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千與千尋》影射出了哪些涵義?


簡單說一下。《千與千尋》並不僅僅是一位少女跟隨父母闖入異鄉的奇異夢幻,還代表了一代日本長輩囑託年輕人的警示之夢。 它好像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一個童話故事裡折射出的是對整個人生和社會的反思,幾乎每個年輕人都可以在這個故事裡讀出自己的理解。

整個電影主要要表達的我理解為:勿忘初心。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社會的整個產業發展壯大,人卻永久性的失落了。」我認為這是現代化最大的危機:也就是說,在整個社會機器日益成熟運轉之際,我們作為個體的人卻有淪為這部機器的螺絲釘的危險,而使得自己作為「人」而擁有的特質被遺忘和忽視。整個故事可以說是對將要進入成人社會的年輕人的警示:你要成為社會裡有用的一員,同時你不要迷失了自己!
千尋可以說代表著所有剛要踏入社會的年輕人:1,要承受不知何去何從的惶惑感,笨手笨腳地試著進入社會這個大機器成為有用的一員;(在電影里,不願工作、好吃懶做的人變成待宰牲畜或煤灰)2,面對名利、物質等等誘惑。(千尋的父母身上即可見日本經濟虛假繁榮時代的社會風氣)

湯婆婆剝奪人的名字,並且支配人的含意就在於:名字是自我的契約。當人與社會之規則立約,常常忽略了與自我的契約而喪失自我。細節:千尋在湯婆婆那裡簽約的時候,本來簽是自己的本名荻野千尋,而後被湯婆婆改為「千」;白龍囑咐千尋:一定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白龍在千尋的幫助下想起了自己的真名,從而又重新蛻變成了自己。

千尋剛進來的那個時候,懦弱膽小(進山洞抓住媽媽的手不肯放),嬌慣任性(躺在車裡說自己不願意去新學校),那個時候千尋還是一副小孩子的摸樣,沒擔當沒責任感。但是在這個世界經歷了這麼多事情之後,我們卻看到了一個成熟穩重的千尋,她變得堅強勇敢(敢於和湯婆婆講理,獨自找錢婆婆),體貼無私(幫助河神,拯救白龍)。到最後,千尋不僅成為了湯屋的楷模(成為有用的人),同時面對各種誘惑和挑戰也始終保持了真正的自己,所以她不僅救出了爸爸媽媽,也解救了無臉男、小白等人。
與千尋成為參照的,則是一個大家都很熱衷於討論的無臉男。

無臉男是一個有著殘缺的孩子的心理,孤獨、被人冷落,當強制改變自己成為周圍人願意接受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更加的孤獨、空虛,然後被各種慾望佔據,只有吞下河伯的丸子,吐出所有的慾望回歸到最初的單純時,才是真正的自己。

他與千尋形成對照的主要是這麼幾點:1,在千尋以一個小工的角色勇敢融入湯屋的時候,無臉男遲遲徘徊在堂屋之外。2,在無臉男發現大家喜愛金子的時候,他學會了巧妙地利用人們的貪婪來填補自己的空虛的滿足感——對於這個社會的種種規則,千尋的態度則是冷靜的面對,不為所動。無臉男不願再承受自己的空虛孤獨,於是迫不及待的將各種食物甚至人吞下去,形成一個虛假的龐大的假「自我」:應該說,這是對於現代人的更加真實的寫照。

同樣可以作為對照的還有小白先生。小白先生也就是賑早見琥珀川,從他一開始放棄了自己的名字,跟湯婆婆學習魔法的時候,理想和慾望模糊了界限,到最後決心重拾自己的名字,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回歸平凡的生活,這是每個人各自需要完成的業力。

整個故事的背景也是有很明晰的提示的,即是在日本的泡沫經濟崩潰之後。結合背景來說,這也是對於一個時代的反思。經歷過泡沫經濟的那一代日本人將會在這一幕中找到似曾相識的感覺,社會的迷失、貪婪與瘋狂,人性的負面。宮崎駿先生主動從歷史中抽出,敢於面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隱喻在童話中展現給年輕人,期望不要再下犯同樣的錯誤。這是最真誠的自省。是民族自強關鍵因素之一。


而在整個大主旨之下,還是一些其他的脈絡,單獨拿出來討論也很有意思的。

比如環保主題:那個被人類污染到面目全非的河神爺爺。河神受難形象的出場,保留了宮崎駿對於自然環境及生態平衡的一貫關注和人性感召。

說到河神爺爺,他在臨走的時候送給千尋的丸子可以說貫穿了電影的主線。河神的丸子,功能即是清洗,清洗出琥珀主的詛咒、以及無臉男吃掉的那些利慾燻心的人和污穢。

再比如……減肥的主題:

這句真的很勵志有沒有……

然後分享一下我對於這部電影裡面印象非常深刻的幾個小細節:
千尋那一段車上的旅程,音樂非常棒,看了這一段總是會感到異常的安靜。感謝久石讓。

青少年時期對下午陽光投在地上的影子帶來的時間流逝的巨大的恐慌感;(宮崎駿偉大的地方不僅是你可以得到啟發,還在於你可以在他這兒看到自己)

最後兩枚彩蛋。

經歷過的事情是不會忘記的,只是記不起來而已。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一代宗師的詞兒,用在這裡真是合適)


多圖預警。


看到這個問題也忍不住要答一答。並不多談這部影片談的主旨什麼的,這個網上的說法研究,包括大家說的都很好了。大師的每一筆每一划都不是白給的,裡面有很多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在這兒主要從日本文化角度談一下看《千與千尋》時聯想到的日本文化因素及涵義。


有知友提到這些說法是不是動畫想要表達的原旨,很遺憾不是的,官方並沒有給過這樣解讀,這兒的回答多數都是一家之談,有個人的看法也有上學時研究日本文化的老師講過的觀點,不過並不是不負責任的跑火車,都是有一定的根據的。答案並不敢說客觀,相信說的對和不對的都有,就寫在知乎上和大家交流。


1. 電影的開篇說明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戰後日本經濟快速發展,都市中間層崛起後,千尋一家:爸爸媽媽和一個孩子,有車,有房,爸爸是白領,三人形成的典型的核家族。


2. 鳥居:神社門口都有鳥居,但是都是位於正中央的。這兒用神社不尋常的鳥居的位置來暗示進入另一個世界。

3. 這個兩面神的形象,是保護神的形象。能想到兩處可能是借鑒之處。一個是日本的《日本書紀》的「両面宿儺」,一個是羅馬神話中的守門神「Janus」。

4. 看這兒的建築風格,裡面是歐洲風格,而外面是正常的日本世界,有種奇怪詭異的感覺。

5.
風:日本人認為風中也是有神的,「風の神様」。

6. 走進去的商業街的場景是日本經濟高速成長時期,昭和30年年代的商業街,這種場景讓現在的日本人看起來會很懷念。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大部分品牌都是那個時期形成的。

7. 千的爸媽吃東西的場景其實側面上包含著一種日本人對中國式料理的理解。

與一般的日式料理不同,很多日本人認為中國式料理是吃完了就再給,千尋的爸媽吃了還有,吃了還有,最終吃成了豬。PS:聽一個日本老師講過一個笑話和這兒的意思暗合:他們幾個老師來中國交流,晚上中國老師請客吃飯,上來了一大桌子的菜,然後他們幾個人就非常努力的不停在吃,到最後終於要把菜吃光的時候,又上來了新的菜,他們拚命把新上的菜也吃光的時候,又上來了新的菜。這是他們終於吃不動了,只好跟中國的老師說:「菜很好吃,但是實在吃不下了。」後來經過聊天才知道,日本人做客的時候不管菜好吃難吃,也會努力把菜吃光以表示禮貌。而中國人卻以為菜不夠吃反而不停的在上菜。


8.
黃昏:在日本有個指代黃昏的詞叫做「タソガレ」「誰そ彼」(那是誰?)黃昏是不屬於人的時間,迎面走來的可能是人也可能不是人,是看不清楚來人的時間段。「百鬼夜行」也是從此開始。

順便說一下,在日語中有「八百萬神」這麼一個詞,成千上萬的神。日本人認為,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有神的附著,下面出來的河神,蘿蔔神,各位客人都是神了妖了的。


還有個詞叫做「付喪神」,指器物放置不理100年,吸收天地精華、積聚怨念或感受佛性、靈力而得到靈魂化成妖怪。現今日本傳承妖怪中有相當一部份均為付喪神。
隨便找張圖,這裡面有挑擔子的,有戴草帽的,有可能就是這些東西化成的神。

9. 在日本人的印象中,從水的對面來的是神。

日語中有個詞寫作「客人」讀作「マレビト」。一個意思就是從:從大海彼岸的異鄉來訪,給人們以祝福後離去的神。

這時響起的音樂也是宴會時用的音樂,用來迎接這些各種各樣的神。

同時在琉球還有一種傳說:傳說在大洋彼岸的海底,每年都會有神仙降臨以保五穀。

這些形象和場景都是和日本的文化習俗息息相關的。

10. 動畫中出現的野生動物,都是神仙的使者。


11. 青蛙:在日本青蛙的「蛙」和回去的「帰る」同讀作「カエル」。也有暗示著回去的意思。

12. 釜爺:鍋爐爺爺,負責燒鍋爐的鍋爐爺爺控制著澡堂泡澡用的藥材和熱水。雖然看起來很兇,但是內心善良。這兒和兩個形象相呼應,一個是「薬師如來」一個是「千手観音」。

同時,葯也在故事中多次出現,鍋爐爺爺燒水用藥,千從河神那兒得到葯又用要來救人,這個烤蠑螈也是葯。。。

13. 擬制親族:雖然不是血緣親,但經過禮儀等儀式具有與實際的親子,兄弟姐妹一樣或更親密的關係,如烏帽子父母,教父等。這兒鍋爐爺爺說千尋是自己的孫女從而使之名正言順,別人不會有太多的抱怨。 

14. 這個形象的來源。

其實來自「なまはげ」,生剝節,是秋田縣的民俗,青年頭戴鬼面具祭祀。放一張圖對比。

15.大根:也就是蘿蔔,是農業的神仙。12-13世紀蘿蔔在日本出現,剛開始主要是用於藥物,貢品等。這兒的這個大蘿蔔也就是農業之神使得千尋沒有暴露保護了她。

16. Great Mother 大母神,代表成為母親的榮格心理學原型的一種,在神話中以女神,魔女等形象出現,具有養育的一面和包容的一面。


17. 女中部屋:千尋睡覺的地方。女傭房間的樣式。


18. 徒弟制:千和玲之間的關係就是。作為前輩的玲非常重要,成熟女性,異界的先導者的形象。


19. 花園裡面的花,仔細觀察是四時之花,佛教的極樂世界的形象。

裡面有紫陽花(6月),梅(2-3月),夾竹桃(7-8月),山茶花(2月),杜鵑花(5月)等。上兩張圖。

20. 御握り:飯糰。關於飯糰有種說法就是握飯糰會把這個人的能量注入其中,吃了會得到力量。在這兒小白也是將自己的魔法注入,意思契合。

21.腐れ神:也就是零落之神。日本高速經濟成長時代(1950s-1973s),經濟快速發展,但是環境破壞嚴重(1960s-1980s),反映人們生活的變化,以及對河流的忘卻,連神都零落了。千尋給洗澡的神是河神,這兒出現的是被人們污染的河神,垃圾,自行車等等,看出環境的污染破壞。但是並不是千尋自己把大神給洗乾淨的,這裡有眾人的幫助。

22. 看這個無面男的形象

首先說無面男現在的是一種鬼的形象,是繪畫在扇子上的「ふすま絵の鬼」(大津繪)的形式。變成了一種無法滿足自身慾望的鬼的形象,這正是日本的歌舞伎,神樂等一直的主題。

第二,現在的無面男是蟲子的形象。看過卡夫卡的《變形記》的同學們都知道,蟲子的形象。這裡宮崎駿也是與之暗合的。

23.這兒是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是對松本零士 「銀河鐵道999」和宮沢賢治的童話「銀河鉄道の夜」的獻禮。

看這個檢票員。

再看「銀河鐵道999」中的檢票員。

大家看一下,兩個檢票員都是:中年男性,胖,白手套,藍制服,看不見臉。十分有意思。


再看從電車下去的人,都像影子一樣的乘客。

又和宮沢賢治的童話「銀河鉄道の夜」中暗合。

這兒既涉及了「銀河鉄道999」又有「銀河鉄道の夜」,是很複雜的層的疊加。

24.無面男的黃金是假的,有暗示市場失敗的意思。泡沫經濟(1988-1991),經濟的崩壞。

============================補充部分===================================
25.千尋與父母剛走進商業街的時候,有這麼一個眼睛的畫面。

再看一下這個圖片

下面這幅圖來源於つげ義春的「ねじ式」,引用下豆瓣的介紹。【作者】つげ義春

柘植義春原本有份為平價圖書市場畫插畫的安穩工作,因為這種行業的消失而落入失業大軍,而柘植義春與主流審美相左的畫又無法被漫畫市場接受,在處於人生低落處境時,柘植義春在公寓的屋頂上打盹做了個夢,這個夢後來就成了《ねじ式》的藍本,結果1968年,作品一經出版就掀起了一陣熱潮,離奇的故事加上意味深長的意象,給《ねじ式》醞釀了一種濃濃的絕望與瘋狂情緒,這個故事中不少細枝末節也成了他往後許多重要短篇的靈感來源。

