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Trump準備大砍EPA和NOAA的預算?
更新二(2017/3/12):
1. 評論區大家可以看看,很精彩。
針對評論區某些觀點,比如下面這位:解釋下,自1961年以來,指的是自我國有氣象記錄以來。
但這位同學的邏輯太可怕了!
還有那位叫天龍的,大家不要再跟他爭了。他是天選之子,只有他掌握著真理。
最後,很感謝評論區的支持、建議。2. 全球氣溫的升高趨勢可以參看NASA的圖(nasa.gov 的頁面),如下。自1950年以來,全球氣溫升高的速率可以說是近萬年來前所未有的。
評論下面有些人非要讓我解釋那句全球變暖幾乎是不爭的事實,甚至在某些答案也提醒不要用這樣的字眼省得被打臉,還貼了好多IPCC報告的鏈接(不知道那位答主看了沒有)。那就來看看IPCC報告怎麼說的:
"Warming of the climate system is unequivocal, and since the 1950s, many of the observed changes are unprecedented over decades to millennia."
(IPCC,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bserved Changes in the Climate System, p. 2, in IPCC AR5 WG1 2013. )
為了便於理解,我再把重點倆詞翻一下:
原文這樣的(WG1AR5):
3. 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的結論:「It is extremely likely that human influence has been the dominant cause of the observed warming since the mid-20th century.」也就是說,極有可能是人類活動引起的自20世紀中葉起的觀測到的全球變暖。
4. WMO(世界氣象組織)確認了,2016年是有記錄以來的最暖的一年,並高出工業化時代之前水平約1.1℃,地球上多個區域遭遇記錄以來最暖年份。(WMO confirms 2016 as hottest year on record, about 1.1°C above pre-industrial era)
5. 我在這裡貼2016年全球溫度不是想故意混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我也深知很多人把短期的天氣反常現象拿來作為反對氣候變暖的例證。但我是想提醒大家,全球變暖以我們能感知的速度發生著,它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只要你還在這個星球上生存。
借用一段名言的格式:當最後一隻渡渡鳥死在人類槍口下時,我沒有說話,因為渡渡鳥只不過是模里西斯島上一種不會飛的笨拙的鳥;
當亞馬遜原始森林以驚人的速度被砍伐時,我沒有說話,因為我們離南美洲太遠太遠,隔著一整個太平洋;
當他們抗議中國空氣質量多麼糟糕,AQI經常爆表,動輒就有霧霾籠罩著大半個中國時,我還是沒有說話,只是笑了一笑:這就是中國的國情啊;
而當全球變暖帶來的災害以一種摧枯拉朽的速度向人類襲來的時候,我終於發現,這個被我們過度開發的地球早就不是理想中的家園了。=================================================================
更新一(2017/3/10):
1. 國家氣候中心數據顯示(這是觀測數據,不可能造假的),2016年全年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81℃,而2016年的冬天則成為自1961年以來的最暖冬季。
2. NASA, NOAA Data Show 2016 Warmest Year on Record Globally
NASA, NOAA Data Show 2016 Warmest Year on Record Globally
==========================================================
原答案(2017/3/9):
首先我要說下結論。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變暖幾乎是科學界不爭的事實,現在爭的主要是自然變率還是人類活動引起的全球變暖,人類活動指的是溫室氣體的排放,這就涉及到碳排放政策的制定。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里有個「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簡稱「碳專項」),首席科學家是呂達仁院士(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通過總體驗收----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專項目的就是「針對我國應對氣候變化與碳減排的國際談判以及自身可持續發展最佳途徑選擇等重大科技需求,有效組織中科院和相關高校及各部委相關單位多學科交叉的優勢力量,深入研究我國的陸地碳收支定量認證、碳增匯潛力與速率、增匯技術與措施、以及未來全球增暖情景與大氣溫室氣體濃度關係的不確定性等重大科學技術問題」。正如地學部的丁仲禮院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近期的全球變暖在地球幾十億年的歷史上可能只是較小的浮動,但我們嚴格控制全球溫度升高不超過2℃的閾值拯救的不是地球,拯救的是我們人類。所以特朗普的做法在我看來是典型的富豪資本家著眼當下的做派,他可能只要照顧好他的任期就行,但長遠看無知而短視。
然後再說下近幾年關於全球變暖、關於NOAA的爭執,有關科學,有關政治。這是重點!!信的人按圖索驥,看我給的文獻可以了解深入些;不信的人就當聽故事吧。
自97/98年超級厄爾尼諾後,科研工作者留意到儘管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持續增加,但是全球溫度年均值卻基本穩定。人們稱這一現象為Global Warming Hiatus(全球變暖趨緩現象,或者有人稱之為全球變暖的停滯)。我就隨便找個paper來show一下圖(Meehl, et al. JC 2013):
由於這一現象對傳統「人類活動導致全球變暖」的觀念構成了極大的挑戰,一時間Hiatus成了研究的熱門話題,搞氣候的言必稱Hiatus。科學家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解釋這個hiatus,什麼深海吸收能量,什麼氣溶膠,什麼PDO/IPO等等。但每個人的思路都一樣,那就是如何在現有的全球變暖的理論框架下,改善某一部分機制,使得變暖停滯能被解釋。關鍵這些文章還總能發到影響力因子極高的期刊上,像Nature, Science, BAMS, 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Geoscience.這著實讓人眼紅啊。要知道氣象領域的一區也就是ACP那種,才5左右。搞這個Hiatus動不動就是10+,30+的頂級期刊,簡直是人傻錢多IF高啊,科學家抱著當年蜂擁趕往加利福尼亞淘金的狂熱,紛紛申項目搶發文章。在2016年中科院組織的研究前沿報告中,Hiatus榮登地學領域熱點前沿第三的寶座。
直到2015年NOAA一位科學家潑了盆冷水。Thomas Karl,NOAA的director,在Science發文,說科學家們都搞錯了,你們之所以看到全球變暖的停滯,是因為你們用的再分析資料不準確。這話的背景是由於搞氣象和海洋的提出的理論極度依賴於數據,而全球大氣海洋的數據也就那幾套有名,最常用的就是NCEP的再分析資料。如果數據錯了,那你解釋再多都是白扯。Karl他們把海洋浮標觀測的數據加入後,發現新的數據顯示,1998-2012這段時間的增幅應該是0.086°/decade,比原來的0.039要高一倍,這基本上就跟之前的趨勢吻合了。也就是說,全球變暖一直在繼續(甚至比之前升的還要略微塊些),壓根就不存在什麼Hiatus。(T. R. Karl et al. Science 2015)
