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類似香港的強颱風預警機制麼?

例如八號颱風,香港天文台提前通知,市民都會呆在家裡不外出,以免發生意外。


對於工作節奏緊張的香港市民來說,8號風球是一年中少有的「天賜假期」機會。


16號晚上十點懸掛起的8號風球,經過十二小時肆虐,第二天中午撤銷。重回辦公室,走在路上滿地都是折斷的樹枝。香港對熱帶氣旋統稱「風球」:1號最低,10號最高,通常用作颱風預警。居港生活進入第四年的我,也曾經親臨10號風球,站在窗前就能看見樹枝飛來飛去。btw,我當時住12樓……


香港人一提風球,動詞都是「懸掛」,這並不是空穴來風。早在1884年,香港天文台就開始使用一套以圓柱形、球形和圓錐形組成的信號系統,向港內船隻及市民發布有關熱帶氣旋情況及大約位置的消息。

隨著人口增加,信號站也逐漸遍布全港各地,六十年代是高峰期,全港共有42個信號站。

二十世紀初期在尖沙咀訊號山懸掛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瞅左上角,真的有組團懸掛喲/天文台歷史圖

你以為那些符號標誌都是亂來的嘛!人家都有3D版!


然而,近年來電視台及互聯網能夠即時又準確的播報天氣,信號站也漸漸成了擺設。如今,在港府網站上有詳細政策說明和防風常識,同時天文台及傳媒會通過電視、客戶端和社交媒體即時提醒市民風球即時動態。

2002年,最後一個訊號站關閉,實體風球的時代正式結束,「懸掛」一詞卻留存了下來。


如今,香港政府規定,在上班時宣布懸掛8號風球後,工作者們應分批下班,如是上班前懸掛,企業與學校將自動停工停課,港股停盤。當8號風球轉為較弱的3號風球後,員工需在兩小時內返回公司。期間為保證司機乘客等安全,公共交通、地鐵會減少或停止運營、渡輪航班將停運、戶外活動會取消。


颱風兇猛,謹慎的政策規定,都是基於此前的天災教訓。香港抗強颱風的歷史中,僅1874年一年就因風災死亡兩千多人;上個世紀1962年的「溫黛」造成600人傷亡、百餘人失蹤的慘劇。


1962年颱風溫黛對香港沙田地區造成大規模破壞。/香港政府檔案


如今港府對於極端天氣的掌控已十分到位,每次8號分球一經懸掛,社交網路上頓時一片祈求「風球別走」、「掛夠八小時」的調侃。香港網友還有個流傳已久的「李氏力場」定律——在李嘉誠的「念力」下,近年香港8號風球都難以維持到次日上班前,令上班族很是沮喪。

不過,倘若李嘉誠真能保佑香港免受颱風造成的損失,那……也不失為一項大殺器嘛!

----------------------------

作為港媒記者一枚,小文都放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賬號里啦,給你看香港的隱藏一面。搜:隱於野。


《深圳市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規定》第九條(三)

(三)颱風黃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24小時內可能或者已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8級以上。

  主要防禦措施:

  1.進入颱風防禦狀態,啟動防風應急響應,市民應當緊閉門窗,安置易受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

  2.託兒所、幼兒園和中小學停課;未啟程上學的學生不必到校上課;在校學生(含校車上、寄宿)應當服從校方安排,校方保障在校學生的安全;上學、放學途中的學生應當就近到安全場所暫避;

  3.停止露天集體活動,停止高空、水上等戶外作業,開放避險場所,可能發生危險區域的人員立即疏散轉移;

  4.除必需在崗的工作人員外,用人單位根據工作地點、工作性質、防災避災需要等情況安排工作人員推遲上班、提前下班或者停工,並為在崗工作人員以及因天氣原因滯留單位的工作人員提供必要的避險措施

本作品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不適用於該法,屬於公有領域


印象中已經有了啊,內陸的就不用考慮了,廣東省很多台都有顏色警告的,實在不行就直接看翡翠台的預警咯


推薦閱讀:

學校中存在「教師的子女學習很差卻可以進入實驗班」的現象是否公平?
為什麼說「這個時代,寒門再難出貴子」?

TAG:知乎 | 生活 | 天氣 | 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