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裡面的動物是真實的嗎?
看山海經里描述的動物,比如鮭,和現在的鮭魚描述是差不多的,而且裡面將祭祀習俗大約跟商周時期差不多,那裡面其他一些獸之類的動物可能也是真實的,但是現在為什麼沒有那種動物,或者沒有發現屍體呢?
超長文多圖預警。
配圖來自吳任臣《山海經廣注》(除鳳皇、河伯、娥皇女英、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碩鳥解羽六圖外,相應處會有出處標註);彩色圖片皆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註明出處或刪除。
參考袁珂《山海經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完更前說明:
1.有知友說我答非所問。我早已說明先更各物圖譜,再更是否有真實原型。感謝諸位知友的關注與指正;
2.無人能夠通古曉今。是否為真實的動物,只能由後人不斷考證推測。迄今,已有一些《山海經》的動物被公認確定下來,另有一些動物所指眾說紛紜;其中不乏滅絕的生物,亦或是古人牽強附會、誇大其詞之說,我們更無從判斷。此答案權當把《山海經》動物做一個歸類整理,歡迎廣大知友一同推測考證賜教。
再次謝過大家。
更新記錄:
2015年12月8日,《山經·南山經》;
2016年1月2日,《山經·北山經》(一);
2016年1月7日,《山經·北山經》(二);
先更《山海經》各物圖譜,再更動物的原型。這是一個不知何時能更完的漫長答案。
======答案======
以下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註明出處或刪除。
------山經·南山經------
南山經共計40座山,共途徑16380里。
1.狌狌
【所在】招搖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狌狌即猩猩。形狀像猿猴卻有白色的耳朵,既能匍匐又能如人一般直立行走。另外提及吃了此動物的肉可以使人行走得飛快。2.鹿蜀
【所在】杻陽山
【原文】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鹿蜀,擁有著馬一樣的外形,白色的頭部,它皮毛的紋飾像斑老虎,尾巴是紅色的。更外提及,相傳身披它的皮毛,可以使子孫後代繁榮昌盛。大家不妨看看它的特徵,長期以來,鹿蜀一直被以斑馬或梅花鹿疑似看待。近年來有人指出,鹿蜀的真實原型很有可能是一種早已滅絕的生活於南方的動物。
《山海經》解開「指鹿為馬」之謎3.旋龜
【所在】憲翼水
【原文】其中多玄魚,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旋龜,通體暗紅色。形狀很像龜,卻有著鳥一樣的頭部,和蛇一樣的尾巴。
感謝知友@蘿蔔餅 和@牧星的指出,旋龜應為中國的國龜——鷹嘴龜。
(由於我沒有謹慎查證,上一版提及的「旋龜已被認定為鱷龜」的說法的確在網上普遍流傳,從各種搜索引擎至坊間貼都引出旋龜與鱷龜的淵源,以下附鱷龜)
4.鯥
【所在】柢山
【原文】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復生。食之無腫疾。
原文意為,形狀像牛的魚,棲息在山坡上。有著蛇狀尾,有長在魼(腋下脅上)下的翅膀。鳴叫起來的聲音像留牛(犁牛)。至今的確有種叫鯥(bluefish)的魚類,百度信息:鯥是鱸形目(Perciformes)鯥科(Pomatomidae)唯一的行動迅敏海產食用和游釣魚,學名Pomatomus saltatrix。遍布於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溫及熱帶海域,集群生活,貪食其他小型動物,尤其魚類。體長形,背鰭二個,尾鰭叉形,口大且具尖利牙齒,體藍色或淡綠。
此鯥彼鯥的是否有淵源,歡迎相關領域知友補充賜教。5.類
【所在】亶爰山
【原文】其狀如狸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類挺有意思。首先這是一種疑似「狸」的生物,但這種「狸」有著長頭髮。重點是「自為牝牡(pìn mǔ)」,牝牡指的是「陰陽」,也就是說類這生物,雌雄同體。
目前有人認為類意思為斑鬣狗。
關於古人為何將斑鬣狗認作雌雄同體,有興趣的諸位可以看看。
補充一種置頂貼沒提到的動物6.猼訑(bó yí)
【所在】基山
【原文】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為畏。
猼訑這種生物,形狀像羊。但是它有九條尾巴和四隻耳朵,重要的特徵就是它的眼睛長在背上。
目前沒查證到對猼訑有何猜測。但可以理出一些思路:比如有某些動物,它們的背上為眼睛形狀的紋理,如「眼蝶」,古人將其認為「其目在翅」「其目在背」也實屬正常;
再或者古時確有此種生物,一般而言眼睛在它處,是為了更好地捕食或生存,比如比目魚等。
7.鵸鵌
【所在】基山
【原文】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鵸鵌,食之無卧。
鵸鵌有趣。首先,它像一隻雞,但是有三個頭六隻眼睛六隻腳和三隻翅膀,是三胎連體的形態。
然後,有網友推測,鵸鵌實際上是這個——
2000年悉尼奧運會吉祥物,左邊那隻,叫Olly(中間是鴨嘴獸,右邊是針鼴...)
