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在哈默手稿里提出的月光有一部分來自地球海洋的反射光,這有沒有科學依據?


謝邀。

上面這張非常著名的圖片由阿波羅8號成員之一Bill Anders於1968年在繞月軌道上拍攝。
由於月球已被潮汐鎖定,從圖中的位置砍地球幾乎會一直保持在這個位置而不會升起或落下,當然由於月球的天平動而會有些許的擺動。圖中即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地球的藍色海洋,即地球海洋的反射光可以到達月球。

地球的夜半球可以認為幾乎不會反射太陽光,所以每個月至少一半的時間裡這句話肯定不對。那在另外半個月里,又是怎樣的呢?這個「一部分」究竟是多大部分?

事實上,在另半個月里,這句話可以認為是對的,不過有時這「一部分」實在太小,我們難以覺察。而且我建議達芬奇把「地球海洋」改為「地球」更為準確,因為陸地的反射率要高上一個數量級。

不考慮日食月食的情況(由於黃白交角的存在,朔和望時未必發生日月食),從地球上看來:
在朔時,月光來自地球海洋反射光的那部分取最大值,此時來自反射太陽光那部分取最小值0;
在望時,月光來自地球海洋反射光的那部分取最小值0,此時來自反射太陽光那部分取最大值。
可以看到在朔的前後,應該最容易觀察到月光中的地球反射光。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這種現象被稱為「地球照」,不光地球,太陽系裡其它行星與衛星間也有可能發生「行星照」的現象。

貼一張「地球照」的照片:

此圖來源及更多照片可以訪問:http://www.flickriver.com/photos/tags/planetshine/

當然攝影所得與肉眼所見的區別大家都懂的。。。

下面我們用簡單的方法大致估算地球照的亮度來得到:在地球上看來,月光來自地球反射光的那部分與來自反射太陽光那部分的亮度差異。

視星等是人眼觀看到的天體的亮度的量化,實際上是光學中的照度E,與距離成平方反比關係。肉眼能夠分辨的極限大約是6.5等,星等每級之間亮度相差2.512倍(比如視星等為0的會比為1的亮2.512倍)。從地球上與月球上看,太陽的視星等可以認為是一樣的,都是-26.7等,而月球的視星等約為-12.7。

先假設地球是月球的完美複製品,則太陽光經過月球反射1次後降低了-12.7-(-26.7)=14個星等(照度相差約40萬倍)。在地球上看來,太陽光經地球反射到月球再反射回來後照度又會同樣幅度地降低,所以應該是-12.7+14=1.3等,這就是複製品假設下的地球照的視星等。

但真實的地球不是月球的完美複製品,體現在:
1.地球的半徑更大
2.地球的反射率更高
3.地球有大氣

現在就第一點對剛才的結果進行修正,會用到用星等的普森公式。地球平均半徑取6.4*10^6m,月球平均半徑取1.7*10^6m。月球與地球半徑之比為17/64approx 0.266,大圓所圍面積比為0.266^2,修正大小為2.512log(0.266)^2=5.024*log0.266approx -2.889。

對於第二點,海洋反射率約0.06,月球正面幾何反射率0.07,地球的幾何反射率為0.367,按照海洋反射率算,修正大小為-2.512log6/7approx 0.168;按照0.367修正,-2.512log367/70approx -1.808。後者的變化顯然更明顯,所以我上面說要把「地球海洋」改為「地球」。

對於第三點,如果當時月球處於天頂,大氣層對太陽光的吸收可以不考慮(不會有數量級差異)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olar_spectrum_en.svg
但如果是在地平線附近,大氣消光非常嚴重。比如早晨或黃昏,太陽可能只有相當於-15.8等的亮度,地球照什麼的不用想了。

所以,天頂附近的地球照的星等約為1.3+(-2.889)+(-1.808)=-3.397。維基百科把Minimum brightness of new Moon定為–2.50,看來估算的結果還是比較合理的。

接近-3.4的星等是什麼概念?這將亮於全天最亮的恆星天狼星(-1.47),也亮於木星(-1.6至 -2.94),略次於金星(?4.9至?3.8)。所以只要條件足夠好,且月球不在地平線附近,我們完全可以憑肉眼看到地球照,當初達芬奇或許就看到了。當然,想要觀看地球照,還得在朔的前後幾天。到了初七八左右,明亮的一半會比暗的一半亮上數千倍,月明星稀,相煎何太急。。。

最後,想要對大氣消光多一些了解的,這裡有篇文章可參考:
http://www.asterism.org/tutorials/tut28-1.htm


在日報上偶爾看到這個問題的回答,先是沒看明白,明白後覺得很有趣,再一看評論寥寥無幾,都說看不懂。也是,日報上評論最多的就是在深夜食堂借長評講自己的感情故事了。

其實這個問題由達芬奇而起,還真不算個天文問題,倒像個美術問題了。達芬奇之所以看到地球照後能很快意識到那是什麼,也許和他學美術出身從小畫過無數雞蛋有密切關係:)

以前他們告訴我,畫任何物體要想立體感十足只要把亮部、灰部、暗部(明暗交界線、投影、反光)畫出來,就肯定能立體。如圖所示雞蛋暗部的反光,是由於反射了周圍環境的光,這種反射其實在亮部也有,只是亮部太亮看不到而已。

那麼再看太陽、地球、月球的關係,我們看到的月牙其實是反射的太陽光,月亮這個球體不僅反射太陽光,也要反射各種環境光,包括離它最近的地球發出的光(其實是地球反射的太陽光),於是在月亮暗部我們就能看到地球照了,只不過大部分時間明暗對比太大,只能看到月牙部分。

那麼其實那個回答中的月球上拍攝地球的照片,理論上可以是這樣的,地球暗部的反光中,應該也有一個月球,只不過月球相對地球的體積太小(1/81?),也許只是一個小點點,很難觀測到了。


有~


推薦閱讀:

在哪能看到最大的月亮,有多大?
月球上蓋房子必須使用水泥嗎???!
古人是怎麼知道月亮本身不發光,是反射太陽光的呢?
為什麼指月亮會被割耳朵?
將國際空間站放在月球,現實嗎?

TAG:天文學 | 月球 | 天體物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