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否需要如同土星五號或者強於土星五號的大推力火箭?
謝邀
這並不是是否需要的問題,只是應該怎麼搞出來的問題。
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反應是三峽大壩截流看直播時的卡車,跟平時生活中看到的載重卡車完全不同,
這都是卡特彼勒的重型卡車,為啥不用自己家的?因為自家的扛不住這麼大重量啊,要想截留必須把幾十噸的大墩子好幾個一起扔進江里,小卡車根本扛不動,一味用小卡車拉著小石塊去填,在那種水流下面就像沙子一樣被吹走了。所以,幾百萬一輛的進口卡車,你也得買啊?
這還是民用呢,可以給錢買。你說到了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候,別人家核武器洲際導彈對著你,別人家飛機飛得你滿天都是,可咋辦?去借去買都不現實啊。
不說那麼誇張了,但就舉身邊的小例子,碰到某種螺口的螺絲,你缺那麼一個對應花口的起子,累死你也弄不開。
工具的作用是巨大的,人類有史以來的各種偉大發明,都是人類身體的延伸,石器時代的工具將我們延伸到了農林牧漁,現代文明的車輛將我們延伸到了廣袤的陸地,船舶將我們延伸到了無邊的海洋,飛機則將我們延伸到了無際的天空。而現在,我們則處在一個太空時代的起點上。
這是旅行者探測器在60億公里外拍到的地球照片,你所知道的人類一切歷史/輝煌/榮辱都在那麼一個小像素點上。
但儘管如此,它還沒有走完廣大太陽系的1%路程,而在銀河系裡恐怕像太陽系的星系有上億個,銀行系又是所在星團的數十萬個星系之一。而哈勃望遠鏡隨便一張圖裡,都是萬億級別的星系/團數量。
你想一想吧,太空時代帶給人類的意義,簡直遠遠超過陸地和海洋,當然,這跟我們這幾代人恐怕毫無關係了。但是,儘可能利用他們是必然的,如果人類不想滅亡的話。
現在只是起點,
只是起點,
只是起點。
別說中國人了,全人類,都應該繼續搞大型火箭啊,不提中美競爭,不搞火箭人類拿什麼去開發太空? 反正我知道沒有船,當年的哥倫布是不可能游泳發現美洲的。
當年土星五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火箭,但比起當時最理想的登月設計還是不夠(原先計劃是研究一種4000噸左右的火箭,直接整船登月再返回,後來只做到了3000噸,只能採取月球軌道集合方式登月)。現在美國人不光嘴上說自己要重返月球,新一代比肩土星五號且改進版計劃遠超它的火箭已經快要試飛了(Space Launch System ,從2011年到現在已經投入了將近100億美元,最快2018年試飛,飛船和助推器已測試完畢)。
咱們口口聲聲說目標是星辰大海,是啊,就在那裡,有本事去啊,連土星五號都超越不了,太空時代自然與你無緣。所以我們要先定一個小目標,先把長征九號做出來。
謝邀,這種類型的航天項目預算佔GDP比例基本固定,然後按行政級別從上往下給各個項目分蛋糕。所以需求不固定,啥時候能在預算內搞出來啥時候上。
當然需要,不然我們怎麼把重50噸的59殲星艦打到月球軌道上去
只談需求不談技術的話,我們需要的是殲星艦和曲翹發動機(笑)說不定殲星艦都不一定滿足人類的標準,可能會嫌小。
畢竟人類不能困死在地球上,遠期來看還是得飛出去。
但現實是我們目前造不出來殲星艦,在幾十年內恐怕還得靠化學火箭。
所以那肯定還得搞這種巨無霸。
所以就像樓上諸位所談,先定一個小目標,搞個長征九號。
土星5號這麼大的火箭似乎只能用來建設空間站和發射一些大型的科研設備。
登月沒問題,要在月球建立基地看上去還差點,去火星又不夠。
但是從科研角度看,就算沒用你也不能跨過這一步。
否則我們大可以把30個YF100綁起來,和蘇聯人的N1登月火箭一樣炸掉……土星五號當年參與阿波羅11號任務的時候,上面幾級火箭直接在外太空點火,分離之後用剩下的一點燃料直接把自己推入地球逃逸軌道飛向太陽系了。從這一點上你就可以間接地感受到這火箭到底有多大,以至於:
1.讓它變成太空垃圾或者墜地都危害軌道安全;
2.完成任務所需的燃料甚至比飛出地月系都多得多。
月球是一座巨大的資源寶庫。以後建立月球基地是一定會實現,而且一定要實現的。當年阿波羅11號只是個推進艙,一個指令艙,再加一個超迷你登陸艙就需要如此大的一個火箭,建立月球基地需要多大推力的火箭就可想而知了。
當年中國錯過了航海時代,不能再錯過航天時代。發展大推力火箭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或者說,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否則要是想搞太空殖民就只能靠空間折躍了。
當然,隨著燃料技術的發展,我們不一定非得需要再搞個大火箭,像蘇聯那樣弄個30台引擎的 N-1 ,走大力出奇蹟路線。沒錯我說的就是各位搞坎巴拉太空計劃的同學們,你們動不動就要搞16000 多噸的火箭等比放大到現實中是不行的。現在中國無工質發動機的研究領先世界,沒準哪天我們可以發展出不需要反衝的發動機來,那就徹底牛逼了。但是總而言之,無論是按著土星五號的設計搞大火箭,還是用別的什麼方法,最終我們必須要擁有送大質量載荷上天的能力。這是關乎我們未來的大事。
