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其他星球布滿撞擊坑,地球上卻很難看到?

月球上各種環形山,其他星球照片也是各種撞擊坑。但是我們地球上很難看到。
是不是其他星球被撞的幾率更高些?為啥呢?

即使地球有大氣保護,那是不是都是因為大氣呢?
==============================

高人這麼多,順便補充問一個,隕石撞擊地球是不是有概率分布?好像俄羅斯看到隕石挺多的。


我們照著由外而內這個思路想:
1、宇宙中有無數的星際碎片,我們母星的第一層防護是外圍的巨型氣態行星(土星,木星),木星為我們吸引和抵擋了許許多多的潛在威脅。
舉例:1994年的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撞擊木星事件,雖然根據軌道計算當時彗星繞開也不會撞到地球,但是這是人類看到的第一次現代大撞擊事件,無數天文學家用他們的望遠鏡親眼目睹了這一偉大而壯麗的事件。這向人們直觀地展示了木星強大的軀體是如何保護內行星的。木星引力很大,能吸引不少太陽系內遊走的碎片,不定哪顆本來就是要撞地球的。

1994年7月撞擊圖片1

1994年7月撞擊圖片2 彗星在撞擊前被木星的巨大引力撕碎,並在木星表面形成一連串撞擊

2、月球:和木星效果一樣,幫地球擋了一些子彈。但是因為月球引力比地球還小,擋的子彈也許並不多,無論如何人家擋了點。下圖這些坑們其中可能就有一些是來找地球的。

另:這個奇怪的顏色是因為我後期用了反色處理。by Nikon P90.

題外話,題外話也能長知識是不是,補充一個月球成因假說:撞擊成因說

Big Splash假說示意圖(圖片來源:LWL老師的地球化學課程PPT)
距今約45億年前(在太陽系形成約20-100個百萬年之後),一個火星大小的星體撞擊地球,大量地球物質拋灑並在地球軌道附近逐漸凝聚成一個較大的星體,這個星體開始清理軌道,也就是不斷吸附自己軌道上的小碎塊,最終形成了月球。證據之一:月球的總體組分與地球的地幔相當。
不過放心,之所以會有那麼大的撞擊是因為當時太陽系剛形成不久,整個太陽系混亂不堪,不停地撞擊、撞擊、撞擊,形成較大星體,大星體不斷清掃自己軌道上的其他小傢伙。經過幾十億年的清理,現在早就乾淨了。所以現在基本不會有這麼大的撞擊了。

3、大氣層:可以抵擋大多數碎片,每天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碎片進入大氣層,能被肉眼看到的流星已經算巨無霸了。PS:流星並不罕見,只是在都市的人們早就習慣了沒有星空的夜晚。如果你在任何一個遠離城市的地方,晚上抬頭看天空,在繁星之中會不斷有細小的流星擦過天空,那時你就會感謝大氣層對自己的呵護。

這是我前幾年在內蒙古隨手照的照片,可以看到客車上方有一個流星正好被拍到。隨便一拍就能拍到流星,可見流星之多。而且這還是一顆很亮的流星,還有千千萬萬比它小的碎片,連看都看不到。這就是大氣層的庇護。

4、某些大塊頭星際遊俠,過五關斬六將終於來到地球表面砸出一個大坑,但這些大坑又迎來了新的敵人:地球上強悍的風化作用
地球上的風化作用在業界是領先的,除去物理、化學風化過程(溫度變化、陽光直射等),地球上還有獨有的生物風化、水的侵蝕等風化形式,導致地球上所有的岩石都會被無情地剝蝕掉,成為碎塊、砂子,乃至黏土。隨後這些土啊砂啊,都被風或水等營力帶入低洼地帶,填平各種坑,當然也包括隕石坑。
風化作用,簡單地說就是削下一切高的,填滿一切低的,把世界搞得很平整。
(板塊構造則是與之相反)

