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很多父母對子女有操不完的心?


說一件最近發生的事。

上個月出差做活動,請了當地兩個女大學生做模特,大冷天要穿的很少,小女孩呆呆傻傻的,連價錢都沒有談就幹了一天,要不是我提醒她們,還要自己墊錢買化妝品。可能是做母親的緣故,母愛泛濫,看她們哆哆嗦嗦的,說話小心翼翼的,就特別的心疼。晚上收工的時候,她們也一起吃飯,於是我在我旁邊給她們留了兩個座位,想著可以在其他人滿嘴放炮的時候,能多少護著點,可是當她們進包間的時候,被另外一桌的人叫走了。屋子裡很吵,我聽不清隔壁桌說了些什麼,只是看見期間有人叫她們喝酒,有人說了些什麼然後一桌人鬨笑,她倆就在那兒尷尬的坐著,飯都沒吃幾口,坐了十幾分鐘,兩個人就趕忙走了。
這時候我也說因為有東西要改,要早點回酒店,也開溜了,和兩個小女生一起下樓,看到她們在小賣店買吃的。於是我就告訴她們,明天晚上就不要跟著我們吃飯了,隨便編個理由,不要在乎這一頓飯,之後又羅里吧嗦的說了一堆有的沒的,明明就真的把她們當女兒了。

以上是背景交代。
第二天晚上,照樣是收工後的飯局,這次兼職的學生沒在,而我和昨天跟女孩兒坐一桌的幾個人在一起吃飯,作為一個女程序員,我的生活圈子雖然比較單純,但是也不是啥黃色笑話都聽不得的人,說句實在話,我孩子都兩歲了,還聽不懂你那些自以為內涵的笑話嗎?剛開始我還在忍耐,自己專心吃飯或者乾脆放空,不知從什麼話題引過來,黃色話題的主要負責人A說起來自己女兒上初中了,就在這時候,我滿腦子都是「你調戲別人的女兒,你不怕自己女兒將來也被別人調戲」,突然我就實在忍受不了,摔了筷子,說了句我夠了,甩臉子走人了。一走出包間,我就開始大哭,我給我老公打電話,把他嚇夠嗆,啰啰嗦嗦的說了一大通,最後的中心思想就是,「我不想我們的女兒大學做什麼兼職掙錢,不要她們年紀輕輕就要有應酬,不要有人和他們講黃色笑話,生女兒好累心」之類之類的,各種操碎了心,雖然我女兒只有兩歲,長大還要好久。

之後我和老公談了很久,我們都知道,很多事情我們無法避免,我們總要把孩子放到社會上,他需要獨立面對很多事情,但是孩子的獨立家長的放手,都不是做爸爸媽媽不會操心的理由,感情上我願意永遠庇護我的寶貝,但是理智會讓我們放手。

可能有人會說,我爸媽神經大條,會很放心我,其實你不知道,他們的放手背後可能有很多個糾結的不眠之夜,而我想我女兒也應該永遠不會知道,在她兩歲的時候,媽媽曾經這樣大哭一場。

———————————————————————————————————————————
警告,此處是吐槽,此處是吐槽。

題目問的是為什麼,我們就來回答為什麼,因為當了父母之後腦洞特別大啊,天馬行空啊,滿腦子都是孩子啊,想不操心都難啊。

我的故事只是舉了個例子啊,大家不要只看到黃色笑話好嗎?我這個故事也可以是新聞上看到一個孩子掉坑裡了,然後就心想帶妞出去的時候要各種小心別掉坑啊!!!這只是當時心態啊當時的心理活動啊,還沒有變成行動啊,所以不要再扯教育方式了好嗎!!!

還有我只有27啊,還不到三十啊,不要叫我大姐好嗎!!有了孩子也一樣可以有少女心啊,請好好呵護我這個innocent的少女好不啦!!

最後求助見多識廣葷素通吃能逢場作戲的知友,當A在桌上聊起兼職的學生(嗓音比較低沉),

「小女生長的不錯,就是音道不大好,應該是太鬆了」

或者你正好感冒了,嗓子不舒服,對方跟你說

「姑娘這音道怎麼不舒服啊,和男朋友說說別太累了,得好好休息啊」

應該如何回應。反正以我八流程序員的智商,是回應不了,只能默默加緊自己的大腿了。
———————————————————————————————————————————


