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體積有木星土星那樣大世界格局會有什麼改變?

其實原題主想表達的是地球如果有木星那麼大表面積會怎麼樣吧?換個表述方式——令地球上的生物按地球與木星的尺度之比縮小,並令可能產生的主流物種與現有物種的尺寸保持和諧一致,世界格局會有什麼改變?
——————
理想化的假設條件:新地球的生態系統、距日距離,引力,平均密度、表面溫度、自轉周期、公轉周期、軌道傾角等與目前地球保持一致,僅僅是體積這一條件發生了改變

簡而言之,除所有自然地貌表面積等比例擴大很多倍外,其他所有條件都被天頂星人用超自然能力固定到了今天地球的狀態。


木星尺寸,還要是岩石行星。。。重力加速度會變成 11 倍大,100m/s2 以上。為了保持一定的運動能力,生物不能太高,又要保證足夠的複雜程度,所以在降低移動速度的情況下身高應該在 0.1~1m 之間。於是相當於地球人面對直徑變大 10~100 倍的地球。地理大發現應該還會存在,但是應該不會有人有能力探索整個地球。哥倫布會像當時很多其他人一樣死在自己的旅途中,連地球的 1/10 都走不完。

更可怕的是,超大的地球導致了超大的逃逸速度,人類很可能永遠也沒有辦法探索外太空。

然而好處是,更大的表面積帶來了更豐富更複雜的生物圈,穩定性將遠超現在的地球,可能也就不會有如今這麼嚴重的環境問題了。

地理老師: 來同學們我們這個學期來講一下地球的 21 個大環流;

聽說對面迪拜建了一個世界第一高樓,100 多米高。

西伯利亞寒流預計在下個月月底到達北京,到時候霧霾就可以散了。

守望先鋒美服延遲 3 秒多,卡得沒法打。


很早以前在科幻世界還是什麼上讀過一篇小說,想不起來名字了。故事發生在一個特殊的星球上,質量比地球大很多,自轉超快,於是整個星球成了一個很扁的球體,在赤道上重力和地球相當,在兩極則要大上數百倍。在這樣的環境下這個星球上的智慧生物是一種像蜈蚣一樣的大蟲子,高重力區貼地爬行,到了低重力區力大無窮。很有趣的設定,假如真有這麼大的固體行星,上面的居民在重力的壓迫下可能就會長成這個樣子。


謝邀
占坑
我曾經腦補過一個這樣的完整世界觀
明天發上來
----20170130----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氣體雲團上,腳下的大地就漂浮在這雲海之上。由於大陸底部存在的大量氣室內,氫氣氦氣等氣體能夠存在於大陸底部,將我們的世界懸浮在氡的海洋之上。

1、大陸和文明
2、氣流文明與城邦文明
3、文明的發展
4、工業革命前,各文明對世界的猜測
5、內層大陸的猜測
6、ufo,氣體文明的個體?
7、大航空時代
8、未來百年陸地漂移的地緣變革
9、量子通信網路的未來展望
10、人類與類人種族的關係
11、人造衛星何時升空?
12、還有未發現的大陸嗎?
13、如果固體行星有文明,那麼地緣政治會變成什麼樣?

========20170203========
地球上的朋友們,你們吼啊。我們的星球,名叫氣球,我們的星球,也有海洋,我們的奧運會,也有游泳。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海洋,眾所周知,我們的大陸是靠大陸底部的氣室懸浮在氣海之上的。大陸上的冰川,悄悄融化,在大陸上形成了河流,而在大陸架上,卻也沉積出一片片的海床,在大陸架的邊緣,擁有一片片的帶狀的海洋。而在大陸架的邊緣,海水流入了星球的核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再次蒸發,為大陸帶來降水,這個系統和地球上的水循環很類似,只是要磅礴而激烈的多。

1、大陸與文明
在當今的人類社會,人口敏度最高的大陸應該是馬達加斯加大陸,人口總量最大的大陸是非洲大陸。人類的發源地位於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在20萬年前,第一個早期智人走出波札那盆地時,人類的歷史正式開始了。

當時的非洲大陸遠比今天靠南,波札那盆地處在接近今天南極圈的位置。智人的祖先們憑著本能,向更加靠近赤道的北方遷徙,在這龐大的非洲大

陸上,無數北遷的部落在寒風中滅絕了,而其中幾個最強大最有力的的部落,在向北方遷徙的過程中存活了下來,直到今天。他們是位於東非的衣索比亞部落,位於中東的開皇部落,位於北非的迦太基部落,位於非洲大陸西北海岸的閃米特人,以及與迦太基隔海相望的羅馬人。

而羅馬人是怎樣在十萬年前跨越地中海的,仍然是一個未接之謎,畢竟地中海的最窄的地方也超過5000公里,這也難怪為什麼羅馬人最擅長航海,並且囊括了地理大發現時代90%以上的成果。剩下的10%基本由紅海另一端的開皇人創造,用他們的皇帝的話說,就是想知道,這天下的盡頭在哪裡。從各種資料看來,開皇是一個隔絕於世的文明,他們當中最有開拓精神的一位航海家堅信,只要沿著海岸走,就一定能穿過紅海沙漠。

有記載顯示,開皇文明一直和非洲諸文明存在著交流,但是由於紅海和大食沙漠的存在,這種交流幾乎細若遊絲,而東邊的高原更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而在北邊,由於常年的大陸漂移,讓北方的農耕區很不穩定,除了裏海岸邊的少量農耕區之外,再向北的廣袤土地都屬於游牧民族,他們在開皇文明繁榮的時候(也就是大陸向南漂移的時候),向開皇的臣服,在開皇衰落的時候(大陸向北漂移),他們與開皇開戰。

開皇最偉大的航海家是衛青和霍去病,衛青沿著東非海岸一路向南,發現並征服了馬達加斯加,而霍去病第一個繞過了好望角,在航行的第九年,在非洲西海岸死於閃米特人之手,其繼任者鄭和第一次讓開皇的船隊來到歐洲,並幫助羅馬人更新了造船技術,鄭和與他的水手們在當地留下的後裔,形成了羅馬境內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唐人街。

