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黨在如今的美國政治中處於什麼地位?在此次美國國債違約危機中又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感覺在這次的美國國債危機中,茶黨的出鏡率很高啊。
這個茶黨是第一次聽說,去查了一下背景資料,大致了解了一下,但是不知道在如今的美國政治中到底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希望有了解的人來談一談,謝謝了。
美國債務違約風險迫近,茶黨無動於衷


我簡單說下,因為是我的個人觀點,所以不夠客觀中立:

1.嬉皮士們長大了:60、70年代的老左嬉皮們長大了,掌握了不少的社會資源。這群人從當時的老左變成了右派。原因無外乎兩個:(1)隨著個人年齡和財富的增長,會越來越厭惡稅收、安於現狀,變得更保守,這是人的天性 (2)社會在變化,當年的左派立場到了現在很多已經很右派了

2.經濟危機:08年的經濟危機造成了大量的失業,這給了很多人一個糟糕的處境和更多的空閑時間,再加上政府救市讓這些失業又空閑的人有了很大的抱怨——「生意倒台是資本主義常態,政府不救我的公司我認栽,救那些金融機構算什麼道理?」

3.輸不起:2008年:「奧巴馬贏了選舉,摔!」 2012年:「奧巴馬又贏了選舉,摔!」

4.沒有最右只有更右:茶黨覺得代表保守派的共和黨不夠右,右的不徹底,有些時候還會搞妥協,雖然妥協是政治遊戲的常態,但是茶黨輸不起啊,反正是光腳不怕穿鞋的,自己就組黨單幹吧。

5.Koch兄弟這樣的大金主:美國政治,或者說政治,最重要的是什麼——錢。關於Koch兄弟,可以看@talich 的專欄文章你們聽過大衛·科赫這名字嗎?和 你們聽過大衛·科赫這名字嗎(2)?

6.茶黨的地位:同是右派,茶黨很自然的和共和黨走得近,雖然地位還不足以威懾兩黨,但是還是有很強的話語權的。

我舉個例子:比如一家公司有三個股東,分別占股46%,47%和7%,那麼很明顯,46%和47%的影響力大。但是如果這個公司規定所有的決策必須要超過50%的股份通過,那麼三個股東中任何一家都不夠獨自做主,而7%那位的影響力將大大提升,因為兩個大家都需要他的支持。這是個簡化的例子,國會決議要複雜的多,但是總的來說是類似的情況——茶黨雖然不夠威脅兩黨地位,但是影響力被規則所放大。

舉個具體的例子:德州一向是共和黨重鎮,下任州長最熱門的人選是共和黨人Greg Abbott。民主黨的挑戰者Wendy Davis之前出了大風頭,不過按照現在的情況Greg基本能當選。但是,Greg屬於溫和派的共和黨人,如果這個時候來個激進點的茶黨候選人,這個事情就很難說了,茶黨候選人很可能會蠶食掉一些本會投給Greg的選票,使得Wendy也有了取勝的可能。遇到這種情況,共和黨方面和共和黨候選人要不要跟茶黨成員們搞好關係,在政策、立場上更加偏茶黨一點?你猜。

7.茶黨在政府預算/債務中的作用:奧巴馬的醫改算是奧當選至今最大的政績,奧本人和民主黨不肯撒手。而茶黨又是很討厭奧巴馬和政府干預市場的,所以在反對醫改上的立場比其它保守派要強硬很多(要說的話,奧巴馬的醫改方案很大一部分是參照共和黨之前的醫改方案提出的,這個不展開,感興趣可以另開題細究)。於是預算、債務封頂這些能用來「勒索」奧巴馬的機會,茶黨是很強硬的。而因為之前提到的,茶黨的影響力被規則所放大的結果,使得共和黨人必須對茶黨妥協,跟著站隊。

8.總結:茶黨誤國,錯民也果

====================================

@talich 之前說起過WSJ的文章,關於茶黨的誕生,我覺得寫得比較理客中:

我在這裡轉載一下:華爾街日報:美國茶黨誕生記
三十多歲的艾米?克萊默(Amy Kremer)和珍妮?馬丁 (Jenny Beth Martin)都住在亞特蘭大的市郊。近兩年之前,她們飽受了經濟衰退之苦,奧巴馬(Barack Obama)當選總統又讓她們感到沮喪,只能寄望人生能早日翻開新的篇章。

