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日全食需要注意什麼?

從防護到技巧都想了解呢


謝邀。

第一要有足夠的錢。因為日全食的時候,日全食帶往往不在你所在的位置,通常需要跑到印尼非洲美國澳洲等地拍攝。
第二要有足夠好的設備。全幅相機外加一支廣角鏡頭和一支長焦鏡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想要拍到貝利珠(貝利珠_百度百科),那就最好使用APO的折射天文望遠鏡。
第三要做好防護。肉眼直視太陽是很容易受傷的,如果不加防護直接拍攝太陽,看取景框的時候,就有瞎眼的可能了。防護措施就是巴德膜,長焦鏡頭或者天文望遠鏡上一定要覆蓋好巴德膜(廣角鏡頭不需要)。
第四要防晒。尤其是夏天,天文愛好者習慣了晝伏夜出,沒有防晒的經驗,進行日食拍攝的時候經常會被晒傷。
第五就是參數了。不同的設備不同的天氣情況以及不同的太陽高度下,參數是不同的,還和巴德膜減光效果有關。建議用較低ISO,較低光圈,然後嘗試調整快門速度獲得最佳效果。

遺憾的是,本人還沒有拍攝到日全食的經歷,只好放一張2012年5月21日在雲層中抓拍到的日偏食。


哇哇第一次被邀請有點小雞凍,哈哈哈。

謝謝謝謝。


最高票答案已經寫了不少了,我再添加一點吧。

首先,算上3月9日這次,我已經看過四次日食了,但是都是偏食或者環食,還沒有看到過日全食,所以這裡寫的答案可能會有很多不詳盡的地方。

1 首先要保護的就是眼睛,我不說什麼不可行的方法了,網上講的太多了,講幾個可行的辦法吧。現在公認的安全的觀測方法就是用巴德膜觀測,某寶上有賣巴德膜做的日食觀測眼鏡的,也有直接賣巴德膜的,5x5cm的大概十元,10x10cm的大概三十元,等等(均不包含郵費)。如果想用相機拍攝的話,可以根據鏡頭口徑買一塊合適大小的巴德膜,再用硬卡紙做一個合適的遮光罩即可。
一般三線城市以上都可能會有天文器材專賣店,可以在網上查詢以後前往購買。如果真的來不及了,家裡有廢膠捲的,汽車玻璃暗色貼膜的,都可以疊好幾層進行觀看,這種方法雖然不推薦長時間觀測,但是應急一下還是沒有問題的。

2 整個日全食過程中溫度變化是比較大的,建議多帶一件衣服,在降溫的時候可能用的到。

3 拍攝方面。長焦鏡頭加巴德膜不用再說,建議至少200mm以上(包括200mm),用高像素的C畫幅相機,可拍攝後後期裁圖。由於太陽面可能在鏡頭中所佔面積很小,所以推薦對焦點多,對焦速度快的相機。在日食全黑到生光這段時間裡,可謂分秒必爭,所以連拍性能也是一個重要條件,連拍快了,內存卡的讀取速度也要跟上。

手機碼的,有什麼想到的再來補吧,先寫這麼多。


另外附上今天早上我和日偏食的合影。
(看了四次日食終於有人幫我拍合影了,提前一個多星期就準備了,沒錯我就是來秀圖的哈哈哈~~)

我是戴著帽子不是披肩發!!!!


(卡片機+手持單筒望遠鏡 2010年1月的日環食)
我好難過啊全部碰到陰天了一次都沒看過
所以我猜啊 對於相機來說如果要拍特寫的話巴德膜不能少 全景的話可以不用
對於人來說除了食甚的時候其餘時刻都不要用肉眼直視太陽太久 憋不出來了嚶嚶嚶(今天上午武漢陰天就連個偏食都看不到了啊)


這次拍攝的經驗告訴我,相機的高速連拍到底可以用到什麼程度必須清楚。卡一定不能省錢,必須買高速卡...

(眼睜睜看著貝利珠出現又消失 相機卻一直在busy的我很鬱悶)

福利先上。還在印尼浪,懶得整照片


謝邀,但是很抱歉我並沒有接觸過專業級天文攝影所以為了不誤導題主,就不回答了吧。理論上當全食正在發生的時候人眼已經可以直視了,如果只是想拍一個太陽的樣子正常用低感小光圈高速就行。短暫的幾秒鐘不會對普通的CMOS有太大影響。至於日珥日冕那些就需要足夠專業的設備了。大場景和正常日落拍攝不會有區別。


小心拍著拍著天黑了,因為自己專心拍照而被人偷親


可以加上黑色濾鏡,直接拍的話,對相機的感光器會有損傷,長焦距,點測光,A檔,小光圈低感光,基本就這些了

當然自己要帶墨鏡


推薦閱讀:

怎樣快速偽裝成天文愛好者?
如果以地球為參照系,太陽以及其他七大行星的軌道大概是怎樣的?
大質量恆星的一生,燃燒(核聚變)釋放的總能量,和超新星爆發時釋放的總能量,哪個更多?
為什麼渦旋星系旋臂的旋轉速度不同於其中恆星的運動速度?
iOS 9.1的木星壁紙是探測器拍攝的真實照片嗎?木星右側的小圓球是哪顆衛星?

TAG:天文學 | 太陽 | 天文攝影 | 日食 | 天文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