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曉鵬對《穹頂之下》當中霧霾與癌症關係的澄清?

附上原博地址文章

以下內容均為引用(因為超過字數限額,所以摘取部分):

柴靜的《穹頂之下》無疑是一部好作品,把霧霾的根源說的很清楚,大部分治理措施也提的很好。但是關於霧霾和癌症的關係這個部分,是可能給大眾造成誤導的。甚至可能在公眾中間造成過度的恐慌,必須加以解釋和澄清。

霧霾致癌目前是沒有被醫學證實的,只能是說可能存在關聯性。柴靜所說的:中國過去十年肺癌發病率上升300%以上,這是事實,但是主要原因不是空氣污染。相反的證據就是:在世界上,空氣質量越好的國家,癌症發病率越高。印度和中國這種發展中的污染大國,癌症發病率從來沒有排進過前十名。

北京排第幾?第23名;天津第22名。全中國只有30個省市自治區,北京排名接近於倒數,是我國癌症發病率最低的地區之一。

這個排名是不是讓人很吃驚?全世界癌症發病最低的地區在哪裡大家能想到嗎?非洲。世界上發病率最高的癌症是什麼?肺癌。全世界都是這樣,癌症發病率高的國家肺癌發病率也高,呈現正比例關係,不是中國獨一家。

有很多媒體說中國肺癌或癌症發病率世界第一,這都是錯誤的。中國只是發病數量世界第一,因為我們人口數量最多嘛。發病率排名前十的國家人口加起來也不到中國人口的一半。但是為了宣傳污染的危險,很多媒體故意混淆了發病率和發病數量的區別,這是不對的。

要理解這些數據,就首先要搞清楚,癌症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病?

癌症,就是惡性腫瘤。就是身體裡面的細胞不受控制的增長,長了很多腫瘤出來破壞了正常的人體組織。腫瘤增長到一定程度,人體組織就不能正常工作,人就死亡了。目前除了乳腺癌等少數癌症外,絕大部分癌症都是無法治癒的。所謂「存活率」「治癒率」都是假的,不過是「五年存活率」或者「三年存活率」的簡稱,就是被檢查出來之後如果活了三年或者五年以上,就算成「存活率」。發達國家的癌症發病率高於發展中國家,但是存活率高於發展中國家,主要原因是他們經常體檢,能夠更早的發現癌症。僅此而已。現代醫學手段不能治癒癌症,充其量只能延長患者生命一年兩年。

和癌症發病率相關性最高的不是抽煙或者接觸什麼致癌物,而是年齡。年齡越大癌症發病率越高。中國建國以後,癌症發病率直線上升,不是過去十年才這樣,每年的癌症發病率都在上升。中國每年新發癌症數量長期位居世界第一。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人均壽命在不斷的提高。越來越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癌症發病率,發達國家最高,非洲這些窮國最低。所以,空氣質量越好的發達國家,癌症發病率越高,因為一般來說那裡人均壽命都會更長一些。中國建國以前人均壽命不到四十歲,那時候幾乎沒有癌症這一說,因為人在四十歲之前的癌症發病率極低。

所以,柴靜在《穹頂之下》說中國過去十年,肺癌發病率增長了300%多。這是事實,但主要原因不是空氣污染,主要原因是由於中國經濟增長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導致了我國的人均壽命上升,大家可以活得更長了,老年人比例更高,所以癌症(包括肺癌)的發病率就迅速上升,正在接近挪威、美國這些發達國家的水平。什麼時候中國的癌症或肺癌發病率位居世界第一了,那是中國的驕傲,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因為那說明中國的人均壽命已經超過發達國家了。癌症發病率越高的國家,生活質量越高、醫療條件越好、人均壽命越長,這是基本規律。三十年前,癌症在中國是罕見病;今天,癌症已經成為常見病,不是因為我們以環境污染為代價來發展了經濟,而是經濟發展延長了人均壽命,從而提高了癌症發病率。

在中國,人均壽命最高的地區就是長三角,上海、浙江、江蘇這些地區,所以這些地方的癌症發病率位居中國前列,肺癌發病率也比污染更嚴重的京津冀地區要高。至於青海甘肅這些地區排名第一,則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係,它的胃癌發病率並肺癌還要高,吃了燒烤的牛羊肉、含鹽量極高的熬茶等造成的,屬於特例,也主要跟環境污染無關。那麼為什麼同樣生活習慣的西藏癌症發病率比寧夏、青海、甘肅低呢?因為那裡是高原缺氧地區,人類平均壽命天然的要低於低海拔地區,目前只有67歲,比全國平均水平低接近十歲。

癌症這種病的核心,是人體組織自我修復的DNA信號發生錯誤導致的,並非免疫體系受到損害的結果。這是它目前無法被治癒的核心原因。

由於癌症來自於人體組織自我修復的DNA信號,所以人體的免疫系統是不能殺死癌細胞的。因為癌細胞不是外來的病毒,而是身體自己長出來的,它跟人體的正常細胞沒有區別——或者說在我們的免疫系統看來,它們是沒有區別的。所以人會不會得癌症,跟免疫系統的強弱關係不大,身體很強壯的人,也可能很年輕就得了癌症去世了;身體很弱的人,也可能活到九十幾還是不得癌症。癌症到底在什麼條件下會發生,人類醫學迄今為止是解釋不了的,更無法阻止。

總之,空氣污染、霧霾跟肺癌發病率是有關聯的,但是關聯程度遠遠比不上年齡和吸煙,而且這種關聯機制現在醫學上不能證實,不是柴靜用那個動畫小短片能解釋的。我說的意思,不是說不要治理霧霾,而是告訴大家:不要恐慌,嚇得不敢出門了,干擾了我們這個社會的正常生活秩序。只要你不抽煙,在北京現在的空氣條件下正常的生活,你和你的親人的肺癌發病率不會像柴靜說的那樣增加百分之好幾百。

由於醫學界尚無法對於癌症發病機制給予準確可靠的解釋,所以,避免癌症只能是一個概率問題。從概率的角度來看,如果真的想讓親人或者自己不得癌症,那麼做到以下幾點,都比你逃離北京、逃離中國能夠把你的癌症發病率降低得多得多:

第一,年齡是決定因素,這個誰也不想少活十年八年的,為了不得癌症去自殺有點說不過去,所以就不要去管它了,聽天由命吧;

第二,抽煙是僅次於年齡的,跟癌症發病率直接相關的東西。一個不抽煙的人,生活在北京河北,癌症發病率一定大大低於生活在挪威紐西蘭的抽煙的人;

第三,肥胖是第三名的跟癌症相關的因素。所以要加強鍛煉,節制飲食。霧霾太嚴重的時候確實不適合出門,但是如果有一點霧霾就在房子里呆著不出去,在家養膘,癌症發病率反而會大幅度上升。應該是選擇一個合適「度」來選擇是否外出鍛煉,輕度的霧霾對身體的損害可能少於缺乏鍛煉對身體的 損害。還有就是房子裡面的PM2.5隻會比室外輕微一點點,不是說呆在室內就沒有PM2.5傷害了,就算用空氣凈化器效果也有限,因為PM2.5的直徑很小,可以輕鬆穿過門和窗戶的縫隙進入室內。柴靜那種霧霾天就把女兒關在屋子裡的方式不可取,太極端了。

第四,健康飲食。少吃燒烤、腌制、辛辣的對胃腸道刺激很厲害的食物。青海甘肅地區的癌症發病率證明了它們可能是僅次於抽煙和肥胖的致癌因素。我國中西部地區愛吃辣椒、臘肉的四川湖南等省市直腸癌胃癌發病率也很高,總體的癌症發病率高於北京河北地區。

在中國,京津冀地區是各種癌症發病率比較低的地區,主要就是因為這裡不是煙草主產區,由於空氣乾燥,吸煙的風氣也不如南方潮濕地區那麼重,然後吃辛辣腌制的食物也比較少。相對而言,從癌症的發病率來說,這裡其實是中國比較「安全」的地區。你為了逃避霧霾跑回四川湖南去生活,狠吃十年辣椒;或者跑回大西北去,天天大口喝酒大口吃烤羊肉,癌症風險更大。

所以,如果你能做好我前面說的第二、第三、第四條,那麼每一條都比逃離霧霾對你和你的親人個人健康更有好處。霧霾需要治理,生活還要繼續,我們不能等到沒有霧霾了再來呼吸,不能等到沒有霧霾了再來享受和父母兒女的天倫之樂。各位,理性看待柴靜所說的污染與癌症的問題,且行且珍惜吧。


泌尿外科醫生,研究方向為慢性炎症和腫瘤

就我自己的淺見,對李曉鵬文章進行一點評論。
總體結論:我同意本文作者的最高一層的觀點,即「霧霾可能與肺癌的發病率升高存在相關性,但其相關性弱於吸煙、年齡等其他已知的強相關風險因素。大家需引起對霧霾的重視,但無需過度恐慌」。但是本文作者論證過程中提出了大量的新觀點。這些觀點並非為大眾廣為接受的觀點,作者對自己這些觀點的論證也不充分。因此單就該文而言作者的論證沒有很好地支撐自己的觀點,也同樣很容易造成讀者的誤解

