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為什麼會同時形成 3 個颱風?
為什麼會同時出現這麼多颱風?
颱風之間互相的影響是加強還是抑制?
在正式回答之前,首先明確幾個概念:熱帶氣旋、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和颱風。熱帶氣旋是統稱,指所有生成在低緯地區有暖心結構的氣旋性系統。在西北太平洋地區,根據其強度的由弱變強,可分為: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和颱風等。熱帶氣旋的產生有幾個必要不充分條件必須滿足,其中包括有暖性洋面(海表溫度高於26.5度)、有初始擾動、距離赤道一定距離、較小的豎直風切變等等。
接下來是正文。
一般而言,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風季貫穿全年,四月到次年一月都有可能生成熱帶氣旋。但是一般颱風季節是五月到十一月。颱風可能只有一個,也可能同時生成幾個。2006年八月就有颱風桑美、寶霞、瑪利亞同時出現
8月7日的瑪莉亞(右上)、桑美(右下)、寶霞(左)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2%B1%E9%A2%A8%E6%A1%91%E7%BE%8E_(2006%E5%B9%B4)
所以說三個颱風同時出現不罕見,但是這麼早(七月初) 就有三個颱風也不是非常常見的。據英國Met Office分析,這是由於大氣季節內震蕩MJO引發的。一般認為,MJO相關的上升運動有利於熱帶風暴的發展。下圖中間亮粉色部分表示MJO有利於熱帶氣旋生成,兩邊深紅色表示不利於熱帶氣旋生成。
根據美國NOAA的資料顯示,MJO是東移的,如下圖:
MJO指數。左上到右下表示東移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在六月底時,MJO激發了兩個熱帶氣旋,一個在北太平洋,發展成了颱風燦鴻;另一個在南太平洋,發展為熱帶氣旋Raquel,影響到了所羅門島地區。
如果說MJO是颱風形成的初始擾動,那麼現有的海表溫度分布為西太平洋提供了暖性洋面(下圖)。各種有有利因素疊加,導致了七月初的西北太平洋是這麼的不平靜。
短期來看,MJO還會繼續東移,所以可以預計太平洋中部還會形成熱帶氣旋。長期來看,(放點我的私貨)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未來的颱風總數可能不會增加太多,甚至有可能減少。但是颱風強度會增加,更強的颱風會變多,颱風高發季節也可能會提前。
至於多個颱風的影響,首先就是藤原效應(wikipedia.org 的頁面)。兩個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可能會互相影響其路徑,繞著圓心互相旋轉。同時也可能出現合併、拉伸等狀況。首先颱風在我國這兒叫颱風,到了太平洋東岸,上了北美洲就叫颶風╭(°A°`)╮別問我為什麼,其實他們是一個東西。以前也出現過三個颱風一起的情況。理論上只要環境條件符合,颱風就可以生成。想想太平洋這麼大呢,西海岸有,東海岸也有啊^_^
三個颱風最頭疼的就是預報員了,好難確定路徑,好難預報啊啊啊!
颱風形成的最基本條件是大範圍溫暖的洋面,今年是厄爾尼諾第二年,西北太平洋冷水上翻,而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暖,所以今年颱風大多是遠洋貨,漂洋過海來愛你。然而此次颱風三兄弟(TFboys)並不是。三兄弟相愛相殺,互相爭奪水汽資源,影響對方路線,預知後事如何,請看天氣預報
條件適合四個都可以
推薦閱讀:
※為什麼阿拉伯海的熱帶氣旋很少?超強颱風「查帕拉」又是如何形成的?
※為什麼溫帶氣旋同樣具破壞力,卻沒有如熱帶氣旋般得到那麼大關注和命名?
※今年厄爾尼諾會使得夏天北方暴熱,南方反而不熱?
※為什麼只有亞洲東部有梅雨?
※為什麼盧布貶值會讓中國天氣預報準確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