也就是澳國國寶——
「笑翠鳥」。
笑翠鳥以笑聞名。再看它的「三隻尾巴」,再看它那「三隻翅膀」,再看它那染髮後疑似三個頭部的臉龐。8.九尾狐
【所在】青丘山
【原文】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九尾狐也是一種被確認了的真實生物,其原型如下:
言歸正傳。九尾狐處原文為長著九條尾巴的疑似狐狸形狀的生物。它的傳說之多,流傳地區之廣,知名度之高,已不用多言。
9.灌灌
【所在】青丘山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灌灌的外形描述僅有一句「其狀如鳩」,疑為如今斑鳩的一種。但「其音如呵」,「呵」為呵斥爭吵,意為灌灌的鳴叫聲聽起來像人類爭吵一般。另,《呂氏春秋》里提到灌灌的肉質非常美味。似乎有一道紅燒斑鳩的菜品,太殘忍,不貼圖了。10.赤鱬
【所在】即翼澤
【原文】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它人面魚身,叫聲如鴛鴦。據說吃了它的肉可以不得疥瘡。
儒艮啊儒艮。這裡就不多說了。
(註:《山海經》後文《北次三經》的人魚、《中次七經》的締魚、《海外西經》之的魚、《海內北經》的陵魚,都指赤鱬,即儒艮) 鵲山山系共計10座山,途徑2950里。
二.第二列山系(首座為櫃山)
1.狸力
【所在】櫃山
【原文】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
嗯,這一列山系之始就是位奇獸。
狸力,外形樣子像豬,腳上長著雞距,叫起來像狗吠。「見則其縣多土功」,意指狸力出現的地方,一般都是在大興土木之地,所以推測狸力其善於挖土。2.鴸
【所在】櫃山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
鴸就是貓頭鷹的古稱。至今民間仍有將把貓頭鷹稱作「鶻鴸」的習俗。
3.長右
【所在】長右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
長右人面獸身,屬靈長類。疑似今天的短尾猴,因其聽覺靈敏,因此有「四耳」的說法。
4.猾褢
【所在】堯光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見則縣有大繇。
這貨很激萌。形狀像人,卻全身長滿豬樣的鬣毛,冬眠,叫聲像砍木頭。《中國古代動物學史》注此獸為貉的模式亞種。食肉目,似狐狸,體小而粗肥,性遲鈍。
對,就是貉。
激萌的,被古人稱作全身長滿豬一般毛髮的,貉。
5.彘
【所在】浮玉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多少人想起「彘」便會想到被呂后製成「人彘」的戚夫人。彘,同豕、豚。豬類,或大豬、野豬。
6.?
【所在】洵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羊而無口,不可殺也,其名曰?。
7.蠱雕
【所在】澤更水
【原文】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蠱雕又稱纂雕,是一種似鳥非鳥的食人怪獸,樣子像雕,有角,叫起來像嬰兒啼哭,吃人。
《駢雅》記:「蠱雕如雕而戴角。」《事物紺珠》記:「蠱雕如豹,鳥喙一角,音如嬰兒。」
考古學家發現陝西神木納林高兔村戰國晚期匈奴墓出土的「純金鷹嘴鹿形獸身怪獸」(戰國鹿形金怪獸),在造型上與《山海經》的蠱雕有相像的地方。
(獸通長11、高11.5厘米,重257克)
第二列山系共17山,途徑7200里。
三.第三列山系(首座為天虞山)
1.瞿如
【所在】禱過山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
2.虎蛟
【所在】泿水
【原文】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3.鳳皇
【所在】丹穴山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配圖來自汪紱《山海經存》)
圖騰化的祥瑞,不多說了。
4.鱄魚
【所在】黑水
【原文】其狀如鮒而彘毛,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
即形狀像鯽魚,全身卻被類似豬毛的毛髮。
5.顒
【所在】令丘之山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梟,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
這是一種形似貓頭鷹的鳥,有耳,四隻眼睛(圖文無關)。
第三列山系共14座山,途徑6530里。
------山經·北山經------
北山之單狐山山系。共25座山,5490里。
1. 滑魚
【所在】求如山·滑水
【原文】其狀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其中多水馬,其狀如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滑魚即鱔。
古人的養生啊。
總之我是一口都不吃。
2. 歡疏(huān shū)
【所在】帶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歡疏,可以辟火。
獨角獸 ?