因為寫的比較匆忙,沒有時間查閱參考文獻,有些觀點可能不準確,請大家指正。我自己也會進一步進行修訂

作者在第二段提出了自己的第一個觀點:空氣污染不是腫瘤發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為了論證這一觀點,作者提供了第一個「證據」:世界上空氣質量越好的國家,癌症發病率越高。這其實並不是一個證據,而是作者提出的第二個觀點。以一個觀點來論證另一個觀點,在邏輯上並不牢固。作者接下來意圖論證自己的第二個觀點「世界上空氣質量越好的國家,癌症發病率越高」。他提供了一份不同國家腫瘤發病率的排行。我尚無機會研究該排行榜的出處及準確性,但就算該排行榜屬實,作者用「中國在世界腫瘤發病率排行連前十都排不上」以及「污染嚴重地區腫瘤發病率並不高」來論證「空氣污染和腫瘤發病無關」是不成立的。首先不同國家地區存在種族、地理、氣候、飲食、生活習慣等等諸多因素的差異,利用流調數據難以建立起空氣質量和腫瘤發病率之間的強相關性。其次流調數據的準確性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歐美髮達國家報告的腫瘤發病率高於我國很可能跟這些國家健康體檢深入、腫瘤檢出率高、腫瘤病患註冊登記完善流調抽樣誤差低等因素有關。 我尚無機會一一考察排行榜上各個國家的腫瘤流行病學研究水平,但就我自己的知識而言,我國的腫瘤流行病學調查水平並不理想:以我較為熟悉的膀胱癌為例,我們國家並未開展過針對全國人民的膀胱癌患病率調查,目前經常引用的全國膀胱癌患病率數據是由幾項針對北京等局部地區膀胱癌患病率的調查基礎上按照人口比例推算得到,其準確性並不理想。同時,還有個人報告我國官方通報的患病數據通常低於實際患病水平(據高耀潔等的艾滋病報告,結論可能不準確)。總體來說,中國在腫瘤發病排行榜上的低排位可能無法真實體現中國實際的腫瘤發病水平,中國的腫瘤發病率可能也不具有和其他國家腫瘤發病率的可比性。此外,雖然大家普遍認為作者提到的發達國家空氣污染水平低,但作者並沒有拿出確切數據進一步證明這一觀點。若真要論證空氣污染水平和腫瘤發病率之間存在反相關性,作者至少需要提供」空氣質量好的國家腫瘤發病率最高,空氣質量一般的國家腫瘤發病率居中,空氣質量差的國家腫瘤發病率最低「這樣的系列數據,並輔以嚴密的統計學分析。我猜測雖然腫瘤發病率排名前十的國家看上去空氣質量都不錯,但作者可能無法找到我描述的這樣一組系列數據,尤其是」空氣質量差的國家腫瘤發病率都低於空氣質量好的國家「。因此,作者提供的這個排行榜無法證明自己「世界上空氣質量越好的國家,癌症發病率越高」這一觀點。此外,排名中提到的《挪威是森林》經google檢索未找到相關結果,猜測作者應該是想指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

作者接下來介紹了腫瘤的病理生理學特點,其中有幾點似不準確。
作者提到」現代醫學手段不能治癒癌症,充其量只能延長患者生命一年兩年」,透露出自己對於腫瘤預後的悲觀感情色彩。事實上大部分腫瘤的確無法被治癒,但是很多腫瘤經過治療帶病生存的時間可不止1、2年,而是可以長期帶病生存(我稍後會補上不同腫瘤治療後的生存時間數據,也歡迎大家補充)。事實上,很多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等等都無法徹底治癒,也都可以長期帶病生存。從這一角度來講,腫瘤無法治癒並沒有聽起來那麼可怕
作者提出了「我國腫瘤發病率增加是因為我國平均壽命增長」這一觀點而未提供任何論據支撐。我不認為這是一個醫學界公認的結論,這一觀點和「年齡是腫瘤發病率的一個風險因素」這個觀點之間也是具有巨大的差異的。作者若想論證其觀點可以提供我國及外國腫瘤患者的年齡分布數據以及不同年齡段人群的腫瘤發病率。就我自己的臨床感覺我國年輕的腫瘤患者比例不低
作者提出長三角地區因為壽命長因而腫瘤發病率高的觀點缺乏論證。如前所述長三角地區腫瘤發病率高同樣可能與其經濟發達腫瘤檢出率高有關,單憑此數據無法確立壽命和腫瘤發病率的相關性。同理,西藏的腫瘤發病率地很可能與當地健康體健水平較低、人民就醫意願不足有關,西藏的平均壽命低同樣與經濟水平、人口素質、生活習慣等等諸多因素有關,無法支撐作者「缺氧所以平均壽命低所以腫瘤發病低」的觀點
作者認為「腫瘤細胞和自身細胞沒有區別」的觀點不準確。腫瘤細胞的遺傳物質和健康細胞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不僅存在有基因序列的突變、基因表達水平的改變,很多腫瘤細胞連染色體的結構以及染色體數目都和健康細胞不同。有比較激進的觀點認為應該把腫瘤細胞看做完全不同於宿主細胞的外來寄生物,但即使不用這麼激進,「腫瘤細胞核自身細胞沒有區別」這樣的觀點應是不準確的
作者提出的「由於癌症來自於人體組織自我修復的DNA信號,所以人體的免疫系統是不能殺死癌細胞的」觀點不準確。人體免疫系統無法自行抑制腫瘤發生並非因為腫瘤細胞是人體自身組織,而是在免疫系統識別並殺滅腫瘤細胞的過程中部分腫瘤細胞能夠通過修飾抗原等等方法(此處細節可能需要修訂)逃逸免疫系統的識別和殺滅。最終未能逃逸免疫系統的腫瘤細胞被殺滅,成功逃逸免疫系統攻擊的腫瘤細胞得以生長繁殖並最終引起發病。
我是一個臨床醫生,在未查閱相關資料的情況下對於部分細節機制的描述可能不準確,我也會在複習文獻後對這一部分進行修訂。但本文給我的總體印象是,作者對於腫瘤發生髮病的具體機制缺乏深入的了解認識。

接下來,作者在討論腫瘤的風險因素時在吸煙這一點上似出現和自己觀點矛盾之處:作者承認吸煙是和腫瘤發生直接相關的因素。考慮到吸煙是將部分強致癌物質吸入,對呼吸道細胞進行直接刺激而產生的致癌作用,說明吸入含有致癌物的空氣確有可能增加腫瘤發生風險。污染空氣中的物質可能不如焦油、尼古丁等物質致癌作用強,但不排除同樣存在弱致癌性物質,這說明呼吸污染空氣在理論上確有增加腫瘤的風險。作者承認吸煙能增加腫瘤發生率卻不承認呼吸污染空氣能增加腫瘤發生率,在邏輯上似有矛盾之處

作者提出的「辛辣食品增加腫瘤發病率」這一觀點缺乏證據論證。事實上就我個人的了解,首先辛辣食品不是增加消化道腫瘤發病率的強相關因素,其次長期服用辛辣食品對於消化道腫瘤發病率的影響目前還存在爭議,有研究認為辛辣食品會增加腫瘤發病率,有研究則認為辛辣食品會降低腫瘤發病率。作者提到的「愛吃辣的四川地區腫瘤發病率高於北京」觀點不準確,就我所知四川地區並非整體腫瘤發病率高,而是部分局部地區腫瘤發病率特別高。關於其中原因仍在研究當中,比較公認的觀點包括井研縣的食道癌發病率高與當地喜食腌制酸菜(含亞硝酸鹽)的習慣有關,而並非和辛辣食物有關


事情剛剛發生就進行評論是比較冒險的,因為大家反應速度都有限,對問題的洞察和評論的準確性都有限。這個問題在我和李曉鵬都存在。我如果有寫的不準確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大家也不必對李曉鵬太過苛責。柴靜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士,在霧霾和其確切致病機理的論述過程中可能存在不準確之處,但她以一個公民的身份,通過自己的感知和求證提出霧霾對於健康的顧慮,在公眾中引起極大的反響並極大地提高的大家對於公共環境問題的關注。不論她究竟動機為何、是否存在其他利益衝突(我概不了解),她此舉在環保問題上的貢獻還是應該給予肯定。當然,為了避免因為對於霧霾的深入了解而在群眾中產生恐慌情緒,導致出現居民緊急搬家或者不敢出門等現象的出現,對於霧霾致病的確切效果和危害也需要向公眾進行坦率而詳細的說明。李曉鵬本文的目的也就在這裡。當然也由於專業所限,其論述過程中可能存在部分不準確之處,這是可以理解並且可以通過探討進一步明確的。我不認為應該因為李曉鵬在部分專業問題上的不準確否定他希望向公眾普及客觀理性看待霧霾的努力。


和癌症發病率相關性最高的不是抽煙或者接觸什麼致癌物,而是年齡。」
這句話就說,早點死,發病率就低了嗎?
那我說:乳腺癌症發病率相關性最高的不是抽煙或者接觸什麼致癌物,而是性別。
就是說,多生男的就降低乳腺癌的發病率了嗎?
我只想問一個問題:霧霾是對還是錯 ?
如果是對,請繼續,如果是錯請改正。


畢竟是隔行,經濟學博士評論霧霾與癌症的關係中謬誤較多,樓上已經有同袍作了說明。但在我看來,作者表明的某個觀點是可取的,即理性看待霧霾問題,不要因噎廢食。
同作者已發表第二篇文章,更多地從經濟、政治的角度闡明了以上觀點。我個人認為值得一看:

以下摘錄自《我們為誰而戰?——柴靜&<穹頂之下&>存在的問題以及輿論爭議背後的政治博弈》,作者李曉鵬,原地址http://weibo.com/p/1001603818114662944115
-------------------------------------------------------------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要去質疑柴靜的《穹頂之下》?就算有一些數據上的瑕疵,呼籲環保、消除霧霾的大方向總是正確的嘛。是不是受了利益集團的驅使?收了中石油的錢?或者僅僅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聰明,來挑柴靜一些技術上的毛病?