克萊默以前在達美航空公司(Delta Air Lines)當空姐,後來辭職在家帶女兒。孩子長大後搬出去住了,她就靠寫兩個博客打發日子──一個是園藝方面的,一個是時政方面的。

克萊默回憶道,當時我的生活出現了一段真空期。

馬丁是一名訓練有素的軟體開發經理,業餘時間也寫寫博客。她丈夫開的人才派遣公司倒閉後,她只能靠幫別人打掃房子來貼補家用。他們面臨著失去房子的危險。

在她家庭的經濟狀況急轉而下之際,美國國會──其中包括馬丁曾為其擔當競選志願者的喬治亞州共和党參議員薩克斯比?錢布利斯(Saxby Chambliss)──投票通過了布希(George Bush)總統提出的法案,以拯救華爾街瀕臨倒閉的大型銀行。

馬丁出離憤怒了。她說,我生氣並不是因為政府沒有拯救我丈夫的公司,自己的公司破產確實令人傷心,但這是市場機制的一部分……讓我生氣的是,政府沒有必要進行干預,讓一些本該倒閉的公司繼續生存下去。

在2009年二、三月份的幾周時間裡,這兩位女士在一個電話會議上認識,並協助創建起美國茶黨(Tea Party)運動中第一個全國性的主要組織。短短數月後,她們成為2010年美國最具活力的政治團體的兩位中堅人物。

39
歲的克萊默現任「茶黨快車」(Tea Party
Express)主席一職。這個茶黨的政治活動委員會已為新踏入政治舞台的參選人籌集到數百萬美元競選資金,並策划了威脅到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哈里?瑞
德(Harry
Reid,內華達州民主党參議員)政治地位的競選活動。克萊默曾經很害怕在公眾場合說話,現在卻四處發表演講,每次的聽眾都有數千人之眾。2010年10
月的一天,克萊默隊在內華達州里諾市面對2,000 名聽眾大聲疾呼道,你們準備好讓哈里?瑞德下課了嗎?

40歲的馬丁是「茶黨愛國者」(Tea Party Patriots)的全國協調員,這是一個組織聯盟,在全美擁有近3,000個當地組織。她把年幼的兒子和女兒放在家中,自己踏上前往30個城市的巡迴之旅,激勵茶黨積極分子行動起來,力爭在11月2日贏得一場勝利。

馬丁說,這是我必須做的一件事情,我們中的很多人已經受夠了共和黨。

茶黨的中堅力量主要是步入中年的美國中產階級人士,他們從政經驗有限,但不滿經濟動蕩的現狀,其中一些保守派人士感到共和黨已經拋棄了他們。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茶黨運動迅速發展起來。

茶黨運動是民眾發泄不滿情緒和表達從政熱情的綜合產物,擁有自己的政治觀點,如反對非法移民,反對在全國範圍徵收消費稅,支持民眾的持槍權,等等。此外,對奧巴馬擔任美國總統是否具備合法性的質疑也是這個草根組織不斷壯大的因素之一。


今,在民主黨大獲全勝僅僅兩年之後,茶黨運動的影響力已經足以重新改變美國的政治地圖。藉助互聯網溝通方式,茶黨聯合了美國不同政見的活動家,今年已經把
好幾個州的知名共和黨領袖拉下馬來。2010年11月2日,茶黨讓數十名民主黨議員下了台,瑞德本人的地位也險些不保。

雖然茶黨誕生的時間不長,但其政治領袖已經經歷了獲得意外成功和面臨聯盟分裂等種種考驗。一些早期的茶黨領軍人物被曝光是種族歧視和仇外分子,令茶黨面臨令人尷尬的指責。馬丁和克萊默曾經彼此很友好,現在卻勢同水火。

這些失誤和對抗都在考驗著茶黨能否成為一個長期存在的政治勢力。

茶黨運動的根源

茶黨運動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08年末,當時一部分美國民眾對金融危機、政府救助和奧巴馬的當選十分不滿。

即使在布希總統執政期間,許多保守派人士對布希及共和黨救助銀行和汽車製造商的舉動就已經深惡痛絕。民主黨入主白宮後,開始討論實施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而在財政支出上趨於保守的共和黨人關於政府支出的批評聲音也越來越大。

許多保守派人士認為,參議員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在競選總統時的失敗之處在於,他沒有好好通過互聯網手段來籌集資金,並與不同政見的活動家建立同盟關係。奧巴馬的競選團隊則在利用互聯網方面更加得心應手。


