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的香味有高低之分嗎?

如果我們認為藝術(繪畫、音樂等)有高低之分,那麼香水散發出的香味有沒有高低之分?
邏輯推導的話,香味應該有高低之分。但單獨去思考這個問題,似乎極少有人以高低來評價香味。


這是個好問題。希望我的答案不會辜負這個問題……

答完發現竟然寫了4000字,沒有耐心的讀者可以根據加粗標題選擇性地閱讀。


香氣是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囊括了美食美酒香水等等。我就自己從事的行業以及對香水的了解,談談在香水領域裡氣味的高低之分。


1.
先說比較極端的高低之分。這段主要吐槽國產里的低端香水。


有一次我在一個視頻里說自己聞過的香水超過一千款。事實上,我還聞過超過五百款的低端香水。這些低端香水定位在國內一二線城市裡價位低的商超(例如廣州的天河又一城),城中村郊邊商超,學校周邊精品店,三線及以下城市縣城鄉村,包括某寶某貓店,有些則是出口至東南亞中東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

國外的暫且不談,因為消費者喜好偏差大。

聞遍這麼多,昂貴香水聞起來什麼樣,廉價香水聞起來什麼樣,是能夠總結出大概規律的。

那麼相比於國際品牌,國內價格低廉的香水,在氣味上有些什麼共同點呢。

大概很多人都想不到,他們的共同點是——氣味濃,留香長。


為什麼?

因為國內極多數消費者評判一款香水是不是好香水的標準(之一)是:留香夠不夠長。

這個評判標準很片面,倒不是完全錯誤,但這個深入人心的消費者觀念,讓廠商在生產香水時,為了讓產品有競爭力,會極力確保香水留香持久,是讓消費者會覺得「雖然我只花了50塊錢,但留香絲毫不輸給500塊的名牌香水」的程度的持久。

而氣味濃郁,當低端香水在沒有品牌形象支撐、沒有廣告傳播與代言人的影響時,在為了壓縮成本以致瓶子也很難看時,最快吸引消費者駐足併購買的因素是什麼,是氣味濃郁。濃郁的氣味可以立刻抓住嗅覺注意力。如果氣味細膩柔和似有若無,消費者很容易忽略掉。因此,相比於好聞,濃郁更重要。


如何實現?

低端香水之所以low,是因為它完全是「功能性」卻沒有美感的。在極力壓縮成本的前提下,香精成本低,並且濃度也很低(大概是3%到8%),同時又需要符合「濃郁」與「留香長」,那麼解決辦法就是使用廉價粗糙卻氣味濃烈的原料。

香氣有高低之分,我認為,這就是香氣里「低」的東西。


廉價粗糙卻氣味濃烈的原料一般用在什麼產品上呢?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什麼日用品價格低廉,味道濃郁,那麼它的香精原料,多半屬於「成本很低卻氣味濃烈」的範疇。例如,洗衣粉,地板清潔劑,或者一些便宜的洗髮水沐浴露等等。當然,對於這些產品,香精成本低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洗衣粉/清潔劑/洗浴品的主要功能是洗乾淨,香氣是遮蓋基料味,提升使用感受,讓衣服/地板/身上帶點香味的附屬功能。


但對於香水,主要且唯一功能就是香,然而,這麼低的成本,這麼粗糙的原料,被稱為「低端香水」,真是完全沒有冤枉到。


氣味高低間的差距

如果這麼解釋還是不夠直觀,如果想要親身體驗一下香味之間的高低差距,可以在某寶搜索關鍵詞「同香味
香水」。

可以搜出大量的coco小姐同款,邂逅同款,香奈兒同款,真我同款,花漾甜心同款,13塊40ml包郵,20塊50ml包郵,30塊禮盒套裝,留香12小時以上,號稱跟七八百塊的大牌香水無差,讓你以低廉的價格買到高檔尊貴,等等。


這些產品,這就是典型的低端產品。它們代表的,就是高低之分里的低。


如果拿著這種香水跟所謂「同款」的原版對比,哪怕是普通消費者,其實都可以很輕易聞出他們之間的差距。大牌香水再暴利,也絕不是幾十塊錢可以買到同等的品質。廉價香水哪怕不盈利,也做不到大牌香水的品質。


大品牌至少有品牌形象的約束,對新香水的研發馬虎不得,多半是挑剔的設計師,調香師跟評香師經過無數輪盲評—修改—盲評—再修改的心血之作;低端香水大概是土老闆邊抖腳邊抽煙時
「研發」出來的。