--------------------------------------------------------------------------------------------------------------
第一次得到這麼多贊,很感謝大家,也很感謝大家的評論。其實我平時也沒有那麼脆弱了,只是前一天學生兼職的事情已經在我心裡留下疙瘩,飯局上又突然說到了孩子,我才變的那麼不正常,要不然我肯定能待到飯局結束。
關於我家小孩,雖然她們現在很小,卻也經常處於放羊狀態------我有時候會在家躲起來,讓她們自己玩,雖然孩子沒有在視線範圍內,但是耳朵卻時刻在聽著外面的動靜,這個東西倒了有沒有砸到她,啪的一聲摔倒了疼不疼能不能自己勇敢的爬起來,甚至想上廁所的時候會不會記得過來找我。。。
真心希望她們能快樂的長大,然後能很開心的和她們的朋友說:「我爸爸媽媽很放心我,才不像你們父母一樣羅里吧嗦」。因為我會悄悄的操心,才不讓她們看出來呢,哼。


以我對我媽的觀察,
她不是有操不完的心,
而是沒有辦法接受我不按照她的意志生活。


兒子終於睡著了。這幾天對我來說挺難熬的,因為兒子終於到了要上幼兒園的年齡。送幼兒園以前,有過來人就跟我說,孩子都能適應,只有大人會不適應。


第一天送了才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孩子剛離開父母自然免不了哭鬧。我在監控里看到兒子背著自己的小書包,滿屋子找門在哪裡,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我平時自詡理性,那時候卻只有一種想法,就是把孩子接回去,反倒是我老婆冷靜多了。


不過我也不看不了監控了,後來聽孩子他媽說,不到半小時,兒子就玩得挺開心,吃嘛嘛香。說是這麼說,其實心裡還是不放心,一連幾天腦子一直掉線,吃飯也不香了,只有接兒子回來的那一剎,感覺生命才完整了。


我知道,這只是孩子經歷的一個階段,孩子總會成長,父母總要學著一點點放手。可是話歸如此,到了放手的時候還是捨不得。


我媽最近學會了網上購物,有事沒事就愛給我買衣服,她選的衣服,第一是比較貴的,第二是年輕的過分,我實在穿不出去。我跟她說了幾次,別給我買了,我什麼都不缺。她每次都說,你的是你的,我給你的是我給你的。於是,快遞依舊固執的寄過來。

我後來想明白了,我不管多大,我在她眼裡,可能永遠都是個小孩子。於是我也就慢慢接受了,一旦接受了這種年輕幾十歲設定,覺得自己也萌萌噠。


愛,大概就是這樣,不管你過得多好,我都會想給你最好的。愛人是一種能力,能夠妥善的接受愛其實也是一種能力。養兒方知父母恩,現代人讀書多,生子晚,其實該明白的道理不用等到那時候。


奈保爾在《半生》中寫到:「我曾經把你當做我,為我對你做下的一切感到憂慮。可現在我知道你並不是我。我頭腦里的東西你頭腦里並沒有。你是別人,是我不了解的人,我為你擔心是因為我對你即將踏上的旅程一無所知。」

因為父母曾經以為孩子是他們生命的延伸,是他們意志的產物。他們對孩子的人生有著自己的計劃和預設立場,孩子正在做什麼,即將做什麼,他們通通胸有成竹。

可是事情不是這樣子的。每個人都會有叛逆期,會和父母,和家庭有決裂的時候。他會成長,會犯父母曾經犯過的錯,也許沒有,也許是新的錯誤。但是就是這些互相的不理解,控制與反抗控制,讓彼此到最後原諒並接受彼此。父母對孩子有無盡的憂慮和憐憫,相對的,孩子對父母有無盡的反叛與諒解。

以及,我非常喜歡謝霆鋒寫給lucas生日時的那句話「 I fight so you don"t have to」. 如果我爸爸用英文表達他對我無盡的操心和愛的話,那一定是這句了。


因為他們沒有其他足以牽扯他很多精力的愛好。或者,更直接的說,他們自己不是一個獨立的人。

這裡的獨立,主要是指情感獨立,是不用愛一個人也能體會情感完整的能力。

我們家是我媽負責孩子早晨上學的送的,最近我失業在家,才發現她早晨可以忙到來不及吃早飯。孩子穿衣服,她覺得慢,自己動手;孩子吃飯,她就盯著,熱了嗎?冷了嗎?要不要再來點兒?孩子出門她先去按電梯,然後回來幫孩子穿鞋子背書包,嘴巴里還在不停的問問題,這個帶了嗎?那個別忘了。這是愛嗎?是!她操心嗎?真操心!這操心必須的嗎?不是的。我在的那幾個早晨,我讓她去安心吃飯,孩子自己弄好一切叫:外婆,走了!她負責陪同而已。可是呢,她吃完了呢,還是會眼巴巴的盯著我女兒,不能幫忙不能催促,但心在我女兒身上。我猜想讓她干看不能動口動手,她的心裡更煎熬。於是,大早晨的給她找事情做就成了煎熬我早晨的任務了……我只堅持了一周,就敗下陣來了。