這下不僅學術界炸開了鍋,美國某些政客也不幹了。因為如果承認了Hiatus,那美國就能以這個為有力武器來對付發展中國家提出的碳排放政策,這裡不詳細展開了,我就說結果:美國某些議員不高興,給NOAA發了傳票,還要調查參與人員的郵件(熟悉希拉里郵件門的都知道,國會有權調查政府人員的公共郵箱)。但被NOAA拒絕了!梁子就此結下了。在Nature那篇報道里有這樣的話,我摘抄如下:
Representative Lamar Smith, the Texas Republican who leads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Committee on Science, Space, and Technology, asked NOAA in July for the data used in the study and for any internal communications related to it. NOAA has provided the committee with the publicly available data and has briefed committee staff on the research, but the agency has not turned over the communications.本來特朗普總統在競選時就說要削減關於全球變暖研究的經費,現在NOAA這些科學家得到的結果對某些本來就不相信全球變暖的政客(以共和黨居多)更不利了,所以結局顯而易見。
如果問我的觀點,我想說: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
另外說一句,2017年UC Berkeley的科學家在Sci. Adv.上發的paper也驗證了Karl的結果。(Hausfather et al. 2017)評論區里這個回復很好@米斯特先生。原答案里有些內容確實容易引發誤解,所以摘錄在這裡。不同尺度之間的相互作用確實是現在的一個比較前沿的研究方向。近幾年很多文章也是研究在氣候變化條件下,中尺度系統的一些統計特徵變化等等。但是這位先生提到雷達觀測研究很熱,發文章很容易,我個人覺得雷達觀測的研究是非常基礎的研究,如果觀測沒做好,那麼研究素材就不充分且可信度不高,所以這類型的研究很熱,文章容易發也是很正常的,可是即使如此,做雷達觀測的熱,和氣候變化的熱,我覺得相差還是太大了。而且氣候變化領域的研究確實不同,它們是屬於相對較為頂層的研究,需要依賴於觀測,數值模式等等領域研究的進展才能展開,同時不確定性實在太高。此外我可能是沒有表達清楚,我並不是擁護川普削減NOAA的經費,也不是氣候變化的反對者,我想表達的意思是,砍經費這件事情,削弱氣候變化領域的研究,未必對學科發展而言就是壞事,一定程度上會遏制原先出現的一些亂象,讓無心於探究自然現象的人退出這個領域,所以削減經費也不完全只有負面影響,不同事物都有多面,畢竟氣候變化和政治綁定確實讓很多人嘗到了甜頭。至於先生所提到「就應該砍經費避免趨利」,我並沒有表達這個觀點。我寫下這個回答的初衷,是希望更多人能夠在對氣候,IPCC等有所了解以後再來回答與發表觀點,而不是簡單地質疑或者贊成,更不是從某種道德角度來進行相互攻擊。至於這位先生所說的無縫隙預報會是研究的方向,我表示非常贊同。
看過,知道。但是要提醒答主,中小尺度的天氣系統是受到氣候系統的調製的,反過來也會作用於氣候系統,有不同尺度間的相互作用,所以,做得好的大牛們很多都通吃。還有一點答主說的搞氣候很容易發文章,搞中尺度很難,然後為了避免逐利現象砍經費也有好處,我是舉雙手不贊成的。現在中尺度搞科研進入了瓶頸是不假,搞氣候很熱也不假,但並不能說明這麼搞就是不對的,就應該砍經費避免趨利。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中尺度領域現在雷達觀測也很熱,文章也相對容易發,但就能說搞雷達觀測趨利?只不過是不同方向的發展趨勢不同罷了。氣候學現在有很多能研究,而且可以出成果的問題,的確需要一大批人來做。至於中尺度,個人感覺第一還是尺度較小,受制於觀測手段,第二預報已經接近兩周左右的極限,接下來關於無縫隙預報會是研究的方向。
-----------------------------------------------------------------------------------------------
實在看不下去了,感覺大部分人真是被洗腦洗的可以,更是看到了有些人把氣象學和氣候學混為一談。我就想問一句,說IPCC好的,氣候變暖就是政治正確的,你們看過IPCC報告氣候變化這部分的全文嗎?說IPCC不好的,氣候變暖就是騙局的,你們看過IPCC報告氣候變化這部分的全文嗎?說氣象學有用的,知道什麼是氣象學嗎?說氣象學沒用的,知道什麼是氣象學嗎?------------------------------------------------------------------------------------------------
首先,現在大氣領域的學科,我們國家也劃分了不同的級別。大氣科學是一級學科,其中的各個分支,有兩個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天氣學(氣象學)和氣候學。這兩個學科之間的研究目標和研究手段差別還是很明顯的,天氣學的研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天氣預報,而氣候學的主要研究目的之一才是大家關心的全球氣候變化。天氣預報,洛倫茲等氣象學家已經明確指出,天氣預報的上限在15天左右,再長時間是沒有辦法得到天氣預報的,所以天氣學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幾小時,幾天的時間尺度上。氣候學,研究的是更長時間尺度上,大氣,海洋等等表現出來的一種統計特徵,這種特徵背後的機理與天氣學有著明顯的差異。所以請各位高喊「你們不支持氣候研究的,難道每天不看天氣預報嗎」消停會吧,這完全沒關係。
氣候變化的研究之所以爭議很大,而天氣學的研究之所以爭議相對較小,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觀測資料。在現在,天氣觀測網在很多國家布設得很好,觀測密度比較高,除了龍捲這種蛋疼的天氣過程,大部分天氣過程都能夠被各種觀測工具捕捉住。但是氣候變化的研究就不同了,因為時間跨度實在是太大,真正有器測資料的不過就是短短的幾十年,而且不同國家還不一樣。IPCC報告中經常提到的「從工業革命以來」,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才攢了多少觀測啊,而且早期的儀器誤差還大,觀測密度也不高。至於更長時間尺度,超出人類觀測的,都是通過樹木年輪,冰芯等等手段,反演得到的溫度,降水等等數據,最多只能保證研究者做出來的東西邏輯上是嚴謹的,但是到底是不是真的,大氣到底怎麼樣,真是天曉得了。氣候變化會有如此多的爭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研究材料不充分,導致很多質疑者不相信這些氣候變化研究的結果;天氣學因為研究對象時間尺度短,觀測較為充分,所以用事實說話,可爭論的就少了。
然後,就算氣候變暖是真的,美國裁了NOAA的經費又怎麼了?為啥不能裁?憑啥不能裁?如果氣候變化是假的,那裁了不是更好?是不是都覺得治理國家和玩一場文明那麼簡單?一個國家的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就不能相互協調了?憑什麼砍了NOAA的經費就是資本家的短視,就是沒有社會責任,投資全球變化研究就是目光長遠,負責任?人家政府錢不夠了,先解決當務之急有什麼問題?