主黨的成功讓帕特里克?萊希(Michael Patrick
Leahy)很生氣,他是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市(Nashville)的一名IT顧問。2008年11月末,他在Twitter上建立了一個有25名成
員的聯繫組,名叫「Twitter頂級保守派」(Top Conservatives on
Twitter,簡稱#tcot)。2008年12月,他開始每周一晚上召開電話會議,建立了一個有著共同訴求的活動家網路。

萊希說,我發現Twitter上有很多保守派,他們很有能力,卻各自為戰。短短數周內,我們發展了1,500名成員。其中有艾瑞克?歐頓(Eric Odom),他之前已經組建了一個成員眾多的活動家組織,旨在撤銷美國的近海石油禁采令。


黛西?莫特(Stacy Mott)是新澤西州華盛頓鎮(Washington
Township)的一位全職媽媽,她有三個孩子,一個剛蹣跚學步,另外還有一對雙胞胎嬰兒。她對美國的兩大政黨都越來越不滿意,但讓她徹底爆發的事情發
生在2008年12月16日,當時布希總統為政府救助辯護說:我放棄自由市場的原則,為的是拯救自由市場的體系。

莫特說,這種說法點燃了保守派心中的怒火。給她傷口撒上一把鹽的則是奧巴馬的當選。她說,我最大的擔心是民主黨將同時獲得參議院和眾議院的控制權……他們會儘可能地通過自己想要的各種提案。

莫特說道,當時看來,奧巴馬想要繼續拯救美國的銀行和汽車產業,他也確實這麼做了。

莫特決定開一個代表保守派女士心聲的博客,名為「聰明女孩政治」(Smart Girl Politics),並以同樣的名字創建了一個社交網站。這個網站吸引了亞特蘭大的克萊默和馬丁加入,當時她們彼此還不認識。

20
多歲的凱莉?卡倫德(Keli
Carender)是西雅圖的一名教師,也是個即興表演喜劇演員。她對布希「放棄自由市場原則」的言論極為憤怒,並覺得奧巴馬的經濟刺激計劃是一個可以載
入史冊的巨大浪費。她嘗試給自己支持的兩名民主党參議員的辦公室打電話投訴,但他們的語音信箱都已經滿了。

卡倫德回憶說,我簡直想大聲尖叫。但最後意識到,自己根本沒什麼話語權,這是一種即將被淹沒窒息的感覺。

卡倫德也寫博客,但決定要更進一步。她策划了一起示威活動,在當地的廣播脫口秀節目中進行宣傳,並給保守派博客作者並曾任福克斯廣播公司(Fox)新聞顧問的米歇爾?麥爾金(Michelle Malkin)發電子郵件,後者在博客上報導了卡倫德組織的示威活動。

2009年2月17日,有120人出現在當地的公園參與示威活動,這令卡倫德喜出望外。茶黨相關文獻將這一事件列為茶黨運動的第一次示威活動。

「胡言亂語」

2009年初,成千上萬的保守派人士被當時國會正在討論的政府救助行為和經濟刺激計劃所激怒,他們同病相憐,通過互聯網連上了線。這些串聯活動為後來被稱為「胡言亂語」(The Rant)的事件提供了一個溫床。

2009
年2月19日,54歲的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金融市場評論員里克?桑塔利(Rick Santelli)在芝加哥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做現場直播,對政府面對經濟危機所做出的反應提出了質疑。前一天,奧巴馬政府剛剛宣布了一項750億美元的援助方案,旨在幫助那些付不起房屋
貸款的業主。

桑塔利在直播中揭竿而起。他大聲疾呼,這裡是美國!你們有多少人願意為鄰居的住房抵押貸款買單?他們的房子多了一個洗手間,卻付不起房屋貸款。

在他身後,交易員們在為他吶喊助威。桑塔利喊道,我們7月份要在芝加哥掀起一場茶黨運動。

批評人士表示,桑塔利的這次舉動一定經過精心策劃,但桑塔利說,他的獨白完全是即興發揮,他腦子裡「當時對茶黨的唯一印象」來自於家中最小的女兒在學校里做過的關於波士頓傾茶事件的研究作業。

這番「胡言亂語」像病毒一樣傳播開來。當時約有400名積極分子的「聰明女孩政治」組織起來響應。莫特說:我們半數的會員發出郵件問,我們能幹些什麼?桑塔利點燃了導火索。

