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的哪些理論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時代?
在評論斯密的理論時,應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斯密當時提出的理論主要目的是抨擊政府腐敗。政府腐敗才是斯密理論的靶子。
相關問題: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在如今有哪些仍舊適用的觀點?
我認同前面的Jichun Si説的。不過我也要補充一些。亞當斯密主要的經濟學著作是《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經濟學屬於社會學科,並不存在一個標準答案,所以凡是經過一定時間考驗的經濟學理論都是不會過時的,而適用的問題,無非是現代的制度環境發生了變化,先前理論的前提條件也許不存在了,或者出現了先前理論沒有料到的新情況。
一些理論仍然可以用,祇是並不是最優選擇,比如絕對優勢理論,在比較優勢理論出來以後逐漸式微,並不是絕對比較優勢理論不正確,而是他適用的範圍不如比較優勢理論廣。比如對看不見的手不再百分百信任,並不是說不需要市場來調節了,也不是說市場調節不再是最優的資源配置方式,而是認識到市場之外的力量的作用,實際上大多數的經濟學家都是信仰市場經濟的,也就是相信看不見的手這個理論。
前面孫廷凱所説的狀況就是出現了新情況或者前提條件發生了改變。那個時候的金融制度是金本位制,沒有央行;那個時代是向工業社會轉變的時代。現在是一個信息社會,服務業成爲社會的主要行業,現代社會的金融制度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時代轉變,我認爲並沒有對亞當斯密的理論產生顛覆性的效果,而是在原有理論的基礎上開闢了新的發展空間。
張健説的價值論式微,我認爲可能是亞當斯密理論裡面唯一不再適用的理論吧。現代經濟學已經不看重價值這一理念了,而是主要討論價格。我個人認爲,這也是因爲市場經濟的原因,大家相信市場能夠把商品調節到它應該有的價格,所以價值是不重要的。而一談論價值就涉及公平這樣的不可測量的概念,不可測量就使得這一學科不能脫離權威,並使得這一學科依附於其他勢力,這是所有學人都不希望看到的。
我們的這個時代的學術潮流在不斷改變,但其最本質的信仰——市場,都與亞當斯密有關,這也是亞當斯密討論的根本性前提,這一點沒有變,那麽他的理論都祇是會被發展、補充,而不是被代替。
樓主說的不適用這三個字用到經濟學理論上是不適合的。說一套經濟學理論適用不適用得分兩個場合:現實生活或者學術研究。我的觀點是,亞當斯密的理論在現實生活中是適合的,在學術研究中是不適合的。
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既與現實生活的運行息息相關,又在理論上不斷發展。但是與物理學等自然科學不同的,一旦一套理論在學術上被完全拋棄,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也就被人們拋棄,例如亞里士多德認為同時從塔頂扔下來的大小球,大球會先著地,在今天,這已經被當作一個笑話了。
但是在經濟學領域內,一套理論在學術上雖然被完全拋棄,在現實生活中依然有用武之地。
現在做研究,較為前沿的期刊上,只要研究主題不是經濟思想史經濟史方面,基本不會提亞當斯密,因為在亞當斯密以後,經濟學已經發展了幾百年,亞當斯密所有的議題都被後來的學者以各種新的理論論述了無數遍,有最先進的數學模型,有更符合現實生活的假設前提,因此有更精確的結論,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說《國富論》的理論不適用於現代社會,說的其實是現在的經濟學的學生,要做經濟學研究的話,完全可以不閱讀《國富論》,因為亞當斯密的理論已經被更好的描述更好的理論所代替了。就像在「絕對優勢理論比較優勢理論H0理論」這一理論體系中,絕對優勢理論是後面理論的墊腳石。
然而當斯密的書是從最一般的人類心理來寫的書,邏輯推理是正確的,假設前提也是合理的。經濟學外行的人,看了亞當斯密的這些理論,依然能夠感嘆人類智慧的美妙,能夠從祖先的智慧中獲得知識,那麼,就社會生活這一層面而言,亞當斯密的理論是適用的。
綜上所述,在學術層面上,總能找到比亞當斯密的理論更先進的理論,因此其理論可以說是不適用的,因為所有在亞當斯密的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議題都被討論過了,在論文裡面還用著亞當斯密的理論,說明與現代經濟學理論脫節了數百年。但是在社會生活層面上,亞當斯密的智慧依然是有用的。
就學術層面上,舊人的理論不適用是毫無爭議的事情,雖然人們會有對祖師爺的敬佩之情因此否認這一點的存在,但是某個人的理論,在最前沿的論文上完全消失了,這還不意味著不適用嗎?