還有人提到IPCC和NIPCC。這是IPCC的官網:Fifth Assessment Report - Climate Change 2013,裡面有IPCC關於氣候變化研究的報告,注意看邊上給出的目錄:
裡面很詳細地分章節列出了氣候變化研究的各個主要分支,仔細看過裡面的內容就知道,IPCC的這個報告主要的目的是總結過去一段時間內,世界上研究的大部分成果,只總結成果,不解決問題。所以,願意相信還是不相信,都請各位看完報告內容,自己思考過再來吧。當然有人說,氣候變化的研究中立性不足,大量文章都是傾向於全球變化的,但是我覺得,即使如此,如果你對文章的結果不相信,往死里懟它,你自己先做一遍,拿出結果再來發言,而不是引引別人的話,簡簡單單質疑一下,引再多也是綜述,別浪費時間了,綜述請看IPCC的報告。
這裡分享一個視頻:https://youtu.be/OwqIy8Ikv-c?list=PLyg1rtHCIBTQGnOZbsvZsvP7V3x2e2OFV,裡面講了和氣候變化相關的一些人的立場,講者是大氣領域的知名學者Richard Lindzen,他不是所謂的中國或者美國的政府部門的專家,而是對大氣這個學科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的學者,我想大氣領域出身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個人。
------------------------------------------------------------------------------------------------
最後才是正題。
氣候變化的研究是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所以砍了經費,對美國的經濟生產什麼的不會有直接的影響,但是毋庸置疑會有間接的影響。因為氣候變化的研究已經和政治牢牢綁定,砍掉氣候領域的經費,會極大地削弱美國在這方面的話語權,即使美國國力足夠強,科研足夠先進,在海量的論文和指責面前還是要承受很大的壓力。川普一個人的決策不代表美國各個階層的領導們都會這麼擁護,想想歷史上每個國家中央與地方的矛盾。當然中國也可以趁此機會把很多學者收入麾下,增加自己的科研實力。
但是個人覺得削弱氣候變化研究,對大氣整個學科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大氣出身的童鞋應該都有感觸,做氣候的發文章畢業很容易,而做中尺度,模式,同化,大氣動力的都在愁怎麼畢業,要延期幾年才能畢業,因為文章很難發,而且發的很慢。長久以來,越來越多的人為了畢業,名利等等投入到氣候變化的研究領域中去,但是更加基礎的研究卻因為氣候變化領域高產和名利而無人問津。所以,削減氣候變化領域的經費,一定程度上會讓那些為了名利而來研究的人滾蛋,也會讓一些有才能的人投入到其他分支中去。當然,這也有壞處,因為蛋糕小了,大部分好吃的都被大佬們掌控了,相關領域底層的青年學者們就會很不好過,一些想申請相關方向PhD的學生也是會變得很苦逼。
最後我還是覺得對科研寬容點吧,不要動不動什麼就是不爭的事實,什麼就是毋庸置疑,當年日心說也是被當成政治不正確,地心說才是毋庸置疑呢,現在看來日心說至少比地心說要靠譜多了。道德綁架和虛構出一幅滅世圖景就更沒必要了。。。作為在美國讀環境工程phd的學生也來回答一下。很多回答都在討論氣候變暖是真是假,保護環境有沒有必要,其實這並沒有什麼太大關係。科學研究雖然理論上是為了探索自然造福人類,實際上卻永遠都只是政治鬥爭和資本博弈的籌碼而已。Trump相不相信全球變暖不重要,只要他能從反對全球變暖中拿到好處就行啦。Trump無非是想通過反對全球變暖來告訴他的拉票對象,省下的這筆錢是給你們的,就可以了。民主黨支持搞環保也是同樣的道理。
即便所有人都相信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是真的又怎樣呢?難道經濟不發展了?工廠不生產了?車不開了所有人都騎三輪嗎?美帝那些走在呼籲環保第一線的人不還是每天開著車,用著烘乾機,浪費著各種free food,享受著耗能巨大的發達國家生活方式么?全世界的資源就那麼多,發達國家不減排,發展中國家要發展,這是歷史的行程,豈是區區幾個epa的科學家可以改變的?因此從對人類生活及發展的角度來看,砍epa和noaa預算其實沒什麼太大影響,等過幾年民主黨一上台肯定又給加回來了,科學在這裡真的不是主導因素。
但我還是為預算被砍感到痛心。科學研究除了造福人類之外,更多也是為了滿足人們對自然最原始的好奇心。在我的科研經歷中,我不止一次為自然現象的神奇感到驚嘆,也深刻認識到我們對我們所居住的這顆星球的認知還太過膚淺。以我的私心,當然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經費用來了解大自然的一切的。
不過好像多數人對了解自然都不是特別感興趣,那砍就砍了吧。。。
如果我是某家上市公司新任CEO,董事會給我的是四年合同,我很想到期後續聘,所以我得在四年以內迅速做出成績。
可是幾個前任CEO把公司敗得很乾凈,公司負債纍纍,實在拿不出錢來支持我的幾個新產品開發。我只能把一些長期看來可能有用但短期內沒什麼效益的項目砍掉,畢竟我花錢支持這些項目,成果也不是我這一任內能見到的。
砍掉這些項目我就有足夠的錢來支持我主導的幾個重點項目了,要是做出成果的話,再干四年就有保障了。人之愚蠢之一,在於本能會傾向二分法站隊。但很少有事物是非白即黑的,也很少有一種表述是源自唯一的原因的。
對同一個「問題「,最粗略地簡化,也起碼有以下的幾個分問題:是否存在?原因構成?影響程度?解決辦法?
