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星體,耀變體,活動星系核,光劇變類星體的聯繫和區別?

各位老師能給講解講解一下類星體,耀變體,活動星系核,optically violent variable quasars,BL Lac的區別,或者包含關係,萬分感謝!


活動星系核(AGN)可以指星系核中超大質量黑洞附近活動的那個區域,也可以代指由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盤造成題干所述各種觀測表現的這麼一個天體物理機制,也可以指星系在歷史上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比較活躍的時期。

普遍接受的模型是說塞弗特1型、2型星系、耀變體(Blazars)等指稱的天體都是AGN這種機制在不同的傾角觀測的結果,如圖:

完全側對就是塞弗特2型星系,有一定傾角就是塞弗特1型星系,正對噴流就是耀變體(Blazars)。

至於 Quasar 和 QSO:

Quasar 是 Quasi-Stellar Radio Source 的簡稱,QSOs 是 Quasi-Stellar Objects 的簡稱。一開始剛發現的時候,Quasar 主要說的是射電譜特徵像是塞弗特星系的天體的光學對應體,QSO 說的是跟 Quasar 光學光譜類似,但是沒有射電信號的那些。但是後來逐漸 Quasar 和 QSO 就混用了,要區分有沒有射電信號,就額外的在前面加 radio-quite 或者 radio-loud。

類星體(Quasar/QSOs) 和塞弗特1型星系的指代對象在光度上有所區別,但是本質上沒有不同。類星體由於特別亮,看類星體就像對著太陽看日冕一樣,很難看到周圍相對來說暗弱的星系。

關於耀變體:

正對噴流的這些表現為耀變體,具體又分為兩類,蠍虎座BL型天體(BL Lac)和光劇變類星體(OVVs),區別是前者譜線比較平,沒發射線,而後者有。前者沒有發射線的原因是連續譜太強,把發射線蓋過去了。


主要參考 Houjun Mo, Frank van den Bosch, Simon White, 2010, Galaxy Formation and Evolution,第14.1節 The Population of Active Galactic Nuclei

摘的不細,說的不清楚的地方請自行看原文。

插圖原始來源:Astrophysical Origins of Ultrahigh Energy Cosmic Rays,改編:Astrophotography -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


推薦閱讀:

宇宙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百思不得其解?
這個世界到底是離散的還是連續的?
最近十年,基礎物理理論有哪些重大突破?

TAG:宇宙學 | 天文學 | 射電天文學 | 高能天體 | 類星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