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吃一小勺太陽會如何?
類似問題:
如果吃一小勺月亮會如何?
如果吃一小勺核廢料會如何?
如果吃一小勺木星會如何?
如果吃一小勺知乎會如何?
想不到兩天之內竟然收到十多個邀請,難道真的要讓我達成「吃遍宇宙」的成就嗎?
閑話少說,書歸正傳。話說太陽這東西在宇宙中並不是什麼稀罕物,普普通通的一顆G型主序星。但是,要吃一口原汁原味的太陽卻並不容易。
圖片來自Sun - Wikipedia
和大多數天體一樣,太陽也是分層的。從外到內依次是太陽大氣、對流層、輻射層和內核。密度依次增加,溫度也依次提高。最外層的太陽大氣十分稀薄,「吃」這個詞用在這裡就有些勉強了。我們還是直接往深處挖, 去吃太陽的內核吧。這裡的物質是高密度的氫和氦等離子體,密度是150克/立方厘米,是水的150倍,想必口感不錯。
要拿到一小塊太陽內核,首先要克服的困難就是高溫。內核的溫度高達1500萬K,沒有任何材料的勺子能承受這樣的溫度。事實上,人類能夠製造出來的材料中,能夠承受太陽表面溫度(6000K)的都沒有。其次,內核的高密度是依靠極高的壓力維持的,即使你成功的舀出來一勺內核,它也會馬上膨脹爆炸,變成普普通通的氫氣和氦氣。
所以,我們只能假設你有一個來自外星文明的黑科技傳送門,能夠在一瞬間把一小塊太陽內核傳送到你面前。然後就是怎麼吃的問題了。太陽內核不需要任何烹調,只需要簡單的口服。但是,這東西保鮮期很短。為了吃到新鮮的內核,你必須記住一個「快」字。
我們吃東西的很大一部分目的是為了獲得能量。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太陽內核營養很豐富。我們來看看它包含了那些種類的營養成分。
太陽內核是太陽內部唯一進行核聚變的地方。在這裡,氫通過一種質子-質子鏈反應的過程聚變成氦,同時以伽馬射線的形式釋放能量(見下圖)。另外,內核中發生的碳氮氧循環也會釋放出少量的伽馬射線。
圖片來自wikipedia.org 的頁面
伽馬射線是電磁波譜中頻率最高的部分,也許你覺得它超過了你的消化能力,說不定反而會讓你吃不了兜著走,為了嘗嘗鮮把命搭上就犯不上了。其實你大可不必擔心。太陽內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密度很低,每一個立方米的功率只有275瓦,和一個冷血的爬行動物新陳代謝產生的熱量差不多。
假設你得到的太陽內核體積是1立方厘米,那麼它釋放輻射能量的功率只有0.275毫瓦。而且,在離開太陽高溫高壓的環境以後,核聚變會很快停止,完全不會對你造成任何傷害。
同時,你也許會考慮到它的高溫(1500萬K)會導致驚人的黑體輻射。假設這是一個邊長1厘米的小立方體,根據斯特藩-玻爾茲曼定律,它的黑體能量輻射功率高達2.23 X 10^18瓦。按照這個數據,它能夠在0.1秒之內釋放出一個沙皇炸彈的能量。你同樣不需要太擔心這個問題。由於它體積太小,蘊含的能量不足以維持這麼大功率的輻射,所以它的黑體輻射功率會隨著溫度迅速降下去。在電光火石之間,它就能降低到環境溫度了。
我們再來看看這塊太陽內核包含的其他營養(能量)。前面我們提到過,它的溫度是1500萬K,而你的體溫只有300K。兩者之間巨大的溫差構成了一個低熵系統,所以這塊內核會很欣然地把它的能量傳給你。那麼,這裡你會得到多少能量呢?