好比說對「氣候變暖」這個「問題」,如果最終的「結論表述」是「減少對EPA相關項目的財務支持」,最起碼,有以下幾種可能的原因邏輯線:
1,根本沒有變暖,所以都是浪費錢。
2,確實變暖了,但這是正常的地質環境循環,人類影響不大,就算有影響也無解,所以不用研究了。
3,確實變暖了,而且主要就是由人類排放溫室氣體所導致。但變暖又如何?(對「變暖又如何」的表述,沒有客觀標準,畢竟人對「程度」的評價是主觀的。典型的例子,我,作為一個理論物理出身的傢伙,連人類滅亡這件事兒都不覺得是個事兒,自然很可能會給出「不如何」的結論 -- 這只是為了說明,程度評價沒有客觀標準)所以,砍預算吧。
4,確實變暖了,而且主要就是由人類排放溫室氣體所導致,且問題重大,需要解決。但現有的主流解決思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blablabla;和/或,有比現有主流解決思路更好的解決辦法,blablabla。所以,砍預算吧。
5,對相關科學領域圍繞此問題的利益相關性不抱有信心,於是懷疑結論的科學性和公允性。所以,砍預算吧。
6,其他。持有以上觀點的人中的一部分,必然是愚蠢的。但與此同時,在同樣愚蠢的人看來,持有以上觀點的人,都是「一類人」,進而打包批判。
類比於近一年的美國政治,有很強相似之處:不支持希拉里的人裡面,必然有一部分人是卑劣的。但不支持希拉里的人,原因邏輯簡單羅列,也起碼有6-7種。而其中大多數,雖然依然arguable,但起碼是理性的。不幸的是,在同樣卑劣的人看來,「不支持希拉里的人「,都是一類人,進而打包批判。
我們不需要有明確的結論,也不需要互相攻擊。唯一需要批判的,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僅僅看著結論的表述,就把一大群人打包進行批判的愚蠢。
在我看來,這就是終極的愚蠢了。
---------------------------------------------------
個人觀點:全球在變暖;是人類活動導致的;相關性高;不覺得海平面上升1米是個什麼事兒;覺得海平面上升幾十米一百米是個大事兒,但站在「智慧生物歷史榮光」的立場上,又不覺得是個什麼事兒;覺得人類滅絕是個天大的事兒,但站在「地球」甚至「宇宙」的角度上,終究也是無所謂的事兒;問題該解決,但成百上千萬人的生計也不是小事兒,於是程度要合理;有人懷疑相關科學領域的科學結論有強利益相關,於是公允性存疑,在純邏輯層面而不是結論層面,我表示認可;
以及最重要的:
我隱隱相信,與其花重金在「現有能源需求和效率框架」內的再分配上做文章,不如把這重金放在另兩個方向上:1,極大程度降低現有能源需求,如更好的遠程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等;2,極大程度提升能源生產效率,如受控聚變。
當然,這只是符合個人天然喜好的「隱隱相信」而已,絕非對客觀事實的表述。我個人實在是不喜歡人們在「小格局」層面的「存量」上進行無休止的意識形態撕逼;我始終相信科技進步在「大格局」層面創造「增量」的顛覆性效果。人類文明史的脈絡,起碼到今天為止的脈絡,對我這一「隱隱相信「,大體上支持得很好。
百年-幾百年尺度上,人類若還有未來,形式也只會是以下兩種取一或二:1,主動選擇被AI取代;2,聚變供能,地球環境好或不好無所謂,大家插著管子開心就好...再或者,人類宇航真心逆天了,那還有一種形式,即直接搬家。但相信如果人類科技真的能搞定搬家了,八成也能主動調控地球環境了。其實,哪怕退一步說,只要搞定了幾戶零成本的受控聚變,利用電化學的逆天來固碳,整個大氣層變成人類的可控化學實驗室也是有可能。
至於是否支持砍EPA的預算...我個人並不支持。這並不是因為我支持EPA,NOAA一些人正在做和想要做的事情,而是,如果這真的是個預算案...對一個100塊錢的大盤子,我並不認為省個1毛2毛的,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最後補充一下,有關「科學」。我個人真心尊重一切自然或非自然科學,但與此同時,我並不認可,在目前的學術框架下,不同學科研究成果的效力可以劃等號。有些學科的成果,天然更傾向於「事實」;而有些學科的成果,人為地更傾向於加工過的「觀點」 -- 典型例子如政治科學、新聞學、傳播學等等。而這一區別的根本原因之一,即前面多次提到的「利益相關」。我並不認同因為利益有相關,就一棒子打死該話題相關科學領域的「主流觀點」。但與此同時,聲稱這些領域的現有成果,完全不受「利益相關「和政治傾向的重大影響,也屬於睜著眼睛說瞎話。如果一個人居然已經是這個領域的博士級別的研究人員了,居然還堅持這麼認為...可能TA需要趕緊當上PI,才能清醒點兒。依然,這麼說並非是反駁「全球變暖且主要是人類活動導致」這一表述。補充回答:在我開來,這道題不應該是討論氣候變化是否存在這一科學問題的,而是應當討論削減noaa和epa預算所產生的後續效應以及特朗普政府的氣候政策的。然而偏題的人依然很多,就和其他氣候相關的題目一樣。
———————————————————————————————————————————————————————————————————————————
如果你問我,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是否存在。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存在。是否會造成嚴重後果?造成的後果有多大?我不知道。我只能說,工業化以來,全球變暖的速度,是地球歷史上最快的,沒有哪一個歷史時期像今天這樣。雖沒有嚴格的證據證明氣候變化會帶來多大的惡果,但單就是這驚人的增溫速度,就令人驚心了。歷史上從來就沒有這種升溫,意味著這是一種完全未知的現狀。而「未知」本身,就足夠令人擔憂了。
關於砍noaa的部分啊。我來說一個內部消息。天氣尺度的預報方面的預算不僅沒削,還漲了。
原因是12年桑迪颶風襲擊紐約。颶風來襲前,ncar預報颶風不會登陸,EC報的是會登陸。最後信了ncar的,結果毫無準備地遭襲。
於是國會大發雷霆,下令加錢。
川普估計也是出於類似目的吧。畢竟老紐約人,當時印象應該挺深刻的。
我覺得吧,有事兒應該好好說事兒,說事兒之前要調查一下。看看到底砍哪些項目。不要老想著弄大新聞,一聽noaa就說「天氣預報不報了」。太簡單,有時幼稚。
順便啊,那些搞氣候模式的人裡面,不搞海氣耦合、立方球/正二十面體網格、雙/三參數微物理方案的全球模式的,都屬於騙錢,早砍早好。對全球變暖的研究基本完成歷史使命了,畢竟主要結論已經基本確定,不再屬於未知。而且人類最近在碳(不是霧霾)減排努力方面已經做到仁至義盡甚至過於慘痛了。這個變化剛剛發生,以至於學術界和公眾還沒有充分認識。