眼睛的是日語說法是「目」讀作「め」,而「夢」讀作「ゆめ」,聯繫到柘植義春的夢的故事以及看板的相似度,可以懷疑大師是用這兒的眼睛的招牌來指代這就像一個夢境。

26.爬坡,橋。

日語中坡是「坂」讀作「さか」,還有一個詞是「逆さ」「さかさ」英語可以寫作reverse,意思是 逆,倒,顛倒。二者是存在聯繫的。這兒爬坡,也許就是說明這上面是一種逆向的世界,不是千尋的世界,也就是說是不是人類的世界。
而橋呢,橋的發音和橋的兩端的的發音是一樣的。用橋將這兩部分兩部分聯繫起來,在這兒千尋也第一次見到了不是同類的小白。

27.春日神

放兩張現實的圖。

28.人頭是「牛鬼」的形象。

但是在這兒只有男人的頭,有「去勢」即閹割,削弱氣勢的意思,用來象徵湯婆婆的力量。

有知友提到了千與千尋與台灣九份的關係,沒有怎麼研究過,但是今天剛看了下日本維基百科,上面說宮崎駿本人否定了千與千尋是取材於九份的說法。

因時間問題,暫時更新這些。
寫的還是太亂了,抱歉。原來幾乎沒怎麼看過國內網上的資料,現在看看發現光論文都好多,再附一個中文千與千尋的鏈接,裡面有些簡單的總結分類也挺好。什麼時候有空更詳細分類總結下,大家先湊合看。
http://zh.wikipedia.org/wiki/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這部電影在華麗魔幻的外殼之下包裹了的卻是有些黑暗和殘酷的內核,我認為這是一部討論「治癒原生家庭創傷」的影片,當然對影片的解讀是不存在標準答案的,因此我的立場也僅代表自己,來給大家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

影片原名&<千與千尋的神隱&>當中出現了「千尋」和「千」兩個名字——分別是千尋的本名和湯婆婆賦予她的名字,名字所代表的就是一種身份,一種定義和標籤,它決定了一個人在他人眼中的模樣,也因此決定了一個人對自我的認知,「千」和「千尋」這兩個名字分別代指了「被成人定義的千尋」和「原本的千尋」。

故事背景設置在千尋一家搬家的途中,搬家這個情節在另外兩部兒童心理學電影&<鬼媽媽&>和&<頭腦特工隊&>中都有類似的設計,搬家其實就在比喻千尋從「舊世界」步入「新世界」的這個過程,這兩個世界分別代指什麼,我在文章最後會給出結論。神隱世界中發生的故事,其實正是對千尋內心世界的描繪,因此我認為這部影片是一部描繪成年後自我療愈(以回溯童年成長曆程的方式)的寓言故事,而「神隱世界」就是在這個成長過程中千尋「內心世界」,湯屋則代表千尋內心定義的「成人世界」。

在進入正文之前,我們先試著摘掉對日本文化背景的主觀判斷和自己的一部分情感立場,重新來梳理一下影片的思路,這裡有兩個要點:一,「在湯屋中每個人都必須要工作」常被觀眾解讀為影片對工業化的一種反思。二,千尋父母把自己吃成了豬這情節,也時多被理解為人類的貪婪和愚蠢。而實際上我認為影片真正傳達的是:千尋在對成人世界的初始認知階段,在她眼中,成人世界的規則被主觀定義為「刻板和一成不變地工作」,人之間的關係就是「工具化」的關係,彼此交往只能依靠「利益的交換」來實現,而她對成人世界的這種「偏見」也讓她對成人世界產生了內心的抗拒,因此,她對父母產生了負面和抵觸情緒,主觀上將他們認定為是貪婪和愚蠢的,父母變成豬,就是她當時內心賦予父母的一個形象。

這種世界觀只是千尋在成長過程中對成人世界的初始認知,並非成人世界的真實模樣,在後來千尋一步步成長為千之後,她慢慢改變了曾經的偏見,抵觸和迴避,開始正確地認識和融入到成人世界,也逐步接納了自己,用千尋的前後兩種世界觀進行反襯和對比,而其實後一種世界觀才是影片真正想要傳達的視角,也就是,成人世界也同樣存在著溫暖,關懷和真實的感情。

下面我們來對影片進行梳理:

剛一開始,千尋和父母三人進入神隱世界大門之後,進入了一個神聖但荒蕪的廢棄教堂一樣的空間(她神聖又荒蕪的內心世界入口),而在他們在走入神隱世界之前,千尋回頭看到了三個門,這三個門正是給自己和父母留下的入口,也說明她一直是渴望父母走入自己的內心世界的,但從外面看卻只有一個門,也就是說,其實只有她自己才能夠走進來,當她們三人進入神隱世界之後,寓言故事就開始了,很快父母變成了豬,前面說過她對成人世界的初步認知使她主觀上將父母定義為貪婪,愚蠢和醜陋的,一旦對父母的原本的認知產生變化,她原本的兒童世界就坍塌了,內心世界立刻危機四伏,充滿了遊魂和鬼怪,而她只能無助地四處奔逃,身體也在逐漸消失(代指自我認知的破碎)。

這個時候白龍出現,這個角色有些複雜,我將他放在最後來說。

湯婆婆和錢婆婆:

湯婆婆和錢婆婆是兒童千尋內心賦予母親形象的兩個化身,這兩個形象表面看似是矛盾的,而其實是源自於千尋對母親認知的兩極化。在兒童千尋心中,湯婆婆(母親)是神隱世界(內心世界)的絕對權威,是她內心世界的代理人和主宰者,湯婆婆對待千尋的態度是強勢威嚴並有些蔑視的,她並沒有給予千尋足夠的愛和尊重,並且千尋內心對湯婆婆始終懷有恐懼,其實這就暗示了千尋在童年時期與母親的並不良好的情感關係。當千尋渴望獲得一份工作(真正進入成人世界)的時候,湯婆婆其實是千尋內心的最大阻力,她始終懷有對成人世界的恐懼,而恐懼的根源正是來自於自己的母親。錢婆婆是成人千尋在自我療愈之後內心賦予母親的另一個形象,她是溫暖,平靜和充滿關懷的,也就是千尋在真正成為千(長大)之後對母親的重新認知,此時的母親已經不再是她世界的主宰者,而是成為了一個溫暖和安全的角落。

鍋爐爺爺和小玲:

那麼千尋在神隱世界是如何認知到成人世界的具體規則的呢,其實是通過兩個角色——鍋爐爺爺和小玲。鍋爐爺爺和小玲這兩個形象,其實正是千尋內心中成人世界規則之下父親和母親形象的(另一個)化身。通過鍋爐爺爺千尋認識到成人世界必須要一成不變地進行枯燥乏味的工作,而通過小玲,千尋則認識到成人世界中的人際關係已經不再是「無條件的愛和包容」,而是轉變成了「工具化」的一種情感關係,需要依靠利益交換才能換取回報——你要生存,就一定要工作,想要達到目的,就必須付出對方所需要的東西,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可以順利運轉。這也是為什麼小玲這個角色的出場總是與便當和食物有關,其實正是在傳達成人世界的基本規則——「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部電影中用「食物」來比喻「規則」,要融入成人世界,就必須吃這個世界的食物,也就是必須遵守這個世界的規則。

無臉男和巨嬰:

在對成人世界法則的認識過程中,千尋的兒童世界在不斷坍塌,她是被迫進入成人世界的,但當他成長為母親眼中合格的成年人(治癒了河神的一場戲)後,千尋卻發現自己的內心產生了矛盾和混亂,也就是她對自我的認知陷入了混亂,「千」和「千尋」兩個身份不斷地衝突和矛盾而衍生出了兩種人格,一種是沒有自我,卑微,依賴,順從和虛假的人格,這裡用戴著面具的無臉男做隱喻。另一種是極度自我,甚至自負的,對抗和任性的人格,這裡則是用湯婆婆的巨嬰來隱喻。也就是說這兩個形象此時其實都是千尋的一部分。

無臉男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張面具和時隱時現的黑色身體,面具就是千尋在探尋成人世界過程中對自己的一種偽裝,說明她採用的是順從和討好的一種低自尊的姿態來融入成人世界。當無臉男通過隱身來幫助千尋獲得了葯浴的牌子(獲得好處),然後又了解到金子對其他人的意義之後(了解到了換取的意義),他立刻學會了變化出金子然後引誘湯屋的人們,其實正是代表此時的千尋,在企圖通過順從和討好的行為(讓別人覺得自己很乖,很聽話,很像一個大人)來換取大人們的獎勵(關愛和尊重),同時通過模仿大人的言行和規則(吃掉湯屋中的青蛙等人)來逼迫自己成長,她企圖通過這樣的行為來獲得進入成人世界的資格,但卻因此失去了真實的自我,對自我本能的壓抑只能讓她越來越遠離真實的自己,最終無臉男吞噬掉湯屋中很多人之後,它變得越來越不堪負重,痛苦不堪,沒有辦法再承受這種虛假的自己。

巨嬰和無臉男幾乎是同時出現的,當無臉男產生變化之後,千尋就私自跑到了湯婆婆的房間(穿過湯婆婆房間時多面鏡映出千尋的身影,其實就是一種對多重人格的隱喻),然後見到了巨嬰,也就是說當她進入成人世界的過程中,會被討好和低自尊的自我吞噬,而立刻建立完全相反的自我——任性和對抗的自我,然而這種自我其實也是一種偽裝,是兒童企圖通過情感要挾來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因此巨嬰在面對湯婆婆和面對千尋的時候態度是不一樣的,他其實非常清楚自己要達到什麼目的,並且通過怎樣的方式來獲得。

無臉男和巨嬰同時出現,標誌著過度討好和過度自我的這兩種人格實際上是一體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經驗,往往內心越自卑的人越是容易表現出自負和優越的情緒,因為他需要營造一種優越的幻覺來填補自己的自卑,因此一個人的自卑感越強烈,他的優越感也容易凸顯的越嚴重,而一旦現實無法滿足這種優越的幻覺,他就會立刻被打回原本那個自卑的自己,從而感受到強烈的痛苦,這就像是一種報復性反彈,一個人自律得越嚴格,一旦鬆懈下來放縱得也就越厲害,其實這種自律就是一種不自律,它打破了內心原本的平衡。所以一個人可以同時產生既依賴又迴避,既順從又叛逆等等複雜和矛盾的心態,而這一切的矛盾其實都來自於一個原因,那就是對另一部分自我的不接納,這就是所謂的心理衝突。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接納程度很低的時候,他對外部世界的接納程度也會很低,繼而主觀上強烈的感受到外界對自己的傷害和排斥,這種情況下的人格都是矛盾和分裂的,因此其實他還沒有真正的長大和成熟,在千尋克服了成長過程中的一系列困難(河神)並收穫了足夠的勇氣(河神的丸子)之後,她只是成長為了被母親所定義的成年人,但其實這一系列經歷所產生的巨大副作用,給她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困境,也就是這種既順從又任性的矛盾人格,打破了原本內心的平衡,失去了那個平靜和穩定的自我。

白龍

最後來說白龍,和千尋一樣,白龍也是一個遺忘掉自己名字的角色,白龍所代指的是千尋的愛人,為什麼兒童千尋會出現一個愛人的設定呢,這裡我要對影片的思路做一下解讀,如果說&<鬼媽媽&>和&<頭腦特工隊&>是在描述由兒童世界成功進入成年世界的過程,在主角成長為成年人之後,就表示她們已經建立了完整的人格。&<千與千尋&>則表達了一個兒童進入成人世界的過程中,既有收穫,但同時也留下了許多難以磨滅的傷痛的遺憾,因此必須在與原生家庭留下的傷痛進行和解之後,才算徹底治癒了自己,這時候才算完整了自己的人格。

所以我認為千尋這個角色代指的本體,其實已經長大了,她原本就是一個成年人,但內心卻並未完全接納成人世界的規則,而在這個自我療愈的過程中,正是新的家庭(也就是愛人)帶給了她重塑自我勇氣和信念,而這個愛人,就是白龍(所以鍋爐爺爺才會說出:這就是愛情的力量啊)。

白龍這個形象是非常反覆和矛盾的,千尋在改名後白龍呈現出的冷漠態度一度讓她懷疑是否有兩個白先生,說明白龍其實同樣是一個帶有童年創傷的複雜兒童(後來被千尋所治癒)。但化為龍形的白龍卻並非是千尋的愛人,我認為這裡代指的是千尋的父親,這也是這個角色的複雜之處,千尋在白龍(龍形)出現的時候,始終不能確定他就是白龍,一直到最後一刻白龍(龍形)在千尋面前化身為人形,千尋才真正確認二者其實是一體的,也就是明白了自己的新的情感關係中想要尋找的,正是對缺失的童年感情的彌補,白龍的愛其實就是她曾經缺失的父愛。