就算大牌投入很多財力在廣告上,不代表低端產品沒有壓榨成本獲取盈利的想法(只會更甚);就算大品牌價格高,不代表低端產品物超所值。

低端香水恨不得1塊錢的原料,能有2塊錢的濃郁與留香。

而好的香水,之所以說它有美感,除了調香師在用料和比例上精益求精之外,還願意把成本花在輕盈微弱卻可以提升香水質感的原料上,例如好的麝香,例如hedion。它們可以讓香水整體細膩圓潤,經得起細品。


假設香水之間售價相差10倍,在原料等級上,則是超過10倍的差距。50塊錢的香水跟500塊錢的香水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哪怕他們聞起來似乎有點像。

後者在用料上可以精心雕琢,前者無非是粗糙山寨版,把昂貴的香材統統去掉,用便宜的味道相似的原料代替,這樣聞起來依舊有幾分相像,甚至留香更久呢。

這也是低端香水的香型單一的原因,有的香型是低端香水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例如香脂類(balsamic),鳶尾調,昂貴的木香例如沉香、香根草,天然感極好的花香,清清淡淡的eau de cologne(天然橙花和香檸檬原料很貴),等等。


吐槽後的感慨

很多時候我都認為,香水非常主觀,自己喜歡最重要。

如果有人告訴我,我就是喜歡便便宜宜的香水,夠香,留香很長,就是好。

當然,每個人的喜好與審美都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是,一款香水的品質,是由它的造價,用料,成本,調香師的心血來決定的。

而我更希望,消費者使用到的,是好的香水。哪怕是物美價廉的定位,也得是用心做的。如果成本20塊,就用20塊里能用到的最好的原料。而不是成本20塊的產品,說我有情懷,我有夢想,然後tricky地吹噓這是200塊的產品。


如果把話題擴散到產品的高低之分,我認為生產者是否誠懇,是否夠專業,也是決定性因素。

或許很多行業都一樣,大家都知道得屌絲者得天下,做低端產品更好賣,吆喝得好聽更能吸引注意力,消費者總會有「撿便宜」的心理,所以,沒有人想要踏踏實實,或者至少有一顆謙遜和專業的心,來做好哪怕一瓶10毫升的香水。


這是我聞過幾百款低端國產香水的最大感想。也是我覺得香水高低之分的極端例子。


2. 如果在大牌香水之間較高低,差距則縮小許多。並且,我認為在香型類似的香水之間做比較,才是比較客觀的做法。


例如花果香型跟東方香型就沒啥可比性,前者輕盈年輕,原料造價相對不貴;後者溫暖成熟,可以使用大量高品質的原料,例如香草,香脂,辛香。前者年輕愉快,後者溫厚成熟,風格和定位都不一樣,非要分出高低勝負也是很主觀片面的事情。


同為花果香, Chanel Chance
Eau Tendre(粉邂逅), Dior Addict Eau de Toilette(2014年的黃瓶子新品)比Lanvin
Eclat d』Arpege(光韻), DG Light Blue的價格高,但是它們在原料層面上,沒有層級的差距,因為它們同屬fine fragrance範圍。如果跟Justin Bieber名人香Girlfriend對比,或跟Victoria』s Secret的香水對比,後者明顯爛俗一些,因為它屬於mass market定位。

如果是近幾年大熱的沉香木,那麼用錢砸出來的沙龍品牌Tom Ford質感顯然比fine fragrance品牌Versace出的Oud Oriental好,當然定價上,前者也高於後者。


或者是另外一種可能性,例如我最喜歡的香水之一Guerlain Eau de Lingerie,我認為這就是一支高品質的香水,簡簡單單的配方,鳶尾、麝香、香草、玫瑰等幾樣,用的卻都是好的香材,香水聞起來也柔柔弱弱,輕柔淡雅得甚至難以察覺。完全有種「我不需要向別人證明什麼,我只想靜靜地做一瓶好香水」的感覺。


Fine fragrance品牌之間,或者沙龍品牌之間,大多是風格上的區別。至於氣味的高低之分,沒有很極端,消費者大可在預算之內盡情選擇,無需擔心被坑。

3. 香水中的鄙視鏈,如何看待?


我見過一些聲稱自己是「小眾沙龍香崇拜者」的人,遵循著「老香水鄙視新香水,沙龍香鄙視商業香,重口味鄙視小清新」的鄙視鏈。


我覺得這種鄙視鏈很不符合邏輯。


喜歡沉香木藏紅花的就比喜歡花果調的有品位嗎,那最有品位的人難道都集中在中東?