十幾年以來,新能源技術尤其是功率半導體的發展已經把可再生能源徹底推過自我維持的啟動門檻,進入了商業化低成本普及階段。功率半導體包括電源晶元、IGBT變頻器、LED、太陽能電池,其成本和CPU一樣符合摩爾定律。(註:CPU性能的摩爾定律失效了,價格的摩爾定律沒有失效。)但全球的產業界在這個過程中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死的企業死了一片,活的企業微利經營,幾乎沒有出現類似IT硬體業的經濟成功。例如LED照明基本替代了白熾燈,但是全行業一直虧損或者微利。特斯拉汽車盈利居然比看起來不靠譜的SpaceX還晚。
風險投資需要少量企業高增長,以跟很低的投資成功率平衡。這下可好,全球投互聯網以外的製造業的風險投資跟著政府投資指揮棒一起葬送在新能源這個萬人坑裡,範圍同時橫跨電子、機械、化工。而且那幾年的製造業除了新能源沒多少熱門概念可投,山寨機剛崩、智能硬體還沒起來。這加劇了實業蕭條和金融動蕩,而且差點撲滅了科技進步的投資火種。
1970年代《增長的極限》的模擬預測:世界資源問題要麼到2050年造成全球崩潰,要麼以2020年開始進入停滯為代價去解決。現在停滯已經提前應驗,難道還不夠?作者也承認,「穩恆態經濟最致命的問題是達成這個目的所需的節儉和集權會摧毀自由社會」。
一個僵死停滯的內卷化社會,跟崩潰一樣都屬於大過濾器。喪失用科技進步解決問題的靈活性,會眼睜睜看著緩慢惡化的資源環境問題追上宰割。中國古代江南的桑基魚塘+稻田已經做到節約與循環的極致,每一摩爾的碳和氮都不放過,仍然極度貧困化直到1864年崩潰(爆發了太平天國)。
所以現在的形勢下讓科技製造業休養生息重新發展起來更重要。繼續對碳排放窮追猛打反倒會加速局面的惡化。尤其不宜繼續推廣政策虛構性的碳金融,以及燒樹減排、碳封存減排之類湊指標的偽新能源。靠補貼或扭曲價格硬剛石油煤炭價格比當初投資新能源創業還要燒錢得多。
利益相關:不搞環保組織和新能源好多年。
地球溫度是不是在上升是一個問題。人類對溫度上升影響多大是一個問題。假如人類花一萬億美元研究新能源,每年能讓溫度上升速度減緩多少是一個問題。有沒有方法用更便宜的方法讓人類適應新溫度,而不是努力讓溫度不變,是最後一個問題。
現在問這四個問題中任何一個問題都會被標成climate change denier。否定地球溫度在上升的人的確是denier。剩下三個問題則一個比一個難回答。現在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拿著方法論存爭議的文章呼籲全球政府花數萬億美元資助他們的構想,並逐步砍掉全球千萬人生計的產業,受到反擊是可以理解的。抱歉,評論中有些朋友說我的答案有些不夠友好,所以我再修改一下。
1.氣候變暖是事實嗎,答案,我不知道,我也不需要知道,我自身也不是理工科的,人生短暫,不需要什麼都知道。而氣候變暖這個問題可以在知乎交給一些更加專業,接受過氣候學等系統教育的朋友來回答。同樣我也覺得這個問題不適合一些非氣象學的朋友從氣象學問題討論。畢竟現代學科是一個完整的學科體系,如果沒有接受過系統教育,很容易會像民科一樣被隻言片語所哄騙,或誇大其中部分內容,而缺乏整體觀念。而同時整個內容缺少相應的體系理論框架。而我個人觀點這也是屬於對科學的基本尊重,我沒有足夠實力談論你,我也不對你指手畫腳了。
2.氣候變暖在學術界研究成果如何?有確切的觀點了嗎?似乎還沒有,比如氣候變暖的極限會在哪裡,氣候變暖究竟有多少人類原因,氣候變暖是否可逆。抑或氣候變暖是否直接是一個騙局,學術界至今還在討論,但是在學術界這種討論是正常的學術討論,得出最終的答案或許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是我們只能選擇等待,或許現在有論文支持氣候變暖,有些反對氣候變暖,但是我們不能將現階段階段性成果當成最終性的結論,這是屬於對科學的基本尊重。
3,氣候變暖是否是政治性問題,當然氣候變暖是一個與政治關係很強的科學問題,無論是新能源與舊能源的關係,還是各國之間的博弈,但是單純的氣候變暖這個現象還是屬於科學問題,所以針對這個單純的科學問題我個人傾向是反對政治化的,畢竟不管人類怎麼折騰大氣就在那裡。而我很反對有些人將氣候變暖這個依舊討論的科學問題直接定性為白左的一場可恥陰謀,這既是對科學的侮辱也是對人類的侮辱,每年世界全球氣候大會各國領導人參加都是一群傻子被白左給忽悠了啊。
4.特朗普刪減 EPA和NOAA的預算我們有辦法嗎?答案沒辦法,那是人家美國內政,中國人哪涼快哪呆著去,要是再說就是干涉他國內政。但是氣候學等基礎科學與我們有關係嗎?答案科學無處不在,與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有切身關係,而同樣氣候是否變暖對我們身邊每個人都是有著影響。而在此階段下,不管特朗普與美國政府怎麼看待氣候變暖問題,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應該對氣候問題有著一些基本的關心,比如初中教科書中所說的多種樹啊,綠色出行啊,節約用電啊。而同樣,我們也不該被政治所裹挾,用政治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而且還是屬於他國政治)特朗普 刪減經費,嗯,地球變暖一定是一個假問題。用一種尊重的態度看待這個問題,畢竟 人類不需要拯救什麼地球,人類需要拯救的是人類自己。
5。對科學的尊重,尤其是對於一些基礎科學的尊重,其實在歷史長期以來中國人一種缺乏對科學的尊重,西學乃奇淫異技,於民無益。這種觀點曾經讓中國吃了太多的虧,或許基礎科學不比實用性學科,短期內看不到進步,不像造飛機,造大炮一樣。但正如當年法拉第評價電磁感應一樣:嬰兒又有什麼用呢?但是未來電力終究成為了電力大王,統治著整個人類的社會。同樣沒有愛因斯坦相對論又哪來的核能運用呢?所以大家需要對科學有著一種基本的耐心以及尊重,科學不是人類的奴隸,他不需要討好著人類,恰恰相反,科學是一位君王,人類要想進步,必須要沿著科學自身所擁有的規律,才能達到未來的彼岸。
PS這個答案本身就不是對特朗普刪減經費的回應,而更多是對答案中一些人的觀點,比如基礎科學不如實用性學科,氣候變暖是白左的可恥陰謀等回應。
支持特朗普是諸位的自由,但我並不希望為了特朗普來黑科學,畢竟特朗普再能折騰也就八年,而科學還要指引人類未來數百年乃至千年。
各位評論夠了,我在我的答案中有批評特朗普刪減經費嗎?那是美國內政關我們中國毛事。
我批評的是在這個答案下各種答案的觀點,什麼氣候變暖是白左的騙局,氣候學這種基礎學科作用比不上飛機製造各種實用性研究。
大家能否有種對科學的尊重啊?