現在只要一提這類的話題就一堆星辰海洋星際大航海賣情懷的,首先搞清楚一點,開始大航海時代的除了航海技術的發展,最關鍵的是有金子,沒利益驅動誰吃飽了撐得閑著沒事冒著生命危險在海上浪?整天扯中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所以現在要搞重型火箭,問題是當年這情況是船的鍋嗎?鄭和下西洋那船造的比同時期西方的都大,結果又如何?對於現在能明確直接盈利的日常發射來講,長征5號這種重型火箭已經到頂了,沒有商業載荷需要土星五這種巨型火箭發射。既然項目不掙錢,那就只有看上面的心情,有閑錢則項目上,沒閑錢則項目黃,人家給多少是多少。阿波羅計劃當年靠拉動技術發展是多少回本了,但是那是當年,那年頭屬於技術上升期,現在已經到瓶頸了,國際空間站搞了這麼多年搞出來點啥?現在也不是冷戰時期那種好時候,兩邊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啥事都干,現在大家都現實的很,難道需要不計成本的搞個大項目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嗎?一堆吹星際開礦的,去月球挖氦3,去小行星帶找金子,算一算成本好不好?去月球挖氦3,核聚變到現在還八字沒一撇先不講,真要挖,相關研製成本多少?設備運輸建設安裝調試成本多少?運行維護成本多少?運輸成本多少?風險多少?能回本不?去小行星帶,啥玩意不帶,就算用電推,就算只探測器是打個來回,氬氣要燒多少噸算一算,然後想一想加上貨物的質量這要飆升到多少,連帶著這一串這需要用土星五這麼大的火箭發射多少次才能攢夠數
剛需
長征9號已經通過了可行性論證
長征9號指標跟土星五號差不多,起飛推力3000噸左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100噸
靜等長征九號
要先有個小目標,比如先弄個長征9
長征九號運載火箭(英語:Long March 9,縮寫:CZ-9或LM-9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款正在論證的新一代重型火箭,其推力為3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至少100噸(一說13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至少50噸,與美國土星5號運載火箭運力相近,將可能被用於中國的載人登月任務。
不搞點項目,火箭研究院那幫人怎麼混啊。。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了一件過往的趣事。當時彩色電腦屏幕剛出來,電視上一個「專家」在那裡分析,彩色的顯示器看著好看但是價格很高,而且黑白的顯示器解析度更高。大家不需要盲目購買彩色顯示器,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顯示器。我當時就覺得這個專家是傻逼,因為在這之前我還在電視上看到過許多專家講要按實際需求購買產品,不要一味的追求先進產品。
每當時代要進步,科技要進步的時候,都會有一些人跳出來說「請你慢一些等一等靈魂」千萬不要信他們的,這些人都是已經失去了前進的動力的既得利益者和傻逼。
造不出來需要那麼大火箭的載荷啊。即便這個胖五,啃吃啃吃搞了二十年,還飛成這個鬼樣子,精度那麼差,別太好高騖遠了。
需要從航天運輸的目標來考慮是不是發展巨型火箭發動機的問題,從需求上看,未來運輸到軌道的物品會越來越多,軌道上的艙體會越來越多沒,越來越大,這種大型的艙體,一次性運輸和多次運輸的價格那個更合理呢?這需要討論。
1、當前軌道上最大的物體就是空間站了,空間站採用在軌裝配、在軌加油的模式形成的,不是發射一個完整的站上去,即使美國也沒有那麼做,這應該是從技術經濟性上考慮的問題。太大的火箭使用次數少,可靠性差,通用性不好,費用會很好。因此一個運載能力適中的運輸系統在技術經濟性上會佔優的。
2、下一步的航天運輸的發展應該向低成本運輸方向發展。因此可重複使用火箭、吸氣式組合動力等應當是發展方向,尤其是可重複使用的吸氣式組合動力如果研製成功,吸氣式動力工作到Ma10左右,上面級火箭較小,運輸成本將大幅度下降,以後會出現類似巴拿馬運河船型的航天運輸飛船。
3、在軌安裝、在軌加油、在軌維護會成為主流。一個大的軌道器分割後分批次發射,在軌安裝,沒有燃料了就再次加油、充電,做成標準化的系統。3D列印會為軌道維護和安裝提供必要的技術手段。以後也需會在軌道上製造一些艙體。
類似土星五號的巨型火箭也許在中國會被人搞出來(有些單位領導要出一個業績),但是就技術經濟性上看,不一定有多大的用途,也許會變成一個擺設。如果在2025年左右吸氣式組合動力的天地往返運輸發動機研製出來,這種巨型火箭可能會被束之高閣。
需要,類比於中國是否需要巨型計算機、高鐵、量子衛星等等,科技進步沒有盡頭,有些我們已經走在前列,有些還差的太遠。沒有合作和幫助,我們只能自己努力了!
這個是肯定需要的,一味去想著那些物理機理極其複雜的引擎只會阻礙目前的發展,就好比於蒸汽時代與燃氣時代,瓦特蒸汽機還沒出現就想著進入汽油機,咋可能啊?
我覺得目前大推力火箭都是一個過渡階段,技術上可能有進步但是如果燃燒技術搞不定也不算啥進步,最多算優化好?
總而言之,先啃完燃燒這塊硬骨頭,再去想像改變物理機制的曲率引擎要現實一些,更符合科學發展的規律。
事實證明土星5B也就造了那麼幾發
當然需要。希望能把時間節點瞄準到2030。 因為2030也是預估的空天飛機實用的時間點。如果空天飛機搞定了,皆大歡喜。登月登火星就省錢了。如果沒搞定,繼續用二踢腳。
哪兒那麼多100噸的商業衛星給你打著玩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