喜歡動物香的就比喜歡清新香水來得深沉嗎,那最深沉的年代應該是中世紀不洗澡的法國。

4711作為最經典的古龍香水熱賣至今,原來幾個世紀來大家都處於品味的底層?哪怕這瓶香水使用了一大堆天然柑橘天然橙花成本其實不菲。

喜歡動物感重的大花茉莉就比喜歡清新雅緻的小花茉莉道行高深嗎,後者的原料比前者貴這又怎麼解釋。

鈴蘭到底屬於鄙視鏈的上游還是下游呢?皇室結婚時新娘愛用鈴蘭,不過,十塊錢的大寶,也是鈴蘭味。


許多消費者對香水的購買從清新款、熱賣款、接受度高的香水開始,用多了漸漸覺得膩味,喜新厭舊是人之常情,並且,也逐漸了解自己的嗅覺喜好,於是對香水的選擇開始個性化,或者選擇更豐厚更有層次感的香水,或者選擇不那麼「爆款」的香水。這是許多消費者的心路歷程。但是,沉湎於「重口味才是好品味」,非要在香水中排鄙視鏈,並將這種主觀認識強加於他人,我覺得已經失去了賞味香水的樂趣。


更何況,我見過很多把一堆香材排出一條鄙視鏈的人,其實對香材的味道都知之甚少。好歹你得聞過吧?

在對一類產品不夠了解之前,就開始發表毒舌,開始排鄙視鏈,開始看不起別人對香水的喜好,這種越來越流行的態度讓我覺得很不好。


在我看來,所謂的鄙視鏈不能反映氣味的高低,只是品味喜好各有不同而已。


4. 商業化等於庸俗嗎?

很多人以鄙視大眾品味為樂,認為只有小眾才有獨特個性。

在香水工業化生產極為成熟的現今,每年有數千瓶香水推出,難免對於一些香調產生似曾相似之感,這很正常。事實上,對於調香師來說,在創造一瓶香水的時候,從來不會希望它不被常人理解、不為市場接受,而是把重心放在對香材的選擇與搭配,換言之,是調香師的用心程度。


我今天剛聞到兩款新出的香水,Gucci
Guilty Diamond男女對香,感覺把香水的成本砍了三分之一,換成瓶身上裝飾了。很失望。Gucci Guilty自從拿了FIFI獎之後就往大路貨里整,推出一堆flanker,越做越差,毫無新意,感受不到用心。這便是商業化里庸俗的作品。


當然,大眾品味不能一味歸入「庸俗」,但難免中規中矩,打保險牌。不過,總有品牌可以做到在商業化與個性化中達到平衡。


例如Prada Candy,甜食調總讓人感覺是個胸大無腦的妞兒,加入鳶尾調,頓時讓香水顯得質感豐厚,特別耐聞。Balenciaga Florabotanica的青綠的植物感和Bottega
Veneta Knot這種極簡的潔凈感都是我非常喜歡的。Eau de Cartier Zeste de Soleil是我跟同事公認最好聞的熱帶果香型香水。


這些都是商業品牌,卻聞得出香水中的別緻與用心,香調間搭配的圓潤和諧。這便是商業化品牌里出色的作品。


隨著消費者對香水個性化的需求的激增,香水界在近十年大量地湧現小眾品牌、獨立品牌。老的小眾沙龍品牌也不斷推出新品。

與討喜的大眾品味不同,小眾、獨立品牌,有時候也意味著劍走偏鋒,意味著不是傳統意義上能讓人輕易接受的氣味。例如2013年阿蒂仙推出的Skin on Skin,概念是「一個蕩婦的擁抱」,香水是撲面而來的威士忌+黑皮衣的味道,繼而是混雜著麂皮的動物感,有種渾重得如同墨水的氣息。更別提第一次聞到By Kilian Playing with the Devil時我滿腦子「這什麼鬼玩意兒」。這些香水,屬於「愛它的很熱情,恨它的捂鼻子」,也屬於熱愛創意和追求個性的消費者的喜好。若是平時使用,恐怕電梯里熏死上司,會議室里干擾同事。


5. 結尾

香水作為尋常生活中的點綴之物,其實大可不必一門心思凹造型找小眾冷門。對於我來講,香水如同首飾,你當然不能期望幾十塊錢的產品能有好的品質感。而好的首飾,也不在於冷門小眾曲高和寡,不在於用來毒舌他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在於,給自己的氣質風格錦上添花,或者帶來眼前一亮的別緻感,或者通過嗅覺喚起心中愉悅的感受。


這樣我覺得這瓶香水就是成功的。


寫到最後似乎離題了。

大白話總結一下

買香水不要貪便宜,淘寶幾十塊的不能信,尤其是幾十塊還說自己大牌同款的;

當香水價格高到一定程度(當然必須是靠譜品牌,不是瞎炒作價格),模糊價格大概兩三百以上吧,你聞著喜歡就是最好,不要在意別人排鄙視鏈;