我是在《穹頂之下》發布的當天(2月28號)晚上十點到十二點看完這段視頻的。看了之後,覺得很佩服柴靜的紀錄片製作水平,把霧霾的來龍去脈說清楚了。但也覺得有點恐慌——霧霾這麼嚴重,我是不是不應該在北京呆下去了?趕緊移民美國或者回到重慶老家鄉下去?

第二天早上起來,這個視頻的點擊總量已經超過一個億。這個量太驚人了。如果繼續這樣不受節制的發酵和傳播,可能在公眾中間製造出一種非理性的「霧霾恐慌」。所以我就利用自己一點可憐的科普知識,把柴靜片子中最容易引起恐慌的部分「霧霾和癌症的關係」做了一些澄清。中午就發了出來,名字叫《為什麼空氣越好的國家癌症發病率越高——對柴靜穹頂之下中一個誤導性說法的澄清》。

這篇文章在我的微博上被閱讀了四百多萬次,但是和《穹頂之下》比起來仍然微不足道。

非常幸運的是,幾乎就是與我同時,還有很多朋友也在不辭辛苦的做著同樣的工作——儘快的從技術層面指出《穹頂之下》的一些誤導性問題,不是為了反對治理霧霾,而是為了促進公眾在這一場精心策劃的「霧霾風暴」中儘快冷靜下來。只有公眾的情緒冷靜下來之後,我們再來討論一些關於治理霧霾價值上的、方法上的問題,才可能有人聽得進去。

總之,這一次輿情反轉的速度令人吃驚:在一兩天的時間內,無數批評的文章就從四面八方鑽了出來,而且有好幾篇轉發量驚人,讓網路輿論從一邊倒的刷屏式的狂熱轉發,變成了一場褒貶參半的觀點之爭。顯示出了一種難得的理性。

那麼,這些向《穹頂之下》發起進攻的力量到底來自哪裡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對《穹頂之下》的一些「技術性錯誤」做一個總結分析。

首先,柴靜的女兒的「腫瘤」是不是與霧霾有關?

根據華中醫科大學博導、教授肖傳國的說法,沒有新生兒一生下來就必須動手術的「良性腫瘤」。新生兒患良性或者惡性腫瘤都是可能的。但是沒有一種良性腫瘤是必須剛一生下來,連母親「都來不及抱一下(柴靜原話)」就被拿走去做手術的。就像柴靜說的,剛出生就全身麻醉是可能醒不過來的,良性腫瘤切除沒有必要冒這樣的風險,可以等出生一個月以後再動手術,可以顯著降低嬰兒死亡率。所以,柴靜的女兒不太可能得的是良性腫瘤,更不要說是由霧霾引起的了腫瘤了。

根據肖傳國的分析,她的女兒得的應該是一種叫做「脊膜膨出」的新生兒常見病。

「脊髓脊膜膨出是一種先天性神經系統發育畸形,由於先天性椎板發育不全,同時存在脊髓、脊膜通過椎板缺損處向椎管外膨出。全球發病率約0.05%一0.1%,是新生兒致殘和致死重要原因之一。」

「嬰兒出生時,背部中線,頸、胸或腰骶部可見—囊性腫物。從棗大至巨大不等。包塊呈圓形或橢圓形。」

這個「脊膜膨出」看起來很像是腫瘤,但是跟腫瘤不同。它是唯一一種看起來像是腫瘤,同時又需要一出生就立刻進行手術的新生兒常見病。因為這個地方靠近脊椎神經,脊膜很薄,如果膨出比較厲害,一旦脊膜破裂損害脊椎神經就很容易造成癱瘓。這就解釋了柴靜的女兒一出生就要被抱走進行手術的原因。

「脊膜膨出」這個病,跟霧霾是沒有關係的。它的主要誘因是孕婦缺乏葉酸,一般懷孕之前3個月就要開始吃補充葉酸的葯,才能顯著的降低新生兒的脊膜膨出發病率。此外,高齡產婦(35歲以上)也由於身體機能下降,這種病的發生率也會直線上升。

所以,比霧霾導致女兒腫瘤更靠譜的解釋應該是:柴靜由於長期工作勞累(她經常半夜起來發博客),而且高齡(37歲)產子,或者是因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吃補葉酸的葯,這才導致了她女兒還沒有出生就患上「腫瘤」。

「脊膜膨出」和「良性腫瘤」這兩個病的區別,作為一個普通母親,是不是很難搞清楚呢?確實是很難搞清楚的,也沒有必要搞清楚。但是,柴靜既然投資一百萬、耗時一年做了長達兩個小時的紀錄片,在片子裡面分析霧霾的各種危害,把中科院等權威機構的物理學、氣象學方面專家請來當顧問,為什麼就沒有請一位腫瘤學專家來分析一下她女兒的病和霧霾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她都到醫院去拍攝了肺部手術的過程,為什麼不能在醫院找個專業醫生來採訪一下,說明她女兒的「腫瘤」和霧霾的關係呢?

女兒的「腫瘤」,是她整個片子的起點。她並非一筆帶過,而是詳細的描述了女兒從出生前的B超照片到手術麻醉等等細節,並且由此帶出了她和霧霾的「私人恩怨」。片子中間不停的穿插她和女兒的故事和女兒的背影照片,把煽情的事情做得很足很足。作為一個專業媒體人,她不可能不知道這個敘事在片子中的重要性;作為一個母親,她不可能不關心女兒的病情。既然有如此強大的資源,在兩個小時的片子中,在長達一年的採訪製作過程中,為什麼沒有找個腫瘤方面的專家來從醫學的角度說明一下:這個「私人恩怨」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認為,這是不能用「疏忽」來解釋的。

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柴靜和她的團隊明知她女兒的病和霧霾關係不大,但是為了達到煽動觀眾情緒的目的,而故意省略了對女兒病情的醫學講解?或者說,其實是找了醫生來採訪的,但是採訪的效果不好,醫生沒有像他們期望的那樣說這個病跟霧霾關係很大,所以後期就乾脆剪掉了?甚至故意把「脊膜膨出」說成是「良性腫瘤」,以突出霧霾的危害,並為後面強調霧霾和「惡性腫瘤(癌症)」的關係做好鋪墊?

我認為至少第一和第二種情況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這是這個片子的第一個「技術性」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在《為什麼空氣越好的國家癌症發病率越高》裡面提到的。中國的癌症發病率,包括肺癌發病率在過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在直線上升,主要原因是生活和醫療條件改善了,人的壽命大幅度提高了。和癌症的發病率關係最密切的就是人均壽命,而不是空氣污染。

發達國家空氣質量好、醫療條件好、人均壽命長,所以不管是肺癌還是總體的癌症發病率,都比中國要高。印度的污染比中國更嚴重,但是人均壽命大大低於中國,所以不管是肺癌還是總體的癌症發病率,都比中國要低。全世界癌症發病率最低的地方是非洲,那裡人均壽命最短。

世界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早就說過,人類之所以會得癌症是跟年齡有很大關係。近代以前的人類幾乎沒有癌症記錄史,這是因為那時候經濟落後,人類的平均壽命太短了,癌症細胞還沒開始出現,這個人就死掉了,哪兒有機會得癌症這種高級病?

世衛組織《全球癌症報告2014》指出:中國新增癌症病例居世界首位。儘管如此,中國並未進入癌症發病率最高國家行列。中國在吸煙率高和空氣質量下降的情況下,肺癌比率實際上低於絕大多數歐洲國家。

除了壽命之外,和癌症相關的第二大因素是吸煙和做飯的煙霧。抽煙比霧霾更容易誘發癌症,特別是肺癌。如果你生活在北京但是不抽煙,肺癌發病率一定大大小於你生活在空氣最好的丹麥、澳大利亞等地區但是抽煙。戒煙或遠離二手煙,都比霧霾時候把自己關在家裡更能降低肺癌發病率。

中國肺癌發病率最高的地區第一名是雲南、第二名是東北,而不是霧霾污染最嚴重的京津冀地區。此外,柴靜那張霧霾分布圖上,另外一個霧霾嚴重的地區——四川盆地也不是中國肺癌最高發的地區。

柴靜在片子裡面專門拍攝了一個女性肺癌患者的手術過程,並且強調這個女性只有五十來歲,不吸煙,而且家人也不抽煙,不斷的把觀眾誘導著認為她的肺癌是霧霾引發的。但請看這篇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上的論文:

「中國雲南省宣威縣的一些地區的不吸煙女性有全世界最高的肺癌發病率——是中國其他地方的20倍。該地區的女性用敞開的燃煤爐為家庭取暖和做飯,這些爐子並不把煙排往室外。」

東北肺癌發病率僅次於雲南,是因為他們冬天很多地方必須每家每戶自己燒煤取暖。如果你住在北京,雖然有霧霾,但是不吸煙,家人也不吸煙,也不用煤炭燒火煮飯,而且廚房通風條件良好或者有抽油煙機。在同等年齡段,你的肺癌發病率就會低於中國平均水平,低於霧霾很少的雲南和東北地區。所以霧霾並不值得那麼恐慌。那個女病人跟柴靜是「一個地方來的」,也就是山西人,那裡燒煤做飯取暖都很普遍。柴靜只排除了年齡和抽煙的因素以後,就把那個女肺癌病人的發病原因往霧霾上靠,這是一個很大的疏忽。

決定癌症發病率的第三個,或者說並列第二大因素是肥胖和不健康的飲食。中國過去幾千年都是農耕文明,是以素食為主的民族,主食是蔬菜和米面。這幾十年經濟大發展,家家戶戶都能吃肉了,胖子數量激增。這必然導致癌症發病率大幅度提高。