假設這塊物質是從太陽最中心取出來的,那麼它包含33%的氫,65%的氦,還有少量其他重元素。這種高溫高壓的等離子體的熱力學性質我不太清楚,不過把它當成理想氣體來處理我估計在數量級上不會有太大差別。基於這樣的假設,它在地球大氣層中會迅速膨脹(爆炸),釋放出大約1.4 X 10^10焦耳的能量,相當於3.3噸TNT。
這塊太陽內核物質的質量只相當於你在食堂買的三兩飯,但是它蘊含的能量卻相當於幾噸炸藥,真是物超所值的營養美食。
「掌柜的,不好了,剛才那位客官被炸死了。」
「...... 不是告訴你太陽內核不能賣給地球人嗎?趕快關門,先把桌椅擦乾淨再接著賣。」
---------------------------------------------------
參考閱讀:
- 如果古代皇帝想嘗嘗月亮的味道,你是御廚你怎麼大開腦洞? - Mandelbrot 的回答
- 如果吃一小勺黑洞會怎麼樣? - Mandelbrot 的回答
- 如果吃一小勺中子星會怎麼樣? - Mandelbrot 的回答
- 如果發現了外星人,我們可以吃他們嗎,就像吃雞鴨魚肉一樣? - Mandelbrot 的回答 - 知乎
看吃的是表面物質還是核心物質。
太陽表面的密度比空氣還低得多,所以根本吃不到。這點稀薄氣體瞬間就沒了,最多會覺得「好象有點熱」。
太陽核心的密度是水的100多倍,溫度有1000萬度以上。估計還沒吃到嘴裡,就連勺子帶人一起氣化了。
----------------
補充:
評論里有人問到,拿出核心一塊5立方厘米的物質會釋放多少能量。可以簡單計算一下:
核心物質大約含有38%的氫,59%的氦,3%其他元素。平均密度就按水的 100 倍算,是 500 克,
包括 190 克氫,295 克氦,其他不計,物質的量大約是 260mol。
內能按3/2nRT計算,大約是
一克 TNT 是 4.2kJ, 一噸是 4.2GJ,32.4GJ 就是7.7噸TNT。
你身體里的每一個原子都來自一顆爆炸了的恆星, 你左手的原子與右手的原子也許來自不同的恆星。 這實在是我所知道的物理學中最富詩意的東西: 你的一切都是星塵…… 因此,忘掉耶穌吧, 星星都死去了, 你今天才能在這裡。
——Lawrence M. Krauss
第一次破百了,
謝謝大家,謝謝科學,謝謝詩,謝謝星星
我們都是科學,是詩,是星星
這麼老些贊了。。那啥謝謝啊,再補充一些吧,有評論問到這話想表達啥,我把回復加在這:
這段話出自物理學家Lawrence M. Krauss的書《A Universe from Nothing: Why There Is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內容大概是關於他對宇宙、世界和生命的理解和思考,我對這話的理解是:構成你我的基本粒子,曾經是滿天星辰,是山川河嶽,是飛禽走獸,在未來也終將再次化入茫茫宇宙,我們本身就是宇宙和時間的一部分,我們本身即是歷史,是現在,也是未來。這一切,仔細想想的話………好像也並沒有什麼卵用,但是卻十分動人啊
不知道題主原來是想要科學解答還是開腦洞,我這好像也都不是,勉強算是個浪漫的機靈吧
我天2k了,人品都瞎在這了;看到這段話的時候非常喜歡,很高興可以和這麼多人分享;其實答案偏題了,內容說法本身也不夠專業準確(感謝幾位朋友的指正和分享),不過就暫時忘了那些吧,權且相信自己曾經真的是星星,看看宇宙會不會有趣些
祝大家精神抖擻,自由自在
…
who are we? Just a speck of dust within the galaxy
…
yesterday i saw a lion kissed a deer
…
and the lambs are on the run,searching for meaning
…
But are we all lost stars, trying to light up the dark
…
——《lost stars》
無論你吃多少勺,吃完了能把勺子送我么。
----------------------------------
沒想到深度潛水的我 無意間抖了一抖居然過百贊了,幸福來得真是太突然了,謝謝各位。
上日報了,難道有人要捧我。
1.5k了 我要上天了
2.4k占我知乎所有贊的 99.9%豬排骨、豬頭肉、豬肘子都是豬肉,但口感還是是很不一樣滴
所以嘛,同樣地要嘗嘗一小勺太陽的味道,這要看你吃太陽的哪部分?