沙龍香水,一般來講用料確實比幾百塊的香水精貴。


一瓶香水昂貴的地方,在於原料,以及研發時是否用心。而珍貴的地方,在於你喜不喜歡。

香味的高低之分不是兩三句話可以講清楚的。其實任何產品的高低之分,都需要大量的了解與積累,才能說清道明。

有評論說我寫得車軲轆看不懂,我也對我的表達能力說聲抱歉。。。我以後會寫出更好的答案,謝謝點贊的大家。


如果高下指的是雅俗,那麼答案是有。根據不同時代,不同國家民族地區,當時的上層社會和統治者的喜好,香水或者說香味、香學,有雅俗之別。

以下從香的歷史來解釋,不只說到香水。

香精起源地古埃及,推崇柏香和沒藥。古希伯來人則推崇玫瑰,茉莉,龍涎香。

春秋戰國時期的君子之香是澤蘭,蕙草,肉桂,花椒等等。而漢代以後則推崇沉香,龍涎香,檀香,麝香。

唐宋以後合香發明,同時波斯酒精香水傳入中國,開始同時推崇玫瑰,茉莉,桂花。

中世紀後,香水重新復甦前的歐洲,推崇龍涎香和麝香。香水復甦後則推崇柑橘香,羅勒香,薰衣草香。19世紀晚期,現代香水出現前,推崇複合型花香。

歷史上統治者的偏好或者國家宗教的發展,對香味的推崇也有很大影響。比如古中國皇帝推崇道教時,就會大增乳香的進口,推崇乳香。而佛教昌盛時就會大力推崇檀香。歐洲天主教強盛時,乳香也至高無上。新教興起後則不再推崇乳香。

現代香水出現後,大眾市場香水出現前,推崇過西普香,馥奇香,等等。

1960年代後,大眾香水迅速鋪開,香水的雅俗逐漸變得模糊,大量人工香劑被運用在香水,香型變得非常多變。這是因為曾經掌握話語權的上層社會失去了特權。在其他藝術世界也是一樣的,進入當代以後,藝術的解釋權被公開,任何人都可以參與評說。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今天會誤以為香味沒有雅俗之分。歐洲重要的國家,比如法英意,他們的香水業仍然有分明的雅俗性,只是已經內化在階級小圈子,不為外人道。

中國香水自明清以來凋敝已久,失落的香學,也只在近十年隨經濟上行而復甦。這裡面一樣有雅俗,且幾乎繼承了古香學的審美,比如沉檀龍麝的規律,仍舊存在。

今天在中國,香水普及程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時,同樣會出現分明的雅俗區別。

這種標準註定會不同於其他任何時代,任何民族國家。我們可以預見的是,這種標準將不完全取決於原料的珍稀程度,和固有的民族嗅覺審美。


如果撇開情感回憶/歷史背景產地/街香與否等等等等的因素,純粹去從藝術性上面來評判一款香的高低,那麼我個人的評判標準是這樣的:

- 越「寫實」的香味,越無趣,它在我心中的層級就越低。就像一幅畫畫得逼真如照相機拍出來的,我會覺得它沒有給我太多的聯想空間。

- 反之,如果一款香的變化越豐富細膩,那麼它的層級越高,如印象派給我的感覺。

但是說到底,我覺得香水是一人一套標準的東西,因為玩的動機不一樣。有的人是收藏癖熱衷收盡所有的味道;有人想尋找到與自己童年記憶最契合的那款,或者把它作為追憶某個故人的橋樑;有的人只是想通過香水來得到recognition from others而已。

無論你玩的純粹不純粹,堅守自己的標準,少聽別人的,滿足自己就好了。


香水的香味有沒有高低

與這道題相類似的題目有:

  • 畫畫的色彩有沒有高低,
  • 音樂的聲音有沒有高低,

與這道題不太一樣的題目是:

  • 香水有沒有高低
  • 畫畫有沒有高低
  • 音樂有沒有高低

因為,香水包括香水瓶包裝品牌香味性價比等等一切因素。

香水的香味,只是指的香味

我們在評價一款香水的香味的時候,只是用直覺感知這縷香氣,並用美學的眼睛去看它。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學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畫家,三人同時來看這棵古松。我們三人可以說同時都「知覺」到這一棵樹,可是三人所「知覺」到的卻是三種不同的東西。你脫離不了你的木商的心習,你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幾多錢的木料。我也脫離不了我的植物學家的心習,我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葉為針狀、果為球狀、四季常青的顯花植物。我們的朋友畫家什麼事都不管,只管審美,他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蒼翠勁拔的古樹。我們三人的反應態度也不一致。你心裡盤算它是宜於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樣去買它,砍它,運它。我把它歸到某類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樹的異點,思量它何以活得這樣老。我們的朋友卻不這樣東想西想,他只在聚精會神地觀賞它的蒼翠的顏色,它的盤屈如龍蛇的線紋以及它的昂然高舉、不受屈撓的氣概。
——朱光潛《談美》