就社會生活層面上,我們則有另外一套說辭。一套經濟學理論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個是假設前提,另一個是邏輯推理。一個邏輯推理正確,假設前提合理的理論在現實生活中就依然有用武之地,在鬥嘴或者辯論的時候,依然能夠用上。即便兩套理論的觀點完全對立,也無法認為另一套理論就完全錯誤,更何況是現實生活與人鬥嘴的時候。不是有很多關於經濟學家的笑話嗎?例如,十個經濟學家一起開會,至少會有十一種意見。因為其中至少有一個經濟學家可以同時持相反的兩種意見。因此觀點並不能決定適用還是不適用,而作為學術大家,邏輯推理一般沒有問題,真正要在現實生活中徹底拋棄一個理論,實際上取決於其假設前提。具體而言,只要人性還有自私的一面存在,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怒答一記,很多人沒讀過《國富論》就來攻擊它,真是服了。
大家攻擊的「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的,他寫的書叫 資!本!論! 亞當斯密的書叫 國!富!論! 這兩本書書名除了都帶個論字以外都不一樣的好吧。
兩個人的思想共同之處是都認同勞動產生價值,這是沒問題的,問題是馬克思錯的地方認為價值完全是由勞動產生的,把資本給幹掉了。而斯密認為商品價格由地租,勞動工資和資本利潤構成,勞動者付出的勞動已經由工資的形式付給勞動者了,商品價格中剩下的除了支付地租外都是資本家應得的利潤,而不是所謂的「剩餘價值」,這麼說大家能明白了吧。而且原文中都是用「價格」來闡述,而不是馬那樣歸結於玄虛的「價值」,不信翻翻書。
附上原文目錄,你們看看哪裡論述了你們討論的「價值」?
上卷目錄
序論及全書設計
第一篇 論勞動生產力增進的原因,並論勞動生產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給各階級人民的順序
第一章 論分工
第二章 論分工的原由
第三章 論分工受市場範圍的限制
第四章 論貨幣的起源及其效用
第五章 論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或其勞動價格與貨幣價格
第六章 論商品價格的組成部分
第七章 論商品的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
第八章 論勞動工資
第九章 論資本利潤
第十章 論工資與利潤隨勞動與資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第一節 起因於職業本身性質的不均等
第二節 起因於歐洲政策的不均等
第十一章 論地租
第一節 論總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產物
第二節 論有時提供有時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產物
第三節 論總能提供地租的生產物與有時提供有時不提供地租的生產物這二者價值比例的變動
順便談談前四世紀銀價的變動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金銀價值比例的變動
懷疑銀價仍在繼續跌落的根據
社會進步對三種原生產物的不同影響
第一類
第二類
第三類
關於銀價變動的結論
改良的進展對於製造品真實價格的影響
本章的結論
第二篇 論資財的性質及其蓄積和用途
序論
第一章 論資財的劃分
第二章 論作為社會總資財的一部門或作為維持國民資本的費用的貨幣