白龍偷走了錢婆婆的印章,印章象徵的是權力,其實也就是家庭當中父親和母親的權力之爭,我們說家庭同樣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在家庭的博弈當中,經濟籌碼和情感籌碼都可以決定一個人在家裡的話語權,總有些母親認為子女對自己有所虧欠,必須要有所償還,也總有妻子認為自己的付出一定應該得到丈夫相對應的情感回報等等。很顯然這種家庭情感博弈始終在家庭成員造成無形的傷害,在千尋的原生家庭中,母親的權力要大於父親,並且雙方的矛盾也在持續對千尋造成傷害,因此白龍在華為龍形之後(千尋父親)的形態始終是脆弱又傷痕纍纍,正是這種家庭關係讓千尋始終不能接納完整的自己。

最後千尋準備踏上尋找錢婆婆的旅程,其實就是她最終決定與原生家庭和解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有多艱難呢?很多透明人(已經失去自我的成年人)都在旅途中下車了,說明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困難的過程,能夠走到終點的人寥寥無幾,好在千尋做到了,千尋帶著無臉男和巨嬰來到了錢婆婆的住所,最終重新認識了錢婆婆,於是她才真正將原生家庭遺留下來的傷痛盡數化解。

在她離開錢婆婆的房間之後,見到了已經康復的白龍(父親和愛人融為一體,也就是新的情感關係對父愛的補償),錢婆婆把千尋交給了白龍,其實也就代表了母親對千尋真正的放手,允許她融入到新的家庭。無臉男留在了錢婆婆家,巨嬰也變得不再任性,標誌著千尋重新接納了自我,不再依賴盲從卑微,也不需要自負對抗和任性,她成長為了一個真正有完整人格的成年人。

最後在回歸的途中千尋想起了白龍的名字,其實就是說千尋在這個過程當中,她同時也幫助白龍完成了這個自我治癒的過程,影片想表達的是——在一段健康平穩的家庭(感情)關係中,雙方都可以彌補曾經原生家庭帶來的缺憾,治癒曾經的創傷,從而找回完整的自己。當湯婆婆讓千尋從幾頭豬中挑出自己父母的時候,千尋說,這裡沒有我的父母,是因為她已經打破了對父母愚蠢和貪婪的成人的偏見,真正接納了自己的父母。

最後千尋和父母離開神隱世界的時候,沒有再出現那個教堂的空間,說明這個時候的千尋,已經不再對父母有所保留,她接納了原生家庭,重新建立了完整的自我。

所以我們再回到搬家的隱喻上,「舊世界」和「新世界」其實並非是兒童世界和成人世界,而是代指了成年的千尋回溯到曾經的童年成長經歷中,從「:帶有童年創傷的舊世界」步入「已經徹底治癒的新世界」的這個過程。在舊世界當中,儘管千尋已經長大,但她的內心深處其實還只是並未完全接受成人世界規則的孩子,而在新世界當中,她已經徹底成長為一個健康和完整的成年人。

我們生活中常常看到有這樣一種人,他會被很多與自己並不相關的商業行為莫名戳中痛點,主觀地認為自己被利用和消費了,也有人把生活中的一切困難都歸咎於他人(父母,社會,政府等等),企圖讓他人對自己的苦難來負責,這種種心態何嘗不是一種對成人世界規則的不接受呢,成人世界的人與人之間原本就是互相利用和消費的,人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爭取來的,不能說我們一方面不得不接受這套規則,一方面又抗拒他人接受這套規則,這種雙重標準其實也正意味著一個人內心始終在已經長大和拒絕長大之間反覆地徘徊,這個時候人一定是很痛苦的,因為他會時常否定自己。

而&<千與千尋&>這部影片也正是就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或許我們曾經童年時期父母的關愛是有所缺失的,但我們依然需要治癒自己,如何治癒?其實就是從新的家庭和情感關係當中獲取養分,依靠愛情的力量,重新建立完整的自我,並與原生家庭進行和解,只有完成這個過程之後,才代表一個人真正的長大和成熟了。


如圖所示,這才是最重要的含義啊!你們沒看出來嗎?!!
—————————————————————

說正經的,
作為一個前前後後看了千與千尋不下二十遍的執著少女,我覺得我有必要來好好答這個問題了(? ??_??)?。

按照時間順序來看

1.千尋其實一開始就表現出了不同於一個尋常十歲少女的鬱鬱寡歡和沉默少言。當汽車在密林中前行,沿路的風吹草動,奇幻陌生的風景,神秘詭異的石像都引起了孩子心中不安的直覺——這顯然不是一條尋常的路。千尋的父母卻渾然不覺,而且在後來來到神隱世界的入口時也全然不顧瑟瑟發抖的女兒的阻攔,徑直走進了神秘黑暗的隧道。

這裡影射的其實是日本社會中父母與兒女不能互相體恤的冷漠和隔閡。 父母對千尋的關注甚至不如湯池中的普通員工小玲,而且後來三人來到香味四溢的美食街,父母再次不聽千尋阻攔,開始大吃特吃,任由女兒獨自一人在陌生世界裡隨處亂走,街上可是空無一人啊,真是不由得感慨這夫婦倆心得有多大╭(°A°`)╮

2.千尋父母貪婪而醜陋的大快朵頤是對現實社會中人性的貪婪的影射。

其實我認為普普通通的人類女孩千尋和這部片子中所有人,神,鬼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千尋不貪婪,她是無欲無求的,無論是千尋父母對食物的慾望,澡堂里人們對金錢的慾望,湯婆婆對於權力的慾望,甚至白龍對於法術的慾望,其實都是他們無法離開這個地方的羈絆。影片中吃了神隱世界食物的人會變成豬,不認真工作的人會被湯婆婆變成動物,看似嚴酷的規則卻傳達著一個單純且適用於任何世界的觀念:切勿不勞而獲。千尋,儘管她剛開始來時膽小,怯弱,懶惰,甚至不太有禮貌,但正是因為她從不貪婪索求,所以並未迷失心智,未被無臉男的金幣誘惑,才能在神隱世界中得以安身立命。

3.名字的隱喻
在這部電影里,凡是在這裡生存的人,都要被湯婆婆奪去名字和過去的記憶。白龍把寫著千尋名字的卡片交給她時囑咐她: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否則就再也回不去了了。
我在十歲時第一次看,以為這是一種讓人們忘記過去,不再想著逃離湯婆婆的控制的手段。然而十年以後我再看時,才體會到這是一種「本我」的隱喻,一個人的姓名和過去,是我們生而為人的證據,如果人類失去了記憶,失去了對親人和愛人的牽掛,我們和這裡所有面目模糊的魑魅魍魎並無分別。

後來湯婆婆的孿生姐妹錢婆婆也一語點破:

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是不會忘記的。


記憶不會消失,只是你暫時想不起來了。


4.在湯婆婆的浴場里,我們可以看到森嚴的等級制度、獎懲規則。
每個人各司其職,宏大怪異而有趣的湯池隱喻的是正是人類社會,在千尋與鍋爐爺爺的相處和湯婆婆的言語中都可以看出宮崎駿對於辛勤勞動的讚賞,和對於懶惰膽怯的斥責。小千在剛出場時顯然是嬌生慣養,從小沒吃過苦的人類小女孩,但是在後來居然可以剋制住內心的不安恐懼,指揮浴室上千人齊心合力拔扯出河神身上的雜物,而且得到河神饋贈的有靈力的丸子。原本奇詭可怖的神靈浴場,一時變為融融恰恰的熱烈團結,令人無比振奮,也昭示著主人公小千的一次飛速成長


5.受到污染的河神
宮崎駿的每一部電影里我們都可以看到他對環境的關注。從《龍貓》里與世隔絕的小村落,《幽靈公主》里人類與自然的激烈矛盾,《風之谷》《哈爾的移動城堡》里宮崎駿風格相當明顯的景物都可以發現他對於這一主題的執著,環境保護確實是老爺爺作品裡不得不提的一個話題。河神的身體里有各種散發著惡臭的污物垃圾,金屬,木棍,最後還拉出了一輛自行車。最後浴池裡的工作人員狂喜地瘋搶清理過後留下的金砂,但是每一個觀眾在這一刻想必都會覺得十分痛心。這也是我覺得日本動畫電影比中國的做得好得多的一點:千與千尋這樣的影片,無論是孩子,少年還是成年人來看,都能感受到心靈被觸動到的震撼。

6.無臉男
電影里我最喜歡的人物。
還記得他第一次看見小千,一座熙來人往的橋,安靜站在人潮之外的無臉男,和那個牽著白龍走過的人類小女孩。
千尋對他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你站在那裡不怕淋濕么?窗子我不關了哦….」
那麼,他對她說的第一句話呢?
「你要金子么?我可以給你金子哦,我只給小千,不給別人哦….」儘管連聲音都不是自己的,但是還是可以感受到他對千尋毫無條件的愛慕。
後來,無面男純凈的內心開始變得虛榮,狂妄。湯屋幾乎所有人的追捧,讓他的內心變得開始膨脹起來。
可是,他只是想在千尋面前表現他自己。 他只是在眾人面前堂堂正正的向千尋示好。

這也應驗了小千說的「你在湯婆婆這裡會變壞」的預言,然而最終無臉男還是留在了錢婆婆身邊,心靈得到了凈化,變回了他原來的樣子。

無臉男簡直是人類社會裡每一個人性本善的然而迷失方向的人的縮影。孤獨,沉默,自我,用最笨拙的方式去對待他心裡最珍愛的人,然而卻達不到他自己想要的結果,在熙攘喧鬧的人流里逐漸聽不到自己心裡真實的聲音,失去了愛的勇氣和能力。

最後說一點和隱喻無關的感想


在我小時候電腦還沒有那麼普及的時候,我和小夥伴們都是買光碟在VCD或者DVD里播放的,千與千尋我買過兩次,為什麼一部動畫片要買兩次呢,因為第一張碟片都被我反反覆復播放了太多次,片子表面都已經全是劃痕模糊不清了,可是我還是覺得這是我童年最喜歡的一部電影。 至今記得小玲以大木盆代船,送千尋、被縮微的烏鴉和乖寶去水中的車站那個場景。沿途的景色優美異常,但迥非人間。大雨已使浴場所在的山谷變為壯麗的大海,透明水底的游魚,怒放般的大團白雲,幽雅的日暮天光,微微蕩漾的明媚水波擁簇的站台,勉強可以露出水面的枕木上,一列長長的火車呼嘯而至,是典型的宮崎駿影片景色,也是我一回憶童年最先想起的場景。

很多年我都在想小千和白龍分開之後還會不會再見,白龍最後說會去人類世界找她是不是只是為了讓小千放心離開成了我兒時最牽掛的謎題,官方的說法是小千和白龍之間的感情是友達以上,戀人未滿,評論里有人對這一點有很好的解讀。

最後那一幕里:
在白龍「千萬別回頭」的囑託聲中,千尋戀戀不捨地與白龍分手,兩隻緊握的手依依難捨,緩緩分開……


我相信千尋也會做這樣的夢,夢裡似乎聽到呼嘯的風聲,窗戶和門都激烈地顫抖碰撞,像十歲那年一樣。
打開門看見白龍在月光下威風凜凜地出現

他說:

「小千,我來接你了」


雖然問題很久沒更新了,但是還是忍不住想說說我的想法。談到千與千尋,每個人的理解都會不同,上面大神也很多了,我當時弄的一個很粗淺的圖,和大家分享一下。不論看書和動畫,大家的認知模式不同,對書和動畫的理解也不同。


「」(多圖)我是最近才完完整整的看完《千與千尋》。知乎上,微博上,貼吧上都塞滿了各種有關於千與千尋潛藏的深刻含義的各種論斷。
雖然沒看懂,但他們說的都好有道理的樣子。
我沒有那麼強大的知識儲備,也做不到從電影的某個細節發現宮先生對於政治,經濟等各個社會現實的暗諷。
我看見的也許最簡單,最不「細思恐極」。
1.巨嬰
覺得巨嬰象徵著太注重自我的少年們。因為自視過高,所以自我膨脹很嚴重。

一開始強迫千尋和自己玩,還威脅千尋,不陪自己玩,就哭。

他明顯是知道自己的眼淚是武器,並且頻繁的用哭來要挾別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就像我們小時候,仗著父母寵愛,無法無天。
而後來錢婆婆出現,將巨嬰變成一個小老鼠。

這象徵著少年意識到自身的渺小,實現第一步成長。

小老鼠早期總是很自然的讓變成蒼蠅的湯婆鳥(就是長得很像湯婆婆的那隻鳥,原諒我真的不知道怎麼稱呼它)做自己的代步工具。
在後來和千尋一起經歷了拯救白龍的時間後,他卻開始懂得回報與擔當。

可愛又傲嬌的眼神呀~
2.湯婆婆
湯婆婆則成了溺愛孩子的家長們的縮影。
比如,湯婆婆告訴巨嬰外面的世界全是病菌,把他禁錮在巨大的嬰兒房裡。

這就像小時候父母怕我們危險,總是用謊言來哄騙我們不去接觸外面的世界。
活在父母羽翼下的確愜意舒服,但沒有親自接觸這個世界的光明與黑暗的孩子,總是不能對自我,對社會有客觀的認識。也就自然而然的不能遊刃有餘的適應社會。
3.關於白龍與千尋
網上說白龍與千尋是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關係。我只想說,你瞎啊。
人宮老先生已經明確的告訴你了

