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習柴靜在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演講中表現出來的技巧、能力?
柴靜霧霾空氣質量宣講視頻,從整體來看,全程代入感很強,也有好幾處很震撼,背景PPT設計風格也是互聯網發布會流行的,攝影作品也很前沿……
她在三個大問題下,一連串的提出疑問、反問,自己再拋出問題,環環相扣。
希望能夠學習,盼望深入分析。
= ===多圖預警!(知乎!你就不能搞個多圖上傳嗎!你讓我辛辛苦苦幾十張圖傳完後還沒有了是幾個意思!)====
原本我寫在豆瓣上的想不到知乎居然破四百了。。原址:
http://www.douban.com/note/486270630/?type=like#sep
在香港讀新聞研究生,其實做新聞有時和做演講很像,需要在短時間向公眾brief信息。
撇開柴靜的演講主題不說,單論柴靜的演說功力確實不愧為「表演式採訪」的鼻祖。
一場好的演說就是一場好戲。好戲的看頭就在於戲劇性。如何達到抓住觀眾眼球的戲劇性?從分析柴靜演說的開端到結尾到細節,我試圖面面俱到地分析柴靜如何讓觀眾目不轉睛的秘密。
1. 故事!故事!故事!
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演講一開始就讓人打瞌睡。
一個精彩的故事就是一針讓觀眾保持注意力的特效興奮劑。它比任何花里胡哨、與主題無關的特效手段都有用。因為一個好的故事深入人心,而不是像特效從眼前一略而過。
柴靜所運用的故事是她女兒的出生。剛出生、身患疾病的親身女兒帶來的脆弱形象很容易博得同情,從一開始就奠定整個演講悲天憫人的情感基調。
你的故事要包含你希望傳達給觀眾的情感基調。不論你的演說帶給人們的情感是憤怒也好,樂觀也好,悔恨也好,在演說開始的故事裡就植入這種感情——你的影像、音樂應當運用在這個時候。否則還是讓屏幕黑著,讓觀眾將注意力放在你身上吧。
故事不僅用於引入,更應該貫穿全篇。恐怕數也數不清柴靜的演說用了多少自己的、別人的故事了。能講故事的千萬不要解釋。一個道理通過故事傳遞要比直接灌輸要容易得多。
建議看看柴靜在首都女記協演講大賽上的演講。5分鐘,足夠讓你熱血沸騰。全篇說明、解釋性語言極少,五個故事基本就是全部組成。感受一下故事的力量。
柴靜在首都女記協演講大賽上的演講:
柴靜的5分鐘演講,平淡卻讓你熱血沸騰
2. 金字塔結構
我不知道柴靜是不是讀過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但是她整個演說的結構完全符合金字塔結構。
從引子的背景—衝突—疑問—答案結構,到之後延伸出的大大小小的分支中運用的問答結構,借用網友製作的(作者暫無可考)穹頂之下的金字塔結構圖——無疑是金字塔結構的活教材。
《金字塔原理》的內容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講清楚,還是推薦去讀讀這本書。理解這本書,從此你準備演講將不再直接打開powerpoint,而會自然而然選擇先畫出金字塔結構。
3. 移情作用
羅伯特麥基在《故事》中解釋移情就是讓觀眾覺得的「像自己」,從而拉近台上台下的距離。
柴靜在演說中運用這一手法可謂爐火純青。她通過講述自己親身經歷或親眼看到的事、揣測觀眾的想法、運用細節來達到移情的目的。
用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是最有效的移情手段。不但因為你親身經歷,讓人信服,更因為一個你自己的事必定會講得頭頭是道,充滿感情,比用那些老生常談的愛迪生、愛因斯坦的名人故事要容易讓人受感染。
為了增加真實度,你應該在平時多做有心人,用手機拍下自己的精彩時刻,以備不時之需。
這是非常煽情的一段(看我們大影后陶醉的表情)。柴靜描繪了四季里非常平常、每個家庭都會發生的場景。但就是這些場景讓人動容,因為它們是人內心普遍的嚮往,卻因為霧霾而不能再實現。
仔細留意你會發現柴靜的演說里充滿了無窮無盡的細節。每一個場景的描述她一定會帶入細節。霧霾天里每個人都離不開口罩,而柴靜細化到最小的事,讓你覺得霧霾真是影響到了生活的每個角落。
你甚至可以帶來真實的物件。
而細節也可以是觸目驚心的。用封條鐵上門縫——一個小動作帶給人多麼大的震撼。
4. 自問自答
柴靜是如何串起這100多分鐘的演說的?
擔任這一重任的鎖鏈是問答。
且不說柴靜演說的三大主題都是用問號來標註,細化到下面的每一個分支都是用問題來串聯。
但是柴靜並不是簡單地拋出問題,然後解答。她不僅給出答案,還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詳細地講給讀者聽。有時,她在探索答案的路程上甚至還有錯誤。
這一手法可以讓觀眾對答案的印象更為深刻,因為柴靜引領觀眾一起完成了答案的探索,從而深深刻入觀眾腦中。
另外,細心一點,你還會發現柴靜有一個口頭禪——「對嗎?」。每問一次「對嗎」,雖然你嘴上不說,潛意識其實都在認同柴靜,無形中你與她得距離就被拉得很近。這也可以被認為是移情的一個小方法。
5. 及時總結
及時的總結有利於讀者明白一個段落的結束,吸收結束的結論,迎接新的章節。
而結論的呈現也應當像柴靜這樣簡潔清晰。
6. 幽默
如果你說的是悲傷的主題,你該不該運用幽默?
