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麼解釋南方溫度比北方高的?


古人用五行學說解釋。
五行學說在古代哲學思想里簡直是萬能的,哪都能用一下。北方壬癸水,南方丙丁火。所以北方冷南方熱。
古人對這種自然現象的解釋都比較含糊,用五行學說這種「樸素唯物主義」已經不錯了,更多的時候他們訴諸迷信。什麼現象都要找個合理解釋,在那時候是極少數人才會有的思維。
現代人受過科學的教育,才會回過頭來想「古人為什麼不……」。
《周髀算經》里有寒暑帶內容,但理論基礎卻仍是蓋天說,實在不可思議,導致出現很多理論上的矛盾。

耶律楚材發現了時差現象,卻沒有把它和渾天說聯繫起來。
西門慶被叉桿打完那一下,卻沒有思考為什麼叉桿往下掉而不是往上掉。
老爺爺種了七個葫蘆娃,卻沒有讓他們自交產生性狀分離。
(好像有什麼奇怪的東西混進去了)


先亮觀點——陰陽解釋似乎是有意思的,然而實際上就是扯淡,以玄解玄言之無物。

=======================================
大地球形論,經緯度概念,寒暑五帶概念,確實是古希臘天文學家的知識沒錯。
就南熱北冷的現象其實就是五帶理論的一個縮影。埃拉托色尼的《地理學概論》就提出了成型的五帶理論(以南北緯24度、66度為界限)。
此時東方處於秦國的統一戰爭到楚漢之爭之間。

然而:

是以知極下不生萬物。北極左右。夏有不釋之冰。

春分秋分。日在中衡……中衡左右。冬有不死之草。夏長之類。

此陽彰陰微。故萬物不死。五穀一歲再熟。

凡北極之左右。物有朝生暮獲。

《周髀算經》
周髀中並無地球概念。不過很有意思的是,北極左右大家都知道冷,為什麼會說「物有朝生暮獲」?

趙爽注:北極之下,從春分到秋分為晝,從秋分到春分為夜。

朝生暮獲猶言春生秋獲,春秋即朝暮。
所以這是已經認識到極晝極夜現象了。

北極左右。夏有不釋之冰。
趙爽注:冰凍不解,是以推知,夏日之外衡之下為冬矣,萬物當死。
此日遠近為冬夏,非陰陽二氣

換為當代的話就是,北極附近夏天冰凍不解。而夏至時候,南半球正是冬季。冬天和夏天的季節變化是因為太陽的遠近而非陰陽二氣變化

《周髀算經》一直是我國古代天文教育重要典籍,官方教材。我知道陰陽五行解釋四季在某些圈子內非常流行,呵呵。古代搞天文的也不帶您們玩。
此外可以拓展一下
中國跨越了好幾個時區,每個地方作息時間都不一樣,為什麼古代中國人認識不到地球是圓的呢? - 李雷的回答
當然了,真正的寒溫五帶概念還是明代傳教士傳入我國的

(以下為我自帶的三觀,可以跳過。)
稍後的時候,中國人喜歡搞「西學中源」運動,就是去故紙堆裡面找一些文獻,對應西方現代文明,說:「原來這是我們老祖宗早就發現過的」。
當時寒溫五帶理論,就是找的《周髀算經》中趙爽的註解,生說西方的五帶概念是中國傳出去的——然而,希臘人的五帶概念比《周髀算經》也是早的。
此外,西方天文曆法比較厲害的時候,中國的文人說,帝堯排羲和氏四兄弟前往四方,其中西方的那位把「中國先進的天文曆法」傳到了西方,然後到明代時候又傳回來了。


陰陽五行說,看似無比正確,實際上只是牽強附會的胡扯罷了。
但是。但是來了。陰陽五行說非常符合人的直覺。
什麼是直覺? 就是不需要動用人的深層思維,用嚴密的邏輯和證據嘗試解釋事物,而是用最簡單的,也可以說,是最無腦的方法,隨便找到一個簡單的,未經驗證的,甚至是明顯矛盾的結論。
很多人都懶得思考,思考是很累的事情,相信直覺,簡簡單單,多好。
所以,陰陽五行說到現在仍舊有很多人相信。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雖然不切合題目,但是也是個很文藝的現象描述。