可今天早晨,這件事完美解決。因為她要去做禮拜,早起後她忙她的我女兒忙我女兒的,兩人大呼小叫忙亂異常,但還是準時出門了。

我和女兒的關係也一樣。我以前上班比較忙,回家只負責給女兒作業本簽字而已,所以我女兒學習自覺的很。可最近在家,發現了各種問題,哎,你怎麼寫字姿勢不對啊?遇到不會寫的字你摔筆幹嗎啊?不是教過你查字典了嗎?她這情緒控制有問題啊,我得想想辦法……上周時,我開始在微博上感嘆陪孩子讀書怎麼這麼累,而我女兒某天一邊寫字一邊幽幽道:媽媽,你怎麼讓我覺得寫字一點兒也不好玩了呢?

於是下定決心,她做作業時,我自己看書。可心呢,還是在她那裡,看她這個做的不對那個做得不好,只是了解一點兒教育原理,暫時忍住沒說罷了,心裡一刻不停的在盤算什麼時候說怎麼說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真是操心啊。

再說我和我媽。以前我匆匆忙忙,偶爾有空和她聊聊,母慈子孝,不亦樂乎。可如今時時相對,我這裡一抬腳,不論她在做啥,都能第一時間發問:喝水?我幫你倒!水果?我來洗!她要出門,必問:想吃什麼零食,給你帶點兒?她這是關心我愛我,這個道理我懂嗎?懂,但覺得承受不起。 更覺得她為我操的心都是無謂的浪費。

很多做父母的祖父母的,本身對教育學就不了解,只是依靠自己的本能在和孩子相處,這是問題的直接原因。

但是不是家長有了好的理念就行了呢?我的觀察是不行。理念和行動之間有鴻溝。何況這這溝壑中滿是人性呢?

很顯然,任何一個人,包括成年人,都有很多值得別人操心的事,所以,你若一心愛他,24小時操心他一個人絕對不會閑。但是,當一個人只有唯一愛的對象沒有其它關注點的時候,當他把全部的心放在他的愛的身上,結果就會是他操碎了心,對方感覺到的卻是負累。這個對方,可能是一個戀人,一個朋友,一個家人,但最普遍的還是孩子。因為孩子無法逃離。

我們社會對情感也應該獨立並沒有清晰的共識,一個人沉迷於賭博或者毒品或者網路遊戲,社會會給與他壓力,你這麼做是不對的,但一個為兒女犧牲自我的母親,社會卻給與她無上榮耀。在這種氛圍里,操心的父母自己無法理解為什麼不對,孩子也無法拒絕,拒絕就意味著「不懂事」,要背負「不知感恩」的壓力。悲!

千贊補充:一下子這麼多贊,始料未及。我猜想贊我的應該是正被父母愛所累的年青人和孩子居多。用這些孩子的評論對比那些說我的答案沒有愛的做父母的答案,更覺悲哀。

很多人問拿父母怎麼辦,沒辦法,真的。我這文原意是希望為人父母的拿來反思自己對子女的愛,社會來反思對父母的評價體系。就是說,你今日如果為父母愛所累,請思考明日你如何愛孩子她才不覺得累。

子女不能拿此文來作為論據批評父母。我這文的確理性有餘而感性不足,父母會傷心的……而更深層次的原因請參看原答最後一段。

推薦閱讀:劉瑜 愛無葬身之地


其實孩子反感的不是父母為自己操心,而是掛在嘴邊的操心。因為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掛在嘴邊的操心無非是想更加強化對孩子操控的借口罷了。
回到問題,為什麼父母總對孩子有操不完善的心?因為他們總是強迫地給孩子一些孩子不想要的東西或者想根據自己的想法改造孩子,遭到抗拒和抵制之後仍不死心,繼續強迫。換句話說,他們給的往往不是孩子想要的,然而他們為了自己作為父母的存在感,想要讓孩子在自己的「操心」和「教育」之下變得「聽話」,殊不知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和私有物,而且很多父母只不過空占著「父母」的角色,卻不具備配套的素質和能力,所以當然會有「操不完的心」了。你可以說父母都愛孩子,但是在現實世界面前,態度往往沒那麼重要,人們更重視的是結果和感受,不是你一廂情願的「愛」。當你給的不是對方想要的,那你操再多的心他們也不會領情,只會惹人反感。父母管不好孩子的話還不如在把握好大原則的前提下充分信任孩子放手不管,人性趨利避害的特點自然會引導孩子走出自己的一條人生之路。
其實身為父母,誰不操心?只不過有的父母會堅定地站在孩子身後,一路支持、一路鼓勵,你高興時他們比你還開心,你傷心時他們比你還難過,他們永遠愛你,你是上天送給他們最美好的禮物,他們是你不離不棄最堅定的守護神,你是他們在這茫茫乾坤的血脈延續,他們是你在這荒涼世界的溫暖依靠,他們是如此的深愛你,待到你山花爛漫時,他們不言也不語,只是並肩依偎在叢中笑著看你。
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這是符合天道的正確做法。