第三章 論資本積累並論生產性和非生產性勞動
第四章 論貸出取息的資財
第五章 論資本的各種用途
第三篇 論不同國家中財富的不同發展
第一章 論財富的自然的發展
第二章 論羅馬帝國崩潰後農業在歐洲舊狀態下所受到的阻抑
第三章 論羅馬帝國崩潰後都市的勃興與進步
第四章 都市商業對農村改良的貢獻
下卷目錄
第四篇 論政治經濟學體系
序論
第一章 商業主義或重商義的原理
第二章 論限制從外國輸入國內能生產的貨物
第三章 論對其貿易的差額被認為不利於我國的那些國家的各種貨物的輸入所加的異常限制
第一節 限使根據重商義的原則,這種限制也不合理順便談談儲金銀行,尤其是阿姆斯特丹的儲金銀行
第二節 根據其他原則,這種異常的限制也不合理
第四章 論退稅
第五章 論獎勵金
順便談談穀物貿易及穀物條例
附錄
第六章 論通商條約
第七章 論殖民地
第一節 論建立新殖民地的動機
第二節 論新殖民地繁榮的原因
第三節 美洲的發現,和經由好望角到東印度的通路的發現,對於歐洲有什麼利益
第八章 關於重商主義的結論
第九章 論重農主義即政治經濟學中把土地生產物看作各國收入及財富的唯一來源或主要來源的學說第一節 論國防費
第二節 論司法經貫
第三節 論公共工程和公共機關的費用
第一項 論便利社會商業的公共工程和公共設施
便利一般商業的
便利特殊商業的
第二項 論青年教育設施的費用
第三項 論各種年齡人民的教育經費
第四節 論維持君主尊嚴的費用
本章的結論
第二章 論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一節 特別屬於君主或國家的收入源泉
第二節 論賦稅
第一項 地租稅即加在土地地租上的賦稅
不與地租成比例而與土地生產物成比例的賦稅
房租稅
第二項 利潤稅即加在資本收入上的賦稅
特定營業利潤稅
第一項和第二項的附錄加在土地、房屋、資財上
的資本價值的稅
第三項 勞動工資稅
第四項 原打算無區別地加在各種收入上的稅
人頭稅
消費品稅
第三章 論公債
他對價值論有過貢獻,但不能因為馬是錯的就攻擊他吧。說得形象點,一個刀匠(馬)打造了一把刀(勞動價值論),一個人買了刀去做壞事,大家指責這個人,也指責刀匠打造兇器,但是指責挖鐵礦石的人算怎麼回事?
不好意思有點激動。題主問國富論在現代經濟中哪裡不適用,我不是學經濟學的不好回答,但我可以確定一點,在他的書里沒提到的地方不適用(好比牛頓力學在相對論里不適用)。
另外希望大家答題的時候能不能認真一點,理性一點,要討論一本書,能不能讀過一遍,好歹知道它講什麼的吧。要說它是錯的可以,但能不能從書中摘錄一段原文或一個觀點,論述一下它為什麼是錯的,而不是想當然說它是錯的?要知道在這裡的回答大家都能看到,有些人可能沒什麼專業知識但有求知慾,隨手答個錯的答案有沒考慮過可能會誤導別人?斯密錯的應該只有勞動價值論吧
剩下的最多是不完善。比如對「國富」起源的闡述,集中在以針廠為例子的這種規模報酬遞增的一種特例上,顯然遠遠不能涵蓋國富原因的全部。
又比如invisible hand理論,忽視了大量市場失靈的現象等等。
不過這也僅僅是「片面」,有句話說得好,歷史都是由片面的深刻來推動的。所以不可苛求古人
1、斯密時代沒有現代意義的央行,而且所有國家都是金本位制,所以通貨膨脹不是常見的現象,而通貨膨脹與就業之間的關係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問題。
2、斯密時代基本處於農業社會,人類儲蓄很少,金融市場不發達,而人類大部分的非理性行為和金融市場有關。
3、斯密對人類社會運行機制的洞察,應該會被世代傳頌。
另外,關於大家談到的理性與非理性問題,補充如下:
1、如果一個普通民眾都觀察到許多非理性行為,斯密不知道嗎?