1,科學事實不以個人觀點而改變,現在氣候變暖說實話還有爭議雙方有對立觀點。對這種爭論我們應該有著起碼的尊重,雖然要幾十年乃至上百年才有結論,但諸位請既不要將他政治化畢竟氣候變暖不會因為政治觀點而改變,也不要將階段性研究當成決定性成果。
2.基礎科學不如實用性科學。。。。。對這種觀點說實話我連反駁的慾望都沒了。
我原本不滿的是答案有些人將科學政治化,以及對科學缺乏基本的尊重。但大家偏要扯上政治,我只能說,中國堅決不干涉他國政治,誰還要強行扯政治,就別怪我刪評論。
以川普總統的視角來談一下:
1. 全球變暖真不真,假不假,我Trump現在不在乎,反正一時半會死不了,就算真的因為極端氣候出來什麼問題,也不一定倒霉攤在美國身上,就算災情發生在美國,也和我Trump沒有直接關係。
2. 現在的重點不在於長遠考慮,目前的美國社會(乃至全球局勢)處於頑疾急症期,必須以我Trump的路線圖和時間計劃表為No.1準繩;倘若費盡千辛萬苦保住了地球環境,但是把卻把這大好江山拱手相讓於黑墨綠... 那還不如同歸於盡,斗個你死我活。(老子的得不到的東西,你們也別想得到!)
3. 越是危難關頭,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強者更強,弱者更弱),面對極端氣候災害,落後國家和地區的處境往往更加慘烈,而發達國家和地區往往有機會也有實力經受住地球母親的考驗。大不了在開多開幾個殖民地...
哪環境好,我Trump就率全家舉國遷徙...
你們可別忘了,我Trump可是美國紐約老牌房地產商家族的掌門人,至於在新殖民地搞基礎設施建設的那點破事,甩給中國(「基建狂魔」)的承包商做就ok了。
什麼?要掏錢付工程款? 呵呵,Naive,工程款可以拖欠啊,大不了加印美元啊,反正美元資產(美國國債)的買主多得是,他們中國愛刷GDP、GNP什麼的就讓他們刷去好了。
4. 碳排放,污染物排放...
我美國沒必要親自減排,等我Trump把那一票發展中國家和我看不上眼的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廢了(限制文明發展等級,技術約束,全方位打壓...),全球總體排放自然能夠顯著降低。
怎麼著?覺得我這樣做不公平?哼,too simple,老子這招叫做「替天行道,為民除害」,幫助地球母親消滅污染環境的癌細胞,誰叫我美國是世界警察呢,我美國就是地球的免疫系統,我Trump就是地球免疫系統的最高總司令。至於中國發展清潔能源/環保技術/綠色金融的科技樹... 著實是以自救為主。
我姑且用我的狗眼望窗外看了看,今天北京的天氣還可以,天很藍。
但是...我現在的專業方向的確會涉及到環境領域,有很多一線前沿領域的專家學者給我授課。
全國人民都可以罵北京,全地球人課都可以罵北京。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上,北京霧霾,舉國上下,彈冠相慶...
然而放眼全國,各方面污染程度嚴峻程度超過北京的地方多了去了,只不過因為北京自帶嘲諷光環的buff,才這麼吸引人眼球。北京的淪陷,也從側面說明了全國環境問題的嚴峻性。
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其中土壤污染的治理成本最高,而且基本沒有自凈能力(前兩者好歹還都是高度開放系統,能夠擴散...殃及池魚...),被污染的土壤不僅不適合人居,而且基本不適合任何生物居住... 在這樣的土地上耕種的農作物...基本自帶毒屬性的buff... 食用了這些植物的動物更毒,因為生態兩累加的結果... 不易捕捉的高緯度冷水海域的深海魚體內的一些有毒污染物的含量更高,因為這些魚長得更慢,年紀更大,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含量更高... 而且污染物由於大氣環流等原因,容易積聚在南北兩極,北極的確的北極熊因為受到鉛污染,雄性北極熊的生育能力已經下降了,會陰長度縮短(就是外生殖器和肛門的距離更近了...更接近雌性的情況...)
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往往相互滲透,被污染的水會污染流經的土地,而被污染的土壤又會污染流經此地的水體... 含毒的農作物(秸稈)被焚燒之後... 有會轉變成為各種有毒有害的pm2.5和有機氣體、氣溶膠污染物...
毒大米的事件也不是一件兩件的慫人聽聞了。
不要以為沒有霧霾你就安全了,傾巢之下,按有完卵?看看我國的污染問題... 刻不容緩。
海平面上升? 冰蓋全部融化,大不了重現大洪水(海進)時代的格局。現在人類文明主流沿海的大都市被淹沒了? 後撤幾百公里也照樣是新的沿海區域,興建新時期的大都市。
相較之下,全球變暖... 算個P
只怕海平面上升之前,我們就被污染毒死,或者變相的毒死了(生育能力...)。即使氣候變化是正確的,為什麼要用 Climate change skeptics deniers 納稅人的錢去補貼 IPCC 陣營的組織?
Climate change believers 去捐款支持IPCC;Deniers去捐款支持NIPCC,政府誰都不補貼,異見者才能真正發聲。
就算你認為NIPCC那套都是偽科學,財務高度依賴政府的組織研究出來的結果,其公信力也高不到哪裡去。只有擺脫了政府撥款,氣候變化相關研究的中立性才能得到保證。
在自己的宣傳中使用虛假的證據,將對立陣營一概扣上反智,偽科學的帽子,陰謀論者只會越來越多。
利益相關:Climate change skeptic
P.S.
如果政府某決策所引用的經濟學研究被曝出是 Government funded 的,你們還會相信其中立性嗎?為什麼 Government funded 的氣象學研究其中立性就不存在問題呢?這個問題早已高度政治化了,其中利益相關方太多,實在不再適合繼續獲得政府撥款了。化石能源有lobbyist,清潔能源難道沒有?
UK poll: 62% don』t believe in man-made climate. Educated high income classes more skeptical than unskilled
Australia: more skeptics than believers, and few really care about 「Climate change」
民調顯示,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更加傾向否認氣候變化是人造的,以及這可不是愚蠢的一小撮人反對啊,至少是愚蠢的大眾在反對。
不管氣候變化理論是否正確,其宣傳一定犯了極大的錯誤。
P.P.S.
衛星觀測的海平面上漲速度,均值為3.4 0.4 mm/yr. 即使按3.8mm算,business as usual,一百年後會上漲0.38m。
Nerem, R. S., D. Chambers, C. Choe, and G. T. Mitchum. "Estimating Mean Sea Level Change from the TOPEX and Jason Altimeter Missions." Marine Geodesy 33, no. 1 supp 1 (2010): 435. 2016_rel4: Global Mean Sea Level Time Series (seasonal signals removed)
IPCC自己的預測,先不吐槽最高估計和最低估計差出去五倍之大,即使按照最壞的估計,到2100年,海平面上升依然不足1m。
氣象常識,小浪浪高是1-2m,中浪浪高是2-3m。氣候變化支持者曾經宣傳,如果海平面持續上升,荷蘭,倫敦,佛羅里達就會從地圖上消失。但他們不會同時告訴你,這需要冰蓋完全融化,海平面上升80-100m。Map depicts what the planet would look like if the polar caps melted
等到2100年,核聚變能源估計都成熟了,那時候如果海平面真的上升那麼多(1m,淹沒佛羅里達所需的1/80),我們再重新來討論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嗎?