3. 鵸余(qí yú)
【所在】帶山。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烏,五采而赤文,名曰鵸余,是自為牝牡,食之不疽。
形狀與烏鴉相似,長有三個頭,六條尾巴,善於嘻笑。鵸余的肉可以吃,吃了以後可以睡得香甜,不做惡夢,且不會得抑鬱症。
又是一個雌雄同體的生物。此為吉鳥。
4. 鯈魚
【所在】彭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芘湖之水,中多鯈魚,其狀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鵲,食之可以已憂。
此為白鯈魚。
5.何羅魚
【所在】譙水
【原文】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
根據《山海經》記載,何羅魚是長著一個腦袋十個身子的怪魚,實際上它是一種大肚子魚。它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十足的大肚子(一首十身),它的叫聲如畎犬叫,食用它後其可以治癒癰腫的疾病。
何羅魚可能是一種喜歡頭與頭扎堆在一起的魚,看起來好像是一個頭十來個身子;相傳何羅魚可以化作鳥,其名休舊。也有人認為何羅魚屬於頭足類的章魚或者烏賊,然而此處淡水河裡在古代是否有海水魚類,還需要找到考古學上的證據。
6. 孟槐
【所在】譙明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
7.(魚習)(魚習)魚
【所在】涿光山
【原文】其狀如鵲而十翼,鱗皆在羽端,其音如鵲,可以御火,食之不癉。
8.寓鳥
【所在】虢山
【原文】其獸多橐駝[郭璞:有肉鞍,善行流沙中,日行三百里,其負千斤,知水泉所在也],其鳥多寓,狀如鼠而鳥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9.耳鼠
【所在】丹熏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月采),又可以御百毒。
10.孟極
【所在】石者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是善伏,其鳴自呼。
11. 幽鴳
【所在】邊春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身,善笑,見人則卧,名曰幽鴳,其鳴自呼。
12. 足訾
【所在】蔓聯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馬(足虒),見人則呼,名曰足訾,其鳴自呼。
13. 鵁
【所在】蔓聯山
【原文】有鳥焉,群居而朋飛,其毛如雌雉,名曰,其鳴自呼,食之已風。
14. 諸犍
【所在】單張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諸犍,善吒,行則銜其尾。
15. 白鵺
【所在】單張山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雉,而文首、白翼、黃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16. 那父
【所在】灌題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詨,名曰那父。
17.竦斯
【所在】灌題山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人面,見人則躍,名曰竦斯,其鳴自呼也。
18. 旄牛
【所在】潘侯山
【原文】有獸焉,基狀如牛,而四節生毛,或曰旄牛。
19. 長蛇
【所在】大咸山
【原文】有蛇名曰長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20. 窺窳
【所在】少咸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窺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21.(魚巢)魚
【所在】獄法山
【原文】其狀如鯉而雞足,食之已疣。
22.山(犭軍)
【所在】獄法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名山(犭軍),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
23. 諸懷
【所在】北嶽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角、人、耳、彘耳,其名曰諸懷,基音如鳴雁,是食人。
24. 鮨魚
【所在】囂水
【原文】魚身而犬首,其音如嬰兒,食之已狂。
25. 肥遺
【所在】渾夕山
【原文】有蛇一首兩身,名曰肥遺,見則其國大旱。
26. 狕
【所在】堤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首,名曰狕。
27. 鮆魚
【所在】(縣系)雍山
【原文】其狀如囗而赤麟,其音如叱,食之不驕。
28.(馬孛)馬
【所在】敦頭山