在鄭和返回開皇之後,距離霍去病出發已經過去了22個年頭,過去的皇帝早已老死,而開皇迎來了再一次的大陸北漂,在游牧民族史無前例的攻勢以及內部腐敗的雙重打幾下,開皇再也無力進行遠洋探險,即使到了大陸再次南漂,開皇依舊是個閉關鎖國的國家。

羅馬人在鄭和的幫助下,第一次向西行駛,他們的學者牛頓認為,霍去病一直沒有離開大陸,而遠離大陸的大洋中是什麼仍然不得而知,牛頓認為世界應該是對稱的,海洋的盡頭一定還有陸地,這一觀點在沿海的老漁民口中得到了證實,漁夫們經常看見遙遠的地平線上有大量翻騰的氣體,他們認為那一定代表了陸地。而羅馬的元老們為了自己的功績,同時打擊自己的政治對手,他們僱傭了地中海最有名的海盜阿提拉來指揮羅馬的艦隊,去尋找牛頓口中的「美麗新世界」

阿提拉與牛頓出發後,航行了四個月時間,眼前仍然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正當他們準備返回時,卻發現這裡楊柳的速度在加快,憑著高超的操船技巧,他們利用洋流在三天後發現了海洋的盡頭,那不斷翻騰的氣體雲團揭示了這個龐大星球的本來面目。由三十艘帆船組成的龐大艦隊在雲牆面前顯得無比渺小,大量的海水從這裡流下大陸架,牛頓認為自己到達了世界的盡頭,大洋對面沒有陸地。阿提拉卻不相信,他著急了自己所有的舊部,發動叛亂,控制船隊繼續沿著雲牆向南航行,這次長達半年之久的航行最終無功而返,但他們也在無意中創造了一個成就——羅馬人離開非洲後,第一次再次穿越北回歸線。

此後的上百年,各大文明依舊維持著緩慢而有限的交流,而處在邊遠地區的幾個文明幾乎可以說是老死不相往來,當然,霍去病為幾大文明開闢了新的航線,而馬達加斯加成為了開皇的藩國,這是公元16世紀最重要的地緣變化,原本應該風起雲湧的地理大發現,由於氣海的阻攔和距離的太過遙遠,幾乎偃旗息鼓。

直到1766年,卡文迪許成功製備了氫氣。處在工業革命前夜的羅馬人再次出發了,這次他們帶上了一支龐大的飛艇隊,他們來到一百多年前阿提拉失敗的地方,這隻數量可達二百艘的船隊,放飛了90個氫氣球,藉助風帆和懸索的力量,繼續向西飛去,在萬米高空中,這隻龐大的飛艇隊飛行了四十多天,終於越過了補給的折返點,這次艱難的探索再次以失敗而告終。其實這次飛行,已經越過了大西洋的中軸線,哪怕他們再向前飛行一個星期,就能看見大西洋西側的海水,但是下方一望無際的氣體雲團,能夠讓最勇敢的水手也望而卻步。但是這次的探索並非沒有意義,水手們發現雲海的深處非常安寧,遠不像大海的邊緣那樣激烈。飛艇的發明很快在非洲各文明中風靡開來,閃米特人和迦太基人首先將它軍事化,這也是現代浮空戰艦的始祖。

而馬達加斯加則用飛艇在馬島好望角之間往來,交易著大量的手工業品,而大陸上人們也用飛艇穿越無人煙的雨林和沙漠。但是對世界的探索,再次停滯。

蒸汽機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局面,由於羅馬與迦太基再次爆發了戰爭羅馬人打算利用飛艇在迦太基後方進行一次突襲,卻遭遇一陣颶風,所有的飛艇被往北吹回了一大截。無力的羅馬人只能讓這次進攻胎死腹中,元老院在檢討之後,認為如果能讓飛艇自己產生動力就好了,不過這一言論在一度被當做痴心妄想,但是亞德里亞海沿岸的小商人們卻不這麼想,他們擔心從威尼斯出發運往亞德里亞海東岸的貨物也遭遇類似的風暴,不過用船運的話,亞得里亞海東岸支離破碎的島嶼群能讓所有的木船都沉入海底,所以只能用飛艇。

瓦特的蒸汽機終於非安裝在的飛艇上,1806年克里孟特號首飛,她從博洛尼亞出發,兩天後抵達了薩格勒布。

從那之後,羅馬人再次開始了越洋探險,擁有了蒸汽機的飛艇操控性更好,動力更強,載重更大,由於在這期間,艦隊要先經過上萬公里的海上航行,然後再放飛飛艇,所以為了節省船上的空間用來堆放飛艇的補給,還沒有人提出要為船也加上蒸汽機。1810年,法蘭克公爵派出了一隻全新的探險隊,這隻探險隊由死囚犯和牧師組成,他們來到了50年前卡文迪許首次飛行的地方,所有的囚犯登上了一艘飛艇——五月花號,他們帶上了一百天的補給,和兩艘備用艇出發了,在航行了60天之後,人類第一次在大西洋的另一端看見大海。這時,距離衛青離開開皇港,第一次開始海洋探索,已經過去了近500年時間。

五月花號上80%的囚犯選擇繼續向前航行,並給願意返航的人留下了一艘備用艇。由於記載模糊,人類在新大陸的登陸時間已經無法確定,目前廣泛認同的是在經過20天的飛行後,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新大陸的土地。加上之前海上的航行,19世紀的人類如果想去新大陸,要花上半年時間,而今天,從紐約到阿提拉港(為紀念阿提拉,在五月花號出發的地方設立的永久式海上基地,作為飛艇補給站)只要三十天時間,而完整的跨洋航行只要三十五天時間。

2、氣流文明與城邦文明

雖然氣球的表面也有著面積巨大的大陸,但是因為遠超地球的面積,以及更高的山脈,更寬的河流,更廣闊的沙漠和雨林這種天塹,在氣球上,文明 的分布幾乎都是沿著溫帶和亞熱帶的海岸線分布,即使到今天,文明程度最高的非洲大陸,仍然有超過50%的區域從未有人類踏足。