白龍與千尋之間不僅是愛情,而且還象徵著初戀。
是為了彼此的幸福可以奮不顧身的那種初戀。
本來膽小怯懦的千尋,怕黑怕高的千尋。

為了救白龍,變得無所畏懼。
爬水管

和紙鳥搏鬥

為了爭取時間,和無臉男對峙

登海車去往鄰城求葯

白龍也為了千尋的幸福,可以犧牲自己。

雖然最後,千尋和白龍可能就這樣散落在人海。
但是我想,他們不會後悔遇見過彼此。
雖然沒有在一起,但因為遇見你我才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人生總是充滿了別離。謝謝你曾經為我付出過,為我奮不顧身過。因為有過你的愛,你的溫暖,即使前路再如何艱難,我也會充滿勇氣。

到了岔路口了,到時候和你告別了。

白龍,
你知道嗎?
我明白你說的未來會再見是騙我的。
我有多想自私的不顧一切的把你留下來。
把你的溫暖,我們美好的回憶都延續到更久遠的未來去。
但是我明白,那樣的話你不會真正的幸福。
我更不會。

「真正愛一個人,就應該讓他做自己,讓他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吧。
哪怕,他(她)的幸福里沒有我。」


我會記住你以及與你有關的一切回憶。
像明天就會與你重逢一樣期待著,像你再也不會出現一樣活下去。

你要保重,要幸福,要每天都很開心。

再見

再見

再見


千與千尋也是我非常喜歡的電影,當然也包括其他宮崎駿的作品。我補充一下上面的答案沒有覆蓋到的幾點。

1. 諷刺對後代的嬌生慣養

這裡反映出來的是日本的上一代人的父母對於子女過度的溺愛和嬌生慣養。如今日本已經改善很多,學校強制給予學生很多必要的動手實踐活動,而且也不允許學生隨便違反學校制度(比如穿裙短裙---抗寒)。但是在中國的這一代,過度溺愛的問題還依然非常顯著,這不只是一個社會物質發展的問題,而是一個人們觀念的改變問題。

看!小孩子還被養得這麼肥!

2.
我覺得日本的動畫片還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就是,他沒有絕對的善與惡,沒有絕對的階級對立和丑與美;很多時候,所謂的反派或者邪惡人士他們都有自己的苦衷,而日本的動畫片比如這一部都是盡量提倡人性的善,而且通過人的善意來感化那些邪惡和反派人物,使得所有的人都向更好更善的方向發展。同時,如果你是宮崎駿的動畫迷的話,你會發現他的很多動畫以反戰為主,揭示戰爭的殘酷和悲哀(不像國內的有些神劇,在展示打仗如何好玩一樣)。

比如千與千尋裡面:後來的女主,和讓人們覺得厭惡的無面人和胖兒子(那個小豬),他們都可以坐在一起,成為朋友,互相幫助(我覺得我們中國的社會缺乏這種包容和覺悟)。

3.
從日本動畫有感而發:
我自己在09年的時候在日本呆過4個月,被日本的城市,文化和民風所震撼。我強烈建議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好好學習一下日本的先進之處,最好是設身處地地去旅遊看看日本(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你只有設身處地在一個國家感受了之後才能體會那個不同文化和制度帶給您的震撼。
我在日本遊學的感受在這個文章里有一部分:[帝國興亡史] Forever 24 --- 24歲那年的回憶 - 覃超帝國興亡史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知乎專欄

不說別的,就拿動畫來說,這是日本引以為豪的文化產業。在中國,動畫在大人們看來就覺得是給小孩子看的。我們父母也絕對不可能贊同自己的小孩長大以後以做動畫為生;所以我們的動畫就這麼被扼殺了。同理,我從小喜歡四驅車,後來這個興趣被初中高中的學業(高考)抹殺了。到了日本的一個周末,我驚奇地發現他們有在辦遙控車的大獎賽;一個一個戰隊出賽的,有人負責調教賽車,有人負責操控,儼然一個F1車隊。另外,我還在自己的公寓旁邊發現了一個航模店,各種飛機汽車高達和鐵路的模型,還有巨長巨長無比的軌道交通道具,讓人覺得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能在這樣的環境長大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最後附一張搞笑的無面男的照片 :D

--- 番外篇 ---

另外最近剛剛看到一部特別好的 Doraemon 的劇場版,讓我一下子找回了不少童年的記憶。

視頻
視頻封面哆啦A夢劇場版 2011:新·大雄與鐵人兵團視頻


當《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劇場版連年喜獲豐收;

當我們對《大聖歸來》的滿滿讚譽喜極而歌;

當中國的動漫創作者理所當然的以為動漫就是給兒童群體消遣之用;

也許我們忘記,隔海相望的鄰國,有一個叫做宮崎駿的白鬍子老頭,用一生詮釋了什麼叫做動漫。

可能也不會有人看到我寫的東西,但是依然想答一下。 就是這部《千與千尋》。

2001年上映的《千與千尋》直到前不久才看過。

看完後,真的太想知道宮崎駿在創作這部作品的時候,每一個鏡頭,每一個字中想表達的深層含義到底是什麼。查閱無數影評後,帶給我失望無以復加,每一個人解讀都不一樣,有一些淺層次的表述觀點也都大同小異。我認為有一些震撼人心的東西隱藏在其中,我切切實實的從每一幀鏡頭,每一句台詞中感受到了他的存在,但是我卻不知道是什麼。

好電影首先一定是包含著峰迴路轉的故事,讓普通觀影者能淋漓盡致沉浸其中,對於善於思考的觀影者來說,其中又蘊藏著編劇導演的價值思考,更深層的是一些無法用語言和畫面言喻的衝突與矛盾。很多電影都具備這個特點,這絕不局限於小眾的文藝片,反而商業片導演做的更好。比如說李安的《少年派》、黑澤明的《七武士》、安迪·沃卓斯基的《黑客帝國》、羅伯特·斯文克《時間旅行者的妻子》、還有以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等一批中國的五代導演都有一些引人深思的好作品。

《千與千尋》中有幾句台詞是直達人心的,只有經歷過才懂他的涵義。

「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那樣你就再也回不去了。」

「不要吃太胖,會被殺掉的」

「記得別回頭喔……」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某一階段已經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名字,掙扎在現實世界的「油屋」里,獻媚讒上,除了對「金子」的貪婪慾望,已經沒有多少自己的價值思考了。因為對金子的貪婪,被無面男置於腹中,因為貪婪,對於現實的不滿讓「油屋」的打工者們常常回頭,深陷其中。因為虛假的名譽財利讓這些連自己名字都忘記的油屋打工者甘願為和號稱神明的醜惡污魂客人鞍前馬後,為首是瞻,皆因連自己都不知道有什麼用的「金子」和迷失自我,深陷其中。

即便知道了自己的名字,想逃離嗎?沒那麼簡單,湯屋的管理者湯婆婆設定了規則,違反規則的下場就是被處死。

這和現實有區別嗎?現實的規則,就是如此,不能越界,不能推翻規則。每個人都要遵循既定規則,湯婆婆規則就是現實的規則。而湯婆婆也有自己的難處和軟肋,也被更深的規則束縛,這裡面沒有好壞、善惡、道德……只有規則和規則制定者,而規則制定者也得服從於更深的規則。

環境從不改變,成長的是經歷,改變的是初心,多少人在睡前用勿忘初心聊以自慰,可鬧鐘響後,初心早被現實羈絆拋卻腦後。日復一日,一生終死。猶如千尋父母從人到豬,再從豬到人的南柯一夢。他們早已不記得發生了什麼,還以為這一切就是普通的瞬間。而這一切又何嘗不是我們以為的「普通「瞬間?

當片尾主題曲」「alwayswith me」響起,所有沉重的思緒都戛然而止,只剩下一些片段淡淡縈繞在眼前。

對於日本,了解的越多就越讓人喜歡。很早就聽過《千與千尋》,但遲遲不知宮崎駿其人。後知後覺才知道,原來日本真是一個文化鼎盛的國度,他的思想之成熟,從一些商業層面的作品中就可見一斑。記得首先接觸到日本的文學作品是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且聽風吟》,漸漸到東野圭吾、《嫌疑人X的獻身》、《白夜行》、《解憂雜貨鋪》……,看完之後,只有震撼,這個世界本就沒有對錯,沒有善惡,甚至沒有對立,對人生哲學的思考和理解原來可以寫的這麼好看,這麼讓人念念不忘。

再到認識到草間彌生的波點藝術、蜷川實花的高飽和度色彩攝影集,原來藝術並非一成不變的死物,而是活靈活現的思想和理念;並非是任何人的追捧和認可而是十年如一日的執念和對自己民族文明和對美的自信。再後來迷戀上指彈大師岸部真明的音樂作品,「流行的雲」、「奇蹟之山」、「time travel」……聽到這些旋律的時候心靈上是無以復加的震撼,這才是天籟之音啊。後來慢慢接觸到久石讓,聽到他的很多膾炙人口的電影配樂,沉溺其中,就好像置身於一個虛幻的文明世界,這哪還是簡單的商業文化,這根本就是一個異世界的文化饕餮,心靈饗宴。

之後再來看,其實我們是過度解讀了宮崎駿的思想。這本就是一個商業時代的產物,但卻又不是完全商業作品的邏輯。借用商業的外殼,內在是實實在在的真材實料。前提是討大多數人喜歡。至於內涵,本就沒有特定的表達,也沒有對誰強加自己的思想枷鎖,作品就在那裡,任何人不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階層,什麼年齡,一幅畫面、一句台詞,一首配樂,沒有冗餘,都是作者與觀影者之間的思想交流。結合自己的理解,它帶給你的是什麼感覺就是什麼感覺,沒有指指點點的教導,沒有強加世界的道德善惡,一切都像實實在在的東西,卻能勾起人們頭腦中的思想片段,看到或讀到什麼,就是仁者見智的過程了。

我是誰?存在的意義和對於死亡的看法其實就包含了完整的人生觀了。

人生,如何才不算虛度,這個問題我看到知乎大神 @楊大懶人 給出的一個特別好的回答——

「在不努力的時候有負罪感,在努力的時候又感覺不到快樂,這樣的人就算是虛度人生了。」

別忘記自己的名字……不要吃太胖……不要回頭……

(完)

——————————————————————————————————————————
朋友們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啦;


「千與千尋」對於日本社會現狀的隱喻

作者(豆瓣):?nigmaze

  幕府末年,日本在美國海軍艦隊的威壓下,被迫結束了兩百年的鎖國令,史稱「黑船開國」。前一刻還是封建制度下的小農經濟體制,轉眼間便被外界力量強行拉入了資本主義市場。正是在這種加速化進程之中,整個日本國民留下了巨大的心理空白,成為了日本這個國家的心病。國民的心理還處在傳統的封建時期,但是社會卻已經進入了現代化的市場經濟體制;未經過循序漸進的改革和革命就得來繁榮的果實,看似如同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實則如同揠苗助長。這種歷史發展的特異性使得我們在日本這個國家看到了許多其他國家看不到的「奇景」:

  人們一面穿著現代化的西裝革履,一面又身著古代的和服浴衣;工作上完全採用現代化的思維,生活中卻保留了封建迷信;公開場合極其注重禮貌(「不給別人添麻煩」),然而私底下色情文化和變態文化卻十分盛行;名義上是資本主義國家,骨子裡卻比某國更像是理想社會主義國家;未經歷過真正的革命,使得國民整體心理有一種失衡的傾向;為了給這種集體上的「心病」尋求發泄的出口,這便是昭和時期日本全面走向軍國主義的淵源。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這個故事,可以說是以寓言的方式講述了日本戰後的處境,以及日本未來的復興之路——小千也就是宮老所寄託的全新的國民性:

  湯婆婆這一人物代表的就是資本主義勢力,或者是全球化形態下的物質文明。整個小鎮其實是以「油屋」為主體而建立起來的,目的便是為了給八百萬的神明提供休憩的場所。想想看,當所有妖怪、人類和神明都身著日本傳統服飾的時候,只有湯婆婆(以及她的姐姐)身穿歐洲中世紀的衣著,這暗示了她乃是外來的力量,實際上她又尖又長的鼻子以及皺巴巴的樣子一看就是取自童話故事裡面的臉譜化的中世紀女巫形象。在油屋工作的人必須交出自己的名字,和女巫締結契約,這像極了資本主義體制下資本家和工人的合約關係;而湯婆婆每天最常做的事就是在房間里數錢記賬,儼然就是一副吝嗇的資本家形象;工人在長期的機械化勞動中喪失了自我——這一點被宮老結合了日本神話中的「言靈」思想,解釋為丟失了自己的真名。湯婆婆基本上是一個刻薄、惡毒的女巫,但是整部影片的基調卻也並未將其作為絕對的反派看待。湯婆婆也有她好的地方,千也並沒有對她產生真正的仇恨;結局的時候她依約放走了千和他的父母,甚至還有點不舍。——這點指的是外來資本主義文化雖然有諸多弊端,但是日本最終應當與之謀求一種契合關係。

