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傢具開裂和濕度與水分的問題?

是這樣的,我想問一下傢具開裂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剛才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把自己繞進去了。大家都知道老料吧,問題1老料之所以比新料穩定是因為它裡頭水分都沒了,所以穩定嗎? 問題2那如果水分沒了而穩定,那為何還需要用加濕器維持濕度讓紅木傢具不容易開裂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問題3南漆北蠟這是一道紅木特殊的工藝,雖說不是廣泛都這樣處理但是那為什麼需要在潮濕的南方用上漆來保護傢具不受潮濕而影響呢,那如果不用這道工藝,根據問題2,那這樣木頭既然濕度夠了那就自然不易開裂了啊?


開裂的原因:

是因為木頭不同部位含水量不一致導致干縮程度不一樣,木材縱向與橫向干縮的差異,造成木材幹縮時在沿年輪切線方向產生拉應力。當該拉應力大於木材細胞間的力聚力時,木材就會產生翹曲變形和開裂。木材本質是纖維,所以一般是縱向出現裂紋。

造成不同部位含水量不一致的原因是木頭不同部位的管孔開口數量不一樣,還有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不一樣,所以最容易開裂的肯定是暴露在空氣中的橫切面,因為端面全是管孔的口子,水分散發最快,最穩定的是料的中心部分(木材空心是採伐前就出現的)。

老料之所以比新料穩定並不是因為水分沒有了,而是表面的油脂、灰塵、髒東西形成了一層保護層,阻礙了里外水分的交替,你把老料打磨過重新做傢具,該裂還是裂。

如果你所說的老料指的是陰沉木,那是因為陰沉木是炭化木,介於木和煤之間,一般埋藏了幾千年時間,再久就成煤了,這種料只能做雕件或者手串、筷子,是沒法做傢具的,因為太脆了。市場上的金絲楠陰沉木,埋藏時間不會太長,不然金絲就沒了,陰沉木做傢具一般是以原木的形式,或者只做裝飾面板。

還有一種材料叫「癭木」,癭木是長這個樣子的:

它本身紋理是非常複雜的,根本沒有弦向徑向之分,所以一旦產生干縮,木材的內應力會變得很亂,非常容易開裂,越大的料越容易開裂。所以癭木自古以來只能做裝飾面。如果看到有賣家說我們的傢具滿徹癭木的,呵呵。

南漆北蠟:

這不是工藝,這是市場喜好,當然現在「南漆」也正在受「北蠟」的影響,勢力在逐漸被弱化。漆也好,蠟也好,在古代都不是用來防止傢具開裂的,都是為了裝飾!裝飾!裝飾!都是化妝品,你能說化妝品是用來護膚保濕的么?現在不是說都素顏才是真美女么,傢具也是啊,近幾年來「白茬」的傢具開始流行了,祖祖輩輩幾百上千年漆飾傢具的精華就被這奇葩的市場需求給扭曲了,真有意思。

如何防止開裂?

兩個關鍵點:恆溫、恆濕
過大的溫濕差異會使得傢具開裂,最典型的就是——實木砧板,如果沒有鐵圈箍著,你見過沒開裂的木砧板么?要想讓傢具開裂,最快的方法是什麼?潑水,太陽晒乾,再潑水,再晒乾……所以想不開裂,就得讓傢具處於溫度濕度相對恆定的環境。我親愛的客戶們,你們都花了幾十上百萬買傢具了,話個幾千塊買個好點的加濕器會死么?么?么?


--------------------------------------------------------------------------------------------------------------------------------------------

除了上述幾點外,還有一個地方值得注意:
市面上絕大多數(具體多少我沒統計過)的紅木傢具,榫卯是膠水粘合的,這樣的好處就是榫卯非常牢固,而且能把木材端面幾乎封死。

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如果粘得太死,兩塊粘起來的木頭干縮率不一致的話,一塊收縮了,另一塊還膨脹著,結果收縮的那塊就被膨脹的給扯裂了。這種情況常見於椅腿、床腿和桌面拼版處。
比如這個:


其實最影響開裂的是工藝,如東陽低端的紅木傢具偷工減料,白皮比率有的達到30%-40%,導致白皮和心料的熱脹冷縮不一致;還有就是該用木榫的地方,為了省工,用了打釘的方式,然後用膠粘合,在南方短時間不覺得有問題,在北方濕度、溫度都變化大的情況下,木在漲縮,釘不會變,所以~~~~~ 當然,風乾 ,日照都會有影響


製作傢具的原木在加工過程中會有若干道噴蒸,烘乾的過程。根據不同種類的特點選用不同的處理順序,溫度和濕度來以達到木材不變形、不開裂的目的。成熟的傢具廠會在處理和生產過程客戶的反饋信息中不斷積累經驗來調整自己該品種的處理工藝。相比保存的濕度,木材開不開裂更多還是要看看處理工藝。
題主的問題一,老料的水分因為長時間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下靜置,各個部位的含水量趨向一致,木細胞(我們這邊的叫法)收縮程度也趨向一致,就不易開裂。這裡有個前提,紅木的保存環境是有一定要求的。老料老了還能叫料說明他的保存環境是過關了的,比如溫度濕度適宜,比如避開日光暴晒。
這就牽扯到題主的第二個問題,不是「幹了穩定」。溫度不適宜,料子過於幹了會過分干縮仍然會導致開裂,所以在濕度達不到要求的情況下,開加濕器維持濕度也是個辦法,某些木材確實需要這麼做。
關於南漆北蠟,我是主要供應木材,這種塗料風格的事不是很懂,但就我所見到的(主要供應江蘇以南幾個省份的客戶,極少的會向天津北京供應血檀),還是漆用的比較多,區別在於根據木材木質的油性和自我包漿的能力做開放漆和封閉漆。蠟的話市場上有些經銷商會在庫存的血檀,軍刀豆,闊變豆,緬柚等木材的樹頭打蠟,用來減少截面的氧化,更有賣相。
最後的,南方的漆並不全為了防潮。防氧化,改善觸感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相反的一些油性較好的木材也是只做一層薄薄的開放漆,這種漆並不防潮。而一些礦線較為明顯的木材作風的封閉漆,或許有一定的原因是為了題主說的防潮。


  木製品的開裂和變形是木質傢具普遍存在的,不管高中低檔材料都普遍存在,幾百塊的傢具和幾十萬的傢具同樣存在這類問題。

  木材是一種天然生長的多毛細孔材料,具有各種稱之為毛細管的天然通道,液體在特定條件下可以流動於其中。木材流體滲透性是指木材透過氣體和液體的能力,是木材的重要物理特性之一,水分的排出和液體的浸注都與其有關。

  木材中的水分,主要有兩種,分別就是自由水和吸著水,自由水存在於木材質地中細胞腔內,組成的大毛細管系統中。自由水的增減只會影響到木材的重量,但是不會影響到木材本身的性質;吸附水存在於細胞壁組成的微毛細管系統內,這個吸附水的變化,不僅僅能影響木材的收縮和膨脹,還會影響木材的物理學性質。所以一般木材幹燥主要就是降低附著水分,而不是降低自由水的成分。

  木管家防潮防裂穩定劑,具有良好的拒水透氣性、穩定性和耐久性。可有效的控制木製品開裂、變形、腐爛、更能延長木製品的使用壽命。

  防潮穩定劑的原理是堵塞木材纖維導管,從而使木材不受溫濕度變化而變化,防止和減少木材因自然氣候變化而導致的木材翹曲,變形以及出現的端裂,龜裂等現象。木管家防潮防裂穩定劑在木材的表層形成保護膜,當外界分子大於毛細管系統和微毛細管系統時,水分子對木材的滲透將變得很困難。靠近細胞壁的原生質膜,是屬於半透膜,在細胞壁內的微纖維之間,存在許多細小空隙,其大小在1 ̄10μm之間,大的空隙能通過高度分散的膠體粒子,小的空隙則只能穿過水分子,這一部分就起半透膜作用。如果細胞壁內有浸提物存在與水分子之間造成的濃度差,則會通過上述半透明產生的滲透壓吸取水分,從而使木製品發生一系列不良反應。


紅木傢具開裂的主要以下原因:

1、木質特性所致

只要是真正的木頭所製作的傢具,出現輕微的開裂是很正常的現象,紅木傢具也是如此,紅木傢具多採用名貴紅木精心製作而成,而木質特性就是如此,不開裂的木頭是不存在的。一般真的紅木是屬於死細胞樹,會細微開裂,但是不會炸裂,裂穿。稍微修補一下就很美觀,紅木開裂不是很嚴重的話可以用粗砂紙在開裂處周圍打磨,把打磨下來的細粉收集起來填埋在裂口處,用膠封住,如果裂口處比較嚴重,就需要挑跟傢具差不多的顏色木材專業的木匠師傅來修復

2、質量問題導致

紅木材質不能直接用來做傢具,其板材在加工前必須經過嚴格的乾燥處理,這是避免紅木傢具開裂的重要步驟,現在有很多小傢具廠商,由於資金不足、技術落後等原因,沒有先進的乾燥設備,對於乾燥工藝也不是很精通,對於木材幹燥質量不高,或者乾燥後的陳放時間不足便用於生產,會導致紅木傢具不同部位的含水率不同。在遇到環境變化時,傢具會在殘留於木材內部的應力作用下,發生木材自身開裂現象。使用環境濕度變化大木材即便製作成傢具,仍會與所處環境中的空氣交換水分,並隨著相對濕度變化收縮和膨脹。當空氣極度乾燥時,傢具會流失水分並收縮,傢具表面可能會出現裂縫。相反,當濕度增加時,傢具便會吸收水分微微膨脹,嚴重時可以將紅木傢具的木質結構撐壞。

3、保養使用不當所致

即使在正常乾燥處理的情況下,如果由於外界的原因也有可能導致開裂,例如在北方冬季氣候寒冷,家家都有暖氣,如果木製傢具長時間靠近暖氣烘烤,或者夏季不注意保養,在烈日下暴晒等,這樣很容易導致木製傢具爆裂,變形,從而影響木製傢具的使用壽命。


天下沒有不開裂的木頭,只是廠家針對木頭烘乾的技術,但現實是現在大多水廠家都是自然晾乾的,因為資金和技術成本是一般小的廠家做不到的。


現在用硬化劑,防爆劑處理,能減少裂的概率


木材紅木知識在木界訂閱號哦~

木材開裂通常有以下幾種

1. 表裂:指表面裂紋。表裂是指原木材本身或成材表面的裂紋。

2. 內裂:內部裂紋。內裂也常稱蜂窩裂, 內裂產生於乾燥後期,有時產生於乾燥材料存放時期。通常不易從木材外部發現,但嚴重時,可由材面的凹陷來判斷。內裂是由於木材內層的拉應力所引起。

3. 端裂:端面裂紋。端裂或僅限於木材的端面,或延伸至端部的一側或兩側,後者通常稱為劈裂。

4. 輪裂:這種裂縫沿生長輪方向發展,常擴展到相鄰的幾個生長輪。輪裂通常發生於乾燥初期,出現於木材的端面,隨著乾燥的進展裂紋加深、加長。有時發生於內部,但出現於乾燥後期,是由於嚴重的內部拉應力所引起的。

基本防裂方法:

1.機械法防裂 2.改進位材時下鋸的方法 3.塗刷防水塗料 4. 採用高溫定性處理 5. 用防水劑進行浸注處理

溫濕度是影響傢具開裂、抽脹、變形,決定因素

木材的濕漲干縮變形, 乾燥木材體積收縮、潮濕木材體積膨脹。木材體積的漲縮則可能引起木材的變形和翹曲。外力、重力擠壓變形和翹曲也是這個道理。

由於紅木的含水率與外界環境的含水率不平衡。外界自然環境綜合因素導致含水率高,木材吸收外界水分過多會引起傢具脹開、翹曲。傢具含水率高於外界自然環境綜合因素,木材向外界自然環境釋放水分,就會引起外界的空氣阻力,自然環境乾燥,會從紅木內部吸收水分,過多會引起傢具開裂。這是一個木材幹燥含水率與外界自然環境含水率之間的問題,當木材含水率大於外界自然環境含水率時,木材中的水分子向大氣層移動,也就是說木材低於纖維飽和點含水率時,繼續乾燥,體積收縮;乾燥木材吸濕時,隨著吸附水的增加,達到纖維飽和點含水率時止。當木材的含水率在纖維飽和點以上,只有自由水增減變化時,木材的體積不發生變化。由於木材構造的不均勻性,隨著木材體積的漲縮則可能引起木材的變形和翹曲。


問題1老料之所以比新料穩定是因為它裡頭水分都沒了,所以穩定嗎?