中國的寧夏、甘肅等地是全世界少數胃癌發病率高於肺癌的地區,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的飲食習慣,喜歡吃燒烤的牛羊肉和含鹽量極大的熬茶等;此外我國四川湖南等地區胃癌直腸癌等消化道癌症高發,則跟這些地區的人喜歡吃腌肉臘肉和辛辣的食物有關。

總之,簡單來說,就是癌症,主要是「富貴病」。醫療條件好,其它各種病都能治好了,人的壽命延長之後,癌症的發病率就直線上升了,這是決定性因素,所以「空氣質量越好的發達國家癌症發病率越高」,因為那裡人均壽命更長。

此外,生活條件好了,以前天天吃素的,突然變成大魚大肉,各種天上飛的、水裡游的、腌的、烤的、爆炒的……天天往腸胃裡灌,被身體吸收,灌個十年二十年,我們的腸胃受不了、身體受不了,就發生了癌變。幾千年來,我們的老祖宗遺傳給我們的基因,是習慣於吸收素食而不是肉食的,突然這幾十年之內食物結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應的癌症發病率增加,並不奇怪。

把這些因素考慮進來之後,我們再來看柴靜所說的:過去十年,中國的肺癌發病率上升了百分之三百多。就沒有那麼可怕了。

我不是說霧霾跟肺癌無關。柴靜自己也說了「肺癌的高發,雖然主要是由於人口老齡化和抽煙導致的,但是霧霾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這個說法跟我的說法意思完全一致,我只是換了一下順序,改成「肺癌的高發,雖然霧霾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但老齡化和抽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但是,真正的區別並不在於順序。柴靜這句話是一帶而過的。試問有幾個人在看完兩個小時的霧霾專題片之後,能夠記住「雖然主要是由於人口老齡化和抽煙導致的」這句話?在看到我的文章之前,有幾個人能夠理解「主要是由於人口老齡化」這句話裡面包含的意思?

真正的效果是:癌症和肺癌的最重要發病原因被一帶而過了,幾乎不會有觀眾去注意這句話。在《穹頂之下》中,柴靜先以一個母親的身份博取觀眾的同情心,故意忽略醫學專業知識,直接把女兒的「腫瘤」和霧霾聯繫起來。然後用巨大的字幕告訴大家:過去十年,我國的肺癌發病率上升了百分之三百多,聳人聽聞。並且大談霧霾的致病機理和對人體的危害,找到了一個不抽煙的肺癌患者就說這跟霧霾有關,然後直播手術過程來震撼人心。在這中間,比霧霾更重要的肺癌致病原因,要麼被一帶而過,不做任何解釋,要麼根本就不提。這就只能給缺乏專業知識的普通人留下一個印象:過去中國十年的肺癌發病率暴增百分之三百多,主要就是霧霾或者空氣污染導致的。

這就是這個片子所希望達到的效果,它也確實達到了這個效果。

如果這是一部真正客觀的片子,在兩個多小時的長度中,在提到了「肺癌發病率增長超過百分之三百」這麼聳人聽聞的數字之後,簡單的向觀眾介紹一些肺癌的發病機理,以及它和老齡化、抽煙的關係,作為一個補充說明,是不是更合理一些?不用長,一分鐘就能說清楚。因為觀眾是不了解癌症機理的。沒有這些基本的常識,不進行簡單的科普,就會被百分之好幾百的癌症增長率嚇到(在這裡柴靜刻意選擇了最嚇人的發病率的「增長率」這個數字,而不是直接說「發病率」,因為增長率是百分之好幾百,而發病率則只有百萬分之多少,前者聽起來要嚇人的多)。

在這個嚇人的數字被亮出來之後,是該停下來稍微介紹一下誘發肺癌的其它重要因素?還是一帶而過,始終只強調霧霾對肺部的嚴重危害?這取決於對以下問題的回答:製作者的主要目標是想客觀的向觀眾講授霧霾的危害,還是想通過煽動觀眾的恐慌情緒來製造轟動效應?

作為傳播專家,柴靜和她的團隊不會不明白這一點。經過慎重考慮,他們最終選擇了後者。

——霧霾並不是一個新話題,網上網下都已經討論了好多年了。上至總書記、總理,中到各級官員和媒體,下到各種草根微博、鵬友圈賬號,都在關注和討論這個話題。習近平也早就表態,要鐵腕治污,要把APEC藍在北京保持下去。北京市長已經給王岐山立下治理霧霾的軍令狀。中央已經下令河北省必須在2017年前壓縮鋼鐵產能六千萬噸。2014年,河北已經壓縮了了三千萬噸。此外,河北還出台文件,到2017年,要壓縮六千萬噸水泥、四千萬噸煤炭、三千萬標箱玻璃產能。而這些產能足以養活數百萬人。在治理霧霾的問題上,中國政府已經拿出了壯士斷腕的決心,有很多人已經付出了很大的經濟損失。

2015年1月,中國動力煤進口已經下降了58%,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國鋼鐵產能大幅度壓縮,需求下降。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國《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從1月1日開始正式實行,對我國境內商品煤的有毒有害指標作出了規定,導致了大量不達標的煤無法進口。

以上這些事情,全都發生在《穹頂之下》播出之前。所有這些,都說明中國政府以及整個社會,都在關注和討論霧霾,一直都在努力消除霧霾。這個時候站出來大聲討論霧霾,不會有什麼風險,不需要什麼勇氣,也損失不了任何東西,只是一個收穫大小的問題:搞的好了,就出大名、牟大利;搞的不好,也無所謂。

一個話題,如果大家都不敢說,你站出來說,才能算是有勇氣;大家都被蒙蔽了,你站出來闢謠澄清,那叫有良心。一個已經形成社會共識的話題——霧霾有害、霧霾要治理,政府要關停落後產能、要限制汽車尾氣排放……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都已經開始動手改正了,這個時候出來說兩句,需要什麼良心和勇氣呢?

所以,這部片子如此轟動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它代表了良心和勇氣,而是因為它足夠嚇人。說霧霾誰不知道?說霧霾有害誰不知道?但是,霧霾像柴靜說的那麼恐怖,以前我們還真不知道。把癌症這種絕症和「穹頂之下,無處可逃」這種修辭手法結合起來,還直播肺癌手術,當然很嚇人。用未經過仔細推敲的數據和結論,通過精緻的修辭、巧妙的剪輯和女兒的病情來來把公眾引向恐慌,是這部片子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

柴靜紀錄片的第三個技術上的問題,是在講國際經驗方面有失偏頗。

英國治理霧霾成功,當然有節能減排、產業升級的原因。這方面在《穹頂之下》里被反覆強調:我們可以不犧牲經濟增長就能治理霧霾,可以在汽車持續增加的同時減輕霧霾。

這些道理也許是不錯的。但是有很多數據被故意誇大了。

柴靜在視頻裡面說:「1960年到1970年,在英國治污的前十年,經濟不僅沒有倒退,GDP反而增加了一倍。」

這句話是在說謊。1960年英國的GDP是4178億英鎊,1970年英國的GDP是5440億英鎊。只增加了30%,離「增長一倍」差了十萬八千里。

那為什麼她一定要說增加一倍呢?因為她沒有扣除通貨膨脹的因素。

計算GDP的增長率是一定要扣除通貨膨脹的,不然前幾年辛巴威濫發貨幣製造惡性通貨膨脹,面額都是好幾百億的,GDP一下子就能增加幾百倍。所以,這要麼是一個低級的經濟學錯誤,要麼就是為了凸顯「治理污染不會阻礙經濟發展」這個結論而故意誇大了英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到底是哪一個原因呢?

——我寧願相信是前者,但是又覺得這麼專業的紀錄片、請了那麼多專家、製作了一年,要說連計算GDP增長率要先扣除通貨膨脹都沒人想到,又覺得實在有點匪夷所思。

柴靜還說,在治理污染二十年後(1960-1980年),英國用石油代替了20%的煤炭,用天然氣代替了30%的煤炭。以此說明英國治理霧霾的成功。

實際上,這中間正好發生了一件事,就是英國1965年開始開發北海氣田,1975年開始開發北海油田。北海後來被證明是世界上第三大油氣存儲區域,僅次於中東的波斯灣和委內瑞拉海灣。這個大型油氣田的發現和開發,讓英國順利的用石油和天然氣代替了煤炭,而無需承受經濟增長的損失。

如果中國現在發現一個能代替20%的煤炭的油田和一個能代替30%的煤炭的氣田,那麼,中國當然也可以在不犧牲經濟增長的情況下毫無困難的解決空氣污染問題。

問題是,我們不僅沒有發現這種大型油氣田,反而是現有的大油田大慶、勝利等還面臨著產量逐漸下降甚至枯竭的嚴重困境。在這個情況下,柴靜用被誇大的英國經濟數據告訴我們:「治理污染無需擔心經濟增長,無需擔心工人失業」,實在是很不負責任的。

這種不負責任的說法,很容易誤導公眾:治理污染是很容易的,也不用擔心經濟增長的問題、也不用擔心工人失業的問題,關鍵是政府不行,是政府沒有下決心,沒有勇氣打破中石油中石化這種利益集團的干擾。只要打破這些干擾,把中石油中石化幹掉,像英國的一樣搞油氣私有化,那麼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哪裡有這麼簡單啊?

柴靜在片子中還提到了底特律、匹茲堡這兩個美國傳統的重工業城市,它們以前污染非常厲害,後來把重工業取消了,污染就沒有了。

但是,她的話到此為止了。按照介紹英國的邏輯,難道後面不是應該說「在重工業取消了以後,產業升級成功,經濟繼續發展」了嗎?

