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進行能源體制改革?


謝邀。不過。這麼敏感的話題來邀請我真的合適么?

柴靜的紀錄片把問題歸結在能源的體制機制改革。改什麼,人家沒細說,也沒敢說。不說有不說的道理。


解決中國能源問題的根本,在於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通過天然氣、非化石能源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費比例。但能源領域卻長期保留著傳統計劃經濟的色彩。其中最集中的表現,就是市場高度行政壟斷、價格嚴格管制,嚴重阻礙了稀缺的能源資源的高效率利用能源的體制機制改革,就是打破能源市場的行政壟斷和價格壟斷,這會動搖中國能源大佬們的既得利益,因此阻力重重。

【以下大部分觀點整理自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劉漫平博士文章《能源體制改革》,及《國際經濟評論》文章《能源體制改革:有效的市場,有為的政府》,作者:王敏、徐晉濤、黃卓。】


++++++++++++++++++++++++偷懶的分割線+++++++++++++++++++++++++++++++++


1.壟斷是怎麼產生的?


能源(油氣和電力)行業屬於資本密集型產業,是在計劃經濟時代通過各種價格扭曲和政策補貼「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背景下,集中全社會力量建設發展而成的產業。但對處於發展早期、資本相對匱乏的經濟體而言,資本密集的能源行業並不具備比較優勢,在競爭性的市場環境下也缺乏自生能力——這在客觀上也要求在改革開放後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政府需要以行政性壟斷的方式對能源行業進行補貼性保護。另外,改革開放以來,持續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急需大量能源用於生產和消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能源行業的第一要務是及時、有效地供應能源,保障經濟順暢運行,而來不及就能源領域的各種問題進行深入的改革。

2.行業壟斷的現狀是什麼樣的?


石油:三大石油公司佔據國內原油產量的94%,原油加工量的81%,零售市場份額的82%。其中,中石油控制了國內53.92%的原油產量、39.3%的油品零售量、73.9%的天然氣產量和77%的天然氣管道;中石化則控制了全國47.3%的煉油能力和36.34%的油品零售量——以上數據來自中石油、中石化2012年年報。


電力:2002年4月12日,國務院正式下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五號文件),進行新一輪電力體制的市場化改革:將原國家電力公司按照「廠網分開」的原則拆分成五大發電集團(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兩大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和四大電力輔業集團。但2002年後,中國經濟再次經歷新一輪高速增長並出現持續性電力供應緊張,來不及就五號文件提出的其他市場化改革方案進行試點展開。電力行業仍保持著濃厚的行政壟斷色彩:輸配電和售電業務由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壟斷,對電力進行「統購統銷」。


3.價格管制的現狀是怎麼樣的?


油氣價格:成品油和天然氣的「成本加成」定價是分別以國際市場和替代能源的市場價格作為參照成本。成品油價格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上國內合理加工成本和適當利潤進行確定,並依據掛靠油種10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天然氣價格包括出廠價格、管輸價格和終端用戶價格。長期以來,天然氣出廠價格和管輸價格由國家發改委制定;終端銷售價格由城市配氣公司(或直供大用戶)與天然氣管道公司談判,並經地方物價局批准形成。三個環節的天然氣價格均按「成本加成」進行定價。但受計劃管制,天然氣銷售價格長期偏低,進口價格和國內銷售價格嚴重倒掛。國家發改委最終在2013年將「成本加成」為主的定價改為「市場凈回值」定價,即將天然氣價格與燃料油、液化石油氣等可替代能源的價格保持在合理比價的水平。

電力價格:分發電、輸配、售電三環節的電價。2005年,國家發改委規定:上網電價和輸配電價由政府核定社會平均成本後,根據「成本加成」的原則進行統一制定;銷售電價由購電成本、輸配電損耗、輸配電價和政府性基金四部分組成,並由政府依據居民生活、農業生產、工業和商業等不同用戶進行複雜的分類定價,從而實現交叉補貼。但是,為保障經濟發展,中國的電力銷售價格長期被壓低,且價格調整緩慢,煤電價格無法及時聯動。在煤炭價格高漲時期,電力生產企業普遍性虧損


++++++++++++++++++++++++繼續偷懶的分割+++++++++++++++++++++++++++++++++


總結一下,問題出現在哪兒?


1.資源稅、污染稅長期缺位。能源價格無法真實反映環境成本,能源價格相比其他商品總體偏低。而能源價格結構性失衡——煤炭和石油價格完全低於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


2. 能源領域市場競爭機制喪失直接導致行業效率低下,稀缺的能源資源無法通過市場換手得到高效利用,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意想不到的後果:缺乏競爭壓力導致在位壟斷企業效率低下,能源的勘探開發和技術創新激勵不足;行政性壟斷的建立和維持迫使全社會不斷向在位壟斷企業支付高額壟斷租金,製造了嚴重的財富逆向轉移和社會收入分配問題;行政性壟斷也賦予了在位壟斷企業在行業里配置資源的絕對經濟權力,容易誘發尋租和腐敗行為。

3. 「成本加成」所產生的管制價格不但不足以反映市場中不斷變化的供求關係,更無法充分反映資源的稀缺性。價格管制在扭曲價格的同時,也扭曲了人們的消費和生產行為,直接導致能源資源無法得到有效配置和集約高效的利用。


++++++++++++++++++++++++還是慢悠悠的分割+++++++++++++++++++++++++++++++++


怎麼辦?