可以參考《法苑珠林》,佛陀認為地面溫度不同是由於太陽運行軌道導致的。


起世經雲。復何因緣夏時生熱。佛言。日天宮殿六月之間向北行。時一日常行六俱盧舍。未曾舍離日所行道。但於其中有十因緣。所有光明照觸彼十種山令其生熱。
復何因緣有諸寒冷。日天宮殿六月已後漸向南行。復有十二因緣能生寒冷。於須彌山佉提羅迦山二山之間。有須彌海。闊八萬四千由旬。周回無量。其中眾華悉皆遍
滿香氣甚盛。日天光明照觸彼海。此是第一寒冷因緣。第二伊沙陀羅山。第三游乾陀山。第四善現山第五馬片頭山。第六尼民陀羅山。第七毗那耶迦山。第八輪圍大
山。第九閻浮洲中所有諸河流行之處。日天照觸。故有寒冷。第十瞿陀尼洲諸河倍多。第十一弗婆提諸河倍多。第十二郁單越諸河倍多。此之十二諸河流水。日天光
明照觸寒冷(前之生熱十二次前八山外。第九是空中去地萬由旬。有夜叉宮殿。第十是四。大洲山合為第十四)。又立世阿毗曇論。問言。云何冬寒。云何春熱。雲
何夏時寒熱。是冬時水界最長未減盡時。草木由濕未萎干時。地大濕滑。火大向下。水界上升所以知然深水最暖淺水則冷。寒節已至日行路照炙不久。陽氣在內食消
則速。以是事故冬時則寒。云何春熱時水界長起減已盡。草木干萎。地已燥圻。水氣向下。火氣上升。何以知然。深水則冷淺水則熱。冬時已過日行內路照炙則久。
身內火羸故春熱。云何夏時冷熱。是大地八月日中恆受照炙。大雲降雨之所灑散地氣蒸郁。若風吹時蒸氣消已。是時則寒。若風不起。是時則熱。是故夏中有時寒熱
(西方四月為一時。但立春夏冬故不立秋。故立三時殿也)又起世經雲。以何因緣有諸河水流於世間。佛告比丘。以有日故有熱。有熱故有炙。有炙故有蒸。有蒸故
有汗濕以汗濕。故一切山中汗流為水以成諸河。


你所提這個問題是基於現在的北方和南方冬季取暖方式的對比。在古代,沒有集中供暖這一概念,我認為就是誰嫌冷了誰燒火,無論南方還是北方。


這倒不能絕對,有關古籍記載 ,孔子所處的春秋時期,在河南或者更往北一帶,有大象的存在。


南方丙丁火


南邊有朱雀


南火北水。


古人最擅長用五行來解釋很多東西。方位的五行分別是:東方屬木,南方屬火,西方屬金,北方屬水,中部屬土;這幾個方向的五色分別是:東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部黃色。從方位的五行屬性和色彩來看,當然就是南北一水一火,一冷一熱了。這就是古人的一種解釋……不過不要小看五行哦,其實五行裡面不乏有很多自然、科學的成分在,是有一定的經驗和道理的。
當然,古人可能還有其他方面更合理、科學一點的解釋,要問通古博今的大神了。


當年那九個太陽大多落在南方啊


古人也曬太陽,也知道太陽越是趨向直射,曬太陽時感覺越熱,反之斜射則越涼。這可以由直觀的生活體驗得來,無需知曉自轉公轉以及太陽直射點在兩回歸線間移動之類的現代天文知識。在南北方均有生活經驗的人,即使是古人,也可以不由書本知識發現在同一個時間段南北方太陽的高度差的太多,若要精確一點,可以在地上插個竹竿,記錄下一天當中的日影長度,南北方日地夾角的差異可以由正切值給出。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二月時,江南已經鮮花滿枝,而其它地方卻十分寒冷。不要輕慢古人的文藝和智慧。


很簡單,因為太陽在南邊,離太陽近就熱。至於為什麼太陽在南邊,這就不是題主問的問題的範疇了。可以歸結為世界的設定。不要迷惑在現代科學體系創造的名詞里。
我倒是好奇身為今人的題主怎麼解釋。


推薦閱讀:

權力的遊戲世界的地質背景和氣候是怎樣的?
越南這樣的氣候環境為什麼也有沙漠?
長江湖北段江面上會有龍捲風嗎?
怎麼看待Trump準備大砍EPA和NOAA的預算?
如果塔里木盆地灌滿淡水,變為外流區,中亞氣候會變成什麼樣?需要幾個貝加爾湖才能灌滿?

TAG:歷史 | 氣候 | 溫度 | 中國古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