IPCC宣傳未來損失時用置信區間的上限(而且是上百年後的),驗證理論時用置信區間的下限,而上限和下限差出去五倍之多,這樣真的好嗎?
這種連哄帶騙加恐嚇的宣傳真是糟透了。
P.P.P.S.
EPA chief Scott Pruitt 已經表態徹底否認氣候變化和人類排放碳相關了。你們現在理解我想說什麼了嗎?還是說你們希望政府繼續投資扶持climate denier研究?
EPA boss: Carbon dioxide isn#x27;t main cause of global warming
讓我們拭目以待EPA怎樣花樣浪費納稅人錢替化石能源用官方身份洗地,但願你們這次別質疑政府研究的中立性。
這個問題可以終結了吧?
震驚!美利堅自廢武功,即將失去在氣候科學界的領跑地位!
震驚!某大國為了招攬人才竟使用此等手段!
中國即將部署南極Dome A鑽井,大力引進國際知名科學家正當其時!最後嚴肅的說幾句。
2016年的冬天又成為了(中國)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和的一個冬天。
(喊冷的是不是過了個假冬天?【「假冬天」大揭秘 暖冬竟能拉低CPI漲速】)
格陵蘭島快速消退的冰蓋正吸引著無數的寶石獵人和淘金者前往這倒數第二塊處女地南極前不久出現的嚴重高溫,在這些尋寶者眼中無異於另一個天大的好消息:是不是快要可以去南極淘金尋寶了?
2017年呢?未來呢?
紐西蘭Tasman冰磧湖在30年的時間裡從無到有;
升高的氣溫正在融化西伯利亞永凍土,釋放出被封凍數萬年的甲烷;
美國東海岸的大陸斜坡甲烷泄露正愈演愈烈,一串串的氣泡從深海騰雲直上。我期待著北極浮冰的大量融化,巨量高密度低溫融水快速湧入北冰洋和大西洋、太平洋北部,猛然切斷全球洋流循環,重現二疊紀末的死神榮光!
我期待著南極冰蓋的徹底消融,一大片處女地等待著地質工作者去發掘,那可是數不盡的煤炭、油氣與珍貴礦產!川普,干(ma)得(de)漂(zhi)亮(zhang)!
--------------------------------
【正在籌划去格陵蘭島開採鴿血紅和高檔石榴石,有意上船者自備乾糧哈!】(我自信能幹得比他好,233333)
-------------------
友情提示:想在這個話題上噴我,先去看懂我這個完成了80%的回答。
目前有什麼確鑿的證據證明人類活動造成了全球變暖?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如果你看不懂這篇回答、不理解那些數據的含義、不理解碳循環失穩的嚴重後果,然後就急吼吼的跑來想噴我的話,
何苦自尋知識碾壓呢,開開心心的玩知乎不好嗎?
最後奉勸某些人,不會說人話的人謝絕回復。別以為在網上就可以沒有家教。
-------------------
利益相關:石油行業地質工作者,主要工作就是勘探碳排放之源頭,石油和天然氣。減排是直接影響本行業飯碗的,但作為地球科學研究人員,我尚有科研工作者的良心。
這正是我之前在stanford上學的時候總感覺缺乏做研究的動力的原因,畢竟我們系的研究項目不是石油工程就是碳儲藏,一邊是夕陽產業,一邊是高度政治化的議題,而從事一個政治色彩濃厚的科學研究項目必然要承受相當大的風險,稍不留神你做的東西就成了屠龍之技。當然這方面教我們核能導論的Laughlin說的更狠,他直接說拿國家funding做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應制文章,但凡有出路千萬別讀博。可惜那會兒太傻,想到要脫身但是沒採取什麼實質行動。
就是因為兩個部門研究的不僅僅是氣候變化,所以才沒有把經費砍掉100%,甚至直接撤掉。
3/17 更新3/16美國總統的2018年度預算藍圖America First: A Budget Blueprint To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出來了,科研界經費大大減少,其中包括公醫,環境,農業,地球科學,能源,教育,交通等。
*紅色代表減少,灰色代表增加
沒錯圖一最下面那條巨長的灰色是國防部預算
再來看具體科研經費
DOE能源部分減少了44%,核武器部分增加了11%,666666
嗯,不是只有NOAA和EPA被砍,被砍的這麼多科研經費全都流入到國防預算中去了,這很現實主義。
科研界工資低這是不爭的事實,很多人把20到30歲這段最美好的時光獻給了科學事業。可當他們30歲念完博後時,發現原來去公司的同學們都已經是有房有車,而自己卻還領著幾萬刀的年薪,還得為評tenure再奮鬥六年。科學發展帶動產業發展,而科學界的工資卻遠沒有工業界的高。很多PhD畢業後不會繼續搞科研了,因為拿到教職越來越難,而且工資也很低。
那些瞧不起科研人員科學夢想的人,我從心底鄙視你們。
話說回來,科研人員去了industry也分分鐘吊打你們謝謝。
-------------------------------------------------------------------
有評論說搞氣候變化也是學白左,我無fuck說,真是什麼事都可以扯上白左。
另外,我說的連毛都挨不到的人是指在中國的川普粉們,你們貌似也沒繳美國的稅吧,砍funding也更不會影響到你們。美國政府一直在氣候變化協議上十分消極,反倒是中國政府在領頭,國家給的funding也很多。我覺得川普粉們要是真反氣候變化就勇敢地從事氣候研究,拿出科學證據,給中國政府/美國政府諫言。
------------------------------------------------------------------
本科985大氣科學,現在美國top school環境Ph.D. candidate,本科階段做過城市環境和氣候變化的若干個項目。我從自身的經歷來答一下。
氣候變化只是大氣領域的一部分,不代表整個大氣科學,更不代表整個環境科學。所以樓上很多答案都只在討論氣候變化及其政治利益,根本沒有考慮到砍掉將近五分之一的EPA/NOAA預算會給這兩個學科的前沿研究帶來什麼樣的消極影響。按照很多人的回答,人類之於大自然為滄海之一粟,所以無法改變自然,因此沒有必要花經費研究。我想正是因為意識到人類之於地球、宇宙、時間的渺小,才更加想探索這未知的世界,地球宇宙輪不到我們去拯救和改變,只是在人類這種智慧生物有限的存在時間裡去了解世間萬物。Funding的減少是實實在在地影響了我們的研究進展,有些連毛都挨不到的人就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空口談政治了。
另外,我再想說一說Trump。我不明白這一任美國總統為何有這麼多中國支持者,而且每每出現有關他的議題時支持者們總是第一個到達現場,我也不知道這些議題對他們有多少實實在在的影響,更不明白他們哪裡來的內部消息和川普視角。我們做空氣質量,極端天氣,衛星雷達,氣溶膠,大氣化學等等領域的學者都會因為預算減少而使科研受阻,系裡的老師都很煩惱,因為砍掉的funding都涉及到了這些和氣候變化非直接相關的部分。
最後,砍掉的科研預算真的會投到解決所謂中產階級困境的方案中去嗎?Trump登上福特號時宣布今年將增加54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如此高昂的軍事開支真的有比氣候研究為人類創造更多的福祉?可能喜歡高談闊論的川普支持者們會有一千種解釋吧,嘲笑我們不懂川普的大智慧。
前一陣子,氣象衛星風雲四號首批圖像和數據公布,這顆藍色的星球值得科學家們去探索。
再補充一個,我覺得環境科研方面的人真的要想世界環境變好,應該封鎖印度的科技發展,或者無論哪個從第三世界發展起來希望進入全球GDP前五的國家。現在印度最嘚瑟,所以就應該拿印度開刀。
因為有工業發展就有貿易,有貿易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會伴隨環境破壞。
------
看了好些人的回答,無非就是這個問題:
人類處於蔡桓公幾期,以及環保部門的科研人員是不是扁鵲的問題。
其實病人最痛苦的時刻在於,等死的時刻。
這裡的病人真是人類而不是地球,甚至不是其他動物。其病在故意以為自己都是為了地球的好。強迫症晚期?