在喬治亞州,馬丁在開車去打掃房屋的路上聽到桑塔利做出呼籲的片斷。她回憶道,我們剛剛失去了自己的房子。當時他們正處於破產清算的程序之中。

馬丁說,她和丈夫意識到自己再也無法負擔房屋貸款,也不想試圖去保住房子。馬丁說,我們做了一個決定,認為最好還是從頭開始。想到政府居然鼓勵別人不為自己無法負擔的房屋貸款承擔責任,她就沒辦法不抓狂。

#tcot
組織的萊希在twitter上發布了一個電話號碼,號召大家通過電話會議來討論桑塔利的呼籲。2月20日,有20多名活動家打電話進來,包括喬治亞州的馬
丁和克萊默,以及西雅圖的卡倫德。有一點很重要,參加電話會議的還有一些老兵組織的代表,而且規模都不小,有些組織的資料庫擁有數萬乃至數十萬人的聯繫方
式。

#tcot組織認為,等到7月4日國慶節才發起茶黨運動太慢了,因此決定馬上進行全美總動員,在一周不到的時間內舉行集會。一場茶黨運動的熱潮由此產生。


次集會的口號略顯拙劣──「撤銷政治恩惠,否則下台」 (Repeal the Pork or
Retire),但活動家們熱情高漲,瘋狂地打電話通知別人,全身心地投入集會的組織當中。他們回答來自各地的詢問,一開始是幾十人在問,後來擴大到數百
人,通常都是了解一些基本的情況,比如如何獲取示威許可等。

克萊默說,當時,我就像一個接受許多病人詢問的醫生一樣。

2
月27日,美國各地發生了約50起示威活動,大多數活動的參加人數都在數十人到兩三百人之間。西雅圖的卡倫德在舉行第一次示威活動的那個公園裡召集了集
會,有300人參加。當時,她還打電話給華盛頓的民主党參議員帕蒂?默里(Patty Murray),讓示威人群對著電話一起發出噓聲。

電話打爆

茶黨的電話會議開始把目光投向4月15日的聯邦法定納稅日。起初,他們希望當天至少在40個城市舉行示威活動。萊希後來回憶道,從第830個響應的城市之後,我們就沒再去做統計了。

參加萊希每周電話會議的人越來越多,有時連電話都被打爆。組織者建立了一個類似維基百科(Wikipedia)的網站,講解示威抗議的技巧和相關建議。據跟蹤示威活動的一名志願者說,網站每天的訪問量在5萬到10萬人次之間。

茶黨的活動經費很少,沒有建立一個接受社會捐贈的機制,沒有辦公場所,也不記賬。Facebook成為一個主要的溝通場所。

先是數十家,隨後是數百家當地組織開始在美國各地生根發芽,宣布加入茶黨運動。在短短一年內,這類組織增加到了2,000家。


然茶黨的代表人物是克萊默和馬丁(她們當時還是免費服務的志願者)這樣的人,但茶黨運動的成功還得益於一些富人集團的支持,其中包括「繁榮美國人協會」
(Americans for
Prosperity)和「自由之力」(FreedomWorks),這兩個組織源自20世紀80年代由科赫家族(Koch
family)成員創建的保守派智庫團體,科赫家族經營著石油天然氣企業集團美國科氏工業集團(Koch Industries Inc.)。

在實際運作中,克萊默一直在考慮為這個新興的全美組織建立一個更規範的領導架構。據克萊默講,2009年4月的某一天,她正站在廚房裡,她丈夫脫口而出一個名字:茶會愛國者。

「由我創建」

4月12日,克萊默啟動了一個名為「茶會愛國者」的社交網站,並讓人開始網站建設。她說,我不是在吹噓,茶會愛國者由我創建。

5月份,馬丁?克萊默和另一名活動家、加州草谷市(Grass Valley)的網路推手及律師馬克?麥克勒(Mark Meckler)共同聘請了一名律師,以「茶會愛國者」的名字申請成立社團並進行商標註冊。


體對於該組織的關注不斷增加。福克斯新聞台(Fox News)的名嘴格倫?貝克(Glenn
Beck)在一檔新節目開播不到三個月後就開始大力宣傳茶黨4月15日的示威集會,並提出自己的「9/12計劃」(9/12
Project)。博客作者麥爾金也宣傳這些活動,此外還有福克斯公司的肖恩?漢尼堤(Sean
Hannity)。(福克斯公司和《華爾街日報》同屬新聞集團[News Corp.]旗下。)