  • 有的人聞到一種香氣,會想到裡面用了何種香料,這香料單價多少,利潤空間多少——這是香料商人
  • 有的人聞到一種香氣,會想到各種揮發性香料的物化數據,合成方法,左旋和右旋的差別,如何純化——這是化學專家
  • 有的人聞到一種香氣,什麼都不想,只管香氣美不美,無論是內容美還是形式美——這是喜歡發現美的普通大眾。

如果我們在評價香水的香味的時候,還在想著這款香水是香奈兒的,我喜歡這個牌子,那麼這香水的香味也該是高端的,這種想法不是在審美。


如果我們在評價香水的香味的時候,還在想著這是一款價格低成本也不高的CK one,因此覺得它的香味也低廉,這無疑也是沒有放下心中的偏見。


這兩種態度,都不能把意識停留在香味本身上面,不過把香味當作一塊踏腳石,由它跳到和他有關係的種種事物上面去。注意力並不集中,所關注的種種事物,如品牌、價格跟香水香味的美並無關係。

如果不能分清實用性和美,那麼就不能真的在審美。

談論一個手機的配置,價格,握持感,屏佔比,良品率,成本,續航,各個零件的供應商,這都是在談手機的實用性。

談論一款香水的價格,成本,留香,適合什麼場合使用,這都是在談香水的實用性。

當你真正拋開這些,來審視這這手機設計的美感,來感知這香水的芬芳,才能發現美。

美的一半是客觀,一半是主觀。

見到一灘嘔吐物,大家都會覺得作嘔,這就是美的客觀性,首先要有美的可能性、美的潛質。

看見一位姑娘,甲覺得膚白貌美,胖嘟嘟得可愛;乙覺得臉部立體小麥色的女人才是美人,這就是美的主觀性。

美的客觀性,舉個例子:

一副素描,紙張和畫筆低廉,難道非要告訴你這是倫勃朗的作品,現在價值幾何,爾後才能發現其中的美嗎?

大家都有發現美的眼睛,都可以看出這線條功力和張力。

書法作品,我們不需要知道這是徐渭的作品,大多數人也能感受到每個字都有性格,幾十個字組合起來又成了一部完整的作品,有趣極了,驚心動魄。

這就是大家欣賞美的客觀性。

反觀某些自以為寫字很好看的網友,雖然紙張很乾凈,拍照也不算丑,也有可能用了上好的墨,但是看到第一個悟字就彆扭,有種病孫猴跳在金箍棒上四處瞭望的感覺,你看看那個橫寫的,恨不得九十九道彎,第二個已字直接嚇一跳,如果我們欣賞過好的行書作品就很容易達成共識——這也能叫好看?

【可是這是高贊答案啊,網友覺得這個好看啊。我覺得恐怕沒有從美的角度去看吧,當我點評了兩個字之後,原來覺得這字好看的會不會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呢——誰還沒留過殺馬特髮型呢?高贊不代表水平就好也不代表真,比如香水《大地》呼聲最高,就名不副實,商品性不錯,藝術玩味性則捉襟見肘】

說完了客觀性,再說主觀性。

看到一幅畫,我們的眼睛感知到,本來就再創作的過程

  • 你開心的時候,看到這幅畫,難免沾了你本身的喜氣
  • 你受到挫折的時候,看到的就多了幾分無奈和茫然。

同樣的一本書,年輕時看是一副樣子,有些年紀看是另外一副樣子。


嗅覺不同於視覺和聽覺,主觀性的分量更大。

常常,我們倆聞到同一香氣,表述出來的差別很大,因為當我感知到香氣的時候,進行了一次再創作;當我表達出來,組織語言時則又進行了一次創作。

極平常的知覺都帶有幾分創造性;極客觀的東西之中都有幾分主觀的成分。

如果硬要說,香水的香氣,恐怕一點是客觀,其餘全是主觀。

也就是說,如果甲說一款香水不好,有可能香水真的不好,也有可能是甲的欣賞水平無法欣賞這款香水。

想想當初印象派遭受的待遇吧。

如果題目是,香水的香味有香臭之分嗎?

那回答起來更容易,我可以說某某香水帶有點臭味,某某香水真香。

香水中的臭水太罕見了,絕大多數是香的啊,多數都是完整的作品啊。

這個時候再說香臭,恐怕不合時宜了。

但是可以說香水的香味有高低嗎?

前面我們提到,嗅覺感知比視覺和聽覺有更大的主觀性。

同樣都是香水,創作者不一樣,藝術手腕不一樣,一個婉約一個豪放,我們很難分出高低。


如果我們把香水稱為藝術,就別談高低。

談論高低容易聯想到品牌價格等跟藝術不相關的東西,這就脫離了藝術進入實用性範疇。

如果一個東西必須要談論成本,談論價格,談論如何用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排空腦中實用性的想法,那就不是藝術,只是一件商品。

當談到實用性,我們當然可以說,留香時間有高低,價格有高低,品牌有強勢和弱勢,穿戴普適度有高低,吸引異性的程度有高低,天然度有高低。

這些都是針對某一個叫香水的商品說的。

談成本談價格談耐用,則無藝術!