同樣的,因為面積的巨大,沿海地區的文明同樣擁有巨大的縱深和豐富的物產,巨大的距離導致了物產和文化的差異性十分巨大,在同一個文明體系 內,不同的聚居區之間經常有著巨大的距離,甚至難以逾越的自然障礙,因而海洋,成為了最重要的交流渠道,二擁有中等面積內海的國家,更多的 出現了統一的帝國過著商業城邦聯盟。最典型的的就是前文所介紹到了開皇——他們控制了波斯灣(翻譯成地球的語言就是寧靜海),羅馬,羅馬人 的城市在歐洲的南部沿海一字排開,但最繁榮的是亞得里亞海與亞平寧半島的西部沿岸,而在非洲,位於幾內亞灣的閃米特文明群就顯得鬆散了許多 ,是由一大群城邦和公國組成的一個小舞台,整個世界最繁榮,發展程度最高的地區是位於東非的衣索比亞高原,分布於紅海和匕首灣兩岸,埃塞 俄比亞帝國,匕首之尖五省同盟,漢志國,索馬利亞王國等一系列國家在這裡誕生,這裡是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的地區,也是最早和開皇建交的地區,更 是文明多樣性最高最複發的區域。

上面說到的這些文明就是典型的城邦文明了,也就是以城市為核心,沿著河流或海洋,向四周發展農業的文明形式。然後通過海洋作為自身的主要交 通方式,擁有更廣闊的海洋的文明,會有更強的探索慾望,這也就是為什麼開皇與羅馬開啟了地理大發現時代。而閃米特人卻面對著廣闊的海洋本身 無所作為主要是因為他們所處的地理位置,缺少可以看得見的「對岸」,所以並沒怠惰探索的動力。

阿提拉是第一個到達氣海的羅馬人,但並不是第一個到達氣海的「氣球人」。人類歷史上,有這樣一支神奇的氣流文明,他們生活在南半球大氣旋中,當地人將這條大氣旋帶稱為「密西西比」,意思為大河。

和身在大陸上的文明不同,這裡的文明和人類並不是一個物種,他們是尼安德特人的一個近親,祖先是莫三比克猿人,在智人開始離開波札那盆地時,他們也離開了莫三比克平原,只是他們選擇向東遷徙,直接來到了海上。由於長期在海邊生活,這些猿類進化成了海猿,他們當時的活動範圍已經無法考證,只能確定有一個分支完全脫離了陸地的生活,沿著溫暖的洋流一路向北,這大約發生在15萬年前。

這支海猿部落順著海流來到了印度洋的氣海邊緣,在機緣巧合下,他們來到了一塊小型的浮石,這塊浮石脫離了印度洋的海水,進入到密西西比的大氣環球中,神奇的是,這些位於邊緣的大陸碎片居然形成了一連串距離相近,軌道相對穩定的浮石群,後來證明這些浮石群居然是一塊塊巨大的磁石,在相互之間的磁力及斥力作用下,在底部氣室的輔助下,他們將這些浮石群形成了一個被稱為「馬爾地夫群島」的群島。其中最大的一塊浮石被命名為哈拉和林,意為:黑圓石。

在1880年,庫克船長在向南探索的過程中,偶然經過然後發現了他們。當時他們正維持著16世紀的純人力工業水平,除了在滑翔和飛艇技術上具有極高造詣之外,全面落後於已知的文明,這也是第一個被發現的氣流型,也是第一個和非洲文明建交的異形文明,至於後來該類型文明對非洲文明構成的威脅,以及曠日持久的戰火,那都是21世紀發生的事情了。

第二段完成大半,關於氣流文明的設定明天補上,稿子丟在公司電腦上了。

各位晚安——20170207

每天更一點,半個月更完。


木星赤道長達45萬公里,是地球的十多倍,表面積是地球的120倍。

--分割線--

一、香XX奶茶,一年賣出7億杯,杯子連起來可以繞地球0.18圈。

二、第70屆聯合國大會昨天在北京開幕,來自全球200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磚家分析,聯大的召開預計將拉動我國GDP增長0.5個百分點。

三、「地理課複習得怎麼樣?」 「馬馬虎虎」 「全世界53洲46洋你背給我聽聽」

四、歷史上,800大文明古國留下了豐富的遺產。每年出國旅遊20次,40年後就可以把800個文明都去一次喔!

五、MU89765789 北京(首發站)-紐約(終點站) 的航班就要起飛了,本次航班預計15天後到達,中間經停18站,未到站的旅客請不要下機。


答主既然說的是地球上的一切都不變,除了大小外的理想(反自然)情況。

那我們就來直觀的看一下吧:

左邊是正常大小的地球,約12756km直徑的地球;
右邊是和木星一樣大的地球,約142987km的直徑。

……港真,我覺得人類可能走不出非洲了。元芳你怎麼看?

大人,我覺得此事……有點難,但也不是沒有可能啊,只需加以時日,也不是不可能的,中國有句古話,叫作: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水滴可以穿……

別中國了,你也不看看,光這東非比整地球還大呢,能不能走到中國還是一回事呢。不只是距離,中間的關卡和險阻增大了許多,這是地獄難度。說不定至今都壓根沒中國,也說不定壓根不會有黃種人和白種人……today,我們都是非洲人。……我是包拯。

大人,屬下一直以為你是狄大人呢。

展昭,你過來看,這邊這個馬達加斯加直接就變成大陸了,根本就不是島。

是呀,包大人,問題是這莫三比克海峽快頂上一個太平洋了,不好過去呀。

……你看這非洲直接就成巨陸了,不能叫大陸了,光這叢林都比地球面積大。人類的祖先還不知道下不下樹呢。

大人,其實我覺得生存空間變大了,可以一邊遷移一邊發展,人類的祖先可能會分成好幾十批慢慢的離開非洲,但是會比現在慢的多的多,然後種人種之間差異很大,生存空間也很大,各個不同的人種不會滅絕,地球上不只是現代人,可能還包括尼安德特人、還有許多分支都會存在,而且在這片星球上獨立的發展,想想就一顆賽艇呢。

你是說半獸人是可能存在的?