【原文】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29. 狍鴞
【所在】(釒句吾)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30. (犭蜀)(犭谷)(du2 kou3)
【所在】北囂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白身犬首,馬尾彘鬣,名曰(犭蜀犭谷/du2 kou3)。
31.(般鳥)(冒裊)有鳥焉,其狀如烏,人面,名曰(般鳥)(冒裊),宵飛而晝伏,食之已暍。
32. (呂頁呂)
【所在】梁渠山·雁門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囂,其音如鵲,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北次山經·太行山山系
33.(馬軍)
【所在】歸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囗羊而四角,馬尾而有距,其名曰(馬軍),善還,其名自訆。
34. (賁鳥)
【所在】歸山
【原文】有鳥焉,其狀台鵲,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賁鳥),是善驚,其鳴自詨。
35. 人魚
【所在】龍侯山
【原文】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帝&>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疾。
36.天馬
【原文】馬成山
【所在】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其鳴自訆。
37. 鶌鶋
【所在】馬成山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烏,首白而身青、足黃,是名曰鶌鶋。其名自訆,食之不飢,可以已寓。
38.飛鼠
【所在】天池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飛,其名曰飛鼠。
39. 領胡
【所在】陽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尾,其頸,其狀如句瞿,其名曰領胡,其鳴自詨,食之已狂。
40.象蛇
【所在】陽山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五采以文,是自為牝牡,名曰象蛇,其鳴自詨。
41. &<魚臽&>父之魚
【所在】留水之南
【原文】其中有&<魚臽&>父之魚,其狀如鮒魚,魚首而彘身,食之已嘔。
42.酸與
【所在】景山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名曰酸與,其鳴自詨,見則其邑有恐。
43. 鴣(羽白鳥)
【所在】小侯山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烏而白文,名曰鴣,食之不灂。
44. 黃鳥
【所在】軒轅山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梟而白首,其名曰黃鳥,其鳴自詨,食之不妒。
45. 精衛
【所在】發鳩山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
46. (羊東)(羊東)
【所在】泰戲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後,其名曰&<羊東&>&<羊東&>,其鳴自訆。
47. 獂
【所在】乾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其鳴自詨。
48. 羆
【所在】倫山
【原文】有獸焉,其狀如麋,其川在尾上,其名曰羆。
《山海經》不是神話小說,是一本歷史真實記錄的史書,一部荒誕不經的神話小說怎麼可能流傳成千上萬年呢?只是現代的人們無法理解當時的情況罷了。
真實的情況應該是這樣,上一代史前文明由於某種衝突爆發了全球核子大戰(核爆炸),終於一方勝利,消滅了「敵人」,但是地球已經被重度污染,很多生物已經被輻射發生了基因突變,山海經裡面記載的4000多種奇怪生物都是發生了基因突變的動物(背部長眼睛的羊,胸部聯在一起的人,人面蛇身,九尾狐,九頭鳥,獨眼壽。。。),基因突變的動物是無法長久遺傳基因給後代的,這也是現在很多書中的動物現在根本找不到的原因。文明也已經被破壞殆盡。於是倖存的少數文明人決定重新凈化地球,發展文明。
那麼當時的任務有2個,第一,凈化全球環境,第二,重新發展文明。
一,凈化環境的方式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污染物盡量擴散稀釋,方法只有大規模攪動海水,用以製造全球性的洋流和大風,攪動海水可以用撬動大陸板塊的方法,這樣可以再次用少量核爆達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大禹治水」不是大禹治理洪水,而是大禹製造洪水。這裡司馬遷都沒有讀懂(可能是由於司馬遷知識結構的局限性。