  錢婆婆這一人物代表的自然就是日本的封建勢力,或者說是傳統文化。我很懷疑,其實「錢婆婆」才是「湯婆婆」,「湯婆婆」原本是「錢婆婆」。現在的湯婆婆不是有奪取他人名字的魔法嗎,也許她就是這樣得到了「湯婆婆」的名字;所以我想,以前的油屋主人是湯婆婆,然後她被自己的雙胞胎妹妹錢婆婆奪走了名字,於是兩者的名字互換了。「湯」這個字的意思是熱水或者是洗澡水,暗示著擁有「湯婆婆」這個名字的人才是澡堂的主人;而「錢」這個字自然就是指金錢,現在的湯婆婆明顯才是那種貪圖金錢的人吧,所以現在的錢婆婆也說過,「我那個妹妹就是愛好趕時髦」。其實這個猜測之中的隱喻就是,資本主義所代表的現代文化,強行取代了日本的傳統文化——對應的歷史事件也就是前面所說的黑船開國。錢婆婆代表著日本傳統文化,卻是披著歐美的外衣,這就是日本目前的現狀。錢婆婆隱居山林,也代表著日本的包括「天皇」、「武士道」等傳統文化,雖然不適應現代化的社會,卻從未消亡,而是作為國民精神之中的一種象徵繼續發揮著支柱的作用。

  白龍即日本的隱喻(另外,長相不是很像宅菊君嗎)。想要向湯婆婆學習魔法,結果卻反倒被她所控制;這是指傳統的日本想要通過西方資本主義實現自身的變革,然而卻反被西方列強的觀念所劫持。日本加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後,先進的思想和觀念破除了傳統文化的桎梏;然而日本卻並非歐美國家那樣經歷過工業革命的洗禮,這種觀念純粹是被灌輸的,於是產生了思想上的斷層,面臨著失去本國民族性的危機。這一點可以從尊王攘夷運動的失敗中看出,古代作為民族主流精神的武士道,在面對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時卻如同以卵擊石,這給日本傳統觀念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白從錢婆婆手中偷來的「印章」,便是日本傳統文化中的「士道」精神;從「武士道」過渡到「士道」被認為是現代日本社會秩序形成的來源,外來資本主義世界想要通過控制國民的根本性精神從而達到真正同化日本的目的。小千將印章歸還給錢婆婆,並幫助白回憶起了自己的真名。這是指日本在全新的國民性洗禮下,脫離國外資本主義世界的控制,與國內傳統文化達成和解,從而走上自主的道路。

  無臉男隱喻的就是國民內部孕育的陰影,在現代化進程中迷失自我的集體無意識。不學別人說話、不借他人之口就沒法發聲,永遠帶著虛偽的面具,面具下卻是飢餓和孤獨。——這就是現代日本人的真實寫照。前面說過,由封建社會一下子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留下的斷層就是無臉男產生的根源。從前「士、農、工、商」各安其道的嚴格社會階級,在外來文化衝擊下,這種微妙的平衡被破壞殆盡——武士階級逐漸沒落,而富商階級開始抬頭,產生了所謂的町人文化。但即使進入了現代化的社會,日本國民卻仍保留著古典的價值觀:明明有著武士狂傲的內心,卻不得不穿上西裝給上司賠笑;已經進入了男女平等的社會,暗地裡卻仍然保持男尊女卑的思想;現代化的信息設備如此發達,人們卻還是習慣紙質的手帳;剖腹自裁的武士精神已經絕跡,但是自殺的文化傾向卻留了下來。最後無臉男留在了錢婆婆的家裡,其實是指對於國民的壓抑心病,將之埋葬於傳統文化中,隱匿於自身的傳統中尋求慰藉。

  另外,「千與千尋」的世界觀,也有著諸多關於社會現狀的暗示:
  比如人如果吃了那個世界的東西,就會變成動物(豬);如果不吃那個世界的東西,身體就會漸漸消失。——這其實是指,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在現代精神鋪天蓋地的同化攻勢下,如果不加入到這種潮流,就會漸漸迷失自我,成為落伍的人被孤立;然而一旦加入到這種進程中,卻往往被集體狂熱所奴役,變得隨波逐流。海中的列車上,就有很多像是消失了的人類,他們在站台上上下下,卻不知道目的地。

  關於油屋,其實就是自然本身的恢復性的具現化。我們都知道,在一定限度以內的污染和災害,自然生態系統是能夠自我恢復的;在本片中,這種恢復力便是以澡堂的方式來體現:代表自然萬象的八百萬諸神,在油屋洗去自己一身的污垢——這種比喻實在非常貼切和有趣,也繼承了自「幽靈公主」以來宮崎駿的人與自然對立的思想。

原地址: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139975/


2003年獲奧斯卡最佳長篇動畫獎,是歷史上第一部,至今也是唯一一部以電影身份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柏林金熊的動畫作品,在超過20個國家公映,日本本土票房304億日元,日本本土就有超過2350萬人觀看,《千與千尋》至今一直是日本電影票房排行榜第一名。

斬獲無數國際大獎,票房被譽為「怪物」的這部動畫,不論是質量、口碑還是劇情、人物形象上都打造得全方位無可挑剔,得到如此之多的盛讚可謂是名至實歸。

一、作畫無可挑剔

作畫方面無可挑剔,吉卜力工作室一貫延續的風格,畫風充滿了藝術品和美術品的氣息,彷彿是一幅幅高雅精美的油畫和水墨畫一般,前幾期介紹過日本另一位動漫大師新海誠的動漫,新海誠的作畫方面同樣是無可挑剔,但新海誠的畫風屬於超強寫實風格,極力打造現實生活中的場景,但宮崎駿的畫風是高於生活的,他將動畫賦予了藝術品的氣息,這種畫面像是一幅幅油畫和水墨畫。

同樣都可以給觀影者帶來強烈的好感和愉悅感。新海誠的超強現實主義給觀眾帶去置身其中的感情共鳴和自我代入,而宮崎駿帶給觀眾凈化靈魂,審視世界的精神共鳴。

二、每個角色都有強烈的象徵意義

這部動畫的每一個角色不論是核心主角千尋和白龍,重要角色湯婆婆、無臉男,還是配角坊寶寶,小玲,錢婆婆和鍋爐爺爺都有極其強烈的現實象徵意義。這也是這部動畫能斬獲奧斯卡獎的主要原因,人物塑造極致的豐滿而且濃縮了現實世界的世界觀,體現出宮崎駿對人性的洞察力,他把對現實社會深入的思考融入了千與千尋的動畫中,使得這部動畫遠遠不是簡單的一篇關於千尋和白龍的感情故事。

千尋是一個典型的現代社會青少年的縮影,在父母的溺愛中,在家庭的溫室中成長,因為科技的發展,經濟的騰飛,人們生活方式的多樣化,這些青少年在物慾橫行的環境下成長,在城市裡生活的他們,膽怯,消極,任性,安於現狀,從父母那裡得來源源不斷物慾的滿足。

這一點從開頭就可以看出來,千尋坐在車裡無比消沉慵懶的樣子,她抱怨著離開原來的學校,面對車外的新環境吐了吐舌頭表達出漠不關心的態度。在誤闖入湯屋以後,甚至連一些簡單的工作都做不好,粗心大意,驚惶失措。面對鍋爐爺爺善意的庇護和幫助,千尋連一句謝謝都不會說,甚至還要小玲去提醒。

宮崎駿本人談到千尋這個角色也說道:「說到日本人的沉淪,最令我擔心的已經不是經濟成長,也不是多媒體將會如何發展,而是我們國家的兒童是否健康。」這個問題不僅僅是日本社會,更是全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困境。

坊寶寶和千尋一樣,同樣代表了被父母溺愛,在家庭的溫室中成長的孩子,湯婆婆說外面有細菌,出去就要生病,於是讓坊寶寶每天呆在房間里,甚至用魔法製作了人工太陽和月亮日夜更替模擬真實環境,坊寶寶甚至都還學不會走路,被湯婆婆無限滿足的零食喂得如此肥胖,象徵著在父母所謂「保護成長」的溺愛中造成的極大危害。對於坊寶寶使用了誇張的手法去塑造他的形象,具有極強的象徵意味。

無臉男這個角色甚至可以說帶有一些諷刺意義了,這個角色被塑造得相當成功,無臉男一直被排斥在湯屋以外,他沒有朋友,不貪圖享受和物慾,象徵著最初始的人性,正如現代社會一樣,越是這種單純純凈的人,越是要被社會所排斥,於是他沒有朋友。直到一天他遇到了善良的千尋,不像湯屋裡其他的人,沒有金錢沒有利用價值的客人不會被招待,千尋卻主動和他打招呼,讓無臉男對千尋產生了極深的感情,為了報答幫助千尋,他進入了湯屋,發現在這裡的各種人情世故和生存法則,於是學會了變出無限多的金子,發現自從他有了金子,湯屋裡上下所有人都一改常態對他無比熱情,卑躬屈膝,於是他在湯屋開始了物慾橫行的生活,變出無限的金子。這裡象徵了人性最初始最善良的一面被社會黑暗面污染的過程。正如一句話所說,小孩子都看對錯,大人們看利弊。隨著深入社會,一個個原始純凈的心靈被污染成追名逐利的人性。就像千尋所說,這個人在湯屋裡就會變壞。

湯婆婆 錢婆婆 雙胞胎的一對姐妹卻有著完全相反、互相對立的性格和價值觀,宮崎駿希望通過反差和對比帶給觀眾一些思考。湯婆婆住在高大如城堡一般的湯屋裡,追名逐利,對澡堂里的客人笑臉相迎,卻對自己的員工管教嚴格,每天晚上盤算著賬面營利,象徵著那些吝嗇的小老闆,但是他對自己的孩子「坊寶寶」時,展現自己溫柔的一面,宮崎駿通過這一點淡化了她的反面形象,因為整部動畫不存在反派,也不存在善與惡,宮崎駿希望每一位角色的象徵意義和劇情的諷刺性能帶給整個社會反思。相比湯婆婆高大的湯屋,僱傭奴役著大量的員工為她賺錢,錢婆婆則淡泊名利,在一個偏僻的彷彿世外桃源的郊外小屋裡生活。

白龍 這個角色說實話我沒有找到太多的象徵意義,或者說白龍是一個完全正面的形象,身上沒有宮崎駿藉以影射現實社會陰暗和弊病叢生的特點,白龍在這部動畫里從頭到尾都代表了正面的形象,從千尋一開始誤入湯屋,白龍就一直在捨身幫助千尋,正如無數電影作品裡的男主角,勇敢智慧,正直善良,所以反而作為男主,在這部作品影射現實生活這一方面,並沒有太突出的印象。

三、每個角色都在成長

這部作品最讓我感動和驚嘆的是宮崎駿並不是在諷刺影射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突出的社會問題之後,以悲劇和殘酷的現實收尾,相反,他表達了一種對美好和善良的嚮往,現實生活中可能永遠也無法改善,但是在他的作品裡可以,他想傳遞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給每一位觀眾,於是他讓每一位角色都在成長。

千尋曾經是一個膽怯,消極,任性,安於現狀,在溫室中成長的青少年,但是父母都變成了豬,她不得不獨自一人面對危險,面對絕望,在湯屋的這段時間,她學會了堅強,勇敢,執著。面對錯綜複雜的問題和危難的情況,她學會努力去克服,不僅自己成長,還使在湯屋裡認識的人重新獲了生存的意義,把河神給的本來要用來拯救父母的僅剩一半的丸子給了無臉男,幫助他擺脫受到傳染的貪婪和物慾,幫助坊寶寶學會獨立,最後拯救了父母,在動畫的結尾雖然和開頭呼應,仍然是那樣一幅場景,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成長得獨立、堅強的千尋。

坊寶寶被錢婆婆變成小老鼠和千尋一起去找錢婆婆的路上終於見到了外面世界的美好,並沒有像湯婆婆說的那樣被細菌傳染,結尾回到湯婆婆身邊的時候,坊寶寶還學會了走路。從一開始任性地要求千尋必須陪他玩遊戲,不管不顧白龍的死活,到結尾幫助千尋,「威脅」湯婆婆放了千尋的父母,我們欣慰地看到了坊寶寶的成長。

無臉男也是一樣,湯屋其實就是整個社會的影射,無臉男進入湯屋以後,自以為金錢和食物是代表了世界上人人渴望的東西,他把無限的金子和食物都遞給千尋以後卻遭到了千尋的拒絕,於是善良直率的無臉男因為長期沒有朋友受到湯屋(象徵社會)的排斥造成了心理扭曲和心裡陰影,於是千尋的拒絕讓他重新回憶起從前寂寞的心情,做出了過激的一系列行為,最終在千尋的幫助下吐出所有食物,離開了湯屋,並在錢婆婆的點化下留在了錢婆婆身邊,我們可以看到無臉男從原始單純到受到社會陰暗面污染最後擺脫貪婪和物慾重歸原始和單純,這是一種成長。