一傳十,十傳百。到4月15號,幾十萬人
──沒人能給出一個確切的數字──在各地的市政廳、郵局、城市廣場、公園和鬧市街道聚集起來。人群湧入費城的愛心公園(Love
Park),在各州議會大樓的外面集會,從愛荷華州首府得梅因(Des
Moines)、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特(Hartford),到密歇根州首府蘭辛(Lansing),可謂遍地開花。

在弗吉尼亞州首府里士滿(Richmond),48歲的全職媽媽柯林?歐文斯(Colleen Owens)也加入示威人群。除了投票支持共和黨外,她此前從未參與過任何政治活動。

歐文斯說,布希卸任之後,我曾經想:事情會變好的,我們將擺脫那些戰爭。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在往懸崖下沖。歐文斯說她的朋友和鄰居很少有意識到這一點的。

4月15日,歐文斯站在雨中,聽集會的演講者發表言論。她後來說,當時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原來我並不孤單。

分道揚鑣

茶黨運動在短短几周內獲得的成功令人震驚。在心照不宣之下,白宮在4月15日也舉行了自己的活動,宣傳奧巴馬政府一直在推動的減稅方案。共和黨領袖對茶黨的集會表示讚賞,私底下卻懷疑這場運動會走向何方。

茶黨的組織者對此也不確定。麥克勒說,我們從沒說過要組建廣泛的網路。我們只是一群迷惘的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並沒有太清楚的認識。


此同時,美國西海岸也在醞釀新的行動。在20年代六、七十年代曾給里根總統(Ronald Reagan)擔任顧問的共和黨人薩爾?魯索(Sal
Russo)在目睹加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市(Sacramento)的茶黨集會後,察覺到這一運動所蘊含的潛力。他說,當時有四、五百人參加集會,規模之大
讓我們大吃一驚。

約翰?麥凱恩黯然無光的總統競選讓魯索很不高興,他在2008年成立了一個名叫「這個國家理應更好」(Our Country Deserves Better) 的政治活動團體,但後來打算將其關閉。

看了茶黨集會後,魯索和同事喬伊?維茲比基(Joe Wierzbicki)重新將該團體打造成一個茶黨主題的組織,他組織了一次全國巡迴巴士之旅──這是一種非常討巧的策略──以傳播茶黨的影響力。

該組織就是後來的「茶黨快車」。在短短兩年內,它已籌集了超過700萬美元的資金。

在發展初期,茶黨快車和茶黨愛國者就開始走上不同的道路,折射出茶黨運動出現的第一次嚴重分歧。茶黨快車想為參選人募集競選資金,策劃競選活動;而茶黨愛國者想保持無黨派身份,只對時政提出意見,而不提名參選人參與政治選舉。

茶黨愛國者的馬丁說,當地的協調員表示,他們不想讓我們提名參選人。他們不喜歡老是有人過來告訴他們應該做什麼。為此,#tcot組織的創始人萊希退出了茶黨愛國者。

兩大組織之間的分歧也受到白宮計劃通過醫療改革法案的影響。許多茶黨的活動家認為,該法案是一場規模龐大、耗資巨大的聯邦權利擴張,侵害了美國人的私人生活。

2009年6月,自由派組織「自由之力」發布了一個「醫療改革自由行動套件」(Healthcare Freedom Action Kit),內容包括如何把公費醫療趕出政府預算的論點、一封300字的致媒體函的樣本以及其它一些材料。

「把船弄翻」

在民主黨策劃一系列「市政廳市民座談會」的時候,茶黨愛國者的一名積極分子傳閱了一份備忘錄,號召人們阻撓這些會議。備忘錄上寫道,把船弄翻。找機會大聲叫喊,向會議代表提出質疑,目的是讓他不知所措。

一些市政廳市民座談會要求警察負責維持秩序。

茶黨快車準備發起第一次競選巴士巡迴之旅,並邀請茶黨愛國者加入。麥科勒和馬丁有些遲疑:他們的組織茶黨愛國者,已經決定不推舉或資助參選人,因此擔心參與巴士巡迴之旅可能與組織成員的想法背道而馳,並影響其無黨派的納稅主體身份。