《山海經》中《海內經》寫的很清楚:「禹鯀是始布土,均定九州」(禹和鯀開始布置核反應堆,均勻分布在亞洲板塊四周(定向爆破))。。。。。。「帝乃命禹卒布土,已定九州」(黃帝命令禹停止布置核反應堆,亞洲板塊的核反應堆已經布置足夠了)。。。。。「后土生一鳴,一鳴生,歲十有二,洪水滔天」(核反應堆埋在板塊邊的海水中,生出巨大的水蒸氣鳴叫,過了12年,壓力巨大,板塊開始移動,也就是地質學所謂的燕山運動,北部的內蒙古本來是海邊,結果短時間上漲2500米(參考地質學),然後被困住的大量海水從北方傾瀉向南方,由於秦嶺的阻礙,海水從禹和鯀已經布置好的河道流出四川西部(當時印度板塊還沒有撞過來,四川西部是海岸線,西邊是特提斯海。我也懷疑四川的三星堆文明的突然消失也和印度板塊的突然撞擊有關係,因為引發了大地震,三星堆裡面的很多青銅造型和山海經裡面很相似,所以山海經描述的時期和三星堆文明應該處在同一時期,所以印度板塊不是緩慢撞擊亞洲板塊,也是人為的板塊運動,是突然性的,短期的和劇烈的)。
所以《山海經》甚至很多西方古代書籍中的大洪水,都是這些上古文明的倖存者製造的,目的就是利用大陸板塊攪動全球的海水運動,擴散和稀釋核輻射,讓地球恢復正常。但是這同時也造成了全球的板塊運動,造成了本來古代中國四面環海的結構變為了北方陸地的連接和西面的印度板塊擠壓。(山海經的地理是描寫板塊運動之前的地貌,不是現在的,所以很多人不理解)
第二:重新發展文明,上古的倖存這已經不多,那麼地球上還剩下一些尚未開花的野人(人類的祖先),於是這些倖存者商議,大家分成4個小組,分別在全球的四個野人部落傳播文明,那就是四大文明的產生。
就說中華文明吧,三皇五帝記錄基本上都是神一樣的任務,比如伏羲女媧的人身蛇尾,這可能也是受到了一些核輻射的影響,還有黃帝時期的發明大爆發。真正的發明其實是很漫長的,比如火藥的發明,要經過很多代人的總結,但是黃帝就1個人直接發明曆法,發明文字,發明房屋(人類本來祝洞穴),播種農耕,養蠶制衣,草藥醫治(黃帝內經),發明水井。。。。簡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穿越劇。足以說明黃帝本身就是一個高智慧文明人。
所以《山海經》是寫實的史書,然後由帝王皇家保存,但是自從商朝被滅,流落民間,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和倖存者已經滅絕多年,當時的人類由於知識結構的局限性,已經沒有人看得懂了。
這幾天期末考,沒有上知乎,看到大家的贊實在是,抽泣,內牛滿面啊~~
在此感謝大家
?
【經文】 《北次三經》:歸山,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馬尾而有距,其名曰。
【解說】:?屬山驢類,是一種四角怪獸,樣子像羚羊,卻長著四隻角,馬的尾巴,其足有距,喜歡盤旋而舞,其叫聲就是自己的名字。
居暨
【經文】 《北次二經》:梁渠之山,無草木,多金玉。其獸多居暨,其狀如匯(wèi)而赤毛,其音如豚。
【解說】:居暨是一種鼠形小獸,形狀像刺蝟卻渾身長著紅色的毛,發出的聲音如同小豬叫。
鬿雀
【經文】 《東次四經》:北號之山有鳥,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
【解說】:鬿(音其)雀是食人怪鳥,集雞、鼠、虎三牲特徵於一身;樣子像雞,白腦袋,卻長著鼠足虎爪。推薦關注中華道教微信公眾平台。《楚辭·天問》有「鬿堆焉處」的詩句,鬿堆即鬿雀。據李給諫《筆記》記載,崇禎甲戍,鳳陽出惡鳥數萬,兔頭雞身鼠足,味甚美,犯其骨立死,稽其形狀,疑即此鳥。
-------------------------------------以下為第一次回答
先來佔個坑,明天再答。太晚了
攝影師自述:《山海經》是上古時代的一部奇書,是古人對天文歷算,地理方國,異文詭物等方面的演列。它可能是對古代地球形象最早的描述。
這組圖片拍攝於2008至2012年。它滿足了我對生命起源與消逝的好奇心。這裡每個動物都有它的名字和出處。對於一些奇怪動物可能存在過的原型,出現的地域,以及文獻中的描述,我力求最大限度接近科學的解釋。這是個很好玩兒的過程。攝影在此提供了一個再造「真實」的條件,我們只能無限接近真實,卻永遠觸及不到它。介質:攝影、數字後期。
?鳥
【經文】 《中次三經》:首山,其陰有谷,曰機谷,多?鳥,其狀如梟,食之已墊。
【解說】:?(音地)鳥是三目奇鳥,樣子像鳧,三目有耳,其鳴聲有如豬叫,據說吃了它的肉可治濕氣病。
獙獙
【經文】 《東次二經》:姑逢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鴻雁,其名曰獙獙,見則天下大旱。
【解說】:獙獙(音幣),是一種非獸非鳥的怪獸,又是兆旱之凶獸;樣子像狐,背生雙翼,卻不能飛翔,其叫聲有如鴻雁。
帝江
【經文】 《西次三經》: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
【解說】:西方的天山上,有一隻神鳥,形狀像個黃布口袋,紅得像一團紅火,六隻腳四隻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推薦關注中華道教微信公眾平台。除此之外,《神異經》記載的怪獸也叫此名。黃帝、共工氏首領在一些記載當中也被稱為「帝江」。
??