日本的寺廟每20年蓋一個房子,用後山的樹,而這個樹就是20年前入寺的孩子種的。然而自古至今的所有房子每一個坍塌的,穩定性非常好。你可以說兩百年前蓋的房子是老料?而新蓋的是嫩料? 年頭老就是老這樣理解還行, 。為什麼就地取材?是因為本地木材適應本地氣候,不易變形開裂,最為穩定。老料穩定之說就是,料在這個環境待久了適應當地氣候。

問題2那如果水分沒了而穩定,那為何還需要用加濕器維持濕度讓紅木傢具不容易開裂呢?

所有木材無論多麼乾燥都會含水,當然不是自由水,而是細胞壁內的結合水(潮濕就吸水,升溫乾燥就失水),木材內如果沒有水就是碳化後的粉末不成形。 所謂的木材年平均含水率,是木材在一年內平均體內的含結合水的百分比。南方平均15-18% 北方平均10-13%

一套傢具在一個環境下幾乎只會開裂變形一次然後就會趨於穩定,當然在穩定後你再給他換個新環境還會重新裂過。原因是適應它的生存環境。散去體內因水分流失而產生的物應力。

不過要提醒你一下,易經中講,萬物相通。傢具跟人也是相通。南方潮濕容易風濕等濕氣疾病。北方乾燥容易氣管肺部等疾病。 傢具最喜歡的水汽14-15%當然這也是人身體最喜歡的環境,傢具裂了是告訴你,木頭都能裂,你人也快了。北方養個魚,種個花,多拖地,南方多通風抽濕。

問題三南漆北蠟。

南方潮濕,傢具上都會結有水珠傢具如果不上漆,傢具會跟殘留在傢具上的細菌發霉,紅木傢具會適當好點它能抗菌,但是南漆北蠟可不是針對紅木傢具說的,是針對所有木材的傢具而言。南方不適合燙蠟,蠟是非晶體,夏天天熱蠟會化掉從傢具導管中被擠出傢具表面會花掉,當然現在的地板蠟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古人用的是天然蜂蠟。北方人喜歡蠟的手感,崇尚木材本身的質感。

對於現在紅木傢具來講,上漆就預示著造假,而且家裡環境四季都很舒適,所以有很多家庭蠟都不要。就要原味紅木傢具。

良心出品!


傢具的開裂主要和木工的隼牟結構有關係,只要是木材沒有特殊處理的都會出現乾裂潮濕膨脹的問題單是中國古人早就最大化的解決了這個問題,精確合理的結構讓木材順勢收縮不會自然不會出現照片里的那種情況,傢具的面板開裂跟木材受乾濕度的影響更多的是不合理的結構導致的木材不合理的受挫才使木材撕裂開來,木本是生命的東西,中國人做木頭順應木材特性做傢具,所以古帶傢具開裂的程度遠遠低於現在,現在人們做傢具太勢利了都為了掙錢很難做到位所以現在的傢具都開裂的很厲害,某件傢具的開裂要看傢具所處的環境和製作是否精良不是幾句話就能夠準確表述的


這個這個。。木材幹縮濕脹原因很多吧。風乾,陽光照射,室內干度濕度高低都不行長期下來不好好保護哪有不開裂的,一般傢具開裂廠家會派師傅上門修整的。


首先,題主大概還不了解為什麼要用紅木,紅木傢具主要是透氣性好,會呼吸。木頭從新伐,到製作,到使用,都要有個過程大概一兩年適應當下環境。第一個問題,老料比新料穩定,這個和濕度沒多大關係。自然的,第二個問題,木頭呼吸適應的環境大約是45%-55%的濕度為宜。那麼當秋冬或者傢具到北方新環境之類需要加濕維持。第三個問題,南蠟北漆是有點道理的,題主說南方需要上漆防潮濕的傢具不是指紅木傢具,南蠟是因為南方環境適宜木頭保養,便於呼吸。北漆是怕有些特別容易乾裂的紅木,因毛孔開放而加速乾裂。


推薦閱讀:

TAG:傢具 | 木材加工 | 紅木傢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