聽說太陽有個結構叫日珥,這日珥吃起來是不是很像豬耳朵呢?
我是真佩服吃貨們勇敢的心,以前有人想吃黑洞《uestion/41908991》,然後又有人想吃中子星《uestion/26707005》,現在果然我們的太陽也難逃其口。
來吧,各位食神,切開的太陽瓜就是這樣子。(貌似很多人就是拿勺子吃西瓜的)
1.太陽表面的味道
太陽表面是太陽大氣,以氫和氦為主,溫度在5800開爾文,吃一小勺滾燙氣體不會有啥大礙,只是太過清淡了,色香味一樣不帶。要想吃還是有難度的,你得有耐高溫的材料做成的勺子,目前貌似還沒有這種材料,或許通過電磁場能夠引流一部分太陽大氣嘗嘗。
2.核反應區的味道
核心主要是高密度的質子和氦核,150g每立方厘米的密度,額,這麼重,吃一小勺會胃下垂、會便秘嗎?
不用怕,我保證不會胃下垂的。15,000,000開爾文的溫度會把一切都變為等離子體,你也不例外,瞬間氣化而成仙。還有數以億億億計的中微子、伽馬射線、質子、氦核從各個方向來回穿透你的身體,不過也不用怕,秒死,額不,因該是微秒死,無痛感無疤痕。
我是出於拯救我們的太陽,才說了實話,看你們這幫吃貨還敢不敢來嘗鮮。
當然除了太陽表面、太陽的核反應區,我們勇敢的吃貨們還可以嘗嘗太陽對流區和輻射區的味道。
最後再提個醒,你們都去吃太陽,考慮過天狗的感受了嗎?
一場秋雨之後,最值得期待的美食,正在這裡萌發。深秋的清晨,天還沒亮小明就來到了天邊。他在等待一種特殊的食材——太陽。夏季的太陽太過爆裂,而冬季又太過冷清,唯有秋天的太陽,圓潤又不失溫暖,一勺子吃到嘴裡,滿滿的都是核反應的芬芳。感覺一天的疲憊一掃而空,口腹之慾也得到了空前的滿足,並且在不斷的膨脹。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中國人堅信,信守與時節的約定,就一定能在秋天收穫豐厚的酬勞。
------------------------------------------------------------------------------------------------------------------
謝謝大家!
評論有提到喜歡乾貨,實際上我對太陽的了解僅僅停留在高中地理的水平。
想問一下廣大知友,如果在太陽核心中取出一小塊,那它還具有發生核聚變的條件么?
控制好火候的話,大家會發現你很好吃。
講句實話。
我們吃到的,摸到的,看到的,地球上每個物體,都曾經是恆星(太陽)的一部分。
它們是恆星的骨灰。
宇宙中的絕大多數化學元素,都是恆星內部核聚變反應的產物。
包括我們身體的一發一膚,都曾是恆星的一部分。
我們是星辰之子,我們的每一個原子,都目睹了數次恆星的生死輪迴,見證著宇宙的洪荒歲月。
如果可以吃一小勺太陽的話,那麼,那麼,最好用一把手工錘目紋小勺:在迭起的曲線里完美地承接住光,效果定然喜人。
輕輕戳破太陽的脆殼,窸窣的裂痕已然延展開,利落勺起,避免戳破整個太陽,而這時因為離開太陽,勺出的部分,迅速開始凝固起來,表面細細呈現勺子整個運動過程留下肌理,再等下去,它就會凝固硬如冷岩漿無從下手,所以當機立斷,送入口中,舌尖一時竟無從反應,只是從兩端,從口到腹,染上彩虹的色彩,說不出來的舒坦,這細膩與變化味道,但一定是彩色的,光芒流轉的。…只一口,洗盡心中鉛華,身輕如躍。