【經文】 《北次三經》:泰戲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後,其名曰??,其鳴自叫。
【解說】:??(音東)是獨角獨目奇獸,又是兆歲豐的吉祥之獸。它的樣子像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後,其叫聲有如呼喚自己的名字。經文中說,??是吉獸,但也有凶兆之說。胡文煥圖說:「此獸現時,主國內禍起,宮中大不祥也。」
朏朏
【經文】 《中山經》: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榖。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養之可以已憂。
【解說】:朏朏(音匪)是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異獸,樣子像狸,身披鬣毛,有一條白色的長尾巴:畜養之可以使人解憂。朏朏性格溫順,從不咬人,而且長相古靈精怪,很討喜。
夫諸
【經文】 《中次三經》:熬岸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
【解說】:夫諸是鹿狀災獸,樣子像白鹿,四角,是兆水之獸。《麟書》說,夫諸橫流,天戒罔憂。
合窳
【經文】 《東次四經》:又東北二百里,曰剡山,有獸焉,其狀如彘而人面,黃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嬰兒。是獸也,食人,亦食蟲蛇,見則天下大水。
【解說】:合窳(音與)是人麵食人獸,又是災獸。樣子像豬,卻長著人的腦袋,全身黃色,尾巴紅赤,其聲音有如嬰兒啼哭。合窳既食人,也食蟲蛇,它出現的地方,哪裡便洪水泛濫。
外,題主的意思是《山海經》是真的還是假的。
大家可以看一本書,中文翻譯《淡淡的墨痕》,某寶有售。
山海經裡面首先記載的多數是珍禽異獸,在當時也絕對不常見,一部分很可能是某個稀有亞種。亞種這個東西隨時可能滅絕,而且講道理的說,對於古生物,之前學生物時候一個研究這個的朋友跟我說我們最多了解了一層皮,剩下的都被時間帶走了。
並不是每一種生物都會留下殘骸給我們研究的,真正留下痕迹還被我們找到了的,和總數目相比,可能千分之一都不到。
第二個可能性是一些我們認為古人沒見過實際上古人見過最後一個組群並且用文字記錄下來的生物。現在所謂生物滅絕時間只是化石證據加上對氣候的研究,配合生物習性和環境做出的一個推測,是否有最後一個組群實際上活到了山海經成書前後,不好說。
組合圖騰是一種可能性,還有一種可能性是視覺誤判。
高中學生物那會,我們老師特別愛折騰,沒事兒就把我們拉出去操練。有一回在樹林里看到一隻澳洲巨蜥,百度百科對澳洲巨蜥的詞條中關於習性那段請自動定義為胡扯,澳洲巨蜥小得多,跑起來賊快,而且我真的不確定成年科摩多龍那體型能不能閑著沒事兒飛檐走壁在樹上轉悠。維基上寫的所謂怕人,現在其實也就那樣,之前有一條就趴在我家院子里的一棵樹上曬太陽,然後我倆就大眼瞪小眼…
扯遠了,當那隻蜥蜴在樹影里閃過去的時候,因為樹葉的光影效果我真的有那麼一瞬間覺得自己看到了龍。
你想想這些東西你那一樣能見到「山海經里敘述的」屍體?(-"-)有真實存在的,比如說「嚻」,《山海經》的異獸,其狀如禺而長臂,手機掃一下它能免費送飲料。
還是有生活依據的。
比如一隻角的牛,犀牛么。八個身子的魚,大概是章魚了。似豬分趾善於營造的大概就是河裡。
有些是龍那種組合出來的圖騰,有些是真的動物。比如夔牛就是海牛,饕餮就是聖伯納犬,檮杌就是四顆獠牙的猶豬。
其狀如。。。是指身材大小如。。。而已
人面,是指眼耳口鼻的分布與人類接近,腋下有眼,是指耳朵下面有眼睛,因為人的耳朵是在腦袋兩邊而狗的是在腦袋上邊
為什麼商周的鼎上有的紋饕餮,是一種禁止暴飲暴食的警示,還是鼓勵多食? - 懷劍聽雨的回答 - 知乎
對於山海經我略有研究,我認為山海經是參考山海圖而寫的,屬於看圖說話,而山海圖則來自古人探索周邊地區而寫下的遊記、畫下的當地典型動植物或部落、信仰圖騰的形象。探索山海經的動物原型應該採用按圖索驥的方法,不用再現實世界中尋找其描述的動物,而是先猜測作者描述的是一幅什麼樣的圖畫。
說個大彩蛋,我認為山海經里所謂的一隻腳的「夔」原型是袋鼠
huān tóu
傳說中的異人。《山海經·大荒南經》:「大荒之中,有人名曰 驩頭 。 鯀 妻 士敬 , 士敬 子曰 炎融 ,生 驩頭 。 驩頭人面鳥喙,有翼,食海中魚,杖翼而行。」
說的這麼玄乎其實就是企鵝先生。
真的,《瑞應麒麟圖》
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據說有很多神奇的動物……等著咱們!