然後環保部門呢?環保部門如果給不出扁鵲的診斷和方子,那又有什麼用?成天入院觀察?還是直接活體解剖?即使是扁鵲,面對病入膏肓的人,也只有逃跑一條路。而環保部門甚至無法真誠地告訴人類,目前是否開始倒計時?
我覺得大家應該討論的重點在於:環保部門的定位和角色。
環保部門的角色應該是地球的手術醫生呢?還是保守治療的醫生?還是僅僅是營養師?
如果是手術醫生,應該下結論,比如拿掉xx(某疑似破壞環境的因素),是不是就健康了?還是說導致了病灶轉移?
如果是保守治療,那麼是多大程度的保守治療?當你資金有限,而還需要跟其他人在事業上競爭的時候,到底能投入多少精力去進行保守療法?
最後就是營養師了,嘿嘿,所謂營養師,就是告訴你這樣科學那樣不科學,要你按照他的方法才能益壽延年,結果到頭來只是個大忽悠。
這原因多明顯啊,trump砍不砍環境研究的預算,和他對立的群體都不會支持他。既然這樣,何不省點錢干自己基本盤支持的。作為一個地球科學大類但不是環境/氣象學專業的學生,我並不敢斷言現在的人碳暖球理論是不是對的。正反兩方面的研究都不少,有可能人類活動影響氣候變化是真的,有可能人類活動影響氣候變化是假的,甚至前者的可能性還大一些。
但是,我真的一點都不在乎。我覺得人類反正遲早是要作死的,現在花大價錢抑制碳排放,最多也就是讓人類晚死一百年,何苦呢?如果我納的稅能用來把我家門口那條馬路的坑填平,而不是用來fund敝系的學生,我覺得這樣甚好。有人/公司/zf願意去fund(包括我在內的)敝系學生,讓他們去做好了。說大一點,如果我有一筆錢要捐,我更願意捐給阿拉斯加州讓他們早日修通去Nome的公路,而不是捐給EPA讓他們去搞環境變化的研究。
zf把錢從EPA和NOAA撤出一部分,站在我的立場,一定是拍手稱快,但站在另外一部分人的立場,也許是罪大惡極。我運氣好,選民選上來的這屆總統,做的大多是我拍手稱快的事情。另一部分人,可以努力在3年後選另外一個總統(去年的嘗試失敗了)。但其實最好是zf少fund一些研究,放權給人民,環保主義者,堅信人碳暖球的人,對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非常憂慮的人,怕自己的城市要被淹沒的人,都可以捐錢支持這方面的研究。
如果到那一天,我一定也會捐筆錢讓NOAA的極光預報繼續順利運轉的。
恭喜,被舉報了,以前跟人講問題真是誠誠懇懇,現在估計「老了」,也沒這個心情了。髒話就帶出來了,但是我還是支持這種舉報的,畢竟人還是社會人。去掉「tmd」也只是語氣減弱罷了。
—————————————————————
知乎的自然科學板塊門檻真是低到什麼人都能說上兩句了,而尤其以地學為盛,畢竟沒有公式,感覺這群愚蠢的科學家拿了那麼多錢就測了幾個我這高中畢業都能看懂的數據。而不知科學家們就是為了你們這些普通人能看懂才通過各種方式的轉化匯總出來的專門為了你們能看懂的這些數據圖表。
那個什麼ccs者, @陳子君 求你左轉知乎「氣候變化是不是偽命題」去看一遍,然後再發表你的「1000年威脅世界大論」。我老老實實做數據,你們媒體搞個大新聞,怪我咯?媒體天天在這裡發什麼「物理學家發現可以穿越時間」,是不是這些物理學家天天想搞大新聞啊?是不是都是「偽科學家」啊?以前每年隔三差五都會來一回「艾滋病可以被治癒」,到今年又來一次,要是這次又出不來,是不是他們也在瘋狂騙經費啊?
「能不能100年之後再討論好不好……」好啊,那個時候再討論怎麼把海平面降下來,反正先污染後治理。
我就想問,你到底是氣候變化懷疑者還是氣候變化宣傳方式懷疑者?
討論來討論去,都以為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咯,要真是這樣,那多簡單啊,氣溫升高一度對世界的影響要是只有海平面上升一米該多好啊。說誇張一點:普朗克常數變了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而已世界不會怎麼樣吧,說不誇張一點:全球平均升高一度,有些地方就是+10度,有些地方就是-10度,有些人就繼續意淫「肯定不是我大天朝」吧。
這個用不著洗。思路很簡單:這是川普GDP政治經濟學吧?
逐漸砍向不產生GDP的部門。
對環境部門的主要態度,是減少監管對工業部門的影響和成本負擔。算是給工業部門鬆綁。
這話端不上檯面。
走一條先污染後治理的美帝國主義經濟建設之路吧。
推薦閱讀:
※如果塔里木盆地灌滿淡水,變為外流區,中亞氣候會變成什麼樣?需要幾個貝加爾湖才能灌滿?
※為什麼南美洲的西南部有寒流經過還能形成溫帶海洋氣候?
※今年北極可能無冰,那麼北極熊怎麼辦?能否出現大規模死亡?
※為什麼 2017 年的春天感覺比往年更熱?
※臭氧空洞正在修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