然而也有的父母對你的成長不管不問,只關心你的學習成績怎麼樣?早戀沒有?花錢開銷怎麼樣?你迷茫的時候身後沒有他們,你痛苦的時候不願對他們訴說因為他們不懂你,你開心的時候也不會他們分享因為他們不關心,你犯了錯誤他們就對你橫加指責,比外人對你還凶;動輒打罵恐嚇,比外人對你還恨;你想做什麼他們總是橫加阻撓,比敵人還擔心你做出成績。你在他們的粗暴干涉和自己艱苦卓絕的鬥爭中最後成長成了現在不倫不類的你。等到你好不容易奮鬥出個結果了,這時候他們過來給你「操心」了,天天嘴上掛著「長這麼大我們對你操不完的心~」,這時候你會做何感想?

其實我一直覺得父母在和孩子相處時理應無條件傾聽和照顧孩子的感受,對孩子無條件的包容和理解,對孩子有足夠的關注和關懷,因為身為父母,都是從孩子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而孩子由於年齡有限並無身為父母的體驗與經歷,二者在閱歷和人生經驗上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所以我認為孩子可以不孝順,但是作為父母不能是不可以虐待孩子的,虐待了孩子,從小就留下的陰影是很難化解得開的,等到將來孩子長大了,難保不會故伎重演,重蹈覆轍,子子孫孫無窮饋也,流毒無窮。說的有點遠了,或許有點偏激,不過我寧要偏激的深刻,也不要全面的膚淺,先這樣吧。歡迎評論點贊,不喜勿噴。

以上。


我第一次拿工資的時候,請父母吃飯,我父親酒飽飯足後對我說:你現在自己工作了,有收入了,兩件事要對你說(我當時嚇一跳,心想老頭不會跟紅燈記裡面李奶奶對鐵梅說的「你爹,他不是你的親爹,奶奶也不是你的親奶奶」吧,這個玩笑開大了)。

結果我父親說:1.學會管理自己的經濟,學會自己量入為出。2.你想生活得好,得出去自己掙,我們不會幫助你,你混得不好,可以回家,至少家裡有你一口飯吃,一張床睡覺,你剛才說打算住出去,我們沒有意見,你的房間,我們會保留,不用做別的用處,但我們希望你不會再用到它。

那年我二十歲不到。

現在我三四個星期回家一次,看看家裡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做,他們老了,結果上次我回家住了三天,我父親對我說:你在家,嘟嘟(我以前養的狗,我走後我父親帶著)睡不好覺,你晚上熬夜不睡,它也不睡,這幾天它都瘦了。我暈倒,哪有這樣的父親啊,因為狗睡不好覺,暗示兒子離開家,再說,嘟嘟根本沒睡不好啊,我上網的時候,都聽到它打呼嚕的聲音了。


操不完的心,多數是被父母自己內心的恐懼驅動的。

多和父母聊幾句,就會發現他們實際在擔心,他們看過或者經歷過的悲劇,會發生在這個家庭里。


嘗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我是九零後,相信這代人對這個問題有很強的感觸。比如被逼著做自己不太想做的事情--結婚生孩子,做公務員等等;被逼著不去做自己本來喜歡的事情--玩遊戲,看閑書,看電影,談戀愛。


回答這個具體問題前,我想嘗試提出一種自己對人際關係的理解。人際關係有一個最小的單位,當然,這個最小單位是個人。但是這個最小單位——個人,意味著什麼,很少被人們思考。

人際關係的基礎是獨立的個體。

人際關係,包括著從關係最遠的朋友,到關係最近的——血濃於水的父母親情。最本質上它們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往往習慣性地用不同的標準去對待一系列的關係,比如對愛情,我們追求兩個人的合二為一;對待友情,可能就會理智一些,尊重朋友的隱私;而到了父母那裡,我們可能不太會用這樣的思維方式去思考我們與父母的關係。但是其實這些關係都是一致的。

說回到這個問題,父母對兒女有操不完的心,為什麼呢?父母很喜歡管自己的兒女,我覺得這是我們的父輩一代人的共有的特徵。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父母或許沒有把子女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對待。