然而,克萊默覺得自己理應前往第一線,登上巴士。她說,我覺得這是我應該做的。

最終,她踏上了巴士巡迴之旅,開始在公眾面前演講,並喜歡上了這種感覺。

巴士巡迴之旅的最後一站是華盛頓特區,那裡的集會由「自由之力」組織,包括格倫?貝克「9/12計劃」在內的幾個保守派組織提供了贊助並進行宣傳。集會吸引了至少7.5萬人。克萊默說,我覺得自己像是換了一個人,我不必再站在馬丁和麥科勒的陰影當中,我對自己很有信心。


黨運動名聲鵲起,引起公眾的關注,但也有一些茶黨成員傳遞出不協調的聲音。就在茶黨快車啟動競選巴士巡迴之旅之前,一個名叫戴維?麥卡利普(David
McKalip)的佛羅里達州知名醫生及茶黨活動家在谷歌(Google)一個與茶黨運動相關的列表伺服器上轉發了一張圖片。在圖片中,奧巴馬總統被惡搞
成一個土著巫醫,鼻子上還插著一根骨頭。批評人士抓住這一事件作為茶黨存在種族歧視傾向的證據。

麥卡利普醫生做了公開道歉。(在給《華爾
街日報》的一封電子郵件中,他說圖片不是自己搞出來的,只是在半夜時不經腦子就轉發出去了。)然而,這一事件導致茶黨活動家之間產生了意見分歧。克萊默寫
郵件力挺麥卡利普:戴維,我們全都支持你,我向你保證一件事,我們將保護自己人。我的朋友,我們將全部站在你的身後。

茶黨愛國者的其他成員則非常憤怒。麥科勒說,我們這些人都驚呆了,認為這是純粹的種族歧視。

巫醫事件發生後,茶黨愛國者開了兩小時的電話會議,馬丁和麥科勒建議克萊默退出茶黨愛國者。

克萊默並不甘心。她說,我哭得很傷心,並為此祈禱,最後回到電話邊上說,我不會退出,這個組織是我創建的。她回憶當時自己說:我不是種族主義者,如果他們把我們一個一個拉下來,最後就能徹底甩掉我們。

被逼出局

2009年8月,茶黨愛國者正式組成一個四人委員會,成員為馬丁?克萊默、麥科勒以及保守派博客作者羅伯?奈珀(Rob Neppell)。

然而,四名委員的關係很快緊張起來。馬丁在一份書面陳述中寫道,在一次會議中,克萊默表示自己聘請了律師,可能打算宣布擁有對該組織的知識產權。幾周後,委員會通過投票將克萊默請出了委員會。

目前,克萊默和茶黨愛國者都向亞特蘭大郊區的地方法院互相提起了訴訟,以爭奪對該組織的控制權。


萊默被逼出局後,立刻投向茶黨快車的陣營。她「轉會」後的第一個舉動是:督促茶黨快車支持一個默默無聞的共和黨人,他要與馬薩諸塞州檢察長馬莎?柯克利
(Martha Coakley)競爭愛德華?肯尼迪(Edward M.
Kennedy)逝世後留下的參議員席位──可謂困難重重。這個人名叫斯考特?布朗(Scott Brown)。

布朗的公開宣言是要在參議院拿下第41個投票權,反對奧巴馬的醫療改革方案,這讓茶黨願意為他搖旗吶喊。茶黨快車開始為布朗募集競選資金(約35萬美元),並號召全美的茶黨活動家都來關注他。


治亞州薩凡納(Savannah) 60歲的牧師威廉?坦普爾(William
Temple)說,突然之間,茶黨在互聯網上的溝通出現了一場不可思議的熱潮,大家都在問,要是我們拿下肯尼迪的那個席位怎麼樣?坦普爾是當地「黃金島茶
黨」(Golden Isles Tea Party)的副會長。

在選舉的那天晚上,布朗輕鬆擊敗柯克利。毋庸置疑,茶黨活動家已經成為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這是茶黨運動的第一次重大勝利,也讓他們開始感受到自己擁有的巨大能量。


既然題主問的是「位置」,那麼我就籠統地談一談,不扯具體事件和歷史淵源了(其實主要是因為我懶=v=)

茶黨么,不能說是來搞笑的,不過基本是不可能上台執政的。正如wikipedia該詞條第一句所寫,它實際上更多是decentralized political movement。它甚至沒有明確的黨綱之類的組建。實際上這幫人打心眼兒里應該都沒打算上台執政,儘管在美國老能看到vote for Ron Paul之類的破廣告牌= =