5、板塊構造運動:地球上構造運動目前來看也是太陽系內特有的,其他如火星、月球,早已死氣沉沉,唯有地球生機勃勃。板塊構造也可以帶走許許多多留在海洋中的撞擊坑,等等,海洋中還有撞擊坑?額,這個我也不太知道,按說海洋這麼厚應該會有緩衝作用吧,但萬一有很大很大的東西砸下來,海水也擋不住。。像這麼大的撞擊,應該會引起生物大滅絕的吧,所以歷史上5次大滅絕,如果有證據表明是撞擊所致,又找不到撞擊坑,也許是這些大坑俯衝下去了吧。。。

這是一張簡單明了的俯衝帶圖解,大洋板塊不斷新生,並不斷向大陸板塊下方俯衝,根據地球物理觀測,有些俯衝帶甚至可以一路俯衝到核幔邊界(CMB,地核和地幔的交界處,很深很深)。洋殼上的一切地形地貌也隨之永遠消失。

另外,陸上板塊構造比如造山運動,以及小的構造運動如斷層、褶皺等,都能摧毀曾經的各種地形地貌,包括隕石坑。

斷層:著名的美國胡佛大壩。
我把斷層標出來了,根據那幾條暗色的岩層(也許是侵入體)很容易觀察。
「把大壩建在這裡簡直是愚昧!」(Global Tectonic課程老師語,美國人)

褶皺圖片1

褶皺圖片2

褶皺圖片3 微小尺度也有。此手乃我同學之手。
這些大大小小的構造,有能力毀壞大多地形,隕石坑也不會倖免。

完畢。

-----------
背景:
天文奧賽省三名
中國地質大學 地質學本科


首先,地球上也有,只是比較少。原因有幾點:

1,月球醬:不要欺負地球君,向我開炮!
2,大氣層:隕石君全是異性戀,燒燒燒!
3,海洋君:有本事就把我砸一個大坑呀!
4,雷公電母龍王風婆:其實,一直瞞著大家,我們大學專業是美容!


第一次被邀請,有點受寵若驚,混跡在知乎近一年,還從來沒有真正回答過問題。這次算是略懂一點吧,表達自己的一點看法,不期望能有多少贊,只能是曬一下存在感……

先說結論:題主問的撞擊坑可以理解為隕石坑,由於太陽系內的隕石主要來源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因此被撞的幾率相對於火星及木星來說,應該要低一些,而比月球被撞的幾率肯定要高(關於月球給地球擋隕石的說法,請參考上文「大葉」的回答),大氣層的影響主要是對一些小型隕石起到燒毀的作用,只要隕石體積足夠大,沒能被大氣層的阻擋燃燒完全,最終都會落到星球表面,形成各種規模的隕石坑。已經形成的隕石坑能不能被看到則取決於隕石坑的保存和識別保存的問題主要是風化作用的問題,上文有很多人都提到了。識別問題則依賴於我們的觀測技術手段,目前主要是依賴於衛星遙感觀測,針對於月球或火星表面的遙感觀測能有比較好的效果(相對地球而言沒有地表水體、植被覆蓋、風化作用等因素的干擾),所以看起來似乎就要少一些。下圖是我隨便在谷歌地球上截的一張圖,大家看看是不是有隕石坑的感覺,根據我對該區域岩性的了解,兩個相連接的似圓形區域,中間為花崗岩類,周圍為變質岩類,儘管目前的解釋是高溫岩漿侵入和接觸變質,難道就沒有可能是隕石撞擊高溫熔融和衝擊變質成因么。