我常聽到父母說,無論孩子長多大,在父母那裡依然是個小孩子。我想這體現出了父母對兒女的割捨不斷的一種情感。還有,如果不按照父母想的做,父母或許會很傷心,甚至成為一種心病,我媽就有一次和我打完電話討論畢業之後的事情之後,一晚上沒睡。

父母常把這種行為叫做對兒女的愛。

那如果把兒女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我想大概會是這樣:父母生下兒女,養育兒女,是一種生物本能。父母不會以此為理由,就要求兒女報答養育之恩,不會時常在兒女不順遂其意志時,以此為要挾說兒女不孝;孩子慢慢長大,父母要教育孩子,給孩子灌輸一種基本的是非觀,培養孩子基本的人格,讓孩子進入社會之後能夠做一個不危害社會秩序的人;在孩子慢慢成年的過程中,要培養他們的獨立品格,尤其是精神上的獨立,不要束縛他們,要讓他們去做自己的選擇,承擔這些選擇的後果,讓他們自己去建立一種因果的聯繫,而不是告訴孩子,不要沉迷遊戲,高考前不要戀愛,不要看無聊的電影,等等。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父母都負有一種利用自身經驗去給孩子提供建議的責任,但僅僅是建議,僅僅是信息上的提供,而不是強制孩子去做,也不是替孩子做選擇。

父母們有時候喜歡用愛的名義去給他們對子女的要求作出正當性和合理性的說明,因為我愛你,所以你要找我說的去做。我最常聽的幾句話是,父母難道要害孩子不成?父母都是為你好啊!你要不是我孩子,我管你幹嘛呢!但是如果「愛」就能為別人做出選擇,就能確保行為的正確性,那要那麼多學者專家有什麼用,只要我們愛一個東西,只要使勁愛,結果一定就是對的唄!這不是很可笑的邏輯嗎?這種邏輯在當下的社會還少嗎?可是往往越在身邊,可能越注意不到。


我覺得,作為孩子,真正的獨立,是脫離親情對你行為的束縛,也就是打破對你父輩的崇拜,接受你的父母也只是常人這個事實。把我們的父母放在人群中,他們可能就是那個碰瓷的老人,或者不讓座的乘客,或者市儈的小人,但更可能的,他們僅僅是普通人,不像我們想的一樣正確,萬能。這個時候,我們真正意識到,每個人是孤立的個體,只能夠依靠自己。

父母對兒女的愛,難道就一定是無私的愛嗎?有時候我會有可怕的想法,是不是有的父母只是害怕孩子脫離了自己的手掌心呢,怕有一天控制不了自己的孩子了,自己會落空?那養孩子和養寵物有什麼區別呢?這反映的是這些父母人格上的空缺和不獨立,這種愛實際上是一種依賴。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對愛有一個定義,能夠促使人心智成熟,不斷突破自我界限的情感叫愛。愛的一個應有之義,就是尊重個體的獨立性。即使是「自己身上的肉」,也是一個獨立於自己的個體,只有完全認識了這樣的事實,我想,上面的邏輯才順理成章。

但是那只是一方面,下面說的內容與題無關,但我覺得無法略去。

當我們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獨立人格時,我們必須明白,獨立的代價或要求是什麼。我們喜歡呼籲自由,覺得被人管著不自由,但是當沒人管,有的人可能就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於是開始作死。這不是真正的自由。別人尊重自己的獨立性,同時,自己也要尊重自己的獨立性,自己要對自己負責。既然有了自由,就要一心一意做自己喜歡的,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荒廢時間。沒有人替自己選擇,就必須自己選擇,這其中必然有痛苦,這也是自由、獨立的代價。

我周圍的很多同學都有像題主一樣的困惑和痛苦,覺得父母、家族對自己束縛很多,操太多心。但是真正做到個體的自由,並不容易,我們需要獨自承擔和面對一些選擇,並承受選擇的後果。這才是自己對自己負責的態度。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其中說的話有些自以為是,有些自大,可能會傷到作為長輩的人的良苦用心,但這是我自己此刻的真誠的想法。

推薦一個視頻,來自《羅輯思維(第二季)》第19集—《愛,為什麼會變傷害》。裡面的觀點比我上面寫的更條理而深刻,手機答題,不方便附視頻,感興趣的話自己在優酷搜一下吧。


等你考上高中住校我就不管你了,等你考上大學出去我就不管你了,等你畢業找個工作我就不管你了,等你找個媳婦管著你我就不管你了,等給你看大了孩子我就不管你了,等寶寶上完幼兒園我就不管你了,等寶寶上完小學我就不管你了--------我媽一直這樣說。
缺錢不------我爸到現在還這麼說。