呀,再來一口,只再來一口,整個太陽忽然都滑到身體里。脹大,脹大,脹大……快停下快停下,哎呀…Bomb……不知過了多久,吃力地睜開眼,低眉一看:啊,又白又圓!又白又圓的我!我我整個變成太陽!高高地升起,又隨月升而高高落下。每一日每一日…雖然自身散發著灼熱,抵不住徹骨的孤寒。
好遺憾…月亮那麼遠,好想勺一小口月亮呀,一小小口就好,然後…送給永恆吾愛。原答案:
謝邀,太陽主要是氫和氦組成的,太陽上的物質主要是高溫高壓的等離子體,溫度從幾千度到幾百萬度不等。
由於沒有涉及到很不常見的物態,所以情景還是很好理解的:太陽物質就跟剛剛爆炸的炸藥差不多。取決於溫度,這勺太陽物質會在地球上產生一次不大不小的爆炸,當量…大概在一千克到一噸之間。
-分割線-
某些人想要的答案:
當你把這一勺誘人的太陽物質放進嘴裡並去除它表面的封裝力場之前,沒人能想像它的美味。然而一旦你決定要品嘗它,一切都發生的十分迅速。主要成分是氫和氦的等離子體火球在你的口腔里迅速膨脹,有的甚至會穿過勺子直接作用在你的舌頭上。理所當然,你的所有味覺感受器都會被激發,在它們被徹底毀掉之前——這一定是非凡的味覺享受。
為了保持食材的新鮮,你在解除封裝力場之前是聞不到任何氣味的。這可能對食材的體驗有所損失。不過如果真的去體會這團等離子體火球的話,你會發現它跟香水一樣有前中後調——氫離子以最快的速度飛散出來,隨後是氦,再然後是各式各樣的金屬離子。
當然,最終根據舌頭對味道進行評判的,還是大腦。我們的珍貴食材更加激進地接管了這個過程:它直接作用在你的大腦上,遠早於任何神經信號。
於是,剩下的事情就跟品嘗關係不大了,相信你也不會對這部分感興趣。這團火球會從你的嘴裡繼續膨脹開來,周圍的人會看到一場很典型的爆炸,只不過是憑空發生的。勺子所處的地方可能會留下一個大坑。無知的群眾們可能會擔心勺子的下場,不過勇敢的嘗到了太陽的人才是最後贏家。
誰在乎呢?
-分割線-
捏著鼻子寫了這麼久,我卻想不出合適的話來嘲諷你們這些娛樂至死的人了。
得看吃太陽的哪個部位了,主要成分還是氫氦
外層是稀薄的氣體,內部有微量碳鐵金屬等固體(???等離子體??)什麼的
如果勺子夠長的話,越往中間挖越甜,不是,元素的序號越高,多數消化不了
要好好的吹涼了再吃,但是無論如何,味道肯定不好,八成沒味道
推一個
如果吃一小勺中子星會怎麼樣? - 物理學
那要看小勺是什麼材質的了……
如果是塑料的,那還能咬動,儘管味道不太好,但用力咀嚼還是能咬爛的,咽下去之後就看胃酸的消化能力了;
如果是木頭或竹子的,那要看你有沒有大熊貓的牙齒了,不然很難咬爛,更別說吃了;
如果是金屬勺,而你不是變形金剛的話就不要吃了……
總之,如果你吃一小勺太陽是沒任何變化的,因為這和太陽是沒什麼關係的,我不知道題主怎麼會問這個問題,太陽依舊每天會東升西落的啊。為什麼一定得是人吃呢?
以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科學家為首的一支國際天體物理學家團隊首次見證了一顆恆星被黑洞吞噬,並且噴射出以近似光速移動的閃光物質的景象。
恆星的一些物質被吸進黑洞,但其餘的物質以極高的速度被噴離黑洞。然後,黑洞的周圍形成吸積盤,兩極噴射出伽馬射線。
黑洞表示:「嘎嘣脆,雞肉味。」
題主給話題標籤加了腦洞,然後標籤又多了美食,那我就單純從味覺上去回答這個問題好了。
不同時候的太陽,吃起來味道差別可大了!
清晨的太陽是軟軟的、甜絲絲的,帶水果味,有點火龍果的香氣。小朋友都很喜歡吃。我讀幼兒園的時候,吃太陽才是起床的最大動力~!