極其諷刺意味的劇情設計

首先湯屋代表社會,這點上面解釋過了,錢婆婆的郊外小屋則代表了世外桃源式的存在。而且在整部動畫里還有許多細節設計具有諷刺意味。

比如有一段千尋招待河神洗澡的劇情,這一段不僅僅是為了推動後續情節的發展,是千尋受到湯婆婆認可的重要反轉,更是諷刺了環境污染的現狀。看過這部動畫的讀者應該還記得,小千從河神身上最先拉出來的是一輛自行車。這裡宮崎駿特別解釋過,他曾經看見清理河道的清潔工人真的從河裡撈上來一輛破舊的自行車。

而且不僅僅有自行車,還有洗衣機,水桶等各種垃圾,這些垃圾都是人丟到河裡去的。這個劇情設計非常直白的諷刺了人類對於環境保護意識的淡薄。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我總是把金錢和食物放在一起,兩者有點不對等,食物在動畫里並不是單純的代表他們是「吃貨」。

食物在動畫裡面影射「貪婪」,代表人的貪慾,千尋的父母因為吃東西,而且還吃得那麼誇張,在動畫開頭可以看到千尋父親那幅吃相,代表了人類旺盛的貪慾,無臉男把自己吃得體積那麼大,變得無比醜陋和恐怖,撐起他龐大身軀的不僅僅是食物,更代表了貪婪和物慾,也正是象徵著在他心裡瘋狂生長旺盛的貪慾。坊寶寶同樣也是吃得無比肥胖,諷刺了現代社會父母給孩子滿足了多少無限制的物慾。這些物慾都是通過食物來達到象徵的意味。

還有一個小細節,錢婆婆把坊寶寶變成小老鼠,把那三個頭型的怪物變成了坊寶寶,然而三個頭型的怪物並沒有把自己和坊寶寶調換了身份告訴湯婆婆,因為如果湯婆婆一直把他們當作坊寶寶,那麼他們就有源源不斷的食物可以獲取。這裡宮崎駿也特別給了一個吃東西的特寫。

因此,食物在整部動畫里是宮崎駿用巧妙的方法將貪慾和物慾具像化。

四、配合默契的背景音樂

特別要說的是宮崎駿和久石讓,有人用專業的眼光說,久石讓的作曲水平並不是超一流的,但是久石讓有一點是超一流的,就是他能非常透徹地理解宮崎駿的劇情,然後做出來與劇情和畫面配合相當吻合默契的背景音樂。

久石讓是當之無愧的動畫音樂大師!

動畫開頭千尋坐在汽車裡,進入湯屋世界,與結尾從湯屋世界出來,與白龍離別,首尾劇情相當一致,On Summer"s day這首BGM,在開頭的時候,聽起來讓觀眾產生舒緩的心情,做好心理準備觀看整部動畫,在結尾千尋回到現實世界,依依不捨地回頭看著,依然是這首On Summer"s day,此時的BMG聽起來讓人有些許的憂傷。同一首曲子被賦予了豐富的韻味。

這部動畫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首久石讓的《海》,千尋坐在陽台的欄杆前,小玲說,這裡一下雨,就變成了海。遠方靜謐的黑夜,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一輛列車彷彿在海上行駛,走向遠方孤獨的世界,孤獨的行人,面對未知的未來,面對搖擺的人生,面對不定的行程。

那幅美麗夢幻的場景配合著久石讓的《海》簡直是不能再默契了,每次聽到久石讓這首音樂,我永遠都不能忘記動畫里的那幅場景。

這次我沒有過多的講述白龍和千尋之間的感情故事,其實網上對於白龍和千尋之間究竟是不是愛情都還有一些爭議,可見宮崎駿對這段感情的刻畫實際上並沒有過多的渲染,不像新海誠的那些愛情故事那樣刻骨銘心,激發共鳴。千尋和白龍的感情只能說是一段美好的緣分,千尋幫助白龍找到了自己的名字,白龍就是在若干年前救了落水的千尋的那個河神。關於白龍和千尋的感情,我想大多數看過的觀眾都已熟悉。

但是僅靠這樣一段愛情故事是不足以讓這部動畫獲得奧斯卡獎的,正是因為宮崎駿將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問題,帶上他的思考和對解決這些社會問題的呼籲和擔憂,融入了動畫中的角色,讓每一個角色,每一個意向,每一段劇情都有很深的象徵意味和諷刺意味,才使得這部動畫能夠獲得如此多的國際大獎,獲得如此高的全球票房,獲得那麼多人的認可和感動。

然後還有兩個常見的疑惑,我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1.為什麼結尾千尋能猜對那幾隻豬裡面沒有她的父母?

這個問題作者並沒有在劇中進行明確的解釋說明,但是可以通過前面的劇情對比得出,這個就需要各位觀眾細心了。

前面有一段劇情看似非常無用,但其實是宮崎駿特意為結尾湯婆婆的這道題埋下了伏筆,前面千尋拿到河神為感謝她贈送她的丸子以後,特別高興,因為這顆具有魔力的丸子應該可以將她的父母變回人類,當晚她做了一個夢,她夢見拿著河神的丸子去豬圈裡找父母,但是那麼多隻豬,她並不知道哪兩隻是她的父母,於是她沖著所有的豬喊著,「爸爸媽媽,這是河神給我的丸子,只要吃了這個一定可以變回人類!」

根據前麵湯婆婆所說,這裡所有的豬應該都是誤闖入湯屋的人類因為貪吃被變成了的豬,所以所有人一聽吃了丸子可以變回人類,全部擠過來,蜂擁而至,冒充千尋的父母,騙來河神的丸子變回人類。

結尾,湯婆婆讓千尋找出哪兩隻豬哪是她的父母,猜對了才能救回父母,但是聰明的千尋發現,與夢中那個場景不一樣,這幾隻豬完全沒有表現出那副貪婪的樣子,只是靜靜的呆在那裡。

沒有表現出貪慾,據此千尋判斷出它們都不是人類,所以才告訴湯婆婆,裡面沒有一隻是她的父母。

結尾這個謎題同樣是影射了人類的貪婪和自私,危難面前,為了變回人類,不惜違背誠信,坑害他人。

2.為什麼結尾錢婆婆送給千尋的頭繩閃了一下?

這個不是錢婆婆的魔力在起作用,也不是說湯屋的那些經歷對千尋還有什麼後續的影響,這個就是簡單地提醒觀眾注意一下頭繩,是錢婆婆給的頭繩還戴在千尋的頭上,說明千尋經歷的這一切都不是夢,而是真實的。

為什麼特地要證明呢?因為這部電影的開頭是千尋和父母闖入湯屋世界,結尾千尋回來,發現父母什麼都不記得了,責備她亂跑讓父母擔心,因此很有可能,千尋只是做了一個夢,或者在湯屋的這一切只是千尋的幻覺,因為很多作品都有這樣的橋段。

因此宮崎駿這裡用戴在千尋頭上的錢婆婆贈予的頭繩,來證實這一切都是真實的。白龍和千尋的感情也是真實的。

全部都是個人原創,首發在個人公眾號:半圓儀,公眾號還有很多其他動漫的影評解讀,歡迎關注。


看了很多知乎豆瓣的影評,感覺已經寫的很不錯了,在此只想談談我自己對這部電影的理解。

就像那句「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說的一樣,每個人對於《千與千尋》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對於很多人來說,《千與千尋》都是童年的回憶,而對我來說,更多的是深思。

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小時候我沒看過這部電影,我看的最多的是《哆啦A夢》、《數碼寶貝》和《四驅兄弟》這些爛大街的動畫片。《千與千尋》是我最近才看的。感覺和中國動漫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區別在於中國動漫往往注重兒童群體,忽略了成年人。而在日本,很多人從事動漫製做,自然就產生了宮崎駿這樣的大師。

好了,回歸正題。

《千與千尋》劇照

故事發生在經濟蕭條後的日本,年僅10歲的荻野千尋是一個看起來非常普通的四年級小學生,她隨父母搬家來到一個陌生的城鎮準備開始一個全新的生活。
然而,因為途中迷路,她和父母誤闖入了一個人類不應該進入的靈異小鎮。小鎮的主管是當地一家叫「油屋」的澡堂的巫婆:湯婆婆;而「油屋」則是服侍日本八百萬天神洗澡的地方。
鎮上有一條規定:在鎮上凡是沒有工作的人,都要被變成豬被吃掉。 千尋的父母由於貪吃,未經過店員允許就隨便觸碰食物,而遭到懲罰變成了豬。

千尋為了拯救父母,在湯婆婆的助手「白龍」的幫助下,進入澡堂,並成功的獲得了一份工作。作為代價,她被湯婆婆奪走了名字,成了「千」。
在澡堂工作的過程中,千從一個嬌生慣養,什麼活都不會做的小女孩,逐漸成長,變得越來越堅強能幹;同時,她善良的品格也開始得到了澡堂中其他人的尊重。
而為了拯救父母和對自己重要的人,面對各種困難和危險,千尋也一次次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最終在大家的努力下,千尋拯救了自己的父母,離開了神隱世界。

我們來看看這部電影的歷史,《千與千尋》製作於2001年,距日本經濟大蕭條有十年之久,當時的日本社會面臨著很多問題,年輕人的就業問題尤為突出。可以說,宮崎駿的這部電影,在很多方面是對年輕人的警告和引導。

千尋

千尋的成長是最明顯的,從最初的膽小懦弱(進隧道時拉住媽媽的手不放)、嬌慣任性(對新學校做鬼臉),到後來的堅強勇敢(拯救小白、獨自去找錢婆婆)、體貼無私(幫助河神、救回無臉怪)。唯一沒有變化的,就是她的善良和純真。

千尋代表著即將踏入社會的年輕人,離開父母,無依無靠,迷茫。鎮上規定,只有有工作的人才不會變成牲畜和煤灰,而要得到工作,必須被湯婆婆剝奪姓名(「荻野千尋」變成了「千」),記不起原來的姓名,就只能留在神隱世界。姓名代表著自我,記不住自己的姓名,就意味著失去了自我,失去自我的人是不能回到人類社會的。

找到工作的人,不免會碰到許多困惑,工作上的壓力、上司的偏心和名利的誘惑。千尋在湯婆婆的強制命令下,面對著超大號的腐爛神(事實上是被污染的河神),儘管身小力微,但她還是用剛學會的技能,找機關、掛牌、拉繩、放水,一絲不苟的完成了這些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艱巨的任務。

而面對著無臉怪送給她的黃金,她不為所動,她只想儘快救出父母,離開這裡。而黃金,對她來說甚至不如小白給的飯糰。

千尋的故事適合當下所有的年輕人,不要迷失自我,墮入黑暗的深淵。社會可以有很多不公平,但我們不能忘記最初的自己,就像那句話說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無臉怪

無臉怪是大家討論的比較多的另一個形象,有褒揚有貶低,我認為在這部電影里他確實有兩個面目,有好也有壞,到最後,褪去了貪婪的外衣,他就成了好人。

無臉怪代表著有心裡陰影的孩子,他孤獨、空虛,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無臉怪第一次出現是在通往湯屋的木橋上,他在橋中間默默站著,不敢進去也不知道去哪。第二天,千尋去看望父母時他還在原地。下雨了,他站在湯屋外,站在雨里,默默地看著裡面的一切,卻遲遲不敢踏入。

直到千尋第一次跟他說話——「你站住那裡不怕淋濕嗎?這扇門我就不關了哦」,他才進入了湯屋。他是喜歡千尋的,因為只有她對他好,只有她肯和他說話。

利用自己特有的能力,幫助千尋取得葯浴的木牌。這時,他還是個好人。

促使無臉怪變壞的,恰恰是湯屋裡的紙醉金迷。利用眾人對金錢的嚮往,在擁有河神留下的沙金後,無臉怪開始萌生野心,他不願再受人冷落,他想得到別人的認同。

當強制改變希望周圍的人接受自己,無臉怪漸漸膨脹,滿足了虛榮心,卻發現自己還是孤獨的,失去了自我,填滿了各種慾念,變成了龐大丑惡的怪物。而這時的他,已不再是當初的少年。

虛榮終究是泡影,無臉怪得到的不是眾人的認可,恰恰是他最不願意的唾棄。

千尋不願看到這樣的他,給他吃下了河神的丸子,吐出了心中的貪慾惡念,無臉怪又變回最初的樣子,只是他已不再孤獨,千尋成了他最好的夥伴。

無臉怪的故事很有趣,它似乎在告訴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兩面性,沒有永遠的惡,也沒有永遠的善。善可以轉變為惡,惡也可以變成善。在國產動漫里,我們很少能看到這種善惡變化的情節,要麼是恆定的幕後大boss,要麼是正義感滿滿的主角,像灰太狼總是邪惡的化身,而喜羊羊則總是羊村的希望。

白龍

小白原來是琥珀川的河神,因為工業的迅速發展,琥珀川被人類填埋後才來到神隱世界,後來醉心於學魔法拜湯婆婆為師,之後被控制,成為湯婆婆的助手。

他也有一顆善良的心,救過不慎掉入琥珀川的小千尋,之後就記住了她。千尋失去父母后,他決定幫助她。因為被湯婆婆控制,白龍做過許多不好的事,還差點喪命於錢婆婆之手。

還好,在千尋的救助下,他吃下了河神的丸子,吐出了自己的慾念,脫離了湯婆婆的控制,最後回憶起了自己的姓名,走出了湯屋。(發生過的事情是不會忘記的,只是記不起來而已)