如果你在針砭時弊,抨擊陰暗,你是不是該將憤怒進行到底?
不,適時的幽默是點睛之筆。
無論什麼情感基調的演說都可以含有幽默成分。如果是一個抨擊性的主題,那它將成為諷刺。如果是讓人落淚的主題,那也會讓觀眾笑中帶淚。它似乎擁有自我適應的神奇魔力。
柴靜的演說在悲憤交加中就時常可見幽默的身影。而這許多次的笑不但沒有削弱演講的力量,反而更讓人們對那些陰暗面更加嗤之以鼻。
7. 切莫濫用互動
不要不停與台下互動,比如問問題——特別是開場,面對一群初次見面的觀眾。很多人易犯的錯誤是認為這有利於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但事實是往往會引起尷尬。
柴靜全場使用互動的次數屈指可數。(感謝 @徐慧琳 指出茶葉蛋的錯誤)
如果正確答案不能出人意料,那就不要輕易與觀眾互動提問。
與其強迫觀眾參與到你的演講,不如讓觀眾安靜地聽你說,這樣他們比較容易卸下心防,與你並肩。沉默的力量可以比喧囂更大。
8. 呼應
一個有頭有尾的演說會讓人覺得圓滿。結尾再次出現開頭的內容會使人在短時間內於腦海中浮現之前的重要內容,加深對演講的印象。
9. 用圖,少用文字
能用圖的地方堅決不用文字。想想高中老師一黑板的板書,你提得起興趣嗎?也許你沒有柴靜的團隊來為你打造豐富的動畫和視頻,但是一張圖就足夠了。柴靜的演講也並非充斥著絢麗的視頻,更多的還是一幅幅圖片配以她本人的講述。
當然,文字也並不是必須在幻燈片上絕跡。一些觸目驚心的數字也能夠讓人收到震撼。
如果你覺得必須配以大段文字才能把你想說的表達清楚,那麼你必須考慮是不是應該用通俗化的語言來解釋,或者標註重點。
柴靜多次在幻燈片上展示了複雜的圖表、法條以及報告。
對這些資料的處理,她會直接承認大多數人都看不懂,然後轉而以通俗的方式向觀眾解釋。這樣反而比讓觀眾自己去理解更加有效果。
或者,柴靜也會把重點標註出來。
原則就是絕對不要真的讓讀者讀超過三行的內容。事實上,最好是把信息壓縮成短語或片語,或者靠演說者自己解釋。
10. 外觀
穿得低調。觀眾是來聽演說,不是看走秀。
調暗燈光,甚至幻燈片的背景最好也是黑色。讓觀眾似乎在觀看電影,這樣才能專註。簡單概括下吧:
- 能One take就足以說明對這次演講以及內容的準備是十分充分的,不打無準備之仗,包括部分人揣測的那些背後動機和將面臨的問題,我想柴靜和她牛X的人脈與團隊不會比你笨;
- 演說者自己的邏輯清晰,那麼她給眾人呈現出的邏輯說辭和演示就會清晰,會給人一種認真深刻有邏輯的印象。有些人會片面的認為柴靜在用女兒等問題博取同情,但卻恰恰忽視了柴靜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和做法,要知道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女人,如果純粹靠哭鼻子耍性子就可以博取同情,那麼所謂的同情和人性也太廉價了,你看看明星哭鼻子是不是只有粉絲心疼;
- 你看到的是台上孤零零的柴靜,但背後是一支團隊,有編導有攝像有顧問有種種人脈鋪襯。包括你看到的Keynote和場景布置,這些都不是由柴靜一人完成的,都是整個團隊在做工作。最令外人吃驚的是柴靜背後的老羅團隊,雖然我儘力避免在知乎讚許他,以免被噴被政治不正確。但客觀的講,你仍然不可否認羅永浩在這其中的作用,你可以看到柴靜的整場演說中有不少細節邏輯甚至是說辭,不僅似曾相識,還有點燕歸來的感覺呢;
- 柴靜自身最大的亮點除了她的邏輯性很好之外,她對於整個環節的分割節點所應達到的預期效果,都能映襯得當,語氣很緩但字字沉重抓人,當到了不同的關鍵環節時,她的語氣就變得更凝重,音調也逐漸加強,這比一個紀錄片的旁白還要更抓人心;
- 第一條就說了「準備工作」,最大的準備就是柴靜的演說稿,你很難想像整體演說還穿插了羅永浩的梗,使得讓人難免想到了那個跟惡勢力較真兒的胖子。而當柴靜一隻弱女子堅挺的站在台前時,我們不會在用過往犀利刻薄的視角看柴(lao)靜(luo),而是用那個溫文爾雅,冷靜獨到的感性面來重溫柴靜帶來的觀點,以及她帶來的效應與影響力、號召力。
與其說柴靜在演講中表現出來的技巧和能力,不如說柴靜的準備工作做的足,在有萬全準備之下一個人是有很大底氣的。這就是所謂的胸有成竹,瞭然於心。而且正因為柴靜親身參與了整個調查,所以她更理所當然的自然陳述,甚至我個人都不覺得柴靜用到了那些被過度解讀的「技巧」。
我認為真正的演講技巧,是你親身的參與了事件其中,不僅可以從當事人的角度闡述看法,更能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分享感受。從不斷地發問、求知、反思中循環,由內而外的迸發出共性的力量。
這,就是柴靜的能力,我並不認為她用了多麼多的技巧,真正牛人是不需要技巧的,但真正的牛人絕對在私下做了你難以想像的龐大工作,龐大到列出的預算和工作量已超乎你想像。
網友說知乎上有人問,所以我就把原作貼上來了。大家估計昨天都見過朋友圈有這麼一個分析的微信文章了。