藝術的出發點根本不是實用性。

如果談成本,現在多數沙龍香可以完爆商業香,甚至有些淘寶私調香水也可以超過商業香。

沙龍香敢下血本,有些私調香水過度依賴完整香型(精油或者香基)缺乏調香手腕,被迫在某些香型上下了血本。

但是現在暢銷的香水多數是便宜貨哎,成本賤到骨頭裡!

文學上,我們知道樂府詩有名篇《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 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 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 女亦無所憶。

這段話如實翻譯就是:

唧唧又唧唧,木蘭在門前織布,聽不到織布機的聲音,只聽到木蘭在嘆息。

問他在想什麼,問他在惦記什麼,他說沒有想什麼,也沒有惦記什麼。

喂!你可是樂府雙璧之一哎,用這麼「賤」的詞合適嗎?

什麼,作者也不知道是誰?甚至有田間地頭的老大爺黔首白丁都改過這首詩?

為什麼這首詩這麼有名,讀起來朗朗上口,難道不應該是漢賦般的華麗辭藻才高端大氣嗎?

用最簡單最常見最賤的詞妨礙藝術了嗎?妨礙人們欣賞她的美了嗎?

沒有!

香水的香味的美,不能用高低來分。

或者說,當你用高低來分香水的香味的時候,或多或少降低了自己的藝術欣賞水平,如同在菜市場跟大媽討價還價一樣。

多數時候,大家認為的「低」的香水,只是你在欣賞它的時候,閉上了藝術之眼

打開心扉,注意力集中在香氣本身,不去想別的無關的東西,不問它與其他事物的關係,不問它對人的效用如何。你也許會發現更多香氣的美好。


沒有啥好不好拉,只有適合不適合你。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是基本能聞出當代那些個最熱銷的幾瓶。最不懂的時候,以為越貴越好,實際價格超出價值太多,選擇適合自己的。
我的第一瓶香水是第五大道,沒錯就是女士香水,還是30歲女人喜歡用的,可是我覺得我就是喜歡。後來第二瓶是紀梵希的,覺得G家東西的確是好,後來慢慢接觸了其他的一些,現在用的是ck的一款果香味,主香調是水蜜桃的,實在不喜歡沉香檀香,太成熟。
香水這個東西,別人說的再多,你不自己去聞一聞,說再多你能知道是什麼味啊?你知道哪個最適合你?
我每天去一個大商場健身,有空時候都會去看看有沒有新品,就去聞聞,和店員都熟了,但是去大商場,到專櫃那一大堆香水,好多個品牌,他用試香紙讓你感受,私以為,非專業人士,聞的越多,腦子越亂,到最後也分不清到底哪個"更好"。有的還不給你咖啡豆,你就一個勁聞吧。
如果有機會,可以推薦一個牌子,南京萬達剛開了個門店RE調香室。你可以在裡面仔細對比,發現到底自己最喜歡什麼類的香水,ps:這家店賣香水,香薰液還有香薰蠟燭,分類也很明確,最重要的是每款產品的名字都很有趣:什麼抽煙的女作家,羅馬浴場,對不起,現在我就是點著一款叫新天鵝城堡的蠟燭碼字。
最後,在這家店找到自己喜歡的氣味類型就ok,因為品質的確不咋地,價格畢竟低,香水240,香薰180,蠟燭120。找到適合自己的再去買大牌吧,大牌畢竟是大牌,果真不一樣滴。
最後,我是個男的,買了香水平時從來不噴,最多就是喜歡在被窩聽音樂時候噴一點,好棒。


分子越複雜的越高貴!


得閑時聞著忍不住想笑,很開心,出門的時候像帶飾品一樣穿上,很舒服


對於這個問題我要毫不猶豫的回答,有的,在我個人的意見里這種高低之分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是從香水本身來看,二是從穿香水的人來看。

從香水本身來看,原材料的優劣、加工工藝的優劣等等這些都可以影響香水的香味。不可否認在香水界也是存在著頂級奢侈品與大眾奢侈品之分的,一瓶幾十萬美元的Clive Christian所使用的原材料、手工工藝與設計是一瓶N5遠遠比不上的,雖然後者因為Coco Chanel的傳奇而聞名於世。