是的,獸人永不為奴。

你說的沒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即然地球變大了,環境更複雜了,那可能性也變多了。我覺得,人類剛走到歐亞巨陸時,非洲文明就早就一片繁榮了,但是他們不會知道其它巨陸的存在。而其他巨陸,也早就忘記了非洲巨陸的存在,巨陸之間的聯繫會變的很困難,絲綢之路不可能存在了,這唐僧西天取經,那就不是九九八十一難了,那得乘以318,再牛逼也得老死在路上。壽命太短,路途太長,這大大影響交流與發展。

大人英明。

我是中二。


……
史前一萬年,傍晚,北非巨陸的某個地方:
一個小孩看著天空西南方巨大的光帶出神,那是月亮被大地球撕碎後形成的地球環,在太陽的照射下形成的反光,但是他並不知道。不,應該這麼說,這個維度的地球壓根沒有存在過月球衛星。夜晚是很黑的。

(未完待編)
新年快樂。


大家會練成界王拳。


更新下,結尾有亮劍版
————————————
皇太極:此番入關劫掠,到密雲就回來,切不可冒進。

多爾袞: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死之前我想看一眼山海關的盡頭。

康熙:親征葛二蛋回來,北京已北平。
康熙: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乘五百年。

雍正:你說塞思黑他們今天出發,這輩子能到寧古塔嗎?

乾隆:其實朕只下過一次江南,北京的家已經九十年沒回來了。夏雨荷秋雨荷冬雨荷都好看。

嘉慶:把和珅家的銀子繞地球一圈也用不完。

道光:聽說有個國家叫英吉利,他們的船用慣性過彎所以很快,但朕是等不到了。

咸豐:從金田到金陵,他們走了多久?
洪秀全:累成狗。

同治:沒有知己只有後宮佳麗的日子好無聊。北京城就這麼大,我怎麼就找不到你包龍星。

光緒:從紫禁城到頤和園,每天不是在去請安的路上,就是在請安回來的路上。

宣統:每天騎自行車在宮裡轉一圈,庄士敦說我的英文名字叫阿姆斯特朗,一個唯一有資格穿黃衣服的男人。後來黃衫也被扒了。

袁世凱:很多人問庚子國難的時候小站的兵在哪,我隨即開拔入京勤王,只不過到的時候已經是辛亥年了。

————————————


希特勒:嗶了狗,巴巴羅薩閃電戰打到1943年了還在波蘭境內。

斯大林:你們已無路可退,身後就是明斯克。

戈林:讓戰鬥機再飛一會兒。

南雲忠一:嗶了狗,走一半的時候誰給我的航母做保養?

隆美爾:嗶了狗,非洲我南北著走也該到了。

曼斯坦因:保盧斯你再堅持堅持,就差最後兩千公里了。

保盧斯:不等了,我要投降,誰也別攔我。
——————————
麥克阿瑟:什麼蛙跳戰術?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給我打。

古德里安:給我足夠的石油!要97的!

巴頓:給我300個裝甲師,我能推平整個莫斯科。

普京:俄羅斯雖大,但是很多是多餘的。

B-2轟炸機:給我沿途派十個航母。

肯尼迪:我們的目標是十年之內把人送到北極並安全返回。

赫魯曉夫:我們要把導彈架在古巴。
肯尼迪:So what ?

赫魯曉夫:黑海的別墅太遠了,不去了。
勃列日涅夫:嗶了狗你不去我怎麼上台?

——————————
長崎市民:炸我們市民廣場的旋轉木馬乾什麼?
美國:行行行,本來不想把氫彈用來實戰的。是你嗶我的。

——————————

吳三桂:從山海關打到麗江,還有誰?
林彪:知道海南島為什麼那麼多東北人嗎?
三叉戟:不賴我,按道理我應該飛到莫斯科了。

石敬瑭:我覺得歷史可以把棺材板松一松。

周亞夫:將在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軍令有所不受。
李白:蜀道難,難難難難難於上青天。

孫中山:有生之年為北京建十萬公里地鐵。

蔣介石:有生之年在灣灣修十萬公里公路,以報先總理遺願。

李雲龍: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土星5號炮呢,給老子拉來!

秀琴:李雲龍你點火啊!別讓我看不起你!

山本一木:嗶了狗,萬里送一血,還被你倆秀一臉血。


お待たせしました!
老家沒有網路,只能先在電腦上截圖,再用USB線傳到手機上發出來……

————分隔線————

先放結論 :
對地球,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溫度會暴跌到 -40 度左右,然後穩定下來,地球生命遭遇滅頂之災; 重力加速度增加到 100m/s^2 左右。
對太陽系,地球外圍行星的運行沒有問題,金星軌道離心率增大,在距太陽第二近到第四近之間波動。

首先,啟動 Steam,打開 Universe Sandbox 2 。

先看下土星和木星的半徑,分別是 58232km 和 69911km,

把地球半徑調到這兩個數值後,地球質量瞬間增加到 2.4 個和 4.16 個木星大小,表面重力加速度分別達到 89.8m/s^2 和 108m/s^2,動物們會因為骨骼無法支撐身體重量而被自己壓死……

不知道為什麼地球溫度會突然降到 -40 度左右,求大神解釋。

運行一百年後,金星在地球引力的擾動下,變成一顆在地球和火星跳舞的行星。


重力條件下,人類的身高應該在十多厘米。

也就是說,你的身高大概也就是JJ那麼長……


100萬年前,非洲誕生地球第一個智慧生物_貓類;
80萬年前,亞洲誕生第二個智慧生物_人類;

70萬年前,南美洲誕生第三個智慧生物_狗類;


此後在漫長的歲月中,這三種智慧生物不斷發展壯大,分別經歷了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但由於地球本身過於龐大,三種智能生物相互之間沒有任何交集……