打破壟斷,混合所有制,引入市場競爭,實行污染稅和環境稅制度。——即是破除既得利益者的保護壁壘——即是能源的體制機制改革。

目前的能看到的成績如下:

1.最終明確能源的商品屬性,捋清了之前長期以來對能源產品到底是福利或公共產品還是商品的爭論;提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明確了未來能源體制機制改革的市場化方向;創造性提出包括能源體製革命在內的「能源革命」;印發了《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了堅持「節約、清潔、安全」的戰略方針,提出「降煤、穩油、增氣」的能源結構調整總體思路;發布《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對能源領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全面部署。通過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初步確定了「四放開一獨立一加強」的改革思路。

2.開始了能源稅收制度改革、產業監管制度改革、產業基礎設施准入制度改革、價格機制改革。

3.以「三桶油」、國家電網為代表的能源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明顯加大,進程加快。

行業內普遍認為十三五時期是能源體制改革的關鍵階段。拭目以待。希望明天會更好。


能源體制改革的目的是什麼?是更充足的能源供應,更高的能源效率,還是更廉價的能源,這實際上取決於能源供應的形式。已有的能源改革解決不了這三個問題的平衡,並不是單純的體制問題。在現行的資源條件下,在國內進行能源體制改革不能迴避的問題是油氣資源的相對稀缺、煤炭資源的相對過剩(一抓就死,一松就爛)、電網管網的發展不平衡和實際壟斷地位。

在石油領域,技術、資本在三桶油的集中基本上決定了不可能有民營企業在石油開採和資源上獲得同等的市場地位,但原油開採又是三桶油包袱最重的部門;只有在煉化方面,部分地方煉廠能在夾縫中生存,卻也伴隨著相對高能耗和落後的工藝、混亂的末端產品線。而能和三桶油形成實質性的市場競爭的,只有外國石油巨頭。事實上只有外資,在歷史上獲得過成品油銷售的競爭能力。在這方面能源安全的緊迫性和能源供應的保證之間的權衡,是極為複雜的。
而在天然氣行業,國內的管道天然氣進口受制於通道,無論中俄、中亞、中緬這些管道項目,均是地緣政治和外交的結果;國內管道項目的建設不足,需要社會資本的進入,但氣源又依賴於LNG項目的放開;LNG建設則面臨LNG運能的問題,而且沒有充分的外交背書,顯然也不是可以大幅度擴張天然氣消費的保證;而非常規的頁岩氣、煤層氣,三桶油之外哪個有哪個技術能力和資本能力承擔項目的巨大風險和前期投資呢?頁岩氣區塊批出去那麼多,成的就一個涪陵。
所以三桶油倒不了。如果要實現石化行業改革,前提是資本市場的改革,這個么,就是更深的水了。


在煤炭行業,充分的市場競爭沒有解決煤炭安全問題、提供了充足的煤炭供應卻沒有解決資源浪費的問題,最終以上大壓小的各色國企擴張來應對的。但是煤炭運輸的問題,單純靠市場化沒有解決,即使大型煤企能夠建設自己鐵路也不夠。
煤化工也是一個類似的情景,煤頭甲醇在國內處於充分的市場競爭,然而干不過中東的廉價氣頭甲醇;高風險的煤制油最終吃螃蟹的任務交給國企巨頭,結果被低油價將軍;煤制氣則變成了搭西氣東輸順風車圈煤炭資源的大潮,最後被發改委拍死在沙灘上。
煤炭的問題不是資源、也不是技術和資本,更不是市場化的問題,而是一個市場化的行業被沒有市場化的電力市場、鐵路給堵住出路的例子。煤炭的問題不是資源稀缺,而是新項目稀缺,這才是權利尋租的空間所在;但煤炭工業的繼續擴張事實上收到的環境、物流兩方面的制約,行政權力的存在是必然的。


電力行業的問題則複雜得多,目前的各種跡象是:
1.我國的電力供應有顯著的鬆緊周期,電源建設的一窩蜂上下是歷史上的常態,即使廠網分離也不能迴避大型電源項目審批和經濟周期的問題,請找發改委改革方案。以歷史經驗看,壓煤電一直是一時之計,大型水電、核電項目上馬難的問題不解決,火電在下一波景氣中很可能捲土重來。
2.電網的天然壟斷性、電力供應的長期緊張決定了電網公司的壟斷地位難以動搖,而特高壓交直流工程進一步加強了通道資源的壟斷性,重新合併南網、國網並無實質性阻礙;要避免兩網合併後的壟斷問題,調度權獨立試點極有可能進行,以補償發電企業,而調度權不獨立,上網電價市場化可能性為0。調度權獨立將是一個焦點。
3.電源過剩地區如雲南、內蒙的電力市場改革正在試點,但是大幅放開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有發電分離、輸電和配電一體化的電力巨頭出現,只有三峽公司和廣核有此可能;
4.大規模電力工業用戶受困於壟斷,謀求廉價電力供應,直供電勢不可擋,如何分肥才是改革焦點,配變電末端的市場化改革很可能是忽悠,配電價格可能只會有限度放開;
5.調整電源結構意味著通過電網上網電價進行的巨額電價補貼,電源主力的水電、大型火電實際上稱為了新能源補貼的主要來源,這是發電企業上網電價上漲和煤電價格難以放開的限制因素之一,尤其水電上網電價被長期壓低,事實上不利於調節效益好的大型水庫水電建設;電價改革的一個方向可能涉及水電項目的補償問題,比如調節效益好,有梯級補償效益水電項目的受益電站的補償。
6.電價上漲與否,取決於電力改革最終方案,是大漲和小漲的區別,但是不可能不漲。
7.電網、電力企業內部的問題包括很多,電力改革的種種博弈可能會扯出很多事情,要淡定。


先做一個能源與發展趨勢的報告


推薦閱讀:

中國頁岩油開採面臨哪些問題?
中國海上石油開採能力如何?

TAG:環境保護 | 能源 | 中石油 | 體制結構 | 穹頂之下(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