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八十八星座對天文學究竟有何意義?


88星座是天文學的星空地圖,星座+天體命名系統,就是地球人編製的宇宙戶籍制度。
如果說今天的天文學學者已經不太重視星座,尤其是城市裡基本上看不到幾顆星,天文學基本被天體物理學所佔據,學者們從事的是物理工作(構建天體的物理模型),觀測有專門的一幫人來做;那麼對於19、20世紀之前的天文學來說,認識星座是最基礎的工作,就像不認識地圖就沒法開車一樣。

對天文愛好者來說,認識星座是入門。

對公眾來說,常常誤解了星座的含義,混淆了天文學和占星術。天文學把星座作為坐標,而占星術則依然堅持黃道十二宮(數學平均之後的星宮,而不是天文意義上的實際星座)、行星等天體因素對於人的命運的影響。公眾概念中通常等同於「占星」的「星座」,應該稱之為「黃道十二宮」,即以春分點為起始,將黃道平均分成12份。在17世紀之前,天文學和占星術很難分開,大多數學者都是身兼二職,東西方皆是如此,這沒什麼好忌諱的。

星座的劃分,起源於大約5000年前,古巴比倫形成黃道星座的劃分,同時也誕生了占星術。古希臘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星座體系,48星座的形成通常認為是柏拉圖的弟子歐多克索斯(Eudoxus)的功績,他集成了巴比倫、埃及和希臘的貢獻。這些最終匯總在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即至大論)中,所以又被稱為托勒密48星座(除南極附近看不到)。托勒密在描述天體/恆星時,通常既適用坐標,又使用在星座形象中的位置來記述(比如獵戶腰帶上云云)。
地理大發現時代,隨著歐洲人向南方探險,開始記錄南天的恆星,並劃分了新的星座,這就不細說了。這時的星座還只是恆星組合,並沒有形成嚴密的界限,有的重複有的遺漏(空白區域),為了填補空白又劃分了一些星座。嚴格來說星座可以隨意劃分,只要大家願意承認和使用,所以一度達到近百個星座,很混亂。
為了天文學的嚴謹性(望遠鏡發明之後看到更多的星星),1928年國際天文聯合會規定了標準的星座方案,即現在的88星座體系,沿著1875年赤經赤緯方向劃定界限,既不重複又無遺漏。所以88星座,就是我們看上去宇宙的一個二維球面投影圖。
關於星座歷史,可參考 網路版電子書 Ian Ridpath』s Star Tales
更多中英文內容可參考我整理的豆列 天文星圖和天圖 以及天文學-天體物理學
就像地圖上的行政區劃一樣,這只是一種習慣和方便,是天文學傳統的一部分,並不是什麼「科學道理」。從星座劃分的演化史也可以知道,星座就是大家劃分著玩的,占星術把它當真,以為人類的命運寄託其中,這可真是「人類一思考,宇宙就發囧」啊!


等同200多個國家地區對地理的意義。


  1. 劃分天區。就好像說某某地在某某國家,雖然國家和星座有大有小形狀各異,不過大致能知道在什麼位置。
  2. 一些形象的星座(比如天鵝座、獵戶座)一點就明,便於天文知識的傳播和普及。
  3. 星座劃分的由來可以算天文史的一部分,天文史也是天文學的一部分。

聖鬥士對普及88個星座有重大意義


更多的是歷史原因,對現代天體物理研究來說除了給天體命名多了一條參照方式並沒有實質上的作用。
你說確定方位?那還不如用三種天球坐標來得更好些。


說一下對普通人的意義。
當然這個普通人指的是對天文感興趣的。

業餘天文觀測,找到某個特定的天體,相當於在地面前往某個地點,大致2個思路:
1 給你經度和緯度,自己找。因為天球的位置是周期變動的,所以數字不能直接用,要換算。現在科技發達了有GPS了可以跟著它走。星特朗有一種導星儀,和GPS差不多,現在變成了手機軟體。
這個做法完全不依照地面參考物,有點像航海。

2 告訴你這個地方在某區,某街,某路口,某小區,某建築某門某層
一般是先規划到某區,然後沿著某街到某車站,找某路口,然後像當地人問路,他告訴你往前走第三個樓右轉走100米就是。
這種就是依照地標的。
到某路口為止,都是依賴星座定位的,相當於找到某個星座的第個星。
問路部分都是相對方位,下方第幾個星左邊就是目標。這叫跳星法。

我國的命名是按照中國星圖,西方一個星座在中國星圖上其實可能被幾個不同的中國星座分割,實際使用時還是用西方星座,中國名只用在具體恆星名稱的標註上。


星座Constellation這個概念屬於占星術Astrology範疇,而天文學是Astronomy
除了早期天文學借用星座用於命名和定位以外毫無意義。
再說別的都是廢話。


我嚼著沒什麼意義……
我一學天文的哥們,俺倆保留節目就是我拿一堆星座典故去調戲他。
我估計星座在他那裡就跟東北連花鄉池水溝子一樣……
這哥們本來跟我逼道研究脈衝星,後來又說研究生去做行星,估計星座對這哥們就更沒啥意義了……


對我追天文學系的女神製造了困難……


主要貢獻是聖鬥士星矢


吸引小白進去天文學領域,最後深深陷進去並為之奮鬥終生。


推薦閱讀:

請問天空飛過的這個這是什麼?
引力波的發現會對我國天琴計劃帶來什麼影響?
幾十年後,前往44光年外的類地行星,需要克服哪些困難?
為什麼現代科學總是以地球生命的生存條件去揣度外星生命的生存條件?

TAG:天文學 |