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上節氣對診療的具體指導意義?
知道節氣對於發病很重要 但是並沒有很了解 (缺少臨床經驗) 節氣對醫者來說只有提示陽氣變化對人體可能產生的影響這一種意義嗎? 內經中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也是根據陽氣變化來指導養生。那麼在臨床上節氣對診療疾病有哪些具體的指導和運用?
希望不吝賜教 感謝(? ?_?)?
節氣改變有些病會加重,最明顯就是清明、冬至之際,很多老年病人身體情況會急轉直下,陽虛病重的逢冬至多死。節氣是四季變化之漸,其實季節更替指導意義。icu的時候正值秋分,這段時間基本全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當時想想長夏土潤木尚生,木一逢金秋則死。節氣里只有幾個大的節氣比較重要,心內科重病患者很多死在冬至時節周圍。清明也會死一批,尤其在四季分明的地方,節氣季節對疾病預後有觀察意義,對醫生來說只是逢這時值班比較累。逢節氣改變而死,說明陰陽已不相維繫,藥石罔效,陽壽已盡,沒什麼別的臨床指導意義。對養身可能有好處,但心態好心火陽氣就足,也會長壽,養身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五運六氣詳解與應用》
我是學渣啊,為啥總邀請我回答這些很專業的問題
辨別病種問曰:溫病傷寒,何以別之?
師曰:
凡病傷寒而成溫者,《上經?時病》曰:
至前,為陽以含陰,而得溫病;
至後,為陰以含陽,而得傷寒。
預先判斷疾病的發生
冬至之後,甲子夜半少陽起,少陽之時陽始生,天得溫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溫和,此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溫和,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溫如盛夏五六月,此為至而太過也。
用詞不當,坐等幾位老師幫忙修改
我只希望題目周和回答中的中醫愛好者永遠不出遠門尤其是永遠不要出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M3MTcwMw==mid=209335015idx=1sn=3d596ee125266342d337eea7438d2e77scene=0#rd
人受自然規律影響,養生就要順應天地。在天地陰陽變化比較大的日子裡,我們可以嘗試少食,特別是當以清淡為主,而不吃難以消化的肉魚粘滑油膩之物。這樣有利於溫養機體陽氣,從而使人體更平和地與天地陰陽變化同步。比如,二十四節氣即是這樣的日子,尤其是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天,最應該重視。
節氣時天地氣機變動,人氣亦應之。此時最好清淡飲食,早休息,勿過勞累思慮,保持心情舒暢,最忌熬夜,並忌怨恨惱怒煩五毒內擾。不建議節氣時濫服補藥,以清養最好,休息為主。若逢節氣而發病,不管是何病,多與肺失宣降有關(因肺主治節,協調身體與天地氣機的平衡),一般不需驟補,當以調養為法。
我們生活在天地之間,也時刻受天地氣機影響。中醫講「天地人合一」,就是強調人的生老病死與天地運動規律相關。天地氣機每逢24節氣會有較大的變化,嚴格來說,人體應該可以感受得到這種變化。為什麼古人在秦漢時代就可以寫就《內經》,我想,這與古人觀天察地以及用自身感悟天地氣機變化有必然的聯繫。
以上均節選自 選擇中醫__董洪濤的微博
附相關文章四篇
二十四節氣與中醫養生之一
二十四節氣與中醫養生之二——夏至養生
二十四節氣與中醫養生之三
二十四節氣與中醫養生之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