大體上我同意張洪濤的觀點,不過養老制度不健全,我認為只答對了一半,另外一半是養子制度(社會福利)也同樣不健全。我說的話很殘酷,但可能比許曉風的答案更接近真實。

作為一個為人父母的,這大實話是,父母必須為孩子操心,因為這與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很多人不願意承認它,但它確實是事實。


了闡述這個事實,大家先考慮一個簡單的問題:中國有多少家庭,買房沒找父母要錢?也許知乎有很多人敢舉這個手,但即便知乎所有人都舉這個手,但知乎也只代
表了一部分人,你放到天涯,放到貼吧再去提這個問題試試看?——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無法否認這一點,就是很多子女需要找父母要錢。而找父母要錢,就很可能影響父母的生活。除非:你已經財務自由到可以讓自己的家庭以及子女的家庭全部都衣食無憂,但滿足這個條件的人屈指可數。

養兒育女,或許有如下幾種狀態:
上上狀態:兒女將來有餘力供養你。
中中狀態:你能自給自足,兒女也能自給自足。
下下狀態:兒女無法自給自足,你還得花很多錢貼補兒女。

養老制度健全只能保證「你能自給自足」,但不能保證「你的子女可以自給自足」。你不必追求上上狀態,但中中狀態與下下狀態你選擇哪個?

每個人請問自己一下:如果你的子女生活有問題,你還能夠心安理得的自給自足嗎?

——

所以,為什麼父母必須為孩子操心,因為孩子將來過得不好,直接會影響自己的將來過得不好。假定你養了一個不學無術的孩子,而這個社會沒有足夠的福利保障他的生活,那你得一輩子為它操更多的心,你的生活必然受到影響,這至少在中國是事實。

這,與獨立人格無關。


我見過這樣的父母:即便是孩子都25、26了
依然擔心出門遇到壞人;
女兒稍微去遠門都不同意
找對象也是父母幫忙找
從來不讓女人做飯洗衣
稍微晚點回來,就打N個電話
只要是父母能解決的困難和問題,絕對不讓女兒去解決

結果是怎樣了,做女兒的一把年紀了,還像個13、14歲的小孩似得,幾乎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不知道社會的險惡,不懂得人情世故,不知道該怎麼下廚,從沒獨立旅行過,不知道和人相處和溝通,不知道去表達感情。


為什麼中國的父母一定會這樣,我認為大部分原因在於父母本身,教育方法很有問題,上一代的思想思維還停留在淺薄的階段,父母們根本沒有準備好做一個合格的父母,結果以自己以為的方式去管理孩子,這不僅僅是對孩子的溺愛,這是會害死孩子的。結果孩子什麼都做不好,父母就操孩子的心,孩子就更加依賴父母,形成惡性循環

本質上,父母的思維不改,思想不上去,一代會影響一代


愛的天性。

我沒孩子,估計這輩子也不會有孩子,鑒於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活不到七老八十,應該不需要養老,我姐快要生孩子了,從她懷孕起我就開始讀幼兒教育類書,挑玩具,買繪本,想著如何教育她,陪她玩什麼,怎麼做一個cool aunt,打心裡疼她。

我的姥爺快90歲了,現在已經時而清楚時而糊塗,昏昏沉沉的躺在床上。前幾天去看他,他嘴裡叨念的是,「得讓孩子好好上學,以後才能找個好工作,我死了單位還發喪葬費,給小的買點東西,不能老吃速食麵,廣播都說了沒營養」。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我們這種人會操這些閑心,我得說,父愛母愛,那是天性。