到了7、8點的時候,太陽就變得暖暖的了,滋味也開始不同。口感稍稍開始變硬,味道層次卻豐富了許多。如果哪天運氣好,太陽剛好長成鹹蛋黃的質地,那就太棒了!一口咬下去,咸香充盈,質地細密,滋出的油充滿整個口腔。越嚼,香氣越是濃郁;越嚼,香氣越是濃郁……
吃完了,都還忍不住閉上眼睛,細細品味殘存嘴邊的余香。
9點多10點的太陽開始變熱,吃之前最好先吹吹。營養學家認為,這個時間段採摘下來的太陽,富含植物性蛋白,營養價值豐富。但是吃起來,未免有點寡淡咯。
11點過後,整個中午的太陽都是辣的。在11點到11點半採摘的太陽,味道辣中帶甜,據說溫補,很值得一試。
但是大家小心!正午的太陽最辣,辣得燙喉嚨!我是不敢碰的。
喜歡喝酒的朋友,卻盛讚正午太陽的味道。
倒一杯白酒,刺溜刺溜地灌進肚子;微醺,味覺略變麻木。日常的美食亦難品出個中真味。唯獨這種辣得刺激的,爽口、入味,能讓你心神一震。
常常會有人把正午太陽儲藏起來,留到一個無眠無夢的深夜下酒。對月獨酌,會赫然發現,孤獨,亦當有滋有味。
圍爐對飲,有酒有菜之時,主人若是願意拿出珍藏多年的午時太陽,那定然是將你引為一生摯友了。寒冬的夜裡,老友為你打開久藏的午時太陽,那一刻,你會覺得陋室亦煌煌然如宮闕。
我有一老友,是好酒之人。他在這方面有獨到見解:與太陽最相宜的,不是白酒,反而是西洋的朗姆酒。讀者諸君若有同好,不妨一試。
1點到2點的太陽,味道青黃不接,光農是不會上去採摘的。他們都趁著這個時候,好好睡個午覺,給下午的勞作養養精神。
2點半到4點的太陽,都帶著苦味。3點之前,苦中有澀;3點之後,苦後回甘。這個時段的太陽,口感差強人意,卻是煲湯的好材料。醫家認為,此時的太陽可入葯,補中理氣,對調理身體很有好處。若經過炒制,則大補氣血,特別適合大出血、產後的人士服用。
小時候總不太愛喝家裡放了太陽的湯,嫌苦!離家了,卻益發懷念。饞勁時常上來,住所附近的湯館我都去遍了。街面的湯館,惜料,味淡,也少有不放味精的,喝著終歸不是家中的味道。
4點過後的太陽,味道層次不齊。只有最具經驗的老農,才能為我們採摘出最為優秀的食材。
採摘出來之後,亦當由名廚處理,方能調動出食材的真味。刀工、火候、佐料,每個環節都馬虎不得,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不同流派的廚師,處理出來的太陽口感差別極大。
我在陶陶居吃過清蒸的,味道鮮甜,稍蘸一點生抽,就勾出了太陽的全部鮮味。
日本關西的處理方式亦是一絕,若是在秋冬交際之時,他們會把太陽做成天婦羅,蘸蘿蔔泥。
各家做天婦羅的秘笈,多半秘而不宣,但從不識字的村婦,到學廚不過一二年的少女,都能把太陽天婦羅,做得讓人食指大動。到能吃天婦羅的時節,家家炊煙起,孩童奔走相告。坊間亦盛言,這是在民間,也能吃到的天皇級美食。
5、6點暮色將至之時,太陽散作萬道霞光。這個時候,伸伸手,也能撕到一片太陽下來吃。小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也到了。放學迎著暮光,踏上回家的歸程,饞起來就舉起手,跳一跳,摘一縷太陽下來塞到嘴裡。
這種太陽有點棉花糖的意味,卻不像棉花糖那樣甜得膩人。看著暖暖的,吃下去卻涼絲絲。有時吃完不帶勁,會忍不住吮吮手指。
常常覺得太陽還沒吃夠,就要進家門了。這要被當媽的看見,是會挨罵的:
「就知道吃太陽,待會還吃不吃飯啦!」
Daniel FC
寫於沒有太陽吃的 11 月 13 日 14:00
同類文章:
當個吃貨系列:
7-11里有什麼好吃的? - Daniel FC 的回答 - 知乎
泡麵算不算美食? - Daniel FC 的回答 - 知乎
瞎捷豹開腦洞系列:
如果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打算毀滅世界會怎樣做? - Daniel FC 的回答 - 知乎
吃饅頭的時候感覺噎怎麼辦? - Daniel FC 的回答 - 知乎
吸血鬼來過中國嗎? - Daniel FC 的回答 - 知乎
啊,貌似答的成了吃一勺太陽核心部分,呼呼,剛剛買了一雙拖鞋,太累了,睡了。有空修改~
———————我是分———————
啊!勺子又來了,
和視頻界的「液壓機」一樣,
勺子已經有成為了知乎第一網紅的趨勢。
和液壓哥的一股清新畫風不同的是,
勺子哥可能自帶不確定性,到今天還是吼吼吼吼不見勺子影。
所以,第一個問題是。。。
這勺子到哪裡搞。。。
想起一個挺有趣的笑話(不知道是否杜撰,不是學化學的,不確定,姑且當段子)
話說一代化學宗師尤斯圖斯?馮?李比希(主人公貌似是李比希)的一位學生說他發明了「萬能溶劑」
(貌似也有說法說是拜耳的助手)
「什麼是『萬能溶劑』?」李比希問道,
學生回答「就是什麼都可以溶解的溶劑」
李比希聳聳肩「那你打算用啥來裝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勺子哥存在的概率不比能夠容納「萬能溶劑」的容器高到哪裡去。
所以嘛~這個問題應該有一個前奏
「有勺子能承受上千萬度的高溫會怎麼樣,需要什麼材料」
當然啦,如果有解才是亮點。
接下來就是「承受上千萬度的材料如何製備」……
一波接一波
恩
然後到了吃的過程
和之前一勺子中子星物質不同的是,太陽核心密度不算大的離譜(有水的150倍),不至於一勺子下去直接打穿身體。
雖然拿在手裡也不是省力氣的主,但好歹拿得起來。
可喜可賀!!
恩
太陽的能量的主要來源是將氫融合為氦的核融合的反應。核心是太陽內部唯一能經由核融合產生能量的場所,以陽光的形式釋放出熱:從核心向外傳輸的能量加熱了太陽其餘的部分。
太陽核心每秒鐘430萬噸的質量轉換成能量;每秒鐘釋放出的能量是3.8 ×10∧26焦耳,相當於9.1 ×10∧10百萬噸TNT爆炸當量。
一勺子核心組織我們假設為2立方厘米。
太陽核心區定義為0.2倍太陽半徑區域,太陽體積大約為1.412×10∧18立方千米。
簡單估算一下核心的體積大約在10∧16立方千米數量級
算下來,一勺子帶有「餘溫」(核聚變開始的)的爆炸威力攤下來
也就10∧-20克的TNT當量
。。。。
唔,還好。炸不死人。
繼續
恩,在核融合過程中釋放出的高能量伽瑪子和X射線經由迂迴曲折的路徑與減速,和在一定的吸收和再輻射轉換成更低的能量型態後,才能抵達太陽的對流層,因此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抵達太陽的表面。 估計"光子旅行時間"可以長達5000萬年,最短的也要17000年。在旅程的終點,穿過透明的光球層之後抵達表面,以可見光離開太陽。
在核心的每一個γ射線在進入太空之前,都已經被轉換成數百萬個可見光區的的光子。
但是!!!!!!
如果吃的是核心物質
不好意思
少了中間的康普頓效應,
連亮瞎雙眼的機會都沒有(伽瑪子不可見)
然後。。。。
旁白:毀滅的力量!!!!
顫抖吧!!
顫抖完。。。就掛了。。。。
都是老套路啦!