關於隕石坑的定義、保存及其識別直接找度娘,我就不賣弄了。

隕石坑_百度百科

關於被撞的幾率問題,稍作補充。大家請看下圖,小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它們被認為是在太陽系形成的過程中,受到木星引力擾動而未能聚合的殘餘物質,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區域,估計為數多達50萬顆,這是太陽系最主要的隕石來源。當然不排除有來自外部的小星體闖入太陽系,但落到地球上的可能性並不太大。理由有二:一是這些星體速度都足夠快,除非正對地球(這種概率和你用一顆芝麻去砸中飛舞著的乒乓球差不多,比例可能不太恰當,但大體差不多),否則會掠過地球(地球的引力不足以使它急轉彎);二是太陽、土星 、木星都的質量比地球大得多,從而引力也大得多,一定條件下起到了地球的保護傘的作用。


說月亮幫我們擋流星導致地球隕石坑比月亮少的同學們,你們夠了!摔!
月亮比起地球來說還是個小個子萌噠噠,放過她吧。
憑什麼要月亮幫大個子地球擋,而不是大個子地球幫萌妹擋呢?
樓主實在問為什麼地球上看不到象月亮、火星那樣密布隕石坑的表面,真相就是地球有風吹日晒、板塊運動之類的,長年累月,慢慢抹去了隕石坑。地球表面主要是水,也是個原因,否則可見的隕石坑會更多點。
否則的話就算有更大個子的木星幫地球擋隕石,地球表面還是會密布隕石坑的


至於樓主說的其他星球。喂~~,太陽、木星這樣的非固態星球表面也沒有隕石坑。樓主算是口誤吧。


把地球表面的東西去掉就是滿目瘡痍


地球上當然有了。只不過少嘛。因為第一,不夠大的隕石在大氣中飛行的過程中因為和空氣摩擦早就燒光了。第二,大的隕石落地上能砸出坑來,但是地球上有季節和天氣變化啊。在漫長的時間裡是會被各種風化和改造作用抹平的。第三,地球上有獨特的板塊系統,板塊運動可以改變任何地貌,深海變成高原在地質歷史中可是很常見的。


其實原因主要有這麼幾點

從外部來說,月球、木星等星球幫地球擋了不少槍,已經從客觀上減少了可以撞擊地球的隕石的數量

從內部說,地球上有大氣層,小型的隕石摩擦基本上就燒乾凈了,大的隕石也因為摩擦減少了體積,或者乾脆破裂了。

最關鍵的是地球相對來說還是年輕星球,有活躍的地址活動,通過不斷的地殼活動,已經把許多隕石坑抹平了


恐龍說:你們騙人


題主自己用的措辭就可以解釋這個問題了,【很難看到】,事實就是這樣,不是沒有,而是一般沒注意到。因為地球上有水,很多坑直接就變成湖了,連個海就變成灣了,此外地球上有植被啊,相當於塗了層粉底,遮蓋了瑕疵,通常坑都巨大,幾百萬年來再被磨平了稜角,乍一看就是普通的地勢高低罷了,仔細研究才能得知這兒原來是個隕石坑。好多答主拿月球說事,可是月球的體積和質量都比地球小得多啊。我們以地球人的角度來看也許月球恰好為地球擋掉了一些隕石撞擊,然而以月球人的角度來看,其實地球為月球擋掉了更多的隕石撞擊啊。
另外,地球有大約46億年的歷史了吧,而人類撐死也才幾百萬年,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啊。按這個比例,相當於一天中的大約兩分鐘,也就才兩分鐘沒啥事而已,愚蠢的人類就覺得隕石不會撞自己了。