朋友圈第一次被一個演說爆表---不僅僅因為它關乎我們每一個人,關乎我們的子子孫孫的生死利益,更重要的是她也完美的詮釋了一個站在台前的演講者應該說什麼,怎麼說。所以我迫不及待的想從演說的角度剖析,為什麼我們看完以後會被感召?(沒有看的,不知道此視頻的,請速百度或查看微信朋友圈;看了沒有被感召的,只能說你無所謂,不怕死,沒人性。)文章速讀2分鐘,對演說感興趣的朋友,多注意看黃色標註部分,估計得花個10分鐘。
1. 演說目的話題
從柴靜的103分鐘演說視頻中,她披露了很多信息,表達了她的態度,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她感召了我們要改變觀念,採取行動。她的演說涵蓋了四大演說目的(除開類似相聲或者脫口秀一類的搞笑演說):陳述,解釋,說服和激勵。 當然整篇演說達到的肯定是激勵的目的(你有沒有看到最後告訴自己以後要怎樣不要怎樣?)但她的演講不是以自己抗爭獲取勝利的故事去激勵,而是為了服務於更多人的利益出發,從一個母親的角度出發,做出的一系列調查去激勵。
她選擇的話題是空氣污染,一個極具影響力的,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確實存在的現實問題,觸及到人類的五大需求之一:生存需求。(其它的包括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自我和被人尊重,自我價值實現)儘管這不是她擅長的話題,但是因為做了大量詳實的調研和實地走訪,她已經成為了這個話題強有力的發言人之一。
另外,在演講過程中,她多次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尊重觀眾,自問自答,把觀眾心中的疑惑一一解開;她真摯的情感自然流露,讓你聽上近2個小時也依然沉浸其中。
2. 組織結構
由於演說很長,架構很大,我畫了一張圖(三擊下圖放大看)提取了所有的素材,並解釋了她使用的結構。柴靜的邏輯思辨能力非常強,如果不是這麼清晰的結構,這樣充滿專業信息的演講真的很容易讓人睡著的。
從全局來看,她使用的是說服性演說常常使用的「背景-衝突-解決」(Situation-Complication-Resolution)結構。另外她在結束的時候用一段圖文視頻呼籲大家可以從自己,從現在,從小事行動開始改變。最後照應了整篇演講的主題:同呼吸共命運。她在開篇,主體(三個論點)和結尾都非常清晰的做了劃分,並且每個部分之間都有良好的過渡,使得我們跟隨她的節奏,聽的一點也不凌亂。從細節來看,論據充分,彼此有歸納也有演繹結構,完全符合金字塔原理對思維,寫作和組織材料的要求。
3. 講述故事
這是每一個演講高手都必須掌握的技能,因為故事本身就有一種抓力,牢牢地吸引你往下聽,往裡去探尋。當她要提出每個人都要問的三個問題時,她講她女兒趴在窗邊問問題;當她想證明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有多污染時,她講她自己使用PM2.5捕捉儀器;當她想說明這不是我們國家獨有的問題和也可以得到解決的時候,她引用了英國倫敦大煙霧事件和洛杉磯如何治理;當她想呼籲大家從小事做起,她講了她如何在短短的時間讓工地老闆覆上防塵布,讓餐飲店老闆裝上油煙過濾器等。一系列親身經歷的和歷史事件強有力的佐證了她的每一個觀點,也深深的觸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的認知。
而且她在講故事的時候,摒棄了很多的專業術語,採用對話和有變化的聲調引領觀眾進入故事的設定和情景之中,這使得她的幾個故事非常的真實。觀眾不會覺得她是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
4. 使用幽默
即使在這麼嚴肅的話題里,柴靜一樣不會忘記幽默的強大力量。幽默使人放鬆,讓觀眾一種更容易接受的姿態聆聽你的信息。柴靜講到鋼產量時,中國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國第四,大家已經笑了;然後她停頓了一下,又補充了一個「唐山當時還謊報是第五。」這是幽默的一種手法,英文是riffing,中文翻譯是即興重複,就是先讓觀眾笑,暫停,然後用和之前有關聯的笑點說出一個更誇大或更好極致,使觀眾發笑,有點像三句半的感覺。當講到最後餐飲店老闆請他們吃油餅子時,她誇張的說,「那一年工作餐我們都是吃的油餅。」我們無從考證,不過類似這樣誇張的手法,也是幽默常用的一種手法。
5.情感豐富
毫無疑問,柴靜是一個深度思考的女文青。你也許感覺大部分時候,她的演說比較嚴肅---實際也是,103分鐘的演講,大多數時候,她都是帶著我們揭開的是駭人聽聞的事實。不過,你應該也感受到了不同的情緒,憤怒,厭惡,恐懼,愛,幸福,悲傷以及驚喜。7種情緒,讓這篇演說不再平淡,我們的心情在跌宕起伏中最後跟隨她走向了希望。如果你想要做好演說,發現從頭到尾就是一直在亢奮,或者一直哭哭啼啼,基本上,很難。
另外,由於她多年的採訪經驗,她表達不同情緒的時候顯得是非常自然和控制的。我們看過很多演說者由於過於在某種情緒中而無法自拔導致的失敗。切記!