而且即便他們打算上台,這也基本是沒啥可能性的。這裡大概綜合性地說一下為啥除了兩大主要黨派,旁人都沒機會」上位「。

原因一,是心理因素上,人們習慣於「站隊辯論」,哪怕在細枝末節上有爭議,多數人還是習慣於在立場上二選一。比如「要不要支持某某政策」,那肯定是要麼是,要麼否,不太可能有第三選項。這樣一來小黨派也沒什麼生存空間。

有時候他們偶爾可以提出一些好的政見,但是這並不代表大黨派不能吸收他們的言論,使自己更「全面」。這種情況下,兩個大黨如同高級美食百匯自助餐廳,小黨派也許有的擅長做點心,有的擅長做海鮮,但是到底也抵不過大黨派面面俱到。在「質量」基本差不多的情況下,選民當然傾向於更有經驗也更豐富的大黨。

另一方面,也是出於不打算分散選票的考慮。分的份數越多,將來執政的時候越混亂。您想您會打算看到一個只有全國不到1/3支持的人上台么?尤其再考慮到美國的各種權利分流的情況。茶黨之類的黨派如果上去了,總統在各方面面臨的阻力都會很大,基本上沒有什麼政策可以推得下去。

=============

至於茶黨主要是幹嘛的,其實茶黨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上去爭權,他們主要是起鞭策作用。實際競選中D、R兩黨都非常樂於看茶黨在某些問題上「敲打」他們的對手,這樣就省了自己花錢投廣告去黑對手贊自己,而且還能避免王婆賣瓜的嫌疑。

同時兩方也都非常樂於在一些specific的問題上保持友好。再次重申,茶黨的目的不是上台,而是力推在一些他們十分在意的政策上貫徹自己的理念,其他都不care。所以假如哪一方與茶黨「聯手」了,那麼很有可能會比對方更多的獲得更多民眾支持和票數。茶黨所獲得的支持,就像是和親公主帶的嫁妝,反正她嫁給誰就帶到誰家唄~一定程度來說,他們深知可以對選舉結果施加影響,並且在利用這一點與大黨「做交易」。

-end-

其實我覺得我應該舉一些教授舉過的例證,但是實在懶得查了=v=

題主能讀英文的話可以考慮一下讀讀wiki的相關頁。上面對於茶檔支持的政策一些細節和polling的數據比較多,也包括tea party得名的掌故。中文的我就不推薦讀了,實際上一般來說wiki的中文頁無論是豐富程度還是嚴謹度都差英文一大截。

當然,任何wiki上的資料都不推薦全信。任何人如果就此話題寫論文的話,強烈建議在引述任何一部分之前去找更加專業的named resources去查證下。

reference:
Tea Party movement- wikipedia


茶黨地位? 一支奇葩!

茶黨本來啥都不是 沒有領導也不是黨派 充其量就是一個有著共同政治傾向的組合體吧 後來由於保守傾向和對奧觀海咬牙切齒的恨慢慢融入了共和黨(大部分茶黨成員都有共和黨黨籍) 但是由於它觀點偏激 不肯妥協的特點 成為共和黨一塊奇大的雞肋 一方面 它們人多勢眾 並且有一定數量的國會議員 茶黨對於每一場政治紛爭都舉足輕重 另一方面 無論對共和黨內外 它們都極少妥協 所以共和黨不但不能讓它們指哪打哪 還要事事順著茶黨的意見 在激進右派 和不肯妥協的路上一路狂奔。總之就是一隻大尾巴狼

拿預算這件事來說吧 看過一些報道 說在開會前三個月美國財長(共和黨人)合一些共和黨高層都糊口婆心的勸茶黨 別較真了 要挾著民主黨廢掉他們命根子 通過幾個平常他們 不讓過的法案就完了
結果茶黨二楞子精神又上來了 死活不談判 奧黑醫保這麼天理難容的東西不廢 預算你就別想過!共和黨這次爭預算擺姿態 主要還是為了中期選舉 眼看著自己陣營大批選票站隊了 自身也不得不站隊了 結果就談崩了 關大門了 許多美國自由派媒體都用劫持來形容茶黨對這次預算案的影響 個人覺得也是非常貼切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2016.12.15 中國在南海捕獲美國一艘無人潛航器(UUV)?
美國軍艦21號進入西沙領海目的何在?
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建造一個鐵路是否有可能實現?
哪些中國品牌在歐美評價良好?
怎麼查詢美國人的平均年收入?

TAG:美國 | 國債 | 美國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