我始終有一種觀點,人們選擇以某種方式做一件事,是因為他沒有能力選擇其他方式。比如一個人總是很消極,不是他不懂道理,而是他的成長環境、性格等等使他沒有能力去積極。比如一個強姦犯他不是不知道強姦犯法,但是他沒有能力控制自己。而父母,他們更不是不明白你長大了,可能他們也想省點心,但這是愛你的天性啊,這是像熱戀時的思念一樣的情不自禁,這是母獅子拼了命保護小獅子的慾望。如果你告訴他們,將來我一定不給你養老,他會生氣,會傷心,會說狠話,但是難道他就不會牽掛你了?就不會在忍了三番五次以後還是要給你打個電話,提醒你按時吃飯不要餓壞身體了?我覺得很多答主太看重理性的力量,而忽視了人性本身的偉大。這種人性,是如同飢餓一般,無法拒絕的。

~~~~~

那個,我挺看得開的,上文我是為了限定一下條件。

另,有多少父母怕耽誤孩子的工作,忍受著常年的孤獨,不敢打擾孩子,其實他們在你不知道的一面就沒有操不完的心嗎?

再說句招罵的話,這個問題高中生就不要來回答了。


#這是一條沒有幫助的跑題答案#
我是來吐槽我媽的。
從早上起來到我離開家門:
幾點了還不起啊?起來就把被子疊上啊!你這床睡得跟坐月子似的!你這衣服洗不洗?洗就放洗衣機上,不洗你趕緊穿!你看你這屋亂的,電腦也不扣上!穿裙子啊!這麼熱的天你穿什麼褲子?怎麼想起來穿這條裙子了?你那條裙子呢?真是多的不知道穿什麼好了!你看你胖的!天天還吃那麼多!就不知道減減肥!梳頭的時候注意點!滿地都是你的頭髮!頭髮不用紮起來啊,披著多好!要不你扎高一點!天天用這個頭繩,換一個啊!牙膏擠太少了!你怎麼用我的洗面奶?洗臉要認真一點!你昨天洗頭了嗎?我覺得你根本沒洗乾淨!你這眉毛怎麼畫的?擦了擦了!重畫!稀飯不用熱太長時間,現在天氣熱了!你好好吃飯!別玩手機!換鞋的時候放好!穿涼鞋啊!鑰匙拿了沒飯盒拿了沒公交卡拿了沒錢包拿了沒?……


Because they don"t have a fucking life.


看了題目下眾答案,還是想說兩句的。

得贊最多但排不到第一的那個答案,說父母操心小孩兒是因為他們「情感上不獨立」。所表達的意思大概是他們除了操心子女之外,沒有別的事可做。我不能夠完全贊同這個說法,我們家老太太剛退休,每天織毛衣看韓劇,跟樓下的歐巴桑們搓搓麻將,抱著iPad不撒手,冰雪奇緣分數打得比我還高,拿著我的老婆本在股市玩心跳,周末還要拉著我家老頭兒去自駕游,就差去跳廣場舞了。這退休生活比上班還忙,不能算單調吧?但她就是能神奇的在百忙之中抽空來收拾我。別人說某某銀行2號櫃檯有個姑娘人漂亮性格又好,她能專門跑去看一眼,回來跟我說:「7分,我覺得你沒戲,但你可以試著追一追,重在參與嘛。」

想送你回家的人,東南西北都順路。願陪你吃飯的人,酸甜苦辣都愛吃。想見你的人,24小時 都有空。

想借用這句在微博上挺熱的露臍式語錄,父母為你操心,並不會被他們忙碌或空閑而左右。人總會把要做的事情分個輕重緩急,就好像一覺醒來五條微信,你一定會第一個回復女朋友一樣。父母永遠會把孩子的事情置頂處理。

然後看了目前第一的那個女孩兒陪酒的答案,倒是給了我非常深的感觸。雖然我現在離做父親還八字沒一撇,但假如以後我有幸能有一個女兒,我也一定會盡我所能,為她想要的未來鋪路。哪怕是被人在知乎上吐槽,我也要做這樣一個「操碎了心」的家長。而我至今沒有成為父親的原因,就是我覺得目前我還沒有完全有這樣的能力成為一個合格的父親(精神和物質方面),我要為我的小孩兒負責。

我不會讓我的女兒獨自一人為了生活而戰鬥。我想她能平安喜樂的度過自己想要的人生。不用為了積攢所謂的「人脈」而去交際賣笑,不用為了踩著別人上位而勾心鬥角。人多經受一些歷練確實是好事,但我不想等她哪一天終於拼出一條路來時,已經變成一個傷痕纍纍,心靈蒙上灰塵的人。如果她的人生中一定要經歷這些髒東西才能到達美好,那麼就由作為父親的我來承擔吧。


因為他們想要你活成他們想像中的樣子


以前聽到個書名叫「和孩子劃清界線」,小巫寫的,沒讀過,但特喜歡這書名。

家長為孩子有操不完的心,其實根本原因是不能和孩子劃清界線,把孩子的成長當成自己的成長,把孩子的前途當成自己的前途,當孩子長大主動要和自己劃清界線的時候,就開始心理失衡,不孝,不感恩的大棒子就用得上了。

此外,還有和父母不能劃清界線的,和愛人不能劃清界線的,和朋友不能劃清界線的...


電影《Boyhood》中,主角去上大學時,他的媽媽說了一段話:
大致說的是,在兒子離開她時,她覺得自己人生是充滿了目標(里程碑)的。
從教兒子騎自行車、撫養長大;一次次離婚、結婚;讀書、讀研究生、成為大學老師。雖然中間經歷過幾個「暴力或者酗酒」的丈夫,但是她的人生是有目標的。
當我看到這裡,我覺得母親的臉是兇惡的,蒼老沒有希望。即使母親被第二任丈夫一巴掌扇到在地上,滿臉都是淚,也沒有如此落魄的。因為那時即使母親無助,但是她明白自己的責任,要保護兒子,不讓兒子看到自己難堪,責任支撐她稱為一個「fighter".
當兒子去上了大學,責任沒有了,那麼就沒有了目標、沒有了里程碑了。
這也是母親偉大和無奈之處吧。「慣性」的去付出,最後停不下來,最後逼著要停下來。

2952
02:32:30,240 --&> 02:32:32,766
This is the worst
day of my life.

2953
02:32:33,280 --&> 02:32:34,575