6. 吸引人的語言
首先她將中心思想「同呼吸,共命運」反覆出現在演說中。朗朗上口和相同結構的短語使得觀眾非常容易抓住中心主旨,引起共鳴和進行傳播。
另外,作為文藝女青年的她還使用了大量的富有濃濃文學氣質的,有畫面感的語言表達,比如「春天的時候門開著,風進來,花香進來,顏色進來。有的時候你碰到雨,或者碰到霧的時候,你會忍不住往肺裡面深深的呼吸一口氣。能感覺到碎雨的那個味道,又凜冽又清新。」聽到這,讓人想起擁有美好空氣的時候是多麼的幸福!還有在演說結尾的那兩個對照的句子「我們沒有權利只知消費,不知克制;我們沒有權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設......所以我才凝視它,就像我凝視你;所以我才守護它,就像守護你。」聽到最後,一種再也無法拒絕的情感,一種此時此刻,這個事情就與我們,我們子孫後代息息相關的,我們應該做點什麼的情緒噴涌而出。我們在安靜中卻達到了情感的頂峰!這一切都是因為她富有吸引力和引起共鳴的語言。
7. 口頭表達
柴靜通篇演說沒有出現一次不必要的停頓或者重複,更重要的是,100分鐘的演說,我相信幾乎不可能是逐字逐句背誦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依然能把握好語速和停頓,使用簡潔的語言表達,非常的了不起!
雖然,她沒有誇張的使用語言的速度,音量和音調的不斷變化,但這畢竟不是一場演講比賽。她那不做作,不戲劇化,娓娓道來的陳述,和低沉但又堅定有力的激勵語氣都能使我們為之觸動。所以,使用聲音最關鍵的要素是找到自己的聲音特點,盡量帶著真誠的去講,也不要擔心自己的語言或者方言。
8. 非口頭表達
之所以沒有寫肢體語言表達,首先我想提醒大家她的穿著。一件白色上衣,牛仔褲,短髮,沒有任何多餘的配飾,顯得非常的親近。給人的感覺,她不是一個記者或者學者在發布調研結果,而就是一個媽媽,一個我們身邊的人在關心空氣污染問題。這也提醒我們演說時要穿著與主題相關的,或者能為主題做貢獻的著裝。
另外,她的肢體動作和舞台移動不是我們經常在比賽看到的那樣誇張和頻繁。一方面跟主題的嚴肅性有關,另一方面,柴靜本來就是一個善於用思想的深度,說話的邏輯和語言的抓力等打動人的講者,不需要藉助過多的肢體表現。不過我們也注意到她在談到女兒時,臉上的微笑;在談到北京空氣污染是實驗室標準的14倍時,驚呆的表情。還有她慣有的那堅定深邃的眼神,無不保持著與觀眾的鏈接。
最後,還有她轉過身去,看著那顆不停轉的地球,喃喃說出的那段詩意的感人肺腑的話。
9. 視覺輔助
我不是Keynote設計專家,相信大多數人跟我一樣:)不過,你肯定也注意到了,在她演講中使用的各種可視化論據:圖片,視頻,柱狀圖,線形圖,圓餅圖等等。最重要的是每一次視覺輔助都確實勝過憑空描述。所謂「一圖勝千言」。只要你的視覺輔助能勝過你的口頭表達,那就大膽的使用吧!但是記住一點:少就是多!Less is more!
10. 演講狀態
作為一個溝通高手,十幾年的媒體生涯,柴靜面對了無數的一對一,一對多的採訪場面,而這些場面也經常面對的是刁鑽,挑戰的問題和回答。她早就已經是達到了10000小時的專家了,自然不會出現緊張或失控。但她從頭到尾,精神飽滿,情感真誠,鎮定自若,信手拈來,娓娓而談,自然親切而又理性真實的完成了103分鐘的不間斷演說,極為震撼!!!事實上,我們普通人聽過的大多數的演講都是在30分鐘以內的;100分鐘通常是一場培訓的時間。她能在那麼長的時間裡保持我們的注意力,這跟她長期的高強度新聞採訪和報道工作的「鍛煉」是分不開的。(有朋友在電視台工作,經常採訪,寫稿子,剪片子根本無法正常休息。)
綜上所述,柴靜的這篇演說,個人認為是現代中國人里為數不多的卓越的演說之一。分析出來的這演說十大技巧更是被她發揮到極致。希望文章對大家的演說有幫助,更希望我們能真正的行動起來為環保做點什麼!比如,從現在開始(凌晨2點多了),我要去睡覺了,少用點電,節能啊~~~
作者Jack(微信ID:jackluodan)深夜發稿,實屬不易。
我覺得是一個深沉而嚴肅的羅永浩在台上。
如果讓你面對客戶,做一個銷售的演講,請問你會如何準備呢?你會一上來介紹直接介紹產品呢?還是向客戶介紹公司呢?記得我有一次和同事去拜訪新客戶的時候,當時我們是在一個美資培訓企業,這家企業的美國總部收購了很多不同國家的培訓機構,以豐富自己在不同領域的培訓業務。我們在和客戶介紹公司情況的時候,為了彰顯公司的實力,把公司美國總部的情況以及收購的各國培訓公司用PPT介紹了一遍,還沒講完,客戶就打斷我們說:你講的這些,和我們公司有什麼關係呢「 這個問題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後來想想,客戶之所以打斷我們,就是因為我們講的內容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的,我們認為介紹這個可以展現我們的規模,卻忘了我們說的這一點是否可以帶給客戶直接的利益?所以,銷售不是單純的介紹自己的產品,銷售是換位思考,去想客戶想要什麼?我的介紹有沒有滿足客戶的需求。這裡面,蘊藏著一些技巧,這些技巧,決定了我們如何打動客戶。
柴靜在她的刷爆朋友圈的演講【穹頂之下】是這樣開場的?