1100年,亞洲出現一個很牛逼的人物叫鐵木真,他跟他兒子率領部下征服一個又一個人國,足足用了七十年時間,最後,終於,把,山東半島統一了。


1232年,早啊拉屎貓國有一位年輕貓叫麥哲倫,突發奇想:「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於是跟國王要了條大船,向太陽落下的地方拚命劃拚命劃。不得不說,他很幸運,一路沒遇到挫折,最終在他60歲時候,他成功渡過大西洋到達南美,在岸邊他看到一群奇形怪狀的傢伙。
麥哲倫開始喊話:「喵~」
對面:「阿嗚~」
麥哲倫:「喵了個咪,喵!」
對面:「汪!汪!汪汪汪!」
麥哲倫亡。
麥哲倫的兒子慌忙跑路,繼續向西前進。
就這樣,麥哲倫六代人用171年時間,成功完成環繞地球的壯舉。


1936年,馬丁.路德.金在講台上演講:「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有一天,貓類和狗類的孩子能夠坐在同一個教室,我希望有一天,人類和狗類可以自由戀愛……」
台下,狗類興奮地搖起尾巴,貓類則憤然離席。

2164年,中國與巴西之間的足球比賽正在阿根廷上演,突然,播報員興奮地喊到:「中國隊進球了,一比零!」
2分鐘後,中國的某大學宿舍樓傳出排山倒海的歡呼聲。


木星對人類而言最大的作用是替我們擋住了絕大部分的彗星和隕石,如果地球變到木星那麼大,強大的引力會把非常多的小天體給吸過來,然後一古腦的往我們頭上砸,這日子還怎麼過?那不變成打地鼠了?


看到這個題目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或許適合生命出現的行星中,地球屬於體積最小的之一,這樣的話地球的文明程度才會領先,至少不落後於其他地外文明。這樣或許才能解釋,為什麼還沒有發現地外文明主動與人類聯繫。因為小才容易文明融合,文明融合才能基本一致、互相協作發展太空。難以想像像木星般大小的文明星球上的智慧生物,面對浩瀚無邊的大地,會很快把目光抬向天空。


如果是等比放大。

按照炎黃子孫的尿性,中國會大十倍。

按照歐洲人的尿性,歐洲的國家數量會多十倍。


一個球形星球,當其密度一定時,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星球半徑成正比,所以題主你過約束了……
不如我們就放棄表面重力不變這一條件吧。
木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11倍,在平均密度不變的情況下,表面重力也會變成地球的11倍。

嘛~看上去也不是很大的樣子嘛。
然而這就導致了生物的體積不可能長到很大的地步,一個物體的抗壓能力和其橫截面積成正比,其質量卻和體積成正比,與其長度一個是平方關係,另一個是立方關係,粗略一算的話這個星球上的「人」身高大概也就十幾厘米的樣子吧。

一群身高不到原來十分之一的人,生活在半徑是原先11倍,表面積121倍的星球上,後果就是他們很難理解星球是圓的這一概念,人們將長久的沉浸於天圓地方的萌妹——啊不——蒙昧中,環球試航更加遙不可及。同時天文學將難以發展,人們連「地心說」這一階段都難以達到。

同時由於天文學的停滯,對世界的解釋權將不可避免的被宗教牢牢掌握。

總而言之,在這樣一個星球上,人類的發展可能會長期停滯於萌妹的農耕社會,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將局限於自身能觸及的小小地方,人們的精神領域將長久的屬於宗教……

幸好地球足夠小。


奧巴馬由於長期不在國內,被彈劾。。。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9日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已經進入執政末期。2016年,他將展開至少6次出國訪問,在國內政治環境集中關注大選之際,飛往海外進一步鞏固自己已經取得的外交成就。奧巴馬的出訪目的地包括中國、日本和波蘭等地,遍布全球。


我看到的問題設定如下:

首先,拋開天文問題,這個設定也是不成立的,因為向心加速度和半徑成正比,在自轉周期不變的時候,半徑越大,就有越多的重力加速度去充當向心力,結果就是赤道附近引力可以忽視,兩級附近才有一個g的引力……這個星球上必須有標準砝碼,彈簧秤不能用。

忽略這個bug,第一宇宙速度的計算公式如下:

在重力加速度g不變的情況下,衛星的速度和半徑的平方根成正比。考慮到動能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可以發現衛星的最低動能和星球半徑成正比。土星的半徑約為地球的10倍,在這樣一個星球上,發射衛星的難度大概比地球高一個數量級。

然而,衛星的作用遠不是比我們這個星球高一個數量級!因為距離增加十倍,陸路和海路的溝通難度增加遠不止10倍!19世紀的技術可以支持80天環遊地球的夢想,在這個設定中卻無論如何支撐不了800天環遊地球的可行性。(8000天差不多)

一支部隊不考慮後勤,餓肚子奔襲,極限是100公里左右。(瀘定橋戰鬥一天120公里),但十倍的物資絕不可能支撐1000公里的奔襲。二戰美國從珍珠港和西海岸出發攻擊日本,雖然號稱有「跳島戰術」,繞過了拉包爾和特魯克兩個十萬軍隊的要塞,但終究是沿著太平洋南部島鏈一步步啃過去,沒有考慮壓制日本艦隊後直接橫越北太平洋直接打本土。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發動十個500公里的進攻戰役不難,一次5000公里的戰略突擊超出了美國的工業能力。

在本題設定的環境下,大洋的幅員會達到十萬公里的級別,中國南海相當於大半個大西洋,渤海也有幾千公里方圓,相當於半個地中海。蒙古草原和撒哈拉沙漠都有縱橫幾萬公里的尺度,是茫茫的信息壁壘和貿易天塹。就算這個星球的板塊分布和我們不同,中間水陸交錯,也不會因此減少溝通難度。更何況尺度擴大十倍,面積增加100倍,任何貼著地面的長途交流(包括飛行)都增加了幾十倍的不可測因素。

所以,在這個星球上,第一張可靠的全球地圖可能要晚於衛星的出現,甚至登月都可能比世界大戰要早。

(文明2以來的奇蹟戰略終於要變一變了)