2、當我們在分析非理性行為對經濟的影響的時候,我們本身就是理性的。
3、個人認為,是因為理性而不是非理性,我們的經濟社會才能延續至今。我們今天能在知乎上談論這一切,其實是人類大體上理性的最好證明。
謝謝!記得加爾布雷思和希勒等人指出了唯一一個重要的亞當斯密的「錯誤」,那就是他認為公司制將是大忽悠們騙錢的形式,也就是認為股東搞好「公司治理」是不大可能的。後世發展證明這個判斷過於悲觀了,公司制極大的改變了世界。其他的真沒什麼「不適用於現代世界」的了,斯密是隨便兩句話就能創造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並且其思想能禁受住幾百年幾百國家實踐的人,真正的神一樣的人物。
樓上的朋友的確說的對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相當於基督教的聖經 至今沒多少人公開質疑過
謝邀。
我是經濟學入門者,所以不敢妄自評論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理論,題主問亞當·斯密的哪些理論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時代。
其實有很多他的理論已經過時了,比如說勞動價值論,這個理論完全無法解釋現代經濟了,有些人工作時間很短,卻收入不菲,有些人工作同樣的時間,但收入卻比前者低N倍,這就是無法用勞動價值論來解釋的。
雖然不是經濟學領域的學生,但是看到這個問題卻很想一答。但願可以為多數非經濟學類的知友在通讀《國富論》時提供一些參考。
- 關於題主給出的問題:「亞當·斯密的哪些理論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時代?」個人的一些看法是在通讀《國富論》的時候不要太過於著眼於哪些理論(又或者是哪個理論)。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國富論》並不是一篇論文,而是一本著作,原文名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直譯多譯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國富論》只是意譯的簡稱(比如嚴復就將其譯作《原富》),(就我個人理解)著作相比論文,最大的價值就在於論文是對某個或數個論點的闡釋,而著作闡釋的則是一整個系統。從我個人的感覺來看,斯密在寫《國富論》的時候並沒有把某些部分或者某些語句提煉成為理論的意思,看起來基本上像是打了一個框架後哪些部分感觸多就多寫寫哪些部分,有章有法,無拘無束。至於提煉理論那些事,大多是後世所為(包括牛逼閃閃的「看不見的手」,斯密在書中也僅是一筆帶過,多數人如果不看導言應該是不會發現的)。斯密這貨一開始是研究邏輯學和道德哲學的,《國富論》基本上是哲學和經濟學的雙線操作,因而產生的書中多處內容的不自洽困擾了斯密的後半生,故而著眼於某個或數個理論並非明智之舉。
我看的是「鳳凰決定」的胡長明譯本,「西方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就寫在扉頁。斯密的《國富論》從數十個切入點闡釋了整個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最根本的經濟因素的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和最終的發展趨勢,闡釋的是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一整個系統,比那些僅提出單一理論,研究單一問題的論文不知道高到哪裡去,故而(對於非經濟領域專業人士)望勿捨本逐末。
- 對於 @鬼狂歌 的回答:亞當斯密的所有理論仍然適用於現在的時代,並且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人類社會的行為、人性的假設不發生本質的變化的話,還會繼續適用下去。我大體是認同的,原因在於斯密對於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基於道德哲學的基礎之上的,如果人性沒有大的根本性的改變,這一基礎就不會腐朽,故而《國富論》對整個系統的闡釋是長期有效的。
- 而對於 @Azulwang 的觀點:亞當斯密的理論在現實生活中是適合的,在學術研究中是不適合的。…某個人的理論,在最前沿的論文上完全消失了,這還不意味著不適用嗎?我則持不認同的態度,如當下新興的學科人文地理中與經濟理論和經濟問題有關的命題,在《國富論》中已有相關的論述(如關於港口政策、物流和腹地經濟及地產的闡釋)。學者科研受阻又或心血來潮的時候隨手翻翻《國富論》,已經成為了某些新學科的起點。
- 《國富論》第四卷論政治經濟學體系中有大量關於金銀貨幣及銀行的相關闡釋,金本位經濟與當下時代去之甚遠,又因涉及一些具體數據(如鑄幣稅率等),故而讀起來略顯艱澀。然而金本位固然倒了下去,國家信用本位卻站了起來,仍舊適用與否,仁者見仁。
- 《國富論》第五卷第一章論各種費用更像是一篇自成體系的財政學論文,感覺羅列多餘思辨,是相對乏味的存在。
- 斯密的經濟學是真·古典經濟學,著眼點是長期的宏觀經濟,一個時間尺度單位怎麼的也得有個100年(額……再不濟至少也得有個50年)吧,所以最近十年房價怎麼跑得這麼快啊這幾年就業率和通脹這對基友關係好不好啊下個季度央媽開不開口降准啊明年利率市場化以後股市樓市匯市怎麼跑啊這些個問題就不要去問斯密了,建議你還是找凱恩斯那伙人去吧……
