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跡天氣這樣的天氣App最終有可能顛覆國家氣象部門么?
題主是覺得天氣app會讓國家氣象部門自己的發布信息發布渠道被顛覆,還是負責天氣信息採集預報等職能被顛覆?
墨跡天氣這類天氣預報app要「顛覆」國家氣象部門是不可能的,但是它要在天氣預報類app用戶數上超越中國氣象局開發的中國天氣通是完全可能的,而且現在也是這個狀況。
因為天氣預報的製作流程大概是:定時的氣象資料觀測——全球觀測資料共享(有限觀測站點)——觀測資料處理——投入數值模式運算——數值天氣預報結果——預報員分析製作天氣預報,而且在以前氣象部門還隸屬軍事機構,氣象部門這種軍事性質決定了氣象資料一般情況下都是保密的,私人製作天氣預報在目前看來還不具備這個條件。
在國外,比如美國,天氣預報服務的現狀是:
在美國有很多電視台或私人氣象公司從公共渠道獲得氣象資料後,可以自行製作並發布氣象預報,但警報級別的預報只能由當地天氣預報室(WFO)製作,並統一對媒體等發布,必要時由天氣預報室主任或預報員親自到電視台向公眾講解或接受採訪,讓公眾在第一時間聽到來自權威部門的聲音。 http://www.cma.gov.cn/kppd/kppdqxsj/kppdhwsm/201212/t20121214_196870.html
所以墨跡天氣這類app的出現,就好像餘額寶出現對銀行的影響一樣,是對氣象部門氣象服務的一個促進,促使氣象部門去尋找更多更便利、有更好用戶體驗的服務;越來越多地氣象局開通了微博、微信、開發出本地的app應用,在新事物出現時,尋找新方式。
總之,氣象部門還是發布天氣預報預警的權威渠道。但對天氣預報更好的解讀,提供更好用戶體驗的服務這方面,希望能夠在一個政府部門和民間機構良性競爭的環境中發展,這樣對提高天氣預報服務是有利的。
墨跡天氣的天氣信息都是哪來的?想想這個問題先
她只是發布中國天氣網的數據
絕對不可能,大家搞混了一個概念的問題,就好像你問加油站或者說服務特別好,特別智能的加油站能夠顛覆中石油么?本身墨跡這樣的公司就要嚴重依賴中國氣象局在全中國2500多個省、市、縣級氣象部門採集的數據,每年光維護某一類這樣的數據採集站,或者國家標準站一個省就要幾百萬,所以對於墨跡這樣的企業來講,只是氣象業務公共服務中的一個小的部門,難道發布個氣象數據信息還要全國布站點,每年還要幾千萬,幾個億的去維護,僱傭大量的人工么?當然不會,不要忘了墨跡這是一個企業,他有自己的盈利模式,而中國氣象局還有研究機構和對於公益性氣候資源的監管責任。企業做企業的事,政府做好政府事。你要真的想問,墨跡多少年後能夠顛覆氣象局么?你知道問他,墨跡每年要交給中國氣象局公共服務中心多少錢就知道了
我的答案是在未來可能在某些領域與氣象局的業務有重合甚至是有一定的競爭關係,但是並不會顛覆,因為兩者的定位不同。
第一,兩者的定位不同。氣象局定位是公益性的服務行業。可能在絕大多數人的心目中,氣象局就是做氣象預報,氣象局等同於氣象台。其實並不是這樣,氣象是一個大的系統,就目前省一級的氣象局來說,下屬的二級單位有十幾個,包括氣象台(就是我們常說的預報員所在的單位)、氣候中心(長期氣候預測,氣候統計等,平時說的什麼什麼百年一遇基本上就是他們統計歷史資料來得出結論)、氣象科技服務中心(負責一些專業氣象產品的的製作、「天氣通」等氣象網站服務以及對一些專業用戶,例如水產、電力等行業的專業預報產品)、公眾服務中心(負責氣象影視節目的製作,平時電視上的氣象先生氣象小姐就是這個單位)、保障中心(負責全省所有氣象儀器設備的維護,包括所有的自動站,雷達,GPS/MET水汽監測站等)。墨跡天氣等目前天氣APP還大多數是一個管道的作用,是一個天氣信息發布的平台,他們本身並不做天氣預報,這個定位類似於氣象局內的氣象科技服務中心的作用。目前氣象局也有自己的天氣類APP,從程序界面設計到交互等各方面確實和商業化的軟體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未來,天氣類的APP或者公司可能和氣象局一些業務有一定的重合甚至是競爭,但是並不會顛覆。定位為公益性性質的氣象局,很大部分的工作是不能產生經濟收益的,例如維護龐大的氣象設備觀測網路,上千個自動站、數部氣象雷達以及其他的觀測設備以及由此產生的人工費、水電費等各種費用,這部分的費用其實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不是政府的投入,個人以及私企是很難維持的下去的,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氣象局是不會完全被顛覆的。目前國外的氣象公司也並不是做基礎的氣象數據收集,而是在某些需要更加精細化領域進行氣象服務,這部分領域公司是和可以和氣象局展開業務競爭的。很多人所說的氣象信息的發布壟斷其實並不是一個問題。根據氣象法的規定,目前對公眾氣象服務是只有氣象局可以對外發布的。