層的行星或者衛星上是不是應該有類似風聲的聲音,有沒有哪個航空器傳回過聲音,謝謝高手。


推薦閱讀:

以納米技術對癌細胞進行針對性標靶化療涉及到什麼知識?她是怎麼控制納米級的東西去找癌細胞?
有網友在西寧發現沙漠怪圈,跟麥田怪圈是一回事嗎?
你能想像的最發達的最好的你最希望的外星文明是怎樣的?
為什麼下雨的時候雲是黑色的?
為什麼耳機塞緊了低音更明顯?

TAG:自然科學 | 物理學 | 天文學 | 天體物理學 | 氣象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