香水的香味其實也是有附加值的,如果香氣沒有附加值,相對的也就不會有那麼多趨之若鶩的沙龍香水愛好者。沙龍香水的香氣更為豐富、激烈,不同的沙龍香水品牌會有專屬的品牌基因——創始人——也就是調香師,是品牌的靈魂所在,每一種香氣都致力於傳達創始人對香味世界的理解,他們懂得如何施展自己的魔法,衝破保守的嗅覺屏障,帶來一場全新的、獨有的嗅覺體驗。

作家需要一些奇思妙想來讓自己的作品烙上獨有的印記,同樣調香師也是憑藉著自己的奇思妙想在創作,如果抹殺了香味的高低,也就是抹殺了調香師的努力,抹殺了現代工業與傳統手工製造之間的鴻溝。

在此我沒有任何歧視商業香水的意思,有很多商業香水其實都有上乘的品質,但是如果給我一個機會,在Miss Dior和Le Labo的ROSE 31之間選擇一個來試穿,我一定選ROSE 31,因為這瓶香水充滿無限可能,怎樣穿好它一定是件有趣的事情。

比較著名的商業香水背後都有著極具張力的故事,一個商業香水廣告也要花盡心思講出它的隱喻,比如Dior的Poison,採用蘋果造型的瓶身設計,並且請了Eva Green造勢,廣告整體色選用午夜調的深藍色,廣告語也是「New Cinderalla」,每一處、甚至是Eva Green這個名字都巧妙的包含了Poison的元素。商業香水需要精心策劃的廣告推廣,需要迎合大眾的審美趣味,他們期望打造的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商業產品。

對於沙龍香水來說,在市場推廣上的投入可謂是0,他們是為特定的圈子存在的,從未試圖迎合任何人的審美趣味,沙龍品牌抱有的態度應該是「能夠欣賞我的人才值得擁有我」。因此沙龍香水代表著特定的社會群體,代表著對香氣較高的追求,就像Kilian Hennessy說的「Perfume as an Art」,沙龍香水打造的是藝術品,試圖傳達的是對藝術的理解。

沙龍香水的香味附加值就在於此,在我看來,沙龍香水的香味優於商業香水,在於品牌基因也在於藝術情懷,當然這些東西比較縹緲,你也可以用一種裝逼的心態理解一下,背人人皆知的LV Neverfull和只有小部分擁篤的Moynat,雖然都是奢侈品卻大不相同。


除了香水本身之外,穿香水的人對香氣的體現也有很大影響。我相信每個喜歡香水的人都曾經遇到過這種情況,當你發現你朋友聞起來太可愛了,詢問過後卻發現她用的是讓你大跌眼鏡的香水。這種情況太常見了,因為每個人噴香水的方式、皮膚、體溫和本身固有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幫助香水的揮發也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你無法找到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你也無法在不同的人身上找到完全相同的香氣。當然,穿香水的人對香水的理解和演繹也在無形中對香味進行了分級,連一瓶香味得宜的浪凡光暈在不同的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味道,何況一瓶並不那麼好穿的沙龍香水了。

香水香味的高低之分跟服飾的高低之分大同小異,也存在著品牌的不同,設計的不同,搭配的不同,穿戴者氣質的不同等等,這個行業只要存在,差異與比較就會永遠存在。


最後給自己打個小廣告~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哦

http://weixin.qq.com/r/dTo8JEjE9hWJrQxH929n (二維碼自動識別)


沒有高票的用過那麼多香水,註定沒有贊了,不過知乎最難能可貴的是分享
那麼我來提供一個別緻的想法吧,香味沒有高低嘛?肯定有啊,肯定是判斷方式我們不知道從何下手。那來做個類比吧,從前有個廚師,做麵條,第一個人吃「我的娘嘞,這絕對斯我次過滴最好次滴麵條!」我們能說他做的麵條比別人做的好吃嗎?不能。然後第二個人來吃「么得命,我滴天,雜個麵條怎麼雜個味道,再也不次嘍」我們能說他做的有問題嘛?也不能,但是第一個人回家跟很多人炫耀「今天次滴麵條咋那麼好次,你們移定要去嘗一哈」,於是,久而久之,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千,傳不出去了,那這1000個人來吃,都說好吃,我們差不多可以說這人麵條做的不賴。那如何評價他的麵條和別人的麵條呢?隔壁村的廚師也做麵條,但是有2000人來吃,那肯定是隔壁的做的好吃,那隔壁的隔壁的。。。。隔壁呢?1000人吃當地的麵條,那判斷可就不一定了。做麵條到底哪家強?開始眾說紛紜。不知哪個攪屎棍「算了算了,各有千秋,一個叫「陝北面一個叫蘇面算了」,眾人紛紛點頭~~~
哈哈哈,扯遠了,來回到香水,簡單點說吧,1KW的人說它香的肯定比1K人說它香的香,但是兩個1KW的人都覺得自己用的香水不錯的,那就可以分派了,歐式香水,美式香水,山寨香水,和屌絲氣息。。
哈哈哈,祝大家新年快樂,舍友包夜出去跨年去了,我一個人在這裡分享下思想也是不錯的哈