當下的時代已經不是斯密生活的那個時代,但當下的人性卻還是那個時代的人性。雖說國富論看起來是碩大的一塊磚頭,又是古典又是奠基的,名字還略唬人,但是畢竟成書已經近300年,那時的很多前沿和突破,當下看來都早已經成為了常識,我開始看國富論的時候已經是大三下學期了,(按照平時正常的看書節奏)通讀全書大概花了15天吧,看完之後很後悔為什麼沒有早兩年看,因為事實上《國富論》的內容並不深奧,它的價值更多的是在於幫助你我建立一個相對完整的當代經濟世界觀,建議每一個人都去看一看,遇到艱澀的地方,給點耐心,實在不行,看個白金壓縮版之類的也是極好的。回頭看一眼改革開放30年,我國就是踏踏實實的走在《國富論》闡釋的世界裡,無論過去還是未來,如果我國能有三分之一的國民通讀國富論,世界必將大不一樣。
作為一個沒有完整讀過《國富論》的人,可能要被批判瞎評論了。
我認為,雖然亞當斯密是經濟學的始祖級人物,但是不代表他的學說都是對的,更別提他的所有學說都適用於現代了。舉個並不恰當的例子:
問:牛頓三定律是否適用於現代物理?答,在普通條件(地球上)下,牛三定律都是有效的。而在量子力學等領域,則不再適用。
(看到有人說亞當斯密是牛頓了,我這個例子看起來舉的還可以,我也覺得他是牛頓級別的人物)
06/11/14補充:再摘錄一段話來表述我的觀點吧。甚至和牛頓不同的是,亞當斯密的很多學說都是有問題的,不過這也是學科之間本身的差異。從批評角度講,斯密學說中的問題是數不清的。有當時適應現在不適應的,有當時就不合適的,甚至有本身邏輯疏漏的。
Subsequent classical writers found much to criticize in Smith"s work. But they paid him the highest compliment a theorist can receive: both the questions they asked and their mode of procedure in the search for answers were very largely moulded by his writing.
(渣翻譯)其他的古典經濟學作者在斯密的工作中找到非常多的問題。但是他們對斯密緻以了可以對理論家致以的最高敬意:他們的問題,和他們研究的方法,都是從斯密的著作中脫胎出的。
同理,亞當斯密的學說產生於他的時代,很多地方也局限於他的時代。題目問的是「亞當斯密哪些理論已經不適用於今天」,其實還是非常多的。(另外你們非要黑馬克思是為什麼…在說別人不理性黑亞當斯密的時候你們這麼不理性的黑馬克思真的好么。你們通讀過資本論么…另外我真沒在樓里看到幾個敢黑亞當斯密的。馬克思的地位你們真的了解么。)
至於亞當斯密學說的價值,我不想再闡釋一遍,因為其他人已經做得非常好了。
看到上面有人說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的。你真的a)讀過亞當斯密b)了解勞動價值論c)聽說過李嘉圖d)讀過馬克思?
LOL
維基百科 Labor theory of value
Presently the concept is most often associated with Marxian economics, although it appears as a foundation to earlier classical economic theorists such as Adam Smith and David Ricardo and later also in anarchist economics.
維基百科 勞動價值理論
勞動價值理論屬於經濟學中的商品經濟理論範圍,它起源於英國的亞當·斯密,中經英國的李嘉圖及威廉·湯普遜的發展,終於德國的馬克思。
我先摘錄一部分最近在讀的書,A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by William J. Barber等之後有時間再來翻譯(我覺得我有充足理由認為作者讀過《國富論》):
(這只是部分criticize斯密理論的摘錄,其餘還有非常多)
大意是,亞當斯密認為價值和價格是分開的。那麼內在價值是如何決定的呢?labour force是衡量價值的方法(之一)。然而顯然,labour force並不是一定的,那麼如何區分不同熟練度的工人呢?亞當斯密又說,這個不可精確測量,但是可以通過市場的bargaining,來大概區分和衡量。那麼既然可以已經通過衡量工人產出的不同來區分工人,為什麼不能直接去衡量產出呢?
If value was distinct from price, how then was the former established? Smith asserted that labour was "the measure of value". This was readily compatible with the themes he had already developed; moreover, it was in harmony with intellectual currents of his time.
The assertion that labour provided the "measure of value" was not, however, free from ambiguity. At least two diverg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labour to value are possible. The first might base the value of a commodity on the quantity of labour required for its production.