河神的丸子可以說是劇中的主線,它可以去除所有貪念惡念,讓白龍和無臉怪回歸自我,只有經歷過才知道,很多時候,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成了當初最討厭的樣子。而要回到最初的模樣,卻是太難太難。

坊寶寶

坊寶寶是湯婆婆的兒子,體型巨大卻因害怕細菌而不敢出門,任性妄為。

寶寶第一次出鏡,是在湯婆婆威脅小千的時候,大腳踹牆噼里啪啦閃亮登場(不得不為這一腳點個贊,幫了小千大忙!)。之後又是一腳,把湯婆婆踹倒在地。乖乖,真是上天了。

寶寶第二次出場,是在白龍命危,小千來到閣樓救他的時候。為了不被婆婆發現,小千躲進了寶寶睡覺的巨大枕頭裡。湯婆婆走後,小千要趕著去救白龍,可是寶寶偏偏不讓,硬要她留下來玩,甚至還威脅要折斷她的手臂。還好千尋急中生智,用手上的血跡嚇走了他。

寶寶代表著被溺愛的孩子,絲毫不體會別人的感受,完全以自我為中心,遇到困難只知道哭,如果不是後來的經歷,恐怕不會有人喜歡這個小胖子吧。

好景不長,錢婆婆追白龍到了湯屋,把他變成了倉鼠,又把三個人頭怪變成了假寶寶。從此,寶寶的少爺生活到此結束,漸漸告別了溫室,開啟了他的成長之旅。

首先是面對假寶寶的攻擊,變成倉鼠的他只剩下拚命逃躥,估計平時沒少欺負人頭怪,如今命運作弄,沒想到自己也有被欺負的一天。寶寶無處可躲,只好找千尋幫忙,爬到了她的肩膀上,躲過了一劫。

之後是跟著千尋救贖無臉怪,踏上了沒有回程的列車,車上的寶寶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左看看右瞧瞧,不知不覺躺在千尋手中睡著了。

然後在去往錢婆婆家的路上,一直提著寶寶飛的烏鴉累了,落在了地上。寶寶二話不說背著烏鴉繼續往前走。千尋注意到了,想讓寶寶到她肩上,寶寶還驕傲的別過了臉,拒絕了千尋的好意,低下頭繼續往前走。

之後就是幫助錢婆婆紡紗,原本什麼活都不幹,明明可以變回原來的樣子,卻仍要幫忙幹活。在離開錢婆婆的時候,小倉鼠「啾」地一下親了婆婆一口,他什麼時候這樣對待過湯婆婆呢?不得不說,寶寶真的成長了許多。

回到湯屋後,寶寶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嬌慣蠻橫的寶寶了。最終,在坊寶寶和湯屋眾人的幫助下,千尋救回了了自己的父母,離開了神隱世界。

也有人以陰暗為主題來詮釋這部電影,認為這是一個悲劇。用魯迅的那句話來說,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一部電影的,尤其是一部大家都說好的電影。我覺得悲劇是說不通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千尋的確是成長了。在進入隧道和走出隧道時,千尋都拉住了媽媽的手,都是同樣的表情。千尋沒有失憶(離開時她站在洞口凝視了好久),第一次抓住媽媽的的手是因為害怕,第二次是因為久別重逢,不想再失去父母。

第二、宮崎駿並不是個陰暗的老頭,看看其他作品《龍貓》、《天空之城》等都是積極勵志的,退一步講,陰暗的作品不可能得到這麼高的評價。

當然,劇中另一個附帶的主題就是環保。給河神洗澡時,拉出了一大推城市生活垃圾,自行車、廢木料、傢具,河神因此變得污穢不堪。河流是帶有自我清潔功能的,卻仍然抵擋不住人類發展帶來的污染。小白原來也是河神,卻因家園遭到填埋而無處安身。工業文明的進步是否應該以破壞環境為代價,這個問題至今仍是社會發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順便說說背景音樂吧。整體感覺很棒,也許因為配音是久石讓的緣故。最喜歡片頭片尾播放的純音樂——《那個夏天》(one summer day),可以說是貫穿全劇的曲子,完美體現了千尋的經歷,有悲傷,有絕望,有失落,有孤獨,有感動,有喜悅,有成功,很棒的曲子!當然,另外的主題曲《與你同在》(always with you)、《千與千尋》、《海》也是不錯的。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千與千尋》確實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思考,作為一個即將進入社會或是已經進入職場的年輕人,請保持你的純真善良,記住當初的自己,不要在魚龍混雜的社會迷失了本性。

最後,相信所有人都還記得這句話:

不要吃太胖哦......會被殺掉的

減肥必看,很勵志有木有?


宮導總是用一種單純的眼光來解讀人們所見到的大千世界,或者奇幻或者真實生動,用一個小的簡單的個體去博弈紛繁複雜的社會關係,其中包括人與自然環境,人與社會,人與人都是他電影中討論的主題,無論哪部作品,宮導的都會用細緻生動的畫面給人以感動,《千》亦是如此,從主人公澡堂中幫助河神,又到去找錢婆婆從而使湯婆婆寶貝兒子學會走路,到最後千尋的事情感動了所有的天神從而挽救了自己的父母,這一切我覺得都是圍繞著這個未經世事的小女孩千尋所展開的,宮導總是在努力講述一個故事,而不是在講什麼道理,而道理是看過片子的人的內心漫漫沉澱出來的。


一部優秀的動畫能喚起觀眾對作者的深刻同情,這種同情不單單只停留在故事的主線,以千與千尋為例,主線只是人類小女孩誤入妖精世界在白龍陪伴下找回變回原樣父母的故事。故事中純潔的愛情,友情固然美好,在千尋善良的感染下眾人的幫助也令人感到溫暖,然而種種細節才是讓我們看到作者靈魂的線索。

宮崎駿毫無置疑是一個時代的動畫巨匠,他的作品和其他經典的日本動畫作品的共同點是:這些作品都有靈魂。聽起來瘮人,然而靈魂只是一個比方,我們看動畫,富有想像力,感染力,看到美好或是悲傷的結局留下淚水,這些都只是動畫劇情的魅力。我忍不住注意到電車從千尋踏入隧道後不斷出現。電車在現代彷彿是與時代脫節的東西,然而在以前,它被賦予了離別的傷悲和重聚的喜悅,更多的則是在旅途中的漂泊。我在日本乘過電車,火車,新幹線,現在的速度今非昔比,日本也不大,東京到京都約有日本三分之一,不過是幾個鐘頭的事情。然而對於千尋一個小姑娘來說,這段距離卻是很難跨越的。對導演而言,鐵軌的那頭是過去,這一張單程票卻只能向前了。
說來慚愧,在宮崎駿的諸多作品中我只看過《千與千尋》和《起風了》,其中《起風了》還是在美國看的英文字幕。而看《起風了》時我妄自評論說導演在刻畫時代背景上太用力了,讓人物故事顯得稀薄,整部片子用一種很快的步伐走馬觀花地回顧著日本的那個年代。如果我們忽略這些在敘事中的不足而去關注作者的內心,我認為這部動畫是成功的,因為它完全表達了作者的心中所想,作者對他那個時代的深刻同情。
為什麼一個故事一定要要求劇情的連貫呢,流水賬也是很連貫的,今天買菜,明天聚會,後天打牌。一個故事一定要有的是靈魂,《起風了》中對日本傳統的作坊製造業的刻畫,對武器和發展的認知,對未來的展望,無一不表現出導演對那個時代的同情。《千與千尋》中千尋父母對未知世界的肆無忌憚,面對誘惑的脆弱,都被作者用豬反映出來。無面人一開始只是孤單的站在橋上,到了橋的另一邊卻變得貪婪。妖精們的貪婪固然是原因之一,無面人本身從唯唯諾諾到吞噬妖精追趕千尋也反映了它本身對外界誘惑毫無抵抗力。其實不光是他,宮崎駿那個時代的日本人必然也經歷過對新世界的探索,現在的中國人又何嘗不是呢。我不禁想起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倒不是說兩者在結構或是劇情上有什麼相似之處,但它們都對自己的時代有著深刻的同情。而這種同情,沒有經歷過的人是無法感受的。


吃霸王餐會變豬。
不要臉的很強大。
身體太胖飛不動。
帥哥都是真命龍。


很久之前寫的一篇小文,當時剛看完《千與千尋》,內心澎湃,就把自己想的隨手記了下來。
沒有其他答主們的考證嚴謹,只算是提供另一個視角,供參考。

《千與千尋》,一個寫給成人的童話

生命也許很長,長的有如湯婆婆的澡堂,日復一日的平淡中,你永遠不知道命運會安排什麼搗蛋的情節。生命也許很短,像是誤入一座魔法城堡,你在離奇的情節里張開所有感官觸角,突破與蛻變,倏忽卻又回到了原點。


湯婆婆一手打造的城堡,名為「湯屋」,而「油屋」里是主營業務——洗浴會所。和現實社會紙醉金迷的萬家燈火一樣,這裡每到晚上便進入酒池肉林、歌舞昇平的狀態,服務於那些所謂的「天神」。這裡充斥著世界上全部的醜陋與罪惡,拜金、糜爛、墮落,還有湯婆婆的利欲熏心與野蠻專制。人們對於食物和歡樂的貪婪,是被奴役的陷阱。


湯屋的人們厭惡「人」的味道。與其說這是討厭,倒不如說是一種恐懼。只因這裡太過陰暗,於是恐懼人性本身所存在的愛與善。千尋剛獲得工作之時,同事嫌棄她身上的人味,小白說:「只要她吃三天這裡的食物,她就沒有味道了」。這是多麼恐怖卻深入的同化,片刻歡樂,卻誘惑著每一個人內心深入的慾望,人從骨子裡開始被同化,墮落而迷失自我。就像丟失的名字一樣,你所有的本性符號皆可被抹去。


打破了湯婆婆有條不紊生活的,是一個十歲的小丫頭。如此年幼的孩子,離本性好近,離規則好遠。她是帶著善良和單純走進湯屋,在愛中學會承擔,在苦難里變得強大,最終完成一場關於人性的救贖。千尋的美好是單純的,單純的固執與單純的膽怯。這種本性好似一張白紙,有人開始看到她的包容試圖互動,便是無臉男。


無臉男,他沒有臉,也沒有身體,他是一種完全的空虛。他一直徘徊在油屋外而沒有進入,一是內心的敏感與膽怯,二是油屋裡面充斥了過度的紙醉金迷,沒有他的一席之地。知道他看到千尋,這是一個如此單純的女孩,他想要接近她,通過互動尋求自我的充實。而千尋種種不得已的拒絕,讓他開始迷茫,開始沉淪。他開始感知到湯屋代表的一切,他開始走向它,貪婪暴躁無情。而這恰恰說明,湯屋強大的同化力,糜爛與腐朽無縫不入。


小白,見到千尋的那一刻,他內心深入的愛開始復甦。但是他已深陷染缸無法自拔,湯婆婆置於他體內的小妖怪拴住了他,那是他對魔法的渴望,是他內心深處的慾望。千尋踩碎的那一腳,以愛之名帶領小白離開慾望的泥沼。


去油屋洗澡的河神,抽去身上的刀刃後吐出了體內所有的垃圾。而最後吐出的藥丸,是一帖忠告,告誡人們學會抗拒誘惑拋棄現有,方能找回真的自己。小白吃了它之後,開始丟棄自己的魔法的執念,讓本性復甦,全身心去愛。無臉男吃了它,開始勇敢走出湯屋,試著去重新接納更美好的一切。


愛是本能,因為愛去承擔一份責任,是最大的成長。所以宮崎駿說:「比起無臉男大鬧或者和湯婆婆交戰,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一個人坐上電車,展開充滿期待的旅程。」


有一個湯婆婆,還有一個錢婆婆。湯婆婆管理的是人的慾望,而錢婆婆有的是無盡的錢。當錢婆婆的印章落到湯婆婆手裡,於是有了這個可以無限量購買墮落的城堡。但是錢本身是沒有錯的,就好像錢婆婆的性格,溫和中立。包括千尋不辭辛苦尋求她的幫助時,她也提供不了實質性的幫助。她手裡的錢只是一個工具,成就美好或陰暗全看它的主人是誰。


片中還有一個人物,從出場到結尾個性鮮明,是那個巨嬰。巨嬰是湯婆婆的寵兒,一直被過度溺愛和保護,身形碩大舉止仍是嬰兒。他的所有舉止都是源自本能,不辨是非,只按照自己的需要去索取,但他又是如此的依賴別人,甚至無法獨立行走。本能被縱容的後果,便是極度脆弱與無所畏懼的分裂綜合體。而在錢婆婆的家裡,他們共同努力編製的毛衣,錢婆婆評價:「比用魔法的效果更好呢」,因為這是對學習和努力的證明與褒揚。在尋求自我價值與獲得鼓勵後,巨嬰學會了駕馭自己,站立行走,甚至開始表達自己的想法。