衛星和空間站不僅僅意味著全球測繪,還意味著強大的戰略偵察能力、資源勘探能力,以及通訊能力。哪怕不是即時轉發信號的通訊衛星,衛星在繞過半個星球之後重發電報,乃至拋下返回艙傳輸文件,也能帶來超時代的控制能力。當年大英帝國用海底電纜環繞了世界,在這個星球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的基礎將是人造衛星。(超長波無線電的效率很低,也要受地球遮擋)

(世界上第一條海底電纜)

總之,在這個世界上玩文明遊戲,一旦在工業時代站穩腳跟,就應該努力開發航天技術,儘早發射人造衛星,從而掌握世界的真實面貌,制訂出第一個可靠的全球戰略。

此外,雖然幾何尺度變了,但在無線電出現之前,帝國和游牧族群的規模是不會變的。如果我們這個世界的蒙古帝國已經達到了不得不分裂的規模。那麼在新設定中,內陸草原和農業區幾乎不可能被單一帝國所統治,或者說在工業革命之前,任何權力中心都不可能控制草原(大河流域)十分之一的寬度和百分之一的面積。

這意味著單個政權(統治者)的偶然因素很難顛覆內陸宏觀政治結構。如果沒有突破性的技術變化,內陸地區的政治-軍事變動會在氣候因素下出現規律性變化,進而出現非常準確的周期性變化。(類似於二維平面上的流體力學)。民族大遷徙,印歐人擴張、北方民族南下等事件都可以精確地預測(時間誤差控制在十幾年內,規模誤差控制在幾萬人)。

農業時代的歷史學家如果有心,可以總結出許多經驗公式,甚至像阿西莫夫在《基地》中設想的「心靈歷史學」那樣,定量分析歷史變動。

艾薩克·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第一部之1

 「在你加入我的組織之前,年輕人,你得學著把心靈歷史當作應用在所有問題的方法。━━仔細看。」謝頓從腰袋裡拿出計算機。據說他放了一台在枕頭底下,以便睡不著的時候用。灰色光澤的表層用久了有點磨損,謝頓布滿歲月、斑痕的手指靈敏地在表面縱橫排列的按鍵上彈跳,紅色符號由上端湧出。
  他說:「這表示帝國目前的狀況。」然後等著。
  終於尼克說道:「當然,說明得並不完整。」
  「對,不完整。」謝頓說:「很高興你不盲目同意我的話。不過,可以算作供理論推演的近似狀況。你接受嗎?」
  「在保留對函數導出的驗證之下,我接受。」尼克小心避開可能的陷阱。
  「好。加上下列已知機率包括帝王暗殺、總督造反、經濟蕭條的循環周期、星球探勘的衰退,還有……」
  他持續念著。每提到一個新項目,新記號就隨著他的觸鍵而活躍,再溶入擴張變化的基本函數中。只一次尼克阻止他:「我覺得那個集合變換不對。」
  謝頓慢慢地重複一遍。
  尼克說:「但那是透過某種社會禁忌活動來完成的。」
  「好,反應很快。不過還不夠快。在這裡不算是禁忌。我展開給你看。」
  這段程序花了不少時間,而演算完畢時尼克謙遜地說:「是的,我明白了。」
  終於謝頓停下:「這是三世紀後的川陀。你如何解釋?嗯?」他側過腦袋等著。
  尼克不可置信地說:「完全崩潰!但━━但是不可能呀,川陀從不曾━━」
  以一個老人來說,謝頓顯得十分興奮:「來來來,你已經看到結果是如何得到的。用語言描述它,暫時撇開數學符號。」
  尼克道:「川陀愈變得專業化,就愈脆弱而無法保護自己。進一步說,它愈是成為帝國的行政中心,就愈成為野心家眼中的第一特獎。當帝位傳承愈來愈不確定,而世家封邑愈來愈不受羈縻,社會責任就沒有了。」
  「行。三個世紀內完全崩潰的機率是多少?給我一個數字。」
  「我不敢說。」
  「你應該可以做個場微分吧?」
  尼克感到受了壓力。計算機沒給他,就擺在他眼前一尺。猛力計算之餘,他覺得頭頂冒汗。
  他說:「大約85%?」
  「不壞,」謝頓說,下唇微出:「也不算好。正確數字是92.5%。」

當然,規律一旦被歸納出來,就會反過來影響歷史,文字和造紙術出現之後尤其明顯。就算在真實歷史中,中原政權也知道「秋高馬肥」的時候蠻族會南下,要每年夏收後動員農民士兵和禁軍進行「防秋」。只是在這個面積百倍於地球的世界中,多年周期和內陸歷史事件的因果性會更明顯。率先利用規律的文明會佔很大優勢,提出唯物主義歷史觀的馬克思或許在工業革命之前就能出現。


相關回答:

為什麼俄羅斯可以佔領西伯利亞並進行有效統治而中國不能?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一個行星要在什麼情況下內核會停止,怎樣才能再次活動起來?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相信共產主義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歷史上有過哪些大的海盜集團?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有哪些天文現象影響人類社會的案例?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地球變成木星大小,表面積增大120倍,假設人口密度不變,全球人口增加120倍。
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應該是這樣的:
1.德軍以其720個裝甲師、480個輕裝甲師和480個摩托化師為主要突擊力量,在一馬平川的波蘭西部勢如破竹般撕破了波軍720個集團軍約9600萬人組成的防線。通過閃電戰戰術,德軍只花了10年時間便佔領了波蘭全境。
2.盟軍利用發電機計劃,在敦刻爾克成功撤出了3600萬大軍,為未來的反擊留下了機會。
3.巴巴羅薩計劃開始,軸心國方面集結了整整6億6千萬兵力分為北方、中央和南方三個集團軍區群齊頭並進入侵蘇聯。
4.在德軍向蘇聯縱深快速推進之際,為表彰前線戰士的英勇表現,納粹德國第九代領導人東特勒在前線親自向剛剛參加完明斯克戰役的中央集團軍區群,第2裝甲集團軍區司令古德里安大將、其下屬的第24裝甲軍區,第3裝甲集團軍群司令莫德爾少將以及隸屬於中央集團軍區群的第9集團軍區的第20軍區,第256集團軍群,第766集團軍,第2298軍,第6892步兵師,第20676步兵團,1營1連連長萊因哈特上尉授勛。
5.中央集團軍區群司令博克元帥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已經能夠想像到克林姆林宮尖頂上的紅星的他,心裡絕望地想到,如果能再給他1個齊裝滿員裝備2萬輛坦克和140萬人的裝甲集團軍群他就可以打通前往莫斯科的最後3600公里路,從而在紅場上閱兵。

上述時間上可能有點問題,但管他呢,反真是腦洞大開。


可能2017年還在航海大發現?