中間好多頁略過
The labour force, as he recognized, was not homogeneous; some of its members were more skilled (and hence more productive) than others. How were these discrepancies to be reduced to a common denominator? Smith replied that an adjustment was provided "not by any accurate measure, but by the higgling and bargaining of the market, according to that sort of rough equality which, though not exact, is sufficient for carrying on the business of common life". In other words, wage differentials established in the market place input to a common standard; an hour of unskilled labour might be taken as a standard unit while an hour"s labour by a worker paid twice as much would be worth two units. It may well be asked: if the market test is sufficient for weighing the units in which value is measured, why cannot the same procedure be applied to the valuation of output? The whole problem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value (natural prices) and actual prices would then vanish. Smith"s caveats about approximations provided no escape from this logical trap.
Essentially, Adam smith is Newton in economics.
他不知道還有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神奇的經濟發展之路!
說國富論過時了,還讓不讓人經濟學家活了,這個是現代經濟學的基礎好不好看,沒有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那裡來的微觀宏觀
國富論是一個基本原理 是基礎
認為亞當·斯密理論不適用,或者完全被替代的了看法,極度膚淺。我只引用一段喬治·斯蒂格勒讀完《國富論》後的看法。實際上,許多經濟學家對亞當·斯密真實理論的忽視(他們只是用看不見的手來扭曲亞當斯密,實際上看不見的手只是亞當斯密一筆帶過的概念,而且斯密自己的陳述是極為謹慎的,絕非流行經濟學家所說的自由經濟解決一切的看法),已經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導致奧地利這種極端學派的產生——如果亞當斯密知道自己被描述成一個自私自利的自由主義者,他一定會從墳墓里出來把那些愚蠢的經濟學家挨個罵一頓。
幸好,目前的行為經濟學已經重新拾起斯密的寶貴遺產,駁斥了傳統理性經濟學,重新讓經濟學成為一個更準確的,更有人文關懷的學科——這一切正是亞當·斯密理論的本意。現在經濟學領域的傑出學者,尤其是最近幾年的諾貝爾獎,一大半出自行為經濟學家:那些否認人性自私,否認人完全理性,否認市場絕對有效的經濟學家。而亞當·斯密,實際上就是他們的先驅者和精神領袖。
總的來說,亞當·斯密的貿易理論,本來就適用於當時的重商主義時代,你一定要放到今天,當然是不全面的,這是廢話。重要的是,亞當·斯密關於人性,人的消費和生產行為的理論,幾乎從未被淘汰過,一直是一個研究寶庫。
據說人類是活在歷史當中的,今天的一切都是由歷史造就的,今天的很多商業規則也都是遵循市場法則的,你說市場法則的理論是否適應現代呢?
首先
當閱讀經典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去結合自己淺薄的閱歷去抱著批判以及輕視的態度去評論已經歷經200多年的經典了,這樣是暴露了你自己的膚淺
第二
可以說沒有一種理論是永恆完美的,永遠正確的,對於經典,不同思想階層的人對其理解是不同的,但高手看到了經典本質的思想,看到了經典曾經璀璨的歷史和以後美好的未來,而低層次的人卻只拘泥於評判現在的對與錯。
所以對與錯,適不適合現在的情況在我看來這種問題是沒有意義的(都過了240年了你是覺得我們的社會沒進步還是覺得經濟學家們都去冷凍休眠了),但是你想要深入了解其中的差別,這個也是不可能的,畢竟我們不是學術大牛(學術大牛: 哪有時間去刷知乎……)不要太糾結這些學術性很強的東西,把書多讀幾遍吧學到思想才是最棒的至於適不適用是需要自己去評判的,別人說的再多你沒有他的閱歷和眼界,這個東西他說了你也理解不了,一時半會也難以接受(除非你像我一樣悟性很高嘿嘿 評論里請不要出現臭字不字要字臉字等字樣)
先看中文的在看英文原著,省時收穫還多
亞當斯密: 你的翻譯很到位,我很欣賞你,有時間咱倆聊聊人生
作者: ……
除了jameslun的回答,亞當斯密對現代公司制度持保守的態度以外,我再補充一個,亞當斯密對現代的金融借貸手段的看法也偏保守。用紙幣替代金銀成為貨幣已經是他能接受的最大限度,他對現在金融手段(各種衍生品,槓桿)本質上是不信任的。最後一章,他對國債的看法也是否定的,認為英國政府不應該發太多的債去打仗。現在發行債券已經是貨幣政策的重要手段。政府在合理範圍的負債並不是壞事。實際上錯不在發國債,而是去打仗。如果用來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好處大大滴:)
對於在國際貿易理論中斯密闡述的「國際分工理論」,觀點強調是勞動分工是決定國家或地區之間進行貿易的決定因素,由此提出生產成本決定貿易「絕對優勢論」。現今隨著貿易理論的發展,他的觀點指導國際貿易就不適用了,只能說是作為理論!