錢婆婆的的理性與包容,也讓無臉男最終選擇留在錢婆婆身邊。對於空虛來說,尋求自我價值,或許是他最好的歸宿。


影片最後,小白告訴她:「離開這裡的唯一方法,就是一直跑出去不要回頭。」是啊,油屋還在,湯婆婆還在,這個世界上慾望一直都在,腐敗墮落不會消失。慾望是戒不了的毒癮,唯有不回頭的跑出去,遠離高密度深淵,尋求真正自我的生活。


生命很長,愛一次,便是勇敢一次,承擔一次,便是成長一次。你有足夠的時間去敲開世界的窗,愛的努力,多平凡都可以很偉大。生命很短,同化只需三天,不回頭便再也不見,不一樣的場景也可能都是原點。所以要握緊你的手,看一眼便是一輩子。


另類解答,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千尋到澡堂工作被批笨手笨腳:新人剛入職場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會,學生氣太重。
鍛煉一番後得到成長遂拿下難嗑的大客戶河神。
白龍偷湯婆婆姐姐的印章卻被在印章上施過法術的小蟲折騰的半死:新人挑戰權威,結果常常撞上牆,並且撞的頭破血流。
煤屎:苦逼的待遇低下的底層勞動者。
無面人:內心崩壞的麻木的個體,很有錢但無比空虛,看到新人千尋,被其白紙一張我本善良的本質所吸引,一直默默的跟著千尋。
電車上那些在千尋旁邊的只有影子的乘客:生命中與你無關的過客。
鍋爐老爺爺:技術部程序員,技術能力強,工作穩定且枯燥。
湯婆婆:大澡堂兼吃完變豬小吃一條街的CEO,強勢女老闆,不顧員工死活只看業績,且極為摳門(千尋幫腐爛神即河神洗澡後河神滿意離去留下不少沙金,立馬通報表揚給千尋評優,但是不加工資)。


這部電影很久之前看過,不過那時沒看太懂,加之時間太久,自然也沒啥印象了。前段時間傳聞宮崎駿即將退休,《千與千尋》作為他的代表作之一,自然被以很高的頻率提及。恰巧晚上聚會之前下午都空閑的,索性就再細細品味了一下這部獲得很多殊榮的電影。

《千與千尋》講述的是 10 歲的少女千尋和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了鄉下。沒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發生了意外:他們進入了湯屋老闆魔女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裡不勞動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千尋的爸爸媽媽因貪吃變成了豬,千尋為了救爸爸媽媽經歷了很多磨難,在期間她遇見了白龍,一個既聰明又冷酷的少年,在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千尋最後救出了爸爸媽媽,拯救了白龍。這是一部反應多主題的動畫片,你可從其中窺探對貪婪自私的諷刺,你也可從看到獨立成長的重要性、甚至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整部電影從情節、主題上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塊:

一.浴場
在《千與千尋》這部作品中,最為核心的情節莫過於那個屬於神靈的浴場。事實上,這又何嘗不是當代社會的縮影呢?恣肆的拜金主義,工業化背景與服務場景,正是這個成人社會上一幕幕正在發生的混亂的罪惡。人們成為忘記了自己的名字,單純為利益服務的機器。甚至於異化為只有慾望而沒有獨立思想的豬。所有的人的名字都被定義為自己的工作,比如鍋爐爺爺,還有老闆湯婆婆(日語中把溫泉稱為湯池)。而在這樣一個複雜的社會縮影之中,我們主人公千尋用自己的善良和愛為這樣一個浴場里注入了些許新鮮空氣。我們發現,其實這個浴場里還是有所謂的人性存在的。鍋爐爺爺雖然嘴上不放過千尋,但依舊會在千尋熟睡時為她蓋好被子。雖然同事們欺負千尋,但是小琳依舊會義無反顧地幫助千尋。只不過,這些人性的閃光點,也同樣被上述提到的那些浴場的陰暗面所掩蓋,這何嘗又不是一種悲哀?一種丟失了自我,連姓名也忘記了的悲哀?

二.朋友
或許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地方,白龍——琥珀川的出現成為一個異類。但也多虧這個純潔的異類,使得小千在失意之時有了一個傾訴的對象。當影片中小千吃著白龍為她用魔法做的飯糰而嚎啕大哭的時候,或許這就是一種發泄。她在湯婆婆,青蛙主事那裡受到的委屈,統統發泄了出來。而善良的白龍只是靜靜的看著她,陪著她。而最終,小千憑著兒時的記憶為琥珀川找回了名字,到這裡作者似乎想說,並不是小千本身,而應當是屬於孩童的純真友誼完成了一人一龍的救贖。最終找回了名字後兩個人在空中快樂飛翔,眼淚化作晶瑩飛翔空中的一幕,也真正預示了兩個人的友誼得到了升華。並不是愛情,而更像是一種靈魂的偎依。

三.無面人
無面人這個角色是複雜的。他事實上也是現代人的一種寫照。喪失了自我的他沒有本心,不知從何而來該到何處去,甚至要依靠別人的聲音說話。他原本純潔善良但是心底隱藏自卑,而由於小千的憐憫而感激小千,渴望成為朋友。於是他進入了浴場。起初他懂得幫助小千,但是浴場將他徹底的污染。他學會了用金錢去賄賂別人使他們成為朋友,而他的身體也隨著吞吃大魚大肉而異常骯髒。但是善良的小千並不認為金錢就是友誼。因此在一捧黃金面前她拒絕了,反而去尋找受傷的白龍。其實,友誼本來就是純潔的,與美食和金錢的慾望何干?「君子之交淡如水。」最終,小千把河神贈予的難吃的丸子給了無面人,那其實是回歸本心的契機。無面人把他吃到的世間的污穢全部吐了出來,而他自己,也慢慢地回歸平和,回歸自然地狀態。最終,在同樣善良的錢婆婆那裡,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存在與皈依。

四.旅程
宮崎駿說,在本來的劇本之中,安排的是千尋與白龍琥珀川以及無面人的一場大戰,而最終,他安排了一場旅程,那是千尋為了救白龍而尋找湯婆婆的孿生姐姐錢婆婆的一次旅程。其實,這一切的一切,又何嘗不是旅程?當千尋坐上那有去無回的列車的時候,她事實上已經在名為浴場的旅程中收穫成熟,收穫友誼,也因為如此,她變得無所畏懼。影片的畫面到這個時候不在污穢,反而寧靜與深遠。小千、重新凈化了的無面人、蒼蠅、變成了老鼠的寶寶,這種無厘頭的組合卻同樣寧靜地坐在了這趟列車之中,坦然而勇敢。或許這亦是一場心的旅程呢?途中有人下車有人上車,而對於千尋來說,旅程的終點不過是火車開了六站後的淺底站,和別人又有什麼關係呢?心的旅程,終歸是屬於自己的旅程。

五.小鎮
在錢婆婆的小鎮,千尋感受到了另一種不同於浴場的氛圍。這裡應當是社會的積極的理想的一面。溫暖的為你引路的路燈,一望無際的田野,裊裊的炊煙,還有其中長得和湯婆婆一模一樣性格卻截然不同的錢婆婆。這裡是千尋旅程的終點,也是宮崎駿大師最終的理想——一個平靜的、沒有受污染的、充滿愛的世界。在這裡,一切魔法與糾纏都得到了終結,而夥伴們和錢婆婆卻沒有注意這些,只是專註於合力為千尋製作一根綁頭髮的橡皮筋。當橡皮筋製作完成後,錢婆婆說那是最好的護身符。是啊,有什麼比愛和純真更加值得我們信任呢?那一刻,這部動漫已經脫離了單純,擁有了更深遠的寓意。

六.回歸
千尋最終尋回了父母,故事到這裡終結。但是神靈擁有的小鎮外,已有「世上已千年」的感覺,彷彿一切都是虛幻。這表示著無論怎樣的幻想,都應當回歸現實,而就在這個時候,宮崎駿筆下那根綁在千尋馬尾上的橡皮筋卻異常閃爍,我們剎那明白,世界還是世界,而我們的內心,經歷了這一切磨礪早已變得成熟與堅韌。千尋終於長大。

電影的力量在於動人,卡通的力量在於純真。宮崎駿選擇了通過動畫世界裡的人物來講述生活的理由和力量。
影片《千與千尋》是一個沒有武器和超能力打鬥的魔幻故事,它描述的不是正義和邪惡的鬥爭,而是在善惡交錯的社會裡如何生存。學習人類的友愛,發揮人本身的智慧,最終千尋回到了人類社會,但這並非因為她徹底打敗了惡勢力,而是由於她挖掘出了自身蘊涵的生命力的緣故。現代社會越來越紛繁複雜,用動畫世界裡的人物來講述生活的理由和力量,這才是影片所要表現的初衷。

宮崎駿沒有迪斯尼那麼花哨,好萊塢那麼勁爆,他堅持用手工繪畫而不是電腦繪圖,來完成自己的卡通片。但他懂得一部卡通片,或者說是一部電影,用什麼才能打動觀眾,這就是人文。所以宮崎駿筆下的形象是一個個人,而不是一個個沒有知覺的卡通。
入世的生活是物質的、感情的、人群的生活,影片《千與千尋》正是藉由小女孩千尋的經歷,在積極探索一條入世的道路。千尋由一個物質世界跌入一個對於她來說,全然陌生和充滿著困境的神靈的世界,回歸將是一切努力的終極目標,取勝的魔法只有一句話——「為了他人而做一件事」,不屈的千尋最終發現了自身存在的意義,她於是努力以成長的主題去實現自己對世界的懷疑與期待。

  作者正是將這些主題融入到了影片中,給觀眾以啟迪。這部影片雖然是動漫,但它不僅適合兒童,也適合成人,這就是一部成人世界裡的童話故事,給人以溫暖、感動和心靈的慰藉。

有人說,宮崎駿一生只畫了一個主題,就是童年與愛,而在這部作品中,他告訴我們,童年畢竟是虛幻而天馬行空的,我們每個人亦需要千尋式的心靈之旅。在保留有童真的同時,找到自己的責任,走向成熟。這場旅程關乎人生,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歷經的磨礪過程,而我們從中所收穫的,亦將是我們今後所存在的憑依。

其實,隨著歲月的流逝,生活會猶如這部電影那樣,讓我們最終明白:每一個在你的生命里出現的人,都有原因。喜歡你的人給了你溫暖和勇氣;你喜歡的人讓你學會了愛和自持;你不喜歡的人教會你寬容與尊重;不喜歡你的人,讓你自省與成長。沒有人是無緣無故出現在你的生命里的,每一個人的出現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激。而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謝邀。《千與千尋》是我在遇見波妞之前,最喜歡的電影。一部好的電影帶給我們的感動永遠不是語言能夠表述的,如同欣賞貝翁交響曲,最好讓它自我呈現其意義。你與其看我們寫的影評,不如好好看一次這部電影。
儘管如此,我還想分享幾點。
好的電影一定有積極的哲學內涵為背景,這部電影的呈現就是。"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那樣會找不到回家的路。"名字是自我的標誌,你唯有保持自我,才能找到回家的路。你問我為什麼要找到回家的路,如同回答一為什麼是一,屬於哲學本體論的範疇,我就沒法說了。不工作就會變成豬或者煤灰,這是強調工作的價值。河神那一段確實帶有風之穀環保的印記。另外可以挖掘的點還有許多。又及:提一個大家可能會忽略的琥珀川的聲優叫入野自由。很有愛對不對XD。好了,我要再看一次千與千尋了。祝好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情是在快結尾處 千尋想起了和小白龍的記憶,那段我印象是很突兀的。

後來發現這是這個故事的中心之筆。

也是首尾呼應,點亮主題吧。

因為前文交代了小白龍原來所生活的河因人類開發所被填埋。

然後通過此處交代千尋的記憶被喚醒,和小白龍美好的故事,在掉進水裡被小白龍拯救。

宮崎駿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喚醒看電影的人們,在我們家園建設的同時,請保護好自己心中那份珍愛,珍貴的東西,陪伴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在最後千尋離開小白龍要求千尋不要回頭。

意義就是不要千尋活在回憶里,

人和河神,人和神魔是沒有結果的,所謂神隱,其實並不存在,

它是虛妄的,它是想像的,它是沒有價值的。

因為它對生活是沒有任何意義,或者對千尋來說是不能存在的。

只能堅定的向前,為了那份過去,為了那份最美好,最純真的感情。

因為雖然神隱是不可能存在的,但那份感情是不會被磨滅的。

最後在離開的時候,千尋被賜予的祝福。

就是我們心中,那份「過去美好」對我們最好的賜予吧,一份精神的力量。

也就是大自然在賜給我們幸福快樂的同時,給我們最大的祝福吧。

寫著寫著就自己都感動了。

千尋從淺了看是講的小白龍與千尋的愛情故事,而從更高的層次來看,是人與和諧,人與地球,人自然。

我們只有一個家園,請好好珍愛我們的家園,為了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在以後能夠讓他們擁有一份美好的回憶吧。

這也是當時宮崎駿先生拍攝千與千尋的原因吧,記得有過說明。


宮崎駿從來都是環保主題。。


推薦閱讀:

《龍貓》好看在哪兒?它的成功有什麼非電影因素?

TAG:宮崎駿 | 日本動漫 | 千與千尋(動畫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