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層的高度是多少?厚度呢?

今天北京霧霾情況是這樣的,但實際應該是圖中數的五倍。我在19層看到的景象就像是冬天突然走進室內眼鏡上有哈氣,完全看不見那種;但在10樓的景象是霧裡看花,人間仙境;到了戶外又感覺和普通陰天沒什麼兩樣。求問霧霾 層的大概高度,還有厚度是怎樣的,謝謝!這有利於我以後的飛行,是做個雄鷹還是做個蝙蝠。


整理了最近幾年幾篇SCI文獻,得出的結論是:


越高的地方PM越少,是對的,但是減少的很有限。

某些條件下,400米高空,PM2.5可以降約20%。

有風和沒風關係不大。


也就是說,住到400米左右的高度,120多層,少吸20%霧霾。


詳細數據參考:[前沿精讀] 住多高,才能防霧霾?知乎專欄


2016年12月16日,北京發過一次重污染紅色預警。也是在那次,有記者登上北京第一高樓中華樽拍攝了京城的霾層。

據百度百科介紹,中華樽項目西側與北京目前最高的建築國貿三期對望,用地面積1147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3.7萬平方米,其中地上35萬平方米,地下8.7萬平方米,建築總高528米,建築層數地上108層…
這是當時16日的遙感影像圖。其實對於華北而言,每次霧霾來臨時,這種圖都差不多。

也是在2016年12月17日,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位於北京北三環)使用激光雷達對北京的霾層進行了監測。觀測結果是這樣的:17日白天霾層厚度從450m升至900m,夜間19時—次日凌晨6時,霾層厚度從900m逐漸降低至550m。如圖所示:看不清楚可以加我微博:許多多wa

(據盆友查驗,這個監測裝置叫:Lidar. 全名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是使用激光來監測外來輸入型污染與本地逆溫上升的污染融合過程的。貌似從圖上看那次污染主要還是本地污染逆溫上行的污染為主。)

然後,設在北京理工大學的激光雷達顯示:去歲12月17日那天,19-24時霧霾垂直厚度約為0.88km,高濃度區域為近地面至0.8km處。霧霾垂直厚度略有波動,整體變化不大。12月18日0-6時霧霾垂直厚度由900米降至750米左右。

這都是實打實的監測,基本上在重污染天氣時,800米以內,都是霾層。但是在逆溫層存在時,霾層往往有一個發展的自我修鍊的過程,比如一開始200米厚度,然後400、600……所以住在三四百米的高處,肯定比在近地面,沉浸在污染中的時長要稍微短一些。

以上說的是霾層厚度,說到濃度,一般而言,往高處走,濃度是要降一些的,但降的有限,基本上是一個對數遞減函數曲線,如下圖哈。清華大學環境科學系研究顯示:秋冬兩季PM2.5的垂直分布隨高度增加而呈對數遞減的規律;發生逆溫時,大氣層結穩定,垂直方向上的湍流受到抑制,風速與PM2.5逐時質量濃度在垂直方向的分布呈較好的線性關係,PM2.5隨高度改變呈顯著的對數相關關係;而在非逆溫的情況下,PM2.5逐時質量濃度垂直分布與風速線性相關的概率較小,質量濃度的垂直分布與高度的對數關係不顯著。


這個冬天坐了幾次飛機目測過,穿過超過大約1千米霧霾層後,霧霾以上藍天藍天藍天和刺眼的太陽,下面滾滾灰色的霧霾層,嚇尿,原來下面霧霾,上面依然是藍天大太陽啊。

平穩的飛到霧霾層上面後,從高空後往下看了一眼, 我當時的想法是,我可不可以不要回到人間!


今年9月以來有過多次觀測,從總體數據上講,PM2.5數值隨高度增加而遞減,距地500米高度的PM2.5數值是地面數值的一半,但是,在距地100米高度的PM2.5數值反而比地面數值高一些,100米以上至500米高度的PM2.5數值又會遞減,500米以上高度還未觀測。


獨顯一體機厚度最低消費就是顯卡的高度說得對呢


推薦閱讀:

為什麼北方比南方的霾更嚴重?
可再生能源對治理霧霾有沒有貢獻?
現在霧霾這麼嚴重,用污染換取經濟,值得嗎?
霧霾和汽車尾氣的關係到底有多大?限行是否是科學的方式而不是治理環保找軟柿子捏?
論述:霧霾「吸毒」快還是出汗「排毒」快?

TAG:空氣質量 | 霧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