2013年1月份北京,一個月裡頭25天霧霾
那個月裡頭,我還去了四個地方出差:陝西、河南、江西、浙江。回頭看視頻里的天空,當時的中國正被捲入一場覆蓋了25個省市和6億人的大霧霾,但有我的嗓子有意向,在西安那天晚上咳得睡不著覺,我就切了一隻檸檬放在枕頭邊上。回到北京之後,我知道我懷孕了。
聽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間,我覺得我對她沒有任何別的期望了——健康就好。但是,她被診斷為良性腫瘤,在出生之後就要接受手術。我還沒有來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的。我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後來我辭職陪伴她、照顧她,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平安就好、健康就好。
以前我從來沒有對污染感到過害怕,去哪我都沒戴過口罩。現在有生命抱在你懷裡,她呼吸、她吃、她喝,都要由你來負責,你才會感到害怕。那場霧霾持續了差不多兩個月(2013年底),它讓我意識到這件事情不是偶然發生,也不可能很快過去了。 這是2014年整整一年的北京,只有空氣和良的時候,我才能帶她出門,但是這樣的天能有多少呢?污染天數175天,這意味著一年當中有一半的時間我不得不把她像囚徒一樣關在家裡面。十年前那個環保局長對我說了一句話,「孝義是山西的縮影,山西是中國的縮影」。短短十年,我眼睜睜地看著它成為現實。
連續40天空氣影像記錄顯示:
天津2014年空氣污染天數197天,
瀋陽2014年空氣污染天數152天,
成都2014年空氣污染天數125天,蘭州2014年空氣污染天數112天,
石家莊2014年空氣污染天數264天
有的時候早上醒來我會看到女兒站在陽台前面用手拍著玻璃,用這個方式告訴我她想出去。她總有一天會問我,媽媽,為什麼你要把我關起來?外面到底是什麼,它會傷害我嗎?這一年當中我做的所的事情,就是為了回答將來她會問我的問題:霧霾是什麼?它從哪兒來?我們怎麼辦?
柴靜的開場介紹了什麼呢?
1. 一張數據圖引發懸念
2. 一系列驚人的數據和事實圖片衝擊眼球
3. 北京2014霧霾的天數
4. 不同城市的霧霾影像記錄
5. 女兒因為霧霾被關起來
柴靜為什麼一開始沒有直奔主題,而介紹了這麼多的圖片,數據,霧霾的天數,以及小孩。是因為她知道如果要讓聽眾對她的演講感興趣,那麼首先一定要讓這個主題和聽眾的生活相關,利益相關,並且可以調動聽眾的情緒。一旦聽眾的情緒被調動起來,那麼聽眾就開始對你的演講產生興趣了。所以,柴靜先用各種霧霾危害的圖片和數據,讓人們回憶起霧霾帶給我們的危害,然後,再用一個女兒的故事與大家建立情感的紐帶,因為小孩的健康是所有的人最能感同身受的。
柴靜的演講幕後的設計團隊是老羅,羅永浩。羅永浩在他的2014年鎚子科技Smartisan T1發布會上,是以這個問題開始他的演講的:「怎樣令人信服地打造一部4000元的精品手機」? 接下來,羅永浩開始講述行業里宣傳手機的一些常用術語
「大家看一下屏幕,這些是他們經常做的一些事情:「四核、八核、真八核、智能八核、十六核;防塵、防污、防水、防摔、防雷劈;跑分高手、跑分大師、跑分達人、跑分小王子、跑分天王。我一直對這些事情感覺到非常的困惑,800萬像素、1300萬像素、4100萬像素攝像頭……廠商為什麼要在手機里捆綁一個4100萬像素的攝像頭?這是我無論之前作為一個消費者,還是現在作為一個廠商都在苦苦思索的一個哲學問題。另外呢,屏幕也很奇怪,明明就是那麼幾家出的,但是名字到了他們手裡變得很奇怪,黑鑽級屏幕、無邊界懸浮屏、高清魔幻屏、特麗魅彩移動顯示屏,好像所有的公司裡面都養著一群文盲。超大屏佔比、超窄邊框、超高PPI超級性價比、超屌…多年以來消費者基本上就是這樣被廠商和數字媒體引導的」
羅永浩在演講正式開始用一個問題:「怎樣令人信服的打造一部4000元的精品手機?」通過這個問題,羅永浩開始悉數同行的常見做法,提出了一些聽眾耳熟能詳的手機名詞,並通過自己的觀點將其定義為一個問題,就是多年來消費者一直被手機廠商和媒體向錯誤的方向引導。那麼,正確的方向是什麼呢?接下來,羅永浩才像柴靜一樣開始介紹自己的產品,述鎚子手機的設計理念。
所以演講的開始要去講聽眾的問題。要想打動別人,一定要記住這四個關鍵字:趨利避害,同時問自己兩個問題
1. 我這個產品能夠幫聽眾解決什麼問題?
