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行天橋樓梯要做成這種折回形的,而不是更減少距離的環形向上?


人行天橋的上橋梯段是有環形的。但其實環形樓梯並不一定能節省空間。而且無障礙樓梯不能採用弧形梯段,所以,考慮到人行天橋的公共設施屬性,環形應該還是不太常見的做法,除非為了形體效果。

------

順便用 SketchUp 做了一個實驗。以下是一些要點:

  • 梯級的尺寸用了「經典」的踢步高 150, 踏步寬 300. 梯段寬度用了 4 米(雖然有點太寬了)。
  • 高度假設 4.8 米。對於人行天橋是太矮了,但用作實驗應該還好。
  • 規範規定,單段梯段最多十八級。超過 18 級應設休息平台。所以,選 4.8 米的高度也有為了方便計算的考慮——可以分成兩段 16 級的梯段。
  • 弧形樓梯的最小踏步寬度,通常是從踏步長 1/3 處開始算的——但考慮到是公共設施,而且為了方便計算,不妨考慮嚴些,從內環就開始算 300. 事實上, @龍躍 的回答中給的圖,弧形梯段的最內側尺度看上去也並不小了。

下面開始。
------

建了一段直跑梯、一段雙跑梯還有一段半圓弧樓梯。直跑梯的休息平台取了 2 米進深,而雙跑梯取了允許的最小值 4 米,那麼,半圓弧樓梯就折中一下,取了 3 米。僅做了梯段和休息平台,上到橋上的緩衝空間,就不考慮了。如圖。

接下來是平面圖。可以看到弧形梯段在平面上佔據的空間還是頗大的。

如果佔用的面積取整條樓梯的投影面,直跑梯、雙跑梯、弧形梯分別為 46.4、70.4、75.51 平方米;考慮樓梯下可通行空間應有 2.1 m 凈高的規範,姑且將第一段梯段算作「不能使用」(事實上,考慮結構高度,不能用的面積會更多),那麼佔用面積分別是 19.2、19.2、28.77 平方米。

所以,起碼在這一個實例當中,寬度相同,休息平台長度大致相當,提升高度、梯級尺度相同的情況下,弧形樓梯並不會有佔用空間上的優勢。

因為 SketchUp 難以進行參數建模,所以懶得做多組實驗,上述對比其實並不能說明普適情況,但也說明了旋轉樓梯並不是一定能節省空間。將旋轉樓梯轉過的角度增加至整圓、甚至多轉一圈,可能會有利於縮減面積。但亦要考慮,旋轉樓梯的最小踏步尺度的限制。同時,出於無障礙使用的考慮,旋轉樓梯的使用也應審慎。同時亦如 @龍躍 所說,旋轉樓梯的施工難度相比較大,亦可能會增加工期和造價,結構可能也不如直跑梯和雙跑梯好解決,也應該考慮到這些情況。

上述實驗中,直跑梯「佔用空間」最小,而且行走時不需像雙跑梯那樣折返,似乎「表現最佳」。但是這也並非絕對,因為直跑梯長度相比雙跑梯較大,所以在一些場地中並不合適。選用哪種形式的樓梯,應該根據場地的實際狀況,考慮多個因素決定,而不能僅從佔用空間 / 外觀等單一因素決定。

------
構造課本一時找不著,如果存在錯漏,煩請指出。


也有環形的,不過大多數還是採用題主圖上這種做法,因為環形的造價高而且施工周期長啊。。。和能節約的空間相比還是划不來。至於上面的平台嘛,是為了有休息的空間(我覺得是為了跌倒的時候不會一路滾下去)

環形的~


施工的時候,弧形的東西是不是不好放樣?
畢竟有很多問題是被施工打敗的...


Linkzero Tsang 說的在理。折回形確實方便無障礙通過,但現實中也還是有環形的過街天橋。
說到這裡,要說點稍微歪樓的事情。這也跟過街天橋有關,是一個關於採用哪種過街通道更能防止行人橫穿馬路的問題。

幾年前,我的一位高中學弟跟我聊起一個有趣的事情。他上大學時,跟社團做了一個社會小調研,調查過街天橋和過街地道,哪種通道更能防止行人橫穿馬路。他們在一座小城市的兩個人流量差不多的路口做了三次一個小時的觀察,其中一個路口採用的通道是過街天橋,一個路口採用的是過街地道。兩個路口沒有斑馬線,但都可以從地面橫過馬路。

經過觀察計算,設置過街地道的路口,橫穿馬路的人顯然比設置過街天橋的路口少。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他們賴著頭皮採訪了不少橫穿馬路者,問他們為什麼這麼做。願意受訪的橫穿馬路者的回答,有些意思:設置天橋的路口,橫跨馬路者大多說樓梯陡,嫌麻煩;而設置過街地道的路口,橫跨馬路者的回答多為,自己沒有看到過街地道(當然有些人會撒謊,特別是常住當地的人)。

他們由此推測,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惰性和短視,這種惰性和短視,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在選擇過街通道時,會更偏愛過街地道,而不是天橋。雖然從物理角度說,過天橋和過地道,做功幾乎都是相等的,因為都要經歷一次上下階梯。但是先上還是先下這個問題,卻很微妙的決定人們是否在地面橫穿馬路。採用過街天橋的方式,行人在過街時,首先就要爬階梯,很多人都會有那麼一點點畏難情緒,素質低點的人,就直接從地面橫過馬路了。而過人行地道的人在過街時,首先想到的是能輕鬆下階梯,卻容易忽略,自己下了階梯後,還是要上階梯的。然而正是這種短視,為防止行人橫穿馬路,產生了良好的作用。

這給我們一個啟發,如果條件允許,設置過街地道比過街天橋更能防止行人橫穿馬路。而在設置過街地道時,要盡量設置醒目標識,告知行人在此過街,這樣也能盡量防止行人橫穿馬路。

市政公共設施的建設,永遠都不只是工程學的問題,有時也需要考慮人的本性。


歡迎題主體驗一下大連金馬路輕軌站旁的這個天橋.


這是因地制宜,我們這好多天橋是單跑樓梯。

人行天橋樓梯一般佔用的是人行道的空間,雙跑樓梯相對於單跑樓梯佔用的寬度更多。


推薦閱讀:

水彩風格的建築效果圖怎麼做?
有哪些建築看上去讓你覺得很吃驚?
伊東豐雄、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三人的建築風格有哪些相同與不同之處?
如何評價天津濱海圖書館?
中國古典園林有哪些元素常被運用在現代景觀設計或建築形態之中?

TAG:城市建設 | 人文 | 建築設計 | 空間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