What"re you talking about?

2954
02:32:34,600 --&> 02:32:35,855
I knew this day was coming.

2955
02:32:35,880 --&> 02:32:37,135
I didn"t know you were gonna be

2956
02:32:37,160 --&> 02:32:38,924
so fuckin" happy to be leaving.

2957
02:32:40,080 --&> 02:32:43,641
I mean, it"s not that I"m that happy.
What do you expect?

2958
02:32:44,240 --&> 02:32:47,289
You know what I"m realizing? My
life is just gonna go, like that.

2959
02:32:47,600 --&> 02:32:49,568
This series of milestones.

2960
02:32:49,760 --&> 02:32:53,242
Getting married. Having kids.
Getting divorced.

2961
02:32:53,400 --&> 02:32:55,815
The time that we thought
you were dyslexic.

2962
02:32:55,840 --&> 02:32:57,365
When I taught you
how to ride a bike.

2963
02:32:58,480 --&> 02:33:01,735
Getting divorced again.
Getting my master"s degree.

2964
02:33:01,760 --&> 02:33:03,655
Finally getting
the job I wanted.

2965
02:33:03,680 --&> 02:33:07,082
Sending Samantha off to college.
Sending you off to college.

2966
02:33:07,440 --&> 02:33:09,415
You know what"s next?

2967
02:33:09,440 --&> 02:33:11,442
It"s my fuckin" funeral!


只說其中一個原因吧
他們在適應著你的成長,你是主動變化的一方,父母是被動適應的一方。
後者之於前者總有一個滯後性。

你在很小很小的時候,半夜餓了就會哇哇大哭,吵得人睡不著覺;你從穿衣穿鞋到洗漱吃飯都需要人照顧,沒人照顧會死;你上學要人接,兩三點鐘就放學;你放假了需要人照顧但是父母還要上班掙錢養活你。你依賴父母,就像魚依賴水。你真的很煩。

這個階段的父母,放棄了很多東西,比如大把大把的本可以享受的青春末時光來無微不至地照顧你。他們也許花了好幾年,才適應了父母的身份,來隨時預備著為你服務。

但你在改變。接下來的十幾年,你進入學校開始急速成長。每一天,你都在改變,都在長高。你開始獨立,沒人燒飯也會叫外賣,你有朋友陪你LOL,有戀人陪你看星星看月亮。你開始看到了廣博的世界,看到了過去看到了當今看到了未來。你學會了把目光往家外面看。

這個階段的父母,他們手足無措:他們已經習慣了在那裡等著你去依賴,怎麼有一天,你就離開了呢?他們終於把自己的目光從外面轉到了家裡的你,怎麼你就飛走了呢?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龍應台的一句老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所以,在理解的同時,請學會用或強硬或柔軟的方式點醒你的爸媽:我已經長大了,不需要你的操心了。

p.s.我最看不起的就是二十幾歲一邊在家吃著父母削的蘋果,衣服也不洗家務也不幹,翹著二郎腿在網上發帖抱怨爸媽什麼都管的人。真的長大了,就拿出點大人的樣子來。如果你一直堅持自己做事不依賴父母並且做得很好,你爸媽難道不會過年過節很開心地帶你出去遛「看我家孩子就是很獨立不要操心」?某些人以為「別人家孩子」這種是躺著就有的天賦技能嗎?點個鞭炮元宵節炸了吧!
==============================================

突然想寫這段話是因為自己生活中有了點感觸。我父母向來屬於「別人家的父母」,對我很放手很自由的類型。我一直覺得我爸媽不瞎操心。去年我出國前要準備簽證和行李之類的事項,我父母在一旁嘮嘮叨叨地,我就很生氣。「以前旅行我不也是自己準備行李的嗎?有什麼問題?我明明都準備妥當了,你們突然瞎操心個啥?」我媽愣了一下突然很憂傷地說:「我們是一直不願意意識到,你已經成長到這個年紀了。。你走了以後,我的生活重心就變了,你就讓我再說一會兒吧。。「


推薦閱讀:

TAG:文化差異 | 家庭教育 | 父母 | 子女 | 親子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