遺憾的是,這一次連把通貨膨脹率算進來的GDP增長數據她都不說了。原因很簡單:在重工業衰落以後,這兩座城市,都陷入了嚴重的經濟蕭條。

匹茲堡的衰落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她不知道還可以找理由解釋。而底特律的汽車製造業的衰落則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它最終變成了一座「鬼城」。這個事情,前兩年美國鬧金融危機的時候,被國內外的諸多新聞媒體翻來覆去的報道。我不認為柴靜和她的團隊有任何可能不知道這個事兒。

這是一則2013年底特律城市申請破產時候的新聞報道:

「底特律的破產申請為這個汽車城描繪了一幅慘淡的景象:逾10萬個債權人、超過180億美元的應付款以及處在近40年來最高水平的謀殺犯罪率。密歇根州州長斯奈德在授權申請破產的備忘錄中寫道:決定宣布破產以前,底特律經歷了長達60年的衰退,在這段時期內,現實情況常被忽略。

……

摩天大樓、漂亮乾淨的河邊大道是這個曾經繁華一時的汽車之城的象徵,然而,如今這些也只局限於通用總部所在的市中心區,只要轉過一個街角,破敗的景象就會撲面而來。豪華與衰敗,形成觸目驚心的對比。

……

底特律的各個角落都有東西提醒人們,汽車業衰落對這個城市的衝擊有多大,以前人潮熙攘的火車站,現在卻像一片廢墟。工廠多半已經關閉,或者破落不堪。」

現在,那裡確實徹底綠色無污染了。只剩下黑人和毒品了。那些把《穹頂之下》捧上天的人們,你們敢去那個地方哪怕住上一周嗎?

至於柴靜當作重點報道的美國洛杉磯,號稱「汽車數量增長了三倍,但是空氣質量卻得到了改善。」其中就有一個例子,被採訪的警察現場抓獲了一個沒有安裝減少尾氣排放裝置的墨西哥司機,當場罰款一千美元。而這個司機月收入才四千美元,還要養六個孩子。而這個尾氣裝置他買不起,只能撞運氣認罰。這個事情如果發生在中國,估計會是大報小報一起臭罵交通管理部門沒人性,簡直就是逼人造反。

其實美國人也造反,著名的1992年洛杉磯大騷亂就是有色人種起來造反。這裡面有沒有這種污染罰款的一份功勞呢?有一篇論文這種寫道「1992年的洛杉磯騷亂不是一次偶發事件,而是60年代以來洛杉磯地區政治、經濟和民族關係長期發展的必然結果……在騷亂爆發的過程中,中心城市人口的貧困化、社會上的種族歧視和隔離、日益複雜的民族關係、不公正的社會司法和媒體炒作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洛杉磯騷亂的爆發。」洛杉磯開始大規模治理污染也正好是從60年代開始的,這二者之間會有聯繫嗎?那個被罰了1000美元的墨西哥司機的生活狀況讓我覺得,很有可能是有聯繫的。

還有一個情況柴靜忘了介紹,我給大家補充一下:洛杉磯除了是「汽車輪子上的城市」,還有個外號,叫做「犯罪之都」。它是美國犯罪率最高的幾個城市之一。它的謀殺案發案率是北京的好幾十倍。按照柴靜採訪的那個警察的說法,對於那個沒錢裝尾氣排放裝置的墨西哥司機,抓一次罰一次,屢教不改就不准他開車謀生了。真的不讓他開車了,他還有六個孩子需要養活,這個時候他會怎麼辦?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

我們來算一筆賬:假如,洛杉磯的謀殺案發案率是每萬人六起,洛杉磯有五百萬人,每年就有三千人死於謀殺;如果霧霾導致的肺癌發病率是萬分之一,每年就有500人得肺癌。那麼如果財政用一千萬來增加警力,可以把每萬人的謀殺案發案率降低到萬分之五,每年就會減少500人的死亡;如果花一千萬來補貼汽油品質的提升,可以降低霧霾污染,從而將肺癌發病率降低到萬分之零點五,每年就會減少250人死於肺癌。那麼,這一千萬是該用到提高警力上還是用到補貼汽油上?

還有,假如一千萬用來建設醫院,每年能夠治療好幾萬人次的疾病,從而每年減少死亡500人,那麼這一千萬該用來治理霧霾還是建設醫院?假如這一千萬可以用來修建集中供暖管道,讓五千戶家庭冬天享有可靠的供暖,可以降低自己燒煤得肺癌和煤氣中毒的概率,那麼這一千萬是該用來治理霧霾還是該用來改善供暖?

——真實的政治經濟決策,面臨資源約束條件下的諸多「兩難選擇」:財政就那麼多錢、政府就那麼多人,是不是要全部投入到霧霾治理上大家才覺得滿意?那治安惡化怎麼辦?醫療設備跟不上怎辦?

北京計劃未來幾年要花7000億來治理霧霾,如果這7000億用到中西部地區去建設醫院,可以救多少人?如果不是用來治理霧霾,而是用來治理農村地區的重金屬污染,又可以救多少人?如果不是用來治理霧霾,而是多建一些養老床位,又可以讓多少老人延長壽命和提高晚年生活質量?用到東北來建設集中供暖設施,又可以降低多少肺癌發病率?中國還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學、有很多人看不起病、有很多人養不起老,憑什麼就該花7000億來優先解決霧霾這一個問題?

我講這些,不是說我們不要治理霧霾,而是想告訴大家:作為一項影響巨大的公共政策,洛杉磯或者倫敦的霧霾治理「經驗」遠遠比柴靜介紹的複雜的多。霧霾治理和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之間的 關係,遠遠比《穹頂之下》所告訴我們的複雜得多。

還有人跟我說,人家這是自費花錢、花時間做公益,就算有點錯誤,也不該這麼責怪。總體來說是增進大家對霧霾的認識和警惕嘛,對不對?

如果說,柴靜只是提醒大家:如果發現空氣污染的隱患,比如加油站的油氣揮發處理器壞了,或者工地裡面有沒有覆蓋的揚塵點,記得打12369。那麼,就算她前面犯了那麼多的錯誤,我們都可以說這其實是在做公益。反正就是呼籲大家記得從我做起,降低霧霾嘛,對不對?這些東西,確實是公益。無非是一個公益做的好或者不好的問題。

關於避免癌症,網上早就在瘋傳一個什麼「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的說法,說鹼性體質就不會得癌症,然後勸大家多吃鹼性食品,不吃酸性食品。這東西完全沒有醫學根據,而且傳播量極大。但是我從來沒有轉發、評論或者寫文章來闢謠什麼的。因為沒那個功夫。總的來說它勸大家多吃水果蔬菜、少吃大魚大肉,就算講錯了醫學道理也沒啥關係嘛。

但是,柴靜在片中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遠遠超過了這個範圍。她要求增加環保部門的 權力,她呼籲改革中國的能源市場格局,用腐敗問題來攻擊中國能源體制,提到了英國油氣市場私有化的經驗,她要求不惜犧牲就業來關閉很多落後產能和調整能源結構——因為根據她 找到的「國際經驗」,治污以後產業一定會升級、失業的工人會很容易找到新的工作……這些建議,使得這個片子超出了「做公益」的範圍,從而變成了一種政治宣傳。

過去幾年,中國在能源領域確實爆出了一些腐敗大案,但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就應該放棄現有的能源體制,改走西方的私有化道路呢?柴靜沒有說的很明白,但是她的傾向很明顯:

首先:中國霧霾很嚴重,跟能源體制密切相關,能源領域壟斷嚴重、腐敗嚴重,不改就沒法提高油品,不提高油品就不能消除霧霾,吸了霧霾就很有可能要得肺癌,孩子沒出生就要得腫瘤。

其次:美國和英國的能源體制很先進,能保證不污染空氣又能促進經濟發展,人民群眾也不用擔心失業;

第三:她沒有提到除了中國的現行體制和西方體制之外的 其它任何選擇;

第四:她沒有提到英美現行能源體制有任何問題或缺陷。

所以,我們應該……

這裡面的很多關鍵點,有些是直接說的,有些是通過暗示傳達的,有些是通過誇張的方式表達的,每一樣都很有講究。如果細摳具體的表達方式,她還可以辯解說:我又沒有說吸了霧霾就會得肺癌啊,我說的是發病率,而且主要因素是老齡化,對不對?