我認為可以歸咎於兩個方面。一是地外環境,二是地內環境。
地外環境。首先,地球有一顆衛星——月球,吸引了一些小天體。其次我們可以發現,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從內到外,隕石坑的數量有從少到多再到少的的規律。這是因為小行星帶的存在和天體構造,在火星和木星之間有一塊小行星密集區,包括地球在內的許多隕石坑都來自這裡的小行星,地球外部有較為穩定的環境。最後,水、金、地、火是類地行星,簡單地說就是地表由岩石構成。這樣的地表構造,流動性小,較為穩定,所以隕石坑保留較多。(這一條好像應該歸為內部因素)木、土、天、海是氣行星,表面由甲烷、氫氣等氣體構成,有些是液態有些是固態。在我的印象里,好像沒有這類行星表面布滿隕石坑的印象。恰恰是他們那些具有岩石構造的衛星有大量的隕石坑和地質活動跡象。
地內環境。首先地球有大氣層,大多數小天體還沒到達地球表面就灰飛煙滅了,或者剩下的很小。其次,地球具有活躍的地質活動。在地球形成初期,也經歷著大量的小天體撞擊,但因為地球地質非常活躍,溫度很高,地表呈液態,所以當時沒有的撞擊痕迹沒有留下來。後來地質活動區域穩定,但還是算為活躍,所以許多之後的隕石坑就因為地質活動而消失了。最後,生物的作用。地球有生物活動,這就涉及到地表岩石消失,土壤形成,許多環形山時因為生物的作用變得不那麼明顯。如果把地球的生物全部去掉,把水抽干,你會看到許多保留下的環形山和隕石撞擊痕迹。
總的來說,我們是受到月球以及近年對類地天體的探索影響,才認為地外天體都有大量隕石坑,其實不然,那些活躍的氣態星體就不可能存在隕石坑,因為表面的活動太劇烈,什麼痕迹都會被磨平。那些有大量隕石坑的天體,是因為沒有活躍的地質活動、沒有生物生化作用、沒有穩定的外部環境、沒有厚厚大氣的保護……就像前面有人說金星沒有多少隕石坑,一方面是因為濃密的大氣層,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離小型帶遠,外部環境穩定。
不是專業搞這這個的,以上的觀點僅僅出自邏輯推導。除了關於生物作用那一條,我可以肯定告訴你,生物在地質作用中有明顯和關鍵的作用。生物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內重塑地表形態。


就是因為這樣才會有人類


20米外那個人一臉的痘為什麼我看不到


因為你看到了也意識不到那是隕石坑,視角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當你站在一個你根本都忘不到邊的坑裡,你又怎麼會認為那是個坑,就像我們直觀認為地是平的一樣,在知道地球是球體之前也有人會問為什麼太陽是圓的而地球是平的


謝邀。從地球自身的角度來講,我覺得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吧:
1. 地球有板塊構造活躍,岩石圈處於循環之中,使得撞擊坑很快就會被各種構造運動(如隨地殼潛入地幔並熔化;造山運動)抹去。
2.地球有較厚的大氣層,很多小型隕石直接燃燒殆盡。
3.大氣、水、生物造成的各種風化與侵蝕作用。
本人只是地理地質狗,天文並非專業範圍,所以就不班門弄斧討論地球之外的原因(例如受撞擊的概率)了。


因為在到處都是撞擊坑的星球上是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的.


第一:有大氣保護,小的流行還沒等到地面就燃燒光了。大的流星也會燃燒變小。
第二:地球上有風,有雨,有河,有動植物,即便是有隕坑也會慢慢的被撫平。
第三:月球作為衛星,他的引力會吸引很大一部分小行星碎片,讓地球更安全。
~~~~~
對了,還有地球板塊移動,火山噴發,等等的影響。


被風和水的運動磨平了。

但是仍然有痕迹,比如太湖就可能是個隕石坑。


其實金星也沒多少隕石坑,因為金星的大氣層比地球還濃稠,而且地表的地質活動頻繁.


海洋蓋住大部分
大氣層燒掉一部分
人類活動破壞掉一部分


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堆積)使地表趨於平坦


推薦閱讀:

兩顆恆星相撞會發生什麼?
為什麼這個宇宙還沒有黑矮星?
作為科幻愛好者,你最想收到什麼禮物?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邊緣,那麼在銀河系的中心區域會不會存在非常多科技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組成的聯盟?
中子星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100萬億倍,那如果從距離它幾百公里高的地方自由落體,落地速度就達到光速了?

TAG:天文學 | 天體物理學 | 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