已知的人類種族/民族將會很多,差異也會隨著地域的差距變得很大,會出現更多的種族爭鬥,格局肯定比現在的世界更不穩定。世界高緯和低緯,大陸和島國,各大洲之間的文明肯定會變得樣貌迥異。甚至由於半徑增大,而本身的角速度等參數並沒有改變,導致赤道重力最小,生物體積變大;兩極重力最大,生物體積變小。。之後就是魔獸世界了233

即使地形特別平坦,也不會出現巨大的集權/政教合一國家,因為通訊技術不發達,境內民族太多。成吉思汗/亞歷山大的帝國可能只能維持一小部分的高緯平原地帶,打了前面後面起義這樣...

由於傳統的信風帶海路太遠,緯度低,路程長,商貿將會廣泛通過較高緯陸路,亞極地針葉林會成為絲綢之路。

佔個坑


我一個辛辛苦苦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老老實實的農業人,題主你非要讓我破產失業你這是於心何忍啊你!

題主都祭出了天頂星人,強制讓地球biu的一聲變大了,我們忽略掉任何關於重力加速度、密度之類煩人的問題,就讓珠穆朗瑪峰陡增十幾倍依舊堅挺,比 瑞亞西爾維婭山 (太陽系第一高山)、奧林匹斯山(火星第一高山、太陽系第二高山)不知道高到哪兒去了。

我們把正常的香飄飄奶茶杯子可以環繞三圈的地球,稱為地球1#,把不知道高到哪兒去了的地球稱為地球2#,看看現代農業是怎麼崩潰掉的,以及現代農業崩潰後造成的後果,順便普及一下地球1#現代農業的組織模式。

地球1#的表面積:511185932平方公里,設為1。

地球2#的表面積:64230748271平方公里,約等於125。

為什麼這裡要計算表面積呢?


我們假定,地球2#表面上可以耕種的面積與不可耕種的面積之比,與地球1#差不多。而可耕地與承載人口的比例,是農業先進程度的主要決定因素——餓了你要麼去開荒,要麼爭取在有限的耕地里種出更多食物。

在距今10000年前到距今2000年前這段人類發展史上相對短暫的時間裡,全世界大部分的人類都轉向農業。……迫使人們發生轉變的是人口壓力。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我非常認同這個話:你吃不了那麼多,你種那麼多出來幹嘛?隨便走出去就能薅一頓飯回來,幹嘛要種地呢?

那位說要用地膜覆蓋、溫室栽培、機械化收割的同學,我很看好你閑的蛋疼的行為習慣。


假定地球2#上也承載了和當前地球1#上面同樣多的人口,70億。他們的人均耕地面積是當前地球1#上的125倍。我們要把地球1#上面的人口大量減少,才可以獲得相同的人均耕地面積。

地球1#上,我們只能有56000000人,五千六百萬人。

我們只需要得出,地球人口僅有五千六百萬人的時候,農業大概是個什麼發展狀況,就可以得出地球2#上的大致農業發展水平了。

全球人口6500萬的時期大概是在公元前4000多年的時候。那個時候的農業大概是什麼樣子呢?


這個時候大概是農業的起源期。

我們每天只需要花費兩個小時去進行採集和狩獵就能夠基本滿足需要了,甚至有餘糧釀一點點酒喝。以生活在環境惡劣的沙漠里的布希曼人為例,他們一周只勞作15小時就可以。

事實上這個時期人類的主要活動就是到處去薅野果子吃,碰上好欺負的小動物就逮住吃了,然後喝得醉醺醺的漫山遍野男追女,追上就干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布希曼人的人均壽命還挺長的。

原始社會好啊

讓我們一起唱:

原始社會好,原始社會好,

原始社會不穿褲子到處跑,

男的追,女的跑,

追上了就摁在地上拚命的……


到處是男的追逐女的,偶爾也有女的倒過來追逐男的,這個娛樂活動大家從古至今都非常喜愛,是一種不用付出什麼成本又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簡直是愉悅身心、蕩滌靈魂

可是這項活動有一個致命的副作用:會造出小人。

小人是要吃飯的,而且小人長大了還會造小人。即使是嬰兒、產婦死亡率居高不下,人口還是會不可避免的膨脹。

生存壓力來了。


我們的地球2#就處於這個時期:大家開始考慮要不要放棄滿山亂跑互相追逐這種自由肆意的生活,安頓下來好好開荒種地的時期。

請注意,這個時候是沒有馴化植物、馴化動物的。

在總共大約20萬種開花植物中,地球1#上的人只馴化了3000種作為食物,而其中只有30種是作為主要食物也就是主糧的,如水稻、小麥、玉米。

馴化動物更少,心算都能算出來。

農業起源期的人類完全沒有必要栽培馴化植物、培育馴化動物。我們假定人步行時速是5km/小時(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大綱》),在居住地為圓心、2.5公里半徑的區域內絕對能夠找到足夠的食物。如果不大夠了,完全可以換個地方重新開始生活。

即使人口壓力已經襲來,規範集中種植原始植物也可以滿足需求。

對於龍牙這種掌握了現代栽培技術,只能對付馴化植物動物的人,在地球2#上將會完全失去用武之地!


