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中國主要是通用公曆,不用農曆呢?
11-27
今天突然想到為什麼中國要跟隨西方使用公曆,而不用我們用了幾千年的農曆呢?
雖然,明清時期西方傳教士確實將格里高利曆傳入中國,但是起初只是作為一種參考曆法。民國時期才正式開始使用格里高利曆。最主要的原因是規律簡單並且更利於很多行業。
首先介紹一下農曆和陽曆的區別。
曆法呢,大致分為三種:陽曆、陰曆、陰陽曆。曆法被人類發明出來就是為了計日,所以過一天就是一日。又由於公轉,太陽每天正午高度角還有日出日落時間都不一樣,同時也導致氣候變化,這個變化的周期就是365天,以這個周期作為一年就是陽曆。但是畢竟365天也是很長的,記起來很麻煩,然後人們發現一年大概有十二個月相變化周期,於是把一年大致的分為了十二份,每一份就是一月。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用的就是陽曆。
而有些文明並不是以太陽的周期來擬定曆法,比如古印度。人們通過觀察月相的變化,發現周期大概是29.5天,於是以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作為一個月。而四季輪迴大概是12個月,以此為一年。這是陰曆(陰指月亮)
但是我們會發現陰曆的一個月比陽曆的一個月短,所以陰曆計年的話,時間長了並不能與季節對應,這對於印度這種時候長年相對炎熱,四季不是特別分明,一年的耕種期相對較長的印度文明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對於主要在夏季耕種,四季較為分明的文明就有些不便。於是一些文明在陰曆的基礎上置閏,每隔幾年增加一個閏月,以保證與季節大致對的上,比如古巴比倫和古代中國文明。這種曆法叫陰陽曆。
然而僅僅讓曆法與四季基本對應還是不行,中國古代是農耕文明,農業是排首位的,對於農民來說,在沒有發生極端天氣的正常年份,最好有個提前就知道該會有什麼樣的氣候該不該耕種收穫的精確的計日法,而不是等到了季節適合的時候已經來不及耕種。於是人們將太陽運行的周期也就是365天等分成12份,每份間的節點是一個節氣,每兩個節氣中間是一個中氣,合起來稱為二十四節氣。由於這種陰陽曆更利於農耕,所以又稱之為「農曆」。
在中國古代都是中央集權,一來防止一些流言,二來是加強官方對農業養殖業等的控制,所以很多朝代民間不準私自進行天文觀測以及曆法制定,如有被發現都是重罪。所以都是政府制定曆法,再公布給平民百姓。中國現行的公曆是十九年置七閏,一百月五十三大月,具體哪個月置閏是根據月中有無中氣決定,規律十分複雜。對於曆法嚴格控制的中央集權,就算規律再複雜有專門的人來負責就行,而當農業養殖業不再由政府嚴格控制的時候,進行農耕的農民就需要對曆法有一定的了解。這種時候規律相對簡單好記的陽曆就順理成章的被推行了。
曆法是為了計日計年,所以肯定是要以更加方便還有精確為主,當大家都在用同一種曆法的時候我也用相同的是最方便的選擇,對於國家間國家內的各種交流都很為方便。所以秦始皇統一後會統一曆法,並且以後的各個朝代變更盡量不對曆法進行大的變更,只是一些精確度上的調整,都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而現在世界上每個國家都在使用陽曆,請問你怎麼能夠只有自己使用農曆?閉關鎖國么?我們用的陽曆被稱為公曆,「公」是什麼意思?
另外,很多人總是覺得我們用了陽曆是因為國家不夠強大只能用西方人的曆法。這個不能簡單的這麼說。曆法這東西是在不斷的演化的,歸根結底是對地球運行的更加精確的描述,就像科學定律,可以是某個國家的人發明的,但是不是屬於某一個國家的東西。我們使用公曆並不是因為向西方列強屈服的表現 。
所以空有對自己的國家、文化的熱愛,卻沒有知識,是很可怕的。
你不知道民國早期是恨不得把漢字都給廢了的么?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脫亞入歐」也廢了天保歷,春節都用公曆過……
辛亥革命開始用的。
至於為啥,與國際接軌吧。
大家都在用這個曆法,假如你不用,然後我們又經常有業務往來,如果把精力浪費在轉換時間上,是不是非常划不來啊?
陽曆好換算,陰曆不好換算
因為中國從幾千年的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