原諒大學生
謝邀。首先,本人不保證回答的嚴謹性,只是大體敘述一下。
第一個,最有名的「看不見的手」,典型的反例就是博弈論中最基礎的「囚徒困境」。說明了在某些場合完全出於利己的自由行為不一定得到整體上的最好結果。
第二個,關於價值論。現在除了馬克思主義學派的應該基本上沒人來從「價值」角度考慮問題吧,畢竟即使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無論怎麼煞費苦心定義價值也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經濟學的核心理論還是價格理論。
第三,非理性的問題,這個還是有爭議的,因為現在經濟學家確實有不少考慮研究人的非理性選擇。不過也有人認為經濟學的前提假設就是理性人,離開了這個假設就不能稱之為經濟學分析了。暫且存疑。
第四,就是一些理論的細化了,比如貿易理論,李嘉圖等人對於斯密的理論有了很大的發展,還有國富論中最值得稱道的分工理論,當時也只是語言簡單的描述,而沒有嚴謹的論證,如果廣義算的話,這也可以算是「過時」嗎?
最後,我上面說的可能不全,也可能有謬誤,因為我也是才疏學淺。不過我想對題主說的是,如果你只是想弄個學位,發個paper在學術圈混或者在職場混的話,《國富論》自然是沒必要讀的,浪費時間還。不過如果你真的是出於好好研究經濟學這門學科的本質這樣一個「高大上」的目的的話,建議好好研讀一下,哪怕這本書里的觀點現在看錯漏百出,但是偉大的著作犯的錯誤也是有水平的,琢磨透的話對自己的功力提升也有很大幫助。斯密老人家怎麼考慮問題,比他考慮的對與錯重要得多。經典不一定對,但一定能改變人很多,而且基本上是往好的方向改變。
至於裝13的話,乾脆去買一本「超值白金版」花兩天時間翻完就OK了,還省事兒。
高大上的書得有高大上的讀法。
分割一下——————
我這塊破磚頭還真引來不少玉啊。
首先我要澄清一點,我沒有說過我覺得斯密理性假設是錯的這個事兒,我的態度是存疑。理性便於理論的研究與開拓,而非理性則更容易解釋現實,我個人的看法是非理性也是理性的一種擴展,不算完全意義上的反對。當然,字面上看,確實是一對反義詞。
其次,我贊同上面某仁兄的看法,其實很多噴國富論的壓根沒好好讀國富論,至於資本論……還是存疑(這樣挺不負責的)。私以為國富論中最有價值的內容就是勞動分工,成天拿一句「看不見的手」怎麼怎麼怎麼著說國富論好與壞的,就好比我拿你剛出鍋的paper,讀完第一章,然後說你這個paper不過爾爾,這個不公平。看有些仁兄表示對經典的不屑,其實你搞了半天自以為高大上的研究,弄出了一個自以為了不起的結論,其實幾十年前就有人做過了,你再去驗證一遍,效率呢?以陳寅恪先生為例,陳先生的「唐代三稿」是研究唐史必須要搞定的著作,幾十年過去了即使強如陳先生也未免出錯,但你研究唐史仍然跳不過他給你設定的圈子。
《國富論》就是這樣,你以為你神通廣大跳出了他的圈子,其實,你只是在這個圈子上面添磚加瓦罷了。即便是神通廣大如楊小凱,也得以斯密的見解為立足點,才敢搞他的「新興古典經濟學」嘛。現在發paper的這麼多,應該沒有更顛覆的了吧。
推薦閱讀:
※工廠通過排污節省了500萬元,群眾因為污染治病多付了1000萬元,GDP到底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贏家詛咒」的經濟學原理是怎樣的?
※美國頂尖金融工程碩士項目中國人畢業後工作實習情況如何?
※人為什麼厭惡風險?
※邁爾斯-克拉克提出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曲線該如何解讀?
TAG:經濟學 | 亞當·斯密(Adam Smi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