2. 我這個產品能夠帶給聽眾什麼收益?
柴靜演講的三步法
在演講前,一定要去和聽眾的利益掛鉤,並且帶動聽眾的情緒共鳴,要想達到這兩點,可以用的方法就是四個字,趨利避害。聽眾最關心的事情就是兩大類:即將失去的和可以收穫的。相比較而言,即將失去的或者已經失去的會更加抓住聽眾的注意力,這就是柴靜為什麼會在她的演講【穹頂之下】一開始去講一些霧霾對我們的危害。如果我們做演講,我們可以按照問題-解決方案-收益來開始我們的演講,這兩個法則也是柴靜和羅永浩在用的。先用問題去引發聽眾的關心,然後介紹我們的產品解決方案,最後用收益讓聽眾了解這個產品能夠帶給他的改變。
假設我們介紹一款空氣凈化器,如果用柴靜的演講套路,就是
第一步:問題:
各位朋友,我現在先做一個現場調查,有多少人是會在霧霾天選擇在室內而不是室外的?去年北京曾經做了一個實驗,在霧霾天氣對室內場所和室外場所做了一個調查,發現當室外霧霾指數是200的時候,大部分的室內場所的霧霾指數是150左右,也就是說,霧霾天即使呆在室內,也是會受到污染的。霧霾對我們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特別是老人和孩子,據調查,現在北京室內有超過30%的人因為霧霾患上了咽炎。各位,你一定想知道,如何才能有效的防護霧霾吧?
第二步:解決方案:
ABC空氣凈化器,目前是市場上最高效的空氣凈化器,可以在一分鐘內將您的室內霧霾指數降到0,同時它產生的噪音和消耗的電量非常小,是一款非常環保節能的小家電。
第三步:收益:
你想在霧霾肆虐的天氣里,安心的呆在家裡嗎?特別是家裡的老人和小孩。當傍晚來臨時,ABC空氣凈化器能夠讓辛苦一天的你和家人睡個健康覺。
特別通知:9月27日晚20:00我會在知乎live做一場分享:「如何提高當眾講話的魅力「,歡迎點擊下面鏈接報名收聽
如何提升「當眾講話」的魅力?
大衛祁
兩屆全國演講冠軍
世界五百強培訓師
國際演講協會9年資深會員
確實很欽佩柴靜和她的團隊,能夠把很大,很專業、很複雜,又頗富爭議的問題抽絲剝繭地講清楚,並吸引這麼多人把103分鐘的紀錄片看完,甚至不只看一遍。我自己也看了3遍,第三遍時主要在揣摩她的演講技巧,或者說講故事的技巧。
其實環境治理是生態問題,也是經濟問題,更是法律問題。但是,估計很難有法律人可以講得如此通俗易懂,由淺入深。
說服受眾是一方面,但前提是能夠盡量保持專業上的準確、客觀。兩者兼具確實很難。我在回答諸如【為什麼《反壟斷法》運行存在不足,卻仍需要它,更需把它落實好? - 競爭法研究 - 知乎專欄】、【《反壟斷法》是一隻沒有長牙的老虎嗎?如何評價2011年寬頻反壟斷調查案? - 紹耕的回答】時都會很擔心自己知道的很多,說了很多,但受眾未必能理解,甚至未必能有耐心看完。
其實許多個案,例如【高通案:對處罰決定的73處批註】、【簡評最高人民法院二審奇虎訴騰訊濫用市場支配案.pdf】都是非常能反映自己所關注的《反壟斷法》領域的許多嚴重的現實問題,但如何把它們更吸引人地呈現出來,確實會覺得乏力。
很抱歉,藉助這個回答放了自己的文章。但並不是單純想推廣這些文字,而是很希望能夠得到一些在演講或PPT、專欄文章寫作上有心得的知友的批評和指點。
最後,再次表示對柴靜團隊的羨慕。並不在乎其最終影響有多麼廣泛。能有這麼多人願意在她背後支持一個可能引來各種爭議的項目,能夠有團隊始終願意與她一起籌劃、反覆推演、修正和交流,這本身已經是種難能可貴的幸福和成就了。當然,支持她的人也同樣要感謝她,因為許多時候只有真正做傳媒的人才清楚如何取捨,才能有愛德華的剪刀手,可以兇狠但精巧地剪裁各路專家們這也捨不得,那也不肯放的臃腫素材。
如何溝通,確實是需要不斷反思,不斷學習的一門學問。補充兩點
1.受害者視角
柴靜最聰明的地方,是把自己擺在一個受害者的位置。如果是一位教授在做一個演講,做過學生的都知道,並不會有多吸引人。在這個演講中,柴靜一開始先把自己定位為受害者,心酸地講述自己的故事,她女兒的故事。在演講的過程中,除了在以記者的角度痛斥污染外,她也時不時提及自己如何面對霧霾,如何保護自己的女兒不受環境污染的傷害的做法。受害者講述自身體驗是最容易讓觀眾感同身受,產生同情和擔憂的。這會讓觀眾感覺到受害者的無奈與痛苦,同時自己會反思和害怕,什麼時候這個厄運可能也會降臨到自己身上。但其實,柴靜所感受到的,也是觀眾的切實感覺,那其代入感便更強烈了。
根據柴靜的視頻,她在進行調查的時候已經接觸大量的科研工作者,政府部門領導,企業法人等,她意識到環境問題實質上是制度和管理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無法通過向有關部門的抗議而解決,於是她選擇了向公眾揭露。她希望引起公眾的注意,給決策部門施加壓力。但公眾容易被煽風點火,看到一點點污點就無限放大。於是她選擇用親近的方式揭露問題,不單單用冰冷冷的數據進行分析,還引用了大量採訪視頻,而且視頻里的每一個人都是無碼高清,標註姓名和職位,當觀眾看到他們這麼坦誠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會理解他們的做法,會動腦子去想產生問題的根源,會理性地尋找解決辦法。
總能在下一句話把你的大部分疑慮打消。
比如剛開始懷疑治理污染是不是和經濟建設違背時,她馬上就開始講這個問題。
一個女版的羅永浩做了一件連評測屆劉翔都完成不了的--霧霾終極國民科普評測
談談我知道的一些柴靜的情況
寫的比較亂,而且我語言能力不是很好,有錯誤啥的不要太在意。
網上有個柴靜演講的視頻,她的粉絲說她講的就像唱歌一樣美妙,其實她是在用主持電台的風格在做講演,稿子是提前寫好背下來,只是粉絲先入為主的把她的職業設為新聞記者才,這才覺得她講的好。柴靜的起點很低,電台主持出身,主持過午夜場的。雖然是很有名的記者,但是她的名氣和她的能力不相符,她的能力真沒法和科班出身的同行比,她應變能力非常差,沒能力做現場報道。於是她的團隊就把她包裝了一種高冷、知性、健康、不苟言笑的風格,做冷冰冰的嚴肅訪談節目,搞些人文關懷,給自己開上帝視角,關注些終極問題。然後全靠後期剪輯,比如有次跟中科院院士丁仲禮pk,那次本來她的團隊編輯出了個柴靜大獲全勝的版本,但是因為其他原因最後播放的比較客觀的版本,當時和她在一起工作的同事氣的在博客上罵倆位科學家。她基本上不在其他場合露面,完全靠報紙報道和粉絲關聯,她的粉絲多是些很文藝的小清新,就是被賣了還幫別人數錢的那種,她就是個打著實力派名頭的偶像派。實際上訪談類節目她也做不好,她的同事董路就發文吐槽過她的風格,她採訪李陽那次,直接被李陽打的落花流水,這些網上都能搜到。她在央視呆了12年,一直是外聘人員,央視里的同事能力比她強,但在小清新受眾中她的和別人不同的風格更受歡迎,而且她真的很拼,能抓住任何一個機會,比如非典那次,去採訪病人不是因為她勇敢,是大牌沒人有這個膽量,就丟給她去做了,那次節目效果很好,很多觀眾都對她印象頗佳。這種被業內認為低能卻受外界歡迎的情況在央視很受主流排擠,她只好找了個很奇葩的團隊抱團,她的團隊頭頭甚至被國家安全局逮捕過,這可是在央視!央視的人因為政治原因被國安逮捕!
她給我的感覺就是總體上是個文傻,精神上很西方,不過這個人真的很拼、很倔強,很一根筋,不好的一面是她做事會不擇手段、鋌而走險,以及投機,她節目里表現出來的那套價值觀,我感覺是雖然她也有些困惑的地方,但是總體上她是相信的,非常低的起點,卻能混到如此高的地位,沒有理由不信那套東西。柴靜以前是有微博的,老是發些顧準的語錄啥的,讚美顧準的精神,說顧準是她的精神導師,顧準的精神指引著她等等,每年顧准忌日都去點蠟燭,顧準的女兒顧秀林顧大媽也有微博,每次柴靜發顧準的內容五分鐘內顧大媽就會怒氣沖衝殺過來,非常嚴肅認真的找矛盾、列證據、摘漏洞,說柴靜你說的這些顧准語錄我爹沒說過,我爹的政治觀點也不是這樣子,你說的這件事我爹沒經歷過,柴靜你造謠啊!引經典句,洋洋洒洒,然後柴靜就視而不見。這事圍觀的人挺多的。柴靜的微博沒啥有營養的東西,我覺得是她能力問題,現在她的微博應該是銷戶了,但是搜一搜應該還能找到點痕迹。顧大媽的微博還在,繼續大戰轉基因。題外話說一點,顧大媽雖然平時瘋瘋癲癲的,但是維護起他爹非常嚴謹,寫的東西完全可以當論文看。
柴靜在這個紀錄片中有兩個地方肯定造假,一個是她撒謊她不吸煙。她肯定吸煙!我和她同一個學校的,不過我08年才去長沙,那時候她早就去北京了,去她呆過的校區玩,不止一個人對我說柴靜吸煙吸得很兇,當時就很震驚,你想想一個人要吸煙多厲害才被人記住這麼多年啊。現在有認識她的人說沒見過她吸煙,這無非是她後來確定了走一種高冷、知性、健康向上的路線後為了維護形象不在這些人面前顯露而已,她在她的團隊面前吸的。按她的性格,如果戒煙成功肯定能從她博客里翻到相關的內容。另一個肯定撒謊的地方是他女兒得了腫瘤,事情真相是她女兒從來沒有得過腫瘤,無論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她女兒從來沒有得過腫瘤!她女兒從來沒有得過腫瘤!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遍。在她記錄片里一開始她就說女兒一出生就有「良性腫瘤」,「良性腫瘤」四個字從她嘴裡說出來,聽到觀眾耳朵里,寫在節目的字幕上,這個完全是撒謊!她女兒什麼情況她能不知道,為了做紀錄片活生生的給按上個先天性腫瘤的病!很多懷疑的人都質疑她是在美國備孕,美國生產,孩子的腫瘤應該跟北京的霧霾無關,她告訴了真相,但只是告訴了部分真相,其實這些懷疑的人完全是被她帶偏了,她哪裡告訴了部分真相啊!她女兒的腫瘤是她造謠造出來的,不是長出來的!如果她女兒得過腫瘤,切掉後必然要做病理檢查,最後會有個明確的診斷,比如「良性畸胎瘤」、「良性脂肪瘤」、「良性纖維瘤」啥的,然後醫生把這個結果告訴她做最終診斷,絕對不會告訴她一個很廣泛的概念「良性腫瘤」,她對女兒的病印象最終應該是個具體的良性腫瘤病種。在片子里她說女兒的病是「良性腫瘤」,無非是她不知道應該造謠那種良性腫瘤而已。因為沒人想到母親會造謠自己的女兒得了腫瘤,加上她很會煽情,所以沒人懷疑她女兒的腫瘤病。
柴靜這個紀錄片有個很壞的影響,她在觀眾心中製造了一個「霧霾(片子內容)→良性腫瘤(她女兒的病)→惡性肺癌(片子里好幾個鏡頭)」的猜疑鏈,很多不明真相的觀眾會懷疑霧霾會導致腫瘤,今年兩會就有人問人大代表、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這個問題,終南山院士回答:「肺癌和霧霾關係沒有準確結論,但確實存在風險。肺癌和抽煙關係大。」鍾院士的意思是霧霾是否致癌沒有定論,但是柴靜她女兒得了腫瘤加上鍾院士這句「確實存在風險」會嚇壞很多人,霧霾會致癌這個謠言被她創造了出來,會反覆被提起,然後代代流傳,搞不好會流傳幾百年。以後會有很多父母霧霾天帶著孩子去醫院,然後會被孩子因此得肺癌嚇得提心弔膽,說不定還會同時感謝柴女神讓他們對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會問醫生「霧霾會導致腫瘤嗎?」。然後醫生和父母一起發愁。馬蛋還有沒有天理啊!她女兒從來沒有得過腫瘤!她女兒從來沒有得過腫瘤!她女兒從來沒有得過腫瘤!必須再說三遍啊。
柴靜還有個著名的謊言,是幾年前她做節目時說她在北京也是租房子住,一時間名聲大噪,傳播很廣,其實當時她開的是排氣4.0的車,你信她沒錢買房子嗎?當時她在北京有四套房子,其中一套還是別墅。知道她經濟情況的人非常多,她的這番話出來後很多知情人都罵她柴婊。本來「柴婊」這個稱呼是罵另外一個人的。
柴靜離開央視也不是很光彩,和公安部一位領導的案子有關,那位領導在央視呆過,具體情況不清楚,但是她肯定涉案了。柴靜老公是個攝影師,倆人現在沒啥正當收入,她做這個記錄片動機肯定不純,錢肯定不是她自己的,這件事背後必有boss,只是不知道是哪門哪派。她的這個記錄片最後感謝了很多單位,其中有個美國福特基金會的馬甲,福特基金會是啥百度下就知道了,另外她還感謝了果殼網,果殼網看起來是個科普網,但是其實他的老闆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走的很近,以至於差點被人砍死,當時鬧得沸沸揚揚。這種看起來客觀的網站發別有用心的東西最能蒙蔽人。
最後柴靜的女兒從來沒有得過腫瘤!柴靜的女兒從來沒有得過腫瘤!柴靜的女兒從來沒有得過腫瘤!重要的話再說三遍。
這是此次紀錄片邏輯思維導圖,供大家分享使用!!
很明顯,準備得很充分,最後看到感謝的人中第一個便是羅永浩,不難看出是經過老羅精心指導的,而且keynote風格也很像老羅。如果聽過老羅的演講會更有體會。
一張思維導圖解讀柴靜《穹頂之下》核心觀點和演講框架
(溫馨提醒:手機閱讀,單擊即可放大圖片)
此外,想獲得高清思維導圖,請與我聯繫。
聯繫方式在簽名那裡這是一場科技范兒十足的社會人文主題演講。
用數據和專業人士說話,說服力極強。
客觀充滿邏輯性,殺傷力極強。
故事語氣節奏恰到好處,感染力極強。
一石激起千層浪,我們關注的千層浪。至於石頭,並不重要,不是嗎?
從PPT風格,到舞檯布置,燈光效果,甚至到演講時的肢體語言,我真覺得看到了喬幫主。
我敢說大部分人就算把這些技巧學的滾瓜爛熟,也趕不上柴靜,因為首先要用心,其次才是形
什麼時候大家遇事首先想「對我有沒有好處」,社會就正常了。轉自tombkeeper
嗯 老羅團隊確實出了很大的力在裡面,留意的話能看到最後報幕的keynote指導有個叫 許岑 是老羅的演講keynote製作者。還有那句:我不是怕死,只是不想這麼活著。難道不覺得和下面這句很像嗎?
推薦閱讀:
※PPT 最後一頁寫什麼結束語既得體又能瞬間提升格調?
※如何評價劉強東在哈佛的演講?
※怎麼評價張雪峰在《演說家》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