題主難道沒有過一人飄過立馬知道這是地攤10塊來的嘛,香得讓你窒息.而好的香水就像是神秘得女人,好像已碰觸到,仔細定神卻又不見了


香味只有大眾小眾之分。


無高下之分,只在契機。心情,場景和心境決定了一時高下


雖然標準都是人為設定,但似乎不被這個社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不分class是很難act滴。但作為一劑錦上添花的附屬品,用自己所鍾愛的味道,錢花的值當,心情也更愉悅~ 於我自己而言,香水,定是得買有品質的且讓我聞著有happy趕腳,這是一種一天沈浸在自己愛的味道裡面的簡單幸福~ 即使在家我也不忘wear一點~ 時不時地聞到或是嗅到前調轉中調到後調,是一種已知的驚喜^_^


這個問題,別偏題,題主問的是香味的高低不是香水的貴賤,什麼品牌原料作工都是廢話,所謂高低,就是雅俗,就說音樂,都說交響美聲爵士高雅,但是流行嘻哈rap就低俗嗎?香味的雅俗之分是有的,但是主要耶決於主觀因素,這個主觀因素取決於香味使你聯想到的東西以及你對這種香味所源自的香水的認知,比如經常有人說某香水一股夜店婊味兒,一股尿騷味兒,一股六神味兒等等顯然這種說法相對於說某香水一種濃郁的白花香,一種充滿動物野性味道,一種清爽的薄荷香這種說法,前者認為低俗,後者認為高雅,但是很有可能前後兩種說法是同一種香味。還有比如在大街上聞到某人身上的香水味馬上識別出這是某某low b廉價品牌的產品,也許當下就會非常不齒,但是這種味道可能只是躺槍。


基本上在所有領域中,都會有人忍不住排除個鄙視鏈,因為某些原因覺得自己比較了不起/高端大氣,這也是無法避免的。香水方面這種情況其實比較少,不過還是有的。總結一下,大概就是重口味覺得比小清新高端,沙龍香覺得比商業香高端。

一般人都是小清新入門的,在接觸過小清新一段時間之後才會漸漸嘗試重口一些的香型。所以基本上能接受重口味的人一般都比較有閱歷(?)看起來高端可能是因為這個吧?不過感覺最主要的還是因為重口味的香型比較小眾,能欣賞的人比較少。

沙龍香一般是專門做香水的品牌,大多都是一代代傳承的,比商業香更低調。在風格方面,沙龍香更加天馬行空,當然也更貴,一定要說高端的話好像也有點道理(笑)不過這並不能說明商業香一定不如沙龍香,寶格麗也不見得不如阿蒂仙(個人看法,不接受拍磚)

前面的高贊回答都提到了香調的鄙視鏈,基本上處於上游的都具備了兩個條件,一是比較小眾,也就是說能欣賞的人比較少,二是貴。

不過說到底,我個人是覺得香味是沒法比較的。日常款有日常款的好,華麗有華麗的妙,不同場合有不同場合適合的風格,不同香型也有不同人喜歡。香水嘛,還是要忠於自己的鼻子。喜歡的才是最好的。別人的看法都是別人的,自己的開心才是自己的。

(業餘愛好者,非專業人士,僅代表個人看法,以上)


好的香水用料極其考究,要分前調中調和後調,每個階段又分別由多種精油構成。前調多為檸檬醛香(佛手柑、檸檬等)和花草香 (薄荷、薰衣草等),中調為花卉香 (茉莉、鈴蘭等)和香料香 (肉桂、松香等),後調為樹脂香 (檀香、沉香等)和動物型香(麝香、革香等)。選的都是天然材料,精準配比。而且香水本身只是琥珀色的。
而劣質香水用料只是人造香精而已,香味濃烈單一,聞多了甚至有害健康。可以做成各種好看顏色。


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是香味有「分貝」高低之分。濃郁的香聲音高 幽香聲音低,但都是有內容的 噪音就是tb幾十塊的香 直接沒有拐彎的


人心有高低,香味無高低。


我覺得在質量上有差別的。我比較喜歡Dior真我和伊麗莎白雅頓 第五大道。用過隔了好幾天還會有香味。質量差的,在地攤上見過有人賣假香水,試了一下一會兒會兒就沒有味道了,而且味道讓人不是很舒服。


持久度+心愛度+禮品來源+故事+心情+期待值=高低


推薦閱讀:

《海上鋼琴師》中,參加宴會的嘉賓們的服飾風格是什麼?
弘一法師的藝術成就有多高?

TAG:香水 | 生活方式 | 藝術欣賞 | 評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