12月的電影市場終於讓人開始有了期待,比如很合家歡的《神奇動物在哪裡》(後文簡略:神奇動物),即使你不是瘋狂的哈利粉,也會這些可愛的動物,去電影院刷上幾次電影。
而對於有些人來說,會讓你的小孩從這部電影開始,完成了對於哈利波特精神從你到他的傳承。
電影名翻譯成中文後,頗有幾分《 Pokemon GO》的感覺,這大約也是很多人在網上要求把《神奇動物》遊戲化的原因。
當人們還在喊著《神奇動物》Pokemon 化的時候,這套東西早就被古代的中國人玩過了。就和當初握著手機滿城追捕皮卡丘一樣,那些戰國遊俠、魏晉狂士也攥著一本《山海經》巡山走嶺。
魏晉·竹林七賢圖
想像一下如果古代的「訪山達人」們也有網路的話,恐怕也會出一份「最受歡迎異獸排行榜」的榜單,並相互攀比一番看誰家捉住的妖獸更奇特,更威武。
畢竟,我國地大物博,與《神奇動物》里各種奇異的動物相比也不逞多讓。
其實,中國關於異獸的文獻非常多,但大多都是根據《山海經》擴寫、重塑,所以,真要去各地尋找神奇生物,我想還是選擇《山海經》更靠譜一些。
我國山脈風水圖(平陽龍脈)
如果以《山海經》為指南,有一個動物不得不提,號稱中國古代四大凶獸之一的混沌。
混沌
兇惡指數:
捕捉難度:
產地:西山(華山)
描述:對人熱情,喜歡壞蛋,愛唱歌。
《山海經》中提到混沌的是西山經篇,「西山」據考證是如今的華山,沒錯就是那個在金庸多本小說里,佔有一席之地的華山,武林高手都以能參加華山論劍為榮,但誰也沒想起就在同一座山裡,還住著混沌。
混沌雖被稱為凶獸卻長得沒有什麼攻擊性,形貌像黃色口袋,發出的精光紅如火,長著六隻腳和四隻翅膀,渾渾沌沌沒有面目,卻知道唱歌跳舞,據傳原本是黃帝之後裔。
黃帝大戰蚩尤
雖然混沌的凶名如此之勝,但它性情卻非常可愛,大約是因為直腸子(名副其實),又愛唱歌,對自己喜歡的人都非常熱情,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過於魯直,混沌對於兇惡狡詐的人更為歡喜,典型的遠賢近佞。
作為古代段子手的莊子還給混沌編過一個段子,說的就是混沌之死:混沌招待了西海和南海之主(不是龍王),因為它過於熱情讓西海、南海之主很感動,想著要報答混沌。
可轉念一想人是什麼都不缺的富二代,除了臉什麼都不缺,一合計咱們給他鑿個臉吧!於是把長得像個口袋的混沌鑿了七個孔,一代凶獸就此香消玉殞……
提示:想要去華山尋蹤的小夥伴們,要注意山峰峰頂,因為混沌並不能行走,據推測應該都在險峰之上,所以選擇四面如削,山體倚天拔地的華山作為常駐地,便能理解了。
白澤
兇惡指數:
捕捉難度:☆
產地:東海恆山一帶
描述:和善、話多、出過畫卷。
既然說到四大凶獸,那麼祥瑞之獸也有一位要提上一提——白澤。
三山五嶽一直被各朝各代遵奉為重要的山川,除了在風水上他們都有著獨特的地位外,多少也因為這裡出沒的神獸是真不少。神獸這種爆率極低的物種,臉要多紅才能遇上一次?想想有多少人抓到過皮卡丘,又有多少人抽到過極品SSR?