勺子哥的命運和液壓機下的保齡球、撲克牌沒了區別~
茲……呼……砰
味道怎麼樣全靠烹飪技術!
未經加工的太陽生吃是不行的,就像看到路上跑著一頭豬 ,哪怕你再喜歡吃豬肉,你也不可能把這豬抓來就啃,你需要先把豬擊暈,頸動脈放血,再用熱水褪毛,剖膛解肚, 去除不能食用的部分,剩下的豬肉也不能直接吃,需要或炸、或炒、或水煮、或紅燒、或回鍋,還得加上油鹽醬醋醬各種調料才能烹飪出可口的食物出來。
太陽的吃法也一樣,組成太陽的物質大多是些普通的氣體,其中氫約佔71.3%、 氦約佔27%, 氦是不能吃的,必須拋棄點,或者賣給核電站做冷卻劑,能吃的部分是氫,但不能直接吃,需要加點氧做調料,至於烹飪方法可以問問你的化學老師,僅僅加氧味道還不是太好,可以再放點豬肉什麼的,做成水煮肉片,那就再好吃不過了!
客官?要不要來一份?!
唔……說到吃一小勺太陽,本渣就腦洞一下吃各種與太陽有關的(比如陽光,太陽風和太陽本身)
情況一:我們來吃一小勺陽光
首先掏出一支小勺子,然後伸到陽光下,慢慢的盛一小勺。
「昂?我的陽光呢?對,我剛剛盛的一小勺陽光呢?」
既然這種吃法可能吃不到那麼我們使用下面一種吃法:
在陽光下,張大嘴,吃一口。
不過可能出現下面的狀況,只列舉兩種:樓上大媽一盆水/花盆土掉下來、一隻蟲飛進嘴裡。
然而本渣親測表示,陽光其實沒啥特別的味道,比較像是溫水。不過個人認為陽光細微的味道差異應該與氣溫,太陽高度角,濕度,大氣透明度有關。
情況二:我們來吃一勺太陽風
首先,你需要一個小勺子。然後你需要能夠收集太陽風,然而……
「誒誒誒?我都收集了這麼久了怎麼一點都沒收集到?」
於是我們得到南北極高空嘗試收集,不過「太陽風在哪?」
其實太陽風的味道,應該是和各種高能粒子的味道差不多的吧,不過這隻代表個人觀點。畢竟沒人吃過。
情況三:吃太陽本身
依然是需要有個勺子。
不過我們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
「我的勺子呢?」
還有這種情況:
「今天吃啥呢?」
但首先我們不能遇到這種情況:
「233號試吃員,收到請回答,收到請回答」
「233號試吃員,收到請回答,收到請回答」
「……」
「233大概是不會回答了的吧」
在成功的避免了以上情況之後……
小情況一:吃一勺日餌
「喵喵喵?這麼大怎麼挖?」
小情況二:吃一勺黑子
「喵喵喵?黑子在哪來著的?」
小情況三:吃一勺耀斑
「總部總部我是666,我看不到耀斑了」
小情況四:吃一勺核心區
「……」
「53號試吃員,你還活著嗎?」
(此處省略各種小情況)
各種小情況合成一種:
「我該怎麼吃」
不過,沒人吃過太陽本身,我們也不好下太陽啥味道的結論。
腦洞了三種吃太陽的情況,只有第一種在地球上比較可行。
再加一個小腦洞:
「那個……我……我可以約你去吃東西么?」
「去哪邊吃?xx咖啡廳還是xx飯店?」
「那個……你和我去了就知道了」
「所以我們是去野餐?」
「不不不……我們可以一起吃太陽么?」
(這個人腦洞太大別理她)
先定個小目標,可以吃一勺燃燒的煤球試試
幸平:「卧槽,我的春藥配方被發現了,怪不得有人奇怪我的菜為什麼會發光還會燒光衣服。」
好吧,太陽的密度,表層的話等於說吃了一塊真空,boo的一下就沒了,密度有點低。
如果說是輻射層之類的會炸開,不過可以當爆米花來吃(人都炸沒了)。
核心區直接炸掉你的小區。
聽說有人想吃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