現代農業崩潰了……


隨著現代農業的崩潰,帶來的第一個大麻煩事就是吃貨們的痛哭流涕

未馴化植物、動物都難吃得要死,不信你去試試吃狗尾巴草和稗子。

可以食用的食物品種急劇減少:

現代物流體系崩潰,住在山上只能吃山珍,住在海邊只能吃海味,住在沙漠里只能喝西北風。

種植業養殖業崩潰,想吃什麼只能去抓去薅,逮住什麼是什麼。

一個部落種養殖的品種不會超過20種,今天你去吃自助火鍋,再爛的火鍋店也不止100種。

調料品種急劇減少,你可能吃不到辣椒、孜然以及一切不在你家附近生長的香料。

加工食品你就別想了,像喜聞樂見的撒尿牛丸是不可能出現的。

實際上連鹽都很難保障供給。

所以作為一個吃貨,你最好不要祈禱題主提到的這種情況的出現

你一輩子吃的最好吃的東西可能就是這樣的:

只要你不是貝爺那種吃貨,還是老老實實待在地球1#上吧。

農業發展了好幾千年,除了餵飽你,還幹了以下重要事情:

1、豐富了食物品種;

2、改善了食物口感;

3、在工業的幫助下建立了全球農產品物流體系;

4、極大降低了單位食物能源消耗,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養活了更多的人;

5、為工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在我們美好的地球1#中,現代農業是真正的全球採購、全球生產、全球供應,才讓你小區門口的超市裡可以買到渤海的海參、南非的皮皮蝦、福建的鮁魚、四川的火鍋底料、陽澄湖的大閘蟹、美國的大豆油、西班牙的橄欖油、內蒙古的小肥羊、秘魯的藜麥、雲南的糯米、紐西蘭的牛排。

這些地球2#上都沒有,你買不到。

農業已經深刻的改變了地球本身,活在這個地球上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家雞是地球1#上數量最多的陸生脊椎動物。

從生物學意義上講,它們是最為成功的陸生脊椎動物了,因為它們肉質細嫩營養豐富還性情溫順。


題主排除的東西還不夠,我們還得把這幾個問題都排除掉。

我們先來一個小常識,那就是地球的密度是整個太陽系所有行星里最大的存在,而密度再大架不住木星這樣的氣體行星的體積(地球的1316倍),木星的質量仍然是地球的317倍,不過從這裡也能看出來,要是把地球搞成木星那個體積,且不說地球不可能在現在這個位置,就是這個巨大的引力,會搞得什麼樣的大氣層也擋不住奔涌而來的小行星不說,這樣的一個巨大天體估計會直接成一個小太陽也是有可能的。而且題主也沒說這個大氣層是不是也被等量放大了,如果也這樣的話,這個氣壓也是厲害的很,加把勁開水都可以把鐵給燙紅。

所以以上的這些東西我們還是都要排除的,不過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看見的木星都是一條一條的——

圖 木星的「木紋」。

其實這個狀況不僅僅在木星、土星、天王星這種氣體行星上有,地球上其實也存在的,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風帶,其實原因也很簡單,這個球體按照一個軸來旋轉,從上到下的角速度都是一樣的,不過在兩極是沒有速度的,但是到了赤道那裡的線速度就會變得特別大,所以一個東西要是從赤道往兩極「飛」,就會因為自己速度太大產生一種所謂的「地轉偏向力」,而只要有大氣層的行星就存在不同的大氣溫度,我們來看下——

圖 因為受熱不同導致了我們在「側面」會看到熱空氣和冷空氣在不同緯度方向不一樣的循環,因為地轉偏向力的存在直接造成了東西方向也不一樣。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造成了地球上很大程度的大氣變化,也導致了濕潤的大洋氣流可以進入內陸。

圖 以前就畫過的一個圖,只是簡單概括下亞歐大陸的一個氣候趨勢。

地球這麼小,我們沒法做到那麼多區域雨露均沾,乾的乾死,澇的澇死,一旦要是擴展到了木星那麼大,可以說巨大的海陸熱力差、深遠的內陸很可能會造成大陸內部的真正的火星一樣的不毛之地以及沿岸的洪水風暴,而按照題主的說法這個山也要擴展到木星那麼大,那想一想下青藏高原以及帕米爾高原地區還真就是個恐怖的地方了。

所以最直觀的一個可能性是,就算人類奇蹟般的走出了非洲沒被渴死餓死,那在人類文明的搖籃亞歐大陸上,中亞真的會變成一個不毛之地,而北亞的寒冷也是不可想像的,這也就意味著東西方的交流是幾乎斷絕的。所以就算人類分布在世界各地生了根,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一個個帶來東西方變革的交流之路(我就不說一帶一路了),游牧民征服者的擴張(估計這種環境地球也沒有大面積的草原給游牧民來游牧了),這麼來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文明一般情況都不會出現,因為巨大的地理距離和內陸的死亡隔離,而沿海地區又很可能是洪澇密林,地球的各個地方還在維持原始文明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僅僅是在這裡開一個腦洞,不過就算不想我剛才說的所有的東西,就單純的放大距離,一平米變成120米(多謝指正),對於中國這種國家的地理條件造成的思維模式,一個華北平原上的超級大國的形成也是很可能的。而對於歐洲,也不排除8百萬諸侯的可能性。但是游牧民有沒有那個戰鬥力,可就不好說了。

有時間再繼續開腦洞吧,大家也可以隨便留言。

順便推薦個文,因為這個暴增的贊,我才知道,大家可能有時候低估了距離和氣候的作用,實際上關於地球,有個很應該知道的視角。
這次不放祖先的鏈接了,放個這個吧——知乎專欄——你所不知道的常識——9.為什麼北方的游牧民會那麼容易打到歐洲?https://zhuanlan.zhihu.com/p/24677935,對構建以後和我一起玩耍的框架有很好的幫助。

以上。


推薦閱讀:

如果在地球上有一種生物率先進化出能直接感知引力波的器官,它們能取代人類統治地球嗎?
類似太陽系這樣的穩定系統,太陽突然消失或改變位置,問剩餘行星運動軌跡會如何變化?
為什麼不以不停自轉的飛船來提供等效重力?
如果嬰兒在低重力或無重力環境下成長,他的哪些生理結構會與地球表面長大的人類有差異?
以"我們未能通過大過濾器"為開頭,能寫出怎樣的故事?

TAG:科幻 | 地球 | 天文學 | 腦洞(網路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