但是,她通過藝術手法來調動觀眾的情緒,讓他們跟著這個邏輯主線走進這個最終的結論,而忘掉那些「無關主題」的細節。

她的觀眾,絕大部分是對於國家能源體制完全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的普通人,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健康。當他們看完這個視頻,被恐怖的肺癌發病率和噁心的肺癌手術嚇得不行,激動萬分的點擊「分享」的時候,能夠記住有關這個國家能源體制的恐怕就那麼簡單的一條:中石化太壞了,害我全家吸霧霾,什麼時候像英國美國那樣就好了。

這就夠了。

煽動有很多種形式,不一定都是像希特勒那樣,慷慨激昂的演講,或者像李陽那樣,讓大家跟他一起瘋狂的說英語。柴靜式的煽動,就是以一個弱女子、一個受到傷害的母親的形象侃侃而談,溫柔的、平和的慢慢的調動你的情緒,讓你進入她給你指引的那個方向。但它同樣也是一種煽動:用訴諸情緒而不是理性的方式來讓大眾接受自己的 觀點。

剛開始分析霧霾來源的時候,她是很有理性的,講科學、講證據。而從理性到情緒的轉擇,有兩個關鍵:第一個關鍵是女兒的良性腫瘤和霧霾的關係,第二關鍵是霧霾和肺癌發病率的關係。把這兩個關係糊弄過去了,觀眾就從理性狀態進入恐慌和憤怒的狀態了。

在第一個問題上,她用現身說法加說謊的方式把醫學問題隱藏了起來;在第二個問題上,則用捨本逐末的方式把肺癌最重要的誘因忽略了。

她最終成功的達到了目的,帶著觀眾在憤怒而恐慌的狀態中來到了影片的末尾。在這裡,她向大家亮出了最後的底牌,上面寫著七個大字——能源行業私有化。

這就過分了。

能源體制改革的問題不是不可以討論、研究。但是,絕對不應該用煽情、煽動、製造恐慌的方式來向大眾灌輸。

能源,是國家的命脈;能源體制,是國家的根本。誇張的傳播技巧、避重就輕的藝術手法、小清新、文藝范……這些東西不適合用來討論如此關係重大的話題,反而可能授人以柄,或者被人利用。在這個問題上,柴靜是有失穩重的,是欠考慮的。

而且,事實也不支持柴靜的結論:

——中國並不是像柴靜說的那樣:不允許私人企業開採那些國有企業開採不出來的天然氣。相反,對於她提到的頁岩層天然氣,中國政府不僅不禁止,還會提供補貼,鼓勵私人去開採。但是,中國的頁岩層天然氣埋藏深度是美國的好多倍,開採難度極大,所以有補貼私營企業也不去開採,因為不賺錢。

——中國的油氣開採和勘探技術並不落後。去年非常火的「年輕時候長得像吳彥祖」的帥哥院士吳德民,他在大慶搞出來的「三元複合驅油技術」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陸地採油技術,採油率可以比國外最高水平高出10%以上。去年到越南附近的中國海域去勘探石油天然氣的981鑽井平台,是世界上載荷最大的半潛式鑽井平台,採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防噴射技術。2010年,英國BP石油公司就是因為這方面技術不過關,造成了墨西哥灣5000平方公里的海洋污染。

——以前,中國礦難事故頻發,主要是很多地方私人小煤礦為了賺錢,減少安全投入造成的,年年都要死好幾百人。最後,政府被礦難逼得沒辦法了,才在山西大規模的整頓收編私人小煤礦。結果,煤炭產量沒有降低、煤炭質量也沒有降低,煤礦安全事故反而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這些東西,也許不能說明中國的國有能源體制是最好的。但起碼說明,柴靜列舉的數據是缺乏說服力的。沒有可靠的證據表明:能源行業的私有化能夠提升石油質量,能夠增加天然氣產量。

一個國家的能源市場、能源體制的變革,從來都不是一個公益話題。大家還記得2008年中國奧運會的時候,美國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拒絕給北京奧運會閉幕式當導演的事件嗎?斯皮爾伯格的理由是為了抗議中國在達爾富爾侵犯人權的行為。

達爾富爾在哪裡?我們為什麼會跑到一個聽都沒聽說過的地方去侵犯人權?

達爾富爾在蘇丹。

中東地區的產油國早就被美國納入勢力範圍。中國後來發展起了,也需要大量的石油進口,只能去別的地方開拓。後來就看中了蘇丹。這個地方也產石油,但是油品很差,含硫量很高。就這樣,中國還是當個寶一樣,進去建油田、建基礎設施,為的就是把美國人看不上的低品質石油搞到手。結果美國人一看不高興了,就挑撥達爾富爾地區開始鬧獨立,愣是把蘇丹給搞分裂了。中央政府和達爾富爾地區爆發了戰爭,美國人就說蘇丹政府侵犯人權,中國跟蘇丹做石油生意,就是在支持蘇丹政府侵犯人權。就這麼一鬧騰,美國媒體就跟著起鬨,斯皮爾伯格受到影響,就正義凜然起來,借著北京奧運會這個事情來向中國政府施加壓力。

所以,能源體制是一個公益話題嗎?為了阻止中國取得不受美國控制的石油來源,美國人甚至不惜分裂一個國家。這種話題,能在用女兒的病情和癌症恐慌來煽動起公眾情緒之後去討論嗎?

所以,當柴靜結束演講,在影片最後的感謝名單中,出現了美國某些機構的名字的時候。有一些人憤怒了,忘記了霧霾,轉而開始懷疑、開始質問:你柴靜是不是收了美國人的錢,利用霧霾來煽動中國走俄羅斯那樣的國有企業私有化道路,把國家推入動亂和衰退的深淵?

這些懷疑和質問,雖然沒有什麼證據,但也絕不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這是柴靜自己的跑題太厲害造成的。她完全可以避開這個問題:在這個片子裡面用煽情的手法來呼籲大家參與有利於降低霧霾的公益行動,然後再另外做一部專題片,裡面用更加客觀冷靜的態度來討論國家能源體制改革的方向。而不是把煽情、公益和政治混到一起講。公益的歸公益、政治的歸政治,是不是會更好一些?

就在《穹頂之下》發布前一天,俄羅斯前副總理涅姆佐夫在大街上被人槍殺了。這個副總理,就是搞環保宣傳起家的。他原來是一個物理學研究員,1986年在家鄉領導了一次反對修建核電站的運動,取得了成功。由此得到西方的賞識,資助他參與政治活動,從物理學家搖身一變成為政治活動家,為推動蘇聯解體出了一把力。俄羅斯成立以後,新總統任命他當了州長。在州長任上,他又賣力的參與國有企業私有化,把一家價值700萬美元以上的水廠以70萬美元賣給外國投資者。這種大力私有化的行為受到了俄羅斯總理、「休克療法」的推行者蓋達爾的賞識,於是把他提拔到了副總理的崗位上來。他個人平步青雲的過程,也就是一個國家分裂解體、人民遭受深重災難的過程。從1989年蘇聯解體到2000年普京上台這十年間,俄羅斯人均壽命從69歲下降到了65歲,人均GDP下降了50%。直到今天,蘇聯原來的領土烏克蘭還在遭受分裂戰亂之苦。

所以說,從能源領域入手,打著環保的旗號干擾國家經濟建設,然後進一步干預國家政治,推動能源等公共事業的私有化,達到掠奪一個國家的自然資源、搞垮一個國家經濟甚至政權的目的,這種手法,是有歷史教訓的。對此,我們不能不保持警惕。

其實,利用環保話題來達到一些不那麼光彩的目的,長期以來,就是很多國家或者機構,非常慣用的一種手法。他們之所以要選擇環保話題,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它直接指向普通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身體健康。特別是癌症,人類醫學現在既不能治癒癌症,也不能準確的解釋什麼因素才能致癌,所以啥環境問題都可以往上靠一靠。不管是博同情,還是製造恐慌都比較容易;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環境科學是一個很新的研究領域,它在科學上還有很多地方沒有研究清楚,操縱和糊弄的空間比較大。

我舉一個例子: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我們的總理被世界發達國家代表圍攻,要求他在減排協議上簽字。因為,根據歐美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如果不控制碳排放,就會發生全球氣候變暖這種不得了的環境災難。在《柴靜對話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這個視頻裡面,丁院士說的很清楚:發達國家劃定了8000萬噸的全世界碳排放總量限制,然後自己要先划走44%,剩下56%留給佔全世界人口比例83%的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最終目標是讓發達國家的人均碳排放權利維持在發展中國家人均的2.3倍這麼一個水平上。

我們的總理拒絕在協議上簽字。因為這是一個明顯不把中國人當人的協議:一個中國人只有相當於一個美國人或者英國人二點三分之一的化石能源使用權利——規定了你有多少碳排放,實際上就是規定了你能夠燒多少煤炭石油和天然氣。

如果治理空氣污染真的就是一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情,為什麼發達國家要死守2.3倍這個底線呢?反正治理污染不影響經濟發展嘛。發達國家的大城市也是有霧霾的,不過情況好一些而已,乾脆把那多出的1.3倍也壓下來,大家都一樣的排放標準,更加綠色無污染行不行?發達國家說:不行。

我們的總理說,2.3倍真的太高了,我們的人均碳排放只佔你們的80%行不行?發達國家說:不行。

——減少碳排放以防止全球氣候變暖這個事,大家想必都還記得以前有這麼一個說法,就是全球氣候每年都在升高,導致北極冰蓋每年融化2%,而且還在加速。照這樣下去,再過二三十年就會出現冰川消融,導致海平面上漲、海洋溫度變化、大氣環流被破壞等等,造成生態災難,人類都有可能滅亡,比霧霾恐怖多了。

但是,2012年,這個預測被打破了:由於全球氣候變冷,北極的冰蓋一年就增加了161萬平方公里,總面積增長了60%。也是這一年,南極海冰達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覆蓋面積。2013年和2014年也是基本保持了這個情況。受這個影響,好多傳統的北極和南極航道都被冰封住了,俄羅斯有艘船被圍困了,咱們的雪龍號跑去營救,結果自己也被困了好幾天。這個新聞大家都還記得吧?

