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魯爾區的空氣污染治理成功之原因是什麼?

現在的中國能否借鑒其成功經驗?


謝 @趙世奇邀, @張磊陽 寫的不錯,我從其他視角補充些認識。

魯爾,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像山西省一樣,千萬年前,都是一片鬱鬱蔥蔥之地。只因地質變遷,無數森林在地下經過漫長演變,終成今天的煤炭。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鋼鐵、化學、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核心,形成部門結構複雜、內部聯繫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區工業綜合體。又因工業的發展,昔日的綠色森林,變成了後來的黑色都市。

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加之魯爾區的地理位置,水運、陸運的便利,讓這裡成為了歐洲經濟最發達的金三角。戰後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佔全國的40%。

魯爾區的污染恢復過程,看點不僅在魯爾的大氣污染。整個魯爾的污染治理和城市轉型都是很好的前瞻性教材。可惜,每個城市的成長和人的成長一樣,我們無法跳躍躁動的青春期,也無法迴避難熬的更年期。我們能做的只是縮短這樣的時間。

所以,當PM2.5成為公眾辭彙時,你知道,我的心情是喜憂參半。喜在社會的關注將為問題的解決帶來「人和」,憂在原來一口乾凈的空氣已漸成奢侈品。好在,我們的國家擅長集中力量辦大事。

跑題了,先看看魯爾區的經驗再說。

1.大力發展新能源車 用技術手段限制排放
相對於其他發達國家採用政策監督管理解決問題,德國人更願意研發技術,從工業產品入手,解決污染。到今天,市場上常見的新能源車多來自德國技術。

2.制定相關政策 推動產業結構轉型
當然政策法規也不可少,德國在治理空氣污染方面主要有三大戰略:首先是制定空氣質量標準,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及污染防治方案;其次是用技術等手段限制污染物排放,包括關停污染源;三是完善監管機制,針對具體污染物給出排放上限。與此同時,德國聯邦政府還積極促進能源轉型,促進清潔能源的開發,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

3.制定長短期減排措施 削減總量 控制增量
和所有污染控制模型一樣,摸清污染源,削減總量,控制增量。如果空氣出現嚴重污染,須立即採取行動。例如,在污染嚴重區域禁止所有車輛行駛;要限制或關停大型鍋爐和工業設備;關閉城市內的建築工地也有助緩解污染;焚燒垃圾等行為控制。

4.推動產業轉型 解決人居環境問題
我在莫忘人居 - 風水即環境 - 知乎專欄裡面曾經提到,所有環境的問題,最終都是人的問題。因此,如果單純的治污,讓人民事業,社會動蕩也是個很麻煩的事情。因此,魯爾區發展第三產業的思路也是很好的轉型模式。讓就業人員不易高污染行業為載體,客觀的解決了人口的就業出路和環境污染的矛盾。

最後探討下魯爾區對中國的經驗。我在前面說了,魯爾區的問題事實上很多國家都經歷過。基本的邏輯都是摸清污染源,控制污染增量,削減污染存量,優化環境容量。你仔細看所有國家都是在這一工作邏輯下進行的布局和安排。如今的技術已經不是問題,部分地區根據自己的經濟承擔能力在進行各種技術的選擇,加上政府的決心和民眾的覺醒,都讓我們離問題解決越發接近。勇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的話說就是,「只有先入軌,才能談加速」。

所以,對於我們國家霧霾污染的問題,大家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而且,經過這樣的重大污染再治理後,政府、企業、公眾都會在環境問題上重新定位。你看,霧霾都拉動國家戰略: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重大機遇進程,所以,福禍相依,問題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魯爾區,老工業區,以前主打煤礦和鋼鐵,已經挖了一百多年了,現在還有產。

去參觀過那的火力發電廠。用超大型的機械輪子把煤挖出來,傳輸帶直接傳到旁邊的電場。

為了控制粉塵,沿途一直有補水。火力發電廠基本也都是環保的頂配。

可以說基本沒有污染。

當然,這是存活下來的產業,更多的是倒閉的工廠。比起經濟更好的巴登州和拜仁州來,依然有少許輝煌已過,好景不在的感覺。

問題在於,倒閉了污染的,落後的企業,能找到新的產業補充進來,讓失業率不下跌,這點很是難得。這就是廣東一直在說的騰籠換鳥了。

現在魯爾區依然是德國人口密度最大的一塊地方。

中國想要做到這個,難度不小。淘汰落後產業相對容易,難點是新的產業補進來。

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人,人有競爭力,我不做這個做別的照樣行。

喬布斯當年被蘋果趕走後,做動畫電影照樣很牛叉。

等有一天中國的科技教育真正牛叉了,環境想必一定會好起來的。


在現有技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只有一個辦法

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和投資扶植將污染產業轉移

自己做上游,把污染源頭送到其他國家去。

通過一個例子你就可以知道:在歐洲用光伏產品可以拿到補貼,但是生產會被課重稅。所以作為光伏使用大國,德國的光伏產品大都在中國生產。生產中的污染最後還是留在中國。

該用的東西還是得用,生產則是到污染成本低的地方。


這個太簡單了
因為高污染的企業和行業都沒有了,空氣自然就好了
中國把鋼鐵和冶金工業轉移到印度和東南亞,中國的空氣質量自然就提升了


我來拋磚引玉說說德國魯爾工業區的轉型吧!