這個的利弊應該分開來看,或許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每個公司都可以對外發布氣象預報,你每天上新浪、網易、墨跡天氣上面推送給你不同的天氣預報結果,你會做和選擇?現在的天氣預報已經不是抬頭望天就可以得出結論的時代了,現在的預報員都是要綜合分析各種天氣形勢、衛星、雷達以及模式的數值預報結果,雖然預報結果還是帶有一定的個人經驗等主觀的東西在裡面,但是相比從前已經進步明顯了。此外,預報服務中暴雨等預警信息的發布除了告知公眾之外,還要上報政府部門,由政府統一組織防汛抗旱等工作,需要多個部門協調處理。而不正確的個人預報發布可能會給公眾帶來不必要的恐慌等。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中國氣象局前身為中央軍事委員會氣象局,這也說了氣象數據是帶有一定的保密性質,某些類型的數據外單位無法實時獲取,但是也並不是完全不能獲取,大家可以從中國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網上下載很多數據質量控制之後的數據用於個人研究。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意思.現在的墨跡天氣依然採用的中國天氣網的數據, 嚴格意義來說墨跡依然還是一個天氣實況的分發渠道, 目前能夠看到的是他們在天氣數據做了演算法上調整和優化,後台能夠校準實際天氣狀況,避免預報天氣與實際天氣情況存在偏差,但尚不具備獨立自主預報天氣的能力, 即使墨跡真的做到這一步, 那還有一個問題是如何讓普通用戶覺得墨跡天氣數據權威性高於政府氣象台? 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另外你可以看到去年國外Weather Channel 一個專註於預報天氣電視頻道停播了. 為何?理由很簡單人們已經不需要在電視機等很久還要忍受電視廣告狂轟濫炸情況下就能通過移動互聯網app以最低的成本獲取實時天氣狀況, 這也是一個時代向前必然過程.
回到墨跡這個主題.在說道國內.如果墨跡要真的取代類似Weather Channel 性質意義國內氣象部門.
首先需要越過政策一道門檻, 而這個門檻是否能夠真的跨過這種行政因素充滿了不確定性. 至於氣象市場是否能通過政策方式開放出來 這也許需要等待時機 ....
不可能,氣象台通過分析採集氣象數據,並發布。墨跡是發布管道之一
不可能
墨跡只是發布的渠道之一而以,氣象數據採集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因為氣象法的關係,有些權利氣象局有,別的公司只能看一輩子,等墨跡天氣能自己錄製發布電視天氣預報的時候再說吧。
國家為氣象局投入資金,以採集、整合龐大的基本氣象數據信息。巨大的人力和財力的投入都是任何一個氣象公司不想或者無法做的。氣象公司是在獲取氣象數據後,製作更為精細、更有針對性的氣象服務,並以此獲利。未來數年,氣象局和公司可能會合作共贏。
不可能,墨跡自己又不做預報,用的是氣象局的數據
如果世界上不生產電視了,只有手機,有可能
按照目前大氣科學的發展程度來說:不可能。天氣預報是需要實際觀測數據的,中國氣象部門在全國範圍有龐大的氣象觀測網路,這個網路的維護運行需要龐大的資金,並且這個網路已經運行了好幾十年了,積累了海量的氣象觀測數據。墨跡天氣作為一個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在全國範圍建立自己的觀測網路,所以墨跡天氣現在的天氣預報也只是在氣象部門的數據基礎之上的一個精細化加工。真要談顛覆氣象部門,等哪天墨跡天氣能建立自己的觀測網路來獲取觀測數量了,才能說有可能顛覆氣象部門。
當墨跡天氣推出十五天天氣預報的時候,我就知道它肯定不會顛覆國家氣象局了。
這跟豌豆莢能否顛覆安卓一個道理,墨跡只是豌豆莢,氣象部門不止是安卓,應該是谷歌
當然非常可能了。在我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們就已經說,中國未來商業是渠道為王的世界,誰掌握了渠道,誰就可以左右上下游,京東、沃爾瑪、家樂福不都有自己生產的產品了嗎?墨跡,不一定是墨跡,但類似的東西,將在不久的將來,整合上下游,即使是目前沒有預報能力,那是多麼簡單的事呢?有錢就是要人性,買就一個字!機器逐漸取代人工,這是趨勢,因為它符合用最少的能量製造最大的產出,這就是必然,當然那個時候也許是氣象局一個回馬槍,又再次反革命了。
推薦閱讀:
※世紀寒潮來臨,在南方經歷零下十多度是一張什麼體驗?
※如果超人在颱風中心逆風向高速飛行,能否通過反向作用力消滅颱風?
※哪些行業是靠天吃飯的行業?
※天氣瓶有貴的五六百的,便宜的才四五十,有區別嗎?我買個四五十的有用么?
※一次人工降雨的成本,花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