從此以後,發達國家的主流媒體就基本不談北極和南極的冰蓋問題了,轉而開始宣傳格陵蘭島的冰蓋在融化了。簡單來說,就是哪裡融化的快我就宣傳哪裡,沒融化或者增加的就當它不存在。

實際上,根據另外一部分「非主流」科學家的研究,全球變暖的趨勢早在1997年就已經停止了,從此之後的趨勢是全球變冷。地球什麼時候變暖、什麼時候變冷,是有一個歷史周期的,跟人類的二氧化碳排放,沒有顯著的關係。

為什麼科學的預測會出現這麼大的偏差呢?丁仲禮院士在接受柴靜採訪的時候解釋了:哥本哈根那個8000萬噸的排放量對地球環境的影響,是用計算機模擬出來的。而計算機的模擬,就是一些科學家根據當前人類能夠掌握的一些數據來建立的模型來進行的。但是,我們目前的科學技術,對影響地球環境的因素其實只掌握了一部分,甚至是很小一部分,有很多很多潛在的影響因素,我們還不了解,也缺乏相關的數據。所以,這個計算機的模擬是不全面的。它模擬出來的結果,稍微改變一下一些預設的參數,其結果就可能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這個8000萬噸的碳排放,看起來是科學研究的結論,其實就是一個拍腦袋拍出來的結果。發達國家說,只有控制在這個量,才能保證全球氣溫升高不超過2攝氏度。只有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才不會發生生態災難。這裡面的因果關係,並不可靠。我們完全可以改變幾個參數,然後說:其實1億噸的碳排放或者2億噸的碳排放也可以,或者說全球氣溫升高3攝氏度也問題不大。甚至還可以自己建一個新模型,模擬出來:即使人類對碳排放不做任何限制,地球的氣溫也不會有顯著上升,甚至還會下降……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這些結論都可以有充足的數據支持,誰也沒辦法推翻誰。

那麼,到底選擇哪一個作為結論呢?這就取決於政治需要。只要掌握了話語權,你說它是8000萬噸也可以,說它是1億噸也可以,說它是5000萬噸也可以,隨便,都能找到科學支持。你只需要在宣傳的時候,把對你最有利的那個因素放大,有意無意的忽略其它因素就可以了。就像柴靜只強調霧霾的致癌能力,而不向觀眾介紹比霧霾更重要的肺癌發病原因一樣。用這種宣傳把大眾的情緒控制住,讓自己佔據道德制高點,然後就可以販賣私貨了。

對發達國家來說,這一次全球變暖大宣傳的「私貨」就是限制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的發展。只要中國在《哥本哈根協議》上簽字,中國人的人均排放權就只有發達國家的二點三分之一了。以後我們的經濟再繼續發展,人民要想過上跟發達國家一樣的生活水平,那就要花錢從發達國家手裡購買碳排放指標才行了。他們就有辦法卡我們的脖子了。

還有,我想很多人都還記得十多年前很流行「無氟冰箱」這個概念。因為根據美國科學家的研究,人類排放的氟利昂會嚴重損害地球的臭氧層,已經在南極上空形成了一個2800萬平方公里的臭氧層大洞。如果地球失去臭氧層的保護,就會有大量的紫外線直接照射到人的皮膚上,誘發皮膚癌,而且還會造成其它生態災難,比霧霾可怕多了。所以世界各國達成協議,大力降低氟利昂的排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製冷劑的原料不再使用氟利昂。

但是到了2002年,南極上空那個臭氧層的大洞突然縮小了一半多,只有1200萬平方公里了。這個跟美國科學家的說法完全對不上,因為以前排放的氟利昂會在空氣中可以存在50年以上,不會因為幾年內的氟利昂排放減少就產生效果。大家正在大惑不解,2003年,那個臭氧洞又突然擴大到了2800萬平方公里,然後2004年又縮小到了1200萬平方公里。後來大家才發現,那個洞它就是一會兒大一會兒小的。2004年以後又擴大,2012年又降到比1200萬還要小的水平。具體什麼原因現在搞不清楚,反正基本不受人類氟利昂排放的影響。

那為什麼如此不靠譜的研究成果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呢?因為美國的杜邦公司長期壟斷了氟利昂製冷劑市場,有一家公司想要挑戰杜邦,研究出了非氟利昂的製冷劑,就搞出來這麼個理論。杜邦公司組織了一批科學家跟它對抗,說氟利昂跟臭氧層破壞無關。但又過了幾年,其他國家(包括中國)的製冷劑產業發展起來,對杜邦的壟斷構成了挑戰,而且杜邦公司也研究出來了氟利昂製冷劑的替代品,所以它調轉槍口,又僱傭了一批科學家,開始大力宣傳氟利昂對臭氧層有多麼嚴重的破壞。這才有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無氟冰箱」運動。

氟利昂跟臭氧的化學反應是不是科學?確實是科學。它會不會破壞臭氧層?確實會破壞臭氧層。但是這個破壞力究竟有多大?以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無法準確回答。所以資本的、政治的勢力就可以在這裡面作文章:需要氟利昂的時候,就說它的影響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不需要氟利昂的時候,就說它破壞力極大,可以上升到人類文明生死存亡的高度,你和你的家人會不會得皮膚癌就看氟利昂控制的怎麼樣了。

柴靜在片子中說:霧霾濃度每增加多少多少,人群的死亡率就會提高百分之三十。這個結論其實也有類似的問題。

當柴靜說完這個數據,背後的大屏幕就出現了幾條不斷向上攀升的曲線。她並未解釋這些曲線的含義。總之就是給人一個「隨著霧霾濃度的增加,死亡率嗖嗖嗖不停往上漲」的印象。

但是,我把那個地方截屏放大了來看,發現這個曲線的橫坐標是年份,大概是從2008年到2013年左右,縱坐標是死亡率。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反應過去幾年人群死亡率變化的曲線。裡面根本就沒有霧霾濃度這個指標。這個圖是沒法說明霧霾濃度和死亡率的關係的。

然後我再仔細看,在圖表的右邊,有三個完全看不清楚的公式。應該是y=x+m+n+……這個樣子的。那麼我就大概理解這個霧霾濃度和死亡率的關係她是怎麼算出來的了。

是這樣的:先找到過去幾年某個人群死亡率的數據,然後搜集到可能跟人群死亡率有關的幾個因素的數據,包括霧霾濃度,但是也包含其它因素(比如吸煙之類的)。然後用計算機來做一下模擬,算出來一個公式,把其它幾種影響死亡率的因素給排除掉,然後就得到了霧霾濃度跟死亡率的相關係數。

這個演算法,有一定的科學性。但是跟計算全球氣候變暖一樣,本質上是不可靠的。因為,我們人生活的環境太複雜了,現在的科學水平不能完全解釋導致人類死亡率變化的所有因素。柴靜那個公式,大概有四五個參數。也就是說,她只考慮除了霧霾之外的另外三四個「其它因素」。把這幾個「其它因素」排除掉以後,就得到了霧霾和死亡率的關聯性。

但實際上,這些因素是排除不完的。就跟歐美的科學家把他們知道的所有因素納入計算機模型之後,算出來南極上空的臭氧洞的大小跟氟利昂排放的關係、算出來北極冰蓋的消融速度跟二氧化碳排放的關係一樣,並不十分可靠,只能是「僅供參考」。有可能死亡率上升那百分之三十裡面,只有百分之一是霧霾導致的,還有百分之二十九是其它未知因素導致的。如果因為鋼鐵汽車產業的發展,雖然產生了霧霾,但是人均收入提高,可以花更多的錢來看病,可以在廚房裝上抽油煙機,或者把分散取暖改造成集中供暖,反而降低了人群的死亡率或肺癌發病率,也是有可能的。柴靜背後那條嗖嗖嗖往上漲的曲線,證明不了她的結論。

回顧一下《穹頂之下》引來一片反對聲的原因,從淺到深有那麼幾個:

第一,玩煽情玩的有點過火了,有點招人反感,但無傷大雅。

第二,有不少技術上的錯誤,可能誤導觀眾對霧霾的認識。專業人士或者科普人士會出來指正一下。但是這些人對於文藝小清新的公益宣傳片感興趣的不多,一般不會閑的沒事出來挑人小毛病,大部分是被後面三條引出來的。

第三,提出的一些具體建議有失偏頗,有些根本就做不到。比如用天然氣大幅度的代替煤炭,這在中國的能源地質特徵條件下根本就不可能,屬於一廂情願的幻想。這些建議的相關利益方會站出來辯解。

從這一條開始,公益之爭變成了利益之爭。

第四,忽略底層人民的利益,片面強調霧霾治理。

《穹頂之下》當中的那個英國礦工,當被柴靜問道「煤礦關閉怎麼辦」的時候,他流露出難過的表情:「還能怎麼辦?我並不是有錢的人,只能再找別的工作。我想應該還不至於付不起賬單。」最後那句話應該是一種無可奈可的自我安慰吧。但是柴靜聽完之後顯得很輕鬆:你看,沒事吧,這些人還能再去找工作嘛。那就不用管他們了,該關閉的煤礦鋼廠都關掉就是了。表現的十分冷酷無情。

中國為了治理霧霾已經關閉了河北很多很多的鋼廠。在河北,有些鋼廠就是一個村全村生計的來源。關停的時候全村人站在旁邊流淚。面對這些為環境治理付出巨大代價的底層人民,一句簡單的「治理霧霾不會損害經濟發展、失業的人還可以就業」,在感情上是很難讓人接受的。

還有人指出,其實農村土壤和水污染的危害比霧霾更嚴重,但是由於城裡人不能直接感受到,所以大家不怎麼關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城市中產階級取得了比不會上網或者不會刷微博的農民更大的話語權,如果因為這個片子給政府造成巨大的政治壓力,迫使政府把太多的資源集中到霧霾治理而忽視了農村土壤和水污染的治理,其實也是不好的。

從這一條開始,利益之爭變成政治爭論。

第五,觸及了能源行業私有化的問題,而且傾向明顯。

這一條碰到了中國社會目前最敏感的神經,終於把戰火燒向了這個火藥桶一樣的政治話題。至此,這部「公益片」已完全跑偏,政治宣傳的意味超過了公益宣傳,一場歪樓大戰已不可避免。由於柴靜採用了大量非理性的手法來宣傳自己的觀點,所以參戰的雙方也都帶著情緒而來,使用很多非理性的方式互相攻擊,也就同樣是不可避免的了。