白澤一直都被視為祥瑞的存在,而它出沒的地方其實也不僅限於恆山。作為祥瑞,白澤也不像混沌那般宅,所以被看見的幾率就比混沌大得多。
白澤通身雪白,額間有第三目,軀幹上也有眼睛。白澤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通曉天下鬼神萬物狀貌,是令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獸。
日漫中白澤也有出鏡,圖為《鬼燈的冷徹》中白澤形象
白澤的出現會被寫入了歷史的,《軒轅本紀》中提到:黃帝當年出門狩獵,一路向東,跑到了恆山邊的海濱浴場,巧碰到了正在日光浴的白澤。
值得一說的是,這段在鄰國日本也有提到。日本人認為白澤愛喝酒,當時因為喝醉墜入凡間,黃帝正好遇到,並好好招待了一番。
白澤因為能人言,並且對於萬獸鬼神的情況所知甚是詳細,於是,就和黃帝一起和出了一本書,書中記錄了鬼神動物一千五百二十種,簡直就是上古版本的《神奇動物在哪裡》。
此書也讓白澤一躍成為所有神獸當中的文聯主席,雖然懂得人言的妖獸在中國並不少見,但是,出過書的還就真只有白澤一隻。
不過,我猜想因為白澤的多話,讓人們得知了許許多多以前從未聽聞的動物,這讓他在獸類世界裡頗為不受待見,所以,想要抓白澤,除了多往水邊跑外,首先你要是個話嘮。
南海鮫人
兇惡指數:
捕捉難度:
產地:南海
描述:心靈手巧做鮫紗,淚可變珍珠,性情兇悍。
除了山川之上有神獸,海里的動物也不少,比如南海鮫人。
現代每個人都聽說過美人魚,小美人魚為了愛情化身泡沫的故事,不但是迪士尼的經典,也是我們童年中最經典的故事之一。在中國古代也有人魚的傳說——南海鮫人。
傳說中,在南海有一群獨特的生物,類人卻有鰓和魚尾。又名「泉先」、「泉客」。
鮫人眼淚是珍珠,善紡織。綃,是中國傳統織物中的一種,質地非常輕薄。而鮫人織出的布,叫做鮫綃,又名龍紗。做成衣服穿在身上,入水不濕,非常珍貴,據傳說,武則天一生中也只得了一匹鮫綃,被她珍愛備至。
據說唐代美人們對綃偏愛備至
有人說小美人魚如此美艷善良,那鮫人的戰鬥力能有多少?
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戰鬥力超群。鮫人生存的環境是在南海,南海多怪魚,鑒於環境的兇險,所以鮫人的戰鬥值通常都不低。
再加上其淚可化珠、油脂可燃千年不滅,古今多少人一生就想捉上一條,以此發家致富?摸摸你的心口,有沒有心動?所以為了自我保護,鮫人的戰鬥力也一直在增加,想要抓到一條可真是不容易。
山海經記錄了上百種動植物
為何我們只介紹這麼少
答
其他怕你連他們的名字都認不全
不信,念
橐、 鸓、彳敖彳因、贔屓、狌狌、屌、類、猼訑、窺窳
是不是除了屌都不認識?
有些多頭多身的動物其實是連體胎吧?
也許被吃光了?
神話傳說往往有些現實依據,但不能低估了人的想像力和誤傳會造成多大的偏差。
《山海經》里描述了這麼一種東西:
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玄龜,其聲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就是這貨……
額。。。原諒我的截圖水平。。。
這個在看鑒里有講,還有很多別的東西。給大家安利一下。
旋龜和現在的鱷龜也挺像的。
有的可能是想像,
有的可能以訛傳訛,
有的可能滅絕,
有的可能生存在人類還未涉足的地域,
有的就是你現在看見的。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蠻希望TA們是真實存在的……
我懷疑與編撰原則有關。就像《本草綱目》,李時珍是盡量收錄的原則,而辨別真偽的工作,則留給了後人。《山海經》可能也是一部盡量收錄、不辨真偽的著作,別人怎麼說,就怎麼收了。而且,其中的有些信息可能直接間接來自外國/外族人,語言不通,錯誤就更多。
當然我不是學者,以上基本是猜測而已。山海經中的動物有很大區分,可以簡單劃分為以下幾種。
普通動物,基因改造動物,機械設備,武器裝備,
其實山海經寫的是地外文明在地球進行資源攫取,基因改造,直至後來戰爭的一個樣貌記錄。
秦始皇燒掉的書太多了,歷史斷層啊。
沒有必要再牽強附會,上古時期到現在經歷過多少次滄海變桑田,都早已不是原來的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