一、調整產業結構,吸納人才
現在的魯爾區已經從四五十年代依附於煤炭大而興的傳統工業成功轉型為以電子計算機和信息產業技術為龍頭,多種行業協調發展的新型經濟區了。因為煤炭行業的衰落,魯爾區必須要轉型。而首要的是緊跟第三次工業革命,向信息化的轉變。比如當地政府在被遺棄的工業區旁興建科技園,然後以低廉的租金吸引年輕創業者,這樣既吸引了人才,也滿足了年輕人甚至是想創業的大學畢業生投身於事業中。

二、發展旅遊業,重視生態與文化
其實魯爾區煤炭業衰落之後,當地廢棄的大廠房、大機器等設施並沒有被撤掉,而是保持原樣。這樣做正是為了藉助「舊工廠景觀」吸引廣大遊客來此參觀當年盛極一時的德國知名工業區是什麼樣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廠區支持了20世紀初期德國的經濟發展?究竟是什麼牛逼的工業區支持著希特勒在二戰前線運籌帷幄?它到底有何魅力?因此,只要你置身於這些廢棄的廠房、機器旁邊,所有的疑惑或都將一一解開。當然,現在的魯爾區的旅遊業更注重生態文化的結合,所以,現在舊廠房甚至有為兒童專門玩耍而設置的滑道管,廠房附近綠樹如茵,鋪青疊翠。當然為了吸引附近居民來為廢棄的廠區增加人氣,當地改造的公園對市民免費開放。

三、變廢為寶,出租舊廠房
魯爾區一些閑置的大廠房經常出租給電影製片廠來作為拍攝基地,現在幾乎每天都有攝製組在此拍攝,這又進一步提升了該地區的文化價值和知名度。當然除此之外,一些廢舊廠房還被改造為大的宴廳等等,所以現在很多人都願意來這裡開生日party,甚至是結婚典禮。因為這裡很古樸,很有創意,而且有藝術家專門修飾廠房,讓其變得很有意境。當參加party的人在晚上面對閃閃發光的大煙囪,發著五彩光的大機器時心情肯定很高興。

(上圖為一中國美女在魯爾區舊廠房拍的照片,如照片主人覺得侵犯肖像權,我馬上撤掉)

所以說現在的魯爾區已經是一個產業多元化的工業區,環境優雅、生態良好。當然樓主所謂的解決魯爾區空氣污染問題,我想上面的也能夠作為答案吧,所以魯爾區已經實現了「頭上是一片藍色天空」的目標。

推薦一個紀錄片吧,講的就是德國魯爾區,該紀錄片是台灣人做的,我看了很受感觸,真的很不錯,我說的基本上全在上面了,值得一看!
視頻封面城市的遠見-魯爾工業區的蛻變上視頻
視頻封面城市的遠見-魯爾工業區的蛻變下視頻


我只能說投票最多的幾個答案太八股了。

其實主要原因就一點,產業轉型,原來的那些重污染工廠大部分都關閉了,自然污染就小了。

這些工廠去哪裡了?中國!
中國最大的民營鋼企沙鋼,很多工廠就是把德國魯爾區的鋼鐵廠拆了,拉到江蘇建起來的。為什麼買二手鋼鐵廠,而不是新建?因為這樣建廠的成本能降低40%~50%。


波鴻不錯,但魯爾現在的問題就是略顯冷清,工業衰退之後沒有更多吸引就業的途徑,原來因為環境和就業問題離開魯爾的人們很難找到回來的理由。


為什麼沒人講伴隨魯爾環境好的還有經濟落後?
人均GDP 收入都在原西德落後,失業率倒是很高


這不是高中地理么!!!


不論怎麼轉型,怎麼變遷,總有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國家去充當這樣一個各種污染超標僅為了開採、生產、工業化的臉黑角色。


有錢


能關的都關了,所謂產業轉型。結果是幾個當年最富裕的城市現在都趕上了東德。


這是一道高中地理簡答題?


樓上這些答案明顯


這個問題高中地理書上不是說的很清楚嗎?


把高污染的行業轉移走了,環境自然就好起來了
中國接收了這些高污染的行業,環境自然就惡化了
等中國啥時候把這些產業轉移給別國,環境也會好起來


最高票的說的很多,我總結一句話:改變工業結構。
不然,無解,或沒有明顯效果。
山西是否能借鑒呢?將原有的工業區低價吸引投資?


技術不懂,個人覺得最重要還是:政府重視,認真治理。人民渴望,積極配合


膚淺地說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12年因業務發展有幸去歐洲燈都arnsberg走訪 廣泛意義上應該也屬於魯爾區 走訪了周邊幾個城市如多蒙特波鴻及幾個不知名的小地方 並且進行過具體的市場調研 調研時對消費者進行了幾個關於收入關於購買意願及自己所在地方發展的展望 普遍地認為魯爾區隨著工業的所謂升級經濟比以往差了很多 當地百姓還是緬懷過去經濟輝煌時候的多 所以產業升級治理污染及就業經濟發展有點難度


推脫醫療條件,不關心病人苦痛的是庸醫,一味讓人民忍耐和等待的政府是什麼呢?


我發現我又跑題了。其實我的意思是魯爾區的環境還有待改進。 求摺疊。
在多特蒙德住過一段時間
感覺像是回到了國內
空氣還行
就是到處都是建築工地 感覺略亂略臟
杜塞很繁華(杜塞確實不是魯爾區內,但是是北威州的首府啊,也算是屬於Metropolregion Rhein-Ruhr呢, 這裡我只是順便提一下)
艾森也還行。
波鴻沒去過。


推薦閱讀:

為什麼柴靜的霧霾調查《穹頂之下,同呼吸共命運》裡面的官員回答如此誠實?
如何解讀北大最新研究報告「PM2.5 暴露可導致中國每年 130 萬成年人過早死亡」?
3M為何壟斷了口罩市場?
大氣中是氣溶膠污染物的危害大還是氣體污染物的危害大?
霧霾嚴重,普通人可以狀告環保局嗎?

TAG:德國 | 環境保護 | 空氣污染 | 環境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