我個人捲入這場爭論,也就是因為這第四條和第五條。我相信,大部分批評柴靜的人,也都是因為這第四條和第五條。我是個學經濟學專業的,但是第一篇評論文章卻大談霧霾和癌症的關係問題,裡面有些地方確實寫得不夠專業,為此挨了不少罵。這個情況很正常,挨罵活該,但是我認為它巨大的轉發量和閱讀量說明這篇文章確實起到了一些降低「霧霾致癌恐慌」的作用,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現在還很清晰的記得:三年前,2011年的7月23日,上海到溫州的動車組列車發生事故,39人死亡。無數的媒體蜂擁而上,藉機攻擊中國的高鐵建設。其實那是一次時速200公里的動車組事故,就不是高鐵事故(高鐵的標準是每小時250公里以上)。而就在7·23前一天,河北的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一輛大巴車車禍,42人死亡。

但是,沒有任何人去關心高速公路上的42條生命,全都一窩蜂的來誇大動車事故的災難性後果。各種謠言瘋狂流傳,其中就有什麼柴靜被帶走調查這樣的謠言。但是,在巨大的非理性指責聲中,中國的高鐵在國際上被污名化,高鐵「走出去」戰略遭到嚴重挫折,大量的高鐵項目被迫停工,大量的相關企業被迫關閉,數十萬農民工因此失去工作,設計的安全時速為350公里的高鐵被迫降低到300公里運行。

實際上,高速鐵路是一種很好的高速公路替代品。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死於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全世界的高鐵歷史上發生的事故加起來,都不如京滬高速路上一年死的人多。在全世界範圍內,中國的高速鐵路安全記錄是最好的,從開始建設起,一直到現在,高速鐵路事故死亡人數都是0。

因此,利用一次動車組事故引起的非理性狂熱,重挫中國的高鐵建設,其實就是讓更多的人選擇高速公路出行,只會害死更多的人。

2008年,膠濟鐵路發生火車相撞事故,72人死亡。死的人比7·23事故多得多,而且也是鐵路事故,為什麼有些人就不那麼狂熱呢?因為那是一條老舊的普通鐵路,正好能夠證明修建更好更先進的鐵路的必要性,沒辦法用它來攻擊中國的高鐵建設和其它基礎設施建設。

所以,那些瘋狂炒作7·23動車組事故的人,有相當一部分——不是全部或者大部分——並不是真的關心中國人的生命安全、交通安全,而是為了把這個事故跟中國的高速鐵路建設聯繫起來,跟中國的國有鐵路建設管理體制聯繫起來。通過這個事故,達到打擊中國的高鐵建設、打擊中國的國有鐵路建設管理體制的目的。

在這場一邊倒的輿論浪潮中,當時我也有疑惑,覺得有很多人「跑題」了:從動車組事故扯到高鐵建設,從高鐵建設扯到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從基礎設施建設扯到政治體制,扯得太遠了,是不是在利用公眾的恐慌來販賣「私貨」?但是,我沒有站出來說話。在那種非理性的狂熱中,也沒有幾個人敢於站出來說話。在那種形勢下,站出來罵政府罵體制,並不需要勇氣;站出來為中國的高鐵建設說兩句好話,反而需要勇氣。

就這樣,我們讓那些人的陰謀得逞了。

現在,再一次發生了這樣的情況,我就一定要站出來。三年前,我們沒有發出聲音;這一次,我們一定要發出聲音。我們為誰而戰?我們為這個國家的十三億人有一個更好的未來而戰。我們並不反對治理霧霾,我們反對用非理性的煽動來片面強調治理霧霾,藉此攻擊國家能源體制,忽略底層人民的就業和生活的改善,忽略對醫療衛生等其它方面的 投入來增進中國人的健康。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至於具體怎麼治理霧霾,柴靜的片子裡面,除了幾個關鍵的地方有販賣私貨的嫌疑以外,有很多建議還是不宜偏廢的。比如加強環保部門的執法權和提高油品標準,我就覺得挺好。這方面的 專業文獻、科普文獻也很多,輕鬆百度一下就可以了解。

還有就是在治理霧霾的同時,如何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如何正確對待能源行業私有化的問題?如何兼顧底層人民的利益?這些問題我在《中國崛起的經濟學分析》這本書裡面已經回答過了,贊成我這篇文章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態度的同學,想必也會贊同我那本書裡面的分析和結論。這裡也不再多說。

總的來說,霧霾所涉及到政治經濟問題,都是非常複雜的。中國是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收入分配、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環境……都需要投入巨大的資源去做。環境也不僅包括霧霾問題,還有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處理、森林退化……我們國力有限,每一個方面該投入多少,怎麼分配人力物力,都必須非常小心的權衡計算。

柴靜的這個片子,錯誤和偏見都很多,好的東西也不少。它在某些方面可能會促進公益,在某些方面則可能會造成公害。到底是公益多一點,還是公害多一點,主要取決於我們能不能夠不被這部片子裡面一些過分煽情的橋段所迷惑,理性對待它的正確和錯誤。

---------------------------------------------------

「值得一看」並不代表裡面說的就沒有錯了,比如我對作者列出的第一條,即針對柴靜女兒病情的那一條並不認同。舐犢之情人皆有之,我在柴靜的視頻里只看出她把關心女兒健康的心情作為引子,沒看出有什麼誤導公眾認為女兒「腫瘤」是由霧霾引起的內容,但後來她深入談到癌症病因時的確有輕視吸煙等其他高危因素的嫌疑。

話又說回來,「隔行如隔山」,並且在說明觀點時本就容易傾向於多引用、多關注對自己有利的證據,要求一個人想周全了談何容易。所以我們才需要集思廣益,在這裡討論吧~

初高中學政治課,總覺得「辯證法」聽起來實在是太容易了,真正到了要用到辯證法的時候,才會發現人是多麼容易失之偏頗呀!


很多人喜歡揣著明白裝糊塗!先看李博士的這篇文章《為什麼空氣越好的國家癌症發病率越高——對柴靜穹頂之下中一個誤導性說法的澄清》,這篇文章乍一看就違反常識,按照他的邏輯,降低癌症發病率需要把空氣污染了才行。思路正常的人都知道這是不靠譜的。看他的文章邏輯,還是挺有道理的,為什麼最後會得出這樣違反常識的人結論?

首先,他文中說「和癌症發病率相關性最高的不是抽煙或者接觸什麼致癌物,而是年齡",這句話貌似看不出任何問題,但是我們換一下」和人死亡相關性最高的不是抽煙或者接觸什麼致癌物,而是年齡「,看上去挺彆扭的,為什麼?每個人都會變老,年齡都不可避免的增長,最後都會死,這就是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話,這就是一句廢話,沒有人會因為自己年齡大了,得癌症死了,責怪自己年齡大了,因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但是如果是因為霧霾而引起的癌症的死亡,那麼人們一定要追究霧霾是怎麼來的?同樣是過一輩子,你是願意在霧霾裡面過一輩子,還是在藍天白雲下?

其次,李博士找了些國外的癌症發病率和中國的對比,如果真的要比較數據的話,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國外發達國家,特別是北歐的高福利國家,老百姓自己保健的意識比較強,醫院的水平也比較高,能夠及時診斷癌症幾率高。中國的普遍情況下,一是老百姓沒有錢,二是也沒有定期的體檢,三是縣級的醫院及農村的醫院也查不出癌症,特別是癌症早期(身邊就有案例),所以結果統計的癌症發病率會比較低。同理,為什麼長三角地區的癌症發病率反而會比中國其他地區高。再有一個就是統計數據的可靠性問題,就不多談了。


我想起了那個石油巨頭雇了一個很有名望的科學家宣傳含鉛汽油無害的事。


衛報引用的WCRF的報告,WCRF認為,高收入國家癌症發病率高可能有幾個原因:部分因為高收入國家診斷和記錄癌症病例能力強,但肥胖率、飲酒量和運動少也是重要原因。此文的題目和論證水平似乎並沒有超過該文批評的穹頂之下的論證水平。http://www.cancerresearchuk.org/cancer-info/cancerstats/incidence/uk-cancer-incidence-statistics


作為一個經濟學博士,李曉鵬在此事上確實做的不好,作為一個普通人,第一反應肯定是他收了中石油中石化的RMB,中國人一向喜歡以最惡意去揣測他人;然後其論據本身就是不嚴謹的,不嚴謹的論據推導出的結論,去反駁一個觀眾已經接受了的觀點,本身就是一件很傻的事情,我不去推測李曉鵬發出此文章的原因。其目的是想讓群眾理性看待霧霾,但是讓飽受霧霾迫害的群眾去理性看待霧霾無異於讓被強姦者理性看待施暴者。群眾很健忘,一周之後事情就淡了,環保估計也就是茶餘飯後想都不會去想的話題了,趁著柴靜帶起的群眾對環境帶起的追求,我也認為,不應該出現反對的聲音,畢竟以後再關注環境問題的人,甚少,更多人依舊是麻木的活著,畢竟生活艱辛。拙見。


推薦閱讀:

空氣凈化器,新風系統,防霧霾紗窗的對比!以及如何不被騙?
有哪些關於霧霾的腦洞故事?
現在霧霾這麼厲害,還怎麼曬被子?
天津為沿海城市為什麼霧霾散不去?
在京津冀的霧霾下生活是怎樣的體驗?

TAG:癌症 | 環